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弘法有五時三教之別,分為藏、通、別、圓四教之理,本經是大乘般若期前的通教經典,所說之大乘般若正理與所證解脫果,通於二乘解脫道,佛法智慧則通大乘般若,皆屬大乘般若與解脫甚深之理,故其所證解脫果位通於二乘法教;而其中所說第八識無分別法之正理,即是世尊降生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如是第八識能仁而且寂靜,恆順眾生於生死之中從無乖違,識體中所藏之本來無漏性的有為法以及真如涅槃境界,皆能助益學人最後成就佛道;此謂釋迦意為能仁,牟尼意為寂靜,此第八識即名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即是能仁寂靜的第八識真如;若有人聽聞如是第八識常住、如來不滅之正理,信受奉行之人皆有大乘實證之因緣,永得不退於成佛之道,是故聽聞釋迦牟尼名號而解其義者,皆得不退轉於無上正等正覺,未來世中必有實證之因緣。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章節試閱
經文:【時二菩薩白佛言:「世尊!釋迦牟尼佛說法為最甚難。」佛言:「釋迦牟尼佛說法實為甚難。」善音、善聲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快得善利,不生如是下劣惡國。」爾時佛答二菩薩言:「莫作是語,當疾捨離。」善音、善聲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令捨是語?彼惡世中說此法難,以是故,我等今者不生喜樂。」佛言:「於此世界二十億那由他劫修諸善根,不如娑婆世界於一食頃與諸般若波羅蜜相應,令一眾生歸依三寶受持五戒,遠離聲聞、辟支佛心,使發無上菩提道意,甚難於彼二十億那由他劫者;況復有能勸人出家讚歎功德,廣為說法令出三界,作如是教、逮得己利,修習善法入諸禪定;何以故?此諸眾生,多為煩惱之所濁亂。」】
講義:上週最後一段,兩位菩薩請問 善住光華開敷如來說:「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要說三乘法?」佛就告訴他們說:「因為娑婆世界眾生的心比較下劣,不能直接宣說唯一佛乘,所以要分成三乘;等到因緣成熟了,再從二乘菩提引入大乘菩提中。」
由於有人是從這一部《不退轉法輪經》開講,才來正覺聽經的,我還是得要稍微說明一下:諸佛世界不是全都像我們娑婆這樣的世界,於五濁惡世而有 佛來降生示現,這是很少數的狀況;必須有大慈大悲,還要往昔有大願才作得到,因此到這裡來說法時就不同於純一清淨的佛世界。在純一清淨的佛世界中,直接就是向大乘佛法修學,所以該如何修?從十信位開始;諸佛就從十信位開始講起,然後講初住位,講二住、三住位,一直到七住、八住等,直接講到佛地去。那諸位不用替他們發愁說:「這要聽到什麼時候才能聽完?」因為那種純一清淨世界,人壽很長,動輒十萬歲、二十萬歲、五百萬歲……,因此可以慢慢講。
如果在這裡就不行!在娑婆世界若是這樣講,而且要具足宣說時,老實講,整整八十歲還不夠!那麼這裡的世界與眾生由於五濁的緣故,特別是命濁和見濁,所以不能直接就開講「唯一佛乘」,必須要藉著二乘菩提,佐以人天善法一起來宣說,讓大家可以親自體驗:確實可以出離三界解脫生死苦。當大家那樣實證了,然後有信心,如來所說莫不信受,這時候才可以教他修學大乘菩提。
這等於是把很長的修證時間,包括聞、思、修、證四個階段濃縮在幾十年裡面完成,就必須分成三乘菩提來宣講;這也是不得不然,因為這裡的眾生有五濁的因緣,就得如是。但是從他方世界的佛弟子們來看,如果剛開始只看到表相,他們會覺得奇怪:佛教的修行明明就是一個大乘菩提,就是佛菩提道呀!為什麼還要分成三乘來講?看來這娑婆世界的 世尊未免也太辛苦了吧!然後一定對娑婆世界不歡喜。而且事相上也令人不喜,因為這個世界是污濁、不清淨的。這兩位菩薩直接想到的,就是這個道理,但他們沒有想到背後的緣由。
