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藝術治療三大學派之一,人本表達藝術治療經典著作
♥利用身體動覺打破語言藩籬、邏輯慣性,向內探尋完整自我,向外與世界建立和諧連繫
♥不論是心理治療或教學現場都適用,推薦給助人工作者與藝術教學者
透過表達藝術,體驗最深層的自我!
融合人本主義、表達藝術、心理諮商的經典著作
什麼是「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
☉以人本主義為原則:相信人人都都有價值、有尊嚴,能自我引導,並具有創造力
☉交叉運用表達藝術:舞動、寫作、聲音、繪畫、泥塑、冥想等
☉激發創意,進行心理諮商:自我探索、抒發情緒、體驗完整性、療癒失落、與靈性連結、突破創作窠臼等
創意和心理治療相輔相成,創意能深化療癒,而平衡整全的心靈又能激發更多創造力。基於此,人本表達藝術治療創始人娜塔莉.羅傑斯博士發展出名為「創意連繫」(Creative Connection)的表達藝術療法。
娜塔莉結合繪畫、雕塑、舞動、聲音、書寫、冥想等表達藝術與心理治療技巧,讓人打破邏輯的框架、帶來自我理解與賦權、認回陰影、整合內在對立面,尋獲嶄新的自我。不同的藝術交織使用,能活潑左右腦的運作,利用身體動覺讓心智更加明晰敏銳。
娜塔莉深受父親卡爾.羅傑斯人本哲學的影響,強調運用表達藝術時,心理上的安全性及自由是絕對重要的。她也深受榮格影響,才能設計出這套貼近人們心智、身體、情緒及靈魂的療法。
書中收錄娜塔莉自身及許多學員生動的心得分享,展現了表達藝術的強大效果。她認為,要成為表達藝術治療師,務必先有深刻的親身體驗,才可以帶領個案。
本書附有豐富的照片與圖片,為不同主題設計的教案,你可以循序漸進地運用表達藝術。
這套方法,特別適用於以下情境的個案:
●人生轉捩點
●戒癮康復
●性侵倖存者
●失落與哀傷
●突破創意障礙
●發展靈性
●跨文化溝通
作者簡介:
娜塔莉.羅傑斯博士(Dr Natalie Rogers)
人本主義哲學大師卡爾.羅傑斯之女,心理治療師,也是美國加州聖羅莎「人本表達治療學院」的創辦人及聯合總監。該學院致力於個人及全球性的療癒,並提供國際性的培訓課程以重新喚醒人們的創意歷程。羅傑斯博士曾於歐洲、拉丁美洲、日本、美國、前蘇聯講課及帶領工作坊。她不僅是藝術家,也是位母親和祖母,三位女兒皆為專業人士,還有四位充滿創意的外孫。
審閱者
陳雅姿,英國註冊藝術治療師、協會認可督導,香港藝術治療師協會專業會員。著作包括《擁抱不完美:野生藝術治療師》、《敍別逸離:困難時刻的藝術與治療》。參與編輯《藝療藝瞭:香港藝術治療的發展與實務》。現為國際藝術治療論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Therapy)編輯顧問。
蔡杏華,註册表達藝術治療師,2011年接觸及學習表達藝術治療,人本表達藝術治療是首個及終生學習和連結自已及他人的模式。
譯者簡介:
劉康琳,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社會工作)碩士,社工/性治療師/親職、個人成長嚮導/兩寶的好玩媽……多年來在各崗位上,因應需要翻譯相關個人成長、教養、身心靈、治療法的文章與書藉節錄。今回有幸參與此本經典的翻譯工作,也讓自己走上由創意帶領的奇妙成長旅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鄭重推薦
文苑|資深表達性藝術治療專業工作者/瑞士歐洲研究所表達性藝術治療博士研究
李宗芹|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教授/《動勢圖卡》發想與作者
翁士恆|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副教授
陳文玲|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
陸雅青|藝術治療師/諮商心理師/榮格分析師
黃慧蘭|表達藝術治療師/家庭治療師/香港專業輔導協會院士/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榮譽院士
名人推薦:鄭重推薦
文苑|資深表達性藝術治療專業工作者/瑞士歐洲研究所表達性藝術治療博士研究
李宗芹|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教授/《動勢圖卡》發想與作者
翁士恆|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副教授
陳文玲|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
陸雅青|藝術治療師/諮商心理師/榮格分析師
黃慧蘭|表達藝術治療師/家庭治療師/香港專業輔導協會院士/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榮譽院士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邁向整全之路: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
當藝術與心理治療結合,兩者的廣度與深度都得以拓展。兩者相輔相成,人類的療癒歷程便生生不息。
──雄恩.麥尼夫(Shaun McNiff)
《藝術與心理治療》(The Arts and Psychotherapy)
有一些心理治療的歷程,是要喚醒具有創造性的生命能量,因此,創意和心理治療是重疊的。創作過程往往具有治療性,而所謂「具治療性的」,也常常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我將創意藝術融入治療工作之中,稱之為「人本表達藝術治療」(person-centered expressive arts therapy)。表達治療(expressive therapy)或稱表達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通常是指舞蹈治療、藝術治療和音樂治療,這些也包括透過札記、詩詞創作、意象、冥想和即興戲劇等藝術形式進行治療。以表達藝術來促進情緒癒合、化解內在衝突和喚醒個人創意, 是仍在擴展中的領域。接下來的章節,我希望能鼓勵你將表達藝術應用到個人生活以至專業範疇中,從而增加認識自己的能力,與人建立更親密深厚的關係,豐富你的實踐方法,無論你是藝術家、治療師或是小組導師(facilitator)。
什麼是表達藝術治療?
