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姆.坎托佛
定價:NT$ 400
優惠價:79 折,NT$ 316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與時俱進的經典暢銷書,20年來幫助數十萬讀者
推薦
陳嬿伊 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蘇益賢 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從坎托佛醫生在BBC節目裡所收到的廣大迴響,就可看出他對憂鬱症患者提出了獨到的有力見解。為憂鬱症所苦的人告訴我,在所有關於憂鬱症的書籍裡,這是最有效、最有幫助的一本。不斷有人向我提起,這本書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傑瑞米‧凡恩(Jeremy Vine),BBC廣播2台主持人
每個人都該讀這本書,尤其是被憂鬱症影響的人,不管他們是照護者、醫事人員,還是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人……。它提供了對憂鬱症的寶貴見解,而且提醒我們要留意自己所承受的壓力程度,這將會決定我們的健康。
——憂鬱症協會(Depression Alliance)
在擊退憂鬱症的戰役中,這本書是決定性的武器。
——魯絲‧拉佛利(Ruth Lavery),《依賴》期刊(Depend)
咬牙硬撐,是憂鬱症的病因。
不同於其他憂鬱症書籍,坎托佛醫生主張:堅強的人最易罹患憂鬱症。就算面對困境,他們依舊堅持走下去,不會像弱者輕言放棄。但過度的壓力會導致大腦裡的邊緣系統失常,也就是憂鬱症。
憂鬱症是一種與日常憂鬱情緒完全不同的生理疾病,只要遵照醫囑服藥,就能讓大腦裡的化學傳導物質濃度恢復正常,從憂鬱症中康復。本書也會告訴你,在面對壓力時,如何透過放鬆練習、拆分問題、時間管理、中斷思緒與入睡技巧,避免憂鬱症復發。
對於習慣獨自承受一切的你,憂鬱症是讓你做出改變的機會:你必須開始學著優先考量自己的快樂,讓身邊的人負起他們本就該負的責任,才能讓自己在病癒後過上更健康的生活。
作者簡介:
提姆.坎托佛Tim Cantopher
提姆.坎托佛醫生曾就學於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並在其附屬醫院(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深造與實習,也在樸茨茅斯的聖詹姆斯醫院(St James’ Hospital)與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St Georg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接受過精神科醫生的培訓。坎托佛醫生為1983年成立的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成員,並於1999年獲選為該學院院士;自1993年起就以諮商精神科醫生的身分在修道院醫院集團(Priory Group of Hospitals)服務,直到2015年從臨床診療領域退休。他也發表過一些研究計畫的相關文獻,內容遍及精神病學各領域。
其他作品包括《焦慮使用說明書》(Overcoming Anxiety Without Fighting It)、《壓力相關疾病:給那些總是付出太多之人的建議》(Stress-related Illness: Advice for People who Give Too Much)、《酗酒問題:重新思考你與酒精之間的關係》、(Problem Drinking: Rethinking Your Relationship with Alcohol)、《擊敗失眠只是舉手之勞》(Beating Insomnia: Without Really Trying)、《非良人:如何處理不健全的關係(Toxic People: Dealing with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譯者簡介:
麥慧芬
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奧勒崗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譯作包括《隱形的奧義》、《紅字》、《單騎伴我走天涯》、《查理與我》、《錫卡的鳳凰木》、《狗史》、《暗星薩筏旅》、《在遙遠那方的太陽鳥》、《道德抉擇的艱難》、《破解基因碼的人》、《他的地板是你的天花板》等三十多本書。
名人推薦:
大多數的人對於憂鬱症會直覺地認為是一種心理疾病,但其實憂鬱症是一種生理疾病,更精準地說,是一種腦部疾病。若對於憂鬱症有錯誤的認知與理解,不管是病人本身或是家屬,都可能會錯失正確的治療與復原的契機。本書對於憂鬱症的各個面向包括了像是歷史背景,發展成因、各種治療方法與後續的復原建議等皆有完整詳盡的介紹。對於憂鬱症患者親友,若能正確瞭解憂鬱症,才能理解患者因生病所遭受的無奈與痛苦,也才有辦法伸出援手去接住他們。
——陳嬿伊,精神科醫師、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再次認識憂鬱症:它和我們所想的一樣嗎? 蘇益賢
在憂鬱症的課堂或講座中,我常會邀請現場的學生或聽眾一起做一件事。如果讀者有點時間,不妨在閱讀本書前也加入我們。打開手機的搜尋網頁,輸入「憂鬱症」(或其英文depression disorder)後,切換到圖片的搜尋結果。花點時間瀏覽一下這些圖片,然後找出幾張圖,比較接近你心中對憂鬱症想像。
在挑選完之後,我會請現場聽眾和身旁參與者交換手機,簡單聊聊為什麼你選擇了這張圖片,這張圖片符合了哪些你心中對憂鬱症的想像?你的想像和其他的人一樣嗎?如果今天真的有一位患者藏身在聽眾裡,他有共鳴的圖片,和我們的想像會一樣嗎?
