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諾美學裡的「藝術」一直是負面的,不管是藝術他律系譜所指的附庸性,或是用來修飾前衛作品的「反-藝術」或「非-藝術」。他只相信作品政治,此既不是想像,也不是象徵;他只相信作品自身為慾望機器,此既不是結構,也不是幻覺;他只相信作品的實驗性,此既沒有詮釋,也不是意味深長,而是看作冒險的、陷入黑洞的經驗紀錄。
作品所言和所想,這是彰顯創作過程和以創作過程作為表現自身作法。此作法類似傅科的《知識考古學》的觀點:作品的真正功能,按其起作用的樣態,本身就是一種殊異的機器或生命體。作品提供聞所未聞的和不可見的力量,做為對抗資本主義社會體制。也是從這種批判功能,阿多諾視作品為臨床感性,具有(社會行動)真實力量的價值,本身就是問題性身分。
作者簡介:
陳瑞文
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空間藝術畢業,巴黎第一大學美學碩士、藝術學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退休教授,曾任高雄師大美術學系系主任、藝術學院院長。著有:《美學革命與當代徵候評述》(北美館,2002)、《德勒茲與藝術理論》(五南,2018)、《外部與範式轉移:德勒茲論繪畫》(五南,2022)。
章節試閱
阿多諾美學的核心問題:批判語言(langue)
阿多諾美學環繞在兩個哲學問題上:
1.哲學家為何談藝術?或者說二戰之後的哲學,為何與藝術關係那麼密切?
2.哲學家為何需要讓自己成為藝術家?或者說哲學家為何讓自己的語言形象化?特別是語言形象化,會讓語言從溝通性的表達轉化為不可溝通的表達,讓哲學離開真理的古典大廈,而流離失所。
前一個問題涉及十九世紀初浪漫哲學 的核心:絕對(Absolu)和藝術的同體設想,引出的三個困惑:
第一個困惑,從「藝術可幫助哲學開展新形態」的設想,引出哲學對藝術作品的論述,是否減損藝術作品的問題。此疑惑出自兩個方面。一方面從哲學角度言,藝術是哲學取得活力的橋樑,但哲學的藝術論述卻可能減損藝術作品。此問題出自主體哲學本身的特性。由於主體哲學本身是一種朝向自身的思想,一種從知識自身的動作取得完滿的世界觀的思想,所以具有將主體認知等同對象的特性,從而發生攫取對象的發言權問題。另一方面,以何種方式,哲學在藝術論述上盡情發揮,又不會造成取代藝術作品?
第二個困惑,什麼樣的藝術認識論,才可以達到呢?此困惑雖出自於耶拿學派和黑格爾之間的爭議,其實背後涉及十九世紀初思想家擺脫舊有語言系統,探索未知之域的時代課題。
耶拿學派和黑格爾都同意藝術的感性形式(forme sensible)具有「本體論的揭示功能」,可以從藝術發展出思辨知識(savoir spéculatif)。但前者認為再怎樣的哲學介入,藝術還是優於藝術論述,而後者則持相反的立場。前者遭逢的問題在於:如果藝術等同於哲學論述,或者說藝術本身的敏感性本是哲學所無法取代的,那麼藝術理論是否有存在必要?而假使藝術自身便是「思辨的真理」(vérité spéculative),那麼藝術理論要怎樣的作為才能達到有效性呢?黑格爾主張哲學的理性思辨可以豁亮藝術內的真理,此藝術論述比藝術更具威力,動機便是以改善耶拿浪漫主義美學困境為出發點的。
但黑格爾解決耶拿浪漫主義美學困境,自己也處在疑難中:如果藝術論述範疇屬於哲學思想疆域,那麼論述如何能夠使藝術成為其對象,既達到全面性,而不會只觸及藝術一小部分?《美學課程》為此留下兩個爭議性論點:演化的歷史主義和理念的藝術認識論。
第三個困惑由第二個困惑延伸而來。也是《美學課程》所丟出的潛在困惑。此困惑在於:黑格爾以絕對精神作為藝術與哲學的共同領域(如同謝林以「絕對」作為藝術與哲學的共同領域),然而在解決浪漫主義的問題時,自己的理論也陷入難以化解的矛盾,即藝術再現(représentation)屬於下層現實(réalité)的特殊反映,而哲學理性辯證邏輯屬於形而上的普遍性格,如何將理性思辨與藝術經驗這兩種不同層面的活動結合一起呢?無論在論述上,或在藝術系統的部署上,《美學課程》明顯的並置了此兩種思維活動,然而卻沒有平息此兩種思維活動之間的矛盾。箇中最具震撼的層面不在於黑格爾並置矛盾,從而造就了人類史上首部科學的藝術哲學,而在於當黑格爾強力攪拌此兩種思維時,將語言表達推向類似「和解協議,介於事物和理解之間中介性的黏糊層」(EH 119)。
這也就是《美學課程》為了表達形上哲學辯證要求和形下藝術經驗兩大訴求,潛在地將語言從原本溝通功能,帶向顛覆再現(représentation)和敘述(narration)的傳統表達,一種黑格爾式的語言表現。
這種潛在地認為語義學(sémantique)的統一體乃表達者表達世界和邁向未知之域的障礙,黑格爾這種作為引出一個影響巨大的課題:此即什麼樣的語言可以避開語義學溝通層次,因為避開溝通便避開說話者的意識控制,而避開意識控制,便意味避開「我思」,唯有避開我思和語義學的限定,語言才能敞開給更多角度、更多不同類型的世界思考和跨領域可能。
語言如何成為敞開性的場域,既不受我思,也不為語義學侷限呢?
