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定價:NT$ 380
優惠價:79 折,NT$ 30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中文世界唯一德文直譯本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家
開創精神分析藝術理論之濫觴
佛洛伊德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他開創的精神分析學派在精神疾病的診斷以及心理治療方面的建樹讓人嘆為觀止,其精神分析學說更是跨足到人類文明的所有領域,幾乎所有人文社會學科都感受到其難以抗拒的理論魅力。由於個人對於藝術以及文學的雅好,雖然謙稱自己是個外行人,佛洛伊德試著把他的理論應用在對於藝術作品和文學家的評論和分析上,挖掘創作者的心理世界,探索文學藝術和潛意識的關係,寫就了一篇篇讓人傳誦不輟的論文,從此建立了文學批評和藝術理論的精神分析方法學。
本書收錄了佛洛伊德的〈達文西的一則童年回憶〉(Eine Kindheitserinnerung des Leonardo da Vinci, 1910)、〈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Der Moses des Michelangelo, 1914)、〈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弒父〉(Dostojewski und die Vatertötung, 1928)、〈《歌德自傳》裡的一段童年回憶〉(Eine Kindheitserinnerung aus »Dichtung und Wahrheit«, 1917)以及〈作家與幻想〉(Der Dichter und das Phantasieren, 1908),俾使讀者透過這部論文集一窺佛洛伊德的藝術和文學理論的梗概。
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奧地利籍猶太人,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心理學家,後世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一八五六年生於捷克,後舉家遷居至奧地利,一八七三年於維也納大學就讀醫學系,一九三八年因遭納粹迫害而遷居英國,一九三九年過世於倫敦。
佛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尤其是關於夢、潛意識、人格發展、精神疾病、心理治療等觀點,對心理學、醫學、哲學、社會學、藝術、文學評論等領域均影響深遠。
譯者簡介:
林宏濤
台大哲學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著:《詮釋的衝突》;《體會死亡》;《預知宇宙紀事》;《法學導論》;《美學理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人的形象與神的形象》;《神話學辭典》;《上帝的語言》;《菁英的反叛》;《啟蒙的辯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大蛻變》;《與改變對話》;《我的名字叫耶穌》;《神子》;《死後的世界》;《等待哥倫布》;《無私的藝術》;《藝術想怎樣》;《奧斯卡與我》;《正義的理念》;《文明的哲學》;《曾經,有個偉大的素描畫家》;《g 先生》;《如何改變世界》;《小蜘蛛維德莉》;《繁華落盡的黃金年代》;《與卡夫卡對話》;《人造地獄》;《自我的追尋》;《人的條件》;《血田》;《獵眼者》;《致死之病》;《時間之書》;《世界是這樣思考的》;《連續統》;《孩子》;《克拉拉與太陽》;《做你自己:西洋哲學史卷三》;《什麼都不是的人才是快樂的》;《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我與你》;《文明及其不滿》;《治療的凝視》。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人語
佛洛伊德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他開創的心理分析學派在精神疾病的診斷以及心理治療方面的建樹是心理學的一個里程碑,其心理分析學說更是跨足到人類文明的所有領域,幾乎所有人文社會學科都感受到它難以抗拒的理論魅力。由於個人對於藝術以及文學的雅好,雖然謙稱自己是個外行人,佛洛伊德也試著把他的理論應用在對於藝術作品和文學家的評論和分析上,寫就了一篇篇讓人拍案叫絕而又爭議不斷的論文,建立了文學理論和藝術評論的心理分析方法學。
