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曾批評:「他們所矜持的是『閒暇,閒暇,第三個閒暇』……」
因此魯迅「編成而名之曰《三閒集》,尚以射仿吾也。」
社會動盪不安,文壇上也火藥味濃厚,派系間彼此爭論不休,
除了針砭時局,還要與其他文人舌劍脣槍!
以詼諧的反諷、鋒利的批判回應種種筆戰,
讓人不禁會心一笑,也目睹了一場場精采的文學思想論辯!
▎怎麼寫——夜記之一
我靠了石欄遠眺,聽得自己的心音,四遠還彷彿有無量悲哀,苦惱,零落,死滅,都雜入這寂靜中,使它變成藥酒,加色,加味,加香。這時,我曾經想要寫,但是不能寫,無從寫。這也就是我所謂「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醉眼」中的朦朧
我的階級已由成仿吾判定:「他們所矜持的是『閒暇,閒暇,第三個閒暇』;他們是代表著有閒的資產階級,或者睡在鼓裡的小資產階級。……如果北京的烏煙瘴氣不用十萬兩無煙火藥炸開的時候,他們也許永遠這樣過活的罷。」
▎鏟共大觀
因為我就想發一點議論,然而立刻又想到恐怕一面有人疑心我在冷嘲(有人說,我是只喜歡冷嘲的),一面又有人責罰我傳播黑暗,因此咒我滅亡,自己帶著一切黑暗到地底裡去。但我熬不住,——別的議論就少發一點罷,單從「為藝術的藝術」說起來,你看這不過一百五六十字的文章,就多麼有力。我一讀,便彷彿看見司門口掛著一顆頭,教育會前列著三具不連頭的女屍。
▎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
我自信對於創造社,還不至於用了他們的籍貫、家族、年紀,來作奚落的資料,不過今年偶然做了一篇文章,其中第一次指摘了他們文字裡的矛盾和笑話而已。但是「態度」問題來了,「量氣」問題也來了,連戰士也以為尖酸刻薄。
▎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
各種文學,都是應環境而產生的,推崇文藝的人,雖喜歡說文藝足以煽起風波來,但在事實上,卻是政治先行,文藝後變。倘以為文藝可以改變環境,那是「唯心」之談;事實的出現,並不如文學家所預想。
▎我和《語絲》的始終
這話對別人說是不算什麼的。但對我說,卻好像澆了一碗冷水,因為我即刻覺得這「炸藥」是指我而言,用思索,做文章,都不過使自己為別人的一個小糾葛而粉身碎骨,心裡就一面想:「真糟,我竟不料被埋在地下了!」
本書特色:
本書收入魯迅〈無聲的中國〉、〈怎麼寫——夜記之一〉、〈在鐘樓上——夜記之二〉、〈匪筆三篇〉等共三十五篇雜文作品。魯迅以犀利的文辭、豐富的比喻、清晰的立論架構,寄寓著對當時社會、文壇與其他文人的諷刺批判。富有邏輯思辨的同時,也不失幽默詼諧與其內心的深沉情感。
作者簡介:
魯迅(西元1881~1936年),本名周樹人。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思想家,也被認為在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中國現代文學等領域發揮極大的影響力。1918年在《新青年》刊載〈狂人日記〉(首篇白話文小說),並首開風氣之先,創作雜文。他的筆鋒犀利,寫小說時不但人物刻劃鮮明入微,對中國人「國民性」、中國弊端的描寫也被視為經典。代表作:中篇小說《阿Q正傳》、短篇小說集《故事新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等。此外,魯迅在學術與翻譯上也多有所成,如《地心探險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
章節試閱
怎麼寫——夜記之一
寫什麼是一個問題,怎麼寫又是一個問題。
今年不大寫東西,而寫給《莽原》的尤其少。我自己明白這原因。說起來是極可笑的,就因為它紙張好。有時有一點雜感,仔細一看,覺得沒有什麼大意思,不要去填黑了那麼潔白的紙張,便廢然而止了。好的又沒有。我的頭裡是如此荒蕪,淺陋,空虛。
