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黃淑卿、陳霈瑀、小蟲、蜉蝣、許舒婷、黃淑靈、黃介勝、黃美玲、陳慧芳、蘇蓁麗、謝明輝
收藏
定價:NT$ 300
優惠價:79 折,NT$ 237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本書匯集了十一個喪偶者生命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失去摯愛的錐心之痛,卻在淚水與回憶中,找到了重生的可能。
【本書簡介】
◎失去伴侶,像是被捲入巨浪,心碎、無助,卻仍需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
◎閱讀他們的故事,您可以體會到哀傷的多樣面貌,喚醒屬於您的共鳴。
◎願這些故事陪伴您,看見哀傷裡的希望,用愛將悲傷轉化為前行的力量。
面對失去,我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人逃避、有人壓抑、有人假裝不痛,
有人則試著一步步的學著與哀傷共處。
這本書不是教你放下,而是邀請你~
願意停下來,照顧自己在失落中的情緒,
允許悲傷、理解混亂、用自己的方式走過。
我以自己的方式哀傷,我學會了傾聽自己,
不再急著照著別人的方式痊癒。
每一段哀傷都有它的節奏,也有它該被溫柔對待的模樣。
我並非一無所有。哀傷不是生病,它是愛找不到去處。
失去了摯愛,我仍擁有情感與意志,我還有很多的愛與被愛。
願這些文字能陪你在某個夜裡,感覺不那麼孤單。
未知不一定就是危險,它也可以是充滿各種盼望的可能。
推薦語|摘自李佩怡老師 序文
「這本書將引領著您—看見黑暗裡的光。」
書中每一則故事都來自於一位失去另一半的作者,
他們是在喪偶的困阨中活出「單飛」人生的榜樣。
作者們分享他們如何走過喪偶之苦的難關,
每一篇故事都以如實的字句,懇切的文脈,溫厚的情感,
書寫出他們如何穿越喪偶黑暗期,長出現在的自己。
作者簡介:
11個生命的故事,11條重生之路,從哀傷走向希望。
本書作者:黃淑卿、陳霈瑀、小蟲、蜉蝣、許舒婷、黃淑靈、黃介勝、黃美玲、陳慧芳、蘇蓁麗、謝明輝(均為一葉蘭協會會員)
名人推薦:
推薦序1
作伴,做自己的另一半
李佩怡
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當我們與另一半攜手走上紅毯時,大部分的人想著的是如何白頭偕老,如何共度人生,在未來日子裡,有你有我,相互作伴。
「伴」,拆字來看意指「半個人」,彷彿一個人是不完整的,需要「另一半」來陪,人生才能完滿。但,選擇互相作伴的人們,可曾想過有一天「另一半」可能從生命列車先下車?這不爭的事實是,兩人中有一人(是誰不知道)得面對「另一半」離世後的人生,且獨自生活時間的長短亦不可得知。
這個殘忍的事實,對喜孜孜牽手步入禮堂的新人們來說,幾乎不曾或不敢設想,更不願意開口去談「倘若我們誰先走了,另一人將如何面對後面的人生,我們需要好好討論。」什麼時候會不得不面對呢?恐怕是重大疾病敲門時,又或是意外來臨時。但就算心中有數,真正臨到之際,曾是同林鳥、雙飛燕的人生,落下的那一人,面對空蕩蕩的家,品嘗日夜孤寂,真是難以言喻的苦。正是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晚年寫自己喪夫之後淒涼心境,在《聲聲慢》詞中,「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失去摯愛」的境遇,就是生命裡的重擊;失去相依相偎的親密感,就是生命裡的剝奪。您可能回首自己一路陪伴配偶在重病時的照顧、奔忙、勞苦、疲憊、愧疚、心疼等等,苦澀的眼淚就無法停止;您也可能在婚姻裡維繫著整個家,也許您們是一對怨偶,但您仍盡責地守著家、守著孩兒、守著對婚姻的承諾,想等到他/她回心轉意,卻沒料到死亡帶走一切,自己陷落到什麼都空掉的虛無中。喪偶的境遇,逼著我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只剩下自己的人生要如何走下去?眼前的生命只有孤單和痛苦,為什麼要活下去?
