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在愛裡反覆受傷的你
當你覺得放不下時,那就先別急著放下吧。
有些痛苦是還看不到盡頭的,先摸摸自己的頭,跟自己說沒關係,總會有辦法的。
●《海苔熊x KP為你點歌》共同創作人 KP、作家 九粒Jolie、律師 林鈺恩、作家 柯采岑、抱緊處理Podcast主持人 陳湘妤、性教育和兩性關係專家 許藍方、人類圖畫館館長 游沛宸yuyu、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蔡佳璇 真心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你是否曾在感情的漩渦中打轉,反覆上演相似的劇本,心碎了又黏,黏了又碎?看著前任的動態,一邊心痛卻又忍不住窺探;面對曖昧對象的冷漠,內心上演無數小劇場,想靠近又怕受傷害。你以為是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或許,你只是少了一份理解自己與關係的「使用說明書」。
我們活在一個什麼都追求效率的時代,從TED 18分鐘影片到90秒的短影音,甚至連失戀或失落都要分成「哀傷五階段」,似乎經歷這些階段,難過就可以被預期和安排,也可以早點「好起來」。可是,在這麼匆忙的過程當中,我們到底留下了什麼?
《放不下,也沒關係》就是這樣一本溫柔又專業的關係說明書。它陪伴你一起潛入內心深處,看見傷口的模樣,並溫柔地為它貼上OK繃。
作者簡介:
海苔熊
諮商心理師、心理學作家、Podcast主持人。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學士、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碩士、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
主持Podcast節目《海苔熊的心理話》、《海苔熊甜甜圈》、《海苔熊x KP為你點歌》,在多個專欄平台寫作,也經常出沒各大電視節目。看起來很E,但實際上很I,忙起來常常忘記照顧自己。
著有《依賴陷阱:在脆弱中找回勇敢,凝視關係困局,重拾自我的21個練習》、《在怦然之後》、《暖傷心》、《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因為有黑暗,我們才能在彼此生命裏靠岸》等書。
Instagram / Threads / YouTube:haitaibear
Facebook:海苔熊
官方網站:https://haitaibear.com
章節試閱
自序:其實你不需要放下
每一段放不下的關係,其實都藏著一段還沒說完的故事,因為故事還沒說完,所以你一直像是被卡在某一個迷宮裡,反側輾轉。那怎麼辦呢?有兩個方法:
1.一次又一次的,把故事說完、說好、說滿、說清楚。讓那些過不去的,從嘴巴裡說出去。
2.等待時間過去,時間是會釀成酒的,生葡萄可能會發酵,原先新鮮的記憶也會長出別的味道,你需要一些時間去看清、看破、看懂。
過了一段時間,當這個故事被反覆訴說的時候,你會發現原先堅固的迷宮圍牆,慢慢變成傾倒的土堤,你從不得不提、不敢再提,變成提或不提都沒關係。
有些事情真的是需要時間,包含這本書本身。這本書能夠完成其實也是來自於兩個「放不下」:
第一個「放不下」是二○一六年二月二十五日,我在女人迷開了「為你點歌」的專欄,寫下我自己的故事,當時提到我有一任前女友說我唱歌很像光良,但失戀之後,我只覺得自己很像兩光。沒想到這篇文章一刊出,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於是我陸陸續續收集網友的愛情故事,還有他們點播的歌曲,沒想到這一連載將近十年了。
那是一個大家還願意寫東西,不靠AI、不拍短影音的年代,很多事情都進行得比較緩慢。我經常一個星期收到三、四張A4大小的信件,很深入地聊他們在感情裡面的糾結、第三者的心境。每一封信我都仔細回覆,引用我所知道的心理學理論,還有可能的自我療瘉方法。途中歷經了我念研究所、成為心理師等過程,後來也寫了一些治療師可能的介入策略,當然一如往常都會補上我所知道的新的研究佐證。
這個專欄因為大家愈來愈不愛看長文,更少在社群以外的網站讀文章,漸漸不符合時代的趨勢,加上其他種種原因,想要轉身畫下一個句點。在此之前,我曾經努力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和朋友KP一起做了一百五十集Podcast節目「為你點歌」。我們想著,如果大家不喜歡用讀的,就用聽的吧!但不論怎麼努力,好像都沒有辦法讓流量贏過短影音。
