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代最傑出的曠世奇才
雕塑聖母、畫出〈創世紀〉、建造陵墓
「完美不是一個小細節,但注重細節可以成就完美」
▎挑戰宗教禁忌!夜半潛入停屍間,只為研究肌肉紋理與骨骼奧秘,為雕塑〈大衛〉(David)增添生動
大抵是天才間的共通性,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一樣,為求在雕塑時能最精確的鑿出理想流暢健美的肌肉線條,不單單只是從書上汲取知識,他挑起燭燈拿起手術刀潛入停屍間,親手解析細緻的人體結構,以藝術的信仰戰勝了自我的恐懼,戰勝了宗教的巨大影響。
〈大衛〉的精巧勻稱、優雅的相貌、從容的意態和蓄勢待發的氣勢,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人文思想的展現,冰冷堅硬的大理石,在他的巧手下有了無限的生命力,柔軟流暢的線條彷彿覺得下一秒人物就會鮮活地走下高臺來到面前,米開朗基羅總能「將禁錮在石頭中的生命解放出來」。
▎迫於權勢不得不聽命於教皇,放下最愛的鑿子,舉手抬頭完成藝術奇蹟〈創世紀〉(Genesis)
──藝術史上的瑰寶!連看他不順眼的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都為之讚嘆
以痛苦造就經典,用生命完成前所未有的穹頂畫,他的驕傲與執著,使他不願假他人之手,耗時五年終於完工。
融合粗獷、雄渾、剛毅,具有浮雕感的繪畫風格,與主流精細纖巧的藝術風格形成強烈對比,重擊了觀眾的心。
經歷了長年的痛苦,米開朗基羅學會從苦澀中找到歡樂,他甚至自豪地宣稱:越是使我痛苦的就越是讓我喜歡。
對於米開朗基羅來說,他認為痛苦是一切事物的源頭,甚至包括愛和善行。他在詩中這樣寫道:我的歡樂,就是憂傷。
▎受盡教皇恩寵卻形同奴役,苦難伴隨經典而生,不極致無以成作
曠世奇才擄獲歷代教皇的心,總想著讓這位藝術大師為自己留下作品,命令如同囚籠般束縛了米開朗基羅,他被迫製作青銅雕像、穹頂畫、建造教堂陵墓。他數度出逃失敗,能做的便是在創作時堅持自己的任性,近乎病態地執著於作品的完美,在作品中投射出幻滅的苦澀和年華虛度的絕望。
他一生的命運被緊緊握在統治者的手中,對理想英雄的渴望,代表著他對自身悲劇命運的強烈抗爭。苦難中造就的經典幾乎要把他壓垮,他卻能在逆境中創造奇蹟,種種挫折並沒有阻撓這位天才的創作,反而成為他靈感的催化劑,最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理想。
▎終身未結連理,將熱情與愛寄託詩歌中
脾氣執拗不善社交的米開朗基羅,在冰冷的外表下隱藏著炙熱的情感,雖終身未娶,但在近90年人生來往的過客裡,不乏令他傾心的對象,如比他年輕34歲的羅馬貴族卡瓦列里與詩人維多利亞・科隆娜,跨越性別與年齡的藩籬,在一首首十四行詩中注入真摯赤誠的情感,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繆思們。
