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1070
優惠價:88 折,NT$ 94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AI人工智慧與我們的距離,究竟多近或多遠?
英國知名作家珍奈.溫特森爬梳科技的過去與未來,
美國酷兒作家克里斯.史特曼探討虛實邊界,
所有的改變,正從此刻開始。
☆—./—★.\—★。—/.☆\。——☆.\—.★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
榮獲OPENBOOK好書獎!
英國知名作家珍奈.溫特森省思科技機智力作!
人工智慧大軍來襲,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的變化挑戰?
全書以慧黠洞見提出對科技與未來的觀察思辨,
文科X理科的交會,精彩萬分,痛快淋漓!
精彩、博學、獨特、詼諧!
以《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享譽文壇的才女作家珍奈.溫特森
首部精彩文集在台上市
★《衛報》《金融時報》《標準晚報》《每日電訊報》年度選書★
★伊格言、李信瑩、林新惠、張潔平、陳雪、楊佳嫻、楊姍樺傾心推薦★
★文采豐富,才華橫溢,當代作家少有人能出其右。——《紐約時報》書評
★讓人萬分著迷,充滿洞見。——《出版人週刊》
★發人深省,極度必要!而且,非常有趣。——《衛報》
♀當性別偏見及反智的價值觀主導大科技和大數據,我們的未來將會如何?
♂科技創新是進步嗎?為何人權和性別等議題持續惡化倒退?
♀為何女性在科技領域如此稀少?如果科技場域繼續由男性主導,女性未來會面臨何種處境?
♂性愛機器人都為男人打造,會如何影響現實生活中的兩性關係?
♀共享經濟真的讓我們共同富裕了嗎?或者一切只是文字遊戲?
珍奈.溫特森著有多部作品,本書是她首本對於近代科技議題的觀察之作,汲取個人多年來對人工智慧及科技領域的省思,整理出十二篇慧黠且靈思處處的散文。以一貫獨特詼諧的敘事風格,由歷史、宗教、神話、文學、種族、性別等多重面向,探討科技對我們的生活及未來造成的影響。
她在書中詳述女性如何被刻意抺去及逐出科技領域的種種過往,更挖掘盤點各個理應受重視卻消逝的女性身影。她指出父權鬼魅正是造成當今科技領域女性比例稀少的原因。大科技浪潮襲來,她更批判企業以科技之名讓全民以隱私做為交換,何來「進步」?而今疫情讓全球經濟停擺,科技產業卻玩弄文字遊戲:共享經濟讓人們共同富裕了嗎?書中同樣關注勞權及兒童、性別議題,更討論性愛機器人對兩性關係的影響。她認為性別偏見同樣會複製在人工智慧的領域,性愛玩偶的問題不是科技問題,而是性別刻板及觀念倒退的問題。身為女權主義者,全書字裡行間不忘大酸性別議題倒退的現況,筆鋒尖銳。
書中所探討的科技問題不僅包括現況,更擴及對未來趨勢的奇思妙想。現今的科技發展對社會及未來的影響究竟會如何呢?如果持續由古老愚笨、單一僵化的價值所引導,如果對於隱私、監控、種族歧視、厭女等問題視而不見,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倘若機器人可以幫我們完成所有無聊的工作、幫我們打仗、更可以勝任伴侶、店員、警察、甚至滿足性需求——在這樣的世界裡,愛、關懷、性和其他情感的意義何在?
此外,她在書中引用《德古拉》《科學怪人》《1984》等多部小說,爬梳科幻文學的脈絡。章節名則大玩諧音哏,例如〈愛是您,愛是洛芙萊斯〉翻玩電影片名《愛是您,愛是我》,率先揭示女性在科技史中被抺去的身影;以〈房裡的織布機〉呼應電影片名《窗外有藍天》;〈他不重,他是我的佛陀〉則將片名《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裡的兄弟置換為宗教討論;〈慾望故事〉則取《慾望城市》諧音,大談科技對人類性愛及性別、情感的影響。以〈侏儸紀車園〉翻玩《侏儸紀公園》片名,隱喻人類將與恐龍互換的未來。書裡對《駭客任務》《雲端情人》《銀翼殺手》《黑鏡》等影視作品更是信手拈來,充分顯示對當代流行文化的熟稔。
從科技到網路世界,珍奈.溫特森在書中秉持慈悲、好奇心和幽默,直指科技世界耐人尋味的種種課題,更提醒讀者重視個資及演算法、仇恨言論和假新聞等議題。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全書篇篇令人大開眼界,擴展思維,引人入勝。
☆—./—★.\—★。—/.☆\。——☆.\—.★
《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
衝破虛擬及真實的界限,酷兒作家從邊陲反思網路世界
穿越現實與虛擬的疆界,提出嶄新觀點!