我有點不甘心,就在這個不甘心之下,時報出版社也是跟我合作十年以上的編輯聯絡我出書,我很開心可以把這跨越十年的作品整理成一本書。所以,第一個「放不下」讓我發現一件事——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是無法重來的,就算沒有辦法再用某種型態繼續,仍然可以用另外一種形式存留下來。
第二個「放不下」,是這本書名的靈感來源。二○一七年疫情前,我和共同創辦人合作的《失落戀花園》網站,曾經邀請陳俊欽醫師撰寫一本非常暢銷的線上電子書《放不下,就提著吧!》,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跟啟示。後來因為論文還有各方面事情纏身,就放下網站去讀書了。
各種算命師都說我是個重感情的人,放下對我來說談何容易,但俊欽的這句「放不下,就提著吧」令我豁然開朗,原來有些事情是不需要逼迫自己的。第二個「放不下」給我的體悟是——愈是不逼迫自己,愈可能有一些突破。然後那些發生在你生命裡的閃光時刻,經過了時間洗禮,會重新點亮你的下一盞燈。
我自己在讀這十年來的創作文字,有一種複雜的心情。畢竟十年前的我,想法跟現在有許多不同,但另一方面也看到不同時間點的我,似乎有些共同的核心觀念,所以我將專欄整理成這本書,也算是像陳奕迅一樣,將十年的回憶放進一個背包裡。
我想邀請你一起看看,這個背包裡面裝了什麼東西。
如果你正在一段關係的終點徘徊,或者你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想起那個不會再聯絡的人,那麼,我想這本書會是一封長長的、像火車過山洞一般的信——寫給你,也寫給那個你曾經愛過、也被愛過的自己。
推薦序
穿越心碎的勇氣
《海苔熊為你點歌x KP為你點歌》共同創作人kepin
開始在 Podcast 節目「為你點歌」中演唱點播歌曲,是從二○二一年夏天的第一百五十九集;而當我寫下這段小小推薦文字時,節目已在二○二五年初、第三百集劃下句點。這四年間的每一週,我都細細讀完來信,反覆聆聽點播的歌曲、練習、錄音。有些歌和信裡的情緒會漫出耳機跟螢幕,錄音時我常不自覺沉浸過往,回到那些曾經走過關係盡頭的時刻——那種受傷、無助、帶著說不清的遺憾與撕裂感的狀態。
那一段艱難的歲月,海苔熊這位溫柔的朋友一直陪著我。
這本書,就像海苔熊一樣,總是在脆弱的時候靜靜坐在身旁,聽我說話,也陪我沈默。透過細膩的觀察與誠實的語言,他陪我穿越心碎,也陪我走進一段更深的自我認識之旅。在這樣的陪伴下,我學會辨識情緒、釐清內在的需求,並且溫柔地照顧自己。
我想把這份陪伴,也送給你。
希望當年寫信來傾訴的聽眾們,以及即將翻閱這本書的你們,都能在闔上書本後,依然願意懷著期待與勇氣,去面對每一次愛與失去。願你不再孤單。
推薦序
對你說實話
作家 柯采岑Audrey Ko
跟海苔熊認識很長一段時間,經常替他出新書開心。看他從愛情心理學起筆,一路寫,慢慢把心理學的觸角關懷延伸至時事、童話與其他。心理學作為探討萬事萬物的策略與切入角度,不僅幫助我們看見,其實也邀請我們不斷把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尋解方。於是有力氣,再去走下一段路。
《放不下,也沒關係》這本書海苔熊回到他最擅長的戀愛話題,探討關於愛的所有疑難雜症——說實話,我們大概都曾經想問,為什麼談場戀愛,這麼困難?又或者換個角度問,人們談戀愛時,究竟在談的是什麼呢?曾聽過一個說法,一個人活著在世,有兩個核心需要,一個希望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另一個是希望知道自己是被愛的。那麼談戀愛,大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愛讓我們感覺,活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世界有一個人,作為自己曾經努力存在的證明。一個人在愛裡頭,往往有巨大的學習,都是因為與親密伴侶的距離如此靠近切身,休戚與共,近得我們其實無法再逃避,自己身上層層堆疊的問題。而生命中有許多的大破大立,可能也是來自一段感情的斷裂與重構。離開一段感情,有時候就像是離開一個親手搭建的世界一樣。
而我們是不是終究必須經歷單戀、錯戀、失戀、重新熱戀的往復循環,最終才漸漸明白自己真正需要與想要的是什麼,並且能勇敢回應。每一次戀愛泡泡的破滅,裡頭也都藏著認識自己的寶藏。遍體鱗傷之後方能抵達。所有受過的皮肉傷,最終會成為珍貴的刺青。
