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巧喻,讓您體認人間事,觀照人間情!
此書適合:
喜歡輕鬆看故事/圖畫的人……
想學習中文優美用字遣詞的人……
對佛典譬喻有興趣但不太懂文言文的人……
空中樓閣、瞎子摸象、盲龜浮木、懷珠求乞……
76則精采譬喻,30幅富含禪意之插圖,
如同一串剔透的水晶琉璃,讓人愛不釋手。
因指見月,權借譬喻之善巧方便,
讓我們每個人都能見到自己的人間菩提。
佛教文學是近來方興未艾的領域,譬喻是佛教寓言文學、兒童文學創作的豐沛素材,作者依空法師以深厚的文學底蘊,呈現優美生動的佛典故事、人間譬喻。原書曾獲全國青少年優秀讀物獎,亦曾適應不同讀者群,以簡體字、客語版發行各地。今重新付梓,編輯收錄完整76則寓言譬喻,並邀請慧人法師繪製插圖,圖文並茂精采呈現。
作者簡介:
依空法師
中興大學中文系,日本東京大學印度哲學研究所文學碩士,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
為佛光山文化人與著名弘講師,善說法要。
現任佛光山文化院院長。
曾任普門中學校長、《普門》雜誌社長、《人間福報》創報社長暨發行人等。
曾任教中國文化大學、南華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等學府。
著有《不只中國文學家》、《菩提伽耶那一夜》、《一字禪》、《風言風語》、《尋找智慧的活水》、《頓悟的人生》、《開啟人生的六扇窗》、《采風風采》、等。
章節試閱
〈大象像什麼?〉
印度有一位國王叫做鏡面王,有一天鄰國進貢一匹身軀壯碩、毛色光潤的大象,大家圍著大象,品頭論足一番。國王很歡喜,於是把宮中一群眼盲的按摩師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分別以手去觸摸大象的身體,然後要他們各自說出心目中大象的樣子。
這群從未見過大象為何物的盲人,果然以他們敏銳的手指,認真而仔細地撫摸大象。有一位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驚喜雀躍地大叫:
「哇!原來大象長得像彎彎曲曲的轅木呀!」
另外一位盲人摸到大象堅硬溫潤的牙齒,馬上斬釘截鐵反駁道:
「不對!大象的樣子像舂米搗衣用的杵棒。」
有一位盲者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只見他小心翼翼、輕輕巧巧地沿著寬寬大大的耳朵周緣,摸了一圈,然後神情慎重篤定地說:
「嗯!大象肯定長得像個裝盛穀物的畚箕。」
「不對!不對!大象就像寺院裡信徒們焚香祈禱的三足寶鼎。」摸到大象優美弧度的頭顱的盲者,著急地搖頭否定。
「你們都錯啦!象既不是轅木杵棒,更不是畚箕爐鼎,你們看!牠就像凹凸起伏的小山丘。」摸到象背的盲人說著。
「瞧你們說得天花亂墜的!其實大象什麼也不是,牠就像一面厚厚寬寬的牆垣。」摸到大象平坦柔軟的腹部的盲者理直氣壯地發難。他的話才一說完,另外一位摸到大象粗壯的大腿,無限憐惜地說道:
「大象的樣子就像一棵綠葉滿蔭的老樹,你們摸摸看!牠那摺疊的皺紋正寫盡歲月的滄桑。」
「喔!你說大象如老樹,依我看,它倒比較像一根大柱子。」摸到大象胳膊的年輕盲者漫不經心地唱著反調。
「大象像個搗藥用的石臼。」摸到大象足踝的盲人淡淡地說。
「各位年輕人!你們都偏差了,大象就像一條麻繩編織而成的長鞭。」一位摸到大象尾巴的花甲老人,以權威的口吻說著,空洞呆滯的眼睛,漾著一眶的堅持。
國王在一旁看到盲人各執其是,爭論不休,拍手哈哈大笑道:
「各位仁者!你們都大錯特錯了,你們摸到的只是大象身體上的一小部分,大象不是鞭子、柱子、石臼、老樹、牆壁……,大象就是大象。」
這則小學生們也耳熟能詳的「瞎子摸象」的譬喻,出現於佛教的《長阿含經》。這則譬喻告訴我們世間的現象雖然有千差萬別的差異性,但是它的本體是圓融的統一性,而我們常人往往執取部分為全部,不能圓融觀察世間的整個實相,好比瞎子以偏執狹隘的心眼來觀察大象,看到的只是大象局限性的部分,而不是大象全然的整體。佛教的華嚴哲學有一「隱密顯了俱成」的思想,譬如秋空片月,晦明相並。懸掛在秋夜的上弦月,我們雖然只能看到明顯的一小片光明,但是隱密不明的大部分並沒有因此消失,只是因為我們缺乏朗朗的慧眼,無法看到罷了!我們應該培養一顆全觀、全見的心來觀照宇宙的萬象,不以邊見、偏見來看世間的一切,才能隱顯無礙、表裡如一,看出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
---------------------------------------------------------
