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就是我家:曾家與客家的歲月》與《客家就是我家:走訪世界客家的足跡》,這套客家文集是二十多年來,置身於臺灣多元文化環境中的曾建元教授,在精神上回歸父系客家認同的知識旅行筆記。
2002年作者甫獲博士,即踏上歷代父祖走過與去來的足跡,前往廣東蕉嶺尋根。2008年,作者在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以羅香林的研究典範對自身父系客家祖先移民臺灣留下的族譜與事蹟考證,寫下他的第一篇客家研究論文。此後一路在臺大客家中心創辦人、1988年臺北「客家還我母語運動」遊行總領隊邱榮舉教授的引領下,持續客家風土人文的踏查,而以感謝家國栽培的心情,以臺灣為中心,展開客家的研究與寫作。
客家人是隱身於強勢族群文化中,而又保有鮮明自我個性的民族,既溫柔又堅韌。既寄情於客途,無懼於開拓,而又眷戀家園、惜情惜福。因著這一集體性格,客家人成為促動近代臺灣與中國爆發劇變的革命性社會力量,經歷數百年的奮鬥與演進,客家人早就不是保守的山民,而是新世紀裡四海一家、縱橫天下的世界公民。透過本套客家文集,我們將會看到客家人與親族、國家和世界連結的壯懷與視域。
作者簡介:
曾建元
1966年生於臺北市,
苗栗縣竹南鎮中港客家裔人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
(90學年臺大優秀青年、2002年彭明敏文教基金會暨紀念陳同仁臺灣研究博士論文獎)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學碩士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比較法學組法學士
.臺灣省立板橋高級中學(第11屆傑出校友獎)
現職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
.桃園市客家與多元文化協會副理事長
.怒潮同學校友會暨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理事
.台灣獨家傳媒智庫執行長
.中華博愛臺港共融協會監事長
.華人民主書院協會暨亞洲公共文化協會常務理事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
.臺北市高齡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副理事長
.臺灣智庫暨凱達格蘭基金會新臺灣國策智庫諮詢委員
.臺北世紀合唱團團長
.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華行政學報》、《中國民主季刊》、《歐亞戰略研究》編輯委員
經歷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暨社會科學院客家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兼副主任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
.新竹市政府市政顧問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平復司法不法組研究員
推薦序
自序
客家歲月的回首與前瞻
大孝尊親,揚名於後
我喜歡讀書、旅遊、夢想、美食、唱歌、寫作和議論。一生大致上無憂無慮,是個幸福的人。小時候作文寫我的志願,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從公共汽車司機、老師、史艷文到蔣總統,對人生的想像有限,但最後都想要反攻大陸。10 歲前後,我有了一個外號,叫曾大學士,因為我讀的故事書很多,很愛改編講給同學聽,後來開始創作,在作業簿上寫小說和畫漫畫,一本一本的手寫本,都是建元出版社的最佳出品。上課時我喜歡跟老師抬槓,應喙應舌,又受外祖父蔡崔源和小學導師劉美娥影響,喜歡書法,課桌上長年放著文房四寶和墨盒,搞得兩手經常墨跡斑斑。