開展黑格爾所留下未完成的語言冒險,正是阿多諾與前衛藝術互動所面對的第二個問題:語言是否有可能成為表現自身?而當語言成為表現自身,將發展出怎樣的認識論、知識或藝術哲學形貌呢?更或者說,當語言成為表現自身,這將發展出怎樣對「人」的看法,此種「人」的看法和理性的、意識的人本主義之間的差異是什麼呢?
語言是否能成為表現自身?其實就是有「朝向藝術」的渴望。
語言「成為藝術」,無疑地直接促成西歐語言學(linguistique)轉到符號學(sémiologie),這背後其實有個對「語言」(langue)極度不信任的時代背景。這種對語言的不信任原因,已經有別於耶拿學派和黑格爾擺脫舊有語言系統,出自於世界知識視野和搜尋未知之域的要求。廿世紀西歐的語言危機,既非完全是知識需求,也決非齊瑪(Pierre V. Zima 1946-)所言由於「商業化、專業學門的分工和意識形態紛爭」(Zima 1985 :121)那麼單純。它深層觸及語言本身的文化和歷史意識形態,與近代集權、種族主義、霸權、文化中心主義和戰爭的關聯。
尼采全力批判形而上論述及其真理的不動性,便出自對「語言」的文化和歷史意識形態的恐懼。
語言危機引爆「從語言出走」和「癱瘓語言另起爐灶」的問題,可以說明近代前衛藝術運動、批判理論(阿多諾)、德國存在主義(海德格)和法國後結構主義(德勒茲)共同的起源背景。例如海德格致力於詞源學本體論來超越語言的文化和歷史意識形態,而阿多諾則將理論重心放在前衛音樂、文學、戲劇和繪畫上,作為因應之道。主要的工作,便是借用美學和藝術模擬領域,實施脫序語言對語言學的概念思想的衝撞行動。
我要說的是,阿多諾拒絕系統結構,以及拒絕黑格爾那種歷史的宏觀意群(macro syntagme),徹底讓語言形象化,由此實踐出顛覆意味的非同一的星叢文體,賦予藝術和美學問題性角色,本身就是以批判語言,全面抗擊歷史、文化、社會體制、霸權、種族主義和管理世界等意識形態的舉措。
此啟明舉措乃阿多諾美學標的。
阿多諾美學的核心問題:批判語言(langue)
阿多諾美學環繞在兩個哲學問題上:
1.哲學家為何談藝術?或者說二戰之後的哲學,為何與藝術關係那麼密切?
2.哲學家為何需要讓自己成為藝術家?或者說哲學家為何讓自己的語言形象化?特別是語言形象化,會讓語言從溝通性的表達轉化為不可溝通的表達,讓哲學離開真理的古典大廈,而流離失所。
前一個問題涉及十九世紀初浪漫哲學 的核心:絕對(Absolu)和藝術的同體設想,引出的三個困惑:
第一個困惑,從「藝術可幫助哲學開展新形態」的設想,引出哲學對藝術作品的論述,是否減損藝術作品的...