在數位生活對人性提出最深刻的叩問及反思!
◆《一刀未剪的童年》作者,《被消除的男孩》作者,熱情盛讚◆
◆《科克斯書評》《圖書館期刊》浪達文學,佳評如潮◆
克里斯.史特曼因網路平台的耕耘書寫得到出書機會,各式媒體訪談邀約接踵而來。長期關注參與LGBTQ及性別、弱勢族群等社會議題,更因而一度被延攬至白宮服務。網路生活讓克里斯打開人生全新風景,獲益甚多,他決定與讀者分享一路走來的各種思索與經歷。
從網路交友、角色扮演、社會運動到自我認同,克里斯在書裡分析網路文化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更提出許多人面臨的疑問如:網路呈現的生活一定是膚淺虛假的嗎?究竟什麼才是「真實」?以社群媒體為例,有些人常感覺網路與現實分裂,只想使用濾鏡呈現亮麗成功的一面。克里斯卻點出: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在他人面前「展演」自我,這現象並非網路獨有。許多網路行為只是更突顯了人類原本擁有的古老衝動。
他在書中深入剖析各類議題,指出如網路資訊戰及演算法操控等因素皆不可忽視,也提醒我們需要更謹慎面對網路的使用習慣。像是網路已改變「永恆」的定義,在現實裡的無心之過也許船過水無痕,在網路卻會變成難以磨滅的數位足跡。在數位世紀如何因應網路的雙面刃特質?他認為我們不可因其惡而退讓了善的界限。社交網絡確實有助於諸如「阿拉伯之春」「black lives matter」等社會運動的發展推動。多方權衡下,網路提供了更多拓展及挑戰自我的空間。
克里斯同時也引用多位專家學者論述,實際走訪相關人士,記錄最前線的第一手訪談與觀察。更從信仰、遊戲、地圖繪製等各種層面,剖析中心與邊陲的權力論述、內在外在的衝突矛盾等問題。無懼於坦露自我,他以個人真實經歷相互佐證:一個成長於美國小鎮的酷兒也能從網路平台找到重要支持,進而做出重大改變。私日記的書寫風格,時而脆弱,時而激進,時而抒情,也讓本書帶著回憶錄般的私密色彩。
克里斯在本書呈現對數位時代真實的尖銳探索,揭示我們能如何重新理解人們長期以來的疑惑:我們是誰?我們在世界的定位是什麼?數位生活儘管時常讓人陷入過度完美的迷思,但這也構成新世代的成長途徑,讓人能夠想像自己各種可能的面向。他指出,想在網路時代尋找意義與歸屬感誠然是一大挑戰,但更是重新定義網路及人性的最佳契機。
作者簡介: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珍奈.溫特森自牛津大學畢業後在劇場工作了一段時間,並在二十五歲出版第一本書。《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以她自身成長經歷寫成的小說,後來被改編成BBC電視劇,贏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多年後寫的回憶錄《正常就好,何必快樂?》也成為暢銷作品,她的創作涵括成人及兒童書、文學及非文學和影視劇本如《激情》《科學愛人》等,獲獎無數,包括惠布瑞特最佳首作小說獎、福斯特獎、石牆獎等,並在二〇〇六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章。現於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教授寫作課程,有時住在科茲窩(Cotswolds)林野間,有時住在倫敦。
《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克里斯.史特曼(Chris Stedman)
維權人士、社區組織者以及作家,著有《尊重信仰的無神論者:無神論者如何與宗教虔信者找到共同點》(Faitheist: How an Atheist Found Common Ground with the Religious,暫譯)。他為《衛報》《今日美國》《赫芬頓郵報》《洛杉磯書評》《華盛頓郵報》《大西洋》(The Atlantic)《Pitchfork》《BuzzFeed》《VICE》等撰稿,也曾出現於CNN、MSNBC以及PBS。曾擔任耶魯大學人文社區(Yale Humanist Community)的創始主任及哈佛大學的人文牧師。目前則為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市奧格斯堡學院(Augsburg University)宗教與哲學系(Department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的兼任教授。
