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是靈魂的呼吸、愛的悸動,是真正的交談。
祈禱就是安排好地方,讓天主進入我們的生命。
「聽」這個動詞,是《聖經》中最重要的字之一。《舊約聖經》中出現了一千餘次,《新約聖經》出現四百二十五次,若和《舊約》相較,這是非常少有的近似關係。祈禱的美麗境界就在於聆聽:在主內靜默下來聆聽。
為什麼和天主的交談,卻是始於在天主內靜默呢?為什麼祈禱的大師都說,如果不知道怎麼聆聽,就無法進行對話呢?
聆聽天主,真正的涵義是「深刻留意,側耳傾聽天主的話」。第二層則是「默存在心中,反覆思想」。第三層含意則是「分辨」。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好好祈禱呢?其實,我們以為的認真祈禱,並不會出現在無風無雨的日子,每每在面臨種種困難,才會發生印象深刻的熱切祈禱。
每年只在過年期間去參拜廟宇,這種一次當作一年份的祈禱,或是興致來了、有空時才做祈禱,不能說不好,可是,如果地獄是凍結在痛苦之中的處境,那麼我們便能明白,為什麼對人而言祈禱是不可或缺的。祈禱是呼吸,沒有祈禱,我們不能愛,不去愛,我們不懂如何祈禱,祈禱和愛不可分開。
祈禱是在日常生活找到天主的方式,天主就是綠洲,隱沒在靈魂沙漠之中,透過祈禱,能穿過理智的黑暗,找到綠洲、看見天主。
就本質而言,祈禱是、也應該是非常單純的。為此,作者以0來象徵這個單純,而不以1,因為祈禱的根源不在於人,而在於神。這不是把神據為己有,而是在神內成為透明的。透過這些篇章,這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確信,不是神學解析的論著,而是分享一位亞洲基督徒樸實的靈修經驗。閱讀本書貧乏的字句時,希望讀者能從中把握所要傳達的訊息。
正如母親和小孩必須離開屋子,即使只為了十分鐘,用來品嚐單獨相處的喜樂,我們若要在繁忙的生活中(確實繁忙至極)真的祈禱,則必須打開裂縫,讓天主的光進入。與天主我們的父這樣「親密交談」,就是一般所謂的「心禱」。
關於心禱,神學家劃分為默觀和默想。不予考慮這個區別,我們能簡單地說,所有真正祈禱的根基是向另一位(即天主)開放。千利休是日本茶藝的創始人,他常說:「茶藝就只是煮好開水,倒入茶壺,然後喝茶,這樣的一件事。」同樣,我們能說,祈禱就只是在天主內失去自己。
◎作者精通佛學,能以東方人熟悉的語言,說明基督徒祈禱的精神。
作者簡介:
奧村一郎神父Fr. Augustine Ichiro Okumura, OCD (1923~ 2014)
一九二三年出生於日本的佛教家庭。 二○一四年逝世。
一九四七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一九四八年領洗成為天主教的基督徒,時年二十五歲。
一九五一年獲東大文學碩士學位。同年於法國亞味農加入加爾默羅男修會 。
一九五七年在羅馬祝聖為神父,一九五九年得到神學碩士學位,一九七九年修完法國昂熱Angers神學院的博士學位。
一九七九年起,他是天主教教宗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的諮議。一九八七年,他被任命為日本赤足加爾默羅會的準省會長。
一九九二年起,他成為加爾默羅會國際靈修與神學省思委員會的委員,他同時是日本主教團宗教交談,及禪與基督徒學術討論會的成員。
奧村一郎神父的作品和研究多半論及祈禱、默觀和宗教交談,特別是禪與基督信仰的對話。日文版《祈り》(即本書)自出版後,幾乎年年再版,並有多種外文譯本:包括英、法、西、義、德、荷蘭、韓等語文等。
【繪者簡介】
許書寧
愛畫畫,愛作夢的北港孩子,天主教的基督徒。
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系廣告組及大阪總合設計專門學校繪本科。
