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強元帥,沒有他們和平就不存在!
麥克阿瑟、艾森豪、華西列夫斯基、朱可夫、蒙哥馬利……
背負著世界歷史的使命,這是一場輸不起的仗!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
艾森豪,一位在軍校投身軍旅的年輕人,不僅是美國最高統帥,也是聯合國軍最高統帥。本書將跟隨他挺進北非戰場,掃蕩地中海,直至他成為二戰的一位最傑出的指揮官。然而,除了他的勝利,我們也會了解到他在背後所承受的壓力和責任。
▎伯納德.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一個充滿野心的領袖,從小就追逐權力,最終在二戰中擊敗了隆美爾,突破了阿拉曼防線,攻占非洲,並為同盟國取得勝利,立下赫赫戰功。本書將探索他背後的故事,細究他是如何掌握權力和成功的。
▎喬治.朱可夫
朱可夫,一名出身於寒門的英雄人物,在他的軍旅生涯中表現出卓越的見識。他堅決保衛列寧格勒,參與莫斯科會戰,爭奪史達林格勒,最終實現全面勝利。在這一章,讀者將了解他如何在戰爭中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和決策能力。
▎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
華西列夫斯基,一名恪盡職守的作戰部長,逐步晉升至總參謀部,擔任大本營代表,並指揮方面軍,在遙遠的東方戰場上展開戰鬥。我們將了解他是如何處理重要的決策,以及他的堅韌的精神如何影響戰局。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從一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成長為一戰英雄,隨後在二戰中屢建奇功,最終收復馬尼拉。這一章將深入探討他的生平,以及他如何備戰,最終取得重大勝利,並對戰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書特色】:
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二戰戰場,談論有關二戰期間的五位元帥,他們皆具有非凡的戰略智慧與領袖魅力,更以國家榮譽和世界和平為使命,帶領士兵們堅守領土、在二戰中取得最後的勝利。本書透過深入了解人物背後的故事,以別樣的視角來回顧二戰這段歷史,不僅帶領讀者了解這幾位關鍵人物如何影響二戰局勢,更深具歷史借鑑的意義。
作者簡介:
潘于真,從小熱愛文學、世界史,對東西方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小時候的夢想是當旅行家環遊世界,如今為了照顧孩子,雖不能常常出國旅遊,但可以寫下自己認識的世界各國人物,希望能以此激勵孩子們和更多讀者勇敢追尋夢想。
馬夫,專職作者。
章節試閱
艾森豪
1. 投身軍校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西元1890年10月14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丹尼森,1892年隨全家遷往堪薩斯州的阿比林。
1911年,艾森豪考取美國海軍學院,卻因超齡而未被錄取;後經該州參議員推薦,考入美國軍事學院,即西點軍校。艾森豪在校期間並非模範學員,學習成績中等,但他注重交際,熱衷於橄欖球運動。可以說,正是軍校運動培養和發揮了他的組織領導才能。因西點軍校1915屆畢業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58人晉升為將軍,故人們稱之為「將星雲集之班」。
1915年,艾森豪從西點學校畢業並獲得少尉軍銜,旋即赴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任職。1916年7月1日,艾森豪與瑪米.杜德結婚,同年晉升為中尉。1917年4月,美國對德國宣戰之時,又晉升為上尉。戰爭時期留在國內任訓練教官。1918年6月,艾森豪晉升為少校臨時軍銜。