許多年前,我跟海苔熊討論著專欄企劃,我們一致認同,戀愛是一件難以速成的事情,失戀也是同樣,與其要自己趕快好起來,更重要的或許是承認,並且明白如何陪伴自己的痛苦。於是信件投遞,專欄回返,期許心理學作為止傷的 OK 蹦,釋出訊息,難過也沒有關係。
這本書由很多真實的心碎與眼淚構成,海苔熊以真誠回應,並且給予對策錦囊,我確信,這本書會成為你戀愛路上的良師益友,請容許它對你說實話。
從心碎出發,心最終也會慢慢強大起來。我們都是這樣愛過來的。
推薦序
放不下,也沒關係,愛本來就沒有SOP
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蔡佳璇
在諮商室裡,個案常常因為失戀而來,總是眼眶泛淚說著:「我知道應該放下,但就是做不到」。有時候,他們一邊苦笑一邊自嘲,說:「我又自作虐看對方的社群帳號了,但我就是忍不住,怕打擾他,又想知道他過得怎樣?」;有時候,他們嚴肅地問我:「我是不是真的很糟糕?還有人會愛我嗎?為什麼我還在想他?」……這些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而這也是《放不下,也沒關係》最動人的地方。每一章的開頭,都是一封真實的來信。那些在深夜裡寫下的文字,帶著真切的痛與困惑。使得這本書不是高高在上的心理學教科書,而更像是一位坐在身旁的朋友,認真聽著你內心的聲音,陪著在情海中沉浮的你不再孤單。
我和海苔熊在心理學推廣的路上認識多年,最欣賞他的地方,就是他總能把艱澀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用溫暖而不失嚴謹的文字傳達出來。市面上談感情的書何其多,但「純雞湯」也不少:告訴你要放下、要勇敢愛自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卻在痛苦來襲時,只能暫時止痛。
海苔熊不一樣。他會帶你去理解「為什麼自己會掉進這樣的迴圈?」,像是依附理論如何影響你選擇伴侶,低自尊者為什麼總是陷在不對等的關係裡,甚至連「夢見前任」這種小劇場背後,也有心理學的解釋。讀的過程中,會理解人性本來就存在著這些脆弱和需求,並不是自己「太糟糕」。
更重要的是,每一章最後都附上「心理學OK繃」,從填空練習、重新框架,到自我對話……等,都是能在真實生活中具體操作的練習,就像隨身攜帶著急救包。加上貼心的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若有餘力還可以更深入理解那些支撐本書的學理根基。這種既溫柔又科學的態度,是他作品中最難能可貴的特色。
在快速消費情感的時代,社群習慣用短影音、哀傷五階段,來包裝和規劃所謂的「恢復過程」。但感情不是演算法,不會照著預設的時間軸走。失戀不是一種失敗,放不下也不是你的錯。
這本書允許你「還沒準備好」,願意陪伴你在反覆迴圈裡,慢慢去感受、去嘗試、去練習漸進式的放下。正如書名所說:「放不下,也沒關係。」因為愛本來就沒有SOP。
如果你正在愛裡掙扎,或者曾在感情中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那來翻開這本書吧!願這些真實的故事、專業的剖析,以及實用的練習,能為你的心貼上一片OK繃。哪怕愛曾落空,也有勇氣重新迎來屬於自己的再次心動。
如何走出「二次失戀」?
海苔熊:
我和前男友分手至今已經快一年的時間,這一年來,我們斷斷續續有連絡。
最近吃飯時聊了一下近況,他說用交友app認識一個女生,兩人還不算交往,但該發生的都有發生。當下我覺得震驚又難過,原來他早就已經放下過去了。
我的頭腦就像是DVD播放器一樣,不斷地回想曾經共度的快樂時光,甚至想著為什麼當時不怎樣做,就可以怎樣⋯⋯。
這一年來我努力讓自己前進,參加了原本沒有興趣的活動、認識新朋友、登山、跑步,我以為自己走過來了,他的一句話,卻又讓瘡疤被揭開。
像是著魔一樣,我的大腦不停地播放以前的交往片斷,甚至有想要再次復合的衝動,好怕自己會得憂鬱症,從此一蹶不振。
大家都說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想想未來,但我就是不停鑽牛角尖。好像只有自己是個念舊的人,只有自己記得過往的一切,而他早已經前進。
——by 潔妮
分手以後,你經歷了一場失戀。這個失戀往往有個期限,比如半年、一年,然後漸漸回到「人生正軌」,開始做你想做的事情。