可談的問題自然多得很,自宇宙以至社會國家,高超的還有文明,文藝。古來許多人談過了,將來要談的人也將無窮無盡。但我都不會談。記得還是去年躲在廈門島上的時候,因為太討人厭了,終於得到「敬鬼神而遠之」式的待遇,被供在圖書館樓上的一間屋子裡。白天還有館員、釘書匠、閱書的學生,夜九時後,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洋樓裡,除我以外,沒有別人。我沉靜下去了。寂靜濃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後窗外骨立的亂山中許多白點,是叢塚;一粒深黃色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燈。前面則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簡直似乎要撲到心坎裡。我靠了石欄遠眺,聽得自己的心音,四遠還彷彿有無量悲哀,苦惱,零落,死滅,都雜入這寂靜中,使它變成藥酒,加色,加味,加香。這時,我曾經想要寫,但是不能寫,無從寫。這也就是我所謂「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莫非這就是一點「世界苦惱」麼?我有時想。然而大約又不是的,這不過是淡淡的哀愁,中間還帶些愉快。我想接近它,但我愈想,它卻愈渺茫了,幾乎就要發見僅只我獨自倚著石欄,此外一無所有。必須待到我忘了努力,才又感到淡淡的哀愁。
那結果卻大抵不很高明。腿上鋼針似的一刺,我便不假思索用手掌向痛處直拍下去,同時只知道蚊子在咬我。什麼哀愁,什麼夜色,都飛到九霄雲外去了,連靠過的石欄也不再放在心裡。而且這還是現在的話,那時呢,回想起來,是連不將石欄放在心裡的事也沒有想到的。仍是不假思索走進房裡去,坐在一把唯一的半躺椅——躺不直的籐椅子——上,撫摸著蚊喙的傷,直到它由痛轉癢,漸漸腫成一個小疙瘩。我也就從撫摸轉成搔,掐,直到它由癢轉痛,比較能夠打熬。
此後的結果就更不高明了,往往是坐在電燈下吃柚子。
雖然不過是蚊子的一叮,總是本身上的事來得切實。能不寫自然更快活,倘非寫不可,我想,也只能寫一些這類小事情,而還萬不能寫得正如那一天所身受的顯明深切。而況千叮萬叮,而況一刀一槍,那是寫不出來的。
尼采(Nietzsche)愛看血寫的書。但我想,血寫的文章,怕未必有罷。文章總是墨寫的,血寫的倒不過是血跡。它比文章自然更驚心動魄,更直截分明,然而容易變色,容易消磨。這一點,就要任憑文學逞能,恰如塚中的白骨,往古來今,總要以它的永久來傲視少女頰上的輕紅似的。
能不寫自然更快活,倘非寫不可,我想,就是隨便寫寫罷,橫豎也只能如此。這些都應該和時光一同消逝,假使會比血跡永遠鮮活,也只足證明文人是僥倖者,是乖角兒。但真的血寫的書,當然不在此例。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便覺得「寫什麼」倒也不成什麼問題了。
「怎樣寫」的問題,我是一向未曾想到的。初知道世界上有著這麼一個問題,還不過兩星期之前。那時偶然上街,偶然走進丁卜書店去,偶然看見一疊《這樣做》,便買取了一本。這是一種期刊,封面上畫著一個騎馬的少年兵士。我一向有一種偏見,凡書面上畫著這樣的兵士和手捏鐵鋤的農工的刊物,是不大去涉略的,因為我總疑心它是宣傳品。發抒自己的意見,結果弄成帶些宣傳氣味了的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等輩的作品,我看了倒並不發煩。但對於先有了「宣傳」兩個大字的題目,然後發出議論來的文藝作品,卻總有些格格不入,那不能直吞下去的模樣,就和雒誦教訓文學的時候相同。但這《這樣做》卻又有些特別,因為我還記得日報上曾經說過,是和我有關係的。也是凡事切己,則特別關心的一例罷,我便再不怕書面上的騎馬的英雄,將它買來了。回來後一檢查剪存的舊報,還在的,日子是三月七日,可惜沒有註明報紙的名目,但不是《民國日報》,便是《國民新聞》,因為我那時所看的只有這兩種。下面抄一點報上的話:
「自魯迅先生南來後,一掃廣州文學之寂寞,先後創辦者有《做什麼》、《這樣做》兩刊物。聞《這樣做》為革命文學社定期出版物之一,內容注重革命文藝及本黨主義之宣傳。……」
開首的兩句話有些含混,說我都與聞其事的也可以,說因我「南來」了而別人創辦的也通。但我是全不知情。當初將日報剪存,大概是想調查一下的,後來卻又忘卻,擱下了。現在還記得《做什麼》出版後,曾經送給我五本。我覺得這團體是共產青年主持的,因為其中有「堅如」、「三石」等署名,該是畢磊,通信處也是他。他還曾將十來本《少年先鋒》送給我,而這刊物裡面則分明是共產青年所作的東西。果然,畢磊君大約確是共產黨,於四月十八日從中山大學被捕。據我的推測,他一定早已不在這世上了,這看去很是瘦小精幹的湖南的青年。