作品曾獲關西美術文化展讀賣電視獎、STAEDTLER舉辦筆繪CD-R設計比賽入選,也曾入選青林文化「安徒生童話插畫創作獎」、及2005及2006年度台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第六屆貓頭鷹愛家手繪書比賽二獎」、入圍第三十四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入選新聞局第三十三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圖畫書類)、入選國家圖書館舉辦「台灣出版TOP1—2012年度代表性圖書」等獎項。
著作包括《沉默之後》、《走入心中》、《耶路撒冷朝聖日記》系列…等。
譯者簡介:
加爾默羅聖衣會
加爾默羅聖衣會是一個完全獻身於默觀祈禱的修會,祈禱是修會神恩的根源和焦點。
一九五四年,加爾默羅會來台建立會院,目前有三座女隱修院,分別在新竹芎林和新北深坑及嘉義大林(二○二二年落成)。
一九八一年年,加爾默羅男會士開始建立會院於新竹,現今除新竹母院外,增設台北泰山及新加坡會院。二○一七年於西馬來西亞又建立一座新的男會院。
【日文原文增補譯者】
林安妮
天主教的基督徒,旅居台南的高雄人。
輔仁大學日文所碩士。
對主流眼光之外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知的渴望。
喜歡閱讀和書寫,相信文字的力量,能在中文與日文之間散步佇足,是非常幸福的事。
聯絡方式:alwaysannie@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暨耕莘青年寫作會會長陸達誠神父
赤足加爾默羅會日本省會長保祿.九里彰(Rev. Paul Akira Kunori)
前東京上智大學神學院院長 P. Nemeshegyi Péter S.J.
宗教交談大師威廉.強斯頓神父(Fr. Willian Johnston S.J.)
名人推薦: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暨耕莘青年寫作會會長陸達誠神父
赤足加爾默羅會日本省會長保祿.九里彰(Rev. Paul Akira Kunori)
前東京上智大學神學院院長 P. Nemeshegyi Péter S.J.
宗教交談大師威廉.強斯頓神父(Fr. Willian Johnston S.J.)
章節試閱
真正的交談
大約十年前,《朝日新聞》的晚報有很長一段時間連載詩人高田敏子的短詩,同時搭配一張小小的日常生活照。其中一則題名為<空空的長凳>。高田敏子(1914-1989),有日本媽媽詩人之稱,曾獲得室生犀星詩人獎。文內提及的專欄連載後來集結成書,於1962年出版,書名為《月曜日の詩集》。
附圖是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坐在街角樹蔭下的長凳上。圖下的詩寫著:
母親和她的孩子
一整天 時時刻刻
好像都在交談
但真正的交談
意外地 並不存在
所以 買完東西回家的路上
洗完了衣服之後
即使只有十分鐘
像這樣 走出家門
說說話
因此 才有那片溫柔的樹蔭
因此 才有那條空空的長凳
讀完這首詩,首先讓我陷入思考的是「真正的交談」這件事。關於「真正的交談」,詩人想說的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日常的談話」不算是「真正的交談」呢?就內容來說,「樹蔭下長板凳上的對話」和「日常的談話」,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搞不好,正因為「日常的談話」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論對大人或小孩而言,反而顯得更真實且更重要的。從這張日常生活照中可以想像得到,「長板凳上的母子對話」其實就是「沒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悠閒的交談」。不是什麼非說不可的話。但,這反而正是詩人所言,「真正的交談」。也就是說,「真正的交談」並不按照交談的內容而定,而是依談話當時的氣氛狀況來判斷。
