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花上十多年的時間,慢慢地,我才發現這塊土地蘊藏的多樣性瑰寶。
竹房屋、咖啡衣、石頭紙、出版與教育、解決海洋塑膠湯……
藍色經濟倡議家甘特,在推廣永續經濟路上與台灣夥伴們的獨特學習,從商業模式的建立開始,推廣「零排放」與「藍色經濟」,發現台灣所具有的自然、藝術與科技力量。
這一切始於40年前甘特與施振榮展開的情誼。他們在1983年的「世界十大傑出青年」頒獎典禮結識,一同為公共利益推展了多項倡議,在永續經濟觀點與「王道」管理風格的相互學習與滋養下,激盪出邁向未來的力量。
本書描繪甘特.鮑利這段獨特的學習,並分享他所收穫的啟發與所見人們「內在的財富」,提供他的洞見與懇切的盼望:為了更好的共同未來盡一份心力。
我們迫切需要經濟轉型,不以增長作爲唯一目標,我們的消費模式和生產技術必須在地球的自然限度內進行。
本書特色
1. 藍色經濟創始人以自身經驗出發,從自然、藝術與科技等多重層面探討台灣在永續發展方面不可忽視的力量。
2. 以真實案例佐證,看見零排放的實踐與可能性,以及甘特如何透過人際網路的相互支持來推動永續發展。
3. 本書內頁以石頭紙印製。
真摯推薦
從學生領袖到國際綠能專家,甘特.鮑利活躍四大洲,影響多國能源政策。這位暢銷書《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的作者,在新作裡,細述從八十年代起,參與宏碁、工研院,乃至綠能產業發展的心得。英文版為台灣在國際上發聲,中文版帶領讀者跟他一起走過台灣活力勃發的四十年,讓人對自己產生信心,繼續樂觀拚搏。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第一屆世界十傑當選人甘特.鮑利,藉由書中的故事,他分享一路走來推動藍色經濟以及零碳排的理念。他透過創新與創意的方式,與合作夥伴攜手共創價值,終能將理念有效落實,為世界帶來嶄新的契機。我相信這些實際的案例,將能帶給年輕人更多啟發,並將引領世界未來發展更美好。
──林鼎鈞/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第71屆總會長
作者簡介:
甘特.鮑利 Gunter Pauli
甘特因在高速成長及創新服務的專業領域領銜,與對先進技術的顛覆性預測, 1989年就奠定了「淨零排放」標準,作為工業發展的目標,獲得公眾肯定。後續他的著作《藍色經濟》(2009年)更被聯合國、產業和世界各國政府採納為標準。他的教學授業,亦獲得學生極高的評價。
甘特投資和管理數間策略性商業公司,以完整的專利架構為基礎,為技術及生態導向的產業建立了新的商業模式。他在創新和永續經濟成長領域有著豐富經驗,能辨識有潛力的案例並將這些遠見轉化為投資機會,迄今,已在兩百個專案,投資了五十億歐元以上,並創造了三百多萬個工作機會。
有賴於他堅持不懈地的努力與穩定的投資,一些新創的想法不但沒有半途夭折,反而已從概念轉變為全球性的產業。他經常向非政府組織伸出援手,助其進一步實現目標;若發覺還沒有人提出想法或採取行動,他也不吝創建新的組織,為人類的共同利益而付諸行動。
甘特已撰寫超過二十五本書,詮釋了他對地方和全球的經濟、管理、科技及環境的批判性分析,同時,提供了他從政策建議到投資的第一手資料的研究中,所得到的獨到見解及實用的創新解決方案。
甘特還是六個孩子的父親,曾居住過四大洲,精通七種語言。
章節試閱
第七章 自然的力量:竹藝之美(節錄)
與地球的節奏共舞
