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麥可.達博思
定價:NT$ 850
優惠價:88 折,NT$ 748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甘迺迪、赫魯雪夫兩大領袖試圖冷靜決策,
但在這場危及世界存亡的事件之中,
最大的問題早已不是他們「想不想」控制事態,
而是他們「能不能」……
★《華盛頓郵報》、《聖路易斯郵報》年度最佳圖書
★《洛杉磯時報》歷史獎決賽入圍
★《華盛頓郵報》年度五本非小說類書籍
那一天,美蘇在毀滅的深淵之前各退一步!
=========================
1962年10月爆發的古巴飛彈危機,是人類史上最接近核子戰爭的十三天。
美國與蘇聯兩大強權的角力,使世界籠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甚或核戰的陰影之中。先是美國6月在義大利與土耳其完成核子彈道飛彈部屬,展現威懾武力,而蘇聯則自7月開始反制行動,暗中於古巴部署飛彈,將紐約與華盛頓納入攻擊範圍。
10月,美國總統甘迺迪得知古巴飛彈的消息,局勢迅速升溫。從危機爆發到解除期間,美國總統發表電視演說、兩國展開祕密外交斡旋、雙方艦隊於加勒比海對峙……兩國領袖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影響了事態走向,也吸引無數專家深入研究。
作為冷戰兩大陣營的領導者,甘迺迪與赫魯雪夫的決斷自然至關重要,但由於事件所及範圍與動員人力之廣,也讓其中出現當權者無法控制、不為人知的驚險時刻。若只專注於某一面向,勢必無法理解事件全貌。資深記者麥可.達博思便由此動念,他挖角不曾被引用的口述資料、交叉比對資料,並採訪事件中的當事人,寫下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
達博思採用編年史手法,以分秒之差記述事件發展。他從危機爆發的時刻開始,深入美國、蘇聯、古巴政府高層的反應,並將視角擴及身處戰場第一線的艦隊指揮將軍、負責祕密攻擊任務的美國士兵,又或是曾誤闖蘇聯領空的U2偵察機駕駛。透過他的書寫,使得古巴危機的紀錄不再侷限於史學或策略研究,而更貼近「人的故事」,其中角色行為所引發的情勢演變,讓人不由得驚嘆,政局的風雲變色,其實並不盡在高層的掌控之中……
【本書特色】
當戰爭陰影再次籠罩世界,重返冷戰高峰,見證危機時刻大國領導的決策典範。
★重返古巴危機現場
描寫冷戰轉為熱戰的一步之遙,緊張氛圍宛如驚悚故事。
★當權者的危機處理案例
古巴危機六十年後,台灣海峽的衝突是否會將世界再次推向核戰邊緣?身在局勢中的台灣該如何應對,又是否能夠扭轉形勢?本書或許能帶我們找到可能的答案!
★圍繞重大事件的人物群像
從總統、官員、軍人到第一線的小兵或平民,不論政府決策層或普通人民,細細描繪屬於人的精采故事。
作者簡介:
麥可‧達博思Michael Dobbs
達博思出生於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畢業於約克大學,曾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資助,過去曾任職於《華盛頓郵報》,現為非虛構作家、記者。達博思長期關注共產主義崩潰的議題,著有《打倒老大哥:蘇維埃帝國的滅亡》(Down with Big Brother: The Fall of The Soviet Empire)、《核戰倒數》(One Minute to Midnight: Kennedy, Khrushchev, and Castro on the Brink of Nuclear War)、《一九四五的六個月》(Six Months in 1945: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著作曾獲美國筆會、猶太圖書俱樂部等獎項。
譯者簡介:
林熙強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2010),現任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2011–2020)。早年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及語文教學中心,講授英美文學及語文課程十年(2005–2015);近年特別專注於十六世紀末耶穌會士東邁來華之後,譯介的西方古典迄文藝復興時期各類宗教文學文獻。著有《修辭.符號.宗教格言——耶穌會士高一志〈譬學〉研究》(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2015),榮獲科技部104年度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著作獎,另撰有學術論文十餘篇;曾任五卷《晚明天主教翻譯文學箋注》主編之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4–2021)、九卷《古新聖經殘稿》副主編(中華書局,2014)、二卷《清代基督宗教小說選注》副主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8)等;譯有《吠》(寶瓶文化,2016)、《大汗之國》(臺灣商務印書館,2018)、《馬奎斯:最後的訪談》(大寫出版,2022)等書。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驚嘆推薦