第一次對人生產生迷惘,是東吳大學的畢業前夕。我的成績很不好,蓋出於對註釋法學毫無興趣,出國留學,又不想在推薦函內容上讓導師章孝慈感到為難,後來請教了《理則學》教授楊士毅,他幫我排了紫微斗數,說我晚年才有出息。我問道:那我大半人生一事無成,要做些甚麼?楊教授說,沒事讀書。我去考了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一路唸到博士,未畢業前就獲得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職聘書,幾年後升等,回到國立臺灣大學兼課,果真大半人生都在讀書或教書。
誰知這許多人稱羨的穩定工作,倏忽間沒了。當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我應徵平復司法不法組研究員獲聘,借調申請為華大拒絕,我就選擇辭掉教職上任,豈料在東廠事件後的當年年底被促轉會要求離職,這一來我也就回不了過去了,自此成為流浪教師,晚年出息的機會日漸渺茫。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有相當多的時間陪伴父母,那竟是我們相處的最後階段。他們先後離開後,我是滿懷感激地常常想起他們的音容笑貌。小時候,媽媽蔡麗瑛曾問我怎麼孝順他們,我目睹他們很難完全照顧到祖母林知母、外祖父蔡崔源和外祖母林展的晚年生活,我便答道:「水往低處流」,意指只能盡心盡力做,但根本報答不了。媽媽非常於驚訝我的說法,常向外人轉述。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祭義》)能養多數人都做不到,曾子便幫大家找到了孝順的法門:尊親、弗辱,《孝經》也云:「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是的,我的書寫就是為了他們,因為我就是他們的作品。
客從何來,建家臺灣
我的客家研究,來自客家人意識的啟蒙,1978 年陳運棟《客家人》一書出版後,父親和我輪番日夜捧讀,客家認同開始翻騰,跟著父親去新竹縣新埔鎮掃墓,開始感到自己與這一群難得一見的眾多曾姓族人間的特殊感情,便對墓主鎮平曾亮寅、鎮平曾臺貴的故事產生好奇,這就把《曾氏族譜》抬了出來,對那綿延三千年的人名譜系浩嘆稱奇,用鉛筆從我自身一頁一頁往上翻找劃記,花了幾天幾夜時間,一直連到曾子。那一年我12 歲。
2002 年自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班畢業的暑假,我在父親廣東省汕頭市華建電子有限公司同仁陪同下,專程到梅州市蕉嶺縣走了一趟,進行實地的考察,輾轉識得當地旱改水曾家耆宿曾繁瑾,得他引領來到門向東與夏屋祖厝,正廳的牌位證實了族譜上的記載。曾繁瑾給了我他走訪各地採訪整理出來的《蕉嶺縣新鋪鎮同福曾氏豫定公房族譜》。我回國後便迫不及待地再把塵封已久的《曾氏族譜》拿出來,和《武城重修曾氏族譜》比對,再下接臺灣的《亮寅公派下曾氏族譜》和《竹南鴻鈞公家譜》,這樣就明確地把歷代祖先遷徙的足跡描繪了出來,而我則在此一基礎下,編寫出《臺灣曾氏亮寅公派下世次源流》,這算是我關於客家曾家的第一部著作。我在本書最後放入2004 年〈《臺灣曾氏亮寅公派下世次源流》跋〉一文,驀然回首,感謝列祖列宗一路上的指引和保佑。1895 年乙未戰爭臺灣戰敗後,兩岸分屬不同國度,客家人300年來往兩岸、春來秋去的移動現象被迫全面中斷,我們家族與中國原鄉的往來這才終於結束。我好不容易懷抱著那千絲萬縷的百年記憶找到客家祖先們的來時路,2014 年6 月我在香港赤臘角機場被沒收了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再度斷了我們家族與原鄉的關係。但無論如何,我已大致理清了兩岸客家曾家的關係。相信兩岸總有春暖花開的一天,當那一天來臨,我會帶著自由的臺灣客家子弟回去看看曾亮寅的故鄉,衷心感謝他當年的當機立斷,率領子孫遠離苦難的中國,投奔黑水溝,移民臺灣。
左翼學運,革命客家
