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世界少數面對超高環境風險的國家之一,光靠政府部門或非營利組織的力量,要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小是非常困難的事,如何有效結合大家的力量,讓社會整體能夠共同面對災害,亟需一套有系統的因應模式,因此作者群希望能提出一套非營利組織可以相互合作的參考模式,期待能對臺灣未來在發展災變服務有所幫助。
這本書的設計是希望作為有意投入災變援助服務的非營利組織之起始參考,而非試圖去建構一個標準化的工作流程;也不是要去影響已經長期投入災害援助服務的非營利組織本身的工作設計,作者團隊希望本書的內容可以作為未來大家在援助服務上共同對話的起點。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為衛福部轄下的公設財團法人,長期以賑濟災民為主要業務,於莫拉克風災、高雄美濃地震、八仙塵燃等重大災害中,陪伴社會撫平傷痛,協助災民度過難關。目前,基金會作為公私部門的協力夥伴,正積極以多元行動方案投入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四個不同階段的災害防救工作,藉以減低災害造成衝擊,強化我國災防系統的韌性。
王運敬(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全國成(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
林志璁(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
陳宗良(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
常法法師(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陸宛蘋(財團法人海棠文教基金會)
魏淑貞(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推薦序
序
2019 年對於臺灣民眾來說,應該是個非常沉痛且需要謹慎追思的一年,因為它剛好是九二一震災20 週年及莫拉克風災10週年。而這二場災害除了對居住在這塊土地的鄉親們造成永難磨滅的災害以外,也促使臺灣民間的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同心協力,從無到有地摸索出一套與政府部門分工合作的災後援助模式。
九二一地震發生之後,國內各民間組織紛紛以自身的專業能力投入災後的援助工作,而其中,統籌運用民間捐助政府善款推動各項援助工作的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以及努力揭櫫各民間組織運用指定捐款使用狀況的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是特別值得注意的,前者充分顯示民間力量對於重大災害後復原工作的推動,可以充分彌補政府必須依法行政下所可能產生的種種限制;後者則是透過監督與檢視,除了提高民間組織捐款使用的透明度外,也成為日後民間組織籌組聯盟共同合作的濫觴。
莫拉克風災發生以後,廣大的中南部山區及沿海地帶均成為重災區,民間組織再度發揮彌補政府部門必須依法行政所導致的彈性不足。首先是以民間組織結合公部門共同合作興建永久屋社區,以協助受災民眾獲得相對安全的居住環境,更有以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以下簡稱紅會)為首所籌組的八八水災聯盟,結合國內一百多個民間組織,並以彼此間資源連結的分工合作方式進行各種整合式的服務,從最基礎的食、衣、住、行,到更進一步的生計發展,皆透過合作機制,滿足災區民眾形形色色各種需求。
然後,從莫拉克颱風到現在,整整又過了10年,在這段期間臺灣陸續又發生了幾次重大災害,例如2014年高雄前鎮氣爆事件、2015年的八仙粉塵爆燃事件、2016年的0206高雄美濃地震、2018年的0206花蓮大地震等,而在這幾次重大災難發生後,都能看到國內民間組織立即自發性地組織救災團隊,或進駐災民安置處所提供援助服務,或發起援助行動提供後續服務,同時,援助的層面也從早期以物資、金錢為主的經濟援助,拓展到災後心理健康,生計等等的全面重建服務,災後援助服務也逐漸成為許多民間組織積極投入、研發服務項目的工作領域。
不過,我們也逐漸發現,災後的重建復原援助工作除了少數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慈濟)、財團法人台灣世界展望會(以下簡稱世展)、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等機構擁有較豐富的經驗甚至有專責的業務人員外,大多數的組織機構或由於募款不易,經費不多而使組織編制有所限制;或由於災難性質而投入援助(例如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之於八仙粉塵爆燃事件中的大面積燒燙傷患者);又或者因為地緣因素對於當地有一定的情感依附(例如兩次0206地震都有許多地方性協會組織投入援助),大致而言,多半的民間組織還是採取專案模式的臨時任務編組方式,投入災後援助工作,也因此往往會產生亂象,諸如人員更迭頻繁,例行業務與專案業務衝突,因而造成組織內部運作上的紊亂。
儘管這些混亂,對於多數民間組織而言,是進行重大災害援助時的必然現象,然而這些現象確實在前述幾個大型、有豐富經驗的組織上較為少見,原因無它,因為經年累月的經驗,使他們掌握進場時機,有充分的事前準備,能夠預估受災民眾需求,甚至連退場時機判斷都已了然於胸。
這也是本會出版本書的目的。本書的作者謝祿宜助理教授,
自莫拉克風災以來,一直與民間組織合作進行災後援助的社工服務,並長期關注民間組織在災後援助工作上的發展狀況,而她所邀請的共同撰稿者,也都是長年在民間組織第一線提供服務的工作者與學者。本會希望透過邀集這些專家與實務工作者,將他們多年來投身工作或研究所得的實務經驗與知識,轉化為可供實作參考的工具指南,協助未來有心投入災害援助工作的組織,做好落實援助工作倫理、發展組織能量,並兼顧助人與受助者的面面照顧。
最後,希望此書可以確實為有心於災害援助服務的民間組織提供協助,儘管重大災難無法預期,但我們亦期盼能夠永遠以最好的準備來面對它。
天佑臺灣!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董事長
張景森
序
2019 年對於臺灣民眾來說,應該是個非常沉痛且需要謹慎追思的一年,因為它剛好是九二一震災20 週年及莫拉克風災10週年。而這二場災害除了對居住在這塊土地的鄉親們造成永難磨滅的災害以外,也促使臺灣民間的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同心協力,從無到有地摸索出一套與政府部門分工合作的災後援助模式。
九二一地震發生之後,國內各民間組織紛紛以自身的專業能力投入災後的援助工作,而其中,統籌運用民間捐助政府善款推動各項援助工作的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以及努力揭櫫各民間組織運用指定捐款使用狀況的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是特...
