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銳奮
定價:NT$ 380
優惠價:93 折,NT$ 353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曾經,我們如此相信
呈現澳門在回歸初期那種不確定的文化氛圍
似有還無的人文環境
作者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詰問
一次又一次的奮力爭取
《一切安好?》內的文章同樣出自當年《澳門日報》的副刊專欄「優質混沌」。該專欄自一九九四年開始出現,李銳奮(Frank)持續書寫十年有多。這一本是這批文章的最後一本結集出版,之前兩本是《意猶未盡》(2023年05月出版)、《用文化請客吃飯》(2023年12月出版)。
本書文章為編輯所選,一共六十八篇,從一九九九年回歸到二00三年,作者發病的前一年。所選文章集中在李銳奮在專欄裡書寫得最多的,澳門的文化藝術發展狀況。
回歸初期的澳門,雖然社會大致看來沒有什麼不同,管治體制卻猶如新天新地。由於整體社會在回歸前陷入極度低迷,因此許多澳門人對回歸是帶著期望多於懷疑與不安的。人們對社會新聞多了一些留意,期待有什麼改變即將到來。
藝術工作者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抱著一絲夾著懷疑的期望:澳人治澳之下,會否擺脫過往葡人治理時期,對本地文化發展的不聞不問狀態?文化藝術,會得到更多重視嗎?
藝文資源會增加嗎?會有更多藝術空間、文化設施出現嗎?藝術工作者會受到更多關注嗎?會得到更多發展空間嗎?文化政策,會有嗎?
懷抱積極想像的一群,期望這一刻不來,下一刻總會來了吧。在一個聲稱由澳門人自己治理的地方,文化認同,總要開始建立了吧?沒有文化認同,何來身分?我們,到底是誰?
此書通過六十八篇雜文,呈現澳門在回歸初期那種不確定的文化氛圍,似有還無的人文環境,作者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詰問,一次又一次的奮力爭取。良辰好景,稍縱即逝。回歸的嘉年華過去後,世人對這個地方的認知仍然只有大三巴和葡國雞(那時還沒有開始流行葡撻),澳門重又變回那個沒人想看清楚、想了解多點,甚至覺得逗留一
天都嫌太多的地方。「一切安好?」誠惶誠恐地,作者關切地問著。其實大家都知道答案,只是沒有人想回答,就讓問題在空氣中懸浮。
作者簡介:
李銳奮(Frank Lei),澳門資深攝影師及藝術家,前「婆仔屋藝術空間」(後稱「牛房倉庫」)藝術總監。北京出生,十歲來澳。大學時主修新聞傳播,畢業後曾於《澳門日報》當新聞記者。期間愛上法國新浪潮電影,決定赴巴黎尋夢。
入讀法國巴黎第三大學(Universite Paris III),1990年獲電影及錄像學士。同年考入國立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修讀攝影。1991年參加法國攝影博物館舉辦之「街頭人生」國際攝影比賽獲一等獎,作品於巴黎大皇宮展出,並由攝影搏物館永久收藏。1992年曾赴古巴創作,遙與卡斯特羅揮手。1993年畢業,回澳任教於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
電影、攝影、音樂、文學等皆為其畢生所愛,回澳不久即接觸佛學,奉行簡樸茹素的生活。曾於法國、澳門、香港進行多次攝影個展、聯展等。
1995年創辦藝術團體「石頭公社」。2001年「石頭公社」進駐婆仔屋並成立「婆仔屋藝術空間」,李銳奮出任藝術總監。後仁慈堂收回婆仔屋,原班人馬遷往牛房繼續運作,後改名「牛房倉庫」。
2004年,首次發病,經治療後即重拾教職及牛房倉庫工作,康復期間開始大量繪畫。
2006年,由邊度有書出版《邊走邊看》攝影文集。繼續攝影及繪畫,舉辦個人攝影展及小型繪畫展,並前往紐約、韓國、法國等地交流及舉辦攝影展等。2017年初,前往法國史特拉斯堡參加Festival Strasbourg art photography,進行攝影展及交流。2017年5月,腦癌復發。2022年5月18日離世。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李銳奮