《細節雜誌》(Details Magazine)將克里斯譽為「破解宗教信仰現狀的下一代領袖」之一,媒體《MIC》則稱他為「打破對無神論者刻板印象的千禧世代」。他於2021年6月開始主持名為《Unread》的podcast節目,推出同年即獲媒體《Vulture》《Mashable》選為「年度最佳podcast」(Best Podcasts of 2021)及「年度最佳新進podcast」(Best New Podcasts of 2021)。更多訊息請見:http://chrisstedmanwriter.com/。\
譯者簡介: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宋瑛堂
台大外文系畢業,台大新聞碩士,著有《譯者即叛徒?》,以《內景唐人街》獲第35屆「梁實秋文學大師獎」翻譯大師獎首獎。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文學譯作包括《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分手去旅行》《霧中的男孩》《修正》《迷蹤》《緘默的女孩》《該隱與亞伯》《霧中的曼哈頓灘》《斷背山》等。非小說譯作包括《鼠族》《被消除的男孩》《走音天后》《間諜橋上的陌生人》《永遠的麥田捕手》《蘭花賊》《宙斯的女兒》等。
《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鄭淑芬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肄業(修畢學分),主修國貿、英文、翻譯。具備教育部中英翻譯能力英譯中證書,目前專職翻譯。最新譯作《完美家庭》《我們的天空》《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餘詳https://csf1970.blogspot.com/。譯文賜教:ajanejane@gmail.com
名人推薦: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
伊格言(作家)
李信瑩(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性別學程兼任講師)
林新惠(作家)
張潔平(飛地書店及 Matters Lab 創辦人)
陳雪(小說家)
楊佳嫻(作家)
楊姍樺(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溫特森在書中用各種角度分析AI 的前世今生,並且以她著名的幽默口吻解釋:目前AI 的運作邏輯是透過二元對立的方式在複製父權的資本主義結構,而這個結構會加深過去跟現行的不平等跟掠奪。溫特森也詳細描繪以過往男性幻想為基礎的AI性愛娃娃,完全無法「解放」受壓迫的女性。但身為靠「創意」維生的作家,溫特森對AI沒有絕望。她認為只要我們摒棄二元對立的思考邏輯,便可以「如明斯基在《心智社會》裡所言,把重要知識連結起來。」——李信瑩(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性別學程兼任講師)
本書部分內容為珍奈.溫特森寫作《科學愛人》時的閱讀筆記;因此,閱讀本書的樂趣不只在於看作家如何評論科技議題,也在於觀察小說家如何將現實事件轉換為虛實參半的故事,如同魔術師自揭戲法的內幕。——林新惠(作家)
文采豐富,才華橫溢,當代作家少有人能出其右。——《紐約時報》書評
讓人萬分著迷,充滿洞見。——《出版人週刊》
發人深省,極度必要——而且,非常有趣。——《衛報》
一個充滿活力、敏銳的頭腦探索著電腦科學的世界及其所涉種種……通俗易懂、妙語如珠、振聾發聵……隱藏在這些博學文章角落裡的是大量引人入勝的事實和深思熟慮的假設……她壓縮了大量的技術、科學、哲學、文學和宗教,信手拈來,讓人眼界大開。——《柯克斯評論》
處理素材的手法嫻熟,飽含深厚的文采。——《浮華世界》雜誌
她的筆調至情至性、鬼靈精怪,是你從未體會過的調調。——《Ms.》雜誌
溫特森的文句宛如歌詞,會深深映入腦海,長年難以抹滅。——《Slate》雜誌
一讀珍奈.溫特森就愛上她……犀利、怪奇、聰穎絕頂。——《O》雜誌
充滿啟發又好讀——本書將複雜的電腦計算和哲學思想轉化成有力卻優美的散文,如同詩意的科學,極為必要。溫特森慷慨激昂地傳達出重要訊息:我們必須從過去汲取歷史教訓,尤其切記,別再重蹈覆轍。——《航空郵件網路週刊》