目錄
目錄
出版序 I
推薦序(陳序) V
推薦序(吳序) VII
推薦序(王序) IX
作者群心內話 XI
寫在本書最前面 XIX
本書章節編排 XXI
第一章 災害管理與國際人道援助通則 胡詠新/1
一、前言 2
二、何謂災難管理 3
三、 2015 ~ 2030 年仙台減災綱領(SFDRR) 11
四、不要傷害原則 17
五、小結 23
第二章 災害評估 謝祿宜、李祈恩/25
一、前言 26
二、災害現場評估的要素 28
三、災害現場評估的流程 31
四、非營利組織參與災害援助服務自我評估 33
五、小結 36
第三章 災害援助現場的競爭與合作 謝祿宜、陳皇廷/39
一、前言 40
二、組織分工與協調 41
三、初步需求調查流程與項目 45
四、小結 49
第四章 災害援助安置服務 謝祿宜、吳秉翰/51
一、前言 52
二、安置中心設置與權責分工 53
三、安置中心進駐準備 54
四、工作分工與協調 59
五、主要安置服務項目 64
六、 小結 69
第五章 災害安置復原中的組織工作與重建方案之形成 謝祿宜、李祈恩/71
一、前言 72
二、安置階段的培力與組織工作 72
三、重建方案形塑 75
四、培力工作的想像與實踐 78
五、小結 81
第六章 災害援助工作者的身心安頓管理 謝祿宜、黃盈豪/83
一、前言 84
二、緊急救援援助階段 84
三、安置服務階段 87
四、災後復原重建階段 90
五、防/備災階段 93
六、小結 94
第七章 災後生計重建與發展 謝祿宜、陳皇廷/97
一、前言 98
二、社區經濟發展的想像 102
三、現行法規下社區經濟發展三大可能 106
四、小結 116
第八章 災害預防與備災準備 謝祿宜、吳秉翰/117
一、前言 118
二、災害預防與流程 119
三、備災準備 122
四、防/備災與社會倡導 125
五、小結 128
第九章 災害服務與非營利組織內部人力資源管理 謝祿宜、李祈恩/131
一、前言 132
二、非營利組織災害援助人力編組的可能 134
三、災害援助服務組:人員召募與培力 136
四、災後重建人力資源管理的類型 138
五、小結 142
第十章 結論:邁向災害服務援助系統性發展的可能 謝祿宜/143
一、前言 144
二、災害援助服務交流共學平臺 144
三、小結 152
附 錄 153
參考資料 155
謝 誌 157
目錄
出版序 I
推薦序(陳序) V
推薦序(吳序) VII
推薦序(王序) IX
作者群心內話 XI
寫在本書最前面 XIX
本書章節編排 XXI
第一章 災害管理與國際人道援助通則 胡詠新/1
一、前言 2
二、何謂災難管理 3
三、 2015 ~ 2030 年仙台減災綱領(SFDRR) 11
四、不要傷害原則 17
五、小結 23
第二章 災害評估 謝祿宜、李祈恩/25
一、前言 26
二、災害現場評估的要素 28
三、災害現場評估的流程 31
四、非營利組織參與災害援助服務自我評估 33
五、小結 36
第三章 災害援助現場的競爭與合作 謝祿宜、陳皇...
商品資料
出版社:風格司出版日期:2022-11-04ISBN/ISSN:978986549343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9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