——————
在大學、研究所階段的訓練下,我(自認為)對憂鬱症已經很熟悉了。診斷準則、心理病理機制、有效的實證治療方法……應付大大小小的紙筆測驗都非難事。直到我真的來到實習階段,真實與患者碰面之後,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看著洋洋灑灑厚厚的病歷,我心想著,等一下應該就會有一位鬱鬱寡歡、筋疲力盡、心思恍惚的案主敲門到來。但幾分鐘後,案主敲門進來時,我一度以為他走錯了診間。我心理訝異,為什麼這位案主呈現出來的狀態,和我過去學過、背過的憂鬱症診斷那麼地不一樣?
於是,我再次翻開了《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裡頭憂鬱症的頁面。再次看過一條條我認為還算熟悉的診斷。但在真實接觸個案之後,我才發現我沒有真正看懂的部分:憂鬱症診斷雖然列出了許多症狀,並不是需要符合「所有」症狀才算,只要在一定時間內,在這些症狀中符合一定的數量,且造成當事人的生活、工作、人際關係等功能受損,臨床上即不排除可能罹患了憂鬱症。
回到實務上,事實上不少憂鬱症患者都同意:那些抱頭痛哭、窩在角落、陰暗抑鬱的畫面或照片,其實並不能表達出他們患病時的真實感受。即便符合,也不表示他們「永遠」都符合畫面那種狀態。
認識憂鬱之前,我們得先知道,憂鬱症本身是個多樣性的疾病。不同患者可能苦於不同的症狀,有些人主要以「情緒低落」為主,有人則明顯感受到「失去快樂的感受」,也有人兩種情緒困擾都有。除了情緒困擾,有人伴隨著胃口的問題、其他人則為失眠所苦……從飲食到睡眠、從思考到專注力,各種不同的症狀的組合提醒著我們:憂鬱背後,可能比我們想得還複雜。而這種複雜性必然也會影響到下一步:憂鬱症「病因研究」與「治療實務」。
在實習那段期間,我學到一個最重要的啟發是:在疾病面前,我們永遠都還有不知道的事。有時,我們需要看見症狀。但更多時候,我們要從症狀中跳出來,與眼前的「人」建立關係,從症狀的迷霧中走出,看見個案「自身的故事」,才有機會帶來改變。
不少人對憂鬱症的想像,多半只停留在症狀上。少有機會去看見這些不同症狀背後,那位真實存在的「人」,他有他的人生、有他的成長故事。停留在症狀的視角,讓一些人把憂鬱症視為「脆弱不堪的存在」(即上述抱頭痛哭、封閉自我等意象);但同時,也有不少人將憂鬱症視為純粹只需靠意志力就能「戰勝」的疾病。
正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存在著許多活生生的憂鬱症患者。在進行憂鬱症的大眾衛教推廣時,我常鼓勵大家自省:有沒有可能,多數人對憂鬱症存有的想像,其實是很狹隘的?正因這樣狹隘的認知,讓我們難以真正地同理患者的感受。又或者,讓我們總出於「自以為的善意」,給了對方完全不需要的安慰,好比:「振作一點,你這樣爸媽多擔心你啊!」、「看開一點,別想這麼多!」、「沒事的,只要多運動、多睡覺,就會好了!」。
——————
憂鬱就是這樣一個因為耳熟能詳,讓人覺得自己還算理解它,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的疾病。這也是我心中認為,要撰寫一本以憂鬱為主題,提供患者和大眾閱讀的書,並不容易的原因。
一本詳實討論憂鬱症的書,要能說清楚症狀,更要同時點出一般人對這些症狀持有的迷思。更重要的是,也讓患者有機會看見,自己是否也對憂鬱症抱持著某些迷思而不自覺。並且無意間讓這些迷思,影響、妨礙了自己的復原之路。
不過,提姆.坎托佛醫師這本書,顯然成功地達成了這個任務。截至筆者撰文時,此書在美國亞馬遜上獲得一千兩百六十五位讀者的評價,平均為四‧六顆星。不少患者留言,給了本書很高的評價。
本書可略分為四大部分:
(一)症狀與歷史:第一、二章
(二)憂鬱症的多元成因:第三、四章
(三)在面對憂鬱症時,應具備的心理建設:第五至七章
