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中世紀文學原典譯出 ,並以古法文原文、現代法文譯文和中文譯文三文並列呈現,方便讀者對照!
★針對古法文、現代法文進行詞彙、構詞、句法、音韻、拼寫法之詳細考究、說明!
C'est de Guillelme, le marchis au cort nes, Comme il prist Nymes par le charroi mener……
歌曲講述那位至善之人便是短鼻子籓侯紀堯姆,他如何引領大車隊將尼姆城拿下……
十一至十二世紀時盛行於歐洲的武勳之歌(chanson de geste),是一種以韻文體寫成的長詩,它們的作者通常不可考,其兩大基本主題為宗教與戰爭,內容講述過去戰士所完成的英勇事蹟(geste)。十二世紀末《維埃那的吉哈爾》一書的作者將武勳之歌劃分為三大系列,其中孟葛蘭的迦蘭(Garin de Monglane)系列或稱奧朗日的紀堯姆(Guillaume d'Orange)系列,集結了24首不同世代、同一家族成員的英勇事蹟,其中,《尼姆大車隊》(Le Charroi de Nîmes) 與《國王路易一世的加冕禮》(Le couronnement de Louis) 以及《攻克奧朗日城》(La Prise d'Orange) 組成此一系列的中心三部曲。
《尼姆大車隊》約完成於十二世紀中葉,講述鐵臂紀堯姆(Guillaume Fierebrace)因不滿國王分封采邑時將其遺漏,三次面見國王,最後紀堯姆自願率軍攻打仍被撒拉遜人統治的土地──尼姆城,如此新領土便可成為紀堯姆的采邑,同時亦可提升基督教地位,國王欣然同意。行軍途中他們遇見一位用大木桶裝滿鹽運回家鄉賣錢的農民,由此心生一計:將武器與軍士們藏於木桶中,偽裝成商品運進尼姆城中,軍士們隨紀堯姆的號角聲響,一齊破桶而出,與撒拉遜人激烈廝殺後,最終攻下尼姆城。
本書譯者以珍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中的手稿編號774(manuscrit franaçais, 774)為底本,輔以其他版本的手稿進行譯注,且在注釋中對全文進行詞彙、構詞、句法、音韻、拼寫法之探討。本書以古法文原文、現代法文譯文、中文譯文三文並列對照,讓無論是法文學習者,抑或無法文基礎之讀者,都能一窺法國中世紀的文學風貌!
作者簡介:
李蕙珍
淡江大學法文系學士、法國巴黎第四大學現代文學系碩士、巴黎第三大學語言學系博士先修班、史特拉斯堡大學語言學系博士。
曾任巴黎第三大學文學、法文及拉丁文語言學系約聘助理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專任助理教授。現為自由譯者。
▍研究領域
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期標點符號研究、法語拼寫史、中世紀手抄員大衛‧奧貝(David Aubert)、十六世紀書籍出版銷售商迦利由‧杜‧佩雷(Galliot du Pré)。
▍相關出版著作
《歐卡森與妮可蕾特》,秀威經典,2020/01。
章節試閱
〈三、作品結構〉
根據Claude Lachet(1999, 12)雙語對照版的導論中解釋,在吟遊詩人一陣吹噓這首詩的價值與紀堯姆的功績後(第一章第1行至第13行詩),《尼姆大車隊》的故事情節可以分為三大部分:1. 紀堯姆與路易國王的衝突(第一章第14行至第二十六章第104行詩);2. 出征(第二十六章第105行至第四十二章);3. 攻下尼姆城(第四十三章至第五十九章)。