本書收錄了佛洛伊德的〈達文西的一則童年回憶〉(Eine Kindheitserinnerung des Leonardo da Vinci, 1910)、〈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Der Moses des Michelangelo, 1914)、〈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弒父〉(Dostojewski und die Vatertötung, 1928)、〈《歌德自傳》裡的一段童年回憶〉(Eine Kindheitserinnerung aus »Dichtung und Wahrheit«, 1917)以及〈作家與幻想〉(Der Dichter und das Phantasieren, 1908);他的另一篇重要文學評論作品〈威廉煙森的《格拉底瓦》裡的幻覺與夢〉(Der Wahn und die Träume in W. Jensens “Gradiva”, 1907),則是收錄在《幻覺與夢:佛洛伊德與威廉煙森的格拉底瓦》(陳蒼多譯,商周出版,2021),期望讀者可以透過這部論文集領略佛洛伊德的藝術理論的梗概。
〈達文西的一則童年回憶〉第一次刊行於:《應用心理學文集‧第七卷》(Schriften zur angewandten Seelenkunde, Siebentes Heft, 1910),第二版和第三版則分別於一九一九年和一九二三年問世。雖然這並不是佛洛伊德第一次把臨床心理分析的方法應用在歷史人物上,卻引起了軒然大波,遭到許多人的批評和駁斥。
主要的問題在於佛洛伊德他引用達文西札記的德文版,裡頭的義大利文「nibio」被譯成德文的「Geier」,而佛洛伊德這篇論文的英譯本又把「Geier」譯成「eagle」(老鷹),而不是譯成「kite」(鳶),就說佛洛伊德搞錯了「nibio」的意思,而用這個理由指摘他的解析。因為義大利「nibio」是鳶的意思,德文「Geier」則有禿鷹和鳶的意思,可是英譯本把它譯成「eagle」就變成了老鷹。那麼到底是誰搞錯了?另外也有人批評佛洛伊德以埃及神話作為比較的做法是欠缺證據力的穿鑿附會。但是儘管在枝微末節上的錯誤或者是引喻失義的比附,佛洛伊德追溯藝術家的童年回憶以及他的心理世界,挖掘達文西的作品裡的無意識驅力和動機,以及他在藝術和科學研究方面的搖擺不定的心理原因,不可否認是史無前例的創舉,也為當時只重視技法和表現元素的藝術評論開啟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視野。
〈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早在一九一二年就寫成,但是佛洛伊德一直猶豫要不要發表。直到一九一四年,他在友人的鼓吹下匿名發表於《形象》(Imago, 3 (1), 15-36)雜誌,而到了一九二七年才揭露作者的身分。佛洛伊德是米開朗基羅的忠實粉絲,而摩西像則是米開朗基羅為教宗儒略二世在羅馬聖彼得鎖鏈教堂的陵墓創作的大理石雕像之一。數百年來,無數的藝評家都為這座雕像搖筆為文,佛洛伊德則是試圖重構米開朗基羅的雕像主角的動作和心境,他首先點評了各家學說,接著抽絲剝繭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展現了驚人的觀察力和洞見,看到了幾乎所有藝評家都看不見的細節,建構起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佛洛伊德挑戰聖經裡的摩西形象,認為米開朗基羅所要表現的,不是看到族人拜偶像而忿忿然把法版摔破的摩西,而是生怕法版摔碎而收起脾氣的摩西。
〈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弒父〉是佛洛伊德應出版社的邀約,為一九二八年出版的德文版杜思妥也夫斯基全集當中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寫的導論。杜思妥也夫斯基是佛洛伊德相當推崇的作家,認為他可以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他更把《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和《伊底帕斯王三部曲》以及《哈姆雷特》並列為世界最偉大的三部文學作品,然而這三部作品卻都涉及到弒父的主題,佛洛伊德認為那並不是出於偶然。他在文中探討作者的性格、他的罪惡感、他的癲癇症以及伊底帕斯情結。接著又討論到他的賭癮,認為那是作者在和命運的拉扯,而《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也正是反映了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精神官能症。
