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制度法」作為一種法律學門,無論學院研修、文官基礎紮根或高階公務人員訓練,其面向都應廣泛地包括基礎理論闡述,府際互動與府會運作剖析,並進行法制與行政實務的解說。惟學界相關著作,或偏重學術討論,或局限外國法制,多缺乏本土的全面關切。本書以地方自治理論、全球化趨勢與我國發展歷程及地方制度法逐章釋義三大部分為經,而以憲法、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現行法制與司法、行政實務的闡述為緯,兼具理論探討與實務需求價值,在國內堪稱第一。其次,本書結合公共行政學的研究,把地制法背後有關地方治理的思維,從歷史演變、國際比較到制度選擇,都作了必要的說明,讓讀者在知其然以外更能知其所以然,此一視角上的跨域和方法上的匯流,毫無疑問也成了本書的一大特點。
作者簡介:
劉文仕
現職
監察院副秘書長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法學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藝術學碩士
經歷
行政院法規會主任委員、內政部參事兼法規會執行秘書、內政部民政司司長、臺北縣政府法制室主任、立法院法制委員會科長、宜蘭縣政府科員、國家考試典試委員
教學經驗
國家文官學院暨司法官學院(地方制度法)講座、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警政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地方自治法)兼任副教授
著作成果
1.文官說法──臺灣地方制度講古(遠流出版,2017)
2.情色危機──性交易管理法制新解(元照出版,2013)
3.地方分權改革新趨勢(晶典文化出版,2012)
4.地方制度改造的憲政基礎與問題(學林出版,2003)
5.刑法類推與司法造法(學林出版,2001)
6.地方立法權──體系概念的再造與詮釋(學林出版,2000)
推薦序
蘇序
劉文仕博士這本新作問世,我抱著祝賀與祝福的一片虔心寫幾句話,祝賀是因為我知道寫這樣規模的大書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以他平日公務之忙碌,更不消說。祝福則是因為釋義書必須跟著所注釋的法律成長,生之還要養之,以這個領域變化的潛力之大,我當然要再為他增加了這個甜蜜的負擔好好祝福,希望版版不息。
先睹為快還是要說說快在哪裡,「釋義書」顧名思義就是要體系化的註釋一部法律,但不同於逐條釋義,釋義書必須兼顧體系和細節,體系則要宏觀定位內部和外部在法條章節乃至制度上的聯繫;地方制度法至少就必須說清楚它和憲法的關聯,乃至於從歷史的觀點分析它是如何跟著憲政的變化,因運而生。劉博士更大的企圖心則表現於規範釋義和經驗規則的跨越,應然和實然的辯證,也就是結合公共行政學的研究,把地方制度法背後有關地方治理的思維,從歷史演變、國際比較到制度選擇,都作了必要的說明,讓讀者在知其然以外更能知其所以然,此一視角上的跨域和方法上的匯流,毫無疑問也成了本書的一大特點。我倒無意說每本釋義書都要承擔這麼沈重的功能,但地方制度法這個議題本身的複雜性和挑戰性,足以合理化這樣大氣的論述方式,作者本身的學術背景和長期從事地方法制的工作經驗,尤其實際參與地方制度法的立法和執行,使得他的論述如果只侷限於一個角度,和多數的同型書一樣,反而會很可惜。除了體系和方法外,閱讀中我也很享受本書的許多細膩之處,比如有關居民權利義務的專章,還有跨域合作的專節,都反映了我們這個地狹人稠環境在治理上的特殊需要。
當然我會特別注意他對自治監督和府際衝突的論述,因為這已經上升到憲政的層次,絕對是具有高度未來性的議題,司法院提出的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案特以專章加以規定,已足說明。劉博士數度參與司法院釋憲的言詞辯論庭,邏輯縝密辯才無礙,每次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司法程序越來越走向「多用說的,少用寫的」之際,將來也許還會有機會看到他在憲政議題上活躍的身影。從法制而法學,再參與最後的司法程序,劉博士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特為之序。
蘇永欽
2014年8月8日於司法院
蘇序
劉文仕博士這本新作問世,我抱著祝賀與祝福的一片虔心寫幾句話,祝賀是因為我知道寫這樣規模的大書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以他平日公務之忙碌,更不消說。祝福則是因為釋義書必須跟著所注釋的法律成長,生之還要養之,以這個領域變化的潛力之大,我當然要再為他增加了這個甜蜜的負擔好好祝福,希望版版不息。
先睹為快還是要說說快在哪裡,「釋義書」顧名思義就是要體系化的註釋一部法律,但不同於逐條釋義,釋義書必須兼顧體系和細節,體系則要宏觀定位內部和外部在法條章節乃至制度上的聯繫;地方制度法至少就必須說清楚它和憲法的...