第一部分是由紀堯姆三次進入皇宮面見國王為中心建構而成。一開始紀堯姆在5月的某一天打獵歸來,途中遇見侄子貝特朗,後者告知紀堯姆他剛從皇宮出來,親眼見證國王大行封賞,卻遺漏了紀堯姆的那一份。紀堯姆得知後騎馬趕到皇宮,爬上大理石樓梯,來到大殿面見路易國王(I, 14-54)。國王見到紀堯姆,連忙起身相迎,並給紀堯姆賜座。紀堯姆拒絕坐下,只表示想與路易王說幾句話(I, 58-61)。但是國王對封賞之事卻含糊其辭,紀堯姆憤而離去。紀堯姆在走下皇宮階梯時又再一次遇到貝特朗,並告知貝特朗他與路易王爭吵之事。貝特朗以臣子要絕對效忠主君為理由相勸,並且鼓勵紀堯姆向國王討要撒拉遜人占據的領土為自己的采邑,這樣便成功平息了紀堯姆的怒氣,也解決了他一開始無意間挑起紀堯姆與國王之間的嫌隙(XVI, 13-XVIII, 19)。
接下來,叔侄兩人手牽著手一同又回到了皇宮大殿,路易國王如同上一次一樣起身相迎,並且請紀堯姆坐下。紀堯姆如同前次一樣拒絕國王賜坐的邀請,同時也如同上次一樣希望和國王說幾句話(XVIII, 20-26)。這兩段雖然在敘述部分有些許雷同處,但是紀堯姆的心境卻大不相同。紀堯姆第一次進宮面見國王,滿心期待國王會慷慨賞賜給他采邑,然而換來的是國王多方推托搪塞;第二次紀堯姆進宮時不再對國王有所期待,反倒是對路易王表示自己願意為其開疆闢土。路易王欣然同意,並祝願天主保佑他旗開得勝,平安歸來。紀堯姆率領大軍第二次離開皇宮(XXVI, 15-21)。
但是,這次的離去並非真的出發去征戰,因為有位叫做高荻耶‧勒‧多羅桑(Gautier le Tolosant)聽見年長的艾蒙(Aymon le vieux)在國王跟前毀謗紀堯姆,忍不住為紀堯姆抱不平。隨後高荻耶迅速走下皇宮大殿的階梯,找到紀堯姆並告知年長的艾蒙在國王面前詆毀他(XXVI, 40-51)。接著和第二次進宮一樣,這次紀堯姆與高荻耶兩人手牽著手,爬上了大殿的樓梯晉見路易國王。國王也如同前兩次一樣起身相迎,但是這次國王的態度和前兩次相比,顯然熱情許多,因為國王不僅起身相迎,還將雙手環繞住紀堯姆的頸項,親了紀堯姆三次(XXVI, 65-68)。紀堯姆勸國王勿信奸臣讒言,並當眾打死艾蒙,再將其屍體丟置果園中(XXVI, 73-93)。最後,紀堯姆第三次告別國王,國王也再次祝願天主保佑他能夠平安凱旋歸來(XXVI, 100-105)。從兩人的互動可看出之前的爭執與敵對此時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雙方達成和解並且恢復友愛關係。
〈第三十四章 XXXIV〉
(古法文)
Li cuens Guillelmes li commença a dire :
« Diva ! vilain, par la loidont tu vives,
Fus tu a Nymes, la fortcité garnie ?
(現代法文)
Le comte Guillaume commença à lui dire ainsi :
« Allons, paysan, par la religion qur tu pratiques,
Es-tu allé à Nîmes, la puissante cité fortifiée ?
(中文)
紀堯姆伯爵開始對他說以下的話:
「那麼,農民,以你信奉的宗教起誓,
你去過那座築有防禦工事的強大城市──尼姆嗎?」
〈三、作品結構〉
根據Claude Lachet(1999, 12)雙語對照版的導論中解釋,在吟遊詩人一陣吹噓這首詩的價值與紀堯姆的功績後(第一章第1行至第13行詩),《尼姆大車隊》的故事情節可以分為三大部分:1. 紀堯姆與路易國王的衝突(第一章第14行至第二十六章第104行詩);2. 出征(第二十六章第105行至第四十二章);3. 攻下尼姆城(第四十三章至第五十九章)。
第一部分是由紀堯姆三次進入皇宮面見國王為中心建構而成。一開始紀堯姆在5月的某一天打獵歸來,途中遇見侄子貝特朗,後者告知紀堯姆他剛從皇宮出來,親眼見證國王大行封...