1921年艾森豪從陸軍坦克學校畢業,1922年調往駐巴拿馬的第20步兵旅任參謀。旅長福克斯.康納將軍認為他很有發展前途,遂不惜時間和精力加以培養:講授軍事理論和軍事歷史,指導戰術制定。1923年,經康納幫助而進入陸軍指揮與參謀學校(現為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學習。192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後又經康納介紹赴法國進行戰場考察。1927~1928年,艾森豪在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29年,赴陸軍部助理部長辦公室任職。1933年,改任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的助理。1935~1940年,擔任菲律賓軍事顧問麥克阿瑟的高級助理。1936年,晉升為中校。
1940年2月艾森豪調到駐加利尼亞的第15步兵團任職,11月升任第3師參謀長。1941年3月,升為第9軍參謀長。1941年6月出任第3集團軍參謀長,晉升為準將。在任職集團軍參謀長期間,因成功組織實施了大規模軍事學習,而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重視。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艾森豪調任陸軍參謀部任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部副部長,1942年2月,升任作戰計劃部部長。就在此月,馬歇爾將作戰計劃部改組為美國陸軍最高指揮機構作戰部,並於3月任命艾森豪為作戰部部長。此後不久,艾森豪奉馬歇爾之命擬制歐洲盟軍聯合作戰計畫。艾森豪認為,美軍應以歐洲與大西洋戰場為主要策略方向,先將美軍的主要兵力兵器向英國集中,再橫渡海峽突向歐陸。
1942年5月,艾森豪奉命赴倫敦考察軍事形勢和未來駐歐美軍的編制問題。6月,在呈交考察報告《給歐洲戰區司令的指令》後被任命為歐洲戰場美軍司令,重返倫敦。7月,晉升為中將。
2. 挺進北非戰場
1942年7月,鑒於北美英軍及遠東美軍接連受挫和丘吉爾的極力支持,英美發動北非戰爭,8月,艾森豪被任命為實施北非登陸的盟軍最高司令。盟軍司令部設在倫敦,根據美英聯合參謀長會議的指示指定作戰計畫。作戰計畫要點是:盟軍特遣部隊在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和卡薩布蘭卡實施登陸(代號「火炬」),占領沿海主要港口,然後由阿爾及爾登陸部隊向東搶占突尼斯,再待機與北非英軍協同作戰,消滅北非的德義軍隊。攻擊發起日定為11月8日。艾森豪任命克拉克為副司令,史密斯為參謀長,坎寧安為海軍司令。11月4日,盟軍在巴頓、弗雷登道爾和安德森的指揮下,在卡薩布蘭卡、奧蘭和阿爾及爾登陸,與此同時,無線電臺向北非廣播羅斯福總統的友好聲明。
從10月起,美軍副司令克拉克和墨菲開始與法軍將官接觸,要求合作,但盟軍仍遭到法軍不同程度的抵抗。艾森豪設法與因故滯留北非的維琪法國武裝部隊總司令達爾朗達成合作協議。盟軍在北非登陸成功,艾森豪則被輿論攻擊為與維琪幹將勾結而險些被迫辭職。北非登陸使法屬北非及其軍隊歸屬盟國。
盟軍登陸前後,蒙哥馬利的英國第8集團軍與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正在埃及的阿拉曼激戰。11月,隆美爾部退抵突尼斯。艾森豪命令安德森部隊搶占突尼斯,但搶占因指揮系統混亂、蒙哥馬利行動遲緩和氣候惡劣而告失敗,盟軍只得就地轉入防禦。艾森豪因此陷入極度苦惱之中。大批德意志援軍趁機開進北非。
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決定,盟軍將在北非戰役之後實施西西里戰役,以改善盟軍的軍事失勢;任命艾森豪為北非戰區盟軍最高司令,亞歷山大為副司令兼地面部隊司令,特德為空軍司令。與此同時,艾森豪晉升為上將。會後,北非盟軍整編為第18團軍群(轄英國第1集團軍、英國第8集團軍、美國第2軍和部分法軍),由亞歷山大任集團軍群司令,在艾森豪之下負責直接指揮。
1943年1月底至2月,隆美爾部隊經費德、加夫薩向卡塞林發動鉗形攻勢,費雷登道爾的美國第2軍在塞林蒙受重大損失。艾森豪急調巴頓任第2軍軍長。在盟軍的強烈攻勢下,鉗形攻勢結束。隆美爾部隊向梅德寧進攻失敗之後,隆美爾認為再戰無益,於3月9日報病回國,由阿尼姆代替指揮。根據艾森豪批准的突尼斯作戰計畫,英國第1集團軍(含法軍)從北部和中部進入突尼斯前沿陣地;美國第2軍則沿山地向東實施有限佯攻,把敵軍從第8集團軍的前線吸引過來並威脅敵軍的右翼。3月17日,美國第8集團軍對馬雷斯防線的正面突擊失敗。北非戰役破壞了納粹德國的威信,為開闢歐洲第2戰場創造了基礎,北非戰役對艾森豪的指揮能力和領導地位都是嚴峻的考驗。
3. 掃蕩地中海
