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政治秩序的起源》作者法蘭西斯‧福山新作
必備讀物……強烈推薦任何有興趣了解當前政治環境的讀者閱讀福山這本具學術水準又平易近人的著作。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古典自由主義正處於危機之中。
自由主義是在歐洲宗教和民族主義戰爭之後發展起來的,是一種治理多元化社會的體系,其基礎是平等和法治的基本原則。它強調個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且不受政府侵犯的權利。
眾所周知,自由主義並不總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在美國,許多人在法律面前被剝奪了平等權利。幾個世紀以來,誰算是值得享有普遍權利的完整人類一直存在爭議,直到最近,這個範圍才擴大到包括女性、非裔美國人、LGBTQ+人群等。保守派抱怨自由主義掏空了普通生活的意義。近幾十年來,自由主義的原則也被右翼和左翼推向了新的極端:新自由主義者崇拜經濟自由,而進步主義者則專注於經濟自由。認同高於人類普遍性是他們政治願景的核心。福山認為,其結果是我們公民社會的分裂,以及對我們民主的日益危險。
在這本討論現今諸多對於自由主義的不滿的書中,福山以簡短而清晰的敘述,為二十一世紀復興的自由主義提供了重要的辯護,並直指當世自由主義的盲點及解決問題的原則。
★好評推薦
《自由主義及其不滿》是一本珍貴的作品——實際上可能對實際政治領域產生影響的論述。
——喬‧克萊因,《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展現對自由主義自由和多元化的雄辯及明智的捍衛,各個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人和活動家都應該閱讀。
——約翰‧哈爾平,《華盛頓月刊》(Washington Monthly)
在這篇精闢的論文中,受到左翼和右翼圍攻的自由主義得到了謹慎的辯護……清晰且富有洞察力……對自由主義如何出錯以及如何恢復其最佳狀態進行了權威且易於理解的指引。——《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緊迫而及時……對自由主義思想的某些方面的內耗進行了精彩而敏銳的論述。——安德魯安東尼,《衛報》(The Guardian)
作者簡介: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兼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主任。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喬治梅森大學,擔任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員及國務院政策規劃幕僚副主任,亦曾出任美國總統生物倫理委員會委員。著有《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The Great Disruption)、《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Our Posthuman Future)、《強國論》(State Building)、《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及《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身分政治:民粹崛起、民主倒退,認同與尊嚴的鬥爭為何席捲當代世界?》(Identity: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等書。
譯者簡介:
黃中憲
1964年生,政大外交系畢業,現專職翻譯。譯作包括《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從帝國廢墟中崛起:從梁啟超到泰戈爾,喚醒亞洲與改變世界》、《大分流:現代世界經濟的形成,中國與歐洲為何走上不同道路?》、《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未竟的帝國:英國的全球擴張》、《帖木兒之後: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太平天國之秋》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何謂古典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有數大特點,使其有別於其他學說和政治制度。用約翰.格雷(John Gray)的話說:
