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社會學囧很大1.0》、《社會學囧很大2.0》,與《社會學囧很大3.0》之後,這本《社會學囧很大4.0》為此系列之完結篇。與前面三集最大的不同、且更不為人知的要點在於,《社囧4.0》發現了韋伯不只是一位國族主義者,更是帝國主義的支持者,他擁護德意志國王竭盡其所能向海外奪取更多殖民地,藉此擠身於列強之中。韋伯認為唯有如此,德意志才能擁有國際政治場域的話語權,這是他多年以來由衷之期盼。這位支持海外擴張、擁護帝國各種軍事活動,與曾經為馬克沁機槍於1908年就變成德軍的標準配備而暗自欣喜的古典社會學巨擘,與那位在《社囧1.0》、《社囧2.0》,以及《社囧3.0》高喊著「價值中立」、「學術作為一種志業」、「禁欲主義」、「理性化」,與「除魅化」等響亮口號的大師韋伯竟然是同一個人。如此,在令人難堪的程度上,看起來《社囧4.0》比起前三集的加總還要更囧。
作者簡介:
謝宏仁(Vincent H. Shie)
心態上…
待業中……
思量下………
目前正在考慮接受一份薪水百萬歐元且為期僅半年的工程負責人,任務是帶領一個工班去拆除一棟名為「古典社會學」的大樓。這是五十年的老建物,裡頭有一神壇,聽說香火鼎盛,信徒來自世界各地,每年來還願者不計其數。
製作神壇的原木可大有來頭,是取自德、法兩國交界處的森林裡之珍貴樹種,至今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施工時得千萬小心,絕不能出現一條刮痕。
此時,行李也都打包好了,只是沒有人知道那棟大樓的確切地點而已。
作者序
序言 無奈社會學
社會學是一門無可奈何的學問。
各行各業都有其無奈與出乎意料之處,吾人猜想學術界應該也是如此,而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社會學這個領域裡就是如此,有其無可奈何,與意料之外的地方。本書即是為了表達韋伯的無可奈何,因為他可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或要成為)古典社會學理論的頂尖人物,但一個世紀以來,他被全世界各地學術圈的有名學者接二連三地捧為大師級人物,於是,社會(科)學的學生也得過無可奈何的學習生活,努力記下大師韋伯的論點,並利用其研究方法希望做出比較像樣的研究。而新進學者們的壓力更大了,他們要想盡辦法讓自己的論文刊登在所謂的指標性期刊,這些期刊的審查者通常是西方主流派學者,勇於批評韋伯卓越見識者,必須冒著比隨波逐流的學者更大的風險讓自己的論文用各種不同的、但常常是不著邊際的理由給拒絕了。簡單說,韋伯也好、其支持者也好,與成千上萬的莘莘學子也好,都有其無可奈何之處,雖然其中有些人日子過得稍微渾渾噩噩些,但自己未曾寫過無奈二字。
其實,這也是一本出乎意料的書。眾所皆知,人生有不少意外,沒想到寫書這件事也是如此。約莫兩年之前,也就是西曆二○二○年的年尾,謝某在拙著《社會學囧很大3.0:看大師韋伯因何誤導人類思維》(台北:五南圖書)表明了,關於《社會學囧很大》這一系列的撰寫過程──具體而言,是批評韋伯的大業──將「暫時」告一段落,沒想到在一年又半載之後,吾人又得「重操舊業」,繼續批評韋伯這位大師,這並非計畫之一部,然而不得不為之。簡單說,對筆者謝某而言,寫與不寫都為難。但為何決定撰寫本書呢?可以這麼說,由於一位學術先進,同時也是忘年之交的洪鎌德教授之邀請,而不得不寫。這是因為在洪教授二○二一年最新的力作《韋伯法政思想的評析》(台北:五南圖書)的序文當中,論及了他的「擔憂」,前輩認為後輩謝某(未來)的《社會學囧很大4.0》可能會對他關於韋伯的法律與政治思想的新作「發難」。就吾人的理解,雖然無法百分之百確認,但這八成是在「邀請」我與他進行論戰。
然而,吾人面臨的兩難狀況是:寫了此書,深怕一不小心,用詞欠妥,得罪了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若是不寫此書,那麼,更是對不起前輩在學術界累積起來的成就、聲望,與崇高之地位。是故,這是一本意料之外的書,但它不得不寫,不得不被完成。寫作開始進行時,吾人只得時時提醒自己在用字遣詞以及論述的口吻上得更加細心一些,深怕因為一時疏忽而對不住這位樂心提攜後進的長者。這位長者正是洪鎌德教授,至今他仍不間斷地從事教學與寫作的工作。就教學而言,幾十個寒暑以來,受其啟發的學生堪稱難以計數;論其研究能力,更讓年輕學者感到望塵莫及,姑且不論已刊登之期刊論文,單單是專書就已超過五十本,如此堅毅不拔之精神,著實讓身為後輩的謝某由衷敬佩,深感自己永遠只能在其背後氣喘吁吁地追趕著。但追趕也是吾人唯一能做的事,所以,也就轉化成了撰寫這本小書的動力。