溫特森的筆法直截了當,讓人沉迷不已,愛不釋手。——Bookreporter.com
☆—./—★.\—★。—/.☆\。——☆.\—.★
《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陳栢青/作家
楊士範/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褚士瑩/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羅毓嘉/詩人、財經記者
歐各思坦.柏洛斯/《一刀未剪的童年》作者
賈若德.康里/《被消除的男孩》作者
或許我們真正應該反思的是:線上的我們為什麼需要看起來如此冷靜、全知,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為什麼不允許自己跟線下一樣偶爾失控抓狂?網路上的我們,在社群媒體找到歸屬感、自我認知與人生意義,甚至珍貴的「信任」,我們不會去閱讀網站或是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條款,並不是我們不想看,而是相信不用看,證明了我們具備信任的能力。線下的我們是否也能夠有歸屬感、高度自我覺察,有充滿意義的各種小目標,並且具備信任陌生人善意的能力?——褚士瑩/作家
大數據、AI、元宇宙,這些五花八門的數位名詞,象徵著整個世代已數位移民到了網路,我們的精神活在虛擬比現實的時間還要多,到底哪一個角色才是我們的真實樣貌?當你對人生產生懷疑,精神總是透支虛脫,透過這本書的提醒,將幫助我們一起找回真實的樣貌。——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疫情讓很多人的「真實生活」活動都轉移到網路上,而本書剛好就探討了在虛擬空間何謂真實的問題。史特曼謹慎地引用學術資料來支持他的論點,並舉個人生活為例,把學術理論跟經驗結合在一起。本書將能讓你擁有充滿意義與連結的線上生活。——《科克斯書評》(KIRKUS)
在網路時代,「真的」是什麼意思?這是史特曼在新書裡探討的其中一個問題。他以自身分手、搬家以及染上疥瘡為出發點,透過許多相關故事討論,試圖尋找真實的過程。他深入探討自己的宗教信仰(或者該說無宗教信仰)、性傾向,甚至是他自己的線上品牌。他主張變裝皇后不是賣弄虛假,而是誇張了真實,就像張貼在社群媒體的自拍照一樣。他也認為,雖然很多人用社群媒體來尋找群體與親密感,但由於過度簡化自己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因此增加,而非縮短。雖然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都使用第一人稱敘述,但史特曼也引用了很多研究「真實」概念的科學家及記者的觀點,提出他們的研究結果以及自身經驗。史特曼把自己的經歷放進這個充滿科技味但沒有艱深術語的敘述中,讓內容平易近人。想要更進一步了解數位文化及其對社會有何影響的人,都能夠順利跟上作者的思維。——《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就算沒有疫情,本書也是必讀之書。書中詳細檢視了我們永遠「登入」的習慣,也對塑造我們在線上時間的社群制度提出審慎的批評。——影音俱樂部(AV Club)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史特曼這種幽默又發人深省的指南,引導我們重新在線上世界展現人的特質。——《美國雜誌》(America Magazine)
剛開始,我對這本書的前提——在數位人生中找到真實、意義與歸屬——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我太膚淺又太沒有道德觀,所以不會去讀任何書名有歸屬及意義這類字眼的書。然而克里斯.史特曼對於線上和線下的真實性精彩又奇妙的見解,卻意外吸引了我,他坦露的脆弱尤其讓我感動。我認為很多人都會對這本兼顧文化評論的回憶錄產生共鳴,尤其是像我這種自恃過高又挑剔的人。——歐各思坦.柏洛斯(Augusten Burroughs)/《一刀未剪的童年》(Running with Scissors)作者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優惠價: 88 折, NT$ 942 NT$ 107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AI人工智慧與我們的距離,究竟多近或多遠?