★本書特色:本書詳盡介紹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充滿苦痛卻輝煌的一生,看他是如何在逆境中創造出一件件經典,將一生的苦難刻進雕像中,畫進穹頂之上。他是文藝復興最後的倖存者,他以自身展現著文藝復興,獨自一人就代表著整世紀的光榮。
作者簡介:
鄧韻如,西洋文學、歷史雙碩士,喜歡蒔花弄草、看看詩集、研究東西方歷史,靠著一片熱愛讀完兩個文組碩士,現職自由作家,投稿報章雜誌專欄與整理大量歷史資料,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每個歷史人物在文字之下都有動人的故事,每一個人物都該有傳記錄。
華斌,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偉大作品的誕生
西元1501年春,米開朗基羅回到佛羅倫斯。40年前,佛羅倫斯大教堂事務委員會曾把一塊巨大的大理石岩塊交給一個叫阿艾斯蒂諾(Agostino Di Duccio)的雕刻家,讓他雕一尊先知像。
但雕刻剛開始不久便停工了,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接手了。這時正好米開朗基羅回到佛羅倫斯,也就順理成章地接下了這個工作,並準備雕成一尊巨大的大理石雕像。
在夏天的烈日烤晒下,搬運工人赤裸著上半身,吃力的肩上被繩子深深地勒出一道道傷口。
繃緊的古銅色肌肉呈現出條條塊塊的輪廓,布滿脊背的汗珠在陽光下顫動。他們身上的每個部位的陰面與亮處的色彩交替,都會產生堅硬和柔和、興奮與憂鬱的細膩感覺。
他們的形體是細長的,多餘的脂肪已經被粗笨的體力工作消耗乾淨,他們噴出的粗氣和急促的呼吸聲,也連同佛羅倫斯的炙人陽光滲進了都奇奧圓柱石裡。
米開朗基羅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溢著興奮的感覺,他在高聲叫喊,他不停地奔走,忙著指揮豎立圓柱石,周圍已有了一個雕刻工場的模樣。他的眼睛閃爍著光芒,圓柱石的靈魂已經看到了。
月亮爬上了屋頂,佛羅倫斯籠罩在朦朧的光霧中,市議政廳的鐘樓伸長著脖子,憂鬱地看著每扇亮著燭光的窗口。聖瑪麗亞教堂的淡紅圓頂,像一朵含羞的紅百合花,遲遲不願開放。米開朗基羅伸伸痠痛的手臂,斜躺在椅子上,享受著這寧靜的夜晚。
工作臺上放著一個泥模像,這是體格健美的勇敢年輕人大衛。他的頭向左,凝視前方。全身重心落在站直的右腿上,左腿自然向前放鬆,恰好躲過大理石上討厭的窟窿。
圓柱石的直徑只有這麼長,無法使大衛雕像表現出強烈扭動形體的雕刻語言。既然全身框架構思已確立,那麼只好在兩隻手的動作細節上進行思索。
忠實於《聖經》上的描繪,多納太羅大師等人的大衛雕像,表現的都是勝利時大衛的姿態。米開朗基羅已經在畫稿上描繪了不少的素描,但仍然無法表現出大衛在出征前的複雜而微妙的心理狀態。昔日尚未發育的少年大衛,如今變成成熟的青年人,他是聰明的勇士,又是多才多藝的音樂家和詩人。
「對,就是這樣!」米開朗基羅忽然想到,可以將勝利者的大衛轉變為殘酷激戰之前的出征大衛,這時,大衛沒有穿羅王脫下的甲冑,也沒有護身的盾牌,更沒有衝鋒陷陣的銳利長槍。他手中拿的是以色列古老武器投石器,在小溪邊找了5塊石子,握在手裡。這樣大理石的直徑就夠了。
於是,米開朗基羅決定大膽改變以往的情節。可是作為千軍萬馬的前鋒勇士大衛在想什麼?
