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懷印
定價:NT$ 760
優惠價:79 折,NT$ 60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今天的中國究竟從何而來?現代中國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國崩潰和分裂的命運,建立一個高度有效且長期穩定的國家?其疆域構成、族群組合和政權形態具有何種歷史合理性與獨特性?今後的中國國家能否繼續維持“既大且強”的格局?本書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極具挑戰性的問題。
本書是一部視野宏大、新見迭出的中國近現代史著作。全書主要圍繞對現代中國形成過程的重新認識問題,以及中國近代史的歷史書寫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兩方面展開研究。作者從全球史的視角,著眼於地緣政治、財政軍事和政治認同三個要素,全面論述十七至二十世紀現代中國的形成過程,在世界歷史的視野下探尋現代中國形成的獨特路徑。全書視野寬廣,內容豐富,見解獨到,對於試圖理解現代中國之過去與未來的研究者和普通讀者來說,都是一部不容錯過的精彩著作。
名人推薦
本書從全球史視野,立足於對中國歷史的深層次理解,令人信服地解釋了中國現代主權國家形成的獨特性:中國是唯一一個建立在昔日王朝(帝國)基礎之上並且成功轉型的現代國家,而其轉型時間之長,過程之複雜艱巨,同樣世所僅見。而理解此點,是理解當代中國之關鍵。本書對於地緣政治、族群關係、傳統治理等諸多問題之研究,對東亞傳統秩序、現代主權國家理論之剖析,對歐洲中心論及革命和現代化敘事方式之反思,皆新見迭出,為近年少見之佳作。
——仲偉民,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書的重要性首先在於,作者致力超越以往的革命和現代化主導敘事,去重新勾勒中國向現代主權國家轉型的歷史;其次在於作者將地緣戰略、財政構造和政治認同這三個要素形成分析架構,以此解釋這個轉型過程的發生。這三個要素之所以重要,是由於近年來多學科學者對包括邊疆民族研究在內的區域及跨區域研究、明清財政史研究和政治文化意義上的認同研究取得長足推進,故而使諸多微觀研究得以昇華為本書這樣的宏觀考量。
——趙世瑜,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探討“現代中國的形成”,不只是歷史學家的責任,也為一般讀者所關注。李懷印教授的這部新著,不同於以往的所謂宏大歷史敘事以及“碎片化”的細微考述,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解析結構。這種全新的解析結構雖然遵循宏觀歷史的研究路徑,但呈現四大特色:一是緊緊圍繞現代國家形成的要素——疆域(領土、邊疆)、人口(族群)、政府(國家治理能力)、主權展開論述;二是重點選取地緣戰略、財政構造和政治認同等關鍵變項進行精細而恰當的探討,並追究諸類項之間的關係和交互影響;三是打破社會形態界限,將近三百年的中國國家——社會轉型作為一個繼承、變革、貫通的完整過程;四是將近世中國的國家——社會轉型置於世界全史的視域下加以認識和照察。作者所論,非同類著作所可比肩。
——陳鋒,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李懷印教授深耕中國長時段的歷史實際,將宏觀歷史視野與中觀地緣政治、財政及政治認同機制分析完美結合,摒棄宏大歷史敘事的空疏化與日常歷史敘事的碎片化,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中國為什麼可以既大且強又充滿發展的韌性與慣性,為什麼可以超越“從帝國到民族國家”的演進範式。本書充滿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敏銳而果斷地回應了挑激現代中國國家合法性的種種論述。
——吳重慶,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今天的中國究竟從何而來?現代中國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國崩潰和分裂的命運,何以能建立一個高度有效且長期穩定的政黨國家?其疆域構成、族群組合和政權形態具有何種歷史合理性與獨特性?今後的中國國家能否繼續維持“既大且強”的格局?在“宏大敘事”早已祛魅、史學研究日益“碎片化”之今日,李懷印教授大膽揭櫫“宏觀歷史”(macrohistory)的大旗,著眼於地緣政治、財政軍事和政治認同三大要素,對長達三個半世紀的中國歷史進行重新詮釋,講述了中國由族群國家而疆域國家而主權國家,並最終形成高度集權與統一的現代國家的故事,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上述極具挑戰性的問題。本書視野寬廣,內容閎富,體大思精,見解獨到,對於試圖理解現代中國之過去與未來的研究者和普通讀者來說,都是一部不容錯過的精彩著作。
——李里峰,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暨學衡研究院教授