英國知名作家珍奈.溫特森爬梳科技的過去與未來,
美國酷兒作家克里斯.史特曼探討虛實邊界,
所有的改變,正從此刻開始。
☆—./—★.\—★。—/.☆\。——☆.\—.★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
榮獲OPENBOOK好書獎!
英國知名作家珍奈.溫特森省思科技機智力作!
人工智慧大軍來襲,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的變化挑戰?
全書以慧黠洞見提出對科技與未來的觀察思辨,
文科X理科的交會,精彩萬分,痛快淋漓!
精彩、博學、獨特、詼諧!
以《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享譽文壇的才女作家珍奈.溫特森
首部精彩文集在台上市
★《衛報》《金融時報》《標準晚報》《每日電訊報》年度選書★
★伊格言、李信瑩、林新惠、張潔平、陳雪、楊佳嫻、楊姍樺傾心推薦★
★文采豐富,才華橫溢,當代作家少有人能出其右。——《紐約時報》書評
★讓人萬分著迷,充滿洞見。——《出版人週刊》
★發人深省,極度必要!而且,非常有趣。——《衛報》
♀當性別偏見及反智的價值觀主導大科技和大數據,我們的未來將會如何?
♂科技創新是進步嗎?為何人權和性別等議題持續惡化倒退?
♀為何女性在科技領域如此稀少?如果科技場域繼續由男性主導,女性未來會面臨何種處境?
♂性愛機器人都為男人打造,會如何影響現實生活中的兩性關係?
♀共享經濟真的讓我們共同富裕了嗎?或者一切只是文字遊戲?
珍奈.溫特森著有多部作品,本書是她首本對於近代科技議題的觀察之作,汲取個人多年來對人工智慧及科技領域的省思,整理出十二篇慧黠且靈思處處的散文。以一貫獨特詼諧的敘事風格,由歷史、宗教、神話、文學、種族、性別等多重面向,探討科技對我們的生活及未來造成的影響。
她在書中詳述女性如何被刻意抺去及逐出科技領域的種種過往,更挖掘盤點各個理應受重視卻消逝的女性身影。她指出父權鬼魅正是造成當今科技領域女性比例稀少的原因。大科技浪潮襲來,她更批判企業以科技之名讓全民以隱私做為交換,何來「進步」?而今疫情讓全球經濟停擺,科技產業卻玩弄文字遊戲:共享經濟讓人們共同富裕了嗎?書中同樣關注勞權及兒童、性別議題,更討論性愛機器人對兩性關係的影響。她認為性別偏見同樣會複製在人工智慧的領域,性愛玩偶的問題不是科技問題,而是性別刻板及觀念倒退的問題。身為女權主義者,全書字裡行間不忘大酸性別議題倒退的現況,筆鋒尖銳。
書中所探討的科技問題不僅包括現況,更擴及對未來趨勢的奇思妙想。現今的科技發展對社會及未來的影響究竟會如何呢?如果持續由古老愚笨、單一僵化的價值所引導,如果對於隱私、監控、種族歧視、厭女等問題視而不見,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倘若機器人可以幫我們完成所有無聊的工作、幫我們打仗、更可以勝任伴侶、店員、警察、甚至滿足性需求——在這樣的世界裡,愛、關懷、性和其他情感的意義何在?
此外,她在書中引用《德古拉》《科學怪人》《1984》等多部小說,爬梳科幻文學的脈絡。章節名則大玩諧音哏,例如〈愛是您,愛是洛芙萊斯〉翻玩電影片名《愛是您,愛是我》,率先揭示女性在科技史中被抺去的身影;以〈房裡的織布機〉呼應電影片名《窗外有藍天》;〈他不重,他是我的佛陀〉則將片名《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裡的兄弟置換為宗教討論;〈慾望故事〉則取《慾望城市》諧音,大談科技對人類性愛及性別、情感的影響。以〈侏儸紀車園〉翻玩《侏儸紀公園》片名,隱喻人類將與恐龍互換的未來。書裡對《駭客任務》《雲端情人》《銀翼殺手》《黑鏡》等影視作品更是信手拈來,充分顯示對當代流行文化的熟稔。
從科技到網路世界,珍奈.溫特森在書中秉持慈悲、好奇心和幽默,直指科技世界耐人尋味的種種課題,更提醒讀者重視個資及演算法、仇恨言論和假新聞等議題。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全書篇篇令人大開眼界,擴展思維,引人入勝。
☆—./—★.\—★。—/.☆\。——☆.\—.★
《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
衝破虛擬及真實的界限,酷兒作家從邊陲反思網路世界
穿越現實與虛擬的疆界,提出嶄新觀點!