即使只有十分鐘
像這樣 走出家門
就算十分鐘也好,像這樣走出家門,製造一些閒暇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之下的談話,才是「真正的交談」。此時,說了什麼「事情」並不重要,而是從「交談」這個動作裡生出的話語,才是詩人想要表達的「真正的交談」。彼此相愛的人之間的交談,說些什麼並不是問題,交談的本身就是一種喜悅。此時說的,並不是什麼有特別目的的話,而是「為了交談而說的話」,若用深奧一點的說法,這裡的交談並不是「無目的交談」或「利他目的」,而是「利己目的」。若用溫柔一點的說法,可以說這是「純粹的交談」。人為這「真正的交談」保留十分鐘的悠閒。「閒暇」的日文是ひま(hi-ma),按《大言海》這本辭典的解釋來說,「意即日之間,指陽光射入」,也就是「陽光射入物品的空隙」。在埋首於緊湊工作的生活之中,製造出一點點如同陽光照入的空隙,把「陽光」改成「天主的光」,這句話就能直接應用在祈禱上。祈禱就是製造出「讓天主進來的空間」。
在祈禱之中,腦海裡浮現的事可能和平常沒什麼兩樣,甚至會有一些更瑣碎的雜念。但「真正的祈禱」、「與天主真正的交談」,並不在這些於心上浮浮沉沉的想法之中,不管這些想法是好是壞。
如果「真正的交談」意味著的,並不是指談話的內容,而是指交談所帶來的喜悅,指的是無目的性的,只為完全自己的「絕粹交談」,那麼,這就是彼此相愛的人之間交流的話語;而「和天主真正的交談」的祈禱,依據聖女大德蘭在《自傳》裡的說法,是「朋友之間親密的分享;意即找時間常常和祂獨處,而我們知道祂是愛我們的。」(請參考《聖女大德蘭自傳》,第八章5號,星火文化)。
我們若要在繁忙的生活中──確實繁忙至極--真的祈禱,則必須打開裂縫,讓天主的光進入。與天主我們的父這樣「親密交談」,就是一般所謂的「心禱」。
正如母子二人為了能擁有「真正的交談」,即使只有十分鐘也要走出家門,好好享受只有兩人的閒暇,真正的祈禱也是一樣,為了擁有這樣的時光,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正因為忙才更必須要想辦法製造出「給天主的空間」,讓天主的光能夠流入我們的生命。此時,才能跟天主父有「真正的交談」。就是一般所謂的「心禱」。
無論是在以神學角度去區別默觀和默想以前,或甚至是區別清楚之後,我們都應該找出那存在於祈禱根源裡,最單純的祈禱姿態。茶道家千利休(Rikyn) 說,「茶道是煮好開水,泡茶,喝下去,這樣的過程。」同樣的,我們可以說「祈禱是將自己委身於天主之內的過程」。
真正的交談
大約十年前,《朝日新聞》的晚報有很長一段時間連載詩人高田敏子的短詩,同時搭配一張小小的日常生活照。其中一則題名為<空空的長凳>。高田敏子(1914-1989),有日本媽媽詩人之稱,曾獲得室生犀星詩人獎。文內提及的專欄連載後來集結成書,於1962年出版,書名為《月曜日の詩集》。
附圖是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坐在街角樹蔭下的長凳上。圖下的詩寫著:
母親和她的孩子
一整天 時時刻刻
好像都在交談
但真正的交談
意外地 並不存在
所以 買完東西回家的路上
洗完了衣服之後
即使只有十分鐘
像這樣 走出家門...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懷著一顆彼此相愛的心靈
保祿.九里彰神父