表達藝術治療運用各種各樣的藝術媒體,包括舞動、素描、繪畫、雕塑、音樂、寫作、聲音和即興演出等,並配合周邊環境的支持,以促進成長及療癒。這是個利用由情感深處出發的任何藝術形式去發現自我的歷程。過程中並不是去創造「美麗」的圖畫,不必舞姿曼妙為舞台演出,詩詞也不用寫作或修改達致完美。
我們創造外在的形態將內在的情感表露出來。所謂表達藝術,是將自身的情感和直覺放在各式各樣的媒介上。而使用藝術來表達,意即通過視覺藝術、舞動、聲音、寫作及戲劇等方式去探索及表達內心深處的感受。與人訴說我們的感受,也是有意義地表達及發現自我的重要方式。在人本主義為原則(humanistic principles)的治療世界中,「表達治療」一詞是專指非言語、隱喻的表達方式。人本義的表達藝術治療,與分析性或醫學模式的藝術治療並不相同,後者是將藝術用於診斷、分析及「治療」之用。
可能大部分人早就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某方面的表達藝術很有幫助。你或許也曾邊講電話邊在紙上亂畫,覺得紓壓放鬆;或許你有寫日記的習慣,並發現寫下之後,想法和感受也隨之改變;或許你會記下夢境,從中尋找意義與象徵;你可能以畫畫或雕刻為興趣,意識到醉心創作能讓你從生活上的困頓中解脫出來;你邊走遠路或開車時說不定還會邊哼著歌。以上種種說明了透過舞動、聲音、寫作和藝術去表達自我能改變存在的狀態,讓人抒發情感、放空頭腦、煥發神采、更能提升意識狀態,這過程是有治療性的。
以藝術作自我療癒或心理治療時,我們不關注視覺藝術的美、寫作的文法與風格、歌曲的是否流暢和合。我們用藝術來放下,去表達和釋放。而且,我們可藉著閱讀作品中的象徵與比喻而得到更深入的見解,只要開放接納這些訊息,作品自然會回應我們。
儘管有趣和戲劇性的作品會偶爾出現,但我們將追求美學和工匠精神留給追求專業藝術的人。當然,也有些人非常投入以藝術創作來抒發自我,對特定的藝術形式情有獨鍾,所以專注研習其藝術技巧。同樣地,很多藝術家兼治療師將重心從治療轉移到藝術創作上。也有很多藝術家因意識到創作的療癒力量,選擇變成為藝術家兼治療師。
當使用藝術創作過程來協助案主作深入的內在療癒時,過程會蘊涵更多步驟。表達藝術治療師會意識到當案主的身、心和情緒產生連動,將牽動其直覺與想像力,也會帶動邏輯與線性思維。由於情緒狀態往往很少有邏輯性,藝術這種意象與非言語的表達方式正好,開闢另類的自我探索與溝通的途徑。而這過程是一股強勁的整合力量。
傳統的心理治療是言語模或的治療,過程中的對話一直是很重要的。然而我發現透過圖像,能迅速地進入案主的內心世界。色彩、形狀以及符號都是來自潛意識的語言,對每個人也有特定的意義。當我傾聽案主描述她的作品時,我能清晰地透過她的視角看到這個世界;或者她以舞動和姿勢來表達感受,我透過感受其動力去理解她的世界。
案主從自己的舞動、藝術作品、寫作和聲音中找尋線索去探索,從而加深對自己的了解。表達藝術成為了「療癒歷程」,更是能對治療師與案主共同對話的新語言。衍生出來的作品是發現、體驗與接受自己未知的一面的重要媒介。談話療法(verbal therapy)著重於情緒困擾及不當行為,表達藝術則帶人躍進情感世界中的不同維度。將藝術元素融入心理治療,令案主能拋開拘束探索自由自我。治療可能帶著歡樂及多層次的學習:包括感官、動感、概念、情緒與神話。許多案主表示,表達藝術有助他們跨越難關,令他們跨越困難,並設想自己能在現實世界中有建設性地實踐。
什麼是以人為本?