王立/「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
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揭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蘇紫雲/國防院戰略資源所長
◆專家短評
《核戰倒數》描述一九六二年古巴危機,人類最接近核子戰爭的年代,相關人物的歷史故事。不是從大格局而是小人物的內心轉折,使用大量新聞資料、專訪、紀錄、回憶錄,以小說寫法依照時間敘述,有種不同於傳統古巴危機研究的觀點。最讓人感受深刻的,莫過於人物刻劃鮮明,各有其利益、立場、堅持、偏見,交織成一副末日前夕景象。本書著作於二○一四年,現在出版繁體版,並不會有過時之感,反倒能讓我們深思。──王立,「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
在世界史的維度上,「冷戰」已經在一九九○年代終結。但在臺灣海峽兩岸,冷戰威脅不僅沒有走入歷史,而且是臺灣人的日常。差別只在於隨著中國在不同時代、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領導人的戰術調整,臺灣面臨的戰爭威脅,有時清晰可見,有時被巧妙地隱藏。
習近平執政十年,中共內建「收復臺灣」的基因從隱性轉為顯性。美中兩大陣營隔著第一島鏈各自集結、對峙。怎麼防止不必要的緊張情勢升高,怎麼阻止不預期的戰爭爆發?這些問題,曾經令冷戰時期的政軍菁英殫精竭慮。《核戰倒數》記敘的故事──一九六二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就是預防毀滅性戰爭的經典案例。
過去三十年裡,臺灣沒有哪個時刻比今時今日更需要重溫冷戰歷史。《核戰倒數》就是這座講堂的第一課。──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這可能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著作──既有歷史論文的嚴謹,又有文學作品的懸疑趣味。本書譯者不僅是做了正確的翻譯,更做了漂亮的翻譯──將本書的文學性完美呈現。在這個領域的著作裡,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次是編年體的記述方式。讓讀者能夠提綱挈領地知道事情進展的經緯。同時將美國、蘇聯、古巴三地一起討論,這是本書最大的價值,因為過往探討古巴飛彈危機的著作,極少有來自古巴方面的檔案和觀點。事情在他們的國土和國土周遭發生,卡斯楚更是事件的主角之一,但是在過往的著作中他幾乎不存在。──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古巴飛彈危機」距今已超過六十年,作為冷戰時期危機處理的經典案例,相關著述與文章雖不知凡幾,卻很少能像這本《核戰倒數》一樣,根據大量美國、蘇聯,甚至古巴的檔案文件,與事件中曾身處第一線人員的經歷,按時間軸與不同現場,完整交代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接近世界末日之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還解答許多困擾研究者數十年的疑問,例如赫魯雪夫在古巴部署彈道飛彈的動機,與事情曝光後蘇聯內部的決策過程等。
更可貴的是,作者不僅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更引導讀者注意到對危機造成重大影響,卻常被忽略的環節。例如作者清楚呈現出一個現象,就是真正的危險並非出自最高領袖的意圖,反而來自許多「不明事理角色」有意無意的行為;這個現象使甘迺迪與赫魯雪夫雖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避免走向核戰,但局勢仍一度升高至核戰邊緣。這個歷史教訓,尤其值得台海兩岸,特別是頻頻派機艦對我進行「灰色地帶行為」的北京當局警惕。──揭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正所謂「鑑往知來」。烏俄戰爭所面臨的核戰危機,如何得以解決?「核戰倒數」或許給了我們一個詳盡的解答,讓我們能正面的來看待危機。──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一九六二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就是核戰末日邊緣,直接連動著人類的昨日乃至明日。作者將枯燥史料幻化細膩筆觸,將雙方的政治、軍事場景刻劃出來,跨越時空,我們彷彿置身在甘迺迪總統身邊、又似穿越在紅場的赫魯雪夫面前,感受著美蘇雙方對峙又擔憂擦槍走火導致核大戰。
作者的文字讓讀者得以細細咀嚼國際政治的交鋒,最高權力者的兩難時刻、幕僚燒肝也似的腦洞大開尋求解方,第一線戰機飛官的勇氣都躍然紙上,訴說著時代的眼淚。──蘇紫雲,國防院戰略資源所長