你以為自己已經傷心完了,走過那段不容易的時光了。但是再次得到他訊息的時候,卻有一種震驚的感覺,又重新掉進了黑暗裡。你害怕自己陷入那個迴圈裡面,但不論如何避免,都會開始鑽牛角尖,想起一些與事實相反的假設、想起一些「當初如果沒有⋯⋯,現在就⋯⋯」的假設。
你開始經歷「二次失戀」。或許是因為他開始認識新的對象或交男、女朋友;或許是因為他結婚了,你以為自己已經不在意了,此時才發現自己還是在意;或許是因為他回過頭來想跟你重新發展一段感情(當然,這次可能不一定是戀情,而是床伴或是一夜情的關係,然後又再次分開)。不論是哪一種,你都有可能會再重複第一次失戀的難過、想念、很想再做點什麼的感覺。
你原本以為擁有的東西,現在被另外一個人拿走了;你原本以為他跟你一樣,還在緬懷過去,沒想到他已經跟你在不同一條路上了,這讓你有一種被丟下的感受。
你無法再去想像可能的未來,原本期待彼此之間還有一些可能,已經變成不可能了。
當你們分開以後,他還沒有找到新的對象之前,你可以在大腦裡面「腦補」:我們還有機會在一起,或者繞了一圈之後,可以延續彼此的緣分。
如今,腦海裡的想像被打破了,憂傷和失落的情緒便會再次湧現。
【心理學 OK 繃】:學會漸進式放下
許多心理勵志書都會跟你說,要練習接受和放下。然後在每一次無法完全放下的過程當中,產生自我責備。其實有一種相形之下比較溫和的方法叫做「漸進式放下」,在這裡列出幾個步驟讓大家參考:
1. 反覆意識到他已經離開的事實
像第四篇說的,你可能還是很習慣向別人稱呼「我男友」、「我女友」。你可以在每一次表達的過程當中意識到這樣的狀況,然後逐步改變你對他的稱呼。
2. 描繪心靈圖像
想像在你內心的深處有一個巨大的袋子,裡面有好多好多有關於他的東西,與他有關的回憶。你可以一點一點地拿出來,今天放下兩個人一起去某個地方吃飯的記憶,明天放下第一次約會時的笑容,隔一天輕輕放下他和你大吵的那個夜晚⋯⋯。
3. 接受自己「會把東西撿回來」
你可能還是會想起跟他有關的事,到兩人相遇的地方看能不能夠再巧遇,喝他喜歡喝的飲料,好像把一些東西重新再撿起來,這些是很正常的。
隨著時間的掏洗,你會慢慢留下一些真正想要留下的回憶,裝在袋子裡。每次放下一點點,有時候捨不得就把它撿回來,在放一點、撿一點的過程當中,這個袋子有一天終究會空出來。
4. 真正的死心,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死心
儘管你做了好多步驟,但仍然有一種可能是,你內心的最深處可能沒有辦法接受他離開的事實,所以當他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才開始承認:「啊!以後的人生還有另一個人陪伴他」。
你開始相信,他就算沒有你也沒差,此後他的生活再也與你無關。
原本你還可以用「我們還可以是超級好朋友」、「我們還是可以聊天」來說服自己,但等到他有對象之後,就沒有辦法再以這樣的身分自居了。
5. 將別的東西放進來
你可以不用把袋子裡面所有東西都拿出來,你可以在心中保有一小塊是不要放下的。
這個「不要放下」,是你可以還是想著他,或是在需要的時候看著他的照片。你可以先放一些其他東西進來,使得你的「人生包包」不是只有你跟他的回憶而已。
如果你們之間的回憶是「烏龍茶」,你可以不需要把這杯茶倒掉,加入珍珠、牛奶,就有不同的風味。
如果你也經歷過二次失戀,我相信在這段關係當中應該有一段很美好的經驗,所以你會想念跟他的那些愉快的日子,甚至想著當初到底是做了什麼,關係才沒有辦法持續。
有些時候並不是你做錯了什麼,就是兩個人情深緣淺,沒有辦法真實的在一起,他變得沒有辦法真正地投入全部在這段關係當中。
可能你們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投入,但卻稍縱即逝;自此之後,你們花非常多的時間去吵架,然後花非常多時間去溝通彼此價值觀。
每次都很累也很疲憊,想著:「算了啦,這應該就是最後一次了!」,可是每一次還是都不放棄。
如果現在的你跟當時沒有太大的轉變,即使復合,也還是會遇到一樣的結果。
一個失落的發生可能來自於這個人的離開,但也有一種可能是第二次、第三次的失落。它跟前面的失落有點不一樣,不會再有這麼強烈的情緒,而且因為你過往有過走出第一次失戀的經驗,所以可以利用這些成功經驗,協助自己再去越過同樣的坎。
你記得上次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是怎麼面對、因應跟解決的嗎?
二度失戀的過程當中,你會有一點擔心自己再掉下去,但因為你已經掉下去過一次了,已經是自己的失戀「專家」。
當時你透過什麼方式走出來的呢?現在的你有沒有可能透過類似的方式,讓自己再一次地走出來?