是時候諮詢馬里奧.卡爾德隆.里維拉(Mario Calderon Rivera)了,他是羅馬俱樂部的成員,也是我在哥倫比亞的導師和嚮導。馬里奧是該國最大的房地產銀行的總裁,他曾研究過把竹子作為混凝土、鋼鐵和水泥的替代品,用於他一直在資助的社會住宅的案子。我從馬里奧那裡得知,當西班牙征服者到達哥倫比亞中部,即現在的咖啡產區時,實際上他們發現了巨大的竹林。因爲有肥沃黑厚的土壤,將火山中的礦物質與竹子的生命力結合在一起,因此竹子可以在幾天內就長到一公尺高,並且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堅固到可以建造橋樑或房屋。但所有這些竹林幾乎都已被剷除,取而代之的是咖啡樹。
琳達曾跟我確認過,全世界共有兩千多種竹子,其中包括巨大的南美莿竹(Guadua angustifolia),又名瓜多竹,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紀採用這種竹子代替木材使用。殖民者學會如何將他們的建築與本土文化的建築技能相結合,因為本土文化知道如何建造「與地球的節奏共舞」的房屋和寺廟。這種竹子高二十五公尺,直徑十至十二公分,竹壁厚度至少有一公分。我正處於陡峭的學習曲線上,每個人都知道我有新的發現,甚至有人認為我對竹子的迷戀近乎癡狂。
由於這本書討論竹子的部分不多,請容我與大家分享我在峇里島世界竹論壇遇到當時的竹子大師西蒙.貝萊斯(Simon Velez)。他認識馬里奧.卡爾德隆.里維拉,也非常欣賞這位獨特的銀行家。在峇里島,我們商討要取得德國許可來建造現代第一個大型的竹結構建築。對我們來說,這就是成功的關鍵。竹子的使用已有數千年歷史,而中國最古老的建築,至今三千年了仍屹立不倒。但現代建築法規對拉伸和壓縮強度、靈活性、消防安全等方面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和規範。為了要證明竹子可以滿足世界上最嚴格的建築規範──德國的法規,我接受了這一挑戰。
不可能的任務
許多朋友聽到我所宣稱的目標,都認為我瘋了,而今我自己也證明我是太瘋狂了。怎麽會有人提出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呢?我不得不承認,對我的批判提出了正確的論點,因為德國人對竹子毫無概念,沒有任何一個大學的工程學院研究過竹子的建築技術。然而,作為《京都議定書》智庫的負責人,我發現竹建築是特別的案例,我們能展現如何擺脫混凝土、水泥以及碳排放量極高的建築,並透過提供竹子建造的房子,來緩解數百萬人口脫離貧困的迫切需求,實際上竹子這種植物鋼還能達到碳封存的目的。
世博會亮點
感謝科學和研究人員團隊,讓我能夠說服五所不同的德國大學開展一項全面的研究計劃,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達到所有要求,好讓德國當局務必頒發建築許可證。我有得到諾曼.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的支持,因爲他也喜歡竹子,並將我介紹給來自布來梅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remen)的克勞斯.史蒂芬斯(Prof. Dr. Ing. Klaus Steffens)教授。他抵達哥倫比亞也看到了我已經在建造的建築,並承諾支持我們跨越德國科學和政治的迷宮。2000年5月31日,我拿到了2000年世博會ZERI竹展示館的許可證。偌大的竹結構是我們展示零排放的最佳案例。在六個月的時間裡接待了六百四十萬名遊客,竹展示館是整個世博會最受歡迎的建築物。
改變世界
世博會的開幕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在非常緊迫的期限內完成。這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使我筋疲力竭。研究成本爆炸性的激增,我面臨著大筆預算超支,也無法提交給政府和聯合國,為此我花光了我所有的積蓄。用於營建許可的費用,是投資於建築本身和展館營運成本的三倍。雖然如此,我們必須為了承擔責任的承諾而堅持。最後我成功了,有時候花了多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我們能為世界帶來什麼改變。琳達在世博會結束時表示,竹子的歷史將分為兩個時期:2000年世博會之前和世博會之後。她說這句話時,給我帶來了至高的榮譽,也給我在財務上的挫敗莫大的安慰。