表達藝術治療那以人為本的一面,描述了我對工作的哲學基礎。這種以案主為本(client-centered),或者說以人為本(person-centered)的模式,是由家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所創,強調治療師要感同身受、以開放、誠懇、表裡一致和關愛的態度,深入地聆聽案主,協助個人或團隊成長。這哲學相信每個人都有價值、有尊嚴,及自我引導的能力。卡爾的哲學建基於深信人的天性是渴求成長,而我的表達藝術治療方式,同樣基於由衷地相信人人都可以充份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潛能。
卡爾通過研究心理治療的進程,揭示了當人感覺被理解與接納的那一刻,療癒便會發生。當你感到害怕、憤怒、哀傷或嫉妒,通常很少會覺得被理解及接納。然而,正是是這理解與接納,人心方能療癒。作為朋友或治療師,我們常常誤以為必須提供什麼答案或意見,卻總是忽略一個簡單道理。那就是,懇切地傾聽別人內心的痛苦,尊重對方能自己找尋答案的能力,便是給她最好的禮物。
感同身受與接納,予人賦權的機遇去發現自己的獨特潛能。這充滿理解與接納的氛圍,則令你、身邊的朋友和案主更感安心去嘗試以表達藝術為邁向整全人生之路。
創意連繫
我稱之為「創意連繫」的歷程讓我感到著迷:是那在舞動、藝術、寫作、聲音之間很有意思的相互作用。例如,一個人有意識地舞動身體時,可能會覺察到一些更深層的感受,並隨之以不同顏色、線條和形態將它表達出來。一氣呵成地舞動和作畫完畢後立即寫作,在寫作的過程中會出現自由流動,有時就化為一首詩。我所發展出來的創意連繫歷程往往能激發自我探索,就如同夏荷含苞待放,在溫暖和被接納的環境中,花瓣最終全然綻放並顯露花蕊的內在本質。當情緒受困,那便成為繼續自我理解及創造力的資源。我們緩緩地容讓自己喚醒新的可能性。每一次的開放將會帶來更深的體會。當我們觸及心靈核心,將發現與世間萬物的連繫。我們藉著創作與內在相通,同時將連繫延展至跟宇宙萬物。
一些作家、藝術家及音樂家早就意識到創意連繫的存在。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你也許會說:「我在繪畫之前,總會先聽聽音樂和跳跳舞。」或者,作為作家,你會在桌旁寫作前會先去散步。就算你如世上大部分人一樣,認為自己「並沒有創意」,我希望這本書能誘發你作新嘗試,你將會喜出望外。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強大又出色的創造力,無論是利用創意來與家人和睦相處,或以創意作畫。我們大部分的創意的種子都來自潛意識、感受和直覺。潛意識像一口深不見底的井,我們卻往往在井口加蓋。感受在舞蹈、音樂、藝術或寫作中可化為積極的創意冒險。當我們高興時,創作會振奮人心;當感覺是暴力或震怒時,可將之轉化為有力量的作品,而不是發洩在世界上。這些藝術有助我們接納自己的各種面貌,而自我接納對能夠慈愛體恤他人,極為重要。
人本表達藝術的療癒力量
當我把自己的愛好如心理治療、藝術、跳舞、寫作和音樂交織在一起,我發現這歷程是自我的療癒。「人本表達治療」的誕生源於我將藝術媒體與家父傳承的哲學結合。經反覆試驗,我從自己的藝術札記中得到新的想法。我隨意寫畫,隨意宣洩,不顧慮結果地玩弄顏色。
一開始,我沒有太大把握將這些方法介紹給案主,我只提議他們試試然後再給我回饋。結果大家都說很有幫助。而他們對自己的了解和跟我之間的溝通都進展神速。
當我介紹案主使用舞動、聲音與自由的寫作去表達自我時,也收到異曲同工之效。無論是個人或組員都表示有如迎來一個「嶄新開始」,變得自在。其中一位組員寫到:「我從頭學會如何遊玩,如何放開我『已知』的一切──我的成就、功績與知識。我發現能從頭來過的重要性。」另一位則說:「比起依靠思考和對話,表達性的遊玩讓我能從容地處理一些沉重的情緒。」
顯而易見,創意連繫歷程能孕育整合性。曾有一位案主清晰地陳述:「我發現經由動作與舞蹈釋放情緒,能助我在探索感受的過程中衝破自己所設的心理障礙和結構。舞動後再把感受畫下來,便能延續這解構過程。」
表達藝術歷程的深度與力量實在難以言喻。我想分享一段有關表達藝術助我渡過艱難時光的自身經歷,透過閱讀讓大家能夠想像、代入並體會到我在包容的環境下藉著舞動、藝術和札記寫作的成長過程。
在家父剛過世後的數個月,對我來說是坐上情緒過山車。失去他固然打擊很大,但同時我又感到如釋重負。內在的感覺是:他的離開帶來強烈的悲痛,卻又開啟了我的心靈之門。
在我哀悼的期間,表達藝術撫慰了我。我的兩位「藝術家-治療師」朋友邀請我一起創作。康妮.史密斯.席格(Connie Smith Siegel)就招待我在玻利納斯灣的小屋渡過了一星期。那時,我一幅接一幅地畫了許多黑沉沉的畫,每當我開始覺得那陰沉的圖像沉悶,我就開始畫另一張,即使結果依舊是那麼沮喪淒涼。康妮本職是個藝術家,但她受過治療性訓練,且有能力全盤接納我的情緒狀態,容讓我盡情流露真實一面。
