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史大家——張玉法教授經典著作新校版重磅上市
一場推翻中國兩千年帝制、牽動社會改革的開始
【為何要了解辛亥革命?民主政體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辛亥革命絕非教科書簡單幾句話可以概括,它是十幾次武裝革命及革命宣傳所凝聚之結果,是革命志士傾盡所有、無懼於犧牲及挫敗的結果。如同打開潘朵拉的盒子,這場革命引領各地革命狂潮,從下到上,全面顛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來的帝制,造就共和政體,推動中國展開全新的歷史進程。如此具有「革命性」且深具意義的革命,怎能不進一步認識?
【從辛亥革命相關人事時地全面分析,建構辛亥革命之全貌】
作者藉由探索辛亥革命的性質與意義,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契機與影響,讓讀者重新認識參與革命的志士及其自我實現,透過解讀革命各時期理論宣傳論戰,了解知識份子的「救亡圖存」之道,並進一步深入探討西力入侵以來的南北問題,不再侷限於定義辛亥革命之成敗,全方面審視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之前眾多場武裝行動皆以失敗收場,何以辛亥革命可以成功?革命以地方武裝之力,點燃全國各地可燎原的星星之火,成為漸趨頹喪的清帝國最致命一擊。本書全面分析與辛亥革命相關人事時地等諸多原因,清晰勾勒出辛亥革命之全貌,至今仍為必讀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張玉法
山東嶧縣人,1935出生,1949年來臺。臺灣師範大學史地系畢業,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後兼任副所長、所長之職。並曾任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1992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主要著作有《先秦時代的傳播活動及其對文化與政治的影響》、《清季的立憲團體》、《清季的革命團體》、《中國現代史》、《歷史學的新領域》、《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山東省(1860-1916)》、《民國初年的政黨》、《中國現代政治史論》、《歷史講演集》、《近代中國工業發展史》、《中華民國史稿》、《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史》、《中華通史》。另發表論文二百餘篇、書評四十餘篇,編輯書籍二十餘種。
章節試閱
第一篇 總 論
辛亥革命的性質與意義
一 前言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迄今已八十一年。在此八十一年中,世界各國的學者、評論家、政壇中人,為了不同的學術見解或目的,對辛亥革命不斷加以讚揚或批判。關於辛亥革命的許多論題被提出,特別在一九四九年中共在大陸建立政權以後。
在一個政治掛帥的時代,對於辛亥革命的許多觀點,很難辨別出何者是為了政治的目的、何者是學術見解。不過,世界各地的史學家,對辛亥革命似乎有了他們的看法。本文是以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辛亥革命,雖然無法將各種學術見解均包羅在本文之內。
二 是朝代循環還是革命?
在一九四九年以前,歷史學者大都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現代史上最重要的轉捩點。但隨著中共革命成功並於一九四九年在大陸建立政權,有的史學家開始宣稱:辛亥革命不是成功的革命,甚至說,辛亥革命根本不能叫做革命。譬如日本學者市古宙三認為,辛亥革命只是後朝推翻前朝。他的理由有二:其一,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中,只有反滿的民族主義受到學界、秘密社會、和新軍官兵的歡迎。其二,民國建立前後,沒有發生重大的經濟和社會變動。市古說:「假如我的假設是正確的,那麼,辛亥革命只是推翻滿清的朝代革命。」市古對辛亥革命的解釋,受到幾位日本學者的批評,他們認為市古忽視了在辛亥革命中反帝的重要性,同時也低估了資產階級的角色。
市古的觀點來自他早年對辛亥革命的研究。一九六五年,在美國新罕什州(New Hampshire) 的樸斯茅斯(Portsmouth) 所舉行的學術討論會上,他再度提出他的看法。會議的主持人美國學者瑪麗.萊特(Mary C. Wright) 不同意市古的看法。萊特認為,不能將二十世紀一〇年代中國所發生的革命視為朝代循環,因為許多跡象顯示,當時都有重要的改變。另一位參與會議的美國學者瑪麗.倫欽(Mary Backus Rankin) 也不同意市古的看法,雖然倫欽認為發生在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間的事情看來不像革命,但民國建立後一連串的改變,已使儒家的傳統秩序無法恢復。倫欽認為,辛亥革命使中國開始追求新的價值和新的典章制度。因此,辛亥革命是一連串變遷的開始,最後的結果是革命的。
