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上、下兩冊)聚社會科學各學科大家於一堂,集方法論問題和各種重要研究方法之大成。既能深入淺出,準確清晰地介紹和解釋不同的研究方法與取向,又能以反思的心態和目光對這些方法進行分析性闡述。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的目的在於開闊視野、激發想像、啟迪思考、以有系統的實證性研究方法獲得對人類社會與行為的真知灼見,相信本書能夠成為廣大社會科學研究者和學習者的良師益友和善其事的利器。
作者簡介:
楊國樞,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院長、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組高級講師兼主任、台灣“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亞洲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現任: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心理學系講座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目錄
第一編緒論
第一章科學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科學與科學方法
第二節概念、變量及定義
第三節假設與定律
第四節理論及其功能
第二章研究的性質與類別
第一節研究的目的
第二節研究的歷程
第三節問題與假設
第四節研究的類別
第三章概率與取樣
第一節概率的意義與性質
第二節互斥與獨立事件
第三節群體與樣本
第四節取樣的意義與功用
第五節隨機取樣法
第六節非隨機取樣法
第七節樣本大小
第四章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實驗設計的意義、功能及符號
第二節實驗設計的評價準則及不適當的實驗設計
第三節基本實驗設計
第四節多因子實驗設計及準實驗設計
第二編研究的基本類型
第五章自然觀察研究
第一節無結構非參與的觀察
第二節無結構參與的觀察
第三節有結構的觀察
第六章實驗觀察研究
第一節實驗研究 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實驗控制與實驗效度
第三節實驗設計
第四節實驗室研究法的評價
第七章實地實驗研究
第一節有關的概念
第二節實驗方法
第三節研究計劃的設計與執行
第四節實例——台中市家庭計劃推行實驗
第五節結語
第八章樣本調查研究
第一節調查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調查的類型
第三節調查研究的方法問題
第四節調查研究的實例
第五節調查研究的利弊
第九章事後回溯研究
第一節既有資料與社會科學研究
第二節利用既有資料從事研究的優點與缺點
第三節事後歸因的謬誤
第四節結語
第十章文化比較研究
第一節文化比較研究的特點
第二節文化比較研究的方式
第三節文化比較研究的方法問題
第四節文化比較研究的若干成果
第三編測量程序與工具
第十一章測量的基礎
第一節測量的定義
第二節四種類型的尺度
第三節各種尺度的比較
第十二章信度與效度
第一節信度
第二節效度
第三節信度與效度的關係
第四節信度與效度的應用
第十三章量度化方法
第一節測量理論與量度化方法
第二節資料的分類與量度化方法
第三節量度化方法的分類與發展
第四節心理量度化方法的分類
第十四章問卷設計
第一節問卷的類型
第二節問題的內容
第三節問題的用字造句
第四節問卷的結構與形式
第五節問卷的誤差與限制
第六節郵寄問卷
第十五章測驗的編制
第一節測驗編制的計劃
第二節測驗題的編制技術
第三節預試與試題分析
第四節試題的選擇與編排
第五節測驗特徵的鑑定
第十六章態度量表的建立
第一節態度的本質
第二節態度量表
第三節總加量表法
第四節累積量表法
第五節等距量表法
第六節態度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第一編緒論
第一章科學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科學與科學方法
第二節概念、變量及定義
第三節假設與定律
第四節理論及其功能
第二章研究的性質與類別
第一節研究的目的
第二節研究的歷程
第三節問題與假設
第四節研究的類別
第三章概率與取樣
第一節概率的意義與性質
第二節互斥與獨立事件
第三節群體與樣本
第四節取樣的意義與功用
第五節隨機取樣法
第六節非隨機取樣法
第七節樣本大小
第四章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實驗設計的意義、功能及符號
第二節實驗設計的評價準則及不適當的實驗設計
第三節基本實驗設計
第四節多因子實驗設計及...
商品資料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5-01ISBN/ISSN:7562436517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