此《社會學囧很大》系列,分別由簡稱的《社囧1.0》、《社囧2.0》、《社囧3.0》與本書《社囧4.0》所組成,每一本有著細微差異的副標題,讀者如果沒有仔細看的話,可能會被忽略過,這就有點遺憾了。因此,似有必要在這裡說明一下。四本書的副標題所含之疑問詞之順序分別是:「如何」、「為何」、「因何」與「奈何」等四個語詞,前三者的意思相差無幾,但最後一個選擇「奈何」的主要原因,是這個詞除了與另外三者有著相同的意思之外,同時,吾人也想要暗示一個可能性,那就是:韋伯可能沒有意思,也沒有意願要讓自己成為社會學古典三大家之一,畢竟在韋伯他的時代裡,社會學系應該還沒有開始招生。筆者謝某以為,韋伯的名氣大部分是靠後世學者所吹捧出來的。而本書所批評的四位韋伯專家即為代表人物,就是像他們這樣的人,繼續拱韋伯出來扮演古典社會學巨擘的角色。這也就是說,韋伯也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無意間地成為了眾人學習,甚至是膜拜的對象啊!簡言之,筆者使用奈何一詞,除了和先前的如何、為何與因何三者同義之外,更想要做的是,暗示韋伯極可能是在情非得已且無可奈何的情形之下,他順勢浮上了檯面,雖然韋伯內心也可能很想藉其著作而出名,但我們不可能完全排除他是學術界少見的淡泊名利者。
習慣漸成自然,世上幾乎不再有人懷疑韋伯到底有沒有資格成為大師?反正,師長們都是這麼教的,有主見的大學生則還在培養當中,所以,「剩下來」的只得繼續將師長的諄諄教誨奉為圭臬,將韋伯的著作視為經典,然後站在老師後面,拿著香跟著拜,三不五時地,在讚頌的音樂聲中,還夾雜著師長與學生背誦著韋伯留下來的隻字片語。正當人們還在想著社會學大師為大伙兒留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時,不經意地,大師韋伯也離開我們一個世紀了,讓人不勝唏噓。只是,最近有人聽到了美妙音樂裡有些雜音,一開始,人們還不太相信,但樂曲裡的原有音符因為受到干擾而變得不再清晰。決定離開的人一個一個地走了,留在原地者面面相覷,似乎還在等待著他們想要的答案。吾人相信,這群人要的,在短時間裡不會出現,他們會繼續無可奈何地學習社會(科)學,與韋伯一樣,與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學者一樣。
過去十年的歲月裡,筆者謝某有幸看到一個本人「專屬」的編輯團隊正在形成,人數不多,但個個身懷絕技,能將作者腦海裡的虛幻想法變成實體的創作,讓最新鮮的想法得以在後輩的思維中成形與茁壯。她們是五南圖書公司的專業編輯者,也是一群女力的代表人物,包括副總編劉靜芬、責任編輯林佳瑩、美術編輯姚孝慈等,如果這本書可以贏得掌聲,那麼,她們才是值得獎勵的對象。最後,家人的陪伴看起來平凡無奇,但沒有內子淑芳與兒子耘非的朝夕相處,這本小書的完成,也頓失其意義。
謝宏仁
序於 輔仁大學羅耀拉大樓三○二室
二○二二年一一月二日
序言 無奈社會學
社會學是一門無可奈何的學問。
各行各業都有其無奈與出乎意料之處,吾人猜想學術界應該也是如此,而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在社會學這個領域裡就是如此,有其無可奈何,與意料之外的地方。本書即是為了表達韋伯的無可奈何,因為他可能沒想過自己會變成(或要成為)古典社會學理論的頂尖人物,但一個世紀以來,他被全世界各地學術圈的有名學者接二連三地捧為大師級人物,於是,社會(科)學的學生也得過無可奈何的學習生活,努力記下大師韋伯的論點,並利用其研究方法希望做出比較像樣的研究。而新進學者們的壓力更大了,他...
目錄
序言 無奈社會學
導論 四個理念(類)型的學術圈
第一章 繁體華文學術圈的韋伯專家:洪鎌德
第二章 簡體華文學術圈的韋伯專家:蘇國勛
第三章 美式英語學術圈的韋伯專家:卡爾博格
第四章 英式英語學術圈的韋伯專家:紀登斯
第五章 總得找回走失的韋伯
序言 無奈社會學
導論 四個理念(類)型的學術圈
第一章 繁體華文學術圈的韋伯專家:洪鎌德
第二章 簡體華文學術圈的韋伯專家:蘇國勛
第三章 美式英語學術圈的韋伯專家:卡爾博格
第四章 英式英語學術圈的韋伯專家:紀登斯
第五章 總得找回走失的韋伯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