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998
本商品已絕版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力薦的諮商心理學經典,
亞馬遜網路書店選書,全美暢銷破1,000,000冊!
現正改編為電視影集。
**********
連心理師自己都要找心理師諮詢?!那他/她憑什麼能幫我?!
「在我擔任心理師的所有資格裡,最重要的一個是: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每年找心理師晤談的美國人將近三千萬名——其中有些病人本身也是心理師。
在這本書裡,作者蘿蕊・葛利布告訴我們:儘管她受過嚴格訓練,也具備心理治療執照,但她之所以能做諮商,最重要的憑據是——她同樣是人類的一員。當她的世界因為一次危機天翻地覆,她寫道:「我知道當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於是,她開始和古怪、經驗豐富,但很不典型的心理師溫德爾晤談。
同一段時間,葛利布自己則在治療一個自戀的好萊塢製片,一名才剛結婚就被診斷出末期癌症的女子,一個威脅生活景況一年內沒有好轉就要在生日當天自殺的老婦,還有一個二十多歲、老是跟不對的人勾搭的年輕人(此君連診間的人都要搭訕)。在葛利布探索病人的內心世界的同時,她也發現:她的病人苦苦糾結的問題,其實正是她自己向溫德爾求助的問題。
*****
生活,就像是在鋼索上危步,我們游移在愛與欲、意義與死亡、罪惡與救贖、恐懼與勇氣,以及希望與改變之間。葛利布以過人的智慧和幽默揭露我們的盲點,檢視我們掙扎時對自己和他人道出的真相和虛構。
作者除了是諮商心理師,亦長期為各大報章撰寫諮詢專欄,解答讀者們五花八門的疑難,這本著作不只帶我們一探諮商心理師的世界,看她如何幫助病人尋找答案,也看她如何在病人與同業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服下自己開出的藥方。本書坦率程度前所未見,充滿歡樂、刺激思考又處處驚喜,對人心的探索既深入個人內在,又合乎人類通性,勇敢訴說人之為人的意義,並對我們轉化生命的能力提出有趣而生動的觀察。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心理師教你大膽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
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美國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榮休教授歐文・亞隆:
「我讀心理治療的書超過半個世紀了,但從沒見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樣的書
——這麼大膽、這麼直白、這麼多好故事,又這麼坦誠、深刻而引人入勝。」
**********
本書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的實戰版本,
以專業而實用的結構,陪伴你發現「自己」最真實的人生故事。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上市首週,強勢竄上亞馬遜網路書店總榜TOP 100、立刻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廣獲全球讀者肯定,並於年終獲選亞馬遜書店年度書籍TOP 10,長踞心理勵志類前茅。蘿蕊・葛利布在諮商室裡的動人故事,讓許多人看見真正的自己。成千上萬人在一頁一頁畫線的同時,也不約而同想問蘿蕊:可不可以請你重新統整這本書裡講過的道理,寫一本和原作一樣有啟發性的自助書?