作者序
阿多諾美學有一種哲學家與作家兼具的革命性作為:應用作品的問題性超越美感研究,與極化語言超越語言學規範。陳述和語言之間的絞扭,就像走在兩旁沒有依附的山脊。它涉及雙重的作品政治(politique de l’oeuvre),一種前衛作品的否定性,另一種星叢語言的否定性,前者由後者表達,後者則以另一種前衛作品出示。
也是對此介面的觀察,得以捕捉到他思想的形成方式。清查阿多諾繁複的這些操作,並且觀察它們的變化地帶,是本書的中心主旨。
阿多諾美學有一種哲學家與作家兼具的革命性作為:應用作品的問題性超越美感研究,與極化語言超越語言學規範。陳述和語言之間的絞扭,就像走在兩旁沒有依附的山脊。它涉及雙重的作品政治(politique de l’oeuvre),一種前衛作品的否定性,另一種星叢語言的否定性,前者由後者表達,後者則以另一種前衛作品出示。
也是對此介面的觀察,得以捕捉到他思想的形成方式。清查阿多諾繁複的這些操作,並且觀察它們的變化地帶,是本書的中心主旨。
目錄
總 論
阿多諾美學的核心問題:批判語言
阿多諾美學的藝術認識論
阿多諾與德勒茲:兩種當代美學範式
阿多諾與海德格:兩個美學世代
阿多諾與丹托:歐陸美學與英美分析美學
壹. 理性物化與新美學範疇
一、緊密的學術歷程
二、《美學理論》啟開新範疇
三、藝術自治性與社會行為論題
(一)前衛藝術的自治性問題:阿多諾與班雅明
(二)自治性作為謎、晶體等問題性
四、啟蒙與救贖論題
(一)啟蒙與救贖理論作為作品自身領域
(二)非美感論述的效能:越出藝術學門
貳. 評論:通向星叢文體的途徑
一、 評論的思想視野與發展
(一)評論作為語言與思想危機的哲學出口
(二)班雅明批評觀的影響
(三)阿多諾評論的德法混血特徵
二、 評論的新知識範疇:阿多諾的評論與笛卡兒的知識原則
(一)評論的模擬性格與反推論步驟
(二)評論的反思性格與抗拒科學實證
(三)評論方法於過程中形成
三、阿多諾的評論與黑格爾辯證法
(一)反對主、客體辯證的抽象性
(二)反對辯證法的全面性與概括性
(三)評論的任務
四、阿多諾的評論操作模式:瓦解概念
(一)評論引出星叢文體
(二)評論引出新的藝術認識論
(三)阿多諾評論引出的美學論戰
(四)比格、博萊、姚斯和齊瑪的批評
結論:評論通向問題性的星叢文體
參. 前衛藝術的模擬語言:世界轉變徵象、異種芬芳與系譜
一、從三種模擬論述勾勒「作品自身範疇」
(一)傳統模擬與前衛模擬
(二)認識模擬語言的模式
(三)對立性的詰問:模擬語言與溝通語言
二、「模擬」引出的外延理論:受難與異種芬芳的辯證
(一)藝術現實化、梅洛龐蒂與異種芬芳
(二)模擬語言的客體性
(三)模擬語言的黑暗性
三、「 模擬」與相關術語的連結:我思解體、非人稱與現代性的精神
(一)模擬語言的「我思解體」和政治性
(二)模擬語言的非人稱現象
四、「 模擬」的系譜部署:內在性、工作概念與工具理性系譜
(一)模擬語言與內在性系譜
(二)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工作概念與藝術起源論
(三)工具理性系譜與藝術他律系譜
結論:藝術不應是藝術
肆. 論述問題性:對星叢文體的另個觀察
一、 論述問題性:面對前衛作品的陌生形象,論述如何可能?