你已經俱足現在你所需要的東西,不必強求把他從記憶裡完全抹去,這個不強求本身,反而可能可以帶來心靈的自由。
自序:其實你不需要放下
每一段放不下的關係,其實都藏著一段還沒說完的故事,因為故事還沒說完,所以你一直像是被卡在某一個迷宮裡,反側輾轉。那怎麼辦呢?有兩個方法:
1.一次又一次的,把故事說完、說好、說滿、說清楚。讓那些過不去的,從嘴巴裡說出去。
2.等待時間過去,時間是會釀成酒的,生葡萄可能會發酵,原先新鮮的記憶也會長出別的味道,你需要一些時間去看清、看破、看懂。
過了一段時間,當這個故事被反覆訴說的時候,你會發現原先堅固的迷宮圍牆,慢慢變成傾倒的土堤,你從不得不提、不敢再提,變成提或不提都沒關係。
有些...
作者序
穿越心碎的勇氣
《海苔熊為你點歌x KP為你點歌》共同創作人kepin
開始在 Podcast 節目「為你點歌」中演唱點播歌曲,是從二○二一年夏天的第一百五十九集;而當我寫下這段小小推薦文字時,節目已在二○二五年初、第三百集劃下句點。這四年間的每一週,我都細細讀完來信,反覆聆聽點播的歌曲、練習、錄音。有些歌和信裡的情緒會漫出耳機跟螢幕,錄音時我常不自覺沉浸過往,回到那些曾經走過關係盡頭的時刻——那種受傷、無助、帶著說不清的遺憾與撕裂感的狀態。
那一段艱難的歲月,海苔熊這位溫柔的朋友一直陪著我。
這本書,就像海苔熊一樣,總是在脆弱的時候靜靜坐在身旁,聽我說話,也陪我沈默。透過細膩的觀察與誠實的語言,他陪我穿越心碎,也陪我走進一段更深的自我認識之旅。在這樣的陪伴下,我學會辨識情緒、釐清內在的需求,並且溫柔地照顧自己。
我想把這份陪伴,也送給你。
希望當年寫信來傾訴的聽眾們,以及即將翻閱這本書的你們,都能在闔上書本後,依然願意懷著期待與勇氣,去面對每一次愛與失去。願你不再孤單。
推薦序
對你說實話
作家 柯采岑Audrey Ko
跟海苔熊認識很長一段時間,經常替他出新書開心。看他從愛情心理學起筆,一路寫,慢慢把心理學的觸角關懷延伸至時事、童話與其他。心理學作為探討萬事萬物的策略與切入角度,不僅幫助我們看見,其實也邀請我們不斷把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尋解方。於是有力氣,再去走下一段路。
《放不下,也沒關係》這本書海苔熊回到他最擅長的戀愛話題,探討關於愛的所有疑難雜症——說實話,我們大概都曾經想問,為什麼談場戀愛,這麼困難?又或者換個角度問,人們談戀愛時,究竟在談的是什麼呢?曾聽過一個說法,一個人活著在世,有兩個核心需要,一個希望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另一個是希望知道自己是被愛的。那麼談戀愛,大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愛讓我們感覺,活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世界有一個人,作為自己曾經努力存在的證明。一個人在愛裡頭,往往有巨大的學習,都是因為與親密伴侶的距離如此靠近切身,休戚與共,近得我們其實無法再逃避,自己身上層層堆疊的問題。而生命中有許多的大破大立,可能也是來自一段感情的斷裂與重構。離開一段感情,有時候就像是離開一個親手搭建的世界一樣。
而我們是不是終究必須經歷單戀、錯戀、失戀、重新熱戀的往復循環,最終才漸漸明白自己真正需要與想要的是什麼,並且能勇敢回應。每一次戀愛泡泡的破滅,裡頭也都藏著認識自己的寶藏。遍體鱗傷之後方能抵達。所有受過的皮肉傷,最終會成為珍貴的刺青。
許多年前,我跟海苔熊討論著專欄企劃,我們一致認同,戀愛是一件難以速成的事情,失戀也是同樣,與其要自己趕快好起來,更重要的或許是承認,並且明白如何陪伴自己的痛苦。於是信件投遞,專欄回返,期許心理學作為止傷的 OK 蹦,釋出訊息,難過也沒有關係。
這本書由很多真實的心碎與眼淚構成,海苔熊以真誠回應,並且給予對策錦囊,我確信,這本書會成為你戀愛路上的良師益友,請容許它對你說實話。
從心碎出發,心最終也會慢慢強大起來。我們都是這樣愛過來的。
推薦序
放不下,也沒關係,愛本來就沒有SOP
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蔡佳璇
