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豐富,對人生極有啟發,本書特從語源、文獻、哲學、歷史等面向,論述佛教之重要問題,其內容包括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中國佛教,以及佛教邏輯。透過本書深入淺出的漸次說明,讀者得以對佛教思想有更朗闊的認識。
作者簡介:
霍韜晦(1940~2018)
香港新亞研究所畢業,後赴日本大谷大學攻讀博士課程。1972年返港,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現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山東大學、貴州大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等校的客座教授。創辦香港喜耀教育文化基金會、喜耀粵西學校、香港法住文化書院、新加坡東亞人文研究所等機構。著作豐富,包含佛學、儒學、生命教育等種類。
作者序
本書所收集的文字,有的成稿已在二十年前,但大部分則是近十二、三年中所寫,在某一程度上說,可以代表我二十年來研究佛學所走的曲折的道路。
我最先接觸佛典,是在專上學院時代;那時我的興趣已漸漸由文學轉移到哲學,復由哲學而注意及佛教。考進研究所的時候,即決定以佛教的唯識宗哲學作為研究對象。本書所收的兩篇文章:〈佛家哲學中之轉依義〉和〈相見同種、別種辨〉,便是在那一階段中所寫。
一九六九年秋,我獲得美國哈佛燕京學社的資助,往日本專攻佛學,才有機會真正了解到近百年來外國學者的研究成績。他們運用文獻學的方法,先攻原典,然後配合現代的各種研究進路,重新探索佛教的本來面目,老實說,這對我是一個極大的震撼。這不只是方法的問題,在比較之下,還有中國佛學研究傳統的失落問題,和文化的守護問題。我開始覺醒到:除了做學問之外,還有一些事情是急不容緩。所以從日本回到香港,我除了授課、指導學生之外,常常利用一些校外演講的機緣,發表佛學研究的新方法論,促請佛教人士注意學統問題;又呼籲要因應時代開發佛教的智慧,以免佛教的語言僵化。本書甲部通論篇所收的文章,及附錄的三篇訪問稿,大體上便是這一類帶推動性的言談的記錄。
然而,佛學研究真能上路,決不可止於口號。通論性的文章貴有識見,但如無相當多量的專論性的研究為其基礎不能作出。我自己的興趣,其實還是在學問方面,我很害怕自己的見解沒有深入的研究來支持,常常為了別人的約稿而即時發表。這也是現代人的匆忙,無法像古人那樣的千錘百煉。我很知道自己的不足,不過我既然提倡佛教思想要作現代化的處理,時間又不能等待,便只好硬著頭皮自己來作一嘗試。在這十年中,我曾經把安慧的《三十唯識釋》從梵文譯成現代漢語,並作了詳細的注解;又把《大藏經》中較有代表性的文獻,節選出來加註,編成《佛學》教科書兩冊(以上均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同時應韋政通先生之邀,參預《中國哲學辭典大全》的編寫,負責佛學方面的條目(此書由水牛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三)。餘下來的時間,就是做一些單篇論文,承三民書局的好意,現在大部分都收錄在本書乙部,總名專論篇。由於這些論文撰寫時並未有通盤計劃,隨緣執筆,缺乏連貫的線索,因此在內容上顯得有點蕪雜,包括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中國佛教和佛教邏輯。不過在風格上是一致的,都是從較為重要的問題入手,通過語源、文獻、哲學、歷史等多個角度來進行會通;也許最終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在提供新的視野,使傳統的問題有新意。
至於本書題名「絕對與圓融」,這是取自乙部最後一篇討論中國佛教思想的特質的名字。在那篇文章中,我使用「絕對」和「圓融」一對概念,來展示佛教由印度形態轉變為中國形態的過程。若能通透一點想,則一切學術問題的討論亦均有其「絕對」義與「圓融」義,何者可改,何者不可改;何者可說,何者不可說,亦難判準,端賴操觚者之識見與氣度而定。為了表示一點體會,即逕取此名以為全書之名。愚意此中實涵有無窮義,唯非今可盡,讀者其鑒諒之!
一九八六年元月 霍韜晦 序於香港法住學會
本書所收集的文字,有的成稿已在二十年前,但大部分則是近十二、三年中所寫,在某一程度上說,可以代表我二十年來研究佛學所走的曲折的道路。
我最先接觸佛典,是在專上學院時代;那時我的興趣已漸漸由文學轉移到哲學,復由哲學而注意及佛教。考進研究所的時候,即決定以佛教的唯識宗哲學作為研究對象。本書所收的兩篇文章:〈佛家哲學中之轉依義〉和〈相見同種、別種辨〉,便是在那一階段中所寫。
一九六九年秋,我獲得美國哈佛燕京學社的資助,往日本專攻佛學,才有機會真正了解到近百年來外國學者的研究成績。他們運用文獻學的方法,...
目錄
再版說明
自 序
甲部 通論篇
佛學研究風氣的開展
佛學研究的方向
中國近代唯識宗再興的機運
中國佛教的建立
佛教的現代智慧
略論西方文化精神的趣向與佛教的智慧
乙部 專論篇
因明與邏輯
陳那以後佛家邏輯的發展
原始佛教「無我」觀念的探討
關於佛教大、小乘的區分問題
佛家哲學中之轉依義
相見同種、別種辨
唯識與識轉化
有與空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
《般若心經》漢譯研究
世親「唯識三十頌」異熟轉化段譯註
絕對與圓融
附 錄
一、佛學之現代意義與研究風氣在中國之再開展
二、佛教的過去與未來
三、佛教與中國文化
再版說明
自 序
甲部 通論篇
佛學研究風氣的開展
佛學研究的方向
中國近代唯識宗再興的機運
中國佛教的建立
佛教的現代智慧
略論西方文化精神的趣向與佛教的智慧
乙部 專論篇
因明與邏輯
陳那以後佛家邏輯的發展
原始佛教「無我」觀念的探討
關於佛教大、小乘的區分問題
佛家哲學中之轉依義
相見同種、別種辨
唯識與識轉化
有與空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
《般若心經》漢譯研究
世親「唯識三十頌」異熟轉化段譯註
絕對與圓融
附 錄
一、佛學之現代意義與研究風氣在中國之再開展
二、佛教的過去...
商品資料
出版社:東大圖書(股)公司 出版日期:2023-06-07ISBN/ISSN:978957193347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9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