〈五指的爭議〉
佛教有一種修持方法叫做隨喜功德,意思是看到別人比我有辦法,比我有輝煌成就,不但沒有嫉妒、憤恨的心理,反而能夠人我互易,以別人的成就為自己的成就,以別人的歡喜為自己的歡喜。同根的豆萁尚且相煎,同胞的兄弟反目相殘,隨喜功德雖在一念之轉,卻也千難萬難。
有一天,五根手指頭聚集在一起,召開重大的會議,討論誰是真正的大哥。大拇指首先發言說:
「如果要比大,我才是真正的大哥。你們看!五根手指頭當中,我排行第一,我最粗大,當人們讚歎某人最優秀的時候,總是翹起我,因此我是大哥。」
大拇指的話才講完,食指馬上迫不及待的搶著說道:
「我們兄弟之中,屬我最重要。中國話說:民以食為天。民生問題,是每個人每天必須面對的大事,飲食不能解決,個人會因為營養不良而致病死亡,國家則會因為饑荒而成為亂邦,乃至滅國。況且當我這根食指如果大動的時候,就可以大快朵頤,有美食可吃了。人們在煮菜烹調的時候,總是以我食指來品嘗食物,因此我應該最大。另外,當人們問路的時候,通常用我來指明方向。我有如此多種的功能,最有資格當你們的大哥囉!」
聽完了食指的長篇大論,中指不以為然的搶白:
「哼!你們兩位不要不自量力了,儘往自己的臉上貼金。大拇指你長得又矮又胖,食指你常常亂動,一點也不穩重威儀。哪像我長得最適中,站在最中間,你們就像眾星拱月一般圍繞著我。另外,我長得最修長,好比將帥統領群兵,白鶴立於雞雉之中,因此我才是大哥中的大哥。」
耐著性子聆聽中指自得其滿的演說,無名指終於無法忍耐,霍地一聲站了起來,趾高氣昂地大聲說:
「你們各位都自吹自擂說自己多麼了不起,多麼偉大,其實我才真正最偉大。你們聽說過『無名乃大名』的古訓嗎?無以為名,以無為名,故為大名。我無名指豈是世間的符號名相可以局限的,因此我比你們都大。還有當人們舉行訂婚結婚的儀式,最愛把金戒指、鑽石戒指套在我的身上,我是多麼的有分量,大哥的位置當然非我莫屬了。」
四個手指頭爭著要當大哥,彼此誰也不禮讓誰。正爭得不可開交時,突然發現小指頭坐在一旁,一語不發,一副神閒氣定的老僧模樣。四指異口同聲問道:
「咦!小指老弟!你怎麼不說說你的想法?難道你不想當大哥嗎?」
小指悠悠閑閑地迴視四指,慢條斯理地說:
「各位大哥!你們每一位都有顯赫的成就,在各位面前哪有我小指頭說話的餘地。不過,當我們雙手合十拜佛,或者向人打躬作揖問好的時候,我最靠近真理和對方。」
小指的一番話,驚得四指瞠目咋舌,無言以對。
偉大,不在形狀的大小,甚至也不在功能的多寡。壓抑對方、自讚毀他,以突顯自己的偉大,容易流於自我膨脹,而不是真正的偉大。在真理之前懂得謙沖自牧,對自己的渺小知道謙卑,才是不自大而偉大的人。
----------------------------------------------------------------------------------
〈惡習難改〉
有一隻奇毒無比的蠍子,站在江邊,望著滔滔翻滾的大江興歎,不知如何才能渡過江河,到達彼岸。毒蠍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看到一隻烏龜慢條斯理地爬向海灘來。毒蠍欣喜萬分,趕快向前打躬作揖,堆滿笑容對烏龜說:
「烏龜大哥!你要到哪裡去啊?」
烏龜看到一臉詭異笑容的毒蠍,趕快警覺地把自己縮進硬硬的殼內,戒慎警惕地打招呼:
「蠍子老弟!你好,我正打算回到我對岸的家。」
「好極了!我也正要到對岸去,能不能麻煩你順便載我一程。」毒蠍搶著說。
「不行!你們蠍子毒性惡劣,萬一中途你咬了我一口,我不就喪失了生命,我不做如此的蠢事!」烏龜一口回絕。
「烏龜大哥!你放心啦!如果中途我咬你一口,我自己也會淹死於江中,你想我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拜託你行行慈悲。」
憨厚的烏龜禁不起毒蠍的苦苦哀求,萬般無奈地答應:
「好!我答應載運你過河,但是你切記不可以咬齧我,否則我們兩個將會同歸於盡,淪為波臣。爬上我的背脊來吧!」
烏龜載著毒蠍在江中載浮載沉,毒蠍趴伏在烏龜的硬殼上,興高采烈地欣賞兩岸風景。一個高高的浪頭打過來,眼看烏龜和毒蠍就要滅頂,但是烏龜就像個善於游泳的潛夫,身手矯健躲過一朵一朵的浪花,贏得毒蠍雀躍的鼓掌。
烏龜正在為自己的游泳技術竊竊自喜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劇烈的刺痛,氣急敗壞地責怪毒蠍道:
「我好心好意載你過河,你怎麼可以不守信用以毒針刺我?我被你咬死了,對你又有什麼好處呢?」
「烏龜大哥!我也知道和你約法三章在先,不能食言而肥,自毀信譽。但是我們蠍子咬人咬習慣了,看到有生命的東西,不自覺地就會咬他一口。對不起,我不是故意咬你的!」毒蠍無辜地請求原諒。