(四)在憂鬱症治療時,可以切入的多種模式:第八至十二章
作者貼心地提醒正處憂鬱症狀的讀者,第一、五章是當下最有幫助的。一般讀者亦可先從這兩章來閱讀,建立基本概念。但其他章節的討論,其實也都值得閱讀。但或許不用急,我們可以等自己的狀況夠OK的時候,再一步步讀起來。
作者雖強調憂鬱症的生理基礎,但在治療策略討論部分,也同時不忘提醒憂鬱發展的成長經驗、認知型態等心理層面;而在〈憂鬱症其實是政治議題〉中,也點出此疾患背後潛在的社會文化因素,提供了讀者足夠多元的視角來切入這樣的疾患。
期待每一位正受憂鬱所苦的民眾,都能獲益於這類書籍提供的知識,並有機會在專業醫療的藥物協助、心理諮商的支持之下,慢慢走出憂鬱陰霾,成為一個 OK、夠好就好的自己。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7折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提姆.坎托佛
優惠價: 79 折, NT$ 316 NT$ 40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0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與時俱進的經典暢銷書,20年來幫助數十萬讀者
推薦
陳嬿伊 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蘇益賢 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從坎托佛醫生在BBC節目裡所收到的廣大迴響,就可看出他對憂鬱症患者提出了獨到的有力見解。為憂鬱症所苦的人告訴我,在所有關於憂鬱症的書籍裡,這是最有效、最有幫助的一本。不斷有人向我提起,這本書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傑瑞米‧凡恩(Jeremy Vine),BBC廣播2台主持人
每個人都該讀這本書,尤其是被憂鬱症影響的人,不管他們是照護者、醫事人員,還是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人……。它提供了對憂鬱症的寶貴見解,而且提醒我們要留意自己所承受的壓力程度,這將會決定我們的健康。
——憂鬱症協會(Depression Alliance)
在擊退憂鬱症的戰役中,這本書是決定性的武器。
——魯絲‧拉佛利(Ruth Lavery),《依賴》期刊(Depend)
咬牙硬撐,是憂鬱症的病因。
不同於其他憂鬱症書籍,坎托佛醫生主張:堅強的人最易罹患憂鬱症。就算面對困境,他們依舊堅持走下去,不會像弱者輕言放棄。但過度的壓力會導致大腦裡的邊緣系統失常,也就是憂鬱症。
憂鬱症是一種與日常憂鬱情緒完全不同的生理疾病,只要遵照醫囑服藥,就能讓大腦裡的化學傳導物質濃度恢復正常,從憂鬱症中康復。本書也會告訴你,在面對壓力時,如何透過放鬆練習、拆分問題、時間管理、中斷思緒與入睡技巧,避免憂鬱症復發。
對於習慣獨自承受一切的你,憂鬱症是讓你做出改變的機會:你必須開始學著優先考量自己的快樂,讓身邊的人負起他們本就該負的責任,才能讓自己在病癒後過上更健康的生活。
作者簡介:
提姆.坎托佛Tim Cantopher
提姆.坎托佛醫生曾就學於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並在其附屬醫院(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深造與實習,也在樸茨茅斯的聖詹姆斯醫院(St James’ Hospital)與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St Georg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接受過精神科醫生的培訓。坎托佛醫生為1983年成立的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成員,並於1999年獲選為該學院院士;自1993年起就以諮商精神科醫生的身分在修道院醫院集團(Priory Group of Hospitals)服務,直到2015年從臨床診療領域退休。他也發表過一些研究計畫的相關文獻,內容遍及精神病學各領域。
