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上頻頻碰壁,
竟可以用心理學來逐一對症下藥?
自我療癒、職場來往、婚姻哲學、交友互動、情緒發洩……
從親密伴侶到日常社交,所有與「人」的關係都能用一本心理學搞定!
▎認識自己,管理情緒
本書首先帶領讀者走近心理學,認識自己。從「漣漪效應」到「比馬龍效應」,每一章節都深入探討各種心理現象,幫助讀者理解自身情緒和心態的重要性。透過了解「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與「習得性無助效應」,讀者能學會正視自己,保持健康心態,避免負面暗示對生活的影響。這一部分強調自我認知和情緒管理,讓讀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提升自我幸福感。
▎掌握人際交往技巧
在人際交往方面,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心理工具和策略,從首次會面到建立深厚的人脈,每一步都有具體的指導。讀者將學會如何消除認知偏見,避免以貌取人,並透過「名片效應」和「鏈狀效應」等方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這一部分不僅指導如何在社交場合中自信地展示自己,還教導如何透過觀察和理解他人的心理,建立真誠而有效的人際關係。
▎職場心理學自助課
在職場心理學的部分,本書詳細闡述了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充分發揮才華。從「瓦拉赫效應」到「木桶原理」,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以達到最佳工作效益。這一部分強調實際操作性,幫助讀者在職場中建立良好的職業形象,提升工作效率,並最終實現職業上的成功。
▎經營感情與婚姻智慧
書中探討了愛情和婚姻中的心理學原則。從「安全型戀人」到「混亂型戀人」,讀者可以了解不同的情感依附關係及其對愛情的影響。透過分析「追尋完整的我」和「綠豆冰淇淋的愛」等案例,書中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幫助讀者經營好感情生活。此外,還有婚姻哲學的深刻探討,從如何成熟地進入婚姻到應對婆媳關係,每一章節都旨在提升讀者的愛情和婚姻幸福感。
【本書特色】:
本書全面且深入探討人際關係中的心理學知識,涵蓋自我認知、情緒管理、人際來往、職場心理及感情經營等內容。每一章節都結合具體的心理效應和實例分析,提供實用的技巧和策略,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透過簡明易懂的語言和實踐指導,讀者能夠提升自我認知、增強社交能力、管理情緒壓力,實現個人成長與成功。
作者簡介:
魯芳,知名心理作家,著有十餘部心理學著作,如《怪誕心理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心理學與影響力》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走近心理學,認識你自己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之間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本章將介紹一些與人際交往有關的心理常識,希望透過這些小故事讓你明白,心理學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不要讓壞情緒影響其他人──漣漪效應
國文課接近尾聲,按照慣例,到老師派回家作業的時候了。當老師像往常一樣將回家作業滔滔不絕地列出來,幾個平時就不愛讀書的學生開始不耐煩了,因為他們覺得作業太多了,於是就站起來大聲說:「這作業也太多了吧,每天都寫不完!」老師剛想說什麼,可沒想到的是,教室裡很多學生接連附和:「是啊,這麼多!」、「對啊,每天都寫到很晚。」「少一點吧,太多了。」……一時之間,教室裡像煮沸了的開水。萬般無奈之下,老師只好將當天的作業量減少了。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漣漪效應」。好比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一粒石子,波紋由最中間開始慢慢向周圍擴展,蕩起層層漣漪。這樣的心理效應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一部電影的好壞,如果有一個人評價說:「很好,值得一看。」想必聽過這種評論的人都會帶著「值得一看」的心理去觀看這部電影,這樣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從一開始就已經定型。一個人說好,兩個人也說好,大家紛紛覺得不錯,那麼,就算這部電影裡有什麼不好的地方也會被模糊掉;相反,如果是不好的評論,激起的便是消極的「漣漪效應」。這其實也在從另一方面提醒我們:當自己的心情不好時,不要隨意抱怨或發洩,它就像是感冒,一傳十、十傳百,這樣周圍的人都會感染上這種「疾病」。