在數位生活對人性提出最深刻的叩問及反思!
◆《一刀未剪的童年》作者,《被消除的男孩》作者,熱情盛讚◆
◆《科克斯書評》《圖書館期刊》浪達文學,佳評如潮◆
克里斯.史特曼因網路平台的耕耘書寫得到出書機會,各式媒體訪談邀約接踵而來。長期關注參與LGBTQ及性別、弱勢族群等社會議題,更因而一度被延攬至白宮服務。網路生活讓克里斯打開人生全新風景,獲益甚多,他決定與讀者分享一路走來的各種思索與經歷。
從網路交友、角色扮演、社會運動到自我認同,克里斯在書裡分析網路文化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更提出許多人面臨的疑問如:網路呈現的生活一定是膚淺虛假的嗎?究竟什麼才是「真實」?以社群媒體為例,有些人常感覺網路與現實分裂,只想使用濾鏡呈現亮麗成功的一面。克里斯卻點出: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在他人面前「展演」自我,這現象並非網路獨有。許多網路行為只是更突顯了人類原本擁有的古老衝動。
他在書中深入剖析各類議題,指出如網路資訊戰及演算法操控等因素皆不可忽視,也提醒我們需要更謹慎面對網路的使用習慣。像是網路已改變「永恆」的定義,在現實裡的無心之過也許船過水無痕,在網路卻會變成難以磨滅的數位足跡。在數位世紀如何因應網路的雙面刃特質?他認為我們不可因其惡而退讓了善的界限。社交網絡確實有助於諸如「阿拉伯之春」「black lives matter」等社會運動的發展推動。多方權衡下,網路提供了更多拓展及挑戰自我的空間。
克里斯同時也引用多位專家學者論述,實際走訪相關人士,記錄最前線的第一手訪談與觀察。更從信仰、遊戲、地圖繪製等各種層面,剖析中心與邊陲的權力論述、內在外在的衝突矛盾等問題。無懼於坦露自我,他以個人真實經歷相互佐證:一個成長於美國小鎮的酷兒也能從網路平台找到重要支持,進而做出重大改變。私日記的書寫風格,時而脆弱,時而激進,時而抒情,也讓本書帶著回憶錄般的私密色彩。
克里斯在本書呈現對數位時代真實的尖銳探索,揭示我們能如何重新理解人們長期以來的疑惑:我們是誰?我們在世界的定位是什麼?數位生活儘管時常讓人陷入過度完美的迷思,但這也構成新世代的成長途徑,讓人能夠想像自己各種可能的面向。他指出,想在網路時代尋找意義與歸屬感誠然是一大挑戰,但更是重新定義網路及人性的最佳契機。
作者簡介: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珍奈.溫特森自牛津大學畢業後在劇場工作了一段時間,並在二十五歲出版第一本書。《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以她自身成長經歷寫成的小說,後來被改編成BBC電視劇,贏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多年後寫的回憶錄《正常就好,何必快樂?》也成為暢銷作品,她的創作涵括成人及兒童書、文學及非文學和影視劇本如《激情》《科學愛人》等,獲獎無數,包括惠布瑞特最佳首作小說獎、福斯特獎、石牆獎等,並在二〇〇六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章。現於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教授寫作課程,有時住在科茲窩(Cotswolds)林野間,有時住在倫敦。
《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克里斯.史特曼(Chris Stedman)
維權人士、社區組織者以及作家,著有《尊重信仰的無神論者:無神論者如何與宗教虔信者找到共同點》(Faitheist: How an Atheist Found Common Ground with the Religious,暫譯)。他為《衛報》《今日美國》《赫芬頓郵報》《洛杉磯書評》《華盛頓郵報》《大西洋》(The Atlantic)《Pitchfork》《BuzzFeed》《VICE》等撰稿,也曾出現於CNN、MSNBC以及PBS。曾擔任耶魯大學人文社區(Yale Humanist Community)的創始主任及哈佛大學的人文牧師。目前則為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市奧格斯堡學院(Augsburg University)宗教與哲學系(Department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的兼任教授。