【國際好評】
「達博思統禦萬千資料猶如行兵列陣,用高明的佈局講述了一個激越的人性故事。……在曲折離奇的局勢與異國風情的場景之中,滿是令人難忘的角色廁身其間……在《核戰倒數》中我們看見弗斯特、勒卡,還有葛林這些諜報小說家的影子。」──《華盛頓郵報.書的世界》
「我本來不覺得關於古巴飛彈危機還有什麼新的東西可寫,但這本書寫得真是太好了。」──前美國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
「引人入勝。……《核戰倒數》是了不起的貢獻,讓我們認識那個『多事之秋』。」──彭博新聞社
「令人不寒而慄。……達博思最大的成就,在於讓其時猶未出世的讀者,或者其時年紀只能依稀感受到父母恐懼的讀者,藉由本書一窺飛彈危機那些日子──他也讓親身經歷飛彈危機的讀者,再次感受當時那種焦慮的心情。」──《波士頓環球報》
「《核戰倒數》堪稱是一部嘔心瀝血的偉構:劇情如峰迴路轉,每每扣人心弦,教人手不釋卷,然而同時又是重要的學術專著。達博思的研究令人驚嘆,沒有任何古巴飛彈危機專史能與這樣的成就匹敵。」──薛文(Martin Sherwin),《奧本海默》(American Prometheus, 2006。另譯: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合著者
「《核戰倒數》以不厭其詳的細節,以及帶有一抹克蘭西驚悚小說色彩的緊湊時間順序,探究那些讓人心驚膽戰的陰錯陽差。」──《聖路易郵報》
「國有危難之際,政治領袖的當務之急就是先仔細想想,然後還得再更仔細想想,並全力避免兵戎相見。甘迺迪與赫魯雪夫這兩位世界領袖如何展現他們駕馭危機的能力,本書提供了逐日紀實的觀點。多虧了他們兩位,人類得以倖存,我們才有機會一睹這本《核戰倒數》。」──塞勒給.赫魯雪夫
「本書無疑是至今吾人所見,關於飛彈危機最完整且最精準的記述,而且無疑會這樣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是第一流的歷史類著作,更是一本好看的書!」──加特霍夫(Raymond Garthoff)大使,前美國國務院情報分析師,《再思古巴飛彈危機》作者
「在飽受煎熬的那十三天裡,世界瀕臨核子毀滅的邊緣,而達博思以小時為單位寫就的這本古巴飛彈危機專史,讓我們目不轉睛猶如身歷其境。為了強化他對於這些事件以及設備的認識,他詳細研究了危機期間拍攝到的照片;達博思是第一位運用這些重要影像的歷史學者。」──布魯吉歐尼,《瞪眼相對》作者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2 |
5折 | 3 |
作者:麥可.達博思
優惠價: 88 折, NT$ 748 NT$ 8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5
甘迺迪、赫魯雪夫兩大領袖試圖冷靜決策,
但在這場危及世界存亡的事件之中,
最大的問題早已不是他們「想不想」控制事態,
而是他們「能不能」……
★《華盛頓郵報》、《聖路易斯郵報》年度最佳圖書
★《洛杉磯時報》歷史獎決賽入圍
★《華盛頓郵報》年度五本非小說類書籍
那一天,美蘇在毀滅的深淵之前各退一步!
=========================
1962年10月爆發的古巴飛彈危機,是人類史上最接近核子戰爭的十三天。
美國與蘇聯兩大強權的角力,使世界籠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甚或核戰的陰影之中。先是美國6月在義大利與土耳其完成核子彈道飛彈部屬,展現威懾武力,而蘇聯則自7月開始反制行動,暗中於古巴部署飛彈,將紐約與華盛頓納入攻擊範圍。
10月,美國總統甘迺迪得知古巴飛彈的消息,局勢迅速升溫。從危機爆發到解除期間,美國總統發表電視演說、兩國展開祕密外交斡旋、雙方艦隊於加勒比海對峙……兩國領袖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影響了事態走向,也吸引無數專家深入研究。
作為冷戰兩大陣營的領導者,甘迺迪與赫魯雪夫的決斷自然至關重要,但由於事件所及範圍與動員人力之廣,也讓其中出現當權者無法控制、不為人知的驚險時刻。若只專注於某一面向,勢必無法理解事件全貌。資深記者麥可.達博思便由此動念,他挖角不曾被引用的口述資料、交叉比對資料,並採訪事件中的當事人,寫下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
達博思採用編年史手法,以分秒之差記述事件發展。他從危機爆發的時刻開始,深入美國、蘇聯、古巴政府高層的反應,並將視角擴及身處戰場第一線的艦隊指揮將軍、負責祕密攻擊任務的美國士兵,又或是曾誤闖蘇聯領空的U2偵察機駕駛。透過他的書寫,使得古巴危機的紀錄不再侷限於史學或策略研究,而更貼近「人的故事」,其中角色行為所引發的情勢演變,讓人不由得驚嘆,政局的風雲變色,其實並不盡在高層的掌控之中……
【本書特色】
當戰爭陰影再次籠罩世界,重返冷戰高峰,見證危機時刻大國領導的決策典範。
★重返古巴危機現場
描寫冷戰轉為熱戰的一步之遙,緊張氛圍宛如驚悚故事。
★當權者的危機處理案例
古巴危機六十年後,台灣海峽的衝突是否會將世界再次推向核戰邊緣?身在局勢中的台灣該如何應對,又是否能夠扭轉形勢?本書或許能帶我們找到可能的答案!
