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580
優惠價:79 折,NT$ 458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10月16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突破視野與想像,由鳥、鱟與人類共同建構的生物自然史
失落與韌性、堅強與勇氣 鼓舞人心的故事
★美國國家科學院最佳圖書
(Best Book,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環境記者協會瑞秋卡森圖書獎
(Rachel Carson Environment Book Award)
★里德環境寫作獎
(Winner of the Reed Environmental Writing Award)
★麻州圖書獎指定必讀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之後的繼承者與遺產代表”
——環境記者協會瑞秋卡森圖書獎評論
◎飛翔數千英里的濱鳥和在海洋活了4億多年的鱟,牠們之間有著什麼令人稱奇的交集?
◎體重僅140克左右的紅腹濱鷸,每年貫穿子午線長途飛行,能量從何而來?
◎鱟以神奇的藍色血液保護了全人類健康?Covid疫苗也受惠於鱟?
◎首探全球生物科技、藥品與醫療器械市場
◎親歷第一線科學家與保育志工們的動人故事
一部錯綜複雜、視野罕見的生物自然史。迷你的紅腹濱鷸如一只咖啡杯,每年會從地球極南的火地島飛到北極再返回,完成奇蹟般的3萬公里旅程。這場數百萬濱鳥的大遷徙需要的巨大能量,竟是來自一種已存活4億多萬年的古鱟。濱鳥與鱟令人稱奇的交集揭示了地球生物史的重要一環,連結起過去到未來,更與人類的健康福祉緊密相關。
本書作者跟著鳥的飛行路徑與停棲之地,描繪鳥、鱟、人類這三個物種建構起的生態系如何交織纏繞;以及鱟和鳥正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數量急劇下降。
紅腹濱鷸是在1千多萬年前形成的物種,上一個冰河期演化出今天已知的六個不同支系,巨型動物滅絕後,紅腹濱鷸卻生存了下來。在歷史的某個時刻,紅腹濱鷸和另一種古老動物相遇了——鱟。鱟是地球歷史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倖存者,牠們曾在炎熱、酸性、富含二氧化碳的海洋中生活過,也曾在小行星撞地球時倖免於難。這種古老生物非常奇特,牠們的藍色血液是一種優異的細菌汙染測試劑,全球生技公司紛紛利用此生產鱟試劑,運用於疫苗以及各種藥物與器械。鱟有十隻眼睛,荷馬史詩中的獨眼巨人就是美洲鱟的學名,凱弗‧哈特賴(H.Keffer Hartline)曾以鱟進行視覺神經生理研究得到諾貝爾獎。
人類出現後,鳥類和鱟的命運改變了。問題雖然層出不窮,我們仍看到許多了不起的人們,包括科學家、農民、原住民、獵人、郵差、生態保育志工……默默守護、日以繼夜修復這個被撕裂的世界,讓許多物種脫離了通往滅絕的道路。
本書範疇廣博,作者透過精采的訪調,結合大量田野實察與科學文獻探究,巧妙織入了生態學、進化論、科研演進、地質史、科學探險史等,並延續瑞秋.卡森精神,直指赤裸真相,同時給出希望的指引。
或許你會問多失去一隻鳥很重要嗎?要是不知道我們失去過什麼,我們便無法想像我們有機會恢復什麼,甚至還會繼續在那邊爭論我們可以拿走多少殘羹剩飯。的確我們保護的是一個自己目前無法完整描述的世界,那裡居住了哪些生物我們也尚未完全知曉,但對整個生態系來說,卻是個不可或缺的世界。
作者簡介:
黛博拉‧庫雷莫(Deborah Cramer)
麻省理工學院的訪問學者,以科學、自然和環境為主題進行寫作。和家人住在麻塞諸塞州格洛斯特的一處鹽沼附近,每年等待隨著潮水而來的鱟,迎接遷徙的候鳥。作品包括《偉大的水域:大西洋航道》、《史密森尼海洋:我們的水,我們的世界》。
譯者簡介:
吳建龍
鳥書譯人、鳥類生態調查員、國內外旅行社特約賞鳥導遊。現任臺灣猛禽研究會理事、中華鳥會鳥類紀錄委員會委員。譯有《羽的奇蹟》(第八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佳作)、《雞冠天下》(2020年OPENBOOK好書獎)、《羽毛賊》(2021年OPENBOOK好書獎)、《身而為鳥》、《鳥事一堆!超崩潰鳥類觀察筆記》。譯文賜教、合作邀約:avocetwu@gmail.com
名人推薦:
“與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樣,充滿雄辯與絲絲入扣的緊迫感,揭示了一隻小鳥和一隻古老生物的健康和福祉如何反映我們自己的環境。”——里德環境寫作獎
“錯綜複雜、令人驚異……充滿優雅的寫作……任何對於自然、我們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如何管理自然感興趣的人,這是必讀的一本。”——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
“歷史、田野實察與訪問、敏銳的個人觀察——三者的雄辯交織。”——自然(Nature)