日後繼續有著作反駁市古的觀點。譬如一九七五年美國學者路康樂(Edward J. M. Rhoads) 在他的《中國的共和革命》(China's Republican Revolution) 一書中認為,辛亥革命儘管有許多傳統的特色,絕對不是朝代循環,因為中華民國不是換了裝的清朝。路康樂肯定辛亥革命是一個革命,雖然辛亥革命建立的民國風雨飄搖。路康樂更認為,辛亥革命不只是一個革命,而且是兩個革命:一個革命是發生在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的政治革命,將滿清的制度推翻。另一個革命是發生在一八九五至一九一三年的文化革命,將儒家的價值體系摧毀。在路康樂看來,這兩種革命都有永遠性的成就,因為袁世凱想恢復君主體制和儒家文化皆失敗。
辛亥革命當然是一個革命。它完成了光復會「光復中國之政權」的目標,也完成了共進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人權」的目標。上述的革命目標也是同盟會的革命目標;在同盟會的革命目標中,只有「平均地權」沒有實現。除此之外,在革命過程中還有其他新事物的出現:
(1)組織政黨以推動革命;
(2)士、農、工、商各階層皆參加了革命;
(3)作為革命領導階層的新知識份子欲以他們的新知推動中國的現代化;
(4)婦女和僑胞都參加了革命;
(5)革命促使了新聞事業興盛。
辛亥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平均地權」的目標,由於它在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其他方面的革命都有成就,當然可以被稱為革命。
【未完,完整內容請見本書內文】
第一篇 總 論
辛亥革命的性質與意義
一 前言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迄今已八十一年。在此八十一年中,世界各國的學者、評論家、政壇中人,為了不同的學術見解或目的,對辛亥革命不斷加以讚揚或批判。關於辛亥革命的許多論題被提出,特別在一九四九年中共在大陸建立政權以後。
在一個政治掛帥的時代,對於辛亥革命的許多觀點,很難辨別出何者是為了政治的目的、何者是學術見解。不過,世界各地的史學家,對辛亥革命似乎有了他們的看法。本文是以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辛亥革命,雖然無法將各種學術見解均包羅在本文之內。
二 ...
作者序
自序
最近五十年,學者對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有意無意地投下許多心力。對中國大陸地區的學者而言,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有資產階級革命而後有無產階級革命,故需對此第一階段的革命加以研究。對臺灣地區的學者而言,辛亥革命創建了中華民國,辛亥革命也是中國現代史的起點,研究中國現代史,了解中華民國的由來,自然從研究辛亥革命史開始。對外國學者而言,被中共逐出中國大陸的中國國民黨,其前身是辛亥革命的主導者,而辛亥革命又被大陸學者指為不徹底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質與內涵如何,必然引起廣泛的關注。在這種情形下,關於辛亥革命的專書、論文、和史料的大量出版,以及學術會議的不斷舉行,一直是史學界的盛事。
個人在此學術熱潮中,自一九五四年進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即以辛亥革命為主要研究範圍,先後完成《清季的立憲團體》、《清季的革命團體》和《民國初年的政黨》三本專書。在三書撰寫的過程中及其以後,陸續發表有關辛亥革命的論文約三十篇,除改寫成專書者外,尚有獨立發表價值之論文二十餘篇,本書選編十八篇,題名〈辛亥革命史論〉,以方便讀者閱讀。
十八篇論文,彼此連貫,可以窺知辛亥革命的梗概。如能進一步閱讀前述三書,當不難對辛亥革命的性質和意義獲得更深入的了解。十八篇論文分為六篇,第一篇「總論」,選載論文兩篇,一篇是總結學者對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論述辛亥革命的性質與意義;一篇是評介章開沅、林增平主編的〈辛亥革命史〉,藉以了解大陸學者研究辛亥革命的基本觀點。第二篇「革命領袖」,選載論文三篇,一篇探討孫中山在夏威夷,一篇探討孫中山的歐美經驗,一篇探討黃興與孫中山的關係。第四篇「革命理論」,選載論文三篇,分別論述興中會、同盟會時期的革命理論與宣傳,以及革命與立憲的論戰。第三篇「革命參與」,選載論文四篇,一篇有關立憲派,一篇有關光復會,一篇有關會黨,一篇有關外國人;革命參與尚有其他勢力,請參考《清季的革命團體》一書。第五篇「革命目標」,選載論文三篇,一篇有關民主主義,一篇有關自由主義,一篇有關社會主義,第四篇之「革命理論」論文三篇,可與此三篇論文相參證。第六篇「二次革命」,選載論文三篇,分別論述辛亥革命時期的南北問題、二次革命的根源,以及二次革命的經過。二次革命實為辛亥革命的餘波,故美國學者研究辛亥革命,如瑪麗.萊特(Mary C.Wright)、路康樂(Edward J. M. Rhoads)等,均以一九一三年為辛亥革命的終點。
十八篇論文中,八篇為會議論文,六篇為期刊論文,四篇已收入他人主編之專書。〈辛亥革命的性質與意義〉,原為會議論文,用英文撰寫,茲譯成中文。書籍編印期間,承韓靜蘭小姐協助,特致謝意。
一九九二年十月十日
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再版序
《辛亥革命史論》出版已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來,臺海兩岸及世界各國的學者,對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領袖、革命理論,以及參與革命的各區域、各階層,已作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本書所集,為個人在學術界研究辛亥革命的洪流中,對辛亥革命的一些探討,雖為單篇論文的結集,實涵蓋辛亥革命的全面。