親愛的朋友,若您正逢此難關,請您務必閱讀本書《淚光中的彩虹─失去摯愛之後,重生的故事》,書中每一則故事都來自於一位失去另一半的作者,他們是走在您的前面──在喪偶的困阨中活出「單飛」人生的榜樣。本書作者們分享他們如何走過喪偶之苦的難關,每一篇故事都以如實的字句,懇切的文脈,溫厚的情感,書寫出他們如何穿越喪偶黑暗期,長出現在的自己。這本書將引領著您—看見黑暗裡的光。
「翻轉」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能力,特別是中年之後的人生。既然喪偶是每對伴侶必然歷經的苦難,那麼,進入婚姻我們學習「如何經營婚姻裡親密關係生活」,在喪偶翻轉人生時,學習「如何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陪伴自己」,對中年人來說是更為重要的。讓我們翻轉「作伴」為──與自己談戀愛和做自己的另一半。我想,這是中老年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自我成長任務。
讓我們練習「從外翻轉往內」的功夫。
我們出生後一直注視外界,並以獲得重要他人的看見,做為自我存在與自我價值的根源。自幼及長認同他人看見的自己才是重要的,當我們進入親密關係後,也認為獲得親密伴侶的注視至關重要。親密關係中我們看不見自己,而是以對方眼中的自己為主,雙方互補式生活,彼此依靠,認為「作伴」是你與我一人各一半,兩人成家才為一個圓。
伴侶間最珍貴的互動是,我們由對方的存在看見自己的存在,我們由對方對自己的重視,感受自己的重要。這一種相互映照的互動,兩人相互補充彼此,相互填滿缺陷,倆人一起完成生活所需、一起面對家中大小事、一起看向屬於家的未來。在親密關係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看懂、相互成長,面對低潮彼此鼓勵,這是美麗人生的「外場」。
但親密關係的映照下的我們,其實只將自己活了一半,因為我們將自己的尚未發展的生命潛質,投射在伴侶身上,理想的伴侶活出自己另一半的潛質。在擁有親密關係的生活裡,我們並非以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來生活,我們從未得知自己仍有許多生命潛質有待開發,而喪偶的失落傷痛正是喚醒我們生命潛質的大好契機。
「獨活」是中年人生開始認識自己生命潛質的方法,雖然很痛苦,但實則是往內轉向自己,一步一腳印實踐生命潛質的功夫,是創造人生可以完善的「內場」。
喪偶的失落,是進入婚姻的人們得要好好的學習的生命功課。失去另一半之後,我們人生開始走入「內場」,被迫學習獨處面對自己。往日我們眼光向外看,重心往外擺,號令自己要滿足別人的期待,呈現完美的自己。經歷喪偶的痛苦,熱辣滾燙,讓我們無法顧及「外場」人面,必須往內安撫自己那一顆痛苦的心。
在獨活的日子裡,我們逐步循著過往記憶中的「我們」,穿梭過往記憶的甜美,走入現今破碎的內在,每一時刻的與自己對話,都再一次看見真實的自己,那是過去在伴侶的身影下,看不見的自己。學習以前看陽光,現在看陰影;以前陪他/她,現在陪自己;痛哭中的點點滴滴,都在學習讓朝向對方的「愛」轉回給自己。此外,因著現實生活的考驗,我們鍛鍊過去壓抑的生命潛質,有機會從黑暗的土壤冒芽生長。有些潛能正在生命的苦難裡一一的發跡,會理解「原來」有禮物,一直放在配偶的相伴陽光下,讓獨自的美好被遺忘,也無法透氣。
喪偶是人生的轉折點,我們進行的修鍊是「做自己的另一半」之生命功課。我們重新詮釋「伴」這個字──「做自己的另一半」,讓我們把握經歷喪偶痛苦的機會,勉勵自己~由人生上半場之扮演生活各種角色的外場服務人員,翻轉至人生下半場之安頓自我生命內場傷痛的勇士。
最終,做自己一生的伴侶,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過往與人作伴的我,和現在與自己做伴的我,都是我!而這才是完整生命的樣貌。
推薦序2
淑靜社工師陪伴的心路歷程
李淑靜
資深社工師
台北市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外聘督導
他離開了……於是我處在那死寂的極地中,覓尋不到一絲絲天光。
從事社會工作四十餘年,帶領無數的團體,惟這次參與喪偶者敘事團體,對我而言,真是一次充滿強悍情感衝擊力的經歷;也是習得最真實對生命存在與逝去的體悟。然而,發現他們在複雜不安的情緒激盪起伏間,重新賦予自己下一段生命的意義,同時昇華了對伴侶的愛的回應!
