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參,字子輿,魯國人,生於西元前505年,卒於西元前432年。他以孝道著稱,是孔子思想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其言行和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曾子十篇》是曾子思想的集中體現,其中包含了《大學》、《孝經》等重要儒家經典。這些篇章主要探討了孝道、倫理、修身等內容,是儒家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阮元在《曾子注釋》中對這些篇章進行了詳細的注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曾子的學術思想。
作者簡介:
曾參(前505年—前432年)
字子輿,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山東嘉祥縣)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而子思便曾是他的門人,世稱「曾子」,有「宗聖」之稱。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將提出的「吾道一以貫之」歸納為「忠恕」。相傳其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同時,他亦為《二十四孝》中「齧指痛心」的主角。嘉祥存曾廟、曾林,曾姓後裔均把曾參作為自己的開派,是著名的孝子。(維基百科)
章節試閱
曾子天員第十
1. 單居離問於曾子曰:「天圓而地方者,誠有之乎?」曾子曰:「離!而聞之,云乎!」單居離曰:「弟子不察,此以敢問也。」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謂之圓,下首謂之方,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且來!吾語汝。參嘗聞之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內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內景,吐氣者施而含氣者化,是以陽施而陰化也。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者,品物之本也,而禮樂仁義之祖也,而善否治亂所由興作也。陰陽之氣,各從其所,則靜矣;偏則風,俱則雷,交則電,亂則霧,和則雨;陽氣勝,則散為雨露;陰氣勝,則凝為霜雪;陽之專氣為雹,陰之專氣為霰,霰雹者,一氣之化也。
2. 毛蟲毛而後生,羽蟲羽而後生,毛羽之蟲,陽氣之所生也;介蟲介而後生,鱗蟲鱗而後生,介鱗之蟲,陰氣之所生也;唯人為勞匈而後生也,陰陽之精也。
3. 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鳳,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勞蟲之精者曰聖人;龍非風不舉,龜非火不兆,此皆陰陽之際也。玆四者,所以聖人役之也;是故,聖人為天地主,為山川主,為鬼神主,為宗廟主。
曾子天員第十
1. 單居離問於曾子曰:「天圓而地方者,誠有之乎?」曾子曰:「離!而聞之,云乎!」單居離曰:「弟子不察,此以敢問也。」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謂之圓,下首謂之方,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且來!吾語汝。參嘗聞之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內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內景,吐氣者施而含氣者化,是以陽施而陰化也。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者,品物之本也,而禮樂仁義之祖也,而善否治亂所由興作也。陰陽之氣...
作者序
元謹案:百世學者,皆取法孔子矣,然去孔子漸遠者,其言亦漸異。子思、孟子近孔子而言不異,猶非親受業於孔子者也。然則七十子親受業于孔子,其言之無異於孔子而獨存者,惟「曾子十篇」乎?曾子修身慎行,忠實不欺,而大端本乎孝。孔子以曾子爲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今讀〈事父母〉以上四篇,實與《孝經》相表裏焉。患之小者,毫髮必謹;節之大者,死生不奪。窮極禮經之變,直通天律之本,莫非傳習聖業,與年并進,而非敢恃機悟也。且其學與顔、閔、游、夏諸賢同習,所傳于孔子者,亦絶無所謂獨得道統之事也。竊以曾子所學較後儒爲博,而其行較後儒爲庸。顔子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曰:「庸德之行,庸言之謹。」然則魯哀公年間,齊、魯學術可以槩見,後世學者,當知所取法矣。元不敏,于曾子之學,身體力行,未能萬一,惟孰復曾子之書,以爲當與《論語》同,不宜與記書雜錄并行。爰順考十篇之文,注而釋之,以就正有道。竊謂從事孔子之學者,當自曾子始。又案:漢志載曾子十八篇,此先秦古書,爲第一本。隋志據阮孝緒七錄,稱曾子二卷,連目錄三卷,爲六朝以前舊本,或十八篇,或十篇,無明文,此第二本。新、舊唐書皆作二卷,較隋志亡目錄一卷,其篇數亦不可考,爲第三本。鼂氏公武據唐本十篇,文蓋與大戴記同,有題「紹述本」者,紹述卽樊宗師字,此昭德所據唐本,爲第四本。昭德之從父詹事公,病其文字回舛,以家藏曾子與温公所藏《大戴禮》參校是正,并盧辨注,此宋人以單行曾子及大戴合校本,爲第五本。楊氏簡卽十篇之文而注之,此宋人新注,爲第六本。今第一篇爲立事,而高氏、王氏所見首篇皆作修身,與今書不同,此第七本。《崇文總目》、《通志略》、《文獻通攷》、《山堂攷索》、《宋史藝文志》等書皆載曾子二卷,蓋同爲一書,此第八本。周逷《曾子音訓十篇》,此第九本。以上九本,惜皆失傳,無從參校。今之所據,惟大戴記中十篇耳。其自汪晫以下九家,雜采他書,割裂原文而爲之,今附錄於後,不足數也。近時爲大戴之學者,有仁和盧召弓學士文弨校盧雅雨運司見曾刻本,有休寧戴東原吉士震校刻武英殿聚珍板本,有曲阜孔撝約檢討廣森補注本,有高郵王懷祖給事念孫、江都汪容甫拔貢中在朱竹君學使筠署中同校本,有歸安丁小雅教授杰本。元今所注曾子,仍據北周盧僕射之書,博考群書,正其文字,參以諸家之説,擇善而從。如有不同,即下己意,稱名以别之。至於文字異同及訓義所本,皆釋之,以明從違之意。又嘗博訪友人,商榷疑義,説之善者,擇而載之。
時嘉慶三年,儀徵阮元 敘錄於浙江使院。
元謹案:百世學者,皆取法孔子矣,然去孔子漸遠者,其言亦漸異。子思、孟子近孔子而言不異,猶非親受業於孔子者也。然則七十子親受業于孔子,其言之無異於孔子而獨存者,惟「曾子十篇」乎?曾子修身慎行,忠實不欺,而大端本乎孝。孔子以曾子爲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今讀〈事父母〉以上四篇,實與《孝經》相表裏焉。患之小者,毫髮必謹;節之大者,死生不奪。窮極禮經之變,直通天律之本,莫非傳習聖業,與年并進,而非敢恃機悟也。且其學與顔、閔、游、夏諸賢同習,所傳于孔子者,亦絶無所謂獨得道統之事也。竊以曾子所學較後儒爲博...
目錄
曾子立事第一
曾子本孝第二
曾子立孝第三
曾子大孝第四
曾子事父母第五
曾子制言上第六
曾子制言中第七
曾子制言下第八
曾子疾病第九
曾子天員第十
曾子立事第一
曾子本孝第二
曾子立孝第三
曾子大孝第四
曾子事父母第五
曾子制言上第六
曾子制言中第七
曾子制言下第八
曾子疾病第九
曾子天員第十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夏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5-10-09ISBN/ISSN:978626772301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24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