《這樣做》卻在兩星期以前才見面,已經出到七八期合冊了。第六期沒有,或者說被禁止,或者說未刊,莫衷一是,我便買了一本七八合冊和第五期。看日報的記事便知道,這該是和《做什麼》反對,或對立的。我拿回來,倒看上去,通訊欄裡就這樣說:「在一般CP氣焰盛張之時,……而你們一覺悟起來,馬上退出CP,不只是光退出便了事,尤其值得CP氣死的,就是破天荒的接二連三的退出共產黨登報聲明。……」那麼,確是如此了。
這裡又即刻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大相反對的兩種刊物,都因我「南來」而「先後創辦」呢?這在我自己,是容易解答的:因為我新來而且灰色。但要講起來,怕又有些話長,現在姑且保留,待有相當的機會時再說罷。
這回且說我看《這樣做》。看過通訊,懶得倒翻上去了,於是看目錄。忽而看見一個題目道:〈郁達夫先生休矣〉,便又起了好奇心,立刻看文章。這還是切己的瑣事總比世界的哀愁關心的老例,達夫先生是我所認識的,怎麼要他「休矣」了呢?急於要知道。假使說的是張龍、趙虎,或是我素昧平生的偉人,老實說罷,我絕不會如此留心。
原來是達夫先生在《洪水》上有一篇〈在方向轉換的途中〉,說這一次的革命是階級鬥爭的理論的實現,而記者則以為是民族革命的理論的實現。大約還有英雄主義不適宜於今日等類的話罷,所以便被認為「中傷」和「挑撥離間」,非「休矣」不可了。
我在電燈下回想,達夫先生我見過好幾面,談過好幾回,只覺他穩健和平,不至於得罪於人,更何況得罪於國。怎麼一下子就這麼流於「偏激」了?我倒要看看《洪水》。
這期刊,聽說在廣西是被禁止的了,廣東倒還有。我得到的是第三卷第二十九至三十二期。照例的壞脾氣,從三十二期倒看上去,不久便翻到第一篇〈日記文學〉,也是達夫先生做的,於是便不再去尋〈在方向轉換的途中〉,變成看談文學了。我這種模模糊糊的看法,自己也明知道是不對的,但「怎麼寫」的問題,卻就出在那裡面。
作者的意思,大略是說凡文學家的作品,多少總帶點自敘傳的色彩的,若以第三人稱來寫出,則時常有誤成第一人稱的地方。而且敘述這第三人稱的主角的心理狀態過於詳細時,讀者會疑心這別人的心思,作者何以會曉得得這樣精細?於是那一種幻滅之感,就使文學的真實性消失了。所以散文作品中最便當的體裁,是日記體,其次是書簡體。
這誠然也值得討論的。但我想,體裁似乎不關重要。上文的第一缺點,是讀者的粗心。但只要知道作品大抵是作者借別人以敘自己,或以自己推測別人的東西,便不至於感到幻滅,即使有時不合事實,然而還是真實。其真實,正與用第三人稱時或誤用第一人稱時毫無不同。倘有讀者只執滯於體裁,只求沒有破綻,那就以看新聞記事為宜,對於文藝,活該幻滅。而其幻滅也不足惜,因為這不是真的幻滅,正如查不出大觀園的遺蹟,而不滿於《紅樓夢》者相同。倘作者如此犧牲了抒寫的自由,即使極小部分,也無異於削足適履的。
第二種缺陷,在中國也已經是頗古的問題。紀曉嵐攻擊蒲留仙的《聊齋志異》,就在這一點。兩人密語,絕不肯泄,又不為第三人所聞,作者何從知之?所以他的《閱微草堂筆記》,竭力只寫事狀,而避去心思和密語。但有時又落了自設的陷阱,於是只得以《春秋左氏傳》的「渾良夫夢中之噪」來解嘲。他的支絀的原因,是在要使讀者信一切所寫為事實,靠事實來取得真實性,所以一與事實相左,那真實性也隨即滅亡。如果他先意識到這一切是創作,即是他個人的造作,便自然沒有一切罣礙了。
一般的幻滅的悲哀,我以為不在假,而在以假為真。記得年幼時,很喜歡看變戲法,猢猻騎羊,石子變白鴿,最末是將一個孩子刺死,蓋上被單,一個江北口音的人向觀眾裝出撒錢模樣道:「Huazaa!Huazaa!」大概是誰都知道,孩子並沒有死,噴出來的是裝在刀柄裡的蘇木汁,Huazaa一夠,他便會跳起來的。但還是出神看著,明明意識著這是戲法,而全心沉浸在這戲法中。萬一變戲法的定要做得真實,買了小棺材,裝進孩子去,哭著抬走,倒反索然無味了。這時候,連戲法的真實也消失了。
我寧看《紅樓夢》,卻不願看新出的《林黛玉日記》,它一頁能夠使我不舒服小半天。《板橋家書》我也不喜歡看,不如讀他的《道情》。我所不喜歡的是他題了家書兩個字。那麼,為什麼刻了出來給許多人看的呢?不免有些裝腔。幻滅之來,多不在假中見真,而在真中見假。日記體,書簡體,寫起來也許便當得多罷,但也極容易起幻滅之感;而一起則大抵很厲害,因為它起先模樣裝得真。
