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保文庫9.9顆星/IG追蹤數超過25萬
擁抱傷痛和疲憊的「愛與關係方法學」
「別再一人默默付出,把努力的接力棒傳給對方吧。」
本書作者,韓國離別與關係的專家崔唯娜 第一本心靈療癒散文集、
出演《劉QUIZ ON THE BLOCK》等各大韓綜 被稱為「女版劉在錫」
「這本書或許能改變我的人生也說不定!」暢銷作家——王蘭芬
Podcast《只能喝酒的圖書館》主持人 Ting、
作家/編劇/講師 劉中薇 專文推薦
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廣播主持人 王介安、
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 周品均 專業推薦
期盼能為拚命努力過後,仍決心結束關係的人;
為傷痕累累卻一次次希望對方後悔的人,
帶來渺小卻強悍的慰藉。
我們都忘了,從來沒有一段關係是理所當然的。
時而覺得厭煩卻又時而帶來滿滿幸福的關係,
隨時都有可能消逝得彷彿從未存在過一樣。
在友情裡,我們有時忘記多問候一句「近來可好」;
在愛情裡,我們常常忽略對方所做的「雞毛蒜皮的小事」;
在親情裡,我們好像吝於和摯愛的家人說聲「我愛你」;
甚至,我們從未和認真活過每一天的自己說,「辛苦了」。
一段關係能帶來多少幸福,往往伴隨著多少痛苦。
明明想當初因為了解而結合,
竟走到沒發生任何事卻必須結束婚姻的結局:
不倫和外遇在法院的辯護台詞裡,成了讓人驚訝的邏輯;
經濟條件的窘境,讓剛硬的自尊心演化為互相猜忌怨懟的導火線;
情感倦怠了,只要一溝通,觸動的是無止無盡的疼痛傷口……
有人隱忍無愛關係,維持假性婚姻:
有人自由快樂單飛,成為一個人。
在12年的律師工作歷程中,
作者崔唯娜將自己定位為「離別與關係」專家,
她與個案一起思考做決定之前與做決定之後。
每一次專業諮商的底層,她記得教會她離別的父親、
她記得不再連絡的朋友、她深刻理解努力改變,
無論是從一個人到兩個人,或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每段關係的故事,是面對自己、搞定自己。
當兩個人總是吵吵鬧鬧感到疲憊的時候,
一個人獨自受傷痛苦的時候,不想要輕易放棄關係的時候,
讓作者崔唯娜陪伴你跨越關卡,一起走下去。
【編輯告白】翻開本書,一同踏上疼愛自己的旅程
人與人的關係,隨時都可能「離別」……
只要清楚這一點,我們就能更珍惜人與人的相遇。
作者崔唯娜身為離婚律師,
將自己定位成「既能協助離婚,也能阻止離婚」的人。
而對前來諮詢婚姻的人們來說,她就像是諮商師一樣,
體貼、善解人意、溫柔而富有同理心。
看著沒有發生任何事,卻結束關係的夫妻,
她說,應該明確地詢問對方想要什麼,而不是由自己的觀點去推測;
看著為了關係不斷獨自一人忍耐和努力的妻子,
她說,現在是時候把「努力的接力棒」傳給對方了;
看著離婚後不停被他人催促再婚的母親,
她說,全力以赴後的離別,理應當被所有人支持;
看著每個瞬間都在離別的關係,
她只想說,沒有任何一段關係,是理所當然存在的。
現在的你,處於什麼樣的關係?
是想和深愛的人長久走下去的「兩個人」,
還是獨處也懂得幸福快樂的「一個人」呢?
作者透過本書點醒我們,
兩個人也好,一個人也好,無論現在是已婚、離婚、不婚或未婚,
若懂得疼愛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順位,
任何狀態都影響不了自己的幸福。
那麼,你準備好聆聽崔唯娜準備的故事,
一同踏上「疼愛自己」的旅程了嗎?
本書特色
【愛的一萬小時定律】
必須投資一萬小時去好好認識一個人,才能鞏固彼此間的關係,
假設一天訓練三小時的話,大概需要十年左右才能達成一萬小時。
我們該在一萬小時內付出什麼努力?