2009年4月1日,聖神的瑪利亞.奧思定.奧村一郎神父,從當我任職院長的聖衣會宇治修院,轉入東京「櫻町聖若望之家」的特別看護安老院。
因為當時奧村神父的阿滋海默症病況日益嚴重,日夜不分,行為舉止出了一些狀況。神父早已有一段日子不能參加日課,亦不能舉行彌撒,言語溝通上已發生了困難。於是我們判斷神父不能再度修院的團體生活,需要轉入安老院。
過了不久,我收到「若望之家」修女的來函。信中記述安老院書法班的一段插曲。修女放上一張白紙,客氣地對奧村神父說:「請神父也寫幾個字,好嗎?」神父寫了「彼此相愛」,讓周圍的人非常驚訝佩服。
我看了信中的這個插曲,非常驚奇,因為在「宇治」會院時,奧村神父連自己的名字都忘了怎麼寫。有訪客帶著神父的著作,希望神父簽名留念,神父自己不會寫,我也不能代簽,於是神父看著我寫的「奧村一郎」四個字,他慢慢地描寫。這樣情況的神父,竟能用毛筆寫下「彼此相愛」這幾個字,使我震驚不已。
奧村神父住進安老院之前兩年,ORIENS(東方之光)宗教研究所出版了《奧村一郎選集》,共有九卷。本書《祈禱的美麗境界》(祈り),並不包含在選集之內,但我認為《祈禱的美麗境界》是奧村神父的代表作,是所有作品中的寶珠。選集第三卷,「追求日本的神學」中,記載奧村神父早年傾心於佛教禪宗,排斥基督宗教為邪教,後來卻像聖保祿宗徒一樣,體驗了戲劇化的悔改,領洗,獨自前往法國,加入了聖衣會。我們可以在他的著作中看出,奧村神父的一生靈魂的軌跡,就是以東方的日本基督徒自居,一心一意地探求生根在東方擁有其獨特性的基督宗教。
在「禪宗與基督宗教的懇談會」,或是「東西宗教交流學會」等的東西方靈修交流的場合,神父並不贊同所謂的「萬教歸一」,及「所有的宗教,最終的目標都相同」的想法。奧村神父的想法,在他晚年時漸漸演變成,是以福音中彼此相愛為出發點的「關係的神學」(reason detail);也就是說,他確信,若不是與耶穌基督深深的結合,基督徒就沒有他存在的意義了。(請參閱《奧村一郎選集》出版序言)奧村一郎神父如同聖保祿宗徒:遇到了復活的基督。
「不但如此,而且我將一切都看作損失,因為我只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衪,我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為賺得基督。」(《新約聖經.斐理伯書》三章8節)
「彼此相愛」就是關係神學的中心。神父在他的著作中不斷地主張:耶穌基督的誡命,不是愛你的「近人」,而是「彼此相愛」。這就像在最後晚餐中,耶穌不只是為背叛祂的門徒洗腳,甚至更是,死於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寬赦了祂的敵人那般的「彼此相愛」。
「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 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望福音》十三章24、35節)
失去言語、又不能說話、也不能寫字的奧村一郎神父,竟能在「若望之家」的書法班上寫下了「彼此相愛」這幾個字。想必是經歷先前日本的互相殘殺的戰爭、戰後又成為基督徒,更將自己的一生,奉献為加爾默羅會士的奧村神父,針對當今全世界生活在充滿著暴力與連環恐怖中的人們,為了我們下一代的子女,更為了所有的人類,提出的最真心忠告吧!
2014年6月4日,奧村神父返回天父老家,結束了他九十一年的生活。他的最後五年,是被剝奪了一切的十字架苦路。這苦路正相似奧村神父所翻譯的日文版《攀登加爾默羅山》(聖十字若望著)之中的虛無之路,他不是真正的成為了一個「神嬰孩童樣的人」、「神貧的人」嗎?
6月4日下午,神父的遺體由「若望之家」返回東京上野毛男會士的會院,安放在經堂的中央,直到6日的守夜禮為止,我們每天圍著神父的遺體,誦唱日課,他的遺容漸漸發出了神聖的光輝,難道這只是我的錯覺嗎?