2007 年9 月,臺大客家研究中心在邱榮舉教授的催生推動下,在社會科學院長趙永茂教授任上成立,而於次年3 月8 日正式揭牌。最初設址於徐州路管理學院商學館,掛牌後遷至徐州路社科院三研大樓。邱老師為首任主任。邱老師伯父廖運潘和家父是臺大法學院商業專修科同班同學,都是末代臺灣總督府立臺北高等商業學校校友綠水會員,因著這一層關係,我和邱老師有了更多的私人互動,邱老師也因此知道家父青年時期從事政治反抗的往事,他在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擔任董事,除了倡議轉型正義和為政治受難者平反外,他也利用此一職務明查暗訪他父親邱慶麟無端受《義民中學案》牽連而受難的真相,而我也冀望透過他的職務經驗和所獲訊息,能讓我對於父親所涉及臺大法學院學生參與二二八起義以及其後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學生工作委員會地下黨的歷史有更多了解。─父親是不願回顧這段過去的,他始終擔憂對家庭和子女的發展有負面影響,所以他力阻同學廖運潘和陳英泰在回憶錄裡寫到他,只是陳英泰找我幫忙整稿和出版,讓我有機會擅作主張保留了下來。
2005 年12 月8 至9 日,在邱老師的推薦下,我和小妹曾薰慧受邀到補償基金會和臺大社科院假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之《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上宣讀論文〈戰後臺灣校園政治事件之研究─以臺灣大學為探討中心〉,這裡寫的就是父親和他們那一代臺大學生所經歷的時代與人生。臺大法學院曾經是地下黨的重要據點,父親是地下黨臺大法學院支部的黨員,曾在那裏抄寫和油印《光明報》。《光明報》出版和發行的領導人物,是臺灣省立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和臺大醫學院副教授蕭道應夫婦,他們是六堆地區的客家人,抗戰時期竟潛赴廣東加入了丘念台教授主持的東區服務隊,從事民眾戰爭動員服務工作。《光明報》事件爆發後,國防部總政治部循線破獲地下黨,父親展開為期一年半的逃亡,期間得到閩客各族親友的庇護,投誠自新前最後藏匿在新竹縣香山鄉、關西鎮坪林和北埔鄉南埔村番婆坑等客庄山區。在邱老師規劃下,臺大客家研究中心的研究重點之一,即是客家與臺灣政治史,〈臺灣客家與義民中學政治案件研究〉、〈臺灣客家政治檔案:臺灣桃竹苗地區客家政治案件〉是他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邱榮裕教授兩兄弟在臺大客家研究中心成立頭兩年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申請的研究計畫,可知他別有懷抱。2008 年11 月,我在邱老師的鼓勵下,於當年臺大客家研究中心舉辦的2008 國際客家學研討會上發表〈從粵東客家到臺灣客家─一個蕉嶺曾氏的家族史〉,這是我投入客家研究的處女作,但邱老師對於客家政治史與轉型正義研究的熱忱獻身,則讓我意識到,曾群芳的故事是這一歷史主題的有意義的切入點,而除了身為他的兒子的我,沒有人可以做得更好。2011 年1 月18 日,我應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之邀,在其假苗栗縣南庄鄉獅頭山勸化堂主辦之《山與海的對話─苗栗的歷史、族群與人文》第11 屆新臺灣史研習營上演講〈客家族群的白色恐怖經驗─以苗栗縣為例〉,這是我關於客家族群與轉型正義的論文寫作之始。同我研究臺大校園政治案件一樣,寫作的動力來自對於父親養育劬勞的感謝。
客家子弟,研究客家
2010 年11 月20 日,我受邱老師之邀,實也奉他指示,在臺大客家中心主辦的《客家學與客家發展》2010 國際客家學研討會上發表〈論中國客家研究的現況〉一文,我全面探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下中國大陸客家研究的面貌與其特點。這篇論文打開了我回到臺大開課的機會之窗。國立聯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謝欣如因感路途遙遠,不勝體力負荷,辭去了臺大國發所兼任教職。邱老師當時擔任臺大國發所所長,推薦我補了這一缺位,我於2011 年2 月回到母校兼課,《中國客家專題研究》是邱老師邀請我與他在臺大合開的一門課程。8月,我再受聘為客家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正式踏入客家研究的門牆。臺大客家中心隨著邱老師的退休而人去政息,風流雲散,2017 年7 月31 日為社科院終止運作,校總區社科院頤賢館和竹北校區碧禎館兩處空間為校方收回,2015 年遷入頤賢館六樓最後的辦公室由以韓國金九基金會捐款為主設立的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接收。2020 年2 月,邱老師將他在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的課程推薦由我接手任教至今。