1.認真了解對方,讀懂他人的情緒
2.以美妙的語言滿足對方的期待
3.善用三句話「我愛你」「對不起」「謝謝你」
為了延長感情的有效期限,一點一滴的努力不可或缺。
名人感同推薦
這本書其實不只適合想離婚或是已經結婚的人看,崔唯娜律師集她多年功力深掘人心的精華,絕對值得不管身處於何種境地的大家學習。
——作家 王蘭芬
我們若能用「無時無刻」的感激,來珍惜那些「沒完沒了」的付出,相信能夠在婚姻大道上,走路有風。
——作家/編劇/講師 劉中薇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好多過往的畫面如泅泳般襲來,我看見自己完整自己的過程……人生而破碎,我們永遠都在完整自己的路上。
——Podcast《只能喝酒的圖書館》主持人 Ting
如果你曾經在關係中茫然,甚至迷了路,這些文字會給你另一種視角與力量。
——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廣播主持人 王介安
作者簡介:
崔唯娜
表示自己的工作是「既在協助離婚,也在阻止離婚」的人。從二十多歲開始處理過數千個離婚案件的她,直至某天突然醒悟自己的天職是成為平凡人面臨人生重大不幸時的堅強後盾的離婚律師。親眼目睹過人與人之間難以數計的矛盾與和解、療癒與決裂的景象後,開始深思。
二〇一八年與畫家合作,開始連載IG漫畫《Marriage Red》。一推出後,不僅引起已婚者的共鳴,甚至也深受未婚族群的支持,很快便寫下超過二十六萬名追蹤者的紀錄;隨後,又於二〇一九年出版單行本《我們分手吧》(大田即將出版)。藉由參與tvN電視台《劉QUIZ ON THE BLOCK》等各式各樣的節目,傳達關於「關係」的暖心建議。
有隻兔子
圖文作家阿珍。
於2012臉書圖文起家,不知不覺在網路上畫了11年的圖,
被稱為療癒系畫家,但其實還是有腹黑的一面。
於2019-2023期間擔任以下作品的插畫:
《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以為長大就會好了》《尋找復原力》《你和我之間》《我微笑,但不一定快樂》《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也許你是真的累了》《獨處,遇見更好的自己》
歡迎來阿珍的臉書/IG玩耍:
www.facebook.com/tooooozitw
www.instagram.com/tooooozitw
譯者簡介:
王品涵
專職翻譯,相信文字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現居台北。
章節試閱
〈連離別都親自教懂我的父親〉
如果要說人生中影響我最多的人,我絕對會毫不遲疑地回答「父親」。至於原因,我想是因為我們不同於一般的父女關係,相處時反而比較像朋友,而且還有太多只屬於我們倆的回憶了。只是,日子過得越久,我越覺得不一定只有這個原因。
父親與我性格很像(順帶一提,在MBTI的四種特質中,父親和我只有第一個不一樣)。雖然我們的成長環境大不相同,彼此間難免存在代溝,再加上基於父母與子女關係的獨特性,當然也少不了會有產生衝突的地方。不過,先撇開外顯的性格不談,單就深層的內在特質來說,便會發現我們真的是極為相似的類型。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我們以前才會對彼此的私事或情緒激起更為敏感、深刻的共鳴。
我之所以使用過去式,是因為父親在我成為律師的那一年過世了。當時住在宿舍的我,正如火如荼地準備著即將到來的律師考試,而父親的電話卻開始變少了。原本幾乎每天講電話分享日常的父女突然間沒有聯絡,我確實有察覺到異狀。只是,對於一個大考近在眼前的考生而言,正值連講通電話都會感到罪惡的時期,實在無暇認真看待這件事。