保祿.九里彰神父(Rev. Paul Akira Kunori )
赤足加爾默羅會日本省會長
特別感謝余心漢醫師翻譯
推薦序二
○的魅力
陸達誠神父
友人從新竹芎林給我帶來《祈禱的美麗境界》譯稿,他說這是一本由日本聖衣會神父所寫有關佛耶交談的靈修書,由台灣聖衣會修女譯成中文,聖衣會修女希望筆者為此書寫序。
譯者在近四十年前修過我教的存在哲學,她的報告頗有存在感,所以我把它送到輔大的一個刊物上發表,對其內容我記憶猶新。既然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學生的請求,我感到義不容辭。
讀這本書給我二個感覺,首先是單純。東方靈修通過打坐或禪修叫人潛入「空」與「無」的境界。該書作者奧村一郎神父以「○」來解說這種單純,他要學習祈禱的人放空自已,讓神主動。筆者就把它作為本序的標題:〈○的魅力〉。
其次筆者對譯者的筆觸印象深刻。讀這本書一點不會費力,因為它像行雲流水,又像山泉一樣清明。作者和譯者都是聖衣會會士,該會的傳統把他們陶冶成祈禱的專家,他們彈奏的是天上的音樂。譯者如果沒有加入聖衣會當修女,她會依著她大學主修的哲學來斟酌,就不會用如此素樸的文字來詮釋。這本書像是譯者自己的靈修告白。每一字、每一句都在透露譯者內心的祕密。她卅多年來的祈禱生活使她能昇華及蒸餾出如此秀美的文字。
二十年前智庫出版社出版《寂靜之聲》一書,筆者亦應邀為之寫序。《寂靜之聲》與《祈禱的美麗境界》簡直異曲同工,二位靈修大師都從神聖空間中汲取靈感,所以都富詩質,成功地把讀者帶入他們體驗過的樂園。筆者為《寂靜之聲》之序取名為〈一首探入仙界的長詩〉。僅節錄該序之前面一小部分供諸位參考:
〈桃花源記〉的作者把讀者一步一步地帶入仙境,教人忘掉了還有一個塵囂的俗世。《寂靜之聲》的作者通過天主教聖樂的詮釋,把聆聽者領入一個神聖世界,此為修道經驗的神聖空間。葛利果聖樂本來夠美,加上絕妙的文字,竟譜成一首無與倫比的長詩,它反映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那份寂靜,使人人感到熟悉親切,因為人人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神聖空間,只有最純淨的音樂能引領我們進入,我人也在那裏找到了自己的故鄉。
本書作者深透天主教的靈修,對音樂、藝術、文學、哲學、神學的造詣極深,他從多年的修道生活中淬煉出一份卓越的氣質,今藉他誦唱過、默思過、同化過的葛利果聖歌的詮釋,解放了這份凝聚多年的氣質,終於把他的靈魂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教人看到:宗教和靈修如何可使血肉之軀達到超凡入聖的境地。作者用的是人世言語,但表述的是神聖空間內的感受,使筆者覺得,若是天國有神仙降凡,也不會比他申述得更好,因此只能用文字中最為精純的詩來稱呼它。全書一氣呵成,是一首長詩,是一首教人愛不忍釋的長詩。