不要以偏概全──暈輪效應
曾經在俄國文壇上輝煌一時的大文學家普希金,在與當時號稱「莫斯科第一大美人」的娜塔麗婭第一次會面時就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她。這位貌若天仙的女人很快就被普希金征服,並且與他結婚成家。這位女子儘管美麗,卻與普希金沒有任何共同興趣,她不支持他寫作,每天只是央求著普希金帶她去各地遊玩,並參加一些比較豪華的派對。普希金放棄自己的寫作,去陪妻子玩樂,最終不僅欠下大筆債務,還因與情敵決鬥而把命也賠上了。這位文壇上的巨星就這樣過早地隕落了。這位美麗的妻子,無論她有多麼任性、多麼無理取鬧、有多少缺點,但在她美麗的光環下,普希金早就看不見了。
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也是很常見的,正所謂「一白遮三醜」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五官不怎麼好看的女孩,只要整體看上去白白嫩嫩的,就不會被認為是醜女;一個人身上儘管有再多的缺點,只要有一個優點是被認可的,那麼這些缺點就會立即縮小或被掩藏起來。我就經常聽到一些人說:「某某人不太說話,見人也不會打招呼,但脾氣好,你說什麼他都是笑笑就過去了,從來不會與你爭。」類似的情況還有,許多比較保守的長輩都不看好那些衣著古怪、生活習慣不健康的年輕人,覺得這樣的打扮、這樣的生活習慣都是沒出息的表現。
這種心理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暈輪效應」。即人際交往中,某個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個特質,掩蓋了其他方面的特質,於是造成人際認知上的障礙,不能徹底地看清楚一個人的本質。這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影響著我們對事物或人本身面貌的認知,它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現象。首先,這種心理現象容易犯「以點代面」的錯誤,只抓住個別特徵便推及一般性;其次,它還容易犯絕對化的錯誤,不好就全部不好,好就全部好;最後,它還容易將本無關聯的兩類事物湊在一起。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要求我們盡量克服這種心理所帶來的負面作用。
懂得正視自己──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學測,考場外圍著很多考生家長。佳佳也是這次考試的考生之一。在媽媽的陪伴下,她很早就來到了考場,現在已經進了考場。媽媽在門外靜靜地等待著,她不擔心女兒會考不好,因為依照她平時的成績,只要按照正常水準發揮,考個國立大學是沒有問題的。考場裡,佳佳正在做著題目。其實這次考試對佳佳來說很重要,因為這已經是她第二次參加學測了,如果再考不好,不僅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每天早起為自己料理起居的媽媽。想到這裡,她的腦海裡劃過一些不好的情緒,人人都說考大學是人生的轉捩點,要是還考不好……一時間佳佳的思緒亂了,眼前的題目似懂非懂,於是越著急就越是想不出答案。最後,時間一點點過去了,到鈴聲響起,佳佳神色疲倦地走出了考場。自認為考得不好的佳佳在接下來的幾場考試中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準。
實際上,佳佳的這種情況可以用心理學理論中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來解釋,即隨著動機過於強烈,表現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這是心理學家耶基斯(Robert M. Yerkes)與多德森(John Dillingham Dodson)透過動物實驗得出的結論。也就是說,故事中佳佳的情緒如果正常,那麼她發揮的會是正常水準;如果在帶有輕度緊張與興奮的情況下,那她很可能就會發揮出超常的水準,因為適度的緊張情緒會促進能力的臨場發揮,使身體狀態達到最佳效果;但如果是過度的緊張與壓力,就會在精神上引起焦慮、心理疲勞、精神壓抑等心理現象,致使她最終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從而降低了身體狀態和效率。這就告訴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首先一定要克服的就是焦慮的心理狀態。只有正確地評價自己,才會在關鍵時刻讓自己的能力正常發揮出來。
保持健康的心態──習得性無助效應