終於在我手忙腳亂地結束考試後離開考場之際,接到了父親打來的的電話。
「一定是怕給我壓力,所以才一直忍著沒打電話。現在一考完就馬上打來了。」
一心想著要快點和父親分享此刻心情如釋重負的我,開心地笑著接起電話。然而,父親卻用平靜的聲音說了一句我完全沒有意料到的話。
「唯娜,爸爸想跟你說,我的身體很不舒服。」
父親從來不曾感冒,就像是嚼塑膠也能消化得很好,是那種天生體質就很健康的人。
「怎麼了?重感冒嗎?」
「不是,不是重感冒⋯⋯是癌症,醫生說是末期。」
現在是在跟我開玩笑嗎?這個慶祝考完試的儀式有點太過分了吧?一切都太不真實了。
「你在說什麼啊⋯⋯?爸,你現在人在哪裡?」
混亂的我愣在原地。強撐著逐漸神智不清的思緒,拔腿奔向父親說的那間醫院。霎時間腦海中閃過數不盡的念頭。我咬緊牙拚命忍住幾乎脫口的嚎啕。必須先見到父親才行。
氣喘吁吁的我抵達醫院,望見父親的模樣,與我平常認識的他簡直判若兩人。父親拖著一副彷彿只要輕輕一碰就會應聲瓦解的削瘦身軀,像個典型的癌末病患一樣躺臥著。
「這個人真的是爸爸嗎?幾個月前見到他的時候,明明還不至於這樣啊⋯⋯我還以為是他想稍微減肥⋯⋯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讓一個人變成這個樣子?」
那天,我扎扎實實地懂了「天塌下來」究竟是什麼意思。我的天,不,我的全世界崩塌了。為了忍住不哭,下巴的肌肉傳來一陣陣搏動性的抽痛,腦袋宛如凝起濃霧般變得一片空白。直到踏出病房的那一刻,強忍的淚水才一口氣潰決。痛哭失聲的我,彷彿全身上下的每一個細胞都在顫動著。
從那天起的六個多月後,我被迫經歷了徹底將人生連根拔起的離別。
對我來說,父親是「厲害」與「超級有趣」的代名詞。無論多忙、無論我人在哪裡、無論我和什麼人在一起,只要我開口說一聲,他都會立刻跑來找我;只要我表現出對任何東西感興趣,他也總會不斷想盡辦法給予適當的刺激,鼓勵我去嘗試。大家都說:「這種父親很少見。」或許是因為性格相似,光是和父親你一言我一語地開開玩笑,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就姊姊記得的父親是一個有些嚴格、可怕的人這點而言,所謂的「關係」確實是相對的)。小時候去父親的公司玩,我會直接坐在父親的位子上,也會從父親的錢包拿出信用卡放進自己的錢包⋯⋯總之,父親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要和他一樣。
曾經無一處不讓我憧憬的對象——父親,這樣的父親卻以最脆弱的模樣,帶著連他最疼愛的小女兒的臉都認不清的崩毀軀體,彷彿寧死也不願再承受如此極端的痛苦般,拚命閉緊雙眼離開這個世界。
〈雞毛蒜皮小事的價值〉
當我仍是二十多歲的律師時期,每次聽見委託人說「因為對方牙膏用完沒有蓋蓋子,所以我就爆發了」「因為對方襪子沒有翻回正面,所以大吵一架」之類的故事時,內心總會浮現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會為了這種小事吵架?再把牙膏的蓋子蓋上不就好了?重新把襪子翻回來就好了啊?難道愛一個人,連這點事都做不到嗎?」
不值一提的自以為是。我和別人不一樣,不是為了一點瑣事就要吵架的人。
然而,從我也替別人收拾了將近十年殘局這點看來,其實也會發現在老公出差時,默默萌生了「最好可以過夜再回來」的念頭;或是把孩子託付給婆家照顧一天時,自己的內心忽然有種嚼咬著薄荷糖般的沁涼、舒暢感。於是,就這樣到了某一天,一直壓抑著的憤怒才以相當極端的方式瞬間爆發。
「拜託你把垃圾丟在垃圾桶啦!煩死了!」