米開朗基羅丟下素描本,專注在雕塑泥像 。
佛羅倫斯已經睡了,燭油滴在米開朗基羅的手指上,他伏在工作臺上進入了夢鄉。
就這樣,〈大衛〉雕像日漸成形。工作場角落裡的雜草已經綠了兩次,現在又枯了。大衛終於完美地站在了米開朗基羅的面前,藝術家的眼裡禁不住激動得流下了熱淚。
他一遍又一遍地撫摸著大衛身上的每一個部分,因為這裡的每一點都是自己的血和汗。
米開朗基羅知道,當雕像完成的時候,也就是自己與雕像分別的時候,從此它將不屬於自己,雖然自己與它生活了這麼長的時間,雖然自己在它的身上花費了那麼多的時間,那麼多的精力,但是它就在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藝術在藝術家們的手裡誕生,但卻從來不屬於藝術家,自己以前的作品是這樣,現在〈大衛〉也是這樣。第二天,那個與米開朗基羅簽訂合約的行政長官就來了,他要看看米開朗基羅的工作做得怎麼樣。
據說,把雕像交由米開朗基羅做的行政長官比爾・索德里尼為表示自己的品味高雅而對雕像提出了一些批評,他認為鼻子太厚了。等這位不懂裝懂的長官評論發表完以後,米開朗基羅一句話也沒有說,他拿起一把鑿刀和一把大理石屑爬上鷹架,一邊輕輕地晃動著鑿刀,一邊把大理石屑一點點撒落,但他自始至終都沒有碰雕像的鼻子,原封不動地保留著。
等一切完成後,米開朗基羅轉身對著行政長官說:「現在,您再看看怎麼樣?」
索德里尼回答說:「現在它讓我喜歡多了。您把它改動得頗有生氣了!」
這時,米開朗基羅快步走下鷹架,他可以盡情地嘲笑索德里尼的無知了。人們認為從這件作品中仍可看到那種無聲的蔑視。那是一種內斂著的騷動的力量,它充滿了對敵人的輕蔑與不屑。把它放在博物館的牆裡,它會感到窒息憋悶,因為它需要廣場上的陽光和更廣闊的空間。
〈大衛〉雕像高2.5公尺,連基座高5.5公尺。在米開朗基羅生活時期,正好處於義大利社會動盪的年代,生活上常常顛沛流離,這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內心感到十分痛苦,失望之餘,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傾注在藝術創作中,同時不停地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體格雄偉、堅強、勇猛如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想法最傑出的代表。
大衛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保衛了國家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
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彷彿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尋著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鬥。
在作品中,大衛的頭部,眉頭緊鎖,雙目有神,鼻梁高挺。筆者還觀察到大衛的臉部因為力量的凝結而顯出線條的變化,彷彿臉部肌肉會活動一般。而整個頭部歪向一側,頸部的塑造成為一個重點。
因為頭部不是正對著前方,所以頸部的雕塑不是簡單的左右對稱即可完成的,但是米開朗基羅卻把大衛頸部肌肉的張與弛,骨骼的一側明顯一側被肌肉覆蓋,線條一側舒張流暢一側複雜繁多全部創造性地表現了出來。
〈大衛〉可以說是米開朗基羅在男子頸部塑造上最成功的作品。米開朗基羅的其他作品如〈叛逆的奴隸〉(Rebellious Slave)的頸部沒有力量的突出,〈喬凡尼諾〉中的頸部則顯得柔美,展現不出米開朗基羅的水準,〈晝〉(Giorno)與〈昏〉(Crepuscolo)的頸部則不明顯,而〈摩西〉(Moses)則根本沒有頸部,因為被鬍子遮擋了,相比而言,〈大衛〉無疑是其中最完美的。
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大衛〉展現了理想中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它體格雄偉健美,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
大衛的力量感主要是透過他布滿肌肉的雙臂、胸腹和大腿來表現的,整個雕塑的造型主要還是靠一隻下垂、一隻上舉的雙手和一條用來支撐、一條發力的雙腿,形成一種張開卻又含蓄的節奏。
米開朗基羅在〈大衛〉中塑造了人物產生熱情之前的瞬間,他的姿態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與前人表現戰鬥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的,為了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手臂,使得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越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那麼米開朗基羅透過這尊雕塑所要表達的情感究竟是什麼呢?
