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展覽專輯,內容收錄本次展覽策展專文、參展作品圖版及參展藝術家簡歷等相關資訊。展覽將從對「情」的探問出發,討論技術與有情眾生之間共同演化的關係,以此回應當代原民現身和身體表演相關的生命政治,讓當代藝術與技術哲學、跨物種倫理、新泛靈論、原民性、地方性之間形成有意義的、有啟發作用的對話空間,而參展作品則以不同的對話方式,交織穿插在展覽的四個子題之間。
作者序
「台灣美術雙年展」自2008年創辦以來屢屢突破既有框架,展演機制也經歷各種嘗試與變革,無論是策展團隊的組成,或是藝術形式的多樣性,乃至機構對自身的實驗性探問,皆在歷年不同策展團隊之操演下逐漸發展出別具一格之特色雙年展。策展人徐文瑞與張懿文分別見長於視覺與表演藝術領域,相互激發出獨具新意之視野與問題意識,並藉由多元且豐富的展演形式,呈現臺灣當代藝術的最新境況。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以提問之姿追問數位時代之「情」:何為情?情為何?以及如何有情之技術問題,一方面與當代的前沿思想對話,另一方面更藉由藝術家所開展出的世界觀與時間概念,重新看待臺灣歷史與主體形塑的各種問題,編織出多重民主但又極具地方性格的藝術宇宙。
展覽題稱之否定問句:「問世間,情不為何物 (Love and Death of Sentient Beings)」,延伸自「雁丘詞」中膾炙人口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詞句,對充斥著數位資訊流的當代社會提出質疑:當關係被資訊取代且受技術宰制後,人與人,人與事物,以及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如何被看待?有別與國際間流行的以「物質」為導向之哲學思維,這層關係偏向更為動態的、形而上的「情」,指向本然的生命動能與根本的生存情境。策展人更進一步從大乘佛教所提出之「眾生皆有佛性」來理解「情」與生命存有的關係,不將「情」限定於伴隨意識的產物,也延伸到非意識的眾生,包含了技術物或數位物。從有意識(sentient)到非意識(insentient)之間的擺盪與生滅,或許才是現世的本來面目。
本次台雙展共邀請32位(組)具藝術家參與展出,在策展概念下分別從現代技術中的失落空間「畸零地」、當代的原民現身、表演轉向中的身體與歷史記憶,以及泛靈論與多重宇宙等四個面向開啟討論,並以視覺藝術、聲音藝術、舞蹈、現場表演、行為、講演、論壇等多樣化的展演形式,引領觀眾重新理解臺台灣的複數歷史與主體論述。其中,更有於花蓮舉辦的走行活動「山林迷走」,帶領參與民眾親入山林以理解原民的祖靈文化與泛靈信仰。展覽期間所籌劃的多場館內演出,包括未曾在美術館發生的「跑酷」,也擾動了靜態的美術館空間,一轉現代主義中的美術館定義。歡迎諸位有情者於美術館中不期而遇。
「台灣美術雙年展」自2008年創辦以來屢屢突破既有框架,展演機制也經歷各種嘗試與變革,無論是策展團隊的組成,或是藝術形式的多樣性,乃至機構對自身的實驗性探問,皆在歷年不同策展團隊之操演下逐漸發展出別具一格之特色雙年展。策展人徐文瑞與張懿文分別見長於視覺與表演藝術領域,相互激發出獨具新意之視野與問題意識,並藉由多元且豐富的展演形式,呈現臺灣當代藝術的最新境況。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以提問之姿追問數位時代之「情」:何為情?情為何?以及如何有情之技術問題,一方面與當代的前沿思想對話,另一方面更藉由藝術家所...
目錄
04 序文
06 策展專文
08 問世間,情不為何物
25 舞動虛擬
30 泛靈論與生態:參與世界社群
50 藝術家作品圖版
206 畸零地計畫|藝術家作品圖版
232 主視覺意象聯想—網際網路計畫 1997-2022
234 策展人簡介
236 感謝誌
04 序文
06 策展專文
08 問世間,情不為何物
25 舞動虛擬
30 泛靈論與生態:參與世界社群
50 藝術家作品圖版
206 畸零地計畫|藝術家作品圖版
232 主視覺意象聯想—網際網路計畫 1997-2022
234 策展人簡介
236 感謝誌
商品資料
出版社:國立台灣美術館出版日期:2022-12-01ISBN/ISSN:978986532734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3頁開數:25*18*1.8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