心理學家塞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和他的夥伴奧弗米爾(Steven F. Maier)曾經在研究人類心理現象時做過大量的實驗。後來根據這些實驗的理論,不少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研究,其中就包括一個比較有趣的實驗。他們將一條狗關在一個四面封閉的籠子裡,實驗中不停地用電棍電擊這條狗,起初的時候狗會努力躲避,但是不管牠如何努力,最終都逃不過電棍的無情電擊,反覆多次之後,當實驗者將籠子的門開啟,表示狗可以出來的時候,只見這條狗的眼裡流露出空前的沮喪與壓抑,情緒明顯很失落,已經無力再做逃脫的行為了。這是因為,多次的躲避無效後,狗的心裡就產生了一種無望感,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不能擺脫「厄運」,更加不能控制這種「厄運」,索性就任憑「厄運」擺布了。
這個實驗結果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效應」,實驗中的心理現象被稱作「習得性無助心理」,人一旦產生了這種心理就會陷入深深的悲觀與絕望之中。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對外界的壓力、困境時,無力反抗、不能使形勢有效逆轉,久而久之便會產生悲觀心理,認為一切都是命運,憑藉自己的力量不可能改變這種外界的控制,進而形成了一種無助感,即使有能力時也不想再去做無謂的努力。
小孩天生是好動的,對於外界的新鮮事物總是忍不住想嘗試一番,這種希望嘗試的心理在他們有了行為控制能力之後,會表現為努力感興趣的事物爬去或伸出手去,但是這個時候,如果大人嚴加阻止,並告誡說「不能……」、「不准……」,時間一長,小孩的心裡會產生某種對新鮮事物的恐懼感,即使再有興趣也強制自己不要去「亂碰」,他們最終也許會成為父母眼裡的「乖小孩」,但是自卑已經在無形中產生了。
因此,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應該保持一份健康的心態,要懂得看清事情的真正決定因素,不要輕易地將自己扔進絕望之中。把眼光放遠,不僅可以看清眼前的現象,還可以透過眼前的現象把握事實的真相。
拒絕負面暗示──羅森塔爾效應
從前有兩位病人住在同一家醫院裡,並由同一名醫生為他們診斷病情。其中一個人被查出患有癌症,而另一個病人只是輕微的偏頭痛。可是醫生卻把診斷書弄反了,在患有癌症的病人的病歷表上填寫的是輕微偏頭痛,而在另一位原本無大礙的病人的病歷表上寫的是癌症。於是拿到診斷書的兩個病人表現出了完全相反的兩種心態:本來患有癌症的病人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大病,整天笑嘻嘻的,心情十分放鬆,一心只想把偏頭痛治好,於是他沒過多久就出院了;而另一位病人在接到病歷表的當天就開始悶悶不樂,終日生活在病痛的折磨和對死亡的恐懼之中,結果真的患上了癌症,時隔不久便在憂鬱與絕望中痛苦地死去了。
這個小故事中的心理現象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這是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在1968年提出的理論,是指人的心態容易受到自己所喜歡、信任、崇拜的人的暗示和影響,例如故事中的醫生,身為專業人士,就很容易影響病人的心態。理性地對待他人的影響力,盡量接受正向的心理暗示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故事中兩個遭遇不同的病人因為一張弄錯的病歷扭轉了命運原本的方向。可見,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多麼重要。同時,從中我們也不難讀出一個道理:心態改變人生。面對現實,有多少人能夠坦然面對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不能改變現實,那就改變情緒、改變心態好了。什麼樣的心態決定什麼樣的情緒,什麼樣的情緒決定什麼樣的生活。
第一章 走近心理學,認識你自己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之間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本章將介紹一些與人際交往有關的心理常識,希望透過這些小故事讓你明白,心理學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不要讓壞情緒影響其他人──漣漪效應
國文課接近尾聲,按照慣例,到老師派回家作業的時候了。當老師像往常一樣將回家作業滔滔不絕地列出來,幾個平時就不愛讀書的學生開始不耐煩了,因為他們覺得作業太多了,於是就站起來大聲說:「這作業也太多了吧,每天都寫不完!」老師剛想說什麼,可沒想到的是,教室裡很多學生接連附和:「是啊,這...