毒性迅速地蔓延烏龜的全身,烏龜終於支持不住,載著毒蠍一齊沉到了江底,為自己當初的輕率允諾深深懊悔不已!
佛經上說我們一個人煩惱易斷,習氣難除。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難移的本性,指的就是我們的習性、習氣,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習慣。譬如一個抽菸多年的人,時間久了,拿菸的手指之間所留下的黃色菸味,就是習氣。菸灰缸裡的菸蒂容易洗滌乾淨,但是指縫間的濃濃菸味卻不容易去除。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性,有的人嗜賭成性,有的人瞋恨成性,有的人好名成性,有的人貪財成性。這些惡習不但阻礙了我們進步,甚至因此奪走我們寶貴的性命。譬喻裡的毒蠍明明知道不能輕易一咬,但是仍然無法控制習性,反為習性所控制。因此培養好的習性、好的習慣,多麼重要!其實,一切諸法本無自性,沒有不能改變的習慣,只要有智慧,仍然可以轉陋習為善習!
〈大象像什麼?〉
印度有一位國王叫做鏡面王,有一天鄰國進貢一匹身軀壯碩、毛色光潤的大象,大家圍著大象,品頭論足一番。國王很歡喜,於是把宮中一群眼盲的按摩師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分別以手去觸摸大象的身體,然後要他們各自說出心目中大象的樣子。
這群從未見過大象為何物的盲人,果然以他們敏銳的手指,認真而仔細地撫摸大象。有一位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驚喜雀躍地大叫:
「哇!原來大象長得像彎彎曲曲的轅木呀!」
另外一位盲人摸到大象堅硬溫潤的牙齒,馬上斬釘截鐵反駁道:
「不對!大象的樣子像舂米搗衣用的杵棒。」
有一...
推薦序
自序
佛教文學是佛教的一大寶藏,富禪意的詩歌,含文獻價值的碑銘,帶小說性的變文,使佛教精微的教理,親切地為大眾所接受。佛學普遍化、大眾化,是歷代祖師們弘化的心願,而佛學的文學化、藝文化,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成就。
其實,早在印度的菩提樹下,佛陀已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佛陀因此創立十二分教,作為他的教育方法。其中大量地使用譬喻、故事、寓言,在日常熟悉的事例之間,自然親切地了透生活的實相。五十年間,佛陀不厭其煩的說《譬喻經》、《雜喻經》等,這些智慧遍布在浩瀚的三藏經典之中,跨越時空,對於現代忙碌躁動的人心,仍然深具啟迪迷惑的妙用。靜夜撫案展讀,不禁為那一則一則契理契機、直指人心的譬喻故事所深深感動,心想如何把這些譬喻白話化,和十方大眾共享一缽的醍醐妙味。
多年前,承蒙時為《台灣新聞報》副刊主編鄭春鴻先生的好意,開闢「人間巧喻」專欄,連載年餘,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曾將它編輯出書,讓更多的人能夠從善巧的譬喻故事中,去體認人間世,觀照人間情。後更摘取其中三十則,附以精緻插畫,定名為《尋找智慧的活水》,發行全國各中學,並得到全國青少年優秀讀物獎。佛光出版社將此書共七十六則,收入《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系列之中,中國大陸團結出版社則以簡體字發行當地,讓彼岸的有緣人也有親近佛法的機會。聯合大學進修推廣部文創系客語老師陳美蓉女士更將此書譯成客語正式出版,以饗客語閱讀群眾。近日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擬將此書重新編輯付梓,加上慧人法師富含禪意的繪圖,以收圖文並茂的閱讀效果。
其實這些短短的「巧喻」,是在忙碌的工作空暇中急就成章,內容之掛一漏萬,可想而知。當時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需要奔跑於高速公路上,甚至往返於海峽兩岸,這些短短的篇幅,或在會客、上課間隙,或在旅館房間、機場候機時草率塗鴉。記得有一回在吞雲吐霧的南京機場等待班機,取出隨身攜帶的稿紙,盤腿趺坐,以膝蓋做桌子,埋首寫起來。有個大陸乘客突然發現新奇大事似地對我說:
「咦!師父!你的文化水平不錯嘛!竟然也會寫文章!」
我只好報以彌勒菩薩不垢不淨的歡喜笑容,隨行的人都說我熱鬧場中當道場,有禪定工夫。
佛陀的每一個譬喻就像一串剔透的水晶琉璃,讓人愛不釋手,希望自己這一把拙刀不致斲傷它的光芒!