其他作品包括《焦慮使用說明書》(Overcoming Anxiety Without Fighting It)、《壓力相關疾病:給那些總是付出太多之人的建議》(Stress-related Illness: Advice for People who Give Too Much)、《酗酒問題:重新思考你與酒精之間的關係》、(Problem Drinking: Rethinking Your Relationship with Alcohol)、《擊敗失眠只是舉手之勞》(Beating Insomnia: Without Really Trying)、《非良人:如何處理不健全的關係(Toxic People: Dealing with Dys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譯者簡介:
麥慧芬
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奧勒崗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譯作包括《隱形的奧義》、《紅字》、《單騎伴我走天涯》、《查理與我》、《錫卡的鳳凰木》、《狗史》、《暗星薩筏旅》、《在遙遠那方的太陽鳥》、《道德抉擇的艱難》、《破解基因碼的人》、《他的地板是你的天花板》等三十多本書。
名人推薦:
大多數的人對於憂鬱症會直覺地認為是一種心理疾病,但其實憂鬱症是一種生理疾病,更精準地說,是一種腦部疾病。若對於憂鬱症有錯誤的認知與理解,不管是病人本身或是家屬,都可能會錯失正確的治療與復原的契機。本書對於憂鬱症的各個面向包括了像是歷史背景,發展成因、各種治療方法與後續的復原建議等皆有完整詳盡的介紹。對於憂鬱症患者親友,若能正確瞭解憂鬱症,才能理解患者因生病所遭受的無奈與痛苦,也才有辦法伸出援手去接住他們。
——陳嬿伊,精神科醫師、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再次認識憂鬱症:它和我們所想的一樣嗎? 蘇益賢
在憂鬱症的課堂或講座中,我常會邀請現場的學生或聽眾一起做一件事。如果讀者有點時間,不妨在閱讀本書前也加入我們。打開手機的搜尋網頁,輸入「憂鬱症」(或其英文depression disorder)後,切換到圖片的搜尋結果。花點時間瀏覽一下這些圖片,然後找出幾張圖,比較接近你心中對憂鬱症想像。
在挑選完之後,我會請現場聽眾和身旁參與者交換手機,簡單聊聊為什麼你選擇了這張圖片,這張圖片符合了哪些你心中對憂鬱症的想像?你的想像和其他的人一樣嗎?如果今天真的有一位患者藏身在聽眾裡,他有共鳴的圖片,和我們的想像會一樣嗎?
——————
在大學、研究所階段的訓練下,我(自認為)對憂鬱症已經很熟悉了。診斷準則、心理病理機制、有效的實證治療方法……應付大大小小的紙筆測驗都非難事。直到我真的來到實習階段,真實與患者碰面之後,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看著洋洋灑灑厚厚的病歷,我心想著,等一下應該就會有一位鬱鬱寡歡、筋疲力盡、心思恍惚的案主敲門到來。但幾分鐘後,案主敲門進來時,我一度以為他走錯了診間。我心理訝異,為什麼這位案主呈現出來的狀態,和我過去學過、背過的憂鬱症診斷那麼地不一樣?