“透過關注一個旗艦物種的困境,以及致力於了解如何保護牠們的人們,這本書展示了保育工作對於維持全球海岸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它還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教訓和策略,可用於保護和保存其他物種。”——科學(Science)
“這本書就是自然史應該有的一切。”——斯蒂芬‧博迪奧(Stephen Bodio),康奈爾鳥類學研究室
“紅腹濱鷸已經衡量了一條貫穿地球長度的海岸線……當我們失去方向時,它們的長途飛行提供了一個指南針。”——科妮莉亞·迪恩 (Cornelia Dean),《紐約時報》
“當鱟和遷徙的鷸的生活相交時,過去和未來就連在一起了。” ——Hakai Magazine
“向觀鳥者、生態旅遊者和任何喜好自然世界奇觀的人,推薦這部可讀性強、重要的作品。”——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這是紅腹濱鷸的生命故事,更是對這個令人驚奇卻已陷入危機的世界的勇敢探尋。”——伊麗莎白·科爾伯特(Elizabeth Kolbert),《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當這趟旅程結束,我比開始時更加敬畏鳥。在整整9,500英里的路程中,跟隨作者優雅的寫作,您將分享那種敬畏。”——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一本書如此多維,又如此簡潔,令人欽佩,我希望這是我的作品……”——卡爾.沙芬那(Carl Safina),《超越言語:動物的想法和感受》
“也許紅腹濱鷸應該取代礦山中的金絲雀,作為即將發生的變化的預兆,這些變化對鳥類或人類都不利。任何對環境保護感興趣的人,必備此書。”——喬爾·格林伯格(Joel Greenberg),《飛越天際的羽之河流》作者
“這是一本讓人嘆息、也讓人讚嘆的書。內容非常豐富,以紅腹濱鷸為主軸,作者細緻地呈現了2015年之前有關紅腹濱鷸的分布、利用和族群與棲地消長的狀況,加上作者對親身參與的各種調查研究的描述,以及美國政府在自然環境變遷與生物和環境管理政策方面的遠見或短視等多層面的報導,讀者可清楚看見諸多水鳥或其他物種在這段年歲裡與紅腹濱鷸雷同的命運。書中很多細節都讓讀者可以反思臺灣在棲地管理和野生物保育方面的作為;而從紅腹濱鷸延伸到鱟的相關報導,包括了鱟在數百年來的命運以及對人類生存的貢獻,尤其是現代醫學上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相信會刺激讀者重新檢視自己對野生生物價值的認知。”——劉小如,曾任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曾經出現在地球上的物種中,99%都已經滅絕了;現在活著的,也遲早要滅絕。那麼,我們對於物種滅絕究竟在緊張什麼呢?……鱟和鷸只是這一波生物多樣性流失衝擊的其中兩名小角色而已,地球上的許多野生動物和植物,也同樣得面臨這個問題。當然,人類也不例外,再繼續惡化下去,我們也難以倖免。……演化是生命尋求生路的機制,會有物種的終結,也會有新的物種誕生。人類這個以智慧為學名的物種,不應該親手逼自己滅亡,而是認清自己在生物多樣性中的定位,與芸芸眾生共存於蓋婭充滿生命力的懷抱之中。"——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生
“作者透過本書,告訴我們生物展現出的無比堅韌以及回復族群的能力;而有一群人正為了保護紅腹濱鷸與鱟,積極努力著!你、我是否也該站出來做些什麼。”——張瑞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4折31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0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5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優惠價: 79 折, NT$ 458 NT$ 58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10月16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突破視野與想像,由鳥、鱟與人類共同建構的生物自然史
失落與韌性、堅強與勇氣 鼓舞人心的故事
★美國國家科學院最佳圖書
(Best Book,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環境記者協會瑞秋卡森圖書獎
(Rachel Carson Environment Book Award)
★里德環境寫作獎
(Winner of the Reed Environmental Writing Award)
★麻州圖書獎指定必讀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之後的繼承者與遺產代表”
——環境記者協會瑞秋卡森圖書獎評論
◎飛翔數千英里的濱鳥和在海洋活了4億多年的鱟,牠們之間有著什麼令人稱奇的交集?