被我尖銳的用詞嚇到的老公,回了句「有必要那樣說話嗎?」然後也開始生氣。看著他的反應,我更是怒火中燒。就在結束了一來一往傷害彼此的話語之後,我委屈落淚,並開始細數著自己一直以來有多麼辛苦。
「我真的不知道。我真的⋯⋯唯娜,對不起,你應該早點說啊⋯⋯」
早點說。
一口氣說完所有想說的話後,我感到無比的自由,並且大大地恥笑了那個曾說過「難道愛一個人,連這點事都做不到嗎?」「何必為了這點雞毛蒜皮小事吵架?」的二十多歲的我。雖說為了「家人」連性命都在所不惜,但⋯⋯我再也不要幫你撿垃圾了。
如果有人讀到這裡覺得鼻酸哽咽的話,請容我拍拍各位的背。家務非但無法帶來強烈的成就感,沒有「結束」一事更是令人疲憊,也因此才會變得更委屈(我的故事越說越長的原因全都是因為這個)。在前來訴請離婚的委託人之中,甚至可以說多數都是因家務引起的紛爭,點燃了決心離婚的契機(有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離婚事由中提到家務問題的比例,以五十至六十多歲的女性占壓倒性多數,四十多歲的女性則是偏多數;至於二十至三十多歲,則是男女差不多)。
即使我們隨時都做好為自己所愛的人犧牲,
卻不意謂著這一切的犧牲,
可以變質為讓日常從此失去光芒的勞動。
〈沒有發生任何事卻結束關係的原因〉
有一對新婚夫妻,妻子大約晚上六點下班,丈夫則是會在晚上八點左右下班。妻子煩惱著是不是能為丈夫多做些什麼,畢竟自己早對方兩個小時下班。於是,她打算趁這個空檔親手準備一桌美味的晚餐取悅丈夫。而丈夫同樣在煩惱著該為妻子多做些什麼才好,為了不讓妻子下班後太勞累,他決定買些美食回家。結果,精疲力竭的妻子特意下廚,同時丈夫也拖著疲憊的身軀特地前往餐廳排隊外帶美食回家,這樣的情況一而再地反覆上演。
為對方著想的心意越強烈,越容易敏感在意對方的表情與反應。掛慮丈夫健康而精心準備了滿桌食物的妻子,對每天買外帶回來的丈夫有些不悅。丈夫不僅無法理解妻子,自己明明想盡辦法不要妻子辛勞才特地買外帶回家,她卻依然堅持每天親自下廚,他也對於必須解決洗碗與廚餘問題感到麻煩。兩人就這麼過了一年。
第一個結婚紀念日到了。為了迎接結婚紀念日,妻子特地花了三小時準備從未嘗試過的法國料理。
「只要老公像我們談戀愛的時候一樣帶束花回來,我就可以興高采烈地用這桌美食迎接他。看到我精心準備的餐點,不知道他會有多感動?」
另一方面,丈夫則是因為結婚紀念日找了間更為出名的餐廳,聽說必須排隊整整一小時。他心想著今天是特殊的日子,就算要等一小時也沒關係,所以雖然有點累,但還是等了一小時。最後,他又帶著外帶食物去了趟花店,不過時間太晚了,所有的花店都已經打烊。無可奈何的他,只帶著外帶食物返家。
「雖然沒有花,但老婆看到這麼棒的食物也一定會超級開心吧?」
丈夫一見到妻子,便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帶回來的食物是在多麼有名的餐廳買的,排隊的隊伍有多麼長。咦?老婆的表情不太對。
他將從餐廳買回來的食物放在妻子準備的滿桌料理旁,然後開始吃晚餐。夫妻倆直到晚上十一點才在尷尬的氛圍中結束用餐,幾乎同時對彼此一點也不幸福的模樣感到失望。
漫長的沉默後,丈夫先一步開口。
「剛剛的食物怎麼樣?」
猶如按下憤怒的開關,妻子忽然開始大聲咆哮。
「你眼裡完全沒有我花了三小時準備的料理,只有你買回來自己想吃的食物才更重要,不是嗎?今天是結婚紀念日吔,但你到晚上十點才回來就算了,竟然連一朵花也沒有?」
丈夫對於妻子選在自己準備生氣的時機搶先發脾氣感到無言。
「我當然是為了買給你吃啊,你以為是我自己要吃才買的嗎?外面天氣這麼冷,我足足排了一小時才買到的,你怎麼連一點感謝都不懂?有人叫你做菜嗎?明明是你自己想上傳照片到社群網站,反過頭來對我發什麼脾氣!」