或者說,它所具有的內蘊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仇恨,對敵將巨人歌利亞的仇恨與鄙視。由於米開朗基羅雕刻下的大衛還是一個青春期的少年,所以他必需要有超人的智謀和必勝的信念,這樣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
其次則是主題本身就帶有悲涼的意味,這是對第一個原因的深化。分析其他相同題材的大衛雕像,如韋羅基奧的〈大衛〉(David)是一個清秀苗條、稜角分明、身材修長的青年。多納太羅的〈大衛〉(David)則是一個高大健壯的青年,並且這個大衛還將他厚重的劍插入一個怪物的斑白的頭顱。
源自多納太羅的銅製〈大衛〉的有後來切利尼的〈珀爾修斯〉(Perseus)和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這兩尊雕塑曾經在同一個公共廣場上擺放過。米開朗基羅選取了戰鬥前的片刻,在大衛憤怒的眼中,彷彿充滿了硝煙、死亡和鮮血,面對雕像,你甚至可以感覺到戰爭的塵埃和屍體的傷痛已經撲面而來。
但是,切利尼〈珀爾修斯〉那種血腥味會更加濃烈一些,效果也更加震撼人心一些。美杜莎的無頭的軀體被雕像中的珀爾修斯的腳踩在地上,珀爾修斯的手還高舉著血淋淋的美杜莎的頭。
這三座雕塑是有著驚人的相通之處的,只不過〈珀爾修斯〉把多納太羅的〈大衛〉演繹得更加血腥和殘酷,充滿了暴力的美,而米開朗基羅則選擇戰鬥前的一刻,就像暴風雨到來之前的寧靜,但他卻沒有顛覆多納太羅〈大衛〉的意思,而是對它的繼承和發展。
米開朗基羅的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展現,它對人體的讚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意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米開朗基羅在雕刻〈大衛〉的過程中投入了巨大的熱情,他塑造出來的〈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尊雕像,更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
大衛的身體大部分比例非常精確,就算是用解剖醫生苛刻的眼光去衡量,也得佩服米開朗基羅的精確水準,讓人覺得在大衛的肌肉下還蘊藏著最微細的血管和神經。就連一向不喜歡米開朗基羅的達文西也曾經讚美說,大衛雕像可以和自己的繪畫相媲美。
這尊雕像的完成,表明米開朗基羅的創作思維和藝術風格已經成熟。雖然這個時候他不過才29歲,但在佛羅倫斯人的眼裡,米開朗基羅已經成一位藝術大師,一個偉大的雕刻家。
〈大衛〉雕像的成功,讓所有的佛羅倫斯人興奮和高興,他們把這尊雕像看成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誌,認為這是一個紀念碑式的巨作,它的出現,是劃時代的事情。甚至開始從這尊雕像來計算時間,把雕像鑄成的這一年,稱為新時代的第一年。
為了〈大衛〉雕像的落成,佛羅倫斯當地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邀請了當時許多最有名的藝術家參加。
1504年1月25日,由菲比利諾・利比(Filippino Lippi)、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佩魯吉諾(Pietro Vannucci)和李奧納多・達文西組成的藝術家委員會討論將把〈大衛〉雕像置於何處。大家就這件事情,徵求了米開朗基羅的意見。米開朗基羅請求將〈大衛〉立在市政議會的宮殿前。
對於米開朗基羅放置大衛地點的請求,達文西等人並不反對。達文西和其他藝術家都已注意到了大衛的手關節較大,大腿過長的誇張藝術處理,這反而襯托出作為一個巨人英雄的大衛形象。
大家的心裡都想竭力抹去薩佛納羅拉被焚燒的陰影,讓一尊嶄新的年輕英雄雕像作為佛羅倫斯市的驕傲象徵,出現在陽光下,重新喚起市民們的尊嚴和勇氣。
大教堂的建築師們承擔了把雕像搬出來的任務。5月14日傍晚,他們把〈大衛〉從臨時的小屋裡移出來。為了能夠把巨大的大理石像移出來,門上方的檐牆都被拆除了。
夜幕降臨了,〈大衛〉雕像暫時停留在普羅康索羅大街的轉角。一些激進的反對者向〈大衛〉投石,想把它砸毀。為此不得不嚴加看管。雕像捆得筆直,上面微微吊起,讓它自由擺動而又不碰到地面。第二天圓木又開始蠕動了,直至第四天,〈大衛〉雕像才移到市議會廣場上,從大教堂搬到舊宮前,整整花了4天時間。
偉大作品的誕生
西元1501年春,米開朗基羅回到佛羅倫斯。40年前,佛羅倫斯大教堂事務委員會曾把一塊巨大的大理石岩塊交給一個叫阿艾斯蒂諾(Agostino Di Duccio)的雕刻家,讓他雕一尊先知像。
但雕刻剛開始不久便停工了,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接手了。這時正好米開朗基羅回到佛羅倫斯,也就順理成章地接下了這個工作,並準備雕成一尊巨大的大理石雕像。
在夏天的烈日烤晒下,搬運工人赤裸著上半身,吃力的肩上被繩子深深地勒出一道道傷口。
繃緊的古銅色肌肉呈現出條條塊塊的輪廓,布滿脊背的汗珠在陽光下顫動。他們身上的每個部位的陰面...