各種大同小異的自由主義傳統,針對人和社會,都有一個明確且在本質上明顯屬於現代的概念……自由主義是個人主義的,因為它主張個人在道德上的首要地位,超越任何出於社會集體需要的要求;自由主義賦予所有人同樣的道德地位,認為人與人在道德價值上的差異與法律秩序或政治秩序無關,從這點來看,自由主義是平等主義的;自由主義是普世主義的,肯定人類的道德一體性,把特定的歷史關聯和文化形式視為次要的;自由主義是社會改善論的,因其肯定所有社會制度和政治安排都可以修正和改善。就是這個針對人和社會的看法,使自由主義有了不受其內部之巨大多樣性和複雜性所拘的明確身分。
自由主義社會把權利賦予個人,其中最根本的權利是自主權,亦即能在言論、結社、信仰方面,以及最終在政治生活方面,作出選擇的權利。自主權包括擁有財產、從事經濟活動的權利。久而久之,自主權也會包括透過投票權分享政治權力的權利。
不消說,早期的自由主義者認為只有某些人有資格享有權利。在美國等「自由主義」體制國家,這類人最初只限於擁有財產的白人,後來擴及其他社會群體。但這些權利上的限制,與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之類自由主義理論家的著作裡、美國獨立宣言或法國大革命人權和公民權宣言裡的人類平等主張相忤。理論與現實間的緊張,促使自由主義制度往更大範圍、更具包容性地承認人類平等的方向演進,而與挑明只讓某些種族、民族、性別、教派、種姓或地位團體享有權利的民族主義學說或以宗教為基礎的學說大相逕庭。
自由主義社會把權利載明於正式法律,於是往往極重視程序。法律只是一套說明衝突如何解決、集體決定如何作出的明確規則,而且這些規則體現在一套法律制度裡,這些制度具有某種程度的自主性,不盡然受政治制度的其他部分左右,以免遭追求短期利益的政治人物濫用。在大部分的先進自由主義社會,這些規則隨著時日推移日趨複雜。
自由主義常被歸入「民主主義」一詞底下,但嚴格來講,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建立在不同的原則和制度上。民主主義意指民治,如今透過所有成人都享有選舉權的定期自由、公正多黨選舉來實現。我所謂的自由主義,則指法治,亦即一套限制行政權的正式規則,即使行政部門透過選舉民意加持取得正當性亦然。因此,談到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盛行北美、歐洲、東亞和南亞部分地方、世上其他地方的那種體制時,應稱之為「自由主義民主政體」才貼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印度在二十世紀下半葉時都已是公認的自由主義民主國家,但某些國家,例如美國和印度,最近幾年一直在倒退。
晚近幾年受到最猛烈抨擊者,係自由主義,而非民主主義。如今只有少許人主張政府不應反映「人民」的利益,連獨裁體制鮮明的國家,例如中國或北韓,都聲稱為「人民」服務。普丁依舊不得不定期舉行「選舉」,似乎在意人民支持與否,世界各地其他許多實際上走威權統治路線的領導人亦然。另一方面,普丁說自由主義是「過時的學說」,竭力使批評者噤聲,關押、殺害或騷擾反對者,消滅任何獨立自主的公民空間。中國的習近平抨擊共產黨權力應受限制之說,緊縮對中國社會各方面的掌控。匈牙利的維克托.奧爾班挑明要在歐盟心臟地帶建造一個「反自由主義原則的民主國家」。
自由主義民主政體倒退時,自由主義制度扮演如同煤礦場金絲雀的角色,提醒人更大範圍的威權主義攻擊就要到來。自由主義制度藉由限制行政權來保護民主過程;這些制度一旦受損,民主本身就遭攻擊。然後,選舉結果可透過不公正劃分選區、選民資格規定或不實的選舉舞弊指控予以操控。民主的敵人無視民意,就是要繼續掌權。川普對美國制度的諸多攻擊裡,最嚴重者係不願承認二〇二〇年總統大選敗選和不願將權力平和轉移給繼任者。
