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道教是對生命最為關注的傳統宗教和文化團體。基於延年益壽、羽化登仙的理想目標,道教一方面認真汲取先秦諸子百家的養生文化,另一方面則積極探索生命奧秘。通過具體的實踐,道教創造了多彩多姿的養生方法,建立了系統的養生理論。
本書首次提出了“養生智慧”的概念,分析了“養生智慧”與“養生文化”的聯繫與區別,從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多重維度系統考察了道教與中國養生智慧的相互關係,披露了道教中許多罕為人知的養生奧秘,開闢了中國養生文化研究的新視野。
作者簡介:
詹石窗,1954年生,廈門人。1982年廈門大學哲學學士,1986年四川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哲學碩士,1996年四川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哲學博士。現任廈門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專家、國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兼職教授等職。
主要著作有《易學與道教思想關係研究》、《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秘》、《道教文學史》、《身國共治》、《道教文化十五講》、《道教與女性》等20餘部,組織編纂《國學新知文庫》等多系列叢書,在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明堂思想考論》等學術論文140多篇。執行主編的《透視中國東南:文化經濟的整合研究》獲“中國圖書優秀獎”,個人專著《道教科技與文化養生》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目錄
總序
導論
第一編道教養生智慧的思想淵源
第一章上古神話與《周易》的養生智慧
第二章《周易》的養生智慧
第三章先秦儒家的養生智慧
第四章先秦至漢代醫家的養生智慧
第五章秦漢黃老學派的養生智慧
第二編道教養生智慧的傳承與發展
第六章道教養生智慧的形成
第七章從派別組織看道教養生智慧的發展
第八章道教神仙體系的養生底蘊
第九章道教經書解說的養生智慧例釋
第十章道教與儒佛養生智慧的互動
第三編道教養生智慧的實踐體現
第十一章道教氣法與引
第十二章道教靜功與房中術
第十三章道教服食與丹術
第十四章道教符咒養生
第十五章道教雷法養生
第四編道教養生的理論積澱
第十六章道教養生智慧與天文曆法
第十七章道教養生智慧與自然環境
第十八章道教養生智慧與自然哲學
第十九章道教養生智慧與生命意識
第二十章道教養生智慧與社會認知
餘論:文化技術語境中的道教養生哲學
附錄:從文學作品看道教養生智慧
參考文獻舉要
後記
總序
導論
第一編道教養生智慧的思想淵源
第一章上古神話與《周易》的養生智慧
第二章《周易》的養生智慧
第三章先秦儒家的養生智慧
第四章先秦至漢代醫家的養生智慧
第五章秦漢黃老學派的養生智慧
第二編道教養生智慧的傳承與發展
第六章道教養生智慧的形成
第七章從派別組織看道教養生智慧的發展
第八章道教神仙體系的養生底蘊
第九章道教經書解說的養生智慧例釋
第十章道教與儒佛養生智慧的互動
第三編道教養生智慧的實踐體現
第十一章道教氣法與引
第十二章道教靜功與房中術
第十三章道教服食與丹術
第十...
商品資料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12-01ISBN/ISSN:9787506029100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頁數:583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