所以即使我對竹子有著狂野而深刻的體驗,出現在台灣這個鄉村所呈現的竹藝展覽,還是讓我感到驚艷。如果說有誰能夠看得出這次展覽的深度,那一定是我了。我再次思考我能做些什麼,因為這個發現不能只是流於讚嘆。我首先想到的是挑戰當地藝術家,為我創造一件非常新穎的竹製品。當時是2013年,我已經是五個孩子的父親。由於我們剛剛獲知,我的妻子即將生下一個孩子的消息,我便問是否可以用竹子為我的孩子編一個嬰兒床。這些美麗的竹製工藝品的設計師和創作者接受了挑戰,確保使用台灣的竹編技術編織。
專家們質疑我是否會認真使用這個嬰兒床,還是僅將其作為裝飾品。我堅持要讓我的寶寶聞著竹子的天然香氣入睡。但是,有人認為,這將是一個很難讓新生嬰兒睡覺的地方。竹藝大師陳高明則建議,最好是用數千隻蠶吐絲製作而成的絲綢覆蓋,這樣美麗的竹結構就可以完全被生絲所包裹。而且,絲綢是天然的,沒有真菌或細菌的生存空間,是一種天然的保護,可以增進我剛出生的兒子的健康。我們決定就這麼做,我從台灣帶著一個裝著白色絲質嬰兒床的大箱子回到南非,我們曾在那裡有過一個家。當我把才一週大的寶寶放進這個竹編絲質的嬰兒床裡,我覺得他也是這藝術品的一部分。
不斷增長的靈感和信心
這種嬰兒床的體驗非常棒,不只是竹藝融合的創意。我在台灣遇到了很多竹子界的人士,這些人是我在世界任何地方從未見過或聽說過的,卻很明顯,他們每個人都在各自的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這種文化沒有理由被忽視。麗芳深受啟發,藉著她凝結人們的能力,她成為臺灣竹會的創辦人,這群優秀的竹子大師和愛好者,才能被人們認識和看見。麗芳和我一起參加了幾次世界竹子大會,第一次是2012年在比利時舉行的,當時比利時企業家簡.奧普林斯(Jan Oprins)成功地大規模生產用於森林再生的竹子。然後,我向她介紹了竹子界一些最優秀的人物,包括約翰和伊蘿拉.哈迪(John and Elora Hardy),他們從不幸過世的琳達手中接手了竹子界的領導權。伊蘿拉做出了最壯觀的設計如峇里島的綠色學校,那是世界永續發展學校的典範。麗芳集結了一支優秀的團隊,與比利時、越南、韓國的竹業界會面,最終有信心地邀請全世界來到台灣看見其深藏已久的竹藝術。臺灣竹會將於2024年辦理第十二屆世界竹論壇。如今,全世界都將發現台灣竹子的本質和藝術之美。
發掘竹子大師
每次到台灣,在這個新興的竹會組織支持下,讓我有機會學習到更多並且發現竹子的許多面向,包括日本殖民時期種植的古老竹林。在多次的探索中,我發現到劉文煌大師的作品。當我第一次在台北店看到他的產品時,我立刻意識到他不僅僅是一位大師,更是一代宗師。我詳細觀察了他所有的創作,尤其是他將周圍森林中的竹子轉變為卓越材料的運用能力。
他在中國各地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並將自己作為工匠的專業知識轉化到具有工匠精神的工業生產技術中。在他的工作室、設計坊和工廠裡的時光,忍不住想像他需要克服的所有挑戰。他已經準備好應對所有的挑戰。他安裝了最先進的電腦數控(CNC)製造系統,用於生產工業化竹製品。哥倫比亞最優秀的竹製工程師馬塞洛.維勒加斯(Marcelo Villegas)曾支援過西蒙.貝萊斯的很多建築創作,被認為是該領域的領軍人物,但與劉大師相比,他還只是一個學徒。該機械是由第三章中描述的工研院所研發的,我在那裡發表了四十週年紀念演講,並接受了讓技術更接近自然的挑戰。台灣為我提供了藝術、自然與科技!