正常情況下,我認為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都是在道德上站得住腳,而且是實際政治所不可或缺。它們是良治的三大支柱之二,作為對第三個支柱——現代國家——的約束,兩者至為重要(我在《政治秩序》系列裡對這點有頗為詳細的闡述)。目前的自由主義民主危機與民主有關,但與自由主義制度的關係更大。此外,經濟成長、現代世界的繁榮和民主的關係,遠不如其與自由主義的關係來得大。誠如第二、三章會提到的,未考慮到平等、正義的經濟成長,有時會帶來很大麻煩,但成長依舊是社會追求其他多數美好事物必要的先決條件。
數百年來,關於自由主義社會為何值得追求,有人提出三個根本理由。第一個理由出於實際考量:自由主義是制約暴力、使各種居民得以和平相處的辦法。第二個理由出於道德考量:自由主義保護人的基本尊嚴,尤其保護人的自主權——每個人自作選擇的能力。第三個理由出於經濟考量:自由主義保護財產權和交易自由,從而促進經濟成長和隨著成長而來的所有美好事物。
自由主義與某幾種認識能力,尤其與科學方法,關係非常密切,而科學方法被視為理解、操縱外在世界的最佳工具。個人被認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定者,能在作出這些判定時接納並測試關於外界的經驗性資訊。判定必然不盡相同,但自由主義相信,在自由流動的觀念市場裡,好的觀念最終會透過細想和證據逐走不良的觀念。
出於現實利害支持自由主義一說,需要從自由主義觀念初誕生所在的那個歷史大環境來予以理解。自由主義出現於十七世紀中期歐洲的宗教戰爭快要結束之時。歐洲的數場宗教戰爭,造成一百五十年間幾乎不斷的暴力,而引爆點是宗教改革。據估計,中歐多達三分之一人口死於三十年戰爭期間,即使不是直接死於暴力,也是死於軍事衝突後出現的飢荒、疾病。歐洲的宗教戰爭受經濟、社會因素驅動,例如想要奪取教會財產的君王貪婪之心驅動。但宗教戰爭的凶殘,源於交戰各方代表了想要強迫人民接受自家宗教教義的不同基督教教派。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與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 1500-1558)爭鬥;天主教聯盟在法國境內打胡格諾派教徒(Huguenots);亨利八世(Henry VIII, 1491-1547)欲使英格蘭教會脫離羅馬管轄;新教陣營、天主教陣營裡有種種衝突,如聖公會的高教會派和低教會派(high and low Church Anglicans),慈運理派(Zwinglians)和路德宗(Lutherans)的衝突,以及其他許多衝突。在這個時期,異端人士常因為公開聲稱相信「聖餐變體」(transubstantiation)之類事物,而遭燒死於火刑柱上,或被馬拉至行刑場閹割、挖出臟器、斬首,然後把身體分成四塊。如此殘酷的行徑,光從經濟動機去解釋,說不通。
自由主義欲降低政治活動的衝勁,不是為了找到宗教所界定的那種美好生活,而是為了保住生命本身,亦即為了和平和安定。寫作於英格蘭內戰期間的霍布斯擁護君主政體,但認為公權力強大的國家,主要目的是為確保人類不致回到「每個人對付每個人」的戰爭狀態。據他的說法,擔心遭暴力殺害的心態,係最強烈的情感,凡是人都有的情感,而宗教信仰則不然。因此,國家的首要職責係保護活命權。這是美國獨立宣言中「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一語的遙遠根源。洛克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論到,生命也可能受到暴虐政府威脅,必須以「被治理者的同意」約束政府本身。
因此,可以把古典自由主義理解為解決管理多樣性這個難題,或稍稍換個措詞,是為了解決在多元社會裡平和管理多樣性這個難題,而提出的一個體制性辦法。自由主義所尊崇的最根本原則係寬容原則:你不必贊同本國其他人對最重要之事的看法,但唯獨要認同一點,即應讓每個人在不受你或官方的干預下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自由主義使最後目的為何這個問題不納入討論,藉此降低政治溫度:你可以相信自己想追求的東西值得追求,但必須在私生活裡這麼做,絕不可強要其他國人接受你的看法。
自由主義社會管理得了多樣性,但並非每種多樣性都能管理得了。如果社會中有不少人不接受自由主義原則,想要限制他人的基本權利,或者碰到國人為了順遂己意而訴諸暴力的情況,自由主義就不足以維持政治秩序。一八六一年美國因蓄奴問題而分裂,而在那之前,美國就處於這樣的情況,後來演變為內戰,也因為這情況。冷戰期間,西歐的自由主義社會面臨法國、義大利境內歐洲共產黨所帶來的類似威脅,在當今中東,自由主義民主的前景,則因為埃及穆斯林兄弟會之類伊斯蘭主義政黨讓人深深覺得恐怕不會接受自由主義遊戲規則,而變得黯淡。