當晚,這對夫妻展開了一場惡毒的唇槍舌戰。話題最終導向了責備對方究竟有多麼自私。向對方發表完長篇大論的兩人,從此開始了分房生活。
在這對夫妻之中,誰錯了?答案是誰也沒錯。兩人都是秉持為對方著想的心,使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而已,只是對方卻完全沒有察覺這點罷了。
儘管誰也沒錯,但彼此間的關係勢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惡化。除非其中一方犯下明顯的錯誤,否則像這樣的關係大多就會繼續以類似的模式變糟,最後走向終點。在以自己的方式解讀對方行為的過程中,逐漸累積誤會,一旦誤會堆得太高而在某個瞬間崩塌,唯有走上終結一途。本來只是解釋得不夠清楚、解釋的時機稍微晚了點而已⋯⋯
所謂的「關係」,具有不付出努力、
放任便會自然消失的習性。
因此,若想維持一段重視的關係,
則需要傾注無限的努力。
〈努力的接力棒〉
「就過去的諮商經驗,原諒一次外遇後,對方再犯的情況實在太多了。」
從此刻起,委託人和我都很清楚,我們的對話將不再只是法律諮商而已。
「您想問的是預防另一半外遇的方法吧?沒有這種東西。從來就不是因為自己做錯什麼才導致另一半外遇。也就是說,這不是可以控制的事。而且如果已經到了需要去預設『一定有可以預防另一半外遇的解決方法』,那麼實在很難讓人認同這是正常的夫妻關係。」
我深深嘆了一口氣。喉嚨乾乾、痛痛的。
「世上的任何人都不能去批評『寬恕』的想法。不能因為別人認為這個錯沒那麼嚴重,我就非得理解,所以當然也沒有理由為了這個錯誤選擇離別而被責備。相反的情況,不也是如此嗎?就算對方犯下的,是經由別人或法律標準衡量後的嚴重錯誤,我依然可以選擇寬恕。夫妻之間的事,從來就不該基於局外人說得對或錯去下結論。」
委託人時而點點頭,時而安靜聆聽。聽完這番話,她似乎也整理好自己的立場了。
「不過,我想告訴您一件事。我不知道自己該不該這麼說⋯⋯但不妨試著從現在開始,把努力維持兩位關係的接力棒交給另一半吧?明明是對方犯了錯,為什麼是自己得試著理解和解決這個情況呢?讓對方負責吧。重新取得信任並尋求真正的寬恕,不正是您的另一半必須扮演的角色和責任嗎?假設自己打從心底覺得很難寬恕這些事,那就別再努力了,停下來吧。當對方意識到自己應該重新認真經營這段關係,他往後才會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或許,委託人期待的是能從我的口中聽到「如果決定寬恕對方就該盡力相信他」「萬一原諒外遇的人後又受到更大傷害,應該怎麼做」這樣的話。只是,正因為我見過太多人,不是憑著單方面拚死拚活的努力,就能解決一段關係的問題,所以我才不得不說出「將努力的接力棒交給另一個人」的話。唯有當努力的接力棒有辦法達成協調、有默契地交接,一段關係的成熟度才得以更上一層樓。
這位委託人從此沒有再找過我了。我無從得知她最後究竟選擇了離別或寬恕,也不感興趣。只盼望現在的她已經能夠用沒有焦慮的眼神,快樂、開朗地度過每一天。
關係,往往是由更能忍耐的人維持。
朋友、情侶如此,夫妻也是如此。
〈連離別都親自教懂我的父親〉
如果要說人生中影響我最多的人,我絕對會毫不遲疑地回答「父親」。至於原因,我想是因為我們不同於一般的父女關係,相處時反而比較像朋友,而且還有太多只屬於我們倆的回憶了。只是,日子過得越久,我越覺得不一定只有這個原因。
父親與我性格很像(順帶一提,在MBTI的四種特質中,父親和我只有第一個不一樣)。雖然我們的成長環境大不相同,彼此間難免存在代溝,再加上基於父母與子女關係的獨特性,當然也少不了會有產生衝突的地方。不過,先撇開外顯的性格不談,單就深層的內在特質來說,便會發現我們真...
