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孩子成長中的心理轉折關鍵點,從容應對育兒難題
►提供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
►從科學角度解讀孩子的行為,打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
不讓年齡差影響親子關係,實現家庭「零代溝」!
▎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成為最好的諮商師
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不僅僅是生活上的照顧者,更是心靈上的守護者和引導者。本書以孩子的心理發展為核心,透過詳盡的理論分析和豐富的案例,幫助父母成為孩子在各個階段的最佳隊友,陪伴他們快樂成長。書中揭示了孩子在不同年齡層所面臨的心理挑戰與發展機會,並提供了科學的教養方法,使父母能夠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孩子最恰當的支持和引導。
▎把握敏感期:從新生兒到幼兒的心智啟蒙
孩子的成長充滿了各種敏感期,這些敏感期是他們心理和情感發展的重要時刻。從新生兒期到幼兒期,孩子們開始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他們的每一次微小的探索都是心理發展的重要步伐。這一階段,父母需要了解嬰兒的氣質差異、哭泣背後的多重含義,以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書中透過深入淺出的分析,指引父母掌握這些關鍵時期的育兒技巧,使孩子在安全和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自我探索的起點:從幼兒到少兒的成長挑戰
隨著孩子進入幼兒期和少兒期,他們逐漸開始發展自我意識,並且開始在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中探索自我。本書對於這一成長階段的描述,重點關注了孩子自主性和社交能力的培養,如如何應對幼兒期的固執與挑戰,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如何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以及應對孩子開始探索自我性別認同等問題。這些都是每個父母必須面對的挑戰,本書提供了具體的建議,協助父母與孩子共同度過這一個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
▎與孩子共同成長:從兒童到青春期的轉變
當孩子逐漸步入學齡期,他們的生活開始圍繞學校展開,課業壓力、社交挑戰,以及自我認同的問題開始浮現。本書探討了孩子在這一階段中常見的困擾,如讀書動機的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與同學之間的衝突等,並深入分析了這些現象背後的心理因素。書中還強調了家庭環境在孩子心理發展中的重要性,父母如何有效輔導孩子面對校園生活中的壓力,以及如何引導孩子逐步建立自信和自主性。
▎為孩子的未來鋪路:從夢想到自我實現
在孩童期,孩子們開始對未來有了初步的憧憬和夢想,這是他們自我實現的重要階段。本書透過對孩童期心理發展的研究,深入探討了孩子在這一階段中表現出的種種心理特徵,如他們的夢想與職業目標、對偶像的崇拜以及祕密的保留。書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提醒父母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選擇,同時在孩子邁向青春期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信與責任感。這些建議將有助於父母在孩子邁向獨立和成熟的道路上,扮演積極且正向的角色。
〔本書特色〕
本書以兒童發展的不同階段為主線,深度探討了父母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最佳的諮商師角色。從新生兒的初期探索,到幼兒的自主意識形成,再到國小低年級的環境適應與高年級生的自我認同,幫助父母理解孩子在各個年齡的心理需求與行為表現。透過生動的案例輔以心理學知識,為父母支持和引導孩子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導。
作者簡介:
白麗潔,暢銷書作家,多年來專注於EQ的研究,代表作包括:《高情商溝通:提升個人競爭力的超實用心理策略》、《說服力:如何讓溝通充滿邏輯與技巧》等,在青少年讀者群中有一定影響力。
章節試閱
Part 2 嬰幼兒期 (1~3歲)——我要自己來