佛教文學是近來方興未艾的領域,譬喻是佛教寓言文學、兒童文學創作的豐沛素材,未來必有可期的成果展現。「人間巧喻」,只是人間塵事的一法而已,尚有許多的人間萬象值得去探索發掘。因指見月,權借譬喻之善巧方便,讓我們每個人都能見到自己的人間菩提。
佛光山 依空
二○二五年三月一日
自序
佛教文學是佛教的一大寶藏,富禪意的詩歌,含文獻價值的碑銘,帶小說性的變文,使佛教精微的教理,親切地為大眾所接受。佛學普遍化、大眾化,是歷代祖師們弘化的心願,而佛學的文學化、藝文化,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成就。
其實,早在印度的菩提樹下,佛陀已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佛陀因此創立十二分教,作為他的教育方法。其中大量地使用譬喻、故事、寓言,在日常熟悉的事例之間,自然親切地了透生活的實相。五十年間,佛陀不厭其煩的說《譬喻經》、《雜喻經》等,這些智慧遍布在浩瀚的三藏經典之中,跨越時空,對於現代忙碌躁動的人...
目錄
自序
大象像什麼?
五指的爭議
三重樓閣
最美的孩子
富有的處罰
平等無爭的判決
夫妻爭餅
鞭背治瘡
誰最偉大?
懷珠求乞
人生三十年
即刻長大
四位夫人
師父的腿子
會飛的烏龜
端正的鼻子
學鴛鴦叫
殺子成擔
把門守好
四句偈的智慧
兩鬼爭屍
水泡花鬘
心中有鬼
施與受
主人的痰
橋上對立
夢幻化城
鹿頭人
呼吸之間
酒罈裡的祕密
三里路的歡喜
盲龜浮木
心肝在樹上
三車火宅
一比多更好
吉祥草
自性靈山
身為苦本
惡習難改
這裡就是地獄
愚人吃鹽
天堂與地獄的牆
毒箭
把煩惱還給你
金鵝的毛
求人不如求己
上岸要錢
點石成金
放下
恆河小婢
最大的敵人
蟒蛇護金
黑鼻頭的觀音
一毛不拔
採蓮的人
禍由自取
心地功夫
白鴿的恐懼
最尊貴的頭
神通何價
一罐糖
不老的生命
人身難得
蜘蛛之絲
黃金毒蛇
誦經八折
母親的心
沒有良心
四種馬
老祖父的碗
佛像與大磬
小狗汪汪叫
五滴蜂蜜
鴨子兩條腿
逐臭之夫
粒米大如山
自序
大象像什麼?
五指的爭議
三重樓閣
最美的孩子
富有的處罰
平等無爭的判決
夫妻爭餅
鞭背治瘡
誰最偉大?
懷珠求乞
人生三十年
即刻長大
四位夫人
師父的腿子
會飛的烏龜
端正的鼻子
學鴛鴦叫
殺子成擔
把門守好
四句偈的智慧
兩鬼爭屍
水泡花鬘
心中有鬼
施與受
主人的痰
橋上對立
夢幻化城
鹿頭人
呼吸之間
酒罈裡的祕密
三里路的歡喜
盲龜浮木
心肝在樹上
三車火宅
一比多更好
吉祥草
自性靈山
身為苦本
惡習難改
這裡就是地獄
愚人吃鹽
天堂與...
商品資料
出版社:佛光出版日期:2025-04-18ISBN/ISSN:978957457846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14.8*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