◎體重僅140克左右的紅腹濱鷸,每年貫穿子午線長途飛行,能量從何而來?
◎鱟以神奇的藍色血液保護了全人類健康?Covid疫苗也受惠於鱟?
◎首探全球生物科技、藥品與醫療器械市場
◎親歷第一線科學家與保育志工們的動人故事
一部錯綜複雜、視野罕見的生物自然史。迷你的紅腹濱鷸如一只咖啡杯,每年會從地球極南的火地島飛到北極再返回,完成奇蹟般的3萬公里旅程。這場數百萬濱鳥的大遷徙需要的巨大能量,竟是來自一種已存活4億多萬年的古鱟。濱鳥與鱟令人稱奇的交集揭示了地球生物史的重要一環,連結起過去到未來,更與人類的健康福祉緊密相關。
本書作者跟著鳥的飛行路徑與停棲之地,描繪鳥、鱟、人類這三個物種建構起的生態系如何交織纏繞;以及鱟和鳥正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數量急劇下降。
紅腹濱鷸是在1千多萬年前形成的物種,上一個冰河期演化出今天已知的六個不同支系,巨型動物滅絕後,紅腹濱鷸卻生存了下來。在歷史的某個時刻,紅腹濱鷸和另一種古老動物相遇了——鱟。鱟是地球歷史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倖存者,牠們曾在炎熱、酸性、富含二氧化碳的海洋中生活過,也曾在小行星撞地球時倖免於難。這種古老生物非常奇特,牠們的藍色血液是一種優異的細菌汙染測試劑,全球生技公司紛紛利用此生產鱟試劑,運用於疫苗以及各種藥物與器械。鱟有十隻眼睛,荷馬史詩中的獨眼巨人就是美洲鱟的學名,凱弗‧哈特賴(H.Keffer Hartline)曾以鱟進行視覺神經生理研究得到諾貝爾獎。
人類出現後,鳥類和鱟的命運改變了。問題雖然層出不窮,我們仍看到許多了不起的人們,包括科學家、農民、原住民、獵人、郵差、生態保育志工……默默守護、日以繼夜修復這個被撕裂的世界,讓許多物種脫離了通往滅絕的道路。
本書範疇廣博,作者透過精采的訪調,結合大量田野實察與科學文獻探究,巧妙織入了生態學、進化論、科研演進、地質史、科學探險史等,並延續瑞秋.卡森精神,直指赤裸真相,同時給出希望的指引。
或許你會問多失去一隻鳥很重要嗎?要是不知道我們失去過什麼,我們便無法想像我們有機會恢復什麼,甚至還會繼續在那邊爭論我們可以拿走多少殘羹剩飯。的確我們保護的是一個自己目前無法完整描述的世界,那裡居住了哪些生物我們也尚未完全知曉,但對整個生態系來說,卻是個不可或缺的世界。
作者簡介:
黛博拉‧庫雷莫(Deborah Cramer)
麻省理工學院的訪問學者,以科學、自然和環境為主題進行寫作。和家人住在麻塞諸塞州格洛斯特的一處鹽沼附近,每年等待隨著潮水而來的鱟,迎接遷徙的候鳥。作品包括《偉大的水域:大西洋航道》、《史密森尼海洋:我們的水,我們的世界》。
譯者簡介:
吳建龍
鳥書譯人、鳥類生態調查員、國內外旅行社特約賞鳥導遊。現任臺灣猛禽研究會理事、中華鳥會鳥類紀錄委員會委員。譯有《羽的奇蹟》(第八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佳作)、《雞冠天下》(2020年OPENBOOK好書獎)、《羽毛賊》(2021年OPENBOOK好書獎)、《身而為鳥》、《鳥事一堆!超崩潰鳥類觀察筆記》。譯文賜教、合作邀約:avocetwu@gmail.com
名人推薦:
“與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樣,充滿雄辯與絲絲入扣的緊迫感,揭示了一隻小鳥和一隻古老生物的健康和福祉如何反映我們自己的環境。”——里德環境寫作獎
“錯綜複雜、令人驚異……充滿優雅的寫作……任何對於自然、我們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如何管理自然感興趣的人,這是必讀的一本。”——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
“歷史、田野實察與訪問、敏銳的個人觀察——三者的雄辯交織。”——自然(Nature)