李懷印的新著全面闡述了十七至二十世紀現代中國的國家建造過程。作者充分利用原始檔案、私人回憶以及官方出版物,將現代中國的形成過程置於財政—軍事視角和大歷史的架構下,對制約國家形成過程的地緣格局、財政構造和政治認同等因素條分縷析,指出清朝國家獨具特色的形成路徑對理解現代中國疆域和族群構成的連續性至關重要。全書引人入勝,不僅有力論證了地緣格局、財政構成和認同塑造在現代中國的國家轉型中的關鍵作用,而且在研究路徑上與“中國中心論”遙相呼應,立足中國自身的經驗,以理解中國的歷史軌跡。作者令人信服地論證,要正確理解現代中國的國家形成過程,必須擺脫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中存在的因政治和意識形態因素所造成的種種偏頗和臆測,在世界歷史的視野下探尋中國的獨特路徑。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亞洲研究學刊》)
在諸多歷史學家中間,李懷印的近著代表了一種分析架構上的突破。作者在豐富的實證研究的基礎上考察了國家如何動員財力支撐戰爭、鞏固政權。通過中國與早期近代歐洲的比較,此書彰顯了民國早期自下而上的國家形成過程。作者對軍閥時期國家分裂與統一的財政基礎的頗具洞見的分析,則讓人相信,有關國家建造的歷史社會學理論確可應用於二十世紀的中國。而作者對南京政權和共產黨革命的分析則揭示了國家走向統一和集中的不同路徑。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二十世紀中國》)
作者簡介:
李懷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學博士,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歷史系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2015—2021)。主要論著有The Master in Bondage: Factory Workers in China, 1949—2019 (Stanford, 2023),《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歷史寫作中的想像與真實》《鄉村中國紀事:集體化和改革的微觀歷程》《華北村治: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國家與鄉村》《現代中國的形成(1600—1949)》等。主編“中國社會主義和改革道路的再思考”和“當代中國史研究”兩套大型叢書。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歷史與理論》《亞洲研究期刊》《中國季刊》《近代中國》《中國研究》等中外學術期刊發表數十篇論文,並擔任《開放時代》《現代亞洲研究》《二十世紀中國》《中國鄉村研究》《中國歷史評論》等學術期刊編委。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1 |
作者:李懷印
優惠價: 79 折, NT$ 600 NT$ 76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今天的中國究竟從何而來?現代中國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國崩潰和分裂的命運,建立一個高度有效且長期穩定的國家?其疆域構成、族群組合和政權形態具有何種歷史合理性與獨特性?今後的中國國家能否繼續維持“既大且強”的格局?本書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極具挑戰性的問題。
本書是一部視野宏大、新見迭出的中國近現代史著作。全書主要圍繞對現代中國形成過程的重新認識問題,以及中國近代史的歷史書寫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兩方面展開研究。作者從全球史的視角,著眼於地緣政治、財政軍事和政治認同三個要素,全面論述十七至二十世紀現代中國的形成過程,在世界歷史的視野下探尋現代中國形成的獨特路徑。全書視野寬廣,內容豐富,見解獨到,對於試圖理解現代中國之過去與未來的研究者和普通讀者來說,都是一部不容錯過的精彩著作。
名人推薦
本書從全球史視野,立足於對中國歷史的深層次理解,令人信服地解釋了中國現代主權國家形成的獨特性:中國是唯一一個建立在昔日王朝(帝國)基礎之上並且成功轉型的現代國家,而其轉型時間之長,過程之複雜艱巨,同樣世所僅見。而理解此點,是理解當代中國之關鍵。本書對於地緣政治、族群關係、傳統治理等諸多問題之研究,對東亞傳統秩序、現代主權國家理論之剖析,對歐洲中心論及革命和現代化敘事方式之反思,皆新見迭出,為近年少見之佳作。
——仲偉民,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書的重要性首先在於,作者致力超越以往的革命和現代化主導敘事,去重新勾勒中國向現代主權國家轉型的歷史;其次在於作者將地緣戰略、財政構造和政治認同這三個要素形成分析架構,以此解釋這個轉型過程的發生。這三個要素之所以重要,是由於近年來多學科學者對包括邊疆民族研究在內的區域及跨區域研究、明清財政史研究和政治文化意義上的認同研究取得長足推進,故而使諸多微觀研究得以昇華為本書這樣的宏觀考量。
