劉宗周是明末的一位著名的儒學大師。
明代中葉以後,以陽明爲統領的心學弊陋日顯,以至流爲空虛,宗周生逢其時,對王學末流之詬病勉力匡挽,思以補偏救弊,其學說遠承近接,提清誠意,歸約慎獨,由陽明會通程朱,幷反溯《大學》、《中庸》,而獨出義理規模。應當說,王學末流之病,經由宗周的一番著力扭轉,學風逐漸趨于健實和客觀。
宗周一生。主要是學者的一生,雖然他很早就走上了仕途,但他一生實立朝者却只有四年半,其餘大部分時間勤于著述。宗周思想推本于濂溪及程朱,而與程朱又皆有齟齬;得源于陽明,而爲說又另立系統;受教於許孚遠,而其學非許氏所能範圍;切磋於高景逸、陶奭齡,而其思想迥非高、陶所能和同。人們認爲,劉宗周是宋明儒學的殿軍,此說當不爲過。
本書系統地描繪和評述了宗周一生的思想發展,尤其對宗周哲學思想的內容和特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宗周哲學的不同發展階段作了細緻的考察,幷對宗周思想對後世的影響作了深刻的說明,力圖呈現出宗周思想的整體面貌與基本性格,幷藉此展示出儒家心性學說的規模與特點。
作者簡介:
東方朔原名林宏星,l963年6月生,江西省尋烏縣鵝湖人。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曾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參與編寫論著多種,著有《劉蕺山哲學研究》等書。
目錄
《劉宗周評傳上》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前 言
第一章 生平與業績
第二章 “天下之大計,終不外乎人心”
——宗周的政治主張
一、批難現實
二、弘揚聖政
第三章 “始于主敬,終歸慎獨”
——宗周思想的發展
第四章 “盈天地間一氣”
——宗周的理氣論
一、“理即是氣之理”
二、“離器而道不可見”
第五章 “心性不可以分合言”
——宗周的心性觀念
一、“喜怒哀樂以四德言,非以七情言”
二、“天非人不盡,性非心不體”
三、“道心即人心之本心,義理之性即氣質之本性”
第六章 誠意與良知之辯
——宗周的誠意學說
一、“意爲心之所存”
二、“誠意即慎獨”
三、誠意與良知之辯
第七章 意念之辯
——宗周的化念主張
一、意念之別
二、養氣與化念歸心
三、心意知物
第八章 “良知即是獨知時”
——宗周的慎獨理論
一、對良知教“始疑中信”的機緣
二、“慎獨一著即是致良知”
三、“天之托命處即吾心之獨體”
第九章 “獨即在靜存”
——宗周的工夫法要
一、攝省察歸存養
……
第十章 “五星聚張。子劉子之道通”
附 錄 一、劉宗周簡譜
二、主要參考書目
索 引 人名索引
詞語索引
後 記
《劉宗周評傳下》
《劉宗周評傳上》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前 言
第一章 生平與業績
第二章 “天下之大計,終不外乎人心”
——宗周的政治主張
一、批難現實
二、弘揚聖政
第三章 “始于主敬,終歸慎獨”
——宗周思想的發展
第四章 “盈天地間一氣”
——宗周的理氣論
一、“理即是氣之理”
二、“離器而道不可見”
第五章 “心性不可以分合言”
——宗周的心性觀念
一、“喜怒哀樂以四德言,非以七情言”
二、“天非人不盡,性非心不體”
三、“道心即人心之本心,義理之性即氣質之本性”
第六章 誠意與良知之辯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04-01ISBN/ISSN:9787305060687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1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