每次團體進行一天,邀請三位成員細訴失去伴侶的故事。團體成員靜靜聆聽敘說著的故事情節時,總是引發出深刻的失落哀傷情愫,一起鼻酸、一起淚流,彼此間自然流露出因為相同記憶的共鳴。此刻,心靈同在了,也安撫了在場的每個人!我深深記住:原來,細心真誠地將敘說者的所有情緒捧在心上的同理,就是最好的療癒。
您可曾想過,當伴侶離開時,您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如此重大的衝擊,首先面對難以承受的極端哀傷、失落、孤單的情緒,不知所措的茫然無助!不相信也不想面對、憤怒、(為什麼是我?)的委屈,後來接受伴侶真的逝去了,接著憂鬱、失眠、恐懼、孤單!
許多心理輔導書籍告訴我們,「失去伴侶」失去的不只是一個所愛的人,還必須面對所謂的「連帶失去」──一起生活的角色,如:付帳者、生意夥伴、收支平衡者、伴侶、知己、廚師、顧問、夫妻朋友、未來夢想的鼓勵者、跑腿者、雜務工、啟迪者、回憶分享者、心靈導師、激勵者、宗教夥伴、保護者、運動夥伴、報稅者、司機。書中主角敘述,伴侶離開後,每天都要經歷上述角色任務,但已經少了另一半,可想而知,失落與哀傷伴隨思念,必定時時刻刻發生!
伴侶到天堂了,剩下我一個人,怎麼辦?身心靈的哀慟載浮載沉……卻仍需硬撐起虛弱的身心,處理社會要求的事務。舉凡伴侶告別式的儀式、伴侶的財務處理程序、另一半的原生家庭發生糾結的關係、鄰里同事過多關心問候的壓力……以上這些事情都讓敘說者必須一次次重述伴侶死亡的事實,這彷彿一直在他們的傷口撒鹽,非常傷、非常痛!閱讀這本書,您將會更理解失去伴侶者生活巨變的真實內涵!這也將會是您我的學習功課;社會的許多程序、儀式、習俗、人情世故等認知,都需要建構出對他們的尊敬。
經過一段這樣的煎熬,他們開始尋求方法,讓自己稍稍安定:人際隔絕、身心科看診服藥、宗教經文祝頌、閱讀,甚至怕睹物思情而遷居或整修房子等等。有人說,哀傷會隨時間慢慢淡去,其實,哀傷淡去的真正力量,是來自他們用心對待自己的情緒,與想要重新編寫下一段生命的意義。
我敬重他們努力在自己的失落裡重生的能量。
推薦序3
以故事相濡以沫的哀傷旅伴
李曉芬
諮商心理師
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秘書長
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合作心理師∕關懷志工督導
一葉蘭協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團體?這裡的大家都是失去另一半的哀傷者,在載浮載沉的悲傷大海中,輾轉之間來到了協會。這裡像是一盞燈,總是為喪偶夥伴留著溫暖的燈火,由一群「哀傷過來人」自願成為志工,從心理支持、生活興趣課程、休閒活動,從線上與實體談心到分區聚會等各面向去陪伴初喪的夥伴們。
我在2021年有緣與一葉蘭的夥伴們接觸,從與剛失去配偶的夥伴個別諮商,到擔任關懷志工訓練課程講師等,有幸與大家一起走過好幾個年頭。很感恩能與一葉蘭夥伴們有許多交流互動的機會,越是接觸越是喜歡這群夥伴,我常說他們很可愛,也很真性情。每每在許多相聚的場合,看大家笑著、說著、聽著就彼此淚目了,一個眼神的接觸、相互的關懷與擁抱,都是發自真心的交會,是不需太多語言就能懂得的深刻理解。他們,就是這麼一群相濡以沫的哀傷旅伴們。
是啊,大家彼此是旅伴,是漫漫哀傷旅程上,一起在苦海浮沉、一起翻山越嶺的夥伴。這條路一個人走很孤單、茫然,幾個人或一群人一起走著,就能相互支持陪伴。
每一位哀傷者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也都會慢慢走出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來。本書由十一位失去配偶的夥伴寫下自己真實的故事,他們各自都經歷不同形式的失去,配偶意外猝逝、罹癌、自殺……等。無常與死亡的重擊,讓生活變得支離破碎,心靈上的痛苦更是沉重,不停翻攪的各種情緒反應,無盡的自責遺憾、悲痛、憤怒、茫然失措、失去意義感、孤獨寂寞……字字句句讀起來讓人鼻酸揪心。