同時,我在柯琳.吉伯特(Coeleen Kiebert)帶領的週末工作坊裡,花了更長時間雕塑和畫畫。工作坊的主題是浪潮,跟上次一樣,我的作品一律是黑沉沉的。我捏了一件泥塑,是一顆頭從巨浪底下探出來,它呈現了我感到招架不住的狀況:清空父母家的諸多繁雜細節,整理父親遺物的抉擇,跟愛戴父親的親友交待的難過。跟上次畫畫時一樣,創作使我到感到自由,情感不受束縳,也讓我鬆了一口氣。柯琳鼓勵我藉著創作經驗去釋放自己,了解自己的內在經歷,無疑幫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本以為自己「應該」在一個月內就能走出傷痛,但這兩位女性卻都包容我,讓我繼續表達像河水一樣川流不息的哀傷。那一整年間,我的表達藝術創作都呈現出持續的失落,卻也引領我進入新的境界。
當一個人深受傷痛煎熬,往往會開通了靈性境界,這是很真實的。先父離世的三個月後我去了瑞士,與藝術家-治療師朋友保羅.尼爾(Paolo Knill )共同帶領一個培訓小組。那段期間,我感到跟人們、大自然及我的夢景都前所未有地貼近,我的內在發生了一連串奇妙的事。我經歷了眾多同步性(synchronicities)的時刻,感應到一些特別訊息,也看到奇異的影像。有晚夜半,在房間有許多看似是大翅膀在拍翼把我弄醒,翌日我盡可能把當晚的經驗畫下來。
某天下午,我帶領一個叫「融化與成長」的舞動活動,組員二人一組,輪流觀察對方舞動、融化然後生長。保羅跟我同組,他全程觀察著我如何從高高站著,到最終完全癱軟在地。我在札記裡這樣寫:
「我喜愛可以融化和完全放手的機會。在融化落地的片刻,我感到無比放鬆。我被降伏了!那瞬間,我像是被不可思議的光芒擊中,縱然閉著眼,一切都閃閃發光。很震驚,我靜靜多躺一會,然後慢慢開始『成長』,帶領自己回復到本來的身高。」
我引導組員將各自的舞動經歷變成藝術,雖然被光包圍的畫面較難畫出來,但我盡力用色彩捕捉那令人目眩神馳的一刻。
反思這些經歷,我的內心似乎就在那時打開了一道縫隙。讓我既脆弱,又充滿了內在力量與光。幾天後,另一幅浪潮畫像浮現,畫中的海浪碧藍如黛,被溢滿粉紅與金黃色的天空照耀著。
以上小片段的都是我內心經歷。我之所以分享,一來希望闡述表達藝術轉化人心的力量,二來也希望指出人本表達治療建基於特定的人文原則。正如在哀痛時,我身邊的人不是只拍拍肩膀輕描淡寫地說「會沒事的」,而是容讓我盡情淌淚哀痛,這是相當重要的。我知道若我有什麼想說的話,都一定會被傾聽和明白。能夠被深刻理解所帶來的改變力量常常被低估了。當我告訴保羅,我感到被光芒擊中時,他大可說:「那只是出於我的想像。」然而他不僅明白,還告訴我他見證著我臉上戲劇性的變化。
人本主義原則
由於未必每位心理學家都認同我書中所詮釋的治療原則,故此我覺得有必要清楚列出貫徹全書的理論基礎:
• 人人與生俱來就具備創造的能力。
• 創作過程本身就有療癒性。表達出來的作品給創作者傳遞重要訊息,但創作過程才是有深度轉化性的。
• 個人成長及攀到更高的意識層次是透過自我覺察、自我理解、及洞察而達成的。
• 自我覺察、自我了解與增強洞察力,須透過深入探究自己的情緒而實現。哀傷、憤怒、痛苦、害怕、喜樂和欣喜若狂是轉化的隧道,進入後才能走到另一盡頭:是自我覺察、自我了解和邁向整全之路。
• 我們的感受和情緒都是能量泉源,被表達藝術創作引渡的能量,可以被釋放及轉化。
• 表達藝術—包括舞動、藝術、寫作、聲音、冥想和意象,引領我們進入潛意識,流露自己以往未知的一面,從而得到新的知識與覺察。
• 各藝術媒介互相影響,我稱之為創意連繫。當我們舞動時,會影響我們如何寫作或繪畫。我們寫作或繪畫時,又影響我們的感受與思維。創意連繫歷程中,藝術媒體彼此激發與滋養,帶我們走進心靈的核心或本質,也即是我們的生命力。
• 在「我們的生命力」與「心靈內的核心或靈魂」與「天地萬物本質」之間存在一道連繫。
• 於是,當我們向內去探索心靈本質或整全性時,也會發現自己其實與天地相通,內外亦都融為一體。
我的治療取向,也建基於心理動力學在個人與小組歷程的理論:
• 個人成長會在安全及得到支持鼓勵的環境出現
• 一個安全,被支持鼓勵的空間,需要靠導師(老師、治療師、小組領隊、家長、同事)來營造,他們要有真摯、溫和、會感同身受、開放、誠懇、表裡一致與關愛的特質。
• 親身經歷是領悟以上特質的最好方法。
• 案主與治療師、師生、親子、夫妻和情侶等各種關係,是體驗以中上特質的場景。
• 個人的智力、情緒、生理及精神層面的整合,需要靠我們花時間反思與衡量以上種種經歷才會出現。
下頁的圖示,解釋了如何使用表達藝術來發現自我本質,使人與宇宙萬物的能量泉源相通,有助我們連結社群和與世界建立關係。
如果你願意的話,來吧,跟我逛一趟內在發現之旅,來喚醒大家的創意!