在諮商室裡,個案常常因為失戀而來,總是眼眶泛淚說著:「我知道應該放下,但就是做不到」。有時候,他們一邊苦笑一邊自嘲,說:「我又自作虐看對方的社群帳號了,但我就是忍不住,怕打擾他,又想知道他過得怎樣?」;有時候,他們嚴肅地問我:「我是不是真的很糟糕?還有人會愛我嗎?為什麼我還在想他?」……這些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而這也是《放不下,也沒關係》最動人的地方。每一章的開頭,都是一封真實的來信。那些在深夜裡寫下的文字,帶著真切的痛與困惑。使得這本書不是高高在上的心理學教科書,而更像是一位坐在身旁的朋友,認真聽著你內心的聲音,陪著在情海中沉浮的你不再孤單。
我和海苔熊在心理學推廣的路上認識多年,最欣賞他的地方,就是他總能把艱澀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用溫暖而不失嚴謹的文字傳達出來。市面上談感情的書何其多,但「純雞湯」也不少:告訴你要放下、要勇敢愛自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卻在痛苦來襲時,只能暫時止痛。
海苔熊不一樣。他會帶你去理解「為什麼自己會掉進這樣的迴圈?」,像是依附理論如何影響你選擇伴侶,低自尊者為什麼總是陷在不對等的關係裡,甚至連「夢見前任」這種小劇場背後,也有心理學的解釋。讀的過程中,會理解人性本來就存在著這些脆弱和需求,並不是自己「太糟糕」。
更重要的是,每一章最後都附上「心理學OK繃」,從填空練習、重新框架,到自我對話……等,都是能在真實生活中具體操作的練習,就像隨身攜帶著急救包。加上貼心的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若有餘力還可以更深入理解那些支撐本書的學理根基。這種既溫柔又科學的態度,是他作品中最難能可貴的特色。
在快速消費情感的時代,社群習慣用短影音、哀傷五階段,來包裝和規劃所謂的「恢復過程」。但感情不是演算法,不會照著預設的時間軸走。失戀不是一種失敗,放不下也不是你的錯。
這本書允許你「還沒準備好」,願意陪伴你在反覆迴圈裡,慢慢去感受、去嘗試、去練習漸進式的放下。正如書名所說:「放不下,也沒關係。」因為愛本來就沒有SOP。
如果你正在愛裡掙扎,或者曾在感情中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那來翻開這本書吧!願這些真實的故事、專業的剖析,以及實用的練習,能為你的心貼上一片OK繃。哪怕愛曾落空,也有勇氣重新迎來屬於自己的再次心動。
如何走出「二次失戀」?
海苔熊:
我和前男友分手至今已經快一年的時間,這一年來,我們斷斷續續有連絡。
最近吃飯時聊了一下近況,他說用交友app認識一個女生,兩人還不算交往,但該發生的都有發生。當下我覺得震驚又難過,原來他早就已經放下過去了。
我的頭腦就像是DVD播放器一樣,不斷地回想曾經共度的快樂時光,甚至想著為什麼當時不怎樣做,就可以怎樣⋯⋯。
這一年來我努力讓自己前進,參加了原本沒有興趣的活動、認識新朋友、登山、跑步,我以為自己走過來了,他的一句話,卻又讓瘡疤被揭開。
像是著魔一樣,我的大腦不停地播放以前的交往片斷,甚至有想要再次復合的衝動,好怕自己會得憂鬱症,從此一蹶不振。
大家都說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想想未來,但我就是不停鑽牛角尖。好像只有自己是個念舊的人,只有自己記得過往的一切,而他早已經前進。
——by 潔妮
分手以後,你經歷了一場失戀。這個失戀往往有個期限,比如半年、一年,然後漸漸回到「人生正軌」,開始做你想做的事情。
你以為自己已經傷心完了,走過那段不容易的時光了。但是再次得到他訊息的時候,卻有一種震驚的感覺,又重新掉進了黑暗裡。你害怕自己陷入那個迴圈裡面,但不論如何避免,都會開始鑽牛角尖,想起一些與事實相反的假設、想起一些「當初如果沒有⋯⋯,現在就⋯⋯」的假設。
你開始經歷「二次失戀」。或許是因為他開始認識新的對象或交男、女朋友;或許是因為他結婚了,你以為自己已經不在意了,此時才發現自己還是在意;或許是因為他回過頭來想跟你重新發展一段感情(當然,這次可能不一定是戀情,而是床伴或是一夜情的關係,然後又再次分開)。不論是哪一種,你都有可能會再重複第一次失戀的難過、想念、很想再做點什麼的感覺。
你原本以為擁有的東西,現在被另外一個人拿走了;你原本以為他跟你一樣,還在緬懷過去,沒想到他已經跟你在不同一條路上了,這讓你有一種被丟下的感受。
你無法再去想像可能的未來,原本期待彼此之間還有一些可能,已經變成不可能了。