推薦序
這本書或許會改變我的人生也說不定
文◎/作家 王蘭芬
打開《從兩個人到一個人》書稿我就放不下來了,一面讀一面拿筆畫重點,還頻頻轉頭跟在打電動的老公,大聲分享每個超級有道理的人生哲學段落,等珍惜萬分地看完後,又迫不及待想重來一次,真情切意地認為,世界上最了解我的,就是這位我從來沒聽過她名字的崔唯娜了。
當了十多年離婚律師,現在四十歲的崔唯娜跟我一樣嫁了一個理工男,一樣是兩個孩子的媽,讀到她寫的,「雖說為了『家人』連性命都在所不惜,但……我再也不要幫你撿垃圾了。」我點頭如搗蒜,重重地在稿子上來回畫粗線。
然後當她回家跟老公抱怨遇到的鳥事時,對方總是進行理性分析,讓她某天下定決心坦白心聲,「你只要聽,然後安慰我就好了,除此之外什麼都不需要。」那次起,她的理工男老公不管聽她說什麼就「像部機器一樣回答『原來如此』,原封不動輸出設定輸入的內容,謝謝他的配合。」我哈哈大笑轉述給我老公聽,他現在也從善如流地用「原來如此」堵住我滔滔不絕的抱怨。
其實當離婚律師的人很多,寫離婚書的更多,但崔唯娜的神奇之處在於,除了當一個「協助離婚」的法律人外,她還立志扮演「阻止離婚」的協商角色,從這兩個截然不同方向衍生出來的故事、經驗、觀察、分析,聰明又感性地結合成很有療癒及教育力量的作品,好到讓我可以掛保證—它絕對不是一般的心靈雞湯書。
她說:「我希望這本書能為那些在拚命努力過後仍決心結束重要關係的人,甚至是被人傷得傷痕累累又一次次希望對方後悔的人,帶來渺小卻強悍的慰藉。既然如此,我想獻給各位的就不是『雜亂無章的慰藉』,而是『井然有序的慰藉』。」
我覺得她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或許就是因為她想幫助心靈受傷的人的決心,二○一八年開始她與插畫家合作在IG上講述相愛、離別、家庭的故事,一炮而紅,之後寫的書也大受歡迎,近期更成了在各種媒體上都很活躍的人物。
非常喜歡她書中提到的許多論點,像是提醒我們,要對隨著時間流逝所發生的大小事保持敏銳態度,「我們必須接受一段關係能帶來多少幸福,往往也就伴隨著多少痛苦」。
又例如,「每個人接收慰藉的重點都不一樣,但大部分都能被『不是只有你那樣』這句話深深地撫慰」;「一個人的心智最難熬的時候,是真正做出決定之前,而不是下了決定之後」;很多尋求幫助的,只是想從律師口中聽到「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句話;看過因為不肯道歉而惡化的各種關係後,「下定決心至少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懂得好好道歉的人」;與有被害意識的人相處,好好保護自己是最重要的事;努力不要在意別人的評論,「自己的相遇與離別,最終仍能以自己的標準為優先」;人只要能擺脫自卑感就能夠寬容待人;「我」正是自己最需要討好的人。
她還說:「不在孩子面前批評彼此,是賦予孩子得以同時都愛父母的自由。而這也是離婚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對於離婚的親友,「說句『你學到很好的經驗,辛苦了』『你連這麼艱難的事都能克服,一定會蛻變成更堅強、厲害的人』。話說到這裡,就夠了。」
是不是都是非常棒的道理?
這本書其實不只適合想離婚或是已經結婚的人看,崔唯娜律師集她多年功力深掘人心的精華,絕對值得不管身處於何種境地的大家學習。
因為被她「無論是什麼樣的關係,終將會在僅僅換過兩、三次沙發的時間內結束」所震撼的提醒,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一審視反省自己與親朋好友的關係,並得到極實用的建議,甚至瞬間改善了家庭關係,這次我真的覺得,被一本書改變人生(並下定決心丟掉沙發),或許是有可能的。
這本書或許會改變我的人生也說不定
文◎/作家 王蘭芬
打開《從兩個人到一個人》書稿我就放不下來了,一面讀一面拿筆畫重點,還頻頻轉頭跟在打電動的老公,大聲分享每個超級有道理的人生哲學段落,等珍惜萬分地看完後,又迫不及待想重來一次,真情切意地認為,世界上最了解我的,就是這位我從來沒聽過她名字的崔唯娜了。
當了十多年離婚律師,現在四十歲的崔唯娜跟我一樣嫁了一個理工男,一樣是兩個孩子的媽,讀到她寫的,「雖說為了『家人』連性命都在所不惜,但……我再也不要幫你撿垃圾了。」我點頭如搗蒜,重重地在稿子上來回畫粗...