作者序
〈前言〉
對於歷史學家而言,中世紀(Moyen Âge)始於西元476年的西羅馬帝國滅亡,終於西元1453年的東羅馬帝國滅亡,中世紀位於古代(Antiquité)與現代(Temps modernes)之間的中間時間段,故稱之為中世紀。在這將近十個世紀的時間裡,法國在前五個世紀都專注於法蘭西的政權確立以及法語的形成上, 但是後五個世紀,也就是自十一世紀起,開始出現了以古法語創作的文學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文類(genre littéraire)便是武勳之歌(chanson de geste)。
在十二世紀末的《維埃那的吉哈爾》(Girart de Vienne)一書中,作者奧布河畔巴爾的貝特朗(Bertrand de Bar-sur-Aube)將所有的史詩(poèmes épiques)稱之為「武勳」(geste),並將其劃分為三大系列(cycles):1. 以查理曼為中心的法蘭西國王系列(cycle du roi ou cycle de Charlemagne), 主要描述了查理曼的英勇事蹟,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羅蘭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2. 美茵茲的杜恩(Doon de Mayence)系列,內容講述了反叛查理曼的幾位臣子之故事,例如《波爾多的宇翁》(Huon de Bordeaux);3. 孟葛蘭的迦蘭(Garin de Monglane)系列或稱奧朗日的紀堯姆(Guillaume d’Orange)系列,這一個系列的武勳之歌集結了24首不同世代,但為同一家族成員所做的英勇事蹟,這個家族中最有名的成員便是奧朗日的紀堯姆(Guillaume d’Orange)。
就筆者所知,現今只剩下不到一百首用奧伊語(langue d’oïl)、奧克語(langue d’oc)以及法語與威尼斯語混合的方言(langue franco-vénitienne)所寫出的武勳之歌尚存於世,然而漢譯的法國中世紀武勳之歌目前除了楊憲益、馬振騁、郭宇波、管家琪以及陳伯祥先後翻譯或改編的《羅蘭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以外,就只有另一本由翁德明(現名翁尚均)根據Peter F. Dembowski的古法文校注版譯出的《昂密與昂密勒》(Ami et Amile)了,楊憲益以及陳伯祥的《羅蘭之歌》漢譯本分別以Joseph Bédier之現代法文譯本和Joseph F. Conroy之編譯版轉譯為中文,至於《昂密與昂密勒》的漢譯本,雖然從原典譯出,但是卻以偏向語言學評注為主,針對作品歷史文化背景的部分著墨甚少,實為可惜。
如同Georges Gougenheim所說,儘管存在著一些極有價值的現代法文譯文,但是都無法取代原典的原汁原味,只因礙於古法文與現代法文差距甚遠,現代讀者無法直接一探究竟。是以,漸進式的古法文教授有其必要性,筆者繼出版《歐卡森與妮可蕾特》古法文、現代法文以及中文譯文三文對照版後,自告奮勇將孟葛蘭的迦蘭系列中最著名的《尼姆大車隊》(Le Charroi de Nîmes)同樣以三文對照版的方式呈現。此作品的篇幅是根據被選定為底本(manuscrit de base)的 ms. A1為準則,全長為1486行詩;除此之外,還要外加向ms. C借入分別位於第二十三章10a2與18a的兩行詩,以及向ms. D借入位於第四十四章10a的一行詩,是故總長度為1489行詩。鑒於此作品尚未有漢譯本傳世,再加上長度適中,是以筆者選其為訓詁學之研究對象,在注釋中對全文進行詞彙(sémantique)、構詞(morphologie)、句法(syntaxe)、音韻(phonétique historique)、拼寫法(graphie)之探討,並且在導論中介紹不同手稿之狀態(diverses rédactions)以及作品之風格(style)。
此譯注本是以珍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中法文手稿編號774(Manuscrit franaçais, 774)為底本(manuscrit de base),若是底本在文法或語意上有謬誤或是有缺文的話,便會輔以其他版本的手稿更正之,更改的部分會在每頁的下方注解中標示出來。此外,有別於Joseph-Louis Perrier、Duncan McMillan的古法文校注板與Claude Lachet之雙語對照版將全文的詩文採取通篇連續的方式編號,此譯注本則在每個新的章節開啟時將其重新編號。此版本在謄寫古法文原文時盡量忠實還原詩文位於手稿的位置,除了位於手稿第三十三頁背面左側欄位([33c])的第一章前4行之十音節詩以外,因為前4行詩在手稿中位於書首的大寫字母(lettrine)占據了8行詩的位置,這使得這8行詩剩餘的空間減少,因此只能將這4行十音節詩拆寫成8行詩,然而現存的古文校注板與雙語對照版皆按照十音節詩為一行的規則謄寫,為了方便讀者查詢對照其他版本,此處追隨現有版本的詩行編號。