藝術所創造的價值
劉大師深知,要讓竹林成為台灣的文化遺產和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才會受到保存和維護,而這些在竹海中擁有壯麗日落和日出的美麗山丘,唯有創造其經濟價值,才能通過時間的考驗。這些經濟價值只能透過藝術,以及在市場上具有獨特美學的產品來創造。然而,產品必須達到一定的產量,所謂的大師卻太少了。新一代的匠人在數十年對竹子的忽視後,需要花費一段時間培養才能崛起,這是由於對金錢和科技的異常迷戀的後果。劉大師坦言CNC對於竹藝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我甚至不需要說服他,畢竟他是大師。然而,我覺得他缺乏具體的案例來呈現他那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力以及竹子的無限可能──於是,我們構想了下一世代的新住宅。
新世代的住宅──竹屋
有一次到訪台灣時,我有幸在大師的家度過了一夜。我思考著應該要讓竹子永遠地擺脫貧窮的象徵,相對來説,竹子應該是可以讓謙卑的人們住得起的房子。同時,這竹屋應該成為二十一世紀突破性創新的象徵。我腦海中的「彈出式竹屋」(Bamboo Pop-Ups)需要簡單、袖珍、容易運用、快速組合等概念,而且必須充滿科技。這所房子必須尊重自然的限制,但也必須提倡竹子所允許的新生活形式。
經過漫漫長夜的討論讓想法更具體了,最後,我們想像出了一棟可以放入二十呎貨櫃的房子。它完全由竹子製成,不含任何金屬或塑膠。這個房子會有三層樓高,可以從貨櫃中拉出,折疊式的房子能藉由卡榫像摺紙一樣折疊,劉大師創造的卡榫只有他知道怎麼做。這個想法立即引起了極大的熱情回應。斯文.穆頓(Sven Mouton)是一位年輕的比利時建築師,已經在比利時的房子屋頂上採用竹梁作為結構支撐,當我與他分享這個概念時,他聽後立即主動合作,並準備來台灣向劉大師學習。
與劉大師的第一次討論就讓斯文.穆頓進入了狀況,在充滿熱情的建築師幫助下,我們有了一個可行的方案。斯文在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PUC-Rio)學習建築時,在伊朗工程師霍斯羅夫.加瓦米(Khosrow Ghavami)教授(後來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竹子教授之一)的指導下首次認識了竹子。加瓦米教授也曾在麗芳參加過的多個世界會議上發表過演講,所以他對這個團隊並不陌生。我們就在劉大師的帶領下,加上經過快速培訓的斯文.穆頓支援,以及麗芳的熱情協助,由臺灣竹會主導,花了六個月的時間設計出了這棟房子。我們想確定我們不是在做夢,並認爲我們與其像一開始那樣完全靠自己籌資,不如向當地負責林業實驗研究的台灣林業試驗所尋求幫助。令我們驚訝的是,林業主管部門立即做出了熱情的回應,並提供了預算,讓我們能夠繼續進行實驗和設計。
能源自足設計
當我們推進將三層樓的摺疊式建築放置在貨櫃裡的想法時,便開始研究可以整合的技術組合,以使這座竹屋成為能源和水資源自給自主的建築。我第一想到的是向工研院詢問他們可以在這個竹屋內展示的技術。我要求使用透明薄膜太陽能電池、紙喇叭和利用渦流產生水流的發電機,加上利用物體表面的疏水效應來收集早晨的露水,使用乾式廁所免沖水,以及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提供每人每天三公升水的使用量。我向工研院發起挑戰,並安排斯文.穆頓徵集適用於這個計畫的所有具測試價值的技術。
竹飛機