筆者在閱讀《祈禱的美麗境界》時有著相同的感觸,因此把上面一段話引述一下,可免重複。希望大家閱讀本書後,可同意我的想法。
「○」為什麼吸引人?我想廿一世紀的人實在太忙碌太緊張,時間少,事情多,腦袋塞滿資訊,所以對靈修的取捨來說,「無」比「有」更具魅力。打坐和參禪不給資訊,還叫人把自己挖空,變成一無所有:思想真空,面對真空,自已亦變成真空。內外皆空時,壓力不見了,情緒和記憶一起消失,人像從死中復活,或像從母胎中再生,欣見天日。
相反,基督徒的祈禱是有內容的,我們讀聖經,瞻想奧蹟,企盼聖神的充滿。總之,我們祈禱時渴望「有」天主的臨在和恩寵。
歸「○」是解脫:從責任、煩惱、負面情緒中解脫。東方的靈修叫人歸「○」,打坐既容易又有效,打坐者只要姿勢對,就能逐入安寧的佳境。其實,那一個基督徒不嚮往解脫?黃昏或深夜,當人極度疲乏,要祈禱時,他無法思想,但能靜坐面對天主,在天主內平安休息,甚至跌入夢鄉。
空無寂滅不可能成為基督徒祈禱的終極目的。歸「○」只能成為更上一層樓的準備。巴斯噶(Blaise Pascal, 1623-1662)說得對:人是介乎有限及無限之間的存有。人不能不需要天主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
聖十字若望…講的解脫不只是從這個世界解脫,而是為了使自己與那宇宙之外的天主結合,不是涅槃,而是一位「位格的天主」。…佛徒的反省,以及對靈修生活指導的終點,就是加爾默羅神祕主義的起點。人類靈魂積極與消極的淨化,感官與心靈的黑夜,聖十字若望認為,是為了讓人類靈魂被愛的火焰所滲透燃燒,而必有的準備。這也是他主要著作的名稱:「愛的活焰」。(《跨越希望的門檻》,頁115)
教宗一面肯定佛教,一面指出赤貧的靈魂更會體會天主,需要天主。本書鼓吹單純祈禱,為使我們更能讓天主進駐。這與西班牙神祕家提出的明路的單純是類同的。已歸「○」的純淨靈魂亳不困難地、分秒不缺地活在天主內,祈禱的內容,似有實無,似無實有。
很高興能接觸本書,先睹為快,欣賞它提供的「○」的魅力。相信它會受到大眾的歡迎。希望藉著它更多的人能潛入神聖空間,而使自己的生命更靈動,更寬厚。讓我們一起推動歸「○」運動吧!
作者簡介:
陸達誠神父,天主教耶穌會士。
法國巴黎大學哲學博士。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創系系主任,並執掌耕莘青年寫作會逾三十年。
著有《存有的光環:馬賽爾的思想研究》等。
推薦序一
懷著一顆彼此相愛的心靈
保祿.九里彰神父
2009年4月1日,聖神的瑪利亞.奧思定.奧村一郎神父,從當我任職院長的聖衣會宇治修院,轉入東京「櫻町聖若望之家」的特別看護安老院。
因為當時奧村神父的阿滋海默症病況日益嚴重,日夜不分,行為舉止出了一些狀況。神父早已有一段日子不能參加日課,亦不能舉行彌撒,言語溝通上已發生了困難。於是我們判斷神父不能再度修院的團體生活,需要轉入安老院。
過了不久,我收到「若望之家」修女的來函。信中記述安老院書法班的一段插曲。修女放上一張白紙,客氣地對奧村神父說:「請神...