當你們分開以後,他還沒有找到新的對象之前,你可以在大腦裡面「腦補」:我們還有機會在一起,或者繞了一圈之後,可以延續彼此的緣分。
如今,腦海裡的想像被打破了,憂傷和失落的情緒便會再次湧現。
【心理學 OK 繃】:學會漸進式放下
許多心理勵志書都會跟你說,要練習接受和放下。然後在每一次無法完全放下的過程當中,產生自我責備。其實有一種相形之下比較溫和的方法叫做「漸進式放下」,在這裡列出幾個步驟讓大家參考:
1. 反覆意識到他已經離開的事實
像第四篇說的,你可能還是很習慣向別人稱呼「我男友」、「我女友」。你可以在每一次表達的過程當中意識到這樣的狀況,然後逐步改變你對他的稱呼。
2. 描繪心靈圖像
想像在你內心的深處有一個巨大的袋子,裡面有好多好多有關於他的東西,與他有關的回憶。你可以一點一點地拿出來,今天放下兩個人一起去某個地方吃飯的記憶,明天放下第一次約會時的笑容,隔一天輕輕放下他和你大吵的那個夜晚⋯⋯。
3. 接受自己「會把東西撿回來」
你可能還是會想起跟他有關的事,到兩人相遇的地方看能不能夠再巧遇,喝他喜歡喝的飲料,好像把一些東西重新再撿起來,這些是很正常的。
隨著時間的掏洗,你會慢慢留下一些真正想要留下的回憶,裝在袋子裡。每次放下一點點,有時候捨不得就把它撿回來,在放一點、撿一點的過程當中,這個袋子有一天終究會空出來。
4. 真正的死心,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死心
儘管你做了好多步驟,但仍然有一種可能是,你內心的最深處可能沒有辦法接受他離開的事實,所以當他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才開始承認:「啊!以後的人生還有另一個人陪伴他」。
你開始相信,他就算沒有你也沒差,此後他的生活再也與你無關。
原本你還可以用「我們還可以是超級好朋友」、「我們還是可以聊天」來說服自己,但等到他有對象之後,就沒有辦法再以這樣的身分自居了。
5. 將別的東西放進來
你可以不用把袋子裡面所有東西都拿出來,你可以在心中保有一小塊是不要放下的。
這個「不要放下」,是你可以還是想著他,或是在需要的時候看著他的照片。你可以先放一些其他東西進來,使得你的「人生包包」不是只有你跟他的回憶而已。
如果你們之間的回憶是「烏龍茶」,你可以不需要把這杯茶倒掉,加入珍珠、牛奶,就有不同的風味。
如果你也經歷過二次失戀,我相信在這段關係當中應該有一段很美好的經驗,所以你會想念跟他的那些愉快的日子,甚至想著當初到底是做了什麼,關係才沒有辦法持續。
有些時候並不是你做錯了什麼,就是兩個人情深緣淺,沒有辦法真實的在一起,他變得沒有辦法真正地投入全部在這段關係當中。
可能你們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投入,但卻稍縱即逝;自此之後,你們花非常多的時間去吵架,然後花非常多時間去溝通彼此價值觀。
每次都很累也很疲憊,想著:「算了啦,這應該就是最後一次了!」,可是每一次還是都不放棄。
如果現在的你跟當時沒有太大的轉變,即使復合,也還是會遇到一樣的結果。
一個失落的發生可能來自於這個人的離開,但也有一種可能是第二次、第三次的失落。它跟前面的失落有點不一樣,不會再有這麼強烈的情緒,而且因為你過往有過走出第一次失戀的經驗,所以可以利用這些成功經驗,協助自己再去越過同樣的坎。
你記得上次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是怎麼面對、因應跟解決的嗎?
二度失戀的過程當中,你會有一點擔心自己再掉下去,但因為你已經掉下去過一次了,已經是自己的失戀「專家」。
當時你透過什麼方式走出來的呢?現在的你有沒有可能透過類似的方式,讓自己再一次地走出來?
你已經俱足現在你所需要的東西,不必強求把他從記憶裡完全抹去,這個不強求本身,反而可能可以帶來心靈的自由。
穿越心碎的勇氣
《海苔熊為你點歌x KP為你點歌》共同創作人kepin
開始在 Podcast 節目「為你點歌」中演唱點播歌曲,是從二○二一年夏天的第一百五十九集;而當我寫下這段小小推薦文字時,節目已在二○二五年初、第三百集劃下句點。這四年間的每一週,我都細細讀完來信,反覆聆聽點播的歌曲、練習、錄音。有些歌和信裡的情緒會漫出耳機跟螢幕,錄音時我常不自覺沉浸過往,回到那些曾經走過關係盡頭的時刻——那種受傷、無助、帶著說不清的遺憾與撕裂感的狀態。
那一段艱難的歲月,海苔熊這位溫柔的朋友一直陪著我。
這本書,就像海苔熊一樣...