語譯:【所以這兩位菩薩就向善住光華開敷佛稟告說:「世尊!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說法,那是最為困難的事啊!」佛答覆他們說:「釋迦牟尼佛為眾生說法確實很困難。」善音、善聲兩位菩薩就稟白善住光華開敷佛說:「世尊!我們兩個人如今覺得好快樂!真是得到了最好的利益,因為我們沒有出生在那種下劣的國度。」這時候善住光華開敷佛就答覆他們兩位菩薩說:「你們不要講這樣的話,應該把這樣的想法趕快棄捨。」這時候善音、善聲兩位菩薩又稟白佛陀說:「世尊!到底是什麼緣故,您要叫我們捨掉這樣的話?在那個五濁惡世裡面,演說這個佛法是那樣的困難,由於這樣的緣故,我們如今對那個國度沒有產生歡喜心、快樂的心。」那位佛陀就告訴他們說:「我們在這個世界經過二十億個那由他劫來修行、修集各種的善根,不如在娑婆世界只要在吃一頓飯的時間,能跟般若波羅蜜相應,而能夠使一個眾生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並且遠離聲聞心和辟支佛心,使他們發起佛菩提道的無上道意,我說的『甚難於彼二十億那由他劫』還有其他的意思;是說何況是還有人能勸別人出家、讚歎出家的功德,廣為眾生說法而度他們證得出離三界的解脫果,作這樣的教導、而讓眾生能夠得到對自己有利益的事,而且能修學、熏習各種善法,進入各種禪定的境界中;為什麼這樣說呢?這一些娑婆世界的眾生,大多是被煩惱所污濁、所擾亂的緣故。」】
講義:諸位現在有沒有覺得說,生在娑婆世界很好?別光只是笑啊!有就說有嘛!(眾答:有!)對啊!大家都沒想到這一點。他們那兩位大菩薩就沒看到這一點,只看到表相,就說:「哇!在娑婆世界那裡當世尊,太辛苦了!」沒想到 善住光華開敷佛馬上勸令他們:「趕快把這種話捨棄!」就是要他們收回。但他們一時不懂,所以認為說:「在那五濁惡世裡面,在那裡為眾生說法太難了!所以我們不想要去那裡。我們對那裡連想都不想!所以對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不生喜樂。」沒想到 善住光華開敷佛就告訴他們:「你們大眾在這個淨土世界二十億個那由他劫,」不是二十億劫喔!是二十億個那由他劫,「修諸善根,還不如在娑婆世界吃一頓飯的時間,在那麼短的時間跟各種智慧到彼岸的正法相應。」
想想看哪:在那裡修行求開悟需要多久呢?但在這裡開悟真的是一頓飯的時間而已啊!(大眾笑…)對吧?「禪三」四天三夜,跟我吃飯就悟了,就這麼一頓飯哪!然後過堂以後的小參,監香老師說:「欸!你怎麼就會了?」很驚訝問他,因為過堂前小參時都還不會呢!他就說:「我在過堂的時候,導師說怎麼樣、怎麼樣啊,我就會了!」真的是「一食頃」。可是你如果在純一清淨世界,諸佛如來不太用教外別傳的法指導,就純粹說法。那你如果熏習很多了(說真的,真的要熏習很多),然後才在聞法或日常生活中一念相應,才能悟入。
有時候想一想說,在娑婆世界追隨 釋迦如來,真幸福啊!真的叫作「化長劫入短劫」,因為 世尊不是只有宣講大般若的義理,當祂宣講摩訶般若的過程中,因為那要講很久,那麼大家追隨聽講的過程中,在講經以外的時間,有時 世尊就會給予機鋒。如果 世尊給了機鋒大家都不懂,有時菩薩就來幫忙。我講過很多遍 世尊跟天帝釋提桓因的例子。比如有一天走在路上,世尊突然撿了一根樹枝,就在地上畫一個圈圈,然後就說:「此處宜建梵剎。」說這個地方,很適合建立一所清淨的寺院。大眾當時並不瞭解,釋提桓因正好來奉侍 如來,他聽了就去路邊摘了一根草,往那畫圈的沙地上一插,隨即合掌稟告 世尊:「梵剎建竟!」說一所清淨的寺院已經蓋好了。當下會的就會了,還不用「一食頃」,多快!可是你若在純一清淨世界,跟著諸佛如來學佛,那是好整以暇為你演說諸經;然後你何時相應,就是你自己的事情。