歌德可以說是佛洛伊德的思想啟蒙導師,佛洛伊德在其作品裡引用歌德的次數就有一百一十處。〈《歌德自傳》裡的一段童年回憶〉第一次出現是在《形象》雜誌(Imago. Zeitschrift für Anwendung der Psychoanalyse auf die Geisteswissenschaften V (1917). S. 49-57.)。佛洛伊德在文中再次指出童年回憶對於一個人的生命史的重要性。他在《歌德自傳》一開頭讀到歌德談及兒時的一個惡作劇,也就是把碗盤餐具都扔到街上。一般讀者或許會覺得不值一哂,但是他看到的卻是孩子們一種類似巫術儀式的行為,他們想要把威脅自己在家裡的存在和地位的事物丟出去,而它們往往就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佛洛伊德更在臨床的病患經驗裡得到佐證,而主張說這種現象在孩子身上並不罕見。
〈作家與幻想〉寫成於一九○七年,並且於一九○八年出版。佛洛伊德在文中指出寫作和幻想的共同點:「文學作品和白日夢一樣,都是從前童年遊戲的延伸和替代物。」白日夢和夜裡的夢一樣,都是願望的實現:「一個幻想宛如漂浮在三個時間點之間,在我們的念頭的三個時間環節裡,心理活動會連接到一個現行的印象,一個當下的誘因,它會喚醒人的一個強烈願望,由此回溯到一個早年(大多是嬰兒期)實現了該願望的經歷的回憶,現在則是創造一個和未來有關的情境,讓人相信那個願望會在其中實現,它所創造的也就是個白日夢或幻想,在其中殘留著作為其源頭的誘因和回憶的痕跡。所以說,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串接在一起,願望的繩索則是依序穿過它們。」而文學作品的創作動機也是如此:「一個鮮明的當下經歷,在作家心裡喚醒對於早期的、多半是童年的一個經歷的回憶,願望就是以此為起點,在作品裡找到它的實現;文學作品本身就展現了當下的誘因以及舊時的回憶這兩個元素。」〈作家與幻想〉是佛洛伊德最膾炙人口的文學理論,他在文中言簡意賅的說法,也就是,文學和夢境一樣都是願望的實現,從此就成了心理分析的文學理論的濫觴。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3 |
6折 | 1 |
7折 | 3 |
7折以上 | 2 |
作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優惠價: 79 折, NT$ 300 NT$ 38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中文世界唯一德文直譯本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家
開創精神分析藝術理論之濫觴
佛洛伊德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他開創的精神分析學派在精神疾病的診斷以及心理治療方面的建樹讓人嘆為觀止,其精神分析學說更是跨足到人類文明的所有領域,幾乎所有人文社會學科都感受到其難以抗拒的理論魅力。由於個人對於藝術以及文學的雅好,雖然謙稱自己是個外行人,佛洛伊德試著把他的理論應用在對於藝術作品和文學家的評論和分析上,挖掘創作者的心理世界,探索文學藝術和潛意識的關係,寫就了一篇篇讓人傳誦不輟的論文,從此建立了文學批評和藝術理論的精神分析方法學。
本書收錄了佛洛伊德的〈達文西的一則童年回憶〉(Eine Kindheitserinnerung des Leonardo da Vinci, 1910)、〈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Der Moses des Michelangelo, 1914)、〈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弒父〉(Dostojewski und die Vatertötung, 1928)、〈《歌德自傳》裡的一段童年回憶〉(Eine Kindheitserinnerung aus »Dichtung und Wahrheit«, 1917)以及〈作家與幻想〉(Der Dichter und das Phantasieren, 1908),俾使讀者透過這部論文集一窺佛洛伊德的藝術和文學理論的梗概。
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奧地利籍猶太人,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心理學家,後世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一八五六年生於捷克,後舉家遷居至奧地利,一八七三年於維也納大學就讀醫學系,一九三八年因遭納粹迫害而遷居英國,一九三九年過世於倫敦。