也許你是個不敢接觸視覺藝術的作家,又或者是個覺得自己不懂跳舞的畫家,或是個想尋找更多方法去發展案主與輔導員關係的治療師。我邀請你進入你專屬的祕密花園。
第一章
邁向整全之路: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
當藝術與心理治療結合,兩者的廣度與深度都得以拓展。兩者相輔相成,人類的療癒歷程便生生不息。
──雄恩.麥尼夫(Shaun McNiff)
《藝術與心理治療》(The Arts and Psychotherapy)
有一些心理治療的歷程,是要喚醒具有創造性的生命能量,因此,創意和心理治療是重疊的。創作過程往往具有治療性,而所謂「具治療性的」,也常常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我將創意藝術融入治療工作之中,稱之為「人本表達藝術治療」(person-centered expressive arts therapy)。表達治療(expressive th...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每一個人都有內在的生命力
黃慧蘭博士
(表達藝術治療師、家庭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博士、性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綜合表達藝術治療(iEXAT)專業證書培訓課程 統籌,香港專業輔導協會 院士,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 榮譽院士 )
《創意連繫: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的繁體中文版,終於面世了!感謝作者娜塔莉.羅傑斯(Natalie Rogers)的女兒、也是她的工作夥伴法蘭西斯.福斯(Frances Fuchs)的授權。雖然翻譯過程經歷了多番波折,好幾年的折騰,但還是非常欣慰這譯本終於順利出版了,讓更多中文讀者可以輕鬆𣈱閱及更貼身地明白這書的大智慧。
自古至今,中國人相信「四藝」:琴、棋、書、畫是怡情養性、陶冶性情的,也是生活日常,藝術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娜塔莉在書中強調大家可身體力行去體驗不同藝術媒體,嘗試享受、領悟、分享……這歷程就好像一段心靈探索之路,透過藝術歷程及藝術媒體展現出來的鏡像,讓我們更加明白自己的心路歷程、感受、想法、甚至內心深處的渴求。當內心被療癒後,才把表達藝術這顆珍寶分享給身邊的人,或是運用到專業範疇裡,在安全與滋養的環境下,讓「自療」繼續發生。這歷程不就是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作為治療師先要修身的重要性嗎?
在過往三十年的輔導、治療及督導的生涯裡,我看見每一個人都有份內在的生命力。透過感同身受、透過藝術、透過創造力,讓這份生命力重新燃點起來,發光發亮!我們確信這份力量的存在,亦因為這信念,讓受輔者走在我們前半步,我們從旁見證、支持,讓他們走出「自療」之路,才是真正的療癒之道,這亦是「以人為本治療」的終極精神。娜塔莉不會吝嗇,她分享了大量的自身經歷,這種自身經歷分享(Use of Self)實在是對學員、受輔者非常重要的心靈肯定。其實每個人在人生路上也有艱難的時候,沮喪的時候,打困籠的時候,能夠坦誠面對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甚至能夠「表裡一致」地向他人分享,絕對是痊瘉之境最好的見證。
今天為這譯本寫序,自己覺得非常榮幸,也驚訝這樣的巧合,因為在三十一年前的今天,正值情人節,也是娜塔莉為《創意連繫》編寫鳴謝的日子。相信這譯本也是送給自己及大家,最好的情人節禮物!
【推薦序二】
結合表達藝術與心理學
文苑
(資深表達性藝術治療專業工作者、瑞士歐洲研究所表達性藝術治療博士研究)
在表達性藝術治療法中,或者說在整個心理治療領域中,決定治療成功與否的最重要因素或許就是治療關係。治療關係構成治療工作的基礎,影響著可能使用的任何技術或方法的成效。我們傾向將治療關係的建立和深化視為一門藝術,治療師和案主投入想像,在探索、發現、創造和轉化的舞動中,第三者現象發揮作用。——(Knill et. al., 2004, p.123-124)
很高興繼瑞士保羅.尼爾(Paolo J. Knill)的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治療入門出版中文版後,人本取向表達藝術治療創始人美國娜塔莉.羅傑斯(Natalie Rogers)重要著作《創意連繫: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Creative Connection: Expressive Art as Healing)中文版終於也要面市。《創意連繫》一書的前半部主要介紹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促進創造力的條件和創意連繫,後半部則提出表達藝術治療的運用以及表達藝術治療與陰影及靈性的工作。整體來說這是本表達藝術治療與心理學結合的書,可以說整本書主要為人本取向的治療哲學所貫穿,強調人本原則及提供案主心理上的自由和安全對促進創意的必要性,其次作者娜塔莉.羅傑斯也以表達藝術來回應榮格心理學裡談的陰影工作,如:透過不同媒材的使用,創造性的表達來面對陰影以及轉化陰影。