當這個案例開始具體化為一個真正的專案時,我準備進一步突破極限。一天早上,我聯想到一架用竹子製成的飛機。為什麼很少人敢挑戰這個想法?因為它顯然比建築房子困難得多。查爾斯.林白(Charles Lindbergh)因首次駕駛聖路易斯精神號橫渡大西洋而聲名大噪。誰願意與這樣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人合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進展,我漸漸被認為是一個「夢想家」。由於竹子的重量,竹飛機受到了嚴厲的批評。飛機太重了,可能永遠無法起飛。確實,我認為竹子也許更重些,但我從大師那裡了解到,有可能使用非常薄層的竹子結構,甚至使其能抵抗壓力、溫度、陽光、風和天氣。我越來越努力,將飛行設計與使用生物燃料或可再生能源結合起來,這將會是下一章的主題。我們不使用電池,而是確保能使用從松樹樹脂中提取的燃料以減少飛行時的排放。從松樹萃取樹脂油作為發動機燃料的技術,是本田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創的。有鑑於台灣有豐富的松林,我們也可以冒險做這樣的嘗試。
竹飛機的想法或許永遠不會實現,或者我應該說還沒有實現。有時,我不得不承認,必須等時機成熟且合適才能將創新推向市場。目前,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建築物。該竹建築的第一個原型已於2019年準備就緒。我們決定製作幾個原始尺寸五分之一大小的樣品,以展示翻轉和折疊竹結構的便利性。從五分之一大小的彈出式模型展示之中,人們可以具體想像在建築物內居住的高品質舒適度。
由於這座彈出式建築的藝術作品,受到了世界各地為遏制新冠病毒而實施的封鎖措施延誤,第一版我只能透過視訊看到。當我看見竹屋是如何從裝箱中簡單地拉出及如何展開與折疊,這對我來說已經非常具有說服力,也意味著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個階段的任務。我們尚未完成我們的使命,儘管困難重重,但仍然走在正軌上。能與劉大師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榮幸,這也是我在台灣工作時獲得有關以自然結合先進工程,所學到最寶貴的經驗之一,我們很確定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新的規劃。
追溯軌跡
我繼續規劃大型住房的計劃,或許我們可以生產數百甚至數千套彈出式的竹屋。我的願景是將這些彈出式竹屋送到災區。一旦貨櫃送達交付後,只需幾個小時即可確保這些優質舒適的住宅,配備了最新技術設備。一旦庇護所的需求不再,我們還可以將這些竹屋折疊起來,並運送到下一個有需要的地點。
斯文.穆頓迷上了竹子,他決定繼續他的學術研究,撰寫一篇關於巴西竹建築建造的博士論文。我非常榮幸被邀請成為他的博士評審委員。2021年底,他獲得了竹建築博士學位,很快就將成為一名教授。他不僅擁有跨幾個大洲第一手經驗,而且能夠基於學術研究和分析來傳播知識,對於教學和學習而言,這都是給世界一份難得的禮物。空氣流通又不會揮發有毒氣體影響人體的優質住屋,其短缺的問題需要有擅於表達的倡議者。斯文.穆頓無疑是那個會成功走上我們需要走的道路的人。住屋短缺是現代社會在各大洲所有地區的主要問題之一,這是很棘手緊迫的事。如果我們繼續用破銅爛鐵來建造簡陋的屋子,且容忍不人道的生活條件,那我們將會付出代價。
第七章 自然的力量:竹藝之美(節錄)
與地球的節奏共舞
是時候諮詢馬里奧.卡爾德隆.里維拉(Mario Calderon Rivera)了,他是羅馬俱樂部的成員,也是我在哥倫比亞的導師和嚮導。馬里奧是該國最大的房地產銀行的總裁,他曾研究過把竹子作為混凝土、鋼鐵和水泥的替代品,用於他一直在資助的社會住宅的案子。我從馬里奧那裡得知,當西班牙征服者到達哥倫比亞中部,即現在的咖啡產區時,實際上他們發現了巨大的竹林。因爲有肥沃黑厚的土壤,將火山中的礦物質與竹子的生命力結合在一起,因此竹子可以在幾天內就長到一公尺高,並且在...