佛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尤其是關於夢、潛意識、人格發展、精神疾病、心理治療等觀點,對心理學、醫學、哲學、社會學、藝術、文學評論等領域均影響深遠。
譯者簡介:
林宏濤
台大哲學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著:《詮釋的衝突》;《體會死亡》;《預知宇宙紀事》;《法學導論》;《美學理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人的形象與神的形象》;《神話學辭典》;《上帝的語言》;《菁英的反叛》;《啟蒙的辯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大蛻變》;《與改變對話》;《我的名字叫耶穌》;《神子》;《死後的世界》;《等待哥倫布》;《無私的藝術》;《藝術想怎樣》;《奧斯卡與我》;《正義的理念》;《文明的哲學》;《曾經,有個偉大的素描畫家》;《g 先生》;《如何改變世界》;《小蜘蛛維德莉》;《繁華落盡的黃金年代》;《與卡夫卡對話》;《人造地獄》;《自我的追尋》;《人的條件》;《血田》;《獵眼者》;《致死之病》;《時間之書》;《世界是這樣思考的》;《連續統》;《孩子》;《克拉拉與太陽》;《做你自己:西洋哲學史卷三》;《什麼都不是的人才是快樂的》;《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我與你》;《文明及其不滿》;《治療的凝視》。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人語
佛洛伊德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他開創的心理分析學派在精神疾病的診斷以及心理治療方面的建樹是心理學的一個里程碑,其心理分析學說更是跨足到人類文明的所有領域,幾乎所有人文社會學科都感受到它難以抗拒的理論魅力。由於個人對於藝術以及文學的雅好,雖然謙稱自己是個外行人,佛洛伊德也試著把他的理論應用在對於藝術作品和文學家的評論和分析上,寫就了一篇篇讓人拍案叫絕而又爭議不斷的論文,建立了文學理論和藝術評論的心理分析方法學。
本書收錄了佛洛伊德的〈達文西的一則童年回憶〉(Eine Kindheitserinnerung des Leonardo da Vinci, 1910)、〈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Der Moses des Michelangelo, 1914)、〈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弒父〉(Dostojewski und die Vatertötung, 1928)、〈《歌德自傳》裡的一段童年回憶〉(Eine Kindheitserinnerung aus »Dichtung und Wahrheit«, 1917)以及〈作家與幻想〉(Der Dichter und das Phantasieren, 1908);他的另一篇重要文學評論作品〈威廉煙森的《格拉底瓦》裡的幻覺與夢〉(Der Wahn und die Träume in W. Jensens “Gradiva”, 1907),則是收錄在《幻覺與夢:佛洛伊德與威廉煙森的格拉底瓦》(陳蒼多譯,商周出版,2021),期望讀者可以透過這部論文集領略佛洛伊德的藝術理論的梗概。
〈達文西的一則童年回憶〉第一次刊行於:《應用心理學文集‧第七卷》(Schriften zur angewandten Seelenkunde, Siebentes Heft, 1910),第二版和第三版則分別於一九一九年和一九二三年問世。雖然這並不是佛洛伊德第一次把臨床心理分析的方法應用在歷史人物上,卻引起了軒然大波,遭到許多人的批評和駁斥。
主要的問題在於佛洛伊德他引用達文西札記的德文版,裡頭的義大利文「nibio」被譯成德文的「Geier」,而佛洛伊德這篇論文的英譯本又把「Geier」譯成「eagle」(老鷹),而不是譯成「kite」(鳶),就說佛洛伊德搞錯了「nibio」的意思,而用這個理由指摘他的解析。因為義大利「nibio」是鳶的意思,德文「Geier」則有禿鷹和鳶的意思,可是英譯本把它譯成「eagle」就變成了老鷹。那麼到底是誰搞錯了?另外也有人批評佛洛伊德以埃及神話作為比較的做法是欠缺證據力的穿鑿附會。但是儘管在枝微末節上的錯誤或者是引喻失義的比附,佛洛伊德追溯藝術家的童年回憶以及他的心理世界,挖掘達文西的作品裡的無意識驅力和動機,以及他在藝術和科學研究方面的搖擺不定的心理原因,不可否認是史無前例的創舉,也為當時只重視技法和表現元素的藝術評論開啟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視野。