★圍繞重大事件的人物群像
從總統、官員、軍人到第一線的小兵或平民,不論政府決策層或普通人民,細細描繪屬於人的精采故事。
作者簡介:
麥可‧達博思Michael Dobbs
達博思出生於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畢業於約克大學,曾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資助,過去曾任職於《華盛頓郵報》,現為非虛構作家、記者。達博思長期關注共產主義崩潰的議題,著有《打倒老大哥:蘇維埃帝國的滅亡》(Down with Big Brother: The Fall of The Soviet Empire)、《核戰倒數》(One Minute to Midnight: Kennedy, Khrushchev, and Castro on the Brink of Nuclear War)、《一九四五的六個月》(Six Months in 1945: 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著作曾獲美國筆會、猶太圖書俱樂部等獎項。
譯者簡介:
林熙強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2010),現任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2011–2020)。早年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及語文教學中心,講授英美文學及語文課程十年(2005–2015);近年特別專注於十六世紀末耶穌會士東邁來華之後,譯介的西方古典迄文藝復興時期各類宗教文學文獻。著有《修辭.符號.宗教格言——耶穌會士高一志〈譬學〉研究》(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2015),榮獲科技部104年度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著作獎,另撰有學術論文十餘篇;曾任五卷《晚明天主教翻譯文學箋注》主編之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4–2021)、九卷《古新聖經殘稿》副主編(中華書局,2014)、二卷《清代基督宗教小說選注》副主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8)等;譯有《吠》(寶瓶文化,2016)、《大汗之國》(臺灣商務印書館,2018)、《馬奎斯:最後的訪談》(大寫出版,2022)等書。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驚嘆推薦
王立/「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
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揭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蘇紫雲/國防院戰略資源所長
◆專家短評
《核戰倒數》描述一九六二年古巴危機,人類最接近核子戰爭的年代,相關人物的歷史故事。不是從大格局而是小人物的內心轉折,使用大量新聞資料、專訪、紀錄、回憶錄,以小說寫法依照時間敘述,有種不同於傳統古巴危機研究的觀點。最讓人感受深刻的,莫過於人物刻劃鮮明,各有其利益、立場、堅持、偏見,交織成一副末日前夕景象。本書著作於二○一四年,現在出版繁體版,並不會有過時之感,反倒能讓我們深思。──王立,「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
在世界史的維度上,「冷戰」已經在一九九○年代終結。但在臺灣海峽兩岸,冷戰威脅不僅沒有走入歷史,而且是臺灣人的日常。差別只在於隨著中國在不同時代、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領導人的戰術調整,臺灣面臨的戰爭威脅,有時清晰可見,有時被巧妙地隱藏。
習近平執政十年,中共內建「收復臺灣」的基因從隱性轉為顯性。美中兩大陣營隔著第一島鏈各自集結、對峙。怎麼防止不必要的緊張情勢升高,怎麼阻止不預期的戰爭爆發?這些問題,曾經令冷戰時期的政軍菁英殫精竭慮。《核戰倒數》記敘的故事──一九六二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就是預防毀滅性戰爭的經典案例。