蘿蕊決定回應大家的需求。
「偉大的故事都需要大膽修訂。你的人生也是如此。」
透過這本獨一無二的《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蘿蕊會一步一步引導讀者全面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幫助讀者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力量。為了讓這本書容易應用,蘿蕊同時結合了深具啟發的觀念、刺激思考的練習、深刻動人的提問,以及原作中廣受喜愛的真實案例。它能引導你重新檢驗自己的敘事,找出敘事中阻撓你成長的面向,使你成為自身人生故事的編輯,在改變故事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的人生。
《聊聊2》融合經驗、思考與實用技巧,提供你發展出訴說自身故事的全新方法,讓你看見哪些故事該留、哪些故事該修,進而寫下你自己的巨作——人生。在這趟拋下對自己的既有認識的過程裡,你會感到驚訝,你會得到啟發,最重要的是,你會解開對自己的束縛。
●本套書共鳴選句:
○痛跟苦不一樣,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你不一定得那麼苦。……既然我死抓著受苦的感覺不放,我一定有從中得到什麼。
○自我苛責跟自我負責不同,後者應該像(禪學與心理學大師)傑克・康菲爾德說的那樣:「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是寬厚,它的基礎是從根本處接受自己。」心理治療也一樣,我們追求的是自我同理,而非自我評價。
○很多人剛開始做心理諮商時,好奇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可是我們會再每次晤談時播下好奇的種子,因為心理諮商幫不了對自己不好奇的人。
○我們不會拉著病人直搗問題核心,我們只會輕輕推著他們靠自己走到那裡,因為最有力的真相——人最嚴肅看待的真相——是他們自己一點一滴領悟的真相。
○人只有沉默時能聽見內心的聲音。說話會讓人停在大腦層次,安安穩穩閃避情緒。沉默則像清垃圾,當你停止徒勞無益地拋話、拋話、再拋話,重要的東西會浮上表面。
○「洞見是心理治療的安慰獎」,這是我最喜歡的心理治療業箴言,指的是你就算聽過世上所有洞見,要是你回到現實世界時不做改變,洞見(和心理治療)就一點用也沒有。
○疼惜自己不代表忽視責任。忽視自己不但無法讓你從經驗中學到更多,反而只會讓你更苦。……疼惜自己才能更全面地看見自己,看見自己是複雜的人,會學習、調整和成長,不是只有善的一面或惡的一面,也並非總是這樣或就是那樣。
○防衛機制會以超乎我們預期的方式,形塑我們的故事,它們會把問題複雜化,讓我們難以分辨和連結故事裡的情緒。
○不論(生命中的)主題與模式對你有沒有幫助,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它們一定在為某個目的服務。……雖然我們可以放任不管,舒舒服服地重複同一種模式十年、甚至二十年,但它終究會有不再奏效的時候。
○人天生傾向把新的資訊當成支持既定信念的證據,這種本能像打嗝一樣難以控制。在心理學裡,這叫「確認偏誤」。
○在學習聆聽別人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成為對自己更好、更溫和的聆聽者。請記得常常問你自己:我是怎麼聆聽自己的?
○觸碰和深究終極掛慮可以引人走向重大轉捩點,讓他們從疏離冷漠到建立連結,從懷疑自己到相信自己的可能性。
○我們對過去的看法固然會妨礙改變,我們對未來的期望同樣會阻撓改變。我們以為未來是以後的事,殊不知我們每天都在心裡創造自己的未來。
○人之所以常在準備好改變的時候裹足不前,是因為真正的改變基本上是暴露弱點的行為。
○做下去才會懂,有時候你必須放膽一試,在明瞭一件事的意義之前先去經驗它。
作者簡介: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蘿蕊.葛利布是心理師,著作《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全美暢銷超過一百萬冊、售出數十國版權,內容並將改編為電視影集。執業之餘,她為《大西洋雜誌》問答專欄「親愛的心理師」(Dear Therapist)撰稿,也在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製作的同名播客節目中擔任共同主持人。她定期為《紐約時報》和許多報刊撰文,最近在TED上的演講亦廣受歡迎,是年度十大高人氣影片。
葛利布亦是非營利組織「為心帶來改變」(Bring Change to Mind)的顧問,也經常受媒體邀請擔任特別來賓,曾出席〈今日秀〉、〈早安美國〉、〈CBS今晨〉、CNN和NPR「新鮮空氣」等節目。
更多資訊請見:LoriGottlieb.com,亦可追蹤她的推特(@LoriGottlieb1)和Instagram(@lorigottlieb_author)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學會好好睡:我的失眠抗戰日誌》、《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心理師教你大膽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CIA洗腦計畫》、《怎樣談科學》、《棋逢對手:中東與美國恩仇錄》套書、《二十一世紀生死課》、《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看得見的人類大遷徙》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名人推薦:
▎以下是各界對於原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的好評
►「我讀心理治療的書超過半個世紀了,但從沒見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樣的書——這麼大膽、這麼直白、這麼多好故事,又這麼坦誠、深刻而引人入勝。我本來想先讀個一兩章,沒想到一字不漏一口氣讀完。」——歐文・亞隆(Irvin Yalom)醫師,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榮休教授
►「只要你對心理治療過程有一丁點興趣,或是你正困在生而為人必然遇上的難題裡,你一定要讀這本書。這本書溫暖、聰慧、有趣又充滿智慧,蘿蕊・葛利布是絕佳良伴。」——蘇珊・坎恩(Susan Cain),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機鋒處處、溫柔風趣,又充滿啟發。蘿蕊・葛利布勇敢地帶領讀者走進探索自我的旅程,從治療師和病人的雙重視角看待治療過程。我很為她的突破高興,就像是我自己達到這些突破一樣!關於晤談治療改變生命的可能性,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艾美・狄金森(Amy Dickinson),「請問艾美」專欄作家,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陌生人常對我說心事》
►「有些人是偉大的寫手,有些人是偉大的心理治療師。令人驚嘆的是,蘿蕊・葛利布兩者皆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寫出人之為人的奧妙:沒有人能不受煎熬,但我們也都能成長,都能不做情緒的奴隸,都能成為自己。我很少讀到這麼有挑戰性的書,但它非常有趣,讓我不禁邊看邊笑,完全沉浸在裡頭。它讓我用全新的眼光看自己。」——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美國知名主播
►「蘿蕊・葛利布的新書能讓以下幾類人獲益良多:心理治療師,接受心理治療的人,有人際關係的人,還有有情緒的人——換句話說,每一個人。蘿蕊的故事很有趣,很能給人啟發,而且超級坦白。這比你花五十分鐘有益多了。」——賈各布斯(A.J. Jacobs),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我的聖經狂想曲》
►「原來心理醫師跟我們一樣!——至少《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這麼說的。心理治療師蘿蕊・葛利布的這本書真誠、溫暖、有趣,讓人不知不覺沉浸其中(而裡頭沒有撲克臉的治療師)。她不只坦率寫出病人的掙扎,也寫出自己的掙扎。描寫心理治療師的書雖然不少,但這是我讀過最能產生共鳴的一本。」——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我發瘋的那段日子》
►「在三千萬個參加療程的美國人的人生裡,心理治療師扮演的角色既特殊又可貴,但你是否想過:當他們自己需要跟人談談時,他們該去找誰?資深心理治療師兼《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蘿蕊・葛利布坦誠分享經驗,透過這些令人動容的紀錄,她告訴我們為什麼心理治療師也需要心理治療,也讓我們知道:助人者亦需人助這件事,正說明我們的問題和焦慮是普世共通的。」——Thrive Global,「2019年等不及要讀的10本書」
►「這是本勇敢、精采又轉化人心的書。蘿蕊・葛利布帶我們進入治療師和病人最私密的關係中,讓我們對自己、他人和人性產生全新的認識。她願意揭露自己和病人的盲點,讓我們看到不是只有自己得面對煎熬,而且我們或許該多談談這些掙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幽默風趣,充滿希望和智慧,同時又引人入勝。」——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郵報》創辦人,Thrive Global創辦人及執行長
►「葛利布是極具魅力的說書人,她懂得加入笑料,也善於探究問題、展現智慧,而且不吝於道出自己的軟弱。從面紙盒到地毯上的樂高玩具,她對細節安排周到,更尊重我們有顆不羈而敏感的心,敬重它龐大的奧祕。」——萊絲莉・賈米森(Leslie Jamison),著有《復原:成癮及其後》
►「這些放下掩飾、克服惡習、恢復力量的故事寫得鮮活、風趣又生動,我真的一頭栽進去了!人與人的連結裡有掙扎也有奇蹟,蘿蕊・葛利布掌握到裡頭很深刻的東西。」——莎拉・海波拉(Sarah Hepola),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關機:回想我藉酒遺忘的事》
►「蘿蕊・葛利布以智慧和人性邀請我們進入她的諮商室——還有她的治療師的諮商室。讀者將在那裡得知治療師守口如瓶的祕密:當我們見證別人改變,我們自己也會經歷改變;當我們見到別人在生命中找到意義,我們也會在自己的生命裡發現更多意義。」——麗莎・達摩爾(Lisa Damour),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少女心事解碼》
►「真誠……自然……坦率得讓人欲罷不能。作者同時身為心理治療的醫生和病人,實務經驗極具吸引力。」——《紐約時報書評》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定價:NT$ 998
本商品已絕版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力薦的諮商心理學經典,
亞馬遜網路書店選書,全美暢銷破1,000,000冊!