所以在那裡「修諸善根」,善根有五個:信、進、念、定、慧。從信根到慧根五個善根,那你得要慢慢聽經,聽很久以後,終於從信根發展到慧根;然後再從五善根發展成信力、精進力乃至慧力,那時候你才能悟入般若。所以在那一種純一清淨世界,二十億個那由他劫修集各種善根,不如在娑婆世界努力修行於吃一餐飯的時間與般若相應。如果是純一清淨世界的菩薩聽到我這裡講的,還沒有聽到後面,他們會想:「你們娑婆世界的飯有什麼好吃?(大眾笑…)那是不清淨的食物!我們才不稀罕!」欸!等到我繼續講下去,他們可後悔了;因為在這裡吃一餐飯,有很多的因緣可以讓你悟入。雖然那飯都是土長出來的,不清淨!尤其長出來的過程都還澆糞,或是由糞等不清淨的物質製成的黑顆粒肥料幫助生長的;所以娑婆世界的眾生都是吃土長大的,但是吃這一頓飯往往就能夠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當你和「般若波羅蜜」相應了,你就跟「布施波羅蜜」相應,也跟「持戒波羅蜜」相應,乃至跟「靜慮波羅蜜」相應;每一度都通,這就是「與諸般若波羅蜜相應」──每一度裡面都有般若。如果在純一清淨世界,那你就慢慢等吧!反正你能活二十萬歲或是活無量歲,不急啊!不但諸佛如來這樣想,學的人也會這樣想:「我這一生目前活了十萬歲,那我未來還有十萬歲或無量歲可以活,急什麼?」諸菩薩也會這樣想說:「眾生就是這樣想的,就慢慢悟吧!」那時 如來當然也不用急,反正還有十萬歲或無量歲可以活,急什麼?可是在這裡,佛菩薩就不這樣看,要適應這裡的眾生。想一想:如果你這一世活一百歲,現在已經六十歲了,那不幫你快一點悟入不行!所以呢,就有許多的方便施設來幫助你。那麼這樣一來,你是要去活在那二十萬歲之時,還是活這一百歲?啊!你們都是要活這裡的一百歲喔?
對啊!比如我早期講「禪淨圓融」,可以說是佛教界第一次有人提出來:速行道與緩行道、易行道與難行道,以前沒有人講啊!所以生在這個娑婆世界,有很多的因緣可以證悟;不過這麼「一食頃」,就能「與諸般若波羅蜜相應」。如果「與諸般若波羅蜜相應」,每一度都是三輪體空,六度就通了;那麼布施時三輪體空,當你從所證的如來藏來看「布施」這件事,既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受施的人,也沒有布施這回事。同樣的道理,你從如來藏來看「持戒」這件事,沒有持戒的人,沒有持戒的對象,而且也沒有持戒這件事;所以布施這件事,也沒有所謂對眾生無畏布施的事,也是三輪體空。乃至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莫不如是,全都三輪體空;這時候就叫作「與諸般若波羅蜜相應」,六度全都是波羅蜜,不是只有般若才叫作波羅蜜。
這時候有慧眼,悟後繼續作觀行,越來越深入;從如來藏的各個別相去觀行,有很好的別相智了,可以出來教導有情;本來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看起來也沒什麼;沒想到這一悟了,說法滔滔不絕,連聲聞阿羅漢都聽不懂,這時候可以度人了。度人的時候,大家只有仰慕你的分兒,沒有質難的資格!這時候要教導一個眾生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不為難事;眾生看到你這麼有智慧,他們很仰慕,希望自己也能到達這個境界。那他們跟著你修學,你教導他們說:「你們要先歸依三寶,得是個佛弟子才成;如果是個外道,我不幫你實證,因為這是如來家中最尊貴的珍寶。」那時你叫他們歸依三寶,他們就歸依啊!歸依之後你跟他們說:「這樣還不能證得這個智慧境界,條件還不夠!你們得要再受持五戒。」他們聽了,就乖乖受戒。五戒受持久了,天天習慣了五戒,你仍繼續教導他們:「這個法是菩薩法,如來不傳給聲聞阿羅漢的。你們如果想要得這個法,先把聲聞法、緣覺法學好了,但是不能落入聲聞心、辟支佛心,得要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也就是叫他們發「四宏誓願」。他們聽了,也就乖乖去發心了。