表達藝術治療本身就是一門專業,是源於古老的療癒傳統和儀式,以藝術的整合使用來喚醒我們作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創意表達的能力。相較於概念性的語言,詩性的創意表達激活想像可以補償意識的⽚面性,使我們貼近或獲得心靈的重要表達和真實內容成為可能。表達藝術治療源於1970年代,縱觀其發展史,表達藝術治療理論的主要貢獻者有整合藝術取向的雄恩.麥克尼夫(Shaun McNiff)、感知互動現象學取向的保羅.尼爾以及人本取向的娜塔莉.羅傑斯。娜塔莉.羅傑斯是人本心理學代表人物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女兒,其所發展的表達藝術治療受其父親的以人為本的治療哲學所影響;相信人渴望成長的天性,在治療師的無條件地接納、同理、開放、誠實、一致和關心的在場和一個支持安全和滋養的環境下,當事人感受到被了解和接納時,療癒便會產生。娜塔莉.羅傑斯看重人本原則(Person-Centered Principles),她的方法是以過程為導向,強調理解和意義的創造要留給當事人本身。在使用表達創意藝術時,她深信心理上的安全、信任和自由對創意的重要性,她視心理的安全和自由為創意的土壤和養分,此外她也回顧與父親的工作經驗,補充了卡爾.羅傑斯在專業會談中所缺少的,即透過藝術將創意的行動實踐具體地帶入專業會談之中,藉此來激發當事人的創意想像,促進療癒和個人的成長。
娜塔莉.羅傑斯在本書本中用了不少篇幅談論她所發展創立的創意連繫(Creative Connection)工作方法。創意連繫是表達藝術的整合使用的概念;不同於藝術治療只專注在某種特定的藝術學科,表達藝術是任何或全部藝術形式的使用。對娜塔莉.羅傑斯⽽言,創意連繫是指在表達藝術專業會談的歷程裡,一種藝術形式與另一種藝術形式相互連繫和影響的歷程。這些被使用的各種不同的表達藝術型態,可以引導案主深化個人的內在之旅,使我們看進深處及碰觸到內心深處的創意之源(Knill et. al., 2004, McNiff, 2021)。這是一般以談話治療為主的心理治療所無法觸及到的。對表達藝術治療專業工作者來說,《創意連繫》就像保羅.尼爾等人在其《靈魂的吟遊詩人: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治療入門》一書裡所寫:「這不僅是具有啟發性的表達藝術治療實踐的指南,也是訓練表達藝術治療師在治療歷程裡,提升要找到合適的藝術學科的敏感度的好工具。」(2004, p.54)
以表達藝術治療來促進個人成長和療癒的學習裡,療癒的動力主要有⼆,一為專業的治療關係,因為藝術創作(Knill et. al., 2004, Knill, M. F., & Atkins, S., 2020)。藝術創作經驗確實為表達藝術治療工作的心臟(Heart),但治療關係如保羅.尼爾等人所言,更是構成了治療工作的基礎,對治療的成功與否扮演著核心重要的角色。在表達藝術治療裡,與來訪者治療關係的建立,責任主要在治療師身上。在治療關係的建立上,治療師扮演核心關鍵的角⾊。作為助人專業的工作者,在任何有意義的治療的相遇裡,治療師的真實在場、自我覺察、開放和欣賞似的好奇等有助於提供當事人勇氣,向新的和未知的事物展開冒險與開放(Eberhart, 2014, Knill et al., 2004)。除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術、治療哲學外,治療師自身的經驗、自身的內在工作總是在不同的層次上影響著治療的歷程。榮格指出:「你不能指望帶別人走得比你自己走得更遠。」(引自Stevens, A., 1993)換句話說,我們走到哪影響著我們服務的個案到哪,治療師除了需要有作為個案的個人經驗;能體會知道案主在向我們揭露自我時,所會面臨的挑戰和所需要的勇氣外,作為治療師、作為藝術家,我們必須不斷地向上向下成長與學習,需要持續地接受專業的督導。就像娜塔莉.羅傑斯作出的示範,她在書本裡真誠坦述著她自身以創意表達來擁抱陰影——整合對立面,她同時也分享了一些案例如何藉由表達藝術來接納自身陰影、賦權自身。
藝術總是可以涵括被排除在外的(引用 Levine S. K., 2021於歐洲研究所與Shaun McNiff 對談)。限於篇幅,最後以我的恩師馬戈.福斯.尼爾(2004)在其《靈魂的吟遊詩人: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治療入門》一書裡的一首詩作為推薦序的結尾。
與我的代蒙相遇 像是不知道 他是誰
直到我碰觸和溫暖他的周圍
【推薦序二】
開放感官經驗,開啟內在的冒險旅程
翁士恆
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副教授
本書的作者娜塔莉.羅傑斯(Natalie Rogers)是個人中心治療大師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女兒,和她的父親一樣,娜塔莉走入了人類的心靈。她走入了表達藝術治療的世界,一個更為抽象、豐富但自由的世界,從外而內的開啟了向內探索的旅程,也是一個通往未知之境的冒險。
Natalie是這樣描述的:
想像案主正走上一條通往內心旅程的路徑,會有幫助。路途九彎十八拐,要越過深坑、走過橋樑,最後才能到達內心的家。我們對這條路徑毫無認識,治療師就只是在旅途上幫忙照明的拍擋。我們可提議舞動又或透過意象引導、視覺藝術或聲音去走這條路。但無論用什麼方法,我們走在她的路上,她可以使用或拒絶我們提供的任何方式……
這裡頭,有著一個關係,兩個人,一種特殊的陪伴:案主正在探索自己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實有波折,前路茫茫。而治療師也在這個旅程裡,他需要放棄一切的主觀,就只是一個「幫忙照明的拍檔」陪伴在側,讓案主可以「走在她的路上」,走出一步又一步的紮實步伐。
我們可以看到娜塔莉和她父親卡爾的聯繫:幫助案主找到絕對的屬己(Authenticity)。這是一場旅程,一個全然屬於我的經驗,而治療師,是一個見證者,見證著個案得以成為「全人」(full-functioning person)的可能。治療師進入個案的覺知現象場,讓感官經驗可以化為體驗,進入覺察,並且擁有自由決定表達。這是一個細緻的聯繫,讓語言不再成為唯一的溝通渠道,而是一個多軌的聯繫,將複雜而神聖的多重心靈得以以其本來面目存在於世。