作者序
序
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博那羅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西元1475~1564年),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
1475年3月6日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的卡普雷塞,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法官,母親在米開朗基羅6歲的時候就死了。他13歲進入佛羅倫斯畫家吉爾蘭達工作室,之後又跟隨多納太羅的學生貝托爾多學習了一年雕塑,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麥地奇學院當學徒,為了完全徹底掌握人體結構,他曾親自解剖屍體進行研究。
時興的新柏拉圖主義和受到火刑懲處的道明會教士薩佛納羅拉給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響。米開朗基羅最初本無意當一位畫家,他的志向是成為一位雕刻家。其繪畫代表作有〈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ment)和〈聖家族〉(Tondo Doni)等。他的藝術風格以現實主義為基礎,又兼具浪漫主義風格,有很深的人文主義理念。
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羅馬。
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克斯〉(Bacchus "Caravaggio")和〈聖殤〉(Pietà)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斯,用了4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David)。
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儒略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斯。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4年零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汀小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Moses)、〈叛逆的奴隸〉(Rebellious Slave)和〈垂死的奴隸〉(Dying Slave)。
1519年至1534年,他在佛羅倫斯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裡的麥地奇家族陵墓群雕。
1562年受其門生、著名畫家、藝術史家瓦薩里之邀成為迪亞諾學院名譽院長。
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汀小堂,用了近6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至逝世。
米開朗基羅與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和拉斐爾(Raffaello Santi)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以表現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得肌肉健壯。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
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在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理念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面貌。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文西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熱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映。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踰越的高峰。
米開朗基羅畫的這些巨人充滿超人力量,善於表現豐富的運動,並達到戲劇性高潮。人們從中感受到的是對人類的莊嚴頌歌。他生命的最後20年只研究建築。他的作品雄壯宏偉,因此他所畫的女性也具有男性的氣質。他一生未婚,追求精神而不涉及肉體。他在孤獨中奮戰了一生。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3個世紀的藝術家。
序
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博那羅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西元1475~1564年),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
1475年3月6日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的卡普雷塞,父親是當地的一名法官,母親在米開朗基羅6歲的時候就死了。他13歲進入佛羅倫斯畫家吉爾蘭達工作室,之後又跟隨多納太羅的學生貝托爾多學習了一年雕塑,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麥地奇學院當學徒,為了完全徹底掌握人體結構,他曾親自解剖屍體進行研究。
時興的新柏拉圖主義和受到火刑懲處的道明會教士薩佛納羅拉給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響。米開朗...
目錄
序
快樂的童年生活
喜歡上藝術之神
短暫的學畫生涯
新的藝術愛好
甘願為藝術冒險
可怕的宗教陰影
熱情的藝術創作
辛苦的創造者
偉大作品的誕生
偉人之間的競賽
英雄時期的開始
無法逃脫的命運
痛苦的人生折磨
完成驚世巨作
不能忘記的合約
毫無進展的任務
勇敢地保護城市
充滿悲傷的創作
終於逃脫了束縛
友誼的光輝
柏拉圖式的愛情
最後的偉大傑作
把晚年送給上帝
照顧自己的親人
忠誠的僕人們
孤獨的晚年生活
遲遲不到的死神
人生的最後時刻
附錄:米開朗基羅年譜
序
快樂的童年生活
喜歡上藝術之神
短暫的學畫生涯
新的藝術愛好
甘願為藝術冒險
可怕的宗教陰影
熱情的藝術創作
辛苦的創造者
偉大作品的誕生
偉人之間的競賽
英雄時期的開始
無法逃脫的命運
痛苦的人生折磨
完成驚世巨作
不能忘記的合約
毫無進展的任務
勇敢地保護城市
充滿悲傷的創作
終於逃脫了束縛
友誼的光輝
柏拉圖式的愛情
最後的偉大傑作
把晚年送給上帝
照顧自己的親人
忠誠的僕人們
孤獨的晚年生活
遲遲不到的死神
人生的最後時刻
附錄:米開朗基羅年譜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09-06ISBN/ISSN:978626332673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0頁開數:18K/23x17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