作者序
【致台灣讀者】為了擁有美好的關係,寫給你的愛之語
大家好,我是韓國的「離別與關係」專家崔唯娜。成為離婚專業律師雖已邁入第十二個年頭了,但我依然傾向將自己定位為離別與關係的專家。儘管自己既不是主修心理學,也不是精神科醫師,但真正促使我這麼想的原因,是因為我在過去十二年間見了數千個人,傾聽過他們內心深處的故事,同時又在得知各種內情的狀態下,看著一對對夫妻離別。這些經驗徹底改寫了我的人生。於是,為了讓世上更多人知道這些「只有我自己知道實在太可惜」的內幕故事,我在律師的工作之外,也涉足作家、YouTuber領域,同時參與了電視節目。近期也正在提筆創作十六集取材自離別與關係的電視劇。
在世界格局已經出現巨變的這個年代,職業的定義早已變得不再單一。隨著自媒體、AI的蓬勃發展,人們向世界傾訴故事,向他人伸出援手的管道也變得更多元。因此,身為律師的我在法庭上擔任訴訟代理人時,固然需要全力以赴為委託人爭取最大利益,但離開了法庭,我卻一心想著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善用自己擁有的專業知識與對內情的了解,阻止因「誤會」而漸行漸遠的離別呢?我絞盡腦汁,只為略盡綿薄之力。而這本書,或許也是我絞盡腦汁後踏出的第一步。
《從兩個人到一個人》雖是關於離別的故事,卻不是為了離別而寫的。它探討的是關於我們每段關係的故事,也可以說是為了現在仍愛著自己過去愛上的人、未來還要繼續愛下去,所寫出的方法學。許多人都抱持著「非對方不可」的想法而選擇結婚,但彼此間的關係卻不知從何時開始出現了距離,甚至變得無法溝通,只剩下不斷累積的誤會。隨著誤會的那堵牆堆得越來越高,連努力試著理解彼此都變得困難,我們下定決心離別。前來找我諮商的人,大部分都是基於這個原因而決定分開。不少人都以為外遇、暴力才是造成離婚的主因,但其實比起外遇、暴力等法律上的原因,絕大多數是因為解決不了彼此間的分歧。我希望自己學到的一切、提筆寫下的文字,能夠成為各位決定與愛人道別前,再深思熟慮一次的過濾器。如果是現在已經懂得與愛人好好維持親密關係,不需要煩惱離別的讀者,也希望各位可以藉著這本書,開始反思彼此有辦法融洽相處的原因,並以此作為契機,讓這段關係能在未來發展得更好。
即將邁入四十歲的我,在二十五歲左右認識了與自己性格完全相反的人。結婚超過十年,教養著與我不同性別的兩個兒子。除了工作上如此,像這樣和家人相處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必須理解與克服彼此差異的情況,自然就會越來越煩惱。各位一定也和我一樣。朋友、家人、同事,和任何人相處向來就不簡單,甚至還很痛苦。是我很奇怪嗎?是對方很奇怪嗎?只顧著辨別是非,是絕對解決不了問題的。所謂的同理與尊重,並不是完全理解對方,或是順從、跟隨對方的話。我認為,時常抱持著「對方可能就是那樣。雖然我沒辦法百分百理解,但對方一定有自己的原因」的「善解」,我們勢必能在與他人的交集裡,打造一起享受、一起進步的空間。
各位台灣的讀者,這本書能夠在台灣翻譯與出版,我真的非常開心。雖然不曾親自到訪台灣,但我在加拿大留學時也認識了不少台灣朋友,總能感覺他們在情感上與韓國人類似。多虧這些熱情、善良、有人情味的台灣朋友,順利為我一年的研修生活畫下句點。透過當時認識的朋友,我間接得知台灣人也有家庭主義,以及體諒彼此、為他人犧牲的文化。只是,現在我想知道,假設我愛自己勝於家人,結果會是如何?我想,當一個人懂得先愛自己,並且為自己的幸福而活,自然就能與家人、另一半建立長久穩定的「合作關係」,而不只是情感上的依賴關係。