十一個故事中分享過往夫妻生活的點滴回憶、疾病治療與照護、醫療決策與末期的種種煎熬,乃至於配偶離世後在日常生活、與婆家(或岳父母)關係、親子關係、其他人際關係、職涯或退休計畫等所引發的各種影響。故事再慢慢地寫到後來的後來,他們如何走到了屬於自己的、「RESET」、「重生」、「第二人生」、「自我救贖」、「你放心,我現在很好」……
感謝十一位夥伴,如此真誠地分享這些故事,事隔數年或甚至數十年,還要再次回想與提筆撰寫過往,其實是很難很難的事,就像是好不容易結痂的傷口得再次抓破。許多人會問「那麼悲痛的事,何必再提起?說了又如何?」,但,這些真實故事的存在,對故事主人翁本身,乃至於閱讀故事的他者而言,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對於訴說與書寫自身故事者,一次又一次的回看,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再整理,每一次都能寫出不同角度與深度、都有機會再次看懂自己、理解背後的意義,這裡頭有著療癒的力量;而對於閱讀者的我們,倘若您與這十一位故事書寫者一樣失去了另一半,您一定能在當中找到心有戚戚焉,或深刻被理解之處,希望這些故事能帶給您一些撫慰、一些可參考的方向,以及更多對自身狀態的允許與寬容;對於社會大眾或助人者而言,希望我們能從這些故事中學習理解失去另一半的苦與痛,能讀懂哀傷者在如此沉痛之際需要的關心與陪伴是甚麼?
誠摯地祝福悲傷的人們,這條哀傷之路,當您需要時能有旅伴一起走,有時您能自己慢慢走。有天,那像似無盡的黑暗終將透出光,您會走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路徑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價 | 數量 |
| 7折 | 1 |
作者:黃淑卿、陳霈瑀、小蟲、蜉蝣、許舒婷、黃淑靈、黃介勝、黃美玲、陳慧芳、蘇蓁麗、謝明輝
收藏
優惠價: 79 折, NT$ 237 NT$ 30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本書匯集了十一個喪偶者生命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失去摯愛的錐心之痛,卻在淚水與回憶中,找到了重生的可能。
【本書簡介】
◎失去伴侶,像是被捲入巨浪,心碎、無助,卻仍需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
◎閱讀他們的故事,您可以體會到哀傷的多樣面貌,喚醒屬於您的共鳴。
◎願這些故事陪伴您,看見哀傷裡的希望,用愛將悲傷轉化為前行的力量。
面對失去,我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人逃避、有人壓抑、有人假裝不痛,
有人則試著一步步的學著與哀傷共處。
這本書不是教你放下,而是邀請你~
願意停下來,照顧自己在失落中的情緒,
允許悲傷、理解混亂、用自己的方式走過。
我以自己的方式哀傷,我學會了傾聽自己,
不再急著照著別人的方式痊癒。
每一段哀傷都有它的節奏,也有它該被溫柔對待的模樣。
我並非一無所有。哀傷不是生病,它是愛找不到去處。
失去了摯愛,我仍擁有情感與意志,我還有很多的愛與被愛。
願這些文字能陪你在某個夜裡,感覺不那麼孤單。
未知不一定就是危險,它也可以是充滿各種盼望的可能。
推薦語|摘自李佩怡老師 序文
「這本書將引領著您—看見黑暗裡的光。」
書中每一則故事都來自於一位失去另一半的作者,
他們是在喪偶的困阨中活出「單飛」人生的榜樣。
作者們分享他們如何走過喪偶之苦的難關,
每一篇故事都以如實的字句,懇切的文脈,溫厚的情感,