所以,這本書的重要概念是「讓案主指引」,所有的未知都有其入口,有其途徑抵達奧祕。有些時候必須閉上眼睛,將身體融入一段有意義的爵士樂中,置身於一個有著肉桂味與紅酒基調的空間中慢舞;有些時候,是把自己的手指輕輕的放在細沙上頭螺旋的擦出軌跡。感官體驗是多重的,那是理解的基礎,總是在「未能言明」的處境中累積意義,伺機而發。運用身體、聲音、寫作,把所有的「此時此刻」積蓄起來,「功能」(function)會成為具有現在式的「運作」(functioning)狀態,這指向著意義生發的無限可能。
語言之外,人際之間,自我的世界之中總有著豐富的事情正在發生。甚至,理智甚至常常成為阻礙,限制了超越自我的契機。而壓力、創傷、憂鬱與失落總會讓我們失去了語言表達的能力而被視為病態。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創作的可能在其中發生,並且在導引著我們直面受苦的現實。我曾經在精神照護機構中和一位思覺失調者有著深入的對話,其實也稱不上「對話」,是很簡單的語言來回,偶而會有著意義重疊的火花。但是在我們對話的過程之中,這位病人擺動著自己的身體,眼睛認真的維繫著與我的眼神連結,他在看著我,再用他的全身和語言和我連繫著。我們每次見面,就是長時間的如此連繫,而也因此,我逐漸的理解了他眼神中的光芒,努力的看到我的堅持,讓我們的彼此陪伴成為重要的時刻。
娜塔莉在這本書中以表達藝術治療的型態談「連繫」的種種可能,突破了語言所限制的框架,從關係的有限性走向意義的超越。治療師可以與案主執起繪筆共同創作、共同在心靈的節奏中舞動身體,可以寫詩,超越著語言具有時態、主被動的語法框架。所以,創造力可以顯現而具有修復性,透過創造,可以開啟豐富的多重旅程,走向自己,走向世界,連繫著有意義的事物與心靈。
【寫給中文版讀者】
1984年,我母親娜塔莉.羅傑斯(Natalie Rogers)和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羅莎創立了一個小型的「人本表達藝術學院」。她的想法是在與她父親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一同工作多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時他們在1970年代晚期一同帶領「以人為本取向」(PCA)的接觸小組。作為一位藝術家、舞者和作家,她受到啟發,想要將「以人為本的方法」擴展到談話以外,以表達性的媒介內化進程,以強化對創傷、人際關係和文化分歧的探索及療癒。有了這個學院,我們得以創建工作坊和培訓課程,將表達藝術治療付諸實踐。那是表達藝術治療首次作為一種思想流派出現的時候。娜塔莉對此充滿熱情,同樣重視使用「以人為本」的框架。這種組合在當時是獨特的,而她也是獨特地適合去發展它。
當我幫助她成立學院時,我們共同參與帶領訓練。也邀請了一些客席教師,包括她的父親卡爾.羅傑斯,以及其他在這一新興領域工作的人。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學習和為這一領域做出貢獻的極好時機,也是與母親建立新的同事關係的時刻。
人本表達治療學院是娜塔莉工作的「實踐場地」。我相信在早期,撰寫這本書的想法只是在娜塔莉意識深處的種子。幸運的是,我們拍攝了很多照片,記錄和錄製了許多工作坊的過程,後來成為印刷材料。
娜塔莉是這一領域的先驅,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被鼓勵,甚至是被迫,將她的想法和經歷寫下來。許多該計劃的同事和學生為她的工作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她在這裡歸功於其中的許多人。在學院成立的十年後,1993年,這本書出版了。雖然時間流逝卻未有失去其相關性。事實上,它仍然是表達藝術治療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以人為本表達藝術作為一種治療實踐的卓越之作。它幫助培訓了數百名治療師和導師,改善了成千上萬體驗過其創造性治療過程的人的生活。
我知道娜塔莉會對這個中文翻譯感到高興,這可以使更多世界各地的人們受益,並且可以讓香港那令人驚嘆的表達藝術治療課程更加通達。
感謝所有參與並努力成就這次翻譯的人們:翻譯者劉康琳(Lau Hong Lam, Karen);審閱者陳雅姿(Chan Nga Chee, Tristan)和蔡杏華(Brenda Choi);出版商心靈工坊(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還有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推動整個過程的人(也是娜塔莉的前學生)MT。
我希望這本書能豐富您的生活和工作。
法蘭西斯.福斯(Frances Fuchs)博士,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羅莎
2024年2月7日
【推薦序一】
每一個人都有內在的生命力
黃慧蘭博士
(表達藝術治療師、家庭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博士、性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綜合表達藝術治療(iEXAT)專業證書培訓課程 統籌,香港專業輔導協會 院士,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 榮譽院士 )
《創意連繫: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的繁體中文版,終於面世了!感謝作者娜塔莉.羅傑斯(Natalie Rogers)的女兒、也是她的工作夥伴法蘭西斯.福斯(Frances Fuchs)的授權。雖然翻譯過程經歷了多番波折,好幾年的折騰,但還是非常欣慰這譯本終於順利出版了,讓更多中文讀者可以輕鬆𣈱閱及更貼身...