“透過關注一個旗艦物種的困境,以及致力於了解如何保護牠們的人們,這本書展示了保育工作對於維持全球海岸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它還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教訓和策略,可用於保護和保存其他物種。”——科學(Science)
“這本書就是自然史應該有的一切。”——斯蒂芬‧博迪奧(Stephen Bodio),康奈爾鳥類學研究室
“紅腹濱鷸已經衡量了一條貫穿地球長度的海岸線……當我們失去方向時,它們的長途飛行提供了一個指南針。”——科妮莉亞·迪恩 (Cornelia Dean),《紐約時報》
“當鱟和遷徙的鷸的生活相交時,過去和未來就連在一起了。” ——Hakai Magazine
“向觀鳥者、生態旅遊者和任何喜好自然世界奇觀的人,推薦這部可讀性強、重要的作品。”——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這是紅腹濱鷸的生命故事,更是對這個令人驚奇卻已陷入危機的世界的勇敢探尋。”——伊麗莎白·科爾伯特(Elizabeth Kolbert),《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當這趟旅程結束,我比開始時更加敬畏鳥。在整整9,500英里的路程中,跟隨作者優雅的寫作,您將分享那種敬畏。”——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一本書如此多維,又如此簡潔,令人欽佩,我希望這是我的作品……”——卡爾.沙芬那(Carl Safina),《超越言語:動物的想法和感受》
“也許紅腹濱鷸應該取代礦山中的金絲雀,作為即將發生的變化的預兆,這些變化對鳥類或人類都不利。任何對環境保護感興趣的人,必備此書。”——喬爾·格林伯格(Joel Greenberg),《飛越天際的羽之河流》作者
“這是一本讓人嘆息、也讓人讚嘆的書。內容非常豐富,以紅腹濱鷸為主軸,作者細緻地呈現了2015年之前有關紅腹濱鷸的分布、利用和族群與棲地消長的狀況,加上作者對親身參與的各種調查研究的描述,以及美國政府在自然環境變遷與生物和環境管理政策方面的遠見或短視等多層面的報導,讀者可清楚看見諸多水鳥或其他物種在這段年歲裡與紅腹濱鷸雷同的命運。書中很多細節都讓讀者可以反思臺灣在棲地管理和野生物保育方面的作為;而從紅腹濱鷸延伸到鱟的相關報導,包括了鱟在數百年來的命運以及對人類生存的貢獻,尤其是現代醫學上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相信會刺激讀者重新檢視自己對野生生物價值的認知。”——劉小如,曾任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曾經出現在地球上的物種中,99%都已經滅絕了;現在活著的,也遲早要滅絕。那麼,我們對於物種滅絕究竟在緊張什麼呢?……鱟和鷸只是這一波生物多樣性流失衝擊的其中兩名小角色而已,地球上的許多野生動物和植物,也同樣得面臨這個問題。當然,人類也不例外,再繼續惡化下去,我們也難以倖免。……演化是生命尋求生路的機制,會有物種的終結,也會有新的物種誕生。人類這個以智慧為學名的物種,不應該親手逼自己滅亡,而是認清自己在生物多樣性中的定位,與芸芸眾生共存於蓋婭充滿生命力的懷抱之中。"——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生
“作者透過本書,告訴我們生物展現出的無比堅韌以及回復族群的能力;而有一群人正為了保護紅腹濱鷸與鱟,積極努力著!你、我是否也該站出來做些什麼。”——張瑞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0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5 |
6折 | 1 |
7折 | 1 |
7折以上 | 2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4折31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