我們現在三歸依時都叫大家要發四宏誓願,儀軌中就已安排好了,但古時不是這樣的。古時三歸是由信眾聞法之後,自行在佛前胡跪合掌說:「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為優婆塞(如果女眾就說「為優婆夷」),盡形壽受持五戒。」以前是這樣的,沒有儀軌,就自己在佛前這樣長跪合掌,或者胡跪叉手,自己宣誓,同時要自己受五戒;這樣說完就是佛弟子了。但現在不一樣,三歸時的儀軌就把這四宏誓願也放進去了。
但以前是三歸之後繼續學法,學聲聞法、學緣覺法、學菩薩法;等到有一天,他想要實證了,就叫他發「無上菩提道意」,也就是發「四宏誓願」。那時候「佛道無上誓願成」得發了!可是單發這一願不作數,還得要其他三個願一起發。發了這四個大願,表示他將來證得羅漢果的時候,不可以入無餘涅槃。如果發了四宏誓願,證羅漢果就想要入涅槃了,任何菩薩都會趕來,在他入涅槃前打他巴掌,要把他打醒;然後就質問他:「佛道無上誓願成,你要自食其言嗎?還有很多煩惱你沒有斷,你不斷嗎?還有很多法要學,你不學嗎?還有很多眾生等著你度,你不度嗎?四宏誓願忘了嗎?」這時候他就會清醒,再也不入涅槃了。所以在大乘法中,三歸依之後,沒有誰可以再入無餘涅槃;如果入涅槃,那就叫作言而無信、出爾反爾,也等於拿刀子割自己的肉吃一樣的愚癡。
所以當他發起「無上菩提道意」,菩薩道的陣容又增加了一分,這只有在娑婆世界才容易辦到。你如果是在純一清淨的佛世界,在那種淨土世界,要叫一個人發「無上菩提道意」並不容易,因為人壽很長。不曉得你們有沒有留意到,釋迦如來為我們說法時有舉出很多世界,也舉出某一些聖弟子被祂授記將來成佛。其他的清淨純一世界中,眾生的壽命很長,但是正法流傳的時間往往等於眾生一世的壽命就沒有了,不是像我們的世界可以流傳好幾世或好幾倍。我們正法有五百年、像法有一千年、末法是一萬年,但人壽不過百歲,那真的是很多倍。可是那種純一清淨世界,假使佛壽十萬歲,捨壽入涅槃之後,正法繼續住世十萬歲,然後就沒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人壽十萬歲的日子過得很安逸,人們不太會跟解脫之法相應,大家覺得日子很好過。那麼這一世十萬歲過完了,下一世照樣十萬歲這麼好過,大不了減一歲,那有什麼關係?沒什麼關係呀!所以那一些與正法有緣的人捨報之後,他們最多再來一世,就不再來了!追隨諸佛去了!所以正法住世就等於那個地方、那個世界人的壽命一倍而已;不過話說回來,即使一倍,也比我們一萬一千五百年多很久了,所以你要叫他學佛很困難!因此你要叫他們發「四宏誓願」並不容易。
經文:【時二菩薩白佛言:「世尊!釋迦牟尼佛說法為最甚難。」佛言:「釋迦牟尼佛說法實為甚難。」善音、善聲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快得善利,不生如是下劣惡國。」爾時佛答二菩薩言:「莫作是語,當疾捨離。」善音、善聲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令捨是語?彼惡世中說此法難,以是故,我等今者不生喜樂。」佛言:「於此世界二十億那由他劫修諸善根,不如娑婆世界於一食頃與諸般若波羅蜜相應,令一眾生歸依三寶受持五戒,遠離聲聞、辟支佛心,使發無上菩提道意,甚難於彼二十億那由他劫者;況復有能勸人出家讚歎功德,廣為說...