推薦序
推薦序
有遠見的藍色經濟倡儀家:憶我與甘特四十年的友誼
文/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1983年國際青商會世界大會在台北舉行,同時也選拔出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TOYP)並在圓山飯店頒獎,當年台灣由我與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老師獲選為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首屆世界十傑中有位最年輕的得主——甘特.鮑利(Gunter Pauli),他是比利時人,但卻是由日本青商會推薦而獲選,自此之後我和他一直都有保持聯繫。尤其後來我也找他幫忙Acer國際化到歐洲巿場的發展。
後來在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I)也推薦將Acer的案例成為學校在高科技產業朝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案例,如何用特殊的管理思維成功邁向國際化。
到九○年代初期,Gunter也跟我提到零排放(Zero Mission)的研究計畫,距今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當時我感覺這些想法還很遙遠,如今都已成為巿場認同的思維,顯示他在此領域不僅研究深入而且相當有遠見。
一路走來,Gunter不斷創新,也投入許多創業項目,他的許多創業項目,而且都與台灣有著深厚的淵源,並與台灣的夥伴攜手合作,例如本書中所分享的咖啡紗、石頭紙、將塑膠轉換成汽油、竹子屋,以及與工研院合作的很多創新技術等等。
此外,本書中也提到了同是世界十傑的簡又新及雲林故事館唐麗芳創辦人的故事。我也曾經在台灣協助Gunter透過天下雜誌出版他的書《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並找信誼基金會出版《甘特寓言》,這一系列的書主要是給學童看的科技結合環保的寓言故事。
2022年1月Gunter與他的零碳排實驗船「MSPorrima」曾經來台灣高雄。在他抵達前,我們還與經濟部合作舉辦了一場研討會,探討如何藉由現在和未來的科技創新來落實環境永續的目標。當時在了解德國利用風箏發電的技術後,我也與相關合作夥伴積極推動這項技術的商品化和產業化。
如今在首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選拔邁入四十週年之際,智榮基金會特別發起舉辦「王道與自然、藝術、科技、永續論壇」活動,並邀請Gunter與多位台灣的世界十傑,針對淨零碳排、藝術文化與科技融合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
他也藉此機會,將他過去四十年來與台灣結緣的點點滴滴寫成書,我也很佩服他的活動力,他也是許多年輕朋友學習的典範,在此將本書推薦給大家。
推薦序
有遠見的藍色經濟倡儀家:憶我與甘特四十年的友誼
文/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1983年國際青商會世界大會在台北舉行,同時也選拔出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TOYP)並在圓山飯店頒獎,當年台灣由我與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老師獲選為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首屆世界十傑中有位最年輕的得主——甘特.鮑利(Gunter Pauli),他是比利時人,但卻是由日本青商會推薦而獲選,自此之後我和他一直都有保持聯繫。尤其後來我也找他幫忙Acer國際化到歐洲巿場的發展。
後來在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nterna...
目錄
推薦序 有遠見的藍色經濟倡儀家:憶我與甘特四十年的友誼/施振榮
自序
引言 台北之路
第一章 商業的力量:Multitech的第一份政府合約
第二章 管理的藝術:邁向產業化之路
第三章 研究的力量:工業技術研究院
第四章 永續領導的力量
第五章 出版的力量
第六章 教育的力量
第七章 自然的力量:竹藝之美
第八章 能源的力量:將塑膠轉化為燃油
第九章 紡織的力量:創新的纖維
第十章 紙的力量:造紙不用水和樹
推薦序 有遠見的藍色經濟倡儀家:憶我與甘特四十年的友誼/施振榮
自序
引言 台北之路
第一章 商業的力量:Multitech的第一份政府合約
第二章 管理的藝術:邁向產業化之路
第三章 研究的力量:工業技術研究院
第四章 永續領導的力量
第五章 出版的力量
第六章 教育的力量
第七章 自然的力量:竹藝之美
第八章 能源的力量:將塑膠轉化為燃油
第九章 紡織的力量:創新的纖維
第十章 紙的力量:造紙不用水和樹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76頁開數:14.8*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