書寫出他們如何穿越喪偶黑暗期,長出現在的自己。
作者簡介:
11個生命的故事,11條重生之路,從哀傷走向希望。
本書作者:黃淑卿、陳霈瑀、小蟲、蜉蝣、許舒婷、黃淑靈、黃介勝、黃美玲、陳慧芳、蘇蓁麗、謝明輝(均為一葉蘭協會會員)
名人推薦:
推薦序1
作伴,做自己的另一半
李佩怡
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當我們與另一半攜手走上紅毯時,大部分的人想著的是如何白頭偕老,如何共度人生,在未來日子裡,有你有我,相互作伴。
「伴」,拆字來看意指「半個人」,彷彿一個人是不完整的,需要「另一半」來陪,人生才能完滿。但,選擇互相作伴的人們,可曾想過有一天「另一半」可能從生命列車先下車?這不爭的事實是,兩人中有一人(是誰不知道)得面對「另一半」離世後的人生,且獨自生活時間的長短亦不可得知。
這個殘忍的事實,對喜孜孜牽手步入禮堂的新人們來說,幾乎不曾或不敢設想,更不願意開口去談「倘若我們誰先走了,另一人將如何面對後面的人生,我們需要好好討論。」什麼時候會不得不面對呢?恐怕是重大疾病敲門時,又或是意外來臨時。但就算心中有數,真正臨到之際,曾是同林鳥、雙飛燕的人生,落下的那一人,面對空蕩蕩的家,品嘗日夜孤寂,真是難以言喻的苦。正是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晚年寫自己喪夫之後淒涼心境,在《聲聲慢》詞中,「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失去摯愛」的境遇,就是生命裡的重擊;失去相依相偎的親密感,就是生命裡的剝奪。您可能回首自己一路陪伴配偶在重病時的照顧、奔忙、勞苦、疲憊、愧疚、心疼等等,苦澀的眼淚就無法停止;您也可能在婚姻裡維繫著整個家,也許您們是一對怨偶,但您仍盡責地守著家、守著孩兒、守著對婚姻的承諾,想等到他/她回心轉意,卻沒料到死亡帶走一切,自己陷落到什麼都空掉的虛無中。喪偶的境遇,逼著我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只剩下自己的人生要如何走下去?眼前的生命只有孤單和痛苦,為什麼要活下去?
親愛的朋友,若您正逢此難關,請您務必閱讀本書《淚光中的彩虹─失去摯愛之後,重生的故事》,書中每一則故事都來自於一位失去另一半的作者,他們是走在您的前面──在喪偶的困阨中活出「單飛」人生的榜樣。本書作者們分享他們如何走過喪偶之苦的難關,每一篇故事都以如實的字句,懇切的文脈,溫厚的情感,書寫出他們如何穿越喪偶黑暗期,長出現在的自己。這本書將引領著您—看見黑暗裡的光。
「翻轉」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能力,特別是中年之後的人生。既然喪偶是每對伴侶必然歷經的苦難,那麼,進入婚姻我們學習「如何經營婚姻裡親密關係生活」,在喪偶翻轉人生時,學習「如何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陪伴自己」,對中年人來說是更為重要的。讓我們翻轉「作伴」為──與自己談戀愛和做自己的另一半。我想,這是中老年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自我成長任務。
讓我們練習「從外翻轉往內」的功夫。
我們出生後一直注視外界,並以獲得重要他人的看見,做為自我存在與自我價值的根源。自幼及長認同他人看見的自己才是重要的,當我們進入親密關係後,也認為獲得親密伴侶的注視至關重要。親密關係中我們看不見自己,而是以對方眼中的自己為主,雙方互補式生活,彼此依靠,認為「作伴」是你與我一人各一半,兩人成家才為一個圓。
伴侶間最珍貴的互動是,我們由對方的存在看見自己的存在,我們由對方對自己的重視,感受自己的重要。這一種相互映照的互動,兩人相互補充彼此,相互填滿缺陷,倆人一起完成生活所需、一起面對家中大小事、一起看向屬於家的未來。在親密關係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看懂、相互成長,面對低潮彼此鼓勵,這是美麗人生的「外場」。