作者序
正覺同修會諸同修們證悟的事實,藉由《我的菩提路》第一輯披露以後,在臺灣與大陸某些自稱證悟者跟著仿效,也開始舉辦四天三夜的禪三,並且也要求學員同樣撰寫見道報告,模仿本會同修們寫的報告;然而都只是徒具表相似是而非的假佛法報告,與三乘菩提中的見道全然無關,因為所證的所謂第八識如來藏,全都仍墮五陰之中,未曾脫離,只能說是末法時代佛門外史的又一章罷了,並無實質。
此乃因於大乘佛法之見道極為甚難,何況能以相似的表相佛法而撰寫見道報告。衡之以第八識如來藏的妙法深妙難解,乃至聞者亦難信受,難有實證者出現於世;觀乎釋印順等一派學人,主動承嗣於天竺部派佛教諸聲聞僧的六識論邪見,與密宗應成派中觀古今所有諸師的六識論常見同一步伐,所說並無絲毫差異,然而至死不肯認錯;反而以其見取見而發起鬥爭之業,對所有評論其法之人大力撻伐,不遺餘力,唯獨放過平實一人,對於平實十餘年來於書中多方面公開評論其謬等事,似如一無所知、一無所見,默然以對。由是可知大乘佛法實證之義極難可知、可思、可議、可證、可傳。
而此一法即是第八識如來藏,亦名真如、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教外別傳的禪宗名之為本地風光、莫邪劍、花藥欄、綠瓦、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等無數名,於《佛藏經》中 世尊說之為「無名相法、無分別法」,以如來藏運行之一切時中皆不墮於名相及分別之中故。若人滅其無明,則此識隨時可證,證已即時發起般若正觀,佛菩提中名之為「諦現觀」,即入第七住位而無退失;若人往昔無量阿僧祇劫前曾謗此第八識妙法,則是已墮無間地獄而次第輪轉三惡道中,其數無量阿僧祇劫受諸苦惱,終於業盡受生人間,歷經九十九億佛所奉事、供養、勤心修學,來到 釋迦世尊座下重新受學已,而仍然不得順忍;每聞第八識如來藏妙法心便不喜,連聲聞果的實證都不可能,遑論大乘菩提,由是故說此第八識妙法難聞、難信、難解、難證、難持、難忍。今於此《不退轉法輪經》中重說此法,令一切學人聞「此經」及「釋迦牟尼佛」聖名已,盡未來際不復退轉於此第八識妙法,未來當得不退轉於大乘法輪;以是緣故,特為學人講授之。今以講授圓滿而整理完畢,用饗佛門四眾,普願皆得早立信心,殷重受學,有日必得證悟,得階菩薩僧數之中,是所至盼。
佛子 平 實 謹序
公元二○二二年小暑 誌於松柏山居
正覺同修會諸同修們證悟的事實,藉由《我的菩提路》第一輯披露以後,在臺灣與大陸某些自稱證悟者跟著仿效,也開始舉辦四天三夜的禪三,並且也要求學員同樣撰寫見道報告,模仿本會同修們寫的報告;然而都只是徒具表相似是而非的假佛法報告,與三乘菩提中的見道全然無關,因為所證的所謂第八識如來藏,全都仍墮五陰之中,未曾脫離,只能說是末法時代佛門外史的又一章罷了,並無實質。
此乃因於大乘佛法之見道極為甚難,何況能以相似的表相佛法而撰寫見道報告。衡之以第八識如來藏的妙法深妙難解,乃至聞者亦難信受,難有實證者出現於世;觀...
商品資料
出版社:正智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01-24ISBN/ISSN:978626973558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1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