(一) 如何面對前衛作品的形象疑難:起源論與「思想不可能性」
(二)彼俄提亞人與論述問題性
(三)論述問題性的緣由:感覺與理解力
二、論述問題性、前衛藝術與哲學形態的關係
(一)論述、藝術與哲學皆以拒絕虛幻為共同目標
(二)哲學身分的重建:哲學模仿藝術
(三)非概念論述:使用主體哲學術語的理由
三、論述問題性與「思想不可能性」
(一)論述應有「我是他者」的精神
(二)論述的混搭時間性
(三)論述形態:敘事、範例與並置
結論:論述是一種邊緣的探勘
伍. 形象自身:叛離國族和去文化標記的訴求
一、形象自身的源頭
(一)黑格爾文字的啟示
(二) 阿多諾與黑格爾藝術觀的差異:國族主義與叛離
(三)拋棄藝術:形象自身與前精神
二、形象自身乃轉變徵象
(一)形象自身與詩主體
(二)形象自身與靈光消逝
(三)形象自身與新藝術視野
三、形象自身的邊緣理論
(一)形象自身的三種關連
(二)形象自身乃探索起源的理論
結論:一種作品的政治
陸. 真理:一個複雜且細膩的辯證場域
一、三種真理:超驗、俗世與問題性
(一)歷史追溯:作品概念危機與歷史的真理系譜
(二)歷史視野與感覺邏輯:破碎的超驗
(三)問題性的動力:悖論
二、真理的辨認:否定性與和解
(一)真理辨認之一:前衛藝術的否定性
(二)真理辨認之二:和解觀與歷史的美學系譜
(三)「 前衛藝術的文化否定和和解」與「真理」之間的銜接問題
(四)美學估高的洞察力
三、本能解放系譜:三個階段革命
(一)本能解放系譜的起點:盧梭和席勒
(二) 波特萊爾的逃離:expérience 沒落的最早意識
(三)二十世紀上半的前衛運動
結論:真理辯證在阿多諾美學裡的重要性
柒. 康德、席勒、黑格爾、尼采與阿多諾
一、 康德與阿多諾:從主體美感判斷到非二元論的藝術論述
(一)「無功利快樂」公設的問題:蔑視生理本能
(二)「無目的之目的性」公設的問題
(三)「非概念的普遍快樂」公設的問題
二、席勒與阿多諾:從人的解放擬想到二分法的藝術觀
(一)藝術作品與人的解放
(二)遊戲與美感主義
(三)《人類美感教育書簡》的最終意圖
三、黑格爾與阿多諾藝術哲學的關連
(一)黑格爾建構外貌概念
(二)阿多諾與黑格爾
四、尼采與阿多諾:兩種美學
(一)美感主義的美學與藝術認識論
(二)尼采的面具觀念
(三)尼采的鏡子觀念與藝術生理學
捌. 非同一性思想與前衛藝術:非同一性外貌理論
一、非同一性思想的起因與發展
二、同一性外貌系譜
三、非同一性思想與前衛藝術的連結
(一)非同一性外貌觀點的形成
(二) 作品與語言的非同一性外貌:《美學理論》的雙重特徵
四、非同一性外貌理論的內含
(一) 非同一性外貌的自身範疇:作品主體與新認識論
(二) 非同一性外貌的應用範疇:批判的外延論
五、非同一性外貌理論的操作方式
(一)無限的擴張辯證與現時視野
(二)承認式知覺
(三)非同一性外貌乃阿多諾美學的基礎
結論:前衛作品的啟明性
玖. 否定性、前衛美學與藝術主權觀
一、 阿多諾的作品否定性視野:自治性和主權性的連結關鍵
(一)作品的二律背反和認識力
(二) 形象自身:物的理論和思想經驗的理論
(三)形象自身屬於一種啟明性的美學經驗
小結:形象自身作為新的美學範疇
二、為何阿多諾美學是一種前衛理論?
(一)西歐理論界對阿多諾美學的看法
(二)阿多諾美學指出接近前衛物的方式
(三)前衛美學與外延的認識力
(四)阿多諾與海德格
小結:具體的praxis 行動
三、 阿多諾的藝術主權觀
(一)阿多諾藝術主權觀特色
(二)博萊批判阿多諾的藝術主權觀
(三)阿多諾美學與浪漫美學之差別
(四)批評乃阿多諾藝術主權觀的核心
小結:批評途徑
後記:雙重的作品政治
術語與系譜問題
哲學家作家化
作品主體性
作品之外的美學範疇
藝術的問題性身分
破壞性的阿多諾美學
註 釋
略 語
引用書目
附錄一:阿多諾主要的活動與著作
附錄二:Suhrkamp 出版社的《阿多諾全集》
總 論
阿多諾美學的核心問題:批判語言
阿多諾美學的藝術認識論
阿多諾與德勒茲:兩種當代美學範式
阿多諾與海德格:兩個美學世代
阿多諾與丹托:歐陸美學與英美分析美學
壹. 理性物化與新美學範疇
一、緊密的學術歷程
二、《美學理論》啟開新範疇
三、藝術自治性與社會行為論題
(一)前衛藝術的自治性問題:阿多諾與班雅明
(二)自治性作為謎、晶體等問題性
四、啟蒙與救贖論題
(一)啟蒙與救贖理論作為作品自身領域
(二)非美感論述的效能:越出藝術學門
貳. 評論:通向星叢文體的途徑
一、 評論的思...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00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