《細節雜誌》(Details Magazine)將克里斯譽為「破解宗教信仰現狀的下一代領袖」之一,媒體《MIC》則稱他為「打破對無神論者刻板印象的千禧世代」。他於2021年6月開始主持名為《Unread》的podcast節目,推出同年即獲媒體《Vulture》《Mashable》選為「年度最佳podcast」(Best Podcasts of 2021)及「年度最佳新進podcast」(Best New Podcasts of 2021)。更多訊息請見:http://chrisstedmanwriter.com/。\
譯者簡介: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宋瑛堂
台大外文系畢業,台大新聞碩士,著有《譯者即叛徒?》,以《內景唐人街》獲第35屆「梁實秋文學大師獎」翻譯大師獎首獎。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文學譯作包括《在世界的盡頭找到我》《分手去旅行》《霧中的男孩》《修正》《迷蹤》《緘默的女孩》《該隱與亞伯》《霧中的曼哈頓灘》《斷背山》等。非小說譯作包括《鼠族》《被消除的男孩》《走音天后》《間諜橋上的陌生人》《永遠的麥田捕手》《蘭花賊》《宙斯的女兒》等。
《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鄭淑芬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肄業(修畢學分),主修國貿、英文、翻譯。具備教育部中英翻譯能力英譯中證書,目前專職翻譯。最新譯作《完美家庭》《我們的天空》《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餘詳https://csf1970.blogspot.com/。譯文賜教:ajanejane@gmail.com
名人推薦: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
伊格言(作家)
李信瑩(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性別學程兼任講師)
林新惠(作家)
張潔平(飛地書店及 Matters Lab 創辦人)
陳雪(小說家)
楊佳嫻(作家)
楊姍樺(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溫特森在書中用各種角度分析AI 的前世今生,並且以她著名的幽默口吻解釋:目前AI 的運作邏輯是透過二元對立的方式在複製父權的資本主義結構,而這個結構會加深過去跟現行的不平等跟掠奪。溫特森也詳細描繪以過往男性幻想為基礎的AI性愛娃娃,完全無法「解放」受壓迫的女性。但身為靠「創意」維生的作家,溫特森對AI沒有絕望。她認為只要我們摒棄二元對立的思考邏輯,便可以「如明斯基在《心智社會》裡所言,把重要知識連結起來。」——李信瑩(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性別學程兼任講師)
本書部分內容為珍奈.溫特森寫作《科學愛人》時的閱讀筆記;因此,閱讀本書的樂趣不只在於看作家如何評論科技議題,也在於觀察小說家如何將現實事件轉換為虛實參半的故事,如同魔術師自揭戲法的內幕。——林新惠(作家)
文采豐富,才華橫溢,當代作家少有人能出其右。——《紐約時報》書評
讓人萬分著迷,充滿洞見。——《出版人週刊》
發人深省,極度必要——而且,非常有趣。——《衛報》
一個充滿活力、敏銳的頭腦探索著電腦科學的世界及其所涉種種……通俗易懂、妙語如珠、振聾發聵……隱藏在這些博學文章角落裡的是大量引人入勝的事實和深思熟慮的假設……她壓縮了大量的技術、科學、哲學、文學和宗教,信手拈來,讓人眼界大開。——《柯克斯評論》
處理素材的手法嫻熟,飽含深厚的文采。——《浮華世界》雜誌
她的筆調至情至性、鬼靈精怪,是你從未體會過的調調。——《Ms.》雜誌
溫特森的文句宛如歌詞,會深深映入腦海,長年難以抹滅。——《Slate》雜誌
一讀珍奈.溫特森就愛上她……犀利、怪奇、聰穎絕頂。——《O》雜誌