目錄
推薦序 穿越心碎的勇氣 kepin
推薦序 對你說實話 柯采岑
推薦序 放不下,也沒關係,愛本來就沒有SOP 蔡佳璇
自序 其實你不需要放下
Part1 分手後最痛的,是懷疑自己還能不能愛與被愛
1分手後的渴望:還在乎著他,也好想回到過去
【心理學OK繃】:渴望感
2愛情長跑十年之後,該如何走出失戀的傷痛?
【心理學OK繃】:填空練習
3相愛六年卻分手的初戀,如何走出陣痛,面對內心的黑洞?
【心理學OK繃】:情緒傾倒
4夢見前男友代表什麼?:感覺比事實更重要
【心理學OK繃】:夢境補償
5離開一段關係,也失去了對愛的想像
【心理學OK繃】:重新建立連結
6如何走出「二次失戀」?
【心理學OK繃】:學會漸進式放下
7度過急性分手期,找回內心安全感
【心理學OK繃】:創傷後成長
8請給傷心的自己多一點時間
【心理學OK繃】:情緒自慰模式
9你的愛還在原地,不代表永遠都無法前進
【心理學OK繃】: 重新框架
10與自我連結,療癒受傷的自己
【心理學OK繃】:與自我對話
11忘不了的前任,真的是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嗎?
【心理學OK 繃】:感情的成長思維
12當愛情讓你忘記自己是需要被好好照顧的
【心理學OK繃】:低自尊者的愛情循環
13分手後最痛的,是懷疑自己「還能再愛嗎」?
【心理學OK繃】:感情中的共依附
14分開後,找到重新出發的勇氣
【心理學OK繃】:拾回意義感
15當愛消失了,離開本身就是意義
【心理學OK繃】:形同陌路,其實是形成新的路
Part2 最遙遠的,是心的距離
1擺脫「拖油瓶症候群」,放下自我懷疑
【心理學OK繃】:恐懼負面評價
2馬戲團大象症候群:另一半是控制狂,我該怎麼辦?
【心理學OK繃】:習得性無助
3還是舊愛最美?釐清你要的是什麼樣的陪伴
【心理學OK繃】:想像互動
4怕自己愛得比對方多,是不是有病?
【心理學OK繃】:自我驗證
5遠距離該如何走下去?分開是最好的選擇嗎?
【心理學OK繃:自我接納的奧祕
6分分合合的焦逃配,如何相愛不相殺?
【心理學OK繃】:與痛苦共處
7我愛你,可是我不配跟你在一起
【心理學OK繃】:約會冒牌者症候群
8傷口的吸引力:愛上對方,是因為受過同樣的傷?
【心理學OK繃】:陰影的魅力
9在滿是恐懼的愛裡存活:如何擺脫言語暴力和情緒操控?
【心理學ok繃】:良性溝通
10當關係變質:別讓沈默成了感情的殺手
【心理學OK繃】:有效溝通六步驟
11未完成的愛:放下他,也放下自責的自己
【心理學OK繃】:寫夢練習
12你愛上的,是很愛那個人的自己
【心理學OK繃】:呵護內心的小孩
13逃避依戀的冷漠,是不是不愛了?
【心理學OK繃】:關係煉金術
14跳脫在關係中的「不配感」
【心理學OK繃】:「我不夠好」的魔咒
15走出迴圈:老是重複戀愛劇本的我,還有救嗎?
【心理學OK繃】:弱點炸彈
後記 所有的選擇,都是有意義的
推薦序 穿越心碎的勇氣 kepin
推薦序 對你說實話 柯采岑
推薦序 放不下,也沒關係,愛本來就沒有SOP 蔡佳璇
自序 其實你不需要放下
Part1 分手後最痛的,是懷疑自己還能不能愛與被愛
1分手後的渴望:還在乎著他,也好想回到過去
【心理學OK繃】:渴望感
2愛情長跑十年之後,該如何走出失戀的傷痛?
【心理學OK繃】:填空練習
3相愛六年卻分手的初戀,如何走出陣痛,面對內心的黑洞?
【心理學OK繃】:情緒傾倒
4夢見前男友代表什麼?:感覺比事實更重要
【心理學OK繃】:夢境補償
5離開一段關係,也失去了對愛的想像
【心理學OK繃】...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