推薦序
前言
人際來往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匱乏的人際來往不僅會導致一個人離群索居、孤獨自閉、人際關係脫節,無法體驗到社會生活的樂趣,影響事業發展,還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很多人對人際交往有恐懼,無法自如地開展社交活動,擔心自己在社交場合出糗,遭受他人的嘲笑和非議。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讓自己輕鬆自在、遊刃有餘地參與社交活動呢?如何在人際交往活動中贏得他人的好感,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改善和拓展自己的人脈呢?懂點人際交往心理學,相信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要想正常地融入社交生活,首先需要正視自己、了解自己,不管是自己的優勢還是劣勢,不管是自己身上的發光點還是陰暗面。你知道為什麼自己對人際交往感到越來越恐懼、越來越無能為力嗎?難道是自己天生自閉,不適合社會交往嗎?心理學家用「習得性無助效應(Learned helplessness)」為你解釋其中的心理機制。你知道為什麼在社交場合下,他人一個期待的眼神、一絲友善的微笑就能讓自己信心大增,瞬間放鬆嗎?心理學家用「羅森塔爾效應(Rosenthal effect)」為你解讀其中的奧祕。你知道為什麼自己眼中的交往對象都那麼挑剔、傲慢,甚至充滿敵意嗎?其實,你對別人的印象就是自己在鏡子中的投影,讓心理學家用「投射測驗」來為你解釋其中的奧祕吧!
要想成為社交達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並照顧到交往對象的情緒。心理暗示對改善自己的情緒和心態有著什麼神奇的作用?當我們「談」興大發,對著交往對象喋喋不休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心理學家提醒我們:此時「超限效應」可能已經在發揮作用了!
為了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心理策略?為了在短時間內了解我們的交往對象,我們有哪些心理學工具可用?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應該懂得哪些心理技巧?為了有更好的職涯前途,為了經營好自己的感情生活,我們又應該學習哪些心理學知識?如果您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話,就請翻開這本書,慢慢閱讀其中的章節吧。書中除了包含心理學常識,還有一些筆者經多年研究總結出的心理效應。讀完本書,相信讀者總會有所收獲,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獲得更成功的人生。
前言
人際來往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匱乏的人際來往不僅會導致一個人離群索居、孤獨自閉、人際關係脫節,無法體驗到社會生活的樂趣,影響事業發展,還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很多人對人際交往有恐懼,無法自如地開展社交活動,擔心自己在社交場合出糗,遭受他人的嘲笑和非議。那麼,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讓自己輕鬆自在、遊刃有餘地參與社交活動呢?如何在人際交往活動中贏得他人的好感,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改善和拓展自己的人脈呢?懂點人際交往心理學,相信會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要想正常地融入社交...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走近心理學,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第一章 走近心理學,認識你自己
第二章 了解自己,從情緒開始
第三章 管理心態,做最好的自己
第二編 人際交往必備的心理工具箱
第四章 首次會面必知的心理常識
第五章 獲得好人緣的心理技巧
第六章 了解他人的心理工具
第三編 行走職場的心理自助課
第七章 人在職場必修的心理課
第八章 讓別人喜歡你的心理策略
第九章 懂點同事相處之道
第十章 別忘了和自己好好相處
第四編 守護感情的心理學
第十一章 知己知彼,方懂愛情
第十二章 怎樣去經營一份感情
第十三章 你應該懂的婚姻哲學
前言
第一編 走近心理學,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第一章 走近心理學,認識你自己
第二章 了解自己,從情緒開始
第三章 管理心態,做最好的自己
第二編 人際交往必備的心理工具箱
第四章 首次會面必知的心理常識
第五章 獲得好人緣的心理技巧
第六章 了解他人的心理工具
第三編 行走職場的心理自助課
第七章 人在職場必修的心理課
第八章 讓別人喜歡你的心理策略
第九章 懂點同事相處之道
第十章 別忘了和自己好好相處
第四編 守護感情的心理學
第十一章 知己知彼,...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8-07ISBN/ISSN:978626394583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8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