北非戰役之後,北非戰區盟軍司令部即改組為地中海戰區盟軍司令部。1943年6月,艾森豪親自指揮盟軍攻占潘泰萊里亞島作為空軍基地。因為根據美英聯合參謀會議,攻克西西里戰役是以空戰為先導的。6月12日,艾森豪在記者招待會上透露大致的作戰計畫,以此防止新聞記者透過推測性報導洩露作戰機密,結果獲得成功。6月下旬,特德指揮空軍對戰區內的德意志空軍基地及其他軍事目標實施策略突擊,並於7月獲得控空權。根據作戰計畫,兩棲登陸作戰部隊為第15集團軍群(轄美國第7集團和英國第8集團軍),擔任主攻的蒙哥馬利部將在諾托登陸,沿東部海岸向默西拿突擊;擔任助攻的巴頓部隊將在傑拉灣登陸,先向北面和西北挺進並攻占巴勒莫,再沿北部海岸向墨西拿突擊,與英軍會師墨西拿,圍殲西西里守敵。9月9日晚盟國空降部隊實施空降,地面部隊則於10日凌晨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實施登陸,隨後得到空軍和海軍的火力掩護。面對鋪天蓋地的盟軍部隊,義軍毫無鬥志。英軍登陸之後,先後攻占傑拉、利卡塔、恩佩多克萊港、卡爾塔尼塞塔、馬頓莫和馬爾薩拉,但後來受到德國4個師的頑強抵抗。英軍的攻勢受阻之後,美軍成為突向墨西哥主攻部隊。得到增援的德義軍開始經由墨西拿向義大利本土撤退。8月17日,盟軍進占墨西拿。
西西里戰役為盟軍的兩棲登陸作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最終導致墨索里尼政府的垮台和法西斯義大利的無條件投降。
9月8日,艾森豪進軍義大利本土,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最終於10月1日進占那不勒斯。此後,盟軍與德軍處於僵持狀態。
1943年11月,在德黑蘭舉行了由羅斯福、丘吉爾和史達林參加的「三巨頭」會議。會議廣泛討論了國際局勢,美國和英國明確表明了1944年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決心,蘇聯則希望盡快決定此次作戰的盟軍最高司令人選。艾森豪在會後被任命為指揮「大君主作戰」的盟軍最高司令。
1944年1月中旬,艾森豪抵達倫敦組建盟國遠征軍,自為副司令,史密斯為參謀長,布萊軒為美國地面部隊司令,蒙哥馬利為英國地面部隊司令,拉姆齊為海軍司令,利馬洛里為空軍司令。按照艾森豪設計的體制,上述軍種司令擔負著雙重角色:一方面,軍種司令是最高司令部成員,參與最高司令部制定計畫的工作;另一方面,軍種司令是整個軍事行動中指揮具體作戰的司令,擁有各自的司令部。為了獲得諾曼第地區的制空權,艾森豪將朝鮮在英國的戰術與策略完全置於其控制之下。
早在1943年3月,盟軍就在倫敦成立聯合參謀機構,研究和擬制歐陸作戰計畫。艾森豪在計畫的基礎上主持制定的「大君主」作戰綱要包括:在諾曼第海岸登陸並破敵軍的防禦陣地;用兩個集團軍群實施正面追擊,重點是在左翼取得必需的港口,進逼德國邊境並威脅魯爾,右翼要和從南面進攻法國的兵力相連接;取得比利時、布列塔尼以及地中海的港口,以便沿著德國占領區的西界建立新的基地;按照兩翼包圍魯爾的方式發動最後的進攻,重點再次放在左翼,隨後朝著當時決定的特定方向直接突入德國;攻擊發起日定為1944年6月5日。與此同時,集中於英國的盟軍加緊進行以兩棲登陸作戰為重點的協同作戰演練,相當數量的登陸艇、特種坦克等逐步裝備部隊;空軍頻繁出動,以重創德國空軍,掌握制空權,孤立突擊地帶;情報部門透過「超級」和「魔術」破譯機構獲取德軍情報,氣象部門則密切注視氣候變化;開始製造人工港和防波堤,敷設通過海峽的輸油管道;採取軍事欺騙措施,使德國最高統帥部判斷失誤。「大君主」行動實施前夕,盟國在英國共集兵力38個師——計287萬人,坦克5,000餘輛,艦艇9,000餘艘,飛機1.3萬餘架。
處於防禦地位的倫德施泰特的德軍西線部隊(轄隆美爾的B集團軍群和布拉斯科維茨的C集團軍群)共59個師;施佩勒的空軍第3航空隊和克蘭克指揮的西線海軍集群,力量明顯薄弱。令人費解的是,倫德施泰特和隆美爾頗受限制;無權向施佩勒或克蘭克下達命令;未經最高統帥部批准,無權調動任何裝甲師;戰鬥行動地域及防守沿海地區的所有陸軍部隊管轄的範圍,縱深不得超過20英里。此外,倫德施泰特、隆美爾和最高統帥部之間在防禦計畫方面亦有較大分歧。
6月4日,在盟軍作戰會議上,艾森豪根據氣候形勢的變化,果斷決定將攻擊發起日改為6月6日。
1944年6月6日凌晨,「大君主」作戰計畫開始實施。空降部隊在諾曼第地區的要害地域降落。空軍和海軍對沿海目標實施火力突擊和掃雷。盟軍5個師在海空的火力掩護和特種坦克的引導下向諾曼第海灘發起衝擊,登陸成功。