作者序
前言
中國有句俗話說,「本立而道生」,本書希望有助於我們把握祈禱的根,或更好說,祈禱的基礎。
祈禱的基礎?事實上,我們甚至希望更深入。例如,如果我們學習數字,我們不只想要知道1,也要曉得0的意思。
無此之故,我們常說到「非主動的祈禱」、「切斷的祈禱」,這會引導我們達到所謂的「0狀態」。
所有這些創新的語詞,幫助我們超越言語達到祈禱的終極實體。祈禱不是人的工作,而是有其在天主內的根源。不管採取什麼祈禱方式,人都必須從中找到自我的徹底滅絕。「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竇福音》十章39節)
請容我回憶九歲時的一件往事。如同大多半日本家庭的習俗,我們家也有兩個供桌,一個是神道教,另一個則為佛教。由於雙親的影響,我習慣在供桌前祈禱一下。有一天,爸爸問我,「你祈禱些什麼!」這個突來的問題,讓我有點吃驚,無法回答,我毫無清楚的概念,低聲細語著,「這個…沒什麼。」,「那就是了,」爸爸以令人寬慰和安心的語調說,「因為當你懷著純潔的心,在神面前停留片刻,這就足以悅樂祂。」
父親似乎已忘了這事,然而我卻記憶猶新,彷彿昨天才發生。後來我上了中學,仍繼續童年時的這個習慣。每當上學路經神壇時,止步祈禱片刻,從中體驗深度的心靈舒暢。青少年時期,我修行禪;後來我成為基督徒,最後在法國進入加爾默羅會。綜觀這個心路歷程,我相信,從中認出我幼時祈禱種子的發展是可能的,這種子就是:祈禱時沒說什麼,雙手空空地站在神面前。
就本質而言,祈禱是,也應該是非常單純的。為此,我以0來象徵這個單純,而不以1,因為其根源不在於人,而在於神。這不是把神據為己有,而是在神內成為透明的。透過這些篇章,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確信,不是神學解析的論著,而是分享一位亞洲基督徒樸實的靈修經驗。閱讀本書貧乏的字句時,希望讀者能從中把握所要傳達的訊息。
自從天主教會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結束以來,歷經信仰及靈修的一連串危機。有的瘋狂地寄望於亞洲靈修,有的則仰賴神恩復興或神恩治癒的運動,藉以減輕他們對祈禱的渴望。然而,能充分回應這渴望的新祈禱方式似乎尚未發展。
雖然如此,我們繼續相信聖神的大能,祂以不斷的親臨教導我們純真的祈禱生活。根據聖納德,我們人具有容納天主的能力。我們「惟獨在天主內找到安息。」祈禱確實是「容納天主的能力」;在祈禱中,我們被天主「抓住」,好使天主能被我們「抓住」。如果這本小書能幫助一個或更多人再找到祈禱之路,我必會欣喜不已,我的努力也會得到豐厚的酬報。
前言
中國有句俗話說,「本立而道生」,本書希望有助於我們把握祈禱的根,或更好說,祈禱的基礎。
祈禱的基礎?事實上,我們甚至希望更深入。例如,如果我們學習數字,我們不只想要知道1,也要曉得0的意思。
無此之故,我們常說到「非主動的祈禱」、「切斷的祈禱」,這會引導我們達到所謂的「0狀態」。
所有這些創新的語詞,幫助我們超越言語達到祈禱的終極實體。祈禱不是人的工作,而是有其在天主內的根源。不管採取什麼祈禱方式,人都必須從中找到自我的徹底滅絕。「誰獲得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誰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
目錄
作者寫給中文讀者的話
作者簡介
推薦序一 懷著一顆彼此相愛的心靈 赤足加爾默羅會日本省會長 保祿.九里彰神父OCD
推薦序二 原日文版前言 前東京上智大學神學院院長 Nemeshegyi Péter S.J.
推薦序三 英文版推薦序 威廉.強斯頓神父Fr. Willian Johnston S.J.
推薦序四 ○的魅力 陸達誠神父S.J.