作者序
五版序
一股衝動,想把這本以大學教科書為取向的著作給燒了。
如果能夠有類似如歐盟於2018年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關於被遺忘權的規定,真希望能夠要求考選部不再將本書引為考題參考書,尊敬的大學教授不再拿來當指定教材,相關論文也不要再引註、甚至移除這本書的相關內容,就讓這本著作澈澈底底從地球上消失。
會有這樣的念頭,是出於強烈的無力感:臺灣的地方自治還有明天嗎?
五都、六都,已經是地方體制變革走向錯誤的第一步。所謂的「市」,無論在哪個國家,一般的理解,都是工商繁榮的人口聚集區;而能設為一級市,更須具備一定的人口規模。現行地方制度法第4條,基本上就體現這樣的格局。
然而,在實際運作上,作為臺灣一級市的直轄市,大部分的轄區,不是山,就是曠野,也難怪在某部會首長的心目中,直轄市是「鄉下地方」。現在又有立委提案,擬將人口規模與工商條件,從並列要件修正為擇一要件。這樣的議案,幸虧及時剎車,否則對已積重難返的地方體制,無異雪上加霜。
現階段,包括直轄市與市,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生活的區域,完全不存在基層自治(即鄉鎮市自治),只有如天邊彩霞的「超級自治體」。
《國土計畫法》聊備一格,《行政區劃法》草案始終被束諸高閣,修正於1999年北、高二直轄市時代的《財政收支劃分法》,沿用迄今逾20年,也未配合地方發展需要進行檢討。
在缺乏理性對話空間的政治環境下,中央資源集中、權力極度擴大,地方自治權能被嚴重弱化、銷蝕。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法制上本來就存在模糊概括的現象,實務上又缺乏謹守憲政分際的裁決組織,垂直分權治理淪為空談。
地方資源匱乏,如何跨域合作以有效整合運用資源的理想,也因黨派角力而寸步難行。府會關係,議論的是黨派立場,是統獨與意識形態;而不是自治事項如何落實、地方居民福祉如何增進,也不是地方建設如何穩健發展。自治監督,也因政治掛帥,充滿煙硝,衝突不斷。
《憲法》,只被充當主權國家的花瓶、門面;第十章、第十一章被視如敝屣。《地方制度法》也是千瘡百孔。
回思1998年,為爭取自治立法權,奉前臺北縣長蘇貞昌之命,進行國會遊說,成功獲得民進黨簡錫立委、當時仍為國民黨籍的趙永清立委與新黨謝啟大立委等領銜聯署,跨黨派共同提案,並由臺北縣政府於同年12月22日主辦召開聯合記者會,三位委員不計黨派立場,連袂共同主持。此景如今安在?
翌(1999)年4月,作者與臺北市政府法規會主委邱聰智共同籌劃,於世貿國際會議廳,就地方自治發展困境舉辦研討會。馬英九市長與蘇貞昌縣長同台、同框,有志一同對中央提出應尊重地方自治權的呼籲。此景如今安在?
2000年1月17日、18日兩天,由臺北縣政府法制室主辦,在立法院舉辦「地方制度法施行一周年總體檢」會議,包括13個縣市長、副縣長及21個縣市政府民政、財政、稅捐、法制、人事、主計、研考等一級單位主管140餘人,不分政黨齊聚一堂,針對地方財政、人事、立法權及府會關係的問題,針砭時弊、研提建言。此景如今安在?
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翌年10月陳水扁總統邀集政府、學術及企業界人士組成「政府改造委員會」,筆者以內政部民政司司長身分,擔任地方分權改革小組執行秘書,我們深信健全的地方自治是強國的根本,中央政府必須體認到地方政府為夥伴關係,無論是縱向的中央與地方政府新關係的建立,或是地方政府之間橫向的協調合作關係的建構,以及中央與地方資源的合理分配,都應以「全民福祉」為依歸,作合理的規劃,重視授權,權力下放。本小組包括7位部會首長,與學界、企業界精英焚膏繼晷、殫精竭力,摒棄黨派私心,共籌地方自治體制的合理調整與建構。此景如今安在?