但親密關係的映照下的我們,其實只將自己活了一半,因為我們將自己的尚未發展的生命潛質,投射在伴侶身上,理想的伴侶活出自己另一半的潛質。在擁有親密關係的生活裡,我們並非以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來生活,我們從未得知自己仍有許多生命潛質有待開發,而喪偶的失落傷痛正是喚醒我們生命潛質的大好契機。
「獨活」是中年人生開始認識自己生命潛質的方法,雖然很痛苦,但實則是往內轉向自己,一步一腳印實踐生命潛質的功夫,是創造人生可以完善的「內場」。
喪偶的失落,是進入婚姻的人們得要好好的學習的生命功課。失去另一半之後,我們人生開始走入「內場」,被迫學習獨處面對自己。往日我們眼光向外看,重心往外擺,號令自己要滿足別人的期待,呈現完美的自己。經歷喪偶的痛苦,熱辣滾燙,讓我們無法顧及「外場」人面,必須往內安撫自己那一顆痛苦的心。
在獨活的日子裡,我們逐步循著過往記憶中的「我們」,穿梭過往記憶的甜美,走入現今破碎的內在,每一時刻的與自己對話,都再一次看見真實的自己,那是過去在伴侶的身影下,看不見的自己。學習以前看陽光,現在看陰影;以前陪他/她,現在陪自己;痛哭中的點點滴滴,都在學習讓朝向對方的「愛」轉回給自己。此外,因著現實生活的考驗,我們鍛鍊過去壓抑的生命潛質,有機會從黑暗的土壤冒芽生長。有些潛能正在生命的苦難裡一一的發跡,會理解「原來」有禮物,一直放在配偶的相伴陽光下,讓獨自的美好被遺忘,也無法透氣。
喪偶是人生的轉折點,我們進行的修鍊是「做自己的另一半」之生命功課。我們重新詮釋「伴」這個字──「做自己的另一半」,讓我們把握經歷喪偶痛苦的機會,勉勵自己~由人生上半場之扮演生活各種角色的外場服務人員,翻轉至人生下半場之安頓自我生命內場傷痛的勇士。
最終,做自己一生的伴侶,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過往與人作伴的我,和現在與自己做伴的我,都是我!而這才是完整生命的樣貌。
推薦序2
淑靜社工師陪伴的心路歷程
李淑靜
資深社工師
台北市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外聘督導
他離開了……於是我處在那死寂的極地中,覓尋不到一絲絲天光。
從事社會工作四十餘年,帶領無數的團體,惟這次參與喪偶者敘事團體,對我而言,真是一次充滿強悍情感衝擊力的經歷;也是習得最真實對生命存在與逝去的體悟。然而,發現他們在複雜不安的情緒激盪起伏間,重新賦予自己下一段生命的意義,同時昇華了對伴侶的愛的回應!
每次團體進行一天,邀請三位成員細訴失去伴侶的故事。團體成員靜靜聆聽敘說著的故事情節時,總是引發出深刻的失落哀傷情愫,一起鼻酸、一起淚流,彼此間自然流露出因為相同記憶的共鳴。此刻,心靈同在了,也安撫了在場的每個人!我深深記住:原來,細心真誠地將敘說者的所有情緒捧在心上的同理,就是最好的療癒。
您可曾想過,當伴侶離開時,您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如此重大的衝擊,首先面對難以承受的極端哀傷、失落、孤單的情緒,不知所措的茫然無助!不相信也不想面對、憤怒、(為什麼是我?)的委屈,後來接受伴侶真的逝去了,接著憂鬱、失眠、恐懼、孤單!
許多心理輔導書籍告訴我們,「失去伴侶」失去的不只是一個所愛的人,還必須面對所謂的「連帶失去」──一起生活的角色,如:付帳者、生意夥伴、收支平衡者、伴侶、知己、廚師、顧問、夫妻朋友、未來夢想的鼓勵者、跑腿者、雜務工、啟迪者、回憶分享者、心靈導師、激勵者、宗教夥伴、保護者、運動夥伴、報稅者、司機。書中主角敘述,伴侶離開後,每天都要經歷上述角色任務,但已經少了另一半,可想而知,失落與哀傷伴隨思念,必定時時刻刻發生!