多樣性能以多種形式呈現:在十七世紀歐洲,多樣性呈現在宗教上,但多樣性也可能建立在國籍、族群、種族或其他種信仰上。拜占庭社會則因「藍派」(Blues)、「綠派」(Greens)的尖銳對立而分裂。「藍派」、「綠派」係戰車競賽場上的兩支競技隊伍,分別對應信仰基督一性論派(Monophysite)、一志論派(Monothelite)教義的基督教教派。波蘭如今是歐洲境內族群、宗教同質程度最高的社會之一,卻因為社會群體的對立而激烈兩極化,其中一類社會群體以境內有許多來自不同地方、文化的人的城市為大本營,與之對立者,則是鄉村較保守的群體。人類很善於區隔彼我,分成不同群體,然後群體與群體作有形或無形的爭戰;因此,多樣性是許多人類社會的共通特點之一。
自由主義最重要的賣點,依舊是存在於十七世紀那種務實取向的自由主義:如果印度或美國之類多樣性社會偏離自由主義原則,欲以種族、族群、宗教或其他觸及實質層面的美好生活觀作為國家認同的基礎,那就是欲走回可能訴諸暴力的衝突之路。美國於內戰期間受害於這類衝突,莫迪的印度改以印度教作為國家認同的基礎,則是在召喚宗教族群暴力。
自由主義社會值得追求的第二個理由出於道德考量:自由主義社會賦予其人民平等的自主權,藉此保護人的尊嚴。能作出根本的人生抉擇一事,係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重要特性之一。每個人都想要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要以什麼謀生、要嫁誰娶誰、要住在哪裡、要和誰來往和交易、要說什麼和如何說、要信什麼。正是這一自主權,賦予人尊嚴,而且與智力、外貌、膚色或其他次要特性不同的,這是凡是人都有的特性。法律賦予並執行公民表達言論、結社、信仰的權利,藉此保護最起碼的自主權。但隨著時日推移,自主權已包含分享政治權力和透過投票權參與自治的權利。因此,自由主義已和民主主義綁在一塊,民主主義可以視為集體自主權的表現。
把自由主義視為保護人基本尊嚴的手段一說,法國大革命時已出現於歐洲,如今則以「尊嚴權」的形式寫入世界各地無數自由主義民主國家的憲法裡,而且出現在德國、南非、日本等形形色色之國家的基本法裡。要當今政治人物說清楚哪個人類特質賦予人平等的尊嚴,大部分人會覺得難以辦到,但他們會隱約覺得,平等的尊嚴意味著人能作出抉擇,能在不受政府或更大社會的不當干預下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根據自由主義理論,這些權利為所有人所共享,一如美國獨立宣言開頭所言「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證自明,即人人生而平等。」但實際上,自由主義制度在人與人間作出令人反感的區分,未把它們轄下的所有人都視為享有完整權利的人。美國直到內戰後通過憲法第十四、十五、十六修正案,才給予非裔美國人公民身分和選舉權,「南部重建時期」(Reconstruction,一八六五~一八七七)後,又可恥的收回這些權利,直至一九六〇年代「民權」時期為止。美國直到一九一九年通過第十九修正案,才給予女人投票權。同樣的,歐洲民主國家係以漸進方式讓所有成人享有選舉權,在直至二十世紀中期為止的一段過程裡,慢慢拿掉以擁有財產、性別、種族為基礎的選舉權限制。
自由主義值得追求的第三大理由,與其和經濟成長、現代化的關連性有關。對十九世紀許多自由主義者來說,最重要的自主權,係能在市場經濟裡自由買賣、投資一事。從理論上講,理由不難理解:如果創業者認為資金會在隔年遭政府、商場競爭者或犯罪組織侵吞,沒有哪個創業者會冒險把錢投入生意。財產權需要得到大型法律機制支持,這一法律機制包括由獨立自主的法院、律師、律師界、能利用其公權力執行對當事人不利之判決的政府所構成的體系。
第一章 何謂古典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有數大特點,使其有別於其他學說和政治制度。用約翰.格雷(John Gray)的話說:
各種大同小異的自由主義傳統,針對人和社會,都有一個明確且在本質上明顯屬於現代的概念……自由主義是個人主義的,因為它主張個人在道德上的首要地位,超越任何出於社會集體需要的要求;自由主義賦予所有人同樣的道德地位,認為人與人在道德價值上的差異與法律秩序或政治秩序無關,從這點來看,自由主義是平等主義的;自由主義是普世主義的,肯定人類的道德一體性,把特定的歷史關聯和文化形式視為次要的;自由主義...