灘頭爭奪戰時期,盟軍(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轄美國第1集團軍和英國第2集團軍)主要透過激戰來鞏固和擴大登陸場。7月,盟軍在攻占瑟堡和康城之後,登陸場擴大為正面寬100公里、縱深50公里的地帶。7月25日至30日,美軍的「眼鏡蛇」戰役實現了對德軍防線的突破。8月1日,布雷德利指揮的第12集團軍群(轄美國第1集團軍和美國第3集團軍)組成。隨後,美軍橫掃布列塔尼。盟軍挫敗莫爾坦反攻後,發現可在法萊斯形成對德軍的包圍圈。艾森豪命令實施圍殲德軍的作戰計畫。自8月8日起,盟軍透過機動兵力從北、西、南對法萊斯形成包圍態勢。直至20日,德國被俘5萬,死亡1萬。諾曼第戰役至此結束,德軍損失約40萬人,盟軍損失約21萬人。
8月25日,盟軍攻陷巴黎。8月,盟軍「鐵砧—龍騎兵」作戰開始。9月,實施「大君主」和「鐵砧—龍騎兵」作戰的盟軍勝利會師。德弗斯的第6集團軍群開始歸屬艾森豪。
9月1日,艾森豪將司令部移駐法國並從蒙哥馬利手中正式接管地面部隊的指揮權。在此前後,美軍占領夏隆、蘭斯、凡爾登等地,強渡默茲河,英軍則攻下亞眠、里爾和布魯塞爾。艾森豪決定盟軍採取「寬大正面策略」,使德軍首尾不能相顧而加速崩潰。4日,艾森豪命令阿登以北部隊必須占領安特衛普,突破齊格菲防線,然後奪取魯爾區;阿登以南部隊必須突破齊格菲防線,然後奪取法蘭克福。英軍攻克安特衛普後,盟軍在齊格菲防線前受阻。12日,艾森豪晉升為五星上將。
1944年12月16日,德軍在阿登地區發動反攻(通稱突出部戰役),企圖攻占列日和安特衛普,迫使美英同意和談。德軍從聖維特地區出發,向西攻至美國第1集團軍的南部,最後進抵默茲河畔的迪蘭特。與此同時,德軍實施「格賴夫計畫」,組成能講英語的連隊,換穿制服,突入陣區製造混亂。17日,艾森豪對形勢正確判斷並採取相應措施。19日,艾森豪召開作戰會議,決定:北側盟軍先取勢,待機轉入進攻;南側盟軍則應盡早向北進攻。南側盟軍於22日發動進攻,迫使德軍由進攻轉入防禦;北側盟軍直到次年1月才發起進攻。
1945年1月,盟軍在胡法利茲會師,將德軍趕過初始防線。在突出部戰役中,盟軍傷亡7.7萬,德軍傷亡12萬。在突破齊格菲防線之後,盟軍攻占薩爾,將德軍趕過萊茵河,並搶占雷馬根地區的魯登道夫大橋,繼而控制萊茵河東岸,對魯爾實施兩翼合圍。
4月18日,德國B集團軍群32萬餘人投降。1945後3月,艾林豪與蒙哥馬利就盟軍主要突擊方向發生分歧。蒙哥馬利主張向柏林快速突擊,先於蘇軍攻占柏林;艾森豪則認為主要突擊方向為萊比錫和德累斯頓(考慮到蘇軍至柏林遠比盟軍近,雅爾達會議規定柏林處於蘇占區,必須爭取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因而據此經受和蘇聯協調行動。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德國代表到駐法國蘭斯的盟軍司令部治降。5月7日和8日,德國代表在蘭斯和柏林簽署德國無條件投降書。
德國投降之後,艾森豪出任美國駐德占領軍司令。1945年12月,艾森豪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48年,艾森豪退出現役,出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1950年,艾森豪出任北約組織歐洲盟軍最高司令。1953~1961年,艾森豪連任兩屆美國總統。為了使白宮辦公廳成為有效的總統行政機構,艾森豪仿參謀長制度而設辦公廳主任。艾森豪在任內被迫簽訂朝鮮停戰協定,但繼續奉行冷戰政策,並先後提出艾森豪主義、大規模報復策略和戰爭邊緣政策。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在華盛頓病逝,終年79歲。著作有《遠征歐陸》、《白宮歲月》、《艾森豪的戰爭經歷》等。
艾森豪
1. 投身軍校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西元1890年10月14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丹尼森,1892年隨全家遷往堪薩斯州的阿比林。
1911年,艾森豪考取美國海軍學院,卻因超齡而未被錄取;後經該州參議員推薦,考入美國軍事學院,即西點軍校。艾森豪在校期間並非模範學員,學習成績中等,但他注重交際,熱衷於橄欖球運動。可以說,正是軍校運動培養和發揮了他的組織領導才能。因西點軍校1915屆畢業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58人晉升為將軍,故人們稱之為「將星雲集之班」。
1915年,艾森豪從西點學校畢業並獲得少尉軍銜,旋...