現正改編為電視影集。
**********
連心理師自己都要找心理師諮詢?!那他/她憑什麼能幫我?!
「在我擔任心理師的所有資格裡,最重要的一個是: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每年找心理師晤談的美國人將近三千萬名——其中有些病人本身也是心理師。
在這本書裡,作者蘿蕊・葛利布告訴我們:儘管她受過嚴格訓練,也具備心理治療執照,但她之所以能做諮商,最重要的憑據是——她同樣是人類的一員。當她的世界因為一次危機天翻地覆,她寫道:「我知道當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於是,她開始和古怪、經驗豐富,但很不典型的心理師溫德爾晤談。
同一段時間,葛利布自己則在治療一個自戀的好萊塢製片,一名才剛結婚就被診斷出末期癌症的女子,一個威脅生活景況一年內沒有好轉就要在生日當天自殺的老婦,還有一個二十多歲、老是跟不對的人勾搭的年輕人(此君連診間的人都要搭訕)。在葛利布探索病人的內心世界的同時,她也發現:她的病人苦苦糾結的問題,其實正是她自己向溫德爾求助的問題。
*****
生活,就像是在鋼索上危步,我們游移在愛與欲、意義與死亡、罪惡與救贖、恐懼與勇氣,以及希望與改變之間。葛利布以過人的智慧和幽默揭露我們的盲點,檢視我們掙扎時對自己和他人道出的真相和虛構。
作者除了是諮商心理師,亦長期為各大報章撰寫諮詢專欄,解答讀者們五花八門的疑難,這本著作不只帶我們一探諮商心理師的世界,看她如何幫助病人尋找答案,也看她如何在病人與同業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服下自己開出的藥方。本書坦率程度前所未見,充滿歡樂、刺激思考又處處驚喜,對人心的探索既深入個人內在,又合乎人類通性,勇敢訴說人之為人的意義,並對我們轉化生命的能力提出有趣而生動的觀察。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心理師教你大膽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
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美國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榮休教授歐文・亞隆:
「我讀心理治療的書超過半個世紀了,但從沒見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樣的書
——這麼大膽、這麼直白、這麼多好故事,又這麼坦誠、深刻而引人入勝。」
**********
本書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的實戰版本,
以專業而實用的結構,陪伴你發現「自己」最真實的人生故事。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上市首週,強勢竄上亞馬遜網路書店總榜TOP 100、立刻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廣獲全球讀者肯定,並於年終獲選亞馬遜書店年度書籍TOP 10,長踞心理勵志類前茅。蘿蕊・葛利布在諮商室裡的動人故事,讓許多人看見真正的自己。成千上萬人在一頁一頁畫線的同時,也不約而同想問蘿蕊:可不可以請你重新統整這本書裡講過的道理,寫一本和原作一樣有啟發性的自助書?