第一章 祈禱前的祈禱
天主並不是高高在上,主宰統治人類的天主,如果是這樣,基督的降生成人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永恆無限的天主,由於愛每一個如蜉蝣般的人,且為此賭上屬於祂的一切,這超越人所能理解的事實,時至今日仍不斷地叩問我們的心門。
第二章 祈禱的弔詭
想像有一隻船,船尾用繩索綁在堤岸。要是我們在船上拉動那條繩索,這時我們會有個錯覺,好似陸地在靠近我們;然而事實上,岸邊陸地完全沒動,其實是我們和船被拉往岸邊。同樣,天主的旨意並沒有因我們的祈禱而改變;而是藉著祈禱,我們被拉靠近天主,為能完成祂的聖意。
第三章 靈魂的呼吸
一個健康的人怎麼可能說呼吸很困難,不知道如何呼吸,呼吸很麻煩。如果真有人這樣說,那這個人大概是病了。祈禱亦然,若說不會祈禱,祈禱很難、很麻煩,正是因為心生病了。
第四章 祈禱的原點
若愛是由天主而來,那麼,既是愛的悸動、愛的氣息和呼吸的祈禱,當然也自是「由天主而來的」。我們之所以能祈禱,是因為天主先為我們祈禱了。對我們而言,較之「天主愛」,「天主祈禱」或許很難體會和感受,但既然「愛由天主而來」,歸結出「天主祈禱」這個結論是再自然不過的。
第五章 祈禱的定義
祈禱,是把心獻給天主。
第六章 真正的交談
茶道家千利休說,「茶道是煮好開水,泡茶,喝下去,這樣的過程。」同樣的,我們可以說「祈禱是將自己委身之天主之內的過程」。
第七章 祈禱的食糧
天主為賜下栗子,直接包裹在多刺的外殼裡,送給我們。如果因為怕被外殼刺傷,把它給扔掉,我們也就吃不到栗子的果實。別人對我們的批評和反感,就像栗子的外殼。然而,如果我們願意忍受,謙虛自省,就能獲得藏在其中的果實。這就是祈禱的心,而刺殻裡的栗果,就是「祈禱之糧」。
第八章 念著禱文睡著的小孩
我見過深不見底的海 幽暗的森林
也見過人們深無可測的心
但我還是想說
世界上 沒有像祈禱到睡著的孩子那麼美的事物
第九章 聆聽天主
「聽」這個動詞,原本就是聖經中非常重要的字之一。舊約中出現了千餘次,而比舊約篇幅少得多的新約也出現了425次。
第十章 祈禱的人學
祈禱最有助於深度明瞭暫時與無限之間相關連的奧祕。祈禱時,我們是在時間之內,卻達到超越時間之外;無須離開空間,我們達及超越空間。我們是在這個世界上,但不屬於世界。所有真正的祈禱,無論其形式為何,都帶我們進入基督的逾越奧蹟,祂在這世界上每天死而復活。
第十一章 原諒我,親愛的神
祈禱不是人的工作,根本上是天主的工作,我們不能靠自己的力量親近天主,只能讓天主親近我們,我們惟一能做的是「等待天主」。
第十二章 月亮上的兔子
小孩由於沒有可奉獻的而求寬恕,兔子只能給出自己,他們都以某種方式,分享了基督的動作,祂完全赤貧地獻出自己的身體。事實上,所有真正的祈禱,如果紮根於我們的空無所有,同時,也會擁有基督的無窮富裕。
第十三章 如果祢願意
祈禱是窮人向天主的呼喊,好似被人踩在腳下的青草,幾經踐踏,依然昂首挺立。又似蓮花,生根於汙泥,卻開放於蓮莖上,同樣,基督的祈禱根植於受迫害者、失望者和窮人的痛苦中。
第十四章 基督的祈禱
凡說「我愛天主,但不愛自己的近人」者,是說謊的人。同樣,凡只為自己,而不為別人祈禱的人,也是撒謊者。耶穌受難之前,最後的祈禱是「願他們合而為一,正如我們一樣。」這個祈求,若望在第十七章中重覆了五次之多。
作者寫給中文讀者的話
作者簡介
推薦序一 懷著一顆彼此相愛的心靈 赤足加爾默羅會日本省會長 保祿.九里彰神父OCD
推薦序二 原日文版前言 前東京上智大學神學院院長 Nemeshegyi Péter S.J.
推薦序三 英文版推薦序 威廉.強斯頓神父Fr. Willian Johnston S.J.
推薦序四 ○的魅力 陸達誠神父S.J.
第一章 祈禱前的祈禱
天主並不是高高在上,主宰統治人類的天主,如果是這樣,基督的降生成人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永恆無限的天主,由於愛每一個如蜉蝣般的人,且為此賭上屬於祂的一切...
商品資料
出版社:星火文化出版社出版日期:2023-03-03ISBN/ISSN:978626968433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