燒了它,因為不能假裝書中所闡述的地方自治理念,是一種有用的知識;但從1999年制定施行,迄今已逾20年,本書充為國內唯一一本以《地方制度法》為名且以法的章節結構鋪陳的教科書,如果它不存在了,爾後要從何獲取地方制度法教材的完整論述?
幾經掙扎,爰決定著手進行第5版的修訂增補。既然決定要修,就要修好修滿。這也是本書自2014年付梓以來,最大幅度的一次增修;尤其,配合司法院憲法法庭判字第6號判決的作成,第十五章第五節之三,更作了根本性的調動。
引監察院老院長于右任的詩:「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低回海上成功宴,萬里江山酒一杯。」雖然一路坎坷艱辛,筆者仍抱著極大的期待,在全球地方分權總發展趨勢的導引下,臺灣地方自治發展的明天會更好。
劉文仕
2022年8月1日
誌於新店.青山鎮.雲山之軒
五版序
一股衝動,想把這本以大學教科書為取向的著作給燒了。
如果能夠有類似如歐盟於2018年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關於被遺忘權的規定,真希望能夠要求考選部不再將本書引為考題參考書,尊敬的大學教授不再拿來當指定教材,相關論文也不要再引註、甚至移除這本書的相關內容,就讓這本著作澈澈底底從地球上消失。
會有這樣的念頭,是出於強烈的無力感:臺灣的地方自治還有明天嗎?
五都、六都,已經是地方體制變革走向錯誤的第一步。所謂的「市」,無論在哪個國家,一般的理解,都是工商繁榮的人口聚集區;而能設為一級市...
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第二章 幾個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節 地方政府與地方自治
第二節 地方分權、權力下放與去集權化
第三章 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憲法設計
第一節 聯邦制與單一制的判準
第二節 國家權力的劃分
第四章 地方自治與地方自治權
第一節 地方自治的要素
第二節 地方自治的核心內容
第三節 地方自治權的來源
第四節 地方自治權的內容
第五章 地方自治的全球化趨勢
第一節 全球化對地方自治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地方自治的國際化發展
第三節 各國的因應與趨勢:以歐盟為例
第六章 臺灣地方自治法制的發展與體系
第一節 臺灣地方自治法制的發展進程
第二節 地方自治的法規範體系
第七章 地方自治團體的定位、類型與區劃
第一節 地方自治團體的定位
第二節 地方自治的層級設計與類型
第三節 行政轄區的劃定與變更
第八章 居民及其權利義務
第一節 地方自治團體居民
第二節 居民的權利義務
第九章 權限劃分與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我國憲法的分權特色與問題
第三節 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
第四節 地制法有關自治事項劃定的問題與解決
第十章 地方治理與跨域合作
第一節 地方治理
第二節 跨域合作
第十一章 自治立法
第一節 概 說
第二節 自治立法的內涵
第三節 自治法規的類別
第四節 「法律保留」原則在自治立法權的體現
第五節 自治立法的界限與監督
第十二章 自治團體組織
第一節 地方政府組織的政治結構
第二節 地方立法機關
第三節 地方行政機關
第十三章 地方府會關係與議會自律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地方立法機關職權
第三節 地方府會衝突的法制調節規範
第四節 地方府會運作失靈的制度化調節機制
第五節 議會自律
第十四章 自治財政
第一節 地方財政的法制基礎
第二節 地方財政收入
第三節 地方財政的均衡與自助
第十五章 府際關係與自治監督
第一節 前 言
第二節 自治監督的原則
第三節 監督的方式
第四節 監督的類型
第五節 府際衝突及其解決
第一章 導 論
第二章 幾個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節 地方政府與地方自治
第二節 地方分權、權力下放與去集權化
第三章 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憲法設計
第一節 聯邦制與單一制的判準
第二節 國家權力的劃分
第四章 地方自治與地方自治權
第一節 地方自治的要素
第二節 地方自治的核心內容
第三節 地方自治權的來源
第四節 地方自治權的內容
第五章 地方自治的全球化趨勢
第一節 全球化對地方自治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地方自治的國際化發展
第三節 各國的因應與趨勢:以歐盟為例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16頁開數:20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