推薦序
前言
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義戰爭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運動就拉開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正式開始;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偉大戰爭取得全面勝利。
這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也是關係人類命運的大決戰。這場由日、德、義法西斯國家的納粹分子發動的戰爭席捲全球,波及世界。這次世界大戰把全人類分成了決戰雙方,由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國與以由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軸心國進行對壘決戰。全世界的人被推進了戰爭的深淵,這簡直就是人類文明史無前例的浩劫和災難。
在這次大戰中,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和武器之多、戰場波及範圍之廣、作戰樣式之新、造成的損失之大、產生的影響之深遠都是前所未有的程度,都創造了歷史之最。
戰火蔓延到歐、亞、非和大洋洲四大洲,擴展到40個國家的國土,有56個國家參戰,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在抗擊德義日法西斯的戰爭中,中國堅持了8年,英國6年,蘇聯4年2個月,美國3年9個月。雙方動員軍事力量約9,000萬,其中蘇聯2,200萬,美國1,500萬,英國1,200萬,軸心國德義日3,000萬。直接軍費開支11,170億美元,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40,0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我們以客觀角度看待這段人類慘痛歷史,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造成了人類巨大的災難,使人類文明慘遭浩劫,但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也為戰後世界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促進了世界進入力量制衡的相對和平時期;促進了殖民地國家的獨立;促進了許多國家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改革;促進了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軍事科技和理論的進步;促進了人類思想的真理革命;促進了世界人民對和平的認知。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20世紀人類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它結束了一個戰爭和動盪的舊時期,迎來了一個和平與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回首歷史,不應忘記戰爭帶給人類社會的破壞和災難,以及世界各個國家和人民為勝利所付出的沉重代價。身為後人,我們應當認真吸取這次大戰的歷史經驗教訓,為防止世界大戰再次發生,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不斷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而英勇奮鬥。
前言
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義戰爭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運動就拉開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正式開始;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偉大戰爭取得全面勝利。
這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也是關係人類命運的大決戰。這場由日、德、義法西斯國家的納粹分子發動的戰爭席捲全球,波及世界。這次世界大戰把全人類分成了決戰雙方,由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國與以由德國、日本、義大利等...
目錄
前言
艾森豪
1.投身軍校
2.挺進北非戰場
3.掃蕩地中海
蒙哥馬利
1.從小醉心於權力的追逐
2.擊潰隆美爾
3.突破阿拉曼防線
4.攻克非洲
5.打敗希特勒
朱可夫
1.寒門出英才
2.軍旅生涯
3.遠見卓識
4.保衛列寧格勒
5.莫斯科會戰
6.爭奪史達林格勒
7.全面勝利
華西列夫斯基
1.恪盡職守的作戰部長
2.進入總參謀部
3.大本營代表
4.擔任方面軍司令
5.指揮遠東戰役
麥克阿瑟
1.初出茅廬
2.一戰英雄
3.積極備戰
4.二戰中屢建奇功
5.收復馬尼拉
前言
艾森豪
1.投身軍校
2.挺進北非戰場
3.掃蕩地中海
蒙哥馬利
1.從小醉心於權力的追逐
2.擊潰隆美爾
3.突破阿拉曼防線
4.攻克非洲
5.打敗希特勒
朱可夫
1.寒門出英才
2.軍旅生涯
3.遠見卓識
4.保衛列寧格勒
5.莫斯科會戰
6.爭奪史達林格勒
7.全面勝利
華西列夫斯基
1.恪盡職守的作戰部長
2.進入總參謀部
3.大本營代表
4.擔任方面軍司令
5.指揮遠東戰役
麥克阿瑟
1.初出茅廬
2.一戰英雄
3.積極備戰...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3-11-29ISBN/ISSN:978626357823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8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