作者序
本書意在為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辯護,或者,如果古典自由主義一詞所具有的歷史意涵太過濃厚,那不妨以戴爾德麗.麥克洛斯基(Deirdre McCloskey)所謂的「人道自由主義」(humane liberalism)稱之。我認為自由主義如今在世界各地受到嚴重威脅;它曾被視為理所當然之事,如今其優點卻需要我們再度予以清楚的闡明和頌揚。
我所謂的「自由主義」,意指首度出現於十七世紀下半葉,主張透過法律和最終透過憲法限制政府權力的學說,在這過程中要為受政府管轄的個人打造出保護個人權利的制度。我所謂的自由主義,非指今日美國境內用來指稱中間偏左政治立場的那種自由主義;那套觀念,誠如後面會提到的,已在某些重要方面偏離古典自由主義。我所謂的自由主義,也非指美國境內所謂的自由意志論(libertarianism),自由意志論係建立在對自由主義政府之敵視上的奇特學說。我口中的自由主義,也非歐洲所認知的那種自由主義,在歐洲,那種自由主義係用在對社會主義心存懷疑的中間偏右政黨上。古典自由主義是一頂涵蓋多種政治觀點的大帳,但這些觀點一致認同人人權利平等、法律上平等、自由上平等這個根本原則的重要性。
大家都看得出,晚近幾年自由主義勢力持續後退。根據「自由屋」(Freedom House),全球各地的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權於一九七四至二〇〇〇年代初期的三十五年間上升,但在那之後至二〇二一年之前的十五年間,在所謂的民主衰退乃至民主蕭條期,持續下滑。
在老牌自由主義民主國家,受到直接攻擊者係自由主義制度。匈牙利的維克托.奧爾班(Viktor Orbán)、波蘭的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Jarosław Kaczyński)、巴西的賈伊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土耳其的雷傑普.塔伊普.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ğan)、美國的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之類領袖,都經合法程序選上,而且一開始就利用選民對其的肯定抨擊自由主義制度。這些制度包括法院和司法體系、不受任何黨派控制的官方行政系統、獨立媒體、其他根據制衡體制限制行政權的組織。奧爾班致力於在法院安插他的支持者,把大部分匈牙利媒體納入他盟友的控制,而且頗為成功。川普欲削弱司法部、情報界、法院、主流媒體之類機構的力量,較沒那麼順利,但用意差不多。
晚近幾年,自由主義所受到的挑戰,不只來自右派民粹主義者,還來自重出江湖的進步左派。來自進步左派的批判,從一項指控——本身屬實的指控——漸漸發展出來。這項指控認為社會現狀不符合他們眼中所有群體受到平等對待的理想。久而久之,這一批判擴大其攻擊對象,攻擊起自由主義本身的根本原則,例如權利在個人而非在群體之說、憲法和自由權所依據的人人平等前提、言論自由的價值和作為理解真理之方法的科學理性的價值。事實上,這已導致有些人無法容忍偏離新進步正統觀的觀點,並運用數種社會權力來貫徹該正統觀。異議之聲已遭逐離有影響力的職位,書籍實際上遭禁,而且並非遭政府禁,而是遭那些控制書籍之批量配送的有力組織禁掉。
我認為,右派民粹主義者和左派進步人士不滿於今日的自由主義,並非因為自由主義本身有個根本弱點,他們其實不滿於過去幾十年自由主義的演變。從一九〇七年代後期起,經濟自由主義已演變為今日所謂的新自由主義,而這個新自由主義大幅惡化經濟上的不平等,導致了全球許多國家的一般老百姓受害遠甚於有錢菁英的金融危機。進步派反對自由主義,反對與自由主義關係密切的資本主義制度,而其反對的理由,就以上述的不平等為核心論點。一體適用的自由主義規則,保護每個人的權利,包括那些不願放掉財富和權力而阻礙被拒於門外之群體得到社會正義的既有菁英。自由主義構成市場經濟的意識形態基礎,因此,在許多人眼中,和資本主義所導致的不平等脫離不了干係。在歐美,許多已等得不耐煩的年輕Z世代,認為自由主義是已過時嬰兒潮世代的觀點,係無力改革自己的一個「體制」。
與此同時,個人自主觀不斷擴大,最終被視為比其他各種美好生活觀,包括傳統宗教、文化所提供的那些美好生活觀,還要重要的東西。保守派認為這威脅到他們所最堅持的信念,認為自己受到主流社會的歧視。他們覺得社會菁英正運用多種不民主的手段——控制主流媒體、大學、法院、行政權——來推動他們所設定的目標。保守派在此時期的歐美拿下多場選舉一事,似乎完全未能放緩文化改變的浪潮。