學術出版,非關學術
本書的出版已經在我離開臺大整整7 年之後,我在離開華大專任教職後,應徵全國各校教職處處碰壁,都開始懷疑人生了。事實上,我研究室裡的資料和藏書無處存放,散落臺北、板橋、深坑各地,重整旗鼓真的需要大費周章。臺大客家中心曾經有叢書出版的計畫,邱老師也與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保留了出版經費,當時也規劃要出版我的升等著作,我得獎的博士論文更早翰蘆便曾經爭取出版,但我確實工作繁忙,無暇修訂,加以學術職涯基本上已經算是告一段落了,所以出版學術專書或論文集的動機都不是很強,根本不敢想像。去年9 月2 日,我突然接到洪詩棠發行人的來電,談及遷延已久的出版之事,我跟邱老師做了報告,邱老師當下即指示優先完成我的出版。我正好沒甚麼緊要處理的事,便決意全力以赴,當成自己學者生涯的第一本紀念冊。
出版的細節比我想像的還更加繁複。首先是收文的問題,我的早期文稿沒有電子檔,有的也許多在離開華大電腦搬遷重灌的過程中毀損或遺失了,我過去有剪報的習慣,但也因為資料堆疊雜遝,一時之間難以一一翻找,基本上算是放棄了,所以多數文章是依賴學術資料庫和網路蒐集而來的,未來如果還有新出土的舊作,則希望能有機會於再版本書時補正。多數文稿電子檔的重建,非常感謝亞洲公共文化協會祕書長王苡儒和學生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生駱長毅的協助,沒想到,原以為很快便完成的編輯工作,從出版委託合意後到完成出書,竟然整整搞了一年,篇幅也大大超過預期,頁數將近900,字數74 萬餘。我在客家中心的研究主題,基本上都是在邱老師的提議或帶領下展開的,客家移墾臺灣與海外、客家與革命、客家與轉型正義,都是我自認較有心得的領域。本書中絕大多數的論文以及雜文,都是我在此後進入客家研究領域後大量寫作的成果。直可以說是我20 年來客家研究的總集成,也可以說是臺大客家中心歷史的側寫。在洪發行人的建議下,本書最後決定分成兩冊,上冊為《曾家與客家的歲月》,分為「客家曾家」、「臺灣客家」兩篇;下冊為《走訪世界客家的足跡》,分為「世界客家」和「處處客家」。
謝恩與懷念
非常感謝國史館長陳儀深教授、臺大前副校長趙永茂教授以及前國發所長暨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邱榮舉教授的賜序。陳館長是我東吳法律學系比較法學組《國父思想》課程的老師,也是我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的學長。在民國的時代,國史不再是帝王將相史,家史、民眾史都是國史,我期待我貫串本書的史觀能得到他的支持;趙副校長是客家女婿,是臺大校務領導長官中對客家研究中心最有力的支持者;邱老師則是我處事為人以及客家研究的指導老師。但我二十年累積造就的這兩本書的寫作動力,則始終來自父親的慈愛。他在2020 年翩然離去,留給我們子女無限的懷念。這套書,我要獻給像他一般,為了自由、幸福與尊嚴而奮鬥犧牲的無數客家人們。
是為序。
民國113 年8 月8 日父親節晚8 時於
新北板橋喬崴萊芬園
自序
客家歲月的回首與前瞻
大孝尊親,揚名於後
我喜歡讀書、旅遊、夢想、美食、唱歌、寫作和議論。一生大致上無憂無慮,是個幸福的人。小時候作文寫我的志願,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從公共汽車司機、老師、史艷文到蔣總統,對人生的想像有限,但最後都想要反攻大陸。10 歲前後,我有了一個外號,叫曾大學士,因為我讀的故事書很多,很愛改編講給同學聽,後來開始創作,在作業簿上寫小說和畫漫畫,一本一本的手寫本,都是建元出版社的最佳出品。上課時我喜歡跟老師抬槓,應喙應舌,又受外祖父蔡崔源和小學導師劉美娥影響,喜歡書法,課桌上...