伴侶到天堂了,剩下我一個人,怎麼辦?身心靈的哀慟載浮載沉……卻仍需硬撐起虛弱的身心,處理社會要求的事務。舉凡伴侶告別式的儀式、伴侶的財務處理程序、另一半的原生家庭發生糾結的關係、鄰里同事過多關心問候的壓力……以上這些事情都讓敘說者必須一次次重述伴侶死亡的事實,這彷彿一直在他們的傷口撒鹽,非常傷、非常痛!閱讀這本書,您將會更理解失去伴侶者生活巨變的真實內涵!這也將會是您我的學習功課;社會的許多程序、儀式、習俗、人情世故等認知,都需要建構出對他們的尊敬。
經過一段這樣的煎熬,他們開始尋求方法,讓自己稍稍安定:人際隔絕、身心科看診服藥、宗教經文祝頌、閱讀,甚至怕睹物思情而遷居或整修房子等等。有人說,哀傷會隨時間慢慢淡去,其實,哀傷淡去的真正力量,是來自他們用心對待自己的情緒,與想要重新編寫下一段生命的意義。
我敬重他們努力在自己的失落裡重生的能量。
推薦序3
以故事相濡以沫的哀傷旅伴
李曉芬
諮商心理師
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秘書長
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合作心理師∕關懷志工督導
一葉蘭協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團體?這裡的大家都是失去另一半的哀傷者,在載浮載沉的悲傷大海中,輾轉之間來到了協會。這裡像是一盞燈,總是為喪偶夥伴留著溫暖的燈火,由一群「哀傷過來人」自願成為志工,從心理支持、生活興趣課程、休閒活動,從線上與實體談心到分區聚會等各面向去陪伴初喪的夥伴們。
我在2021年有緣與一葉蘭的夥伴們接觸,從與剛失去配偶的夥伴個別諮商,到擔任關懷志工訓練課程講師等,有幸與大家一起走過好幾個年頭。很感恩能與一葉蘭夥伴們有許多交流互動的機會,越是接觸越是喜歡這群夥伴,我常說他們很可愛,也很真性情。每每在許多相聚的場合,看大家笑著、說著、聽著就彼此淚目了,一個眼神的接觸、相互的關懷與擁抱,都是發自真心的交會,是不需太多語言就能懂得的深刻理解。他們,就是這麼一群相濡以沫的哀傷旅伴們。
是啊,大家彼此是旅伴,是漫漫哀傷旅程上,一起在苦海浮沉、一起翻山越嶺的夥伴。這條路一個人走很孤單、茫然,幾個人或一群人一起走著,就能相互支持陪伴。
每一位哀傷者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也都會慢慢走出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來。本書由十一位失去配偶的夥伴寫下自己真實的故事,他們各自都經歷不同形式的失去,配偶意外猝逝、罹癌、自殺……等。無常與死亡的重擊,讓生活變得支離破碎,心靈上的痛苦更是沉重,不停翻攪的各種情緒反應,無盡的自責遺憾、悲痛、憤怒、茫然失措、失去意義感、孤獨寂寞……字字句句讀起來讓人鼻酸揪心。
十一個故事中分享過往夫妻生活的點滴回憶、疾病治療與照護、醫療決策與末期的種種煎熬,乃至於配偶離世後在日常生活、與婆家(或岳父母)關係、親子關係、其他人際關係、職涯或退休計畫等所引發的各種影響。故事再慢慢地寫到後來的後來,他們如何走到了屬於自己的、「RESET」、「重生」、「第二人生」、「自我救贖」、「你放心,我現在很好」……
感謝十一位夥伴,如此真誠地分享這些故事,事隔數年或甚至數十年,還要再次回想與提筆撰寫過往,其實是很難很難的事,就像是好不容易結痂的傷口得再次抓破。許多人會問「那麼悲痛的事,何必再提起?說了又如何?」,但,這些真實故事的存在,對故事主人翁本身,乃至於閱讀故事的他者而言,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對於訴說與書寫自身故事者,一次又一次的回看,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再整理,每一次都能寫出不同角度與深度、都有機會再次看懂自己、理解背後的意義,這裡頭有著療癒的力量;而對於閱讀者的我們,倘若您與這十一位故事書寫者一樣失去了另一半,您一定能在當中找到心有戚戚焉,或深刻被理解之處,希望這些故事能帶給您一些撫慰、一些可參考的方向,以及更多對自身狀態的允許與寬容;對於社會大眾或助人者而言,希望我們能從這些故事中學習理解失去另一半的苦與痛,能讀懂哀傷者在如此沉痛之際需要的關心與陪伴是甚麼?
誠摯地祝福悲傷的人們,這條哀傷之路,當您需要時能有旅伴一起走,有時您能自己慢慢走。有天,那像似無盡的黑暗終將透出光,您會走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路徑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價 | 數量 |
| 7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