蘿蕊決定回應大家的需求。
「偉大的故事都需要大膽修訂。你的人生也是如此。」
透過這本獨一無二的《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蘿蕊會一步一步引導讀者全面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幫助讀者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力量。為了讓這本書容易應用,蘿蕊同時結合了深具啟發的觀念、刺激思考的練習、深刻動人的提問,以及原作中廣受喜愛的真實案例。它能引導你重新檢驗自己的敘事,找出敘事中阻撓你成長的面向,使你成為自身人生故事的編輯,在改變故事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的人生。
《聊聊2》融合經驗、思考與實用技巧,提供你發展出訴說自身故事的全新方法,讓你看見哪些故事該留、哪些故事該修,進而寫下你自己的巨作——人生。在這趟拋下對自己的既有認識的過程裡,你會感到驚訝,你會得到啟發,最重要的是,你會解開對自己的束縛。
●本套書共鳴選句:
○痛跟苦不一樣,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你不一定得那麼苦。……既然我死抓著受苦的感覺不放,我一定有從中得到什麼。
○自我苛責跟自我負責不同,後者應該像(禪學與心理學大師)傑克・康菲爾德說的那樣:「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是寬厚,它的基礎是從根本處接受自己。」心理治療也一樣,我們追求的是自我同理,而非自我評價。
○很多人剛開始做心理諮商時,好奇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可是我們會再每次晤談時播下好奇的種子,因為心理諮商幫不了對自己不好奇的人。
○我們不會拉著病人直搗問題核心,我們只會輕輕推著他們靠自己走到那裡,因為最有力的真相——人最嚴肅看待的真相——是他們自己一點一滴領悟的真相。
○人只有沉默時能聽見內心的聲音。說話會讓人停在大腦層次,安安穩穩閃避情緒。沉默則像清垃圾,當你停止徒勞無益地拋話、拋話、再拋話,重要的東西會浮上表面。
○「洞見是心理治療的安慰獎」,這是我最喜歡的心理治療業箴言,指的是你就算聽過世上所有洞見,要是你回到現實世界時不做改變,洞見(和心理治療)就一點用也沒有。
○疼惜自己不代表忽視責任。忽視自己不但無法讓你從經驗中學到更多,反而只會讓你更苦。……疼惜自己才能更全面地看見自己,看見自己是複雜的人,會學習、調整和成長,不是只有善的一面或惡的一面,也並非總是這樣或就是那樣。
○防衛機制會以超乎我們預期的方式,形塑我們的故事,它們會把問題複雜化,讓我們難以分辨和連結故事裡的情緒。
○不論(生命中的)主題與模式對你有沒有幫助,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它們一定在為某個目的服務。……雖然我們可以放任不管,舒舒服服地重複同一種模式十年、甚至二十年,但它終究會有不再奏效的時候。
○人天生傾向把新的資訊當成支持既定信念的證據,這種本能像打嗝一樣難以控制。在心理學裡,這叫「確認偏誤」。
○在學習聆聽別人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成為對自己更好、更溫和的聆聽者。請記得常常問你自己:我是怎麼聆聽自己的?
○觸碰和深究終極掛慮可以引人走向重大轉捩點,讓他們從疏離冷漠到建立連結,從懷疑自己到相信自己的可能性。
○我們對過去的看法固然會妨礙改變,我們對未來的期望同樣會阻撓改變。我們以為未來是以後的事,殊不知我們每天都在心裡創造自己的未來。
○人之所以常在準備好改變的時候裹足不前,是因為真正的改變基本上是暴露弱點的行為。
○做下去才會懂,有時候你必須放膽一試,在明瞭一件事的意義之前先去經驗它。
作者簡介: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蘿蕊.葛利布是心理師,著作《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全美暢銷超過一百萬冊、售出數十國版權,內容並將改編為電視影集。執業之餘,她為《大西洋雜誌》問答專欄「親愛的心理師」(Dear Therapist)撰稿,也在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製作的同名播客節目中擔任共同主持人。她定期為《紐約時報》和許多報刊撰文,最近在TED上的演講亦廣受歡迎,是年度十大高人氣影片。
葛利布亦是非營利組織「為心帶來改變」(Bring Change to Mind)的顧問,也經常受媒體邀請擔任特別來賓,曾出席〈今日秀〉、〈早安美國〉、〈CBS今晨〉、CNN和NPR「新鮮空氣」等節目。
更多資訊請見:LoriGottlieb.com,亦可追蹤她的推特(@LoriGottlieb1)和Instagram(@lorigottlieb_author)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學會好好睡:我的失眠抗戰日誌》、《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心理師教你大膽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CIA洗腦計畫》、《怎樣談科學》、《棋逢對手:中東與美國恩仇錄》套書、《二十一世紀生死課》、《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看得見的人類大遷徙》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名人推薦:
▎以下是各界對於原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的好評
►「我讀心理治療的書超過半個世紀了,但從沒見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樣的書——這麼大膽、這麼直白、這麼多好故事,又這麼坦誠、深刻而引人入勝。我本來想先讀個一兩章,沒想到一字不漏一口氣讀完。」——歐文・亞隆(Irvin Yalom)醫師,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榮休教授
►「只要你對心理治療過程有一丁點興趣,或是你正困在生而為人必然遇上的難題裡,你一定要讀這本書。這本書溫暖、聰慧、有趣又充滿智慧,蘿蕊・葛利布是絕佳良伴。」——蘇珊・坎恩(Susan Cain),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機鋒處處、溫柔風趣,又充滿啟發。蘿蕊・葛利布勇敢地帶領讀者走進探索自我的旅程,從治療師和病人的雙重視角看待治療過程。我很為她的突破高興,就像是我自己達到這些突破一樣!關於晤談治療改變生命的可能性,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艾美・狄金森(Amy Dickinson),「請問艾美」專欄作家,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陌生人常對我說心事》
►「有些人是偉大的寫手,有些人是偉大的心理治療師。令人驚嘆的是,蘿蕊・葛利布兩者皆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寫出人之為人的奧妙:沒有人能不受煎熬,但我們也都能成長,都能不做情緒的奴隸,都能成為自己。我很少讀到這麼有挑戰性的書,但它非常有趣,讓我不禁邊看邊笑,完全沉浸在裡頭。它讓我用全新的眼光看自己。」——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美國知名主播
►「蘿蕊・葛利布的新書能讓以下幾類人獲益良多:心理治療師,接受心理治療的人,有人際關係的人,還有有情緒的人——換句話說,每一個人。蘿蕊的故事很有趣,很能給人啟發,而且超級坦白。這比你花五十分鐘有益多了。」——賈各布斯(A.J. Jacobs),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我的聖經狂想曲》
►「原來心理醫師跟我們一樣!——至少《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這麼說的。心理治療師蘿蕊・葛利布的這本書真誠、溫暖、有趣,讓人不知不覺沉浸其中(而裡頭沒有撲克臉的治療師)。她不只坦率寫出病人的掙扎,也寫出自己的掙扎。描寫心理治療師的書雖然不少,但這是我讀過最能產生共鳴的一本。」——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我發瘋的那段日子》
►「在三千萬個參加療程的美國人的人生裡,心理治療師扮演的角色既特殊又可貴,但你是否想過:當他們自己需要跟人談談時,他們該去找誰?資深心理治療師兼《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蘿蕊・葛利布坦誠分享經驗,透過這些令人動容的紀錄,她告訴我們為什麼心理治療師也需要心理治療,也讓我們知道:助人者亦需人助這件事,正說明我們的問題和焦慮是普世共通的。」——Thrive Global,「2019年等不及要讀的10本書」
►「這是本勇敢、精采又轉化人心的書。蘿蕊・葛利布帶我們進入治療師和病人最私密的關係中,讓我們對自己、他人和人性產生全新的認識。她願意揭露自己和病人的盲點,讓我們看到不是只有自己得面對煎熬,而且我們或許該多談談這些掙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幽默風趣,充滿希望和智慧,同時又引人入勝。」——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郵報》創辦人,Thrive Global創辦人及執行長
►「葛利布是極具魅力的說書人,她懂得加入笑料,也善於探究問題、展現智慧,而且不吝於道出自己的軟弱。從面紙盒到地毯上的樂高玩具,她對細節安排周到,更尊重我們有顆不羈而敏感的心,敬重它龐大的奧祕。」——萊絲莉・賈米森(Leslie Jamison),著有《復原:成癮及其後》
►「這些放下掩飾、克服惡習、恢復力量的故事寫得鮮活、風趣又生動,我真的一頭栽進去了!人與人的連結裡有掙扎也有奇蹟,蘿蕊・葛利布掌握到裡頭很深刻的東西。」——莎拉・海波拉(Sarah Hepola),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關機:回想我藉酒遺忘的事》
►「蘿蕊・葛利布以智慧和人性邀請我們進入她的諮商室——還有她的治療師的諮商室。讀者將在那裡得知治療師守口如瓶的祕密:當我們見證別人改變,我們自己也會經歷改變;當我們見到別人在生命中找到意義,我們也會在自己的生命裡發現更多意義。」——麗莎・達摩爾(Lisa Damour),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少女心事解碼》
►「真誠……自然……坦率得讓人欲罷不能。作者同時身為心理治療的醫生和病人,實務經驗極具吸引力。」——《紐約時報書評》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