充滿啟發又好讀——本書將複雜的電腦計算和哲學思想轉化成有力卻優美的散文,如同詩意的科學,極為必要。溫特森慷慨激昂地傳達出重要訊息:我們必須從過去汲取歷史教訓,尤其切記,別再重蹈覆轍。——《航空郵件網路週刊》
溫特森的筆法直截了當,讓人沉迷不已,愛不釋手。——Bookreporter.com
☆—./—★.\—★。—/.☆\。——☆.\—.★
《數位世紀的真實告白》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陳栢青/作家
楊士範/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褚士瑩/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羅毓嘉/詩人、財經記者
歐各思坦.柏洛斯/《一刀未剪的童年》作者
賈若德.康里/《被消除的男孩》作者
或許我們真正應該反思的是:線上的我們為什麼需要看起來如此冷靜、全知,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為什麼不允許自己跟線下一樣偶爾失控抓狂?網路上的我們,在社群媒體找到歸屬感、自我認知與人生意義,甚至珍貴的「信任」,我們不會去閱讀網站或是應用程式的使用者條款,並不是我們不想看,而是相信不用看,證明了我們具備信任的能力。線下的我們是否也能夠有歸屬感、高度自我覺察,有充滿意義的各種小目標,並且具備信任陌生人善意的能力?——褚士瑩/作家
大數據、AI、元宇宙,這些五花八門的數位名詞,象徵著整個世代已數位移民到了網路,我們的精神活在虛擬比現實的時間還要多,到底哪一個角色才是我們的真實樣貌?當你對人生產生懷疑,精神總是透支虛脫,透過這本書的提醒,將幫助我們一起找回真實的樣貌。——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疫情讓很多人的「真實生活」活動都轉移到網路上,而本書剛好就探討了在虛擬空間何謂真實的問題。史特曼謹慎地引用學術資料來支持他的論點,並舉個人生活為例,把學術理論跟經驗結合在一起。本書將能讓你擁有充滿意義與連結的線上生活。——《科克斯書評》(KIRKUS)
在網路時代,「真的」是什麼意思?這是史特曼在新書裡探討的其中一個問題。他以自身分手、搬家以及染上疥瘡為出發點,透過許多相關故事討論,試圖尋找真實的過程。他深入探討自己的宗教信仰(或者該說無宗教信仰)、性傾向,甚至是他自己的線上品牌。他主張變裝皇后不是賣弄虛假,而是誇張了真實,就像張貼在社群媒體的自拍照一樣。他也認為,雖然很多人用社群媒體來尋找群體與親密感,但由於過度簡化自己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因此增加,而非縮短。雖然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都使用第一人稱敘述,但史特曼也引用了很多研究「真實」概念的科學家及記者的觀點,提出他們的研究結果以及自身經驗。史特曼把自己的經歷放進這個充滿科技味但沒有艱深術語的敘述中,讓內容平易近人。想要更進一步了解數位文化及其對社會有何影響的人,都能夠順利跟上作者的思維。——《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就算沒有疫情,本書也是必讀之書。書中詳細檢視了我們永遠「登入」的習慣,也對塑造我們在線上時間的社群制度提出審慎的批評。——影音俱樂部(AV Club)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史特曼這種幽默又發人深省的指南,引導我們重新在線上世界展現人的特質。——《美國雜誌》(America Magazine)
剛開始,我對這本書的前提——在數位人生中找到真實、意義與歸屬——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我太膚淺又太沒有道德觀,所以不會去讀任何書名有歸屬及意義這類字眼的書。然而克里斯.史特曼對於線上和線下的真實性精彩又奇妙的見解,卻意外吸引了我,他坦露的脆弱尤其讓我感動。我認為很多人都會對這本兼顧文化評論的回憶錄產生共鳴,尤其是像我這種自恃過高又挑剔的人。——歐各思坦.柏洛斯(Augusten Burroughs)/《一刀未剪的童年》(Running with Scissors)作者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