對於晚近幾十年自由主義的演變所衍生的這些不滿,已導致左右兩派都要求以另一種體制徹底取代自由主義。就右派來說,有人致力於操縱美國的選舉制度,以確保不管民意選擇為何,保守派都能繼續掌權;另有人則考慮使用暴力和威權統治回應他們眼中的威脅。就左派來說,則要求大規模重新分配財富和權力,根據種族、性別之類固定的特性識別群體而非個人,以及推動拉平群體所得的政策。這些全不可能在得到廣泛社會共識下實現,因此進步派樂於繼續用法院、行政機關,以及他們龐大的社會、文化支配力去推動此目標。
自由主義所受到的上述左右派威脅並非一樣大。來自右派的威脅較迫近且較偏重於政治方面;來自左派的威脅則主要在文化方面,因而作用較緩。這兩種威脅都源於對自由主義的不滿,但這些不滿與自由主義的本質無關,而是與某些明智的自由主義理念被解讀並推到極端的方式有關。要化解這些不滿,其辦法不是揚棄自由主義,而是予以節制。
本書計畫如下。第一章界定自由主義,提出三大歷史理由證明自由主義的正當。第二、三章檢視經濟自由主義如何演變成較極端的「新自由主義」,如何挑起對資本主義本身的強烈反對和不滿。第四、五章考察個人自主這個基本的自由主義原則,如何被奉為不容質疑的圭臬,如何演變為對自由主義所依據之個人主義和普世主義的批判。第六章探討由進步左派所率先提出、但不久就擴及至民粹右派的對近代自然科學的批判。第七章描述現代科技如何挑戰言論自由這個自由主義原則。第八章探討左派和右派是否有可替代自由主義且切實可行的方案。第九章檢視國家認同的需要對自由主義所構成的挑戰。第十章闡述欲讓世人對古典自由主義重拾信心所需要的大原則。
撰寫此書並非意在介紹自由主義思想的沿革。已有數十位重要作家助力鼓吹自由主義傳統,但多年來批評自由主義的人也一樣多。已有數百、甚至數千本書各抒己見。我想把重點擺在我眼中作為當今自由主義之基礎的核心觀念,以及自由主義理論本身的某些嚴重弱點。
撰寫此書時,正值自由主義面臨諸多批判、挑戰,而且在許多人看來,自由主義是個古老、過時、無力應對當今挑戰的意識形態。自由主義受到批評,這並非頭一遭。自由主義於法國大革命後被喚醒成為活意識形態(living ideology)後,立即受到持浪漫主義立場的批評者抨擊,這些人認為自由主義建立在別有居心且呆板的世界觀上。接著,自由主義受到一次大戰時已席捲人心的民族主義者和反對民族主義者的共產主義者攻擊。在歐洲之外,自由主義學說扎根於印度之類的某些社會,但迅即受到民族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運動、宗教運動挑戰。
但自由主義捱過這些挑戰,二十世紀末已成為世界多地政治的主要指導原則。自由主義的歷久不衰,反映了它在實踐上、道德上、經濟上具有存在的正當性,從而打動了許多人,尤以在他們被他種政治制度所致的暴力鬥爭搞得身心俱疲之後為然。自由主義不是如俄羅斯領導人普丁(Vladimir Putin)所說的「過時」學說,而是在當今多元且互聯互通的世界裡依舊不可或缺的學說。因此,不只有必要重申為何該行自由主義政治的理由,還有必要說明為何今日許多人覺得自由主義不符要求的理由。
尤其二〇一六年起,有許多書籍、文章、宣言剖析自由主義的缺點,針對自由主義需要如何因應當前情勢提出建議。我把人生許多歲月花在研究、教授公共政策和撰文談公共政策上,針對可用來改善我們當今自由主義民主國家裡之生活的具體作為,有許多想法。但本書未詳列這些作為,而是把重點擺在作為自由主義制度之基礎的那些基本原則上,以揭露它們的某些缺點,據此提出克服這些缺點的辦法。不管有什麼樣的缺點,我想要讓大家知道,這些基本原則依舊優於違反自由主義原則的他條路子。至於從大原則擬出較具體的政策一事,則有勞於其他人。
本書意在為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辯護,或者,如果古典自由主義一詞所具有的歷史意涵太過濃厚,那不妨以戴爾德麗.麥克洛斯基(Deirdre McCloskey)所謂的「人道自由主義」(humane liberalism)稱之。我認為自由主義如今在世界各地受到嚴重威脅;它曾被視為理所當然之事,如今其優點卻需要我們再度予以清楚的闡明和頌揚。
我所謂的「自由主義」,意指首度出現於十七世紀下半葉,主張透過法律和最終透過憲法限制政府權力的學說,在這過程中要為受政府管轄的個人打造出保護個人權利的制度。我所謂的自由主義,非指今日美國...
目錄
序
第一章何謂古典自由主義?
第二章從自由主義到新自由主義
第三章自私的個人
第四章最高自我
第五章自由主義自挖牆腳
第六章對理性的批判
第七章科技、隱私、言論自由
第八章有別的選擇嗎?
第九章國家認同
第十章自由主義社會該遵守的原則
參考書目
序
第一章何謂古典自由主義?
第二章從自由主義到新自由主義
第三章自私的個人
第四章最高自我
第五章自由主義自挖牆腳
第六章對理性的批判
第七章科技、隱私、言論自由
第八章有別的選擇嗎?
第九章國家認同
第十章自由主義社會該遵守的原則
參考書目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