〈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早在一九一二年就寫成,但是佛洛伊德一直猶豫要不要發表。直到一九一四年,他在友人的鼓吹下匿名發表於《形象》(Imago, 3 (1), 15-36)雜誌,而到了一九二七年才揭露作者的身分。佛洛伊德是米開朗基羅的忠實粉絲,而摩西像則是米開朗基羅為教宗儒略二世在羅馬聖彼得鎖鏈教堂的陵墓創作的大理石雕像之一。數百年來,無數的藝評家都為這座雕像搖筆為文,佛洛伊德則是試圖重構米開朗基羅的雕像主角的動作和心境,他首先點評了各家學說,接著抽絲剝繭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展現了驚人的觀察力和洞見,看到了幾乎所有藝評家都看不見的細節,建構起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佛洛伊德挑戰聖經裡的摩西形象,認為米開朗基羅所要表現的,不是看到族人拜偶像而忿忿然把法版摔破的摩西,而是生怕法版摔碎而收起脾氣的摩西。
〈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弒父〉是佛洛伊德應出版社的邀約,為一九二八年出版的德文版杜思妥也夫斯基全集當中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寫的導論。杜思妥也夫斯基是佛洛伊德相當推崇的作家,認為他可以和莎士比亞相提並論,他更把《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和《伊底帕斯王三部曲》以及《哈姆雷特》並列為世界最偉大的三部文學作品,然而這三部作品卻都涉及到弒父的主題,佛洛伊德認為那並不是出於偶然。他在文中探討作者的性格、他的罪惡感、他的癲癇症以及伊底帕斯情結。接著又討論到他的賭癮,認為那是作者在和命運的拉扯,而《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也正是反映了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精神官能症。
歌德可以說是佛洛伊德的思想啟蒙導師,佛洛伊德在其作品裡引用歌德的次數就有一百一十處。〈《歌德自傳》裡的一段童年回憶〉第一次出現是在《形象》雜誌(Imago. Zeitschrift für Anwendung der Psychoanalyse auf die Geisteswissenschaften V (1917). S. 49-57.)。佛洛伊德在文中再次指出童年回憶對於一個人的生命史的重要性。他在《歌德自傳》一開頭讀到歌德談及兒時的一個惡作劇,也就是把碗盤餐具都扔到街上。一般讀者或許會覺得不值一哂,但是他看到的卻是孩子們一種類似巫術儀式的行為,他們想要把威脅自己在家裡的存在和地位的事物丟出去,而它們往往就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佛洛伊德更在臨床的病患經驗裡得到佐證,而主張說這種現象在孩子身上並不罕見。
〈作家與幻想〉寫成於一九○七年,並且於一九○八年出版。佛洛伊德在文中指出寫作和幻想的共同點:「文學作品和白日夢一樣,都是從前童年遊戲的延伸和替代物。」白日夢和夜裡的夢一樣,都是願望的實現:「一個幻想宛如漂浮在三個時間點之間,在我們的念頭的三個時間環節裡,心理活動會連接到一個現行的印象,一個當下的誘因,它會喚醒人的一個強烈願望,由此回溯到一個早年(大多是嬰兒期)實現了該願望的經歷的回憶,現在則是創造一個和未來有關的情境,讓人相信那個願望會在其中實現,它所創造的也就是個白日夢或幻想,在其中殘留著作為其源頭的誘因和回憶的痕跡。所以說,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串接在一起,願望的繩索則是依序穿過它們。」而文學作品的創作動機也是如此:「一個鮮明的當下經歷,在作家心裡喚醒對於早期的、多半是童年的一個經歷的回憶,願望就是以此為起點,在作品裡找到它的實現;文學作品本身就展現了當下的誘因以及舊時的回憶這兩個元素。」〈作家與幻想〉是佛洛伊德最膾炙人口的文學理論,他在文中言簡意賅的說法,也就是,文學和夢境一樣都是願望的實現,從此就成了心理分析的文學理論的濫觴。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3 |
6折 | 1 |
7折 | 3 |
7折以上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