——趙世瑜,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探討“現代中國的形成”,不只是歷史學家的責任,也為一般讀者所關注。李懷印教授的這部新著,不同於以往的所謂宏大歷史敘事以及“碎片化”的細微考述,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解析結構。這種全新的解析結構雖然遵循宏觀歷史的研究路徑,但呈現四大特色:一是緊緊圍繞現代國家形成的要素——疆域(領土、邊疆)、人口(族群)、政府(國家治理能力)、主權展開論述;二是重點選取地緣戰略、財政構造和政治認同等關鍵變項進行精細而恰當的探討,並追究諸類項之間的關係和交互影響;三是打破社會形態界限,將近三百年的中國國家——社會轉型作為一個繼承、變革、貫通的完整過程;四是將近世中國的國家——社會轉型置於世界全史的視域下加以認識和照察。作者所論,非同類著作所可比肩。
——陳鋒,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李懷印教授深耕中國長時段的歷史實際,將宏觀歷史視野與中觀地緣政治、財政及政治認同機制分析完美結合,摒棄宏大歷史敘事的空疏化與日常歷史敘事的碎片化,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中國為什麼可以既大且強又充滿發展的韌性與慣性,為什麼可以超越“從帝國到民族國家”的演進範式。本書充滿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敏銳而果斷地回應了挑激現代中國國家合法性的種種論述。
——吳重慶,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今天的中國究竟從何而來?現代中國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國崩潰和分裂的命運,何以能建立一個高度有效且長期穩定的政黨國家?其疆域構成、族群組合和政權形態具有何種歷史合理性與獨特性?今後的中國國家能否繼續維持“既大且強”的格局?在“宏大敘事”早已祛魅、史學研究日益“碎片化”之今日,李懷印教授大膽揭櫫“宏觀歷史”(macrohistory)的大旗,著眼於地緣政治、財政軍事和政治認同三大要素,對長達三個半世紀的中國歷史進行重新詮釋,講述了中國由族群國家而疆域國家而主權國家,並最終形成高度集權與統一的現代國家的故事,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上述極具挑戰性的問題。本書視野寬廣,內容閎富,體大思精,見解獨到,對於試圖理解現代中國之過去與未來的研究者和普通讀者來說,都是一部不容錯過的精彩著作。
——李里峰,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暨學衡研究院教授
李懷印的新著全面闡述了十七至二十世紀現代中國的國家建造過程。作者充分利用原始檔案、私人回憶以及官方出版物,將現代中國的形成過程置於財政—軍事視角和大歷史的架構下,對制約國家形成過程的地緣格局、財政構造和政治認同等因素條分縷析,指出清朝國家獨具特色的形成路徑對理解現代中國疆域和族群構成的連續性至關重要。全書引人入勝,不僅有力論證了地緣格局、財政構成和認同塑造在現代中國的國家轉型中的關鍵作用,而且在研究路徑上與“中國中心論”遙相呼應,立足中國自身的經驗,以理解中國的歷史軌跡。作者令人信服地論證,要正確理解現代中國的國家形成過程,必須擺脫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中存在的因政治和意識形態因素所造成的種種偏頗和臆測,在世界歷史的視野下探尋中國的獨特路徑。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亞洲研究學刊》)
在諸多歷史學家中間,李懷印的近著代表了一種分析架構上的突破。作者在豐富的實證研究的基礎上考察了國家如何動員財力支撐戰爭、鞏固政權。通過中國與早期近代歐洲的比較,此書彰顯了民國早期自下而上的國家形成過程。作者對軍閥時期國家分裂與統一的財政基礎的頗具洞見的分析,則讓人相信,有關國家建造的歷史社會學理論確可應用於二十世紀的中國。而作者對南京政權和共產黨革命的分析則揭示了國家走向統一和集中的不同路徑。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二十世紀中國》)
作者簡介:
李懷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學博士,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歷史系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2015—2021)。主要論著有The Master in Bondage: Factory Workers in China, 1949—2019 (Stanford, 2023),《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歷史寫作中的想像與真實》《鄉村中國紀事:集體化和改革的微觀歷程》《華北村治: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國家與鄉村》《現代中國的形成(1600—1949)》等。主編“中國社會主義和改革道路的再思考”和“當代中國史研究”兩套大型叢書。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歷史與理論》《亞洲研究期刊》《中國季刊》《近代中國》《中國研究》等中外學術期刊發表數十篇論文,並擔任《開放時代》《現代亞洲研究》《二十世紀中國》《中國鄉村研究》《中國歷史評論》等學術期刊編委。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