近代中國的革命有兩大主流,一為被中國大陸史家定性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辛亥革命,該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一為標榜無產階級革命的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該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將在中華民國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逼退到臺澎金馬地區。臺海兩岸及世界各國的學者,每以辛亥革命是失敗的革命,而中共的革命則是成功的革命,這是就形式上言。
事實上,所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或「無產階級革命」,都是自我標榜或別人論定,每種革命都在歷史演變中發生變化。以國民黨的革命而論,除經過軍政、訓政時期外,在進入憲政時期數十年以後,始真正實行民主政治。就共產黨的革命而論,於一九四九年建立政權以後,初時把擁有財富視為罪惡,打倒地主、打倒走資派;後來在「建立小康社會」的旗幟下,發展資本主義,並有很大成就,雖然仍然稱為社會主義國家。
從階級的立場研究近代中國歷史有其局限。就辛亥革命而論,無論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同盟會,還是章炳麟領導的光復會,都是為革命製造氣氛,真正推倒清朝的是清朝所練的新軍。甲午戰後,清廷委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新軍,先後練了六個鎮(師),因為袁世凱做了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所以叫北洋軍。北洋軍之練,目的在增強國力,保衛國家,不意竟成為袁世凱的私人軍隊。武昌革命爆發,各省響應,孫中山被推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為促使革命早日成功,以禮讓總統之位為條件,使袁世凱傾心革命,袁所練的北洋軍即逼使清帝退位,孫中山亦將總統之位讓給袁世凱。袁任總統後,師心自用,漸走上恢復帝制之路,孫中山不得不再起革命。
本書以若干論文,分論辛亥革命的原委,幸為讀者愛好,因出版已久,坊間已少見此書。儘管近年網路流行,紙本書的出版大為減少,一卷在手,仍有讀書之樂。三民書局有鑒於此,乃將本書重新排版精校,以報答讀者的厚愛,本人特致最大的謝意。
二〇二四年四月
於翠湖尾
自序
最近五十年,學者對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有意無意地投下許多心力。對中國大陸地區的學者而言,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有資產階級革命而後有無產階級革命,故需對此第一階段的革命加以研究。對臺灣地區的學者而言,辛亥革命創建了中華民國,辛亥革命也是中國現代史的起點,研究中國現代史,了解中華民國的由來,自然從研究辛亥革命史開始。對外國學者而言,被中共逐出中國大陸的中國國民黨,其前身是辛亥革命的主導者,而辛亥革命又被大陸學者指為不徹底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質與內涵如何,必然引起廣泛的關注。在這種情形下,關於辛...
目錄
再版序
自序
第一篇總論
一、辛亥革命的性質與意義
二、大陸學者位辛亥革命的看法
第二篇革命領袖
一、孫中山在夏威夷
二、孫中山的歐美經驗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三、黃興與孫中山之關係
第三篇革命參與
一、學者對清季立憲運動的評估
二、光復會與辛亥革命
三、會黨與辛亥革命
四、外人與辛亥革命
第四篇革命理論
一、興中會時期的理論與宣傳
二、同盟會時期的理論與宣傳
三、革命與立憲的論戰
第五篇革命目標
一、辛亥革命與中國民主制度的建立
二、二十世紀初年的中國自由主義運動
三、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黨
第六篇二次革命
一、辛亥革命時期的南北問題
二、二次革命的根源
三、二次革命:國民黨與袁世凱的軍事對抗
跋
再版序
自序
第一篇總論
一、辛亥革命的性質與意義
二、大陸學者位辛亥革命的看法
第二篇革命領袖
一、孫中山在夏威夷
二、孫中山的歐美經驗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三、黃興與孫中山之關係
第三篇革命參與
一、學者對清季立憲運動的評估
二、光復會與辛亥革命
三、會黨與辛亥革命
四、外人與辛亥革命
第四篇革命理論
一、興中會時期的理論與宣傳
二、同盟會時期的理論與宣傳
三、革命與立憲的論戰
第五篇革命目標
一、辛亥革命與中國民主制度的建立
二、二十世紀初年的中國自由主義運動
三、民國初年的中國...
商品資料
出版社: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7-03ISBN/ISSN:978957147794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精裝頁數:672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