第三節 2歲寶寶愛說「不」
2歲的孩子開始喜歡對爸爸媽媽說「不」。不管是遇到任何事情,似乎總會不假思索地說出 「不」字,有時還會故意做出一些大人禁止做的事情,越不讓他們做他們就越是要做,而且想要做什麼就一定得做,有時候還會做出一些「別出心裁」的事情,這些都讓父母們頭痛不已。寶寶的這一現象和行為,並不是簡單的「任性」,而是因為「反抗期」到了。
伴隨著嬰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寶寶們的情緒感知能力也在提高,他們知道了什麼是自己想做的和不想做的。想做的爸爸媽媽們會覺得危險或者不合適而禁止;不想做的、厭煩的卻總是被強迫去做,這會令寶寶的心裡非常不舒服,會覺得自己的意願沒有被尊重,並由此產生強烈的反抗心理,對「獨立」也特別渴望。不管父母的建議是好還是壞,但只要不是他自己想出的,都會覺得「不好」。加上這時的寶寶已經懂得了「不」的含義,所以他們就開始頻繁地使用「不」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意願。伴隨著行為的反抗和異常,他們的情緒也變得很極端。一會兒高高興興,活潑可愛,一會兒暴躁不安,亂發脾氣。面對孩子陰晴不定的表現,家長的情緒也會變得煩躁不安。
這種情形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預料的。有時候是突然間就開始了,一旦寶寶發現爸爸媽媽明白了他的反抗方式之後,就越發「變本加厲」,不等爸爸媽媽適應,他們已經學會在任何對話和場合中使用這個詞語。但是這個階段也會戛然而止,就像開始出現時那樣快。但是在它結束前,我們還是需要盡快想辦法來應對。
孩子的「反抗性」事實上是想鬧獨立。2歲的孩子正在從嬰兒期向兒童期過渡,身心正在快速地發展。他們逐漸發現自己已經能來去自如地走動,再也用不著依靠大人把他們抱到要去的地方。而且自己能用說話的方式表達想法。由於這些能力的誕生和成長,使孩子迅速地樹立了自信。他們盼望快快長大,想急於向別人表現「我能行,我長大了」。這個時候,孩子不再把自己當成是大人的附屬物,會認為自己是獨立於爸爸媽媽的個體,而且把爸爸媽媽兩個人也看作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會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事,開始拒絕別人提供幫助,即使真的需要幫助,也會對大人的幫助不屑一顧。
孩子一旦露出了獨立的苗頭,有了自己的意願,那麼他們很可能就和大人的意願出現分歧。這在家長看來,就是在作對。不過孩子雖然在行為上表現如此,但是內心仍然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和鼓勵——父母需要告訴他「你做得很棒」,他才能真正地充滿自信,並有了成功的喜悅。而且2歲孩子的智力和體力確實還很不成熟,很多事情沒有父母的幫助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孩子一方面需要實現自己的願望,另一方面也需要父母的幫助,他們事實上處於追求獨立和祈求愛與幫助的矛盾中。
因此,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感需求,父母必須同時滿足孩子獨立的需求和愛與保護的需求。
一方面,給孩子獨立和冒險的機會,遇到問題時在後面幫他一把。當孩子要求獨立做某件事時,家長可以首先判斷一下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完成這件事,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然後,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同時做好各種準備,避免問題的出現或及時給予提醒、示範。
例如:很多2歲的孩子要求自己吃飯。但是對於他們來說,手部的精細動作還沒有發展得很好,平衡能力也比較欠缺,因此看似簡單的舀飯——送到嘴裡——吃下去,這幾個動作雖然有可能完成,但會出現很多狀況:很可能吃得很慢,也可能會打破碗,或灑得到處都是,這也是許多傳統家長拒絕讓孩子自己吃飯的原因。其實這樣做不僅孩子不願意,而且對於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也是無益的。正確的做法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吃,並且在他們吃飯的過程中,隨時給予一些提醒和鼓勵:「寶寶吃得真好,湯匙可以拿低一點,就可以舀滿滿一勺的飯,而且不會灑出來,你看,就像媽媽這樣。」做示範的時候不要拿走孩子手裡的碗和湯匙,可以另外拿一個來示範。為防止孩子摔了碗、灑了飯,媽媽也可以提醒孩子吃飯的時候離飯桌近一點,用兒童餐具替他們盛飯,每次盛的量不要太多以免灑出來,這樣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