由衷感謝各位台灣讀者願意翻開我的書。十二年來,我每天都會面對正在跨越人生極大關卡的人。於是,我也因此明白了平安無事的生活有多麼困難,平安無事過完一天,就是最幸福、最特別的日子。
真心期盼各位都能「平安無事」地度過每一天。感謝每一位台灣讀者,我愛你們。
【致台灣讀者】為了擁有美好的關係,寫給你的愛之語
大家好,我是韓國的「離別與關係」專家崔唯娜。成為離婚專業律師雖已邁入第十二個年頭了,但我依然傾向將自己定位為離別與關係的專家。儘管自己既不是主修心理學,也不是精神科醫師,但真正促使我這麼想的原因,是因為我在過去十二年間見了數千個人,傾聽過他們內心深處的故事,同時又在得知各種內情的狀態下,看著一對對夫妻離別。這些經驗徹底改寫了我的人生。於是,為了讓世上更多人知道這些「只有我自己知道實在太可惜」的內幕故事,我在律師的工作之外,也涉足作家、YouTuber領域...
目錄
致台灣讀者 為了擁有美好的關係,寫給你的愛之語 026
序 只因想和美好的人一直走下去 034
第一章 我們,即使傷痕的紋路不同
連離別都親自教懂我的父親 040
是憤怒?還是自卑? 047
關於情緒操縱 054
雞毛蒜皮小事的價值 062
不是偷情是外遇 070
寬恕我們所知的痛苦 076
沒有發生任何事卻結束關係的原因 083
為什麼事到如今vs.我根本從來不知道 090
第二章 如果我們使用相同的語言溝通
一萬小時定律 098
小小稱讚的強大力量 104
努力的接力棒 110
同理很難也很簡單 116
我失去老朋友的原因 122
這是能與我相守一輩子的人嗎? 127
不是只有你那樣 131
倦怠,或許是愛的新版本 137
第三章 有辦法抓住的,只有自己的心
Dao現在過得好嗎? 144
釋放創傷的關係 150
六十天後見 159
道歉的目的,寬恕的溫度 164
吞噬未來的怪物:被害意識 170
我所愛的突變時刻 179
結婚與離婚,只是一道選擇題 186
第四章 獨處也懂得幸福快樂的人
「自尊感」是什麼? 194
禁止沒用的干涉 200
與自己的美好關係 208
求求你可憐我 213
該什麼時候結婚? 221
當我喜歡自己的時候 225
香港教懂我的事 231
第五章 我和我們之間
什麼時候才是我們之間的穩定期 238
像爸爸一樣的男人,像媽媽一樣的女人 244
誠實面對自己的欲望 250
致因為不想分手而決心不婚的你 255
與愛人好好吵架的方法 259
我們每個瞬間都在離別 264
結語 歷久彌新的我們 269
致台灣讀者 為了擁有美好的關係,寫給你的愛之語 026
序 只因想和美好的人一直走下去 034
第一章 我們,即使傷痕的紋路不同
連離別都親自教懂我的父親 040
是憤怒?還是自卑? 047
關於情緒操縱 054
雞毛蒜皮小事的價值 062
不是偷情是外遇 070
寬恕我們所知的痛苦 076
沒有發生任何事卻結束關係的原因 083
為什麼事到如今vs.我根本從來不知道 090
第二章 如果我們使用相同的語言溝通
一萬小時定律 098
小小稱讚的強大力量 104
努力的接力棒 110
同理很難也很簡單 116
我失去老朋友的原因 122
這是能與我相守一輩子的...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1-01ISBN/ISSN:978986179815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