目錄
推薦序:是主人不是「客人」/陳儀深
推薦序:客家歲月與客家足跡的探索/趙永茂
推薦序:全球客家研究的典範-客家就是我家/邱榮舉
自 序:客家歲月的回首與前瞻/曾建元
第一篇 世界客家
論中國客家研究現況
壹、前言
貳、歷時:客家學術發展歷程
參、共時:當代客家研究景觀
肆、結語
消失和重生的香港客家
壹、香港客家及其研究的重要性
貳、香港客家源流
參、香港客家研究之回顧
肆、從臺灣看香港客家
論法國客家及其研究
壹、法國客家族群分佈現狀
貳、法國客家族群研究之回顧
參、法國客家研究社群
客家性與客家精神:全球視野下的東亞客家
壹、前言:全球客家的形成
貳、客家精神
參、日本客家:異國客家臺灣味
肆、印度尼西亞客家:海外最大客家家園
伍、馬來西亞客家:錫金歲月,天地悠悠
陸、新加坡客家:印太交會之島,客家華人新家國
柒、香港客家:客家光影,時代櫥窗
捌、泰國客家:客家立業,泰華一家
玖、越南客家:儂情綿綿,艾在越南
拾、全球客家社團網路的建構與全球客家想像
拾壹、結語:天光日唇客家─以客家認同為核心的客家性與客家精神的開展
第二篇 處處客家
江山勝跡,士子交遊:
2001臺灣大學兩岸學術文化交流訪問團記行
停車暫借問,客從何處來:
2008臺灣大學客家研究與兩岸發展學術訪問團記實
走訪印尼客家
走訪日本客家
新世紀的全球客家人
斯文一脈:客家人傳承中華文明於南洋
臺灣客家族應和閩客原漢祖先和解
義民祭談文化建廟
族群和國族
乙未戰爭與臺灣客家:紀念臺灣民主國120周年
胡璉兵團與怒潮學校造就的臺灣客家記憶
原住民在「客庄浪漫臺三線」也要有角色
浪漫臺三線,東方巴賽爾,新興文化產業復興走廊
真假土牛溝
家史即國史:由《曾氏臺灣淵源譜》見到的中國史與臺灣史
曾姜祖緣
鄫國解謎
大孝製譜曾繁瑾
臺灣「家譜」研究與製作
他,走進了歷史:永遠的客家青年陳紹英
敬悼日本客家鍾清漢教授
客家:香港本土研究的新起點─林文映《香港客家文叢》序
鐵的歷史:《張發奎口述自傳─中華民國第四任陸軍總司令回憶錄》導讀
但開風氣不為師,客家老大邱榮舉
蕉嶺文獻考:《石窟一徵》與《鎮平縣志》
見證臺灣二二八事件的外省官員:曾璧中
仁者,勇者:魏廷朝及其他
曾參後人在臺灣:《臺灣曾氏亮寅公派下世次源流》跋
附錄‧文章出處一覽
推薦序:是主人不是「客人」/陳儀深
推薦序:客家歲月與客家足跡的探索/趙永茂
推薦序:全球客家研究的典範-客家就是我家/邱榮舉
自 序:客家歲月的回首與前瞻/曾建元
第一篇 世界客家
論中國客家研究現況
壹、前言
貳、歷時:客家學術發展歷程
參、共時:當代客家研究景觀
肆、結語
消失和重生的香港客家
壹、香港客家及其研究的重要性
貳、香港客家源流
參、香港客家研究之回顧
肆、從臺灣看香港客家
論法國客家及其研究
壹、法國客家族群分佈現狀
貳、法國客家族群研究之回顧
參...
商品資料
出版社: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9-19ISBN/ISSN:978626758201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32頁開數:17x23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