另一方面,當孩子的安全遭到威脅時,媽媽必須自作主張。當他們正準備做一件危險的事情,媽媽必須果斷地制止,然後用替代性活動來滿足孩子的獨立需求。例如:媽媽剛倒好一玻璃杯的熱水,孩子走上來想端這杯水的時候。媽媽需要立即強行制止他,把水拿開,並告訴他:「水很燙,會把手燙傷很痛。」再換一個塑膠杯子,裝半杯冷開水,讓孩子端著來滿足他的願望。
為了減少寶寶的反抗情緒,我們還可以為寶寶提供選擇。寶寶在這個階段可能會相當固執,父母也會因此很煩,有時甚至產生強迫性的想法,這時提供有限的選擇是避免與孩子發生衝突的最佳方法。比如「你今天想穿白鞋子還是紅鞋子?」「你想喝果汁還是牛奶?」「好,該做出選擇了!你是想收拾積木還是毛絨玩具?」……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只需要提供兩種就夠了。這一技巧適用於做任何事情,從穿衣到解決孩子與小朋友之間的爭吵等等。不過,有時候孩子也會猶豫或者是消極面對選擇,這時不妨給他們加一個時間限制,比如從1數到10,這是一種強迫寶寶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不能使用得過於頻繁,否則將會失去效力。
提供選擇的時候還要注意,這兩種選擇是大同小異的,提供選擇的目的是為了暗示寶寶只能選擇其中之一,這樣既尊重了寶寶的意願,同時也滿足了大人的要求。比如當你們到達目的地想讓寶寶下車時,為了避免孩子直接拒絕,可以這樣說「你想現在下車,還是玩兩分鐘以後再下車?」無論選擇哪個,他都得下車。不過,如果他識破了你的小把戲,也可能會兩個都不選擇,這時候你也可以耐心地聽一下寶寶的要求,只要合理可行也是可以的。不管怎麼說,父母都需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給他們留下選擇的餘地。
另外,為了減少寶寶說「不」的次數,父母也要少說「不」,用自身的行為和回答來告訴寶寶,除了「不」還有多種表達方式。孩子的很多行為其實都是在模仿大人,許多孩子喜歡說「不」,也是因為總聽到別人對他說「不」。這樣無形中強調了「不」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和表達效果。因此,可以回答「是」、「可以」、「我想」等來替代「不」。即便是真的拒絕寶寶時,也可以巧妙地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委婉地說「不」。比如當孩子想在樓梯上玩時,可以說「在樓梯上玩是不錯,不過我有一個更好的主意,我們一起玩積木怎麼樣?」——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往往是不集中的,很容易被其他一些同樣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玩積木」也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有時候儘管你使盡渾身解數去避免衝突或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但最後還是和寶寶發生了爭執。比如當孩子的意志與現實情況產生嚴重衝突時,遇到危及安全的問題時,面對這些情況,無論寶寶如何吵鬧都要保持立場堅定,甚至可以動用家長的權威,比如說:「我是媽媽,現在必須要聽我的。」雖然這種做法很無奈,但是總比寶寶真的被一些自己無法預見的問題傷害到要好得多。當然,為了安慰寶寶,媽媽事後也可以把當時的情況和利害關係解釋給他們聽,並講清楚不得不那麼做的原因。比起意願沒有被滿足,寶寶們還是更加在意父母是不是愛他們。
記住,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雖然寶寶們還很小,但這不是我們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他們身上的理由,除了一些不得已的情況,任何時候都不要以愛之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那樣只會讓孩子的牴觸情緒愈演愈烈,得不償失。
Part 2 嬰幼兒期 (1~3歲)——我要自己來
第三節 2歲寶寶愛說「不」
2歲的孩子開始喜歡對爸爸媽媽說「不」。不管是遇到任何事情,似乎總會不假思索地說出 「不」字,有時還會故意做出一些大人禁止做的事情,越不讓他們做他們就越是要做,而且想要做什麼就一定得做,有時候還會做出一些「別出心裁」的事情,這些都讓父母們頭痛不已。寶寶的這一現象和行為,並不是簡單的「任性」,而是因為「反抗期」到了。
伴隨著嬰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寶寶們的情緒感知能力也在提高,他們知道了什麼是自己想做的和不想做的。想做的爸爸媽...