於是,我再次翻開了《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裡頭憂鬱症的頁面。再次看過一條條我認為還算熟悉的診斷。但在真實接觸個案之後,我才發現我沒有真正看懂的部分:憂鬱症診斷雖然列出了許多症狀,並不是需要符合「所有」症狀才算,只要在一定時間內,在這些症狀中符合一定的數量,且造成當事人的生活、工作、人際關係等功能受損,臨床上即不排除可能罹患了憂鬱症。
回到實務上,事實上不少憂鬱症患者都同意:那些抱頭痛哭、窩在角落、陰暗抑鬱的畫面或照片,其實並不能表達出他們患病時的真實感受。即便符合,也不表示他們「永遠」都符合畫面那種狀態。
認識憂鬱之前,我們得先知道,憂鬱症本身是個多樣性的疾病。不同患者可能苦於不同的症狀,有些人主要以「情緒低落」為主,有人則明顯感受到「失去快樂的感受」,也有人兩種情緒困擾都有。除了情緒困擾,有人伴隨著胃口的問題、其他人則為失眠所苦……從飲食到睡眠、從思考到專注力,各種不同的症狀的組合提醒著我們:憂鬱背後,可能比我們想得還複雜。而這種複雜性必然也會影響到下一步:憂鬱症「病因研究」與「治療實務」。
在實習那段期間,我學到一個最重要的啟發是:在疾病面前,我們永遠都還有不知道的事。有時,我們需要看見症狀。但更多時候,我們要從症狀中跳出來,與眼前的「人」建立關係,從症狀的迷霧中走出,看見個案「自身的故事」,才有機會帶來改變。
不少人對憂鬱症的想像,多半只停留在症狀上。少有機會去看見這些不同症狀背後,那位真實存在的「人」,他有他的人生、有他的成長故事。停留在症狀的視角,讓一些人把憂鬱症視為「脆弱不堪的存在」(即上述抱頭痛哭、封閉自我等意象);但同時,也有不少人將憂鬱症視為純粹只需靠意志力就能「戰勝」的疾病。
正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存在著許多活生生的憂鬱症患者。在進行憂鬱症的大眾衛教推廣時,我常鼓勵大家自省:有沒有可能,多數人對憂鬱症存有的想像,其實是很狹隘的?正因這樣狹隘的認知,讓我們難以真正地同理患者的感受。又或者,讓我們總出於「自以為的善意」,給了對方完全不需要的安慰,好比:「振作一點,你這樣爸媽多擔心你啊!」、「看開一點,別想這麼多!」、「沒事的,只要多運動、多睡覺,就會好了!」。
——————
憂鬱就是這樣一個因為耳熟能詳,讓人覺得自己還算理解它,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的疾病。這也是我心中認為,要撰寫一本以憂鬱為主題,提供患者和大眾閱讀的書,並不容易的原因。
一本詳實討論憂鬱症的書,要能說清楚症狀,更要同時點出一般人對這些症狀持有的迷思。更重要的是,也讓患者有機會看見,自己是否也對憂鬱症抱持著某些迷思而不自覺。並且無意間讓這些迷思,影響、妨礙了自己的復原之路。
不過,提姆.坎托佛醫師這本書,顯然成功地達成了這個任務。截至筆者撰文時,此書在美國亞馬遜上獲得一千兩百六十五位讀者的評價,平均為四‧六顆星。不少患者留言,給了本書很高的評價。
本書可略分為四大部分:
(一)症狀與歷史:第一、二章
(二)憂鬱症的多元成因:第三、四章
(三)在面對憂鬱症時,應具備的心理建設:第五至七章
(四)在憂鬱症治療時,可以切入的多種模式:第八至十二章
作者貼心地提醒正處憂鬱症狀的讀者,第一、五章是當下最有幫助的。一般讀者亦可先從這兩章來閱讀,建立基本概念。但其他章節的討論,其實也都值得閱讀。但或許不用急,我們可以等自己的狀況夠OK的時候,再一步步讀起來。
作者雖強調憂鬱症的生理基礎,但在治療策略討論部分,也同時不忘提醒憂鬱發展的成長經驗、認知型態等心理層面;而在〈憂鬱症其實是政治議題〉中,也點出此疾患背後潛在的社會文化因素,提供了讀者足夠多元的視角來切入這樣的疾患。
期待每一位正受憂鬱所苦的民眾,都能獲益於這類書籍提供的知識,並有機會在專業醫療的藥物協助、心理諮商的支持之下,慢慢走出憂鬱陰霾,成為一個 OK、夠好就好的自己。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2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7折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