必須一提的是,手稿的章節原始分段為五十七個章節段落,Joseph-Louis Perrier的校注版忠實呈現手稿分段,但是Duncan McMillan在其版本中將手稿中第二十五章的第23行至結束部分重新規畫為第二十六章,將第四十章的第12行開始至結束部分增加為第四十二章,所以總共為五十九個章節段落。Claude Lachet之雙語對照版也跟隨Duncan McMillan的分段方式,將全文分為五十九個段落,這也是為何本譯注版在原手稿的五十七個段落的每一個章節起首之大寫字母皆以粗體標示出來,與正文區別之,但是被Duncan McMillan新增出來的第二十六章與第四十二章中的章節起首大寫字母則保持原狀,不加粗體字,這樣讀者便可分辨出手稿中的正文在此處與前一段落是連貫一氣,並未有所分段。至於手稿中的羅馬數字,除了「千」以外,此版本盡可能在文中保留下來,還有手稿中的縮寫,筆者將其還原,並在還原的字母下方劃線,方便讀者理解中世紀手抄員在使用縮寫符號時省略了多少字母的謄寫,例如以下附圖中位於第9行詩中的G•。字母G在此作品中為主角 Guillelme(= Guillaume)的縮寫形式,手抄員若要將主角的名字全部謄寫出來,行的空間會不足夠,既然主角的名字貫穿全文,不會產生混淆,手抄員便順勢只將主角名字以開頭字母寫出,前後再加上一點即可。由於此手稿全文未有標點符號出現,所以此版本的標點符號以Claude Lachet雙語對照版中的標點符號為依據。
〈前言〉
對於歷史學家而言,中世紀(Moyen Âge)始於西元476年的西羅馬帝國滅亡,終於西元1453年的東羅馬帝國滅亡,中世紀位於古代(Antiquité)與現代(Temps modernes)之間的中間時間段,故稱之為中世紀。在這將近十個世紀的時間裡,法國在前五個世紀都專注於法蘭西的政權確立以及法語的形成上, 但是後五個世紀,也就是自十一世紀起,開始出現了以古法語創作的文學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文類(genre littéraire)便是武勳之歌(chanson de geste)。
在十二世紀末的《維埃那的吉哈爾》(Girart de Vienne)一書中,作者奧布河畔...
目錄
前言
Avant-propos
慣用縮寫與特殊符號一覽表
Liste de signes conventionnels et des principales abréviations
國際音標(API)與羅曼語學者使用之音標對照表
Alphabet Phonétique International vs Alphabet phonétique des romanistes
一、母音(voyelles)
二、半母音或半子音(semi-voyelles ou semi-consonnes)
三、子音(consonnes)
導論
Introduction
一、作品年代推測
二、作品所屬文類與講述內容
三、作品結構
四、架空歷史的虛構故事
五、作品呈現寫實主義的語調
六、帶有詼諧成分的作品
七、現存不同之手稿
八、底本中特殊符號介紹
九、手抄員的語言
尼姆大車隊古法文/現代法文/中文對照
Le Charroi de Nîmes
古法文常用動詞之變位表
Tableaux de conjugaison des principaux verbes en ancien français
1. ALER
2. AVOIR
3. CON(N)OISTRE
4. CROIRE
5. DEVOIR
6. DIRE
7. DONER
8. ESTRE
9. FAIRE
10. FERIR
11. MORIR
12. OÏR
13. POOIR
14. PRENDRE
15. QUERRE
16. (RE)MANOIR
17. SAVOIR
18. VENIR
19. VEOIR
20. VOLOIR
專有名詞索引
Table des Noms Propres
評注中古法文生難詞彙索引
Index des Notes
書目
Bibliographie
《尼姆大車隊》相關的文獻
前言
Avant-propos
慣用縮寫與特殊符號一覽表
Liste de signes conventionnels et des principales abréviations
國際音標(API)與羅曼語學者使用之音標對照表
Alphabet Phonétique International vs Alphabet phonétique des romanistes
一、母音(voyelles)
二、半母音或半子音(semi-voyelles ou semi-consonnes)
三、子音(consonnes)
導論
Introduction
一、作品年代推測
二、作品所屬文類與講述內容
三、作品結構
四、架空歷史的虛構故事
五、作品呈現寫實主義的語調
六、帶有詼諧成分...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24-07-24ISBN/ISSN:978626984250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9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