目錄
推薦序一 每一個人都有內在的生命力/黃慧蘭
推薦序二 結合表達藝術與心理學/文苑
推薦序三 開放感官經驗,開啟內在的冒險旅程/翁士恆
寫給中文版讀者/法蘭西斯.福斯
表達藝術練習
前言
鳴謝
第 一 章 邁向整全之路: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
什麼是表達藝術治療?
什麼是以人為本?
創意連繫
人本表達藝術的療癒力量
人本主義原則
第 二 章 促進創造力
增進創造力的條件
心理安全
心靈自由
提供既刺激又具挑戰的體驗
什麼讓我們卻步?
阻礙創意發揮
第 三 章 展開探索
肯定
探索
你的祕密花園
第 四 章 創意連繫 第一部分:舞動與寫作
創意連繫的概念
舞動的療癒力
藉舞動自我發現
「恐慌與歡欣」/「克服抗拒」
以寫作自我表達
「今天我覺得自己像一顆鑽石」/「起與落」/「玫瑰,被剪時,升起」
復原靈魂
第 五 章 創意連繫 第二部份:藝術、音樂與冥想
視覺藝術的療癒面向
從視覺藝術中發現自我
來自意象的藝術作品:「熊精靈」/源自一股感受的藝術作品/源自一個概念的藝術作品/尊重原創者與其作品
處理作品的方法
完形藝術過程/局部放大或延伸/為藝術作品寫作/舞動作品/為作品發聲
療癒的聲音
以音樂作治療
冥想及接納
創意之河
第 六 章 與案主應用表達藝術
益處
促進性的治療關係
視人為可信任的生物/同理、一致及無條件的正面對待/我的信條
準備實體空間及材料
自我準備
第一次會面/信任案主的路向/多層次覺知/時間管理
案主的指引
運用視覺藝術
「這就是我」/「這就是我」—把玩黏土/生命曼陀羅/生命線/以藝術開始
運用舞動
治療師作為舞動同伴/為舞動配上聲音/博物館雕像姿態/某議題/以一股身體衝勁啟動
運用聲音
運用寫作
結論
第 七 章 表達藝術的進一步應用
基本設計
成癮方面的應用
表達藝術與十二步驟計劃
人生盤點
與性侵倖存者同行
與過度進食者同行
哀傷工作
與所愛道別/兒童哀傷工作
與長者同行
人生各種轉變的應用
下決定/結束/懸而未定(LIMBO)/新開始
在醫院中的運用
於創意阻塞時的應用
總結
第 八 章 接納陰影,擁抱光明
發現那陰影
整合對立面
「『極度痛苦』生下三顆蛋」/「嬌嫩的花變成老虎」/「黑鳥打開那個心」
擁抱光明
莉安娜的旅程/總結
練習(對立面)
內在極向/對陰影和光明開放
第 九 章 透過藝術發現靈性
什麼是靈性?
靈性與創意
靈性意象
蓋兒的人字形魚骨/過程回顧
發現的過程
第 十 章 跨文化的橋樑
表達藝術在獨裁統治下的拉丁美洲
表達藝術於蘇聯
愛沙尼亞:「我們被告知的一切全是錯的!」/莫斯科:「一扇希望之窗」/緩慢又艱難地收集
總結
第 十一 章 未來的創意與意識
設想未來
路標
信任人類的潛能
覺察必須取代否認
創意喚醒能量
整合對立面帶來完整
覺察導致的全球意識
體現平和
自我賦權讓我們為行動作好準備
創意凌駕順服
尋求解決方案
藝術家作為行動主義者
實踐創意回應
創意視覺就是一顆領航星
附錄一 表達藝術素材
附錄二 參考書目
推薦序一 每一個人都有內在的生命力/黃慧蘭
推薦序二 結合表達藝術與心理學/文苑
推薦序三 開放感官經驗,開啟內在的冒險旅程/翁士恆
寫給中文版讀者/法蘭西斯.福斯
表達藝術練習
前言
鳴謝
第 一 章 邁向整全之路: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
什麼是表達藝術治療?
什麼是以人為本?
創意連繫
人本表達藝術的療癒力量
人本主義原則
第 二 章 促進創造力
增進創造力的條件
心理安全
心靈自由
提供既刺激又具挑戰的體驗
什麼讓我們卻步?
阻礙創意發揮
第 三 章 展開探索
肯定
探索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7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