推薦序
前言 做孩子最好的諮商師
伴隨著當下家庭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心理健康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心理健康,才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這一點已經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共識。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孩子真的出現了某種心理問題,我們該怎麼辦呢?也許有人會說看諮商師啊。儘管諮商師這種職業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但是卻極少有父母會選擇帶孩子去那裡,除非孩子患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
為什麼家長們會做出這種選擇呢?大致的原因有3個:一是因為孩子的許多心理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它們更多的是孩子成長中的一種正常現象,如孩子的過動症、厭食症等,這些對於關愛孩子的父母來說,他們往往可以透過學習兒童心理學知識來解決;二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如果父母動不動就帶孩子去看諮商師的話,別人會認為孩子真的有心理疾病,這種消極的心理暗示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一種不良的影響;三是源自父母本身對此的不重視。雖然我們在上文中說過大多數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由於工作、精力等各個因素影響,父母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關注孩子的成長,缺乏關注則缺乏洞察力,洞察不到自然就談不上重視。
綜合上述的3個原因,我們可以發現,真正的諮商師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的機會其實是很少的。
這種發現對比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簡直讓我們驚訝不已。既然如此,難道孩子們自己有調節心理的能力嗎?如果不是,那麼又是誰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了事實上的諮商師的角色呢?答案不言而喻,就是我們自己,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要小看我們自己,事實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完全可以成為孩子最好的諮商師。
首先,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容置疑的。從他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傾注了所有的愛在孩子身上。不同的父母表達的方式或許不同,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有長短之分,但是他們在內心深處都充滿了對孩子的愛。因為愛孩子,所以他們會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來對待他們;因為愛孩子,他們會因為不能很好地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而焦頭爛額;因為愛孩子,他們會在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時候困惑和頭疼不已。
父母本著對孩子的愛,希望孩子可以全盤接受他們所做出的安排,但是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他們會產生自己的判斷力和心理訴求,他們也有自己的感受,因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時候會「拒絕」父母,父母也會感到傷心。但是這種情況的發生並不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愛,反而會促使他們去反思,去更好地關注和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這是一種真正的無私的愛。
其次,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陪伴他們的時間是最長的,孩子的成長在他們的眼中是具有持續性的。幾乎每一個孩子在兒童期父母都是不會缺席的,他們見證著孩子從一個嬰兒走向幼兒,從幼兒走向少年,在孩子一點一滴的變化中陪伴他們成長。每當孩子的心理產生一些變化時,他們總是能夠最及時和敏銳地察覺到,小到嬰兒時期的各種哭喊,大到進入青春期後的叛逆,只要孩子的心理與前一階段相比產生變化,父母總是會以關切的目光追隨著這種變化,生怕因忽視或引導不當給孩子造成終身的遺憾。因此,對於孩子成長中的變化,父母是最有發言權的。
不過伴隨著時代的變化,父母的這一發言權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戰。現代社會發達的資訊網路和社群管道,使得孩子們的認知水準遠遠超過了父母當年,甚至對父母當下的認知水準也產生了一定的挑戰。俗話說「五年一代溝」,那麼,相對於小我們二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完全不同時代的認知形成了溝通上的「鴻溝」。父母認為關於孩子的一切他們沒有不知道的,但是孩子卻會直截了當地告訴父母,你們就是不懂我。面對「頑固不化」的父母和「不懂事」的孩子,傷心是雙方的。對此,父母需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努力擴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層次,學習最新的兒童心理學,做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朋友,與他們一起分享成長中的喜悅和煩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繼續保持我們該有的「發言權」。