《越縵堂日記》近來已極風行了,我看了卻總覺得他每次要留給我一點很不舒服的東西。為什麼呢?一是鈔上諭。大概是受了何焯的故事的影響的,他提防有一天要蒙「御覽」。二是許多墨塗。寫了尚且塗去,該有許多不寫的罷?三是早給人家看,鈔,自以為一部著作了。我覺得從中看不見李慈銘的心,卻時時看到一些做作,彷彿受了欺騙。翻翻一部小說,雖是很荒唐,淺陋,不合理,倒從來不起這樣的感覺的。
聽說後來胡適之先生也在做日記,並且給人傳觀了。照文學進化的理論講起來,一定該好得多。我希望他提前陸續的印出。
但我想,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有破綻也不妨。做作的寫信和日記,恐怕也還不免有破綻,而一有破綻,便破滅到不可收拾了。與其防破綻,不如忘破綻。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十月十日北京《莽原》半月刊第十八、十九期合刊。)
怎麼寫——夜記之一
寫什麼是一個問題,怎麼寫又是一個問題。
今年不大寫東西,而寫給《莽原》的尤其少。我自己明白這原因。說起來是極可笑的,就因為它紙張好。有時有一點雜感,仔細一看,覺得沒有什麼大意思,不要去填黑了那麼潔白的紙張,便廢然而止了。好的又沒有。我的頭裡是如此荒蕪,淺陋,空虛。
可談的問題自然多得很,自宇宙以至社會國家,高超的還有文明,文藝。古來許多人談過了,將來要談的人也將無窮無盡。但我都不會談。記得還是去年躲在廈門島上的時候,因為太討人厭了,終於得到「敬鬼神而遠之」式的待遇...
目錄
無聲的中國—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會講
怎麼寫—夜記之一
在鐘樓上—夜記之二
辭顧頡剛教授令「候審」
匪筆三篇
某筆兩篇
述香港恭祝聖誕
孔誕祝聖言感佩蘅
弔與賀
「醉眼」中的朦朧
看司徒喬君的畫
在上海的魯迅啟事
文藝與革命
扁
路
頭
通信
太平歌訣
鏟共大觀
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
革命咖啡店
文壇的掌故
文學的階級性
「革命軍馬前卒」和「落伍者」
《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
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五月二十二日在燕京大學國文學會講
「皇漢醫學」
〈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
葉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柔石作《二月》小引
《小彼得》譯本序
流氓的變遷
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
書籍和財色
我和《語絲》的始終
無聲的中國—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會講
怎麼寫—夜記之一
在鐘樓上—夜記之二
辭顧頡剛教授令「候審」
匪筆三篇
某筆兩篇
述香港恭祝聖誕
孔誕祝聖言感佩蘅
弔與賀
「醉眼」中的朦朧
看司徒喬君的畫
在上海的魯迅啟事
文藝與革命
扁
路
頭
通信
太平歌訣
鏟共大觀
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
革命咖啡店
文壇的掌故
文學的階級性
「革命軍馬前卒」和「落伍者」
《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
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五月二十二日在燕京大學國文學會講
「皇漢醫學」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3-09-12ISBN/ISSN:978626357590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0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