過去三十年裡,臺灣沒有哪個時刻比今時今日更需要重溫冷戰歷史。《核戰倒數》就是這座講堂的第一課。──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這可能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著作──既有歷史論文的嚴謹,又有文學作品的懸疑趣味。本書譯者不僅是做了正確的翻譯,更做了漂亮的翻譯──將本書的文學性完美呈現。在這個領域的著作裡,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次是編年體的記述方式。讓讀者能夠提綱挈領地知道事情進展的經緯。同時將美國、蘇聯、古巴三地一起討論,這是本書最大的價值,因為過往探討古巴飛彈危機的著作,極少有來自古巴方面的檔案和觀點。事情在他們的國土和國土周遭發生,卡斯楚更是事件的主角之一,但是在過往的著作中他幾乎不存在。──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古巴飛彈危機」距今已超過六十年,作為冷戰時期危機處理的經典案例,相關著述與文章雖不知凡幾,卻很少能像這本《核戰倒數》一樣,根據大量美國、蘇聯,甚至古巴的檔案文件,與事件中曾身處第一線人員的經歷,按時間軸與不同現場,完整交代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接近世界末日之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還解答許多困擾研究者數十年的疑問,例如赫魯雪夫在古巴部署彈道飛彈的動機,與事情曝光後蘇聯內部的決策過程等。
更可貴的是,作者不僅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更引導讀者注意到對危機造成重大影響,卻常被忽略的環節。例如作者清楚呈現出一個現象,就是真正的危險並非出自最高領袖的意圖,反而來自許多「不明事理角色」有意無意的行為;這個現象使甘迺迪與赫魯雪夫雖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避免走向核戰,但局勢仍一度升高至核戰邊緣。這個歷史教訓,尤其值得台海兩岸,特別是頻頻派機艦對我進行「灰色地帶行為」的北京當局警惕。──揭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正所謂「鑑往知來」。烏俄戰爭所面臨的核戰危機,如何得以解決?「核戰倒數」或許給了我們一個詳盡的解答,讓我們能正面的來看待危機。──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一九六二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就是核戰末日邊緣,直接連動著人類的昨日乃至明日。作者將枯燥史料幻化細膩筆觸,將雙方的政治、軍事場景刻劃出來,跨越時空,我們彷彿置身在甘迺迪總統身邊、又似穿越在紅場的赫魯雪夫面前,感受著美蘇雙方對峙又擔憂擦槍走火導致核大戰。
作者的文字讓讀者得以細細咀嚼國際政治的交鋒,最高權力者的兩難時刻、幕僚燒肝也似的腦洞大開尋求解方,第一線戰機飛官的勇氣都躍然紙上,訴說著時代的眼淚。──蘇紫雲,國防院戰略資源所長
【國際好評】
「達博思統禦萬千資料猶如行兵列陣,用高明的佈局講述了一個激越的人性故事。……在曲折離奇的局勢與異國風情的場景之中,滿是令人難忘的角色廁身其間……在《核戰倒數》中我們看見弗斯特、勒卡,還有葛林這些諜報小說家的影子。」──《華盛頓郵報.書的世界》
「我本來不覺得關於古巴飛彈危機還有什麼新的東西可寫,但這本書寫得真是太好了。」──前美國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
「引人入勝。……《核戰倒數》是了不起的貢獻,讓我們認識那個『多事之秋』。」──彭博新聞社
「令人不寒而慄。……達博思最大的成就,在於讓其時猶未出世的讀者,或者其時年紀只能依稀感受到父母恐懼的讀者,藉由本書一窺飛彈危機那些日子──他也讓親身經歷飛彈危機的讀者,再次感受當時那種焦慮的心情。」──《波士頓環球報》
「《核戰倒數》堪稱是一部嘔心瀝血的偉構:劇情如峰迴路轉,每每扣人心弦,教人手不釋卷,然而同時又是重要的學術專著。達博思的研究令人驚嘆,沒有任何古巴飛彈危機專史能與這樣的成就匹敵。」──薛文(Martin Sherwin),《奧本海默》(American Prometheus, 2006。另譯: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合著者
「《核戰倒數》以不厭其詳的細節,以及帶有一抹克蘭西驚悚小說色彩的緊湊時間順序,探究那些讓人心驚膽戰的陰錯陽差。」──《聖路易郵報》
「國有危難之際,政治領袖的當務之急就是先仔細想想,然後還得再更仔細想想,並全力避免兵戎相見。甘迺迪與赫魯雪夫這兩位世界領袖如何展現他們駕馭危機的能力,本書提供了逐日紀實的觀點。多虧了他們兩位,人類得以倖存,我們才有機會一睹這本《核戰倒數》。」──塞勒給.赫魯雪夫
「本書無疑是至今吾人所見,關於飛彈危機最完整且最精準的記述,而且無疑會這樣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是第一流的歷史類著作,更是一本好看的書!」──加特霍夫(Raymond Garthoff)大使,前美國國務院情報分析師,《再思古巴飛彈危機》作者
「在飽受煎熬的那十三天裡,世界瀕臨核子毀滅的邊緣,而達博思以小時為單位寫就的這本古巴飛彈危機專史,讓我們目不轉睛猶如身歷其境。為了強化他對於這些事件以及設備的認識,他詳細研究了危機期間拍攝到的照片;達博思是第一位運用這些重要影像的歷史學者。」──布魯吉歐尼,《瞪眼相對》作者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2 |
5折 | 3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