優惠價: 93 折, NT$ 353 NT$ 3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曾經,我們如此相信
呈現澳門在回歸初期那種不確定的文化氛圍
似有還無的人文環境
作者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詰問
一次又一次的奮力爭取
《一切安好?》內的文章同樣出自當年《澳門日報》的副刊專欄「優質混沌」。該專欄自一九九四年開始出現,李銳奮(Frank)持續書寫十年有多。這一本是這批文章的最後一本結集出版,之前兩本是《意猶未盡》(2023年05月出版)、《用文化請客吃飯》(2023年12月出版)。
本書文章為編輯所選,一共六十八篇,從一九九九年回歸到二00三年,作者發病的前一年。所選文章集中在李銳奮在專欄裡書寫得最多的,澳門的文化藝術發展狀況。
回歸初期的澳門,雖然社會大致看來沒有什麼不同,管治體制卻猶如新天新地。由於整體社會在回歸前陷入極度低迷,因此許多澳門人對回歸是帶著期望多於懷疑與不安的。人們對社會新聞多了一些留意,期待有什麼改變即將到來。
藝術工作者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抱著一絲夾著懷疑的期望:澳人治澳之下,會否擺脫過往葡人治理時期,對本地文化發展的不聞不問狀態?文化藝術,會得到更多重視嗎?
藝文資源會增加嗎?會有更多藝術空間、文化設施出現嗎?藝術工作者會受到更多關注嗎?會得到更多發展空間嗎?文化政策,會有嗎?
懷抱積極想像的一群,期望這一刻不來,下一刻總會來了吧。在一個聲稱由澳門人自己治理的地方,文化認同,總要開始建立了吧?沒有文化認同,何來身分?我們,到底是誰?
此書通過六十八篇雜文,呈現澳門在回歸初期那種不確定的文化氛圍,似有還無的人文環境,作者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詰問,一次又一次的奮力爭取。良辰好景,稍縱即逝。回歸的嘉年華過去後,世人對這個地方的認知仍然只有大三巴和葡國雞(那時還沒有開始流行葡撻),澳門重又變回那個沒人想看清楚、想了解多點,甚至覺得逗留一
天都嫌太多的地方。「一切安好?」誠惶誠恐地,作者關切地問著。其實大家都知道答案,只是沒有人想回答,就讓問題在空氣中懸浮。
作者簡介:
李銳奮(Frank Lei),澳門資深攝影師及藝術家,前「婆仔屋藝術空間」(後稱「牛房倉庫」)藝術總監。北京出生,十歲來澳。大學時主修新聞傳播,畢業後曾於《澳門日報》當新聞記者。期間愛上法國新浪潮電影,決定赴巴黎尋夢。
入讀法國巴黎第三大學(Universite Paris III),1990年獲電影及錄像學士。同年考入國立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修讀攝影。1991年參加法國攝影博物館舉辦之「街頭人生」國際攝影比賽獲一等獎,作品於巴黎大皇宮展出,並由攝影搏物館永久收藏。1992年曾赴古巴創作,遙與卡斯特羅揮手。1993年畢業,回澳任教於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
電影、攝影、音樂、文學等皆為其畢生所愛,回澳不久即接觸佛學,奉行簡樸茹素的生活。曾於法國、澳門、香港進行多次攝影個展、聯展等。
1995年創辦藝術團體「石頭公社」。2001年「石頭公社」進駐婆仔屋並成立「婆仔屋藝術空間」,李銳奮出任藝術總監。後仁慈堂收回婆仔屋,原班人馬遷往牛房繼續運作,後改名「牛房倉庫」。
2004年,首次發病,經治療後即重拾教職及牛房倉庫工作,康復期間開始大量繪畫。
2006年,由邊度有書出版《邊走邊看》攝影文集。繼續攝影及繪畫,舉辦個人攝影展及小型繪畫展,並前往紐約、韓國、法國等地交流及舉辦攝影展等。2017年初,前往法國史特拉斯堡參加Festival Strasbourg art photography,進行攝影展及交流。2017年5月,腦癌復發。2022年5月18日離世。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