再次,兒童心理學的發展和普及,在客觀方面為其提供了一定的條件。早在多年以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就用其畢生的精力對兒童心理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研究,為親子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資料。皮亞傑創立的認知結構主義兒童心理學理論強調,我們應該根據兒童自身的情況和心理特徵進行教育。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第一任教師的父母,在這一行為中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責任。父母如果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的話,那麼孩子在成長中的許多問題都將得不到及時的解決,這對孩子成年以後的智商、情商,甚至是生活中的幸福指數都有很大的影響。這是每一位父母都想要極力避免的問題,因此他們會去大量翻閱關於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去了解兒童成長中常見的一些心理特徵和心理變化,了解和知曉一些常見兒童心理疾病的起因和傷害程度等,及時進行一些預防性的心理指導,避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孩子童年行為對人生的影響中,存在著一種蝴蝶效應,即孩子童年時期的一些優秀特質會在其成年後得到放大,成為受益終身的資源,反之亦然。而這些特質的形成經過許多行為學家驗證,都與幼年時期父母的引導密切相關。無論是孩子的優勢還是劣勢,或者是一些不良的情緒都會在父母的行為和態度中得到強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孩子的心理問題其實大多都是父母造成的。
既然我們明白了心理健康對於孩子人生的重要性,那麼無論是出於對孩子的愛還是責任,作為父母的我們都應當去了解一些兒童心理學,去做孩子成長中最好的諮商師,這將是每一位有責任感的父母的職責所在。
最後,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健康地成長,也祝願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長所帶來的喜悅,願天下的父母心都能得到最好的安放。
前言 做孩子最好的諮商師
伴隨著當下家庭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心理健康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心理健康,才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這一點已經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共識。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孩子真的出現了某種心理問題,我們該怎麼辦呢?也許有人會說看諮商師啊。儘管諮商師這種職業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但是卻極少有父母會選擇帶孩子去那裡,除非孩子患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
為什麼家長們會做出這種選擇呢?大致的原因有3個:一是因為孩子的許多心理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它們更多的...
目錄
前言 做孩子最好的諮商師
Part 1 新生兒期(0~1歲)—人生的第一個敏感期
第一節 不可思議的新生兒
第二節 0歲是教養的開始
第三節 不同的嬰兒氣質
第四節 初生嬰兒的「最強大腦」
第五節 哭的多重含義
第六節 小寶寶也會有心事嗎
第七節 秩序和規律對於新生兒的意義
第八節 寶寶為什麼不讓你抱
第九節 探索世界的方式
Part 2 嬰幼兒期(1~3歲)—我要自己來
第一節 不走尋常路的寶寶
第二節 自己為自己代言
第三節 2歲寶寶愛說「不」
第四節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第五節 寶寶得了「厭食症」
第六節 愛搶別人玩具的「壞」寶寶
第七節 媽媽不要走
第八節 我想哭一會兒
Part 3 幼兒期(3~6歲)—豐富多彩的世界
第一節 「可怕」的3歲
第二節 臭媽媽、屁爸爸
第三節 我有許多許多好朋友
第四節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第五節 事事追求完美的孩子
第六節 我是第一名
第七節 會講故事的「頑皮鬼」
第八節 天空中變幻的雲彩
第九節 幼兒也有「拖延症」嗎
Part 4 少兒期(6~9歲)—我是一名國小生
第一節 我要讀國小了
第二節 無法集中的注意力
第三節 上學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嗎
第四節 分數不能說明一切
第五節 打架背後有原因
第六節 孩子為什麼在媽媽面前很沉默
第七節 孩子愛說謊話怎麼辦
Part 5 孩童期(9~12歲)—小小少年煩惱多
第一節 請尊重我選擇的權利
第二節 送一面鏡子給女兒做禮物
第三節 我長大後要做一名飛行員
第四節 國小生也會談「戀愛」
第五節 追星行為與「偶像」情結
第六節 每個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小祕密」
前言 做孩子最好的諮商師
Part 1 新生兒期(0~1歲)—人生的第一個敏感期
第一節 不可思議的新生兒
第二節 0歲是教養的開始
第三節 不同的嬰兒氣質
第四節 初生嬰兒的「最強大腦」
第五節 哭的多重含義
第六節 小寶寶也會有心事嗎
第七節 秩序和規律對於新生兒的意義
第八節 寶寶為什麼不讓你抱
第九節 探索世界的方式
Part 2 嬰幼兒期(1~3歲)—我要自己來
第一節 不走尋常路的寶寶
第二節 自己為自己代言
第三節 2歲寶寶愛說「不」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9-11ISBN/ISSN:978626394797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8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