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結了表演與文化研究學者張懿文過去十多年的觀舞紀錄及舞蹈評論,介紹了在多樣化場域及展演形式的跨域舞蹈,並探討在當代視覺藝術中的跨界「編舞」,以及現代科技如何解構並重塑了編舞美學。
作者從編舞理論出發,考察了過去被「正統」舞蹈論述所忽視的跨界表演,如在美術館或替代空間中的行為表演、科技藝術中的身體裝置,甚至是面向普羅大眾的社交舞蹈和世界舞蹈,並進一步從舞蹈和表演理論的觀點,提供視覺藝術跨域身體展演的分析和討論。
本書上篇「論舞」,以「舞蹈展演空間——跨場域實驗」、「表演科技實踐——跨進人類世」、「當代舞蹈反思——跨文化對話」三個角度切入,探討表演的美學演變、身體展演。下篇「話舞」是賞析二十多場舞蹈,以「論舞」的三個角度深入評析,並論證台灣當代編舞與歐陸「非舞蹈」實驗的交互影響,展望國際,同時關照在地的文化視野。
鑑賞推薦
陳雅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理事長
邱誌勇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主任/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
作者簡介:
張懿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International MA Program in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ies助理教授兼執行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表演與文化研究博士,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研究興趣為舞蹈評論、身體美學、數位表演理論、當代藝術之身體展演。研究發表於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the Body, Inter-Asia Cultrual Studies, 《臺灣舞蹈研究》、《藝術評論》等;藝評則發表於《PAR表演藝術》、《藝術家雜誌》、《澳門劇場閱讀》、表演藝術評論台等。為國立台灣美術館「火辣身體、冷酷科技:新媒體藝術中的身體表演與編舞操作」(2017,與Francesca Albrezzi共同策劃)、洛杉磯台灣書院 “Tradition In Near Future: Ritual Corporeality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Arts”(2018)、空總C-LAB「數位肉身性」(2021-2022)、國美館「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與徐文瑞共同策劃)之策展人。
章節試閱
當代歐美「非舞蹈」和現場藝術的實驗,在近十年內大大影響了台灣當代的跨域編舞,成為一個有機的過程:法國以「非舞蹈」著名的編舞家如傑宏.貝爾(Jérôme Bel)、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與台灣當代舞蹈圈交流密切,例如貝爾的作品早在 2006 年就由新舞台引進台灣,而近年來台北藝術節的《歡聚今宵》、《非跳不可》、《攏是為著.陳武康》等個別的跨國合作作品,驫舞劇場的陳武康經常為貝爾合作班底;而夏瑪茲的「舞蹈博物館」概念,也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和台灣藝術家兼策展人的林人中引進之下,廣為台灣跨域藝術圈所熟稔。
2016 的台北雙年展「當下檔案.未來系譜」,展覽中出現許多身體表演的行為藝術作品,以表演來進行「演繹檔案」(performing the archives)或「演繹回顧」(performing the retrospective),法國當代舞蹈大師薩維耶.勒華,則在此次雙年展中展出作品《回顧》,與眾多台灣年輕舞蹈工作者合作(如林人中、林祐如、蘇品文、陳彥斌、鄭皓等),在此計畫的系列工作坊訓練中,勒華的概念性編舞方式、舞蹈與視覺藝術融合的創作表現和空間使用,似乎也提供了台灣年輕編舞家,在視覺藝術空間(如美術館)或是實驗劇場裡觀念藝術演出的靈感。而勒華不只一次在與筆者聊天的過程中,提及美國後現代舞蹈的實驗,如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對他的影響,又由於他的妻子余美華(Scarlet Yu)為香港裔舞蹈家,與台灣藝術圈也經常也有合作關係,他們往往有更多的時間待在台灣,進行長期的工作坊和相關探討,也因此有更多機會與台灣藝術家切磋交流,或多或少影響了台灣的當代表演概念。
2018 年,由驫舞劇場陳武康和泰國編舞者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所創作的《半身相》,從「身體的傳統」為發展命題,以 behalf(做為代表)、 be half(成為一半)為題進行雙重辯證形式的編舞,在雲門劇場演出的《半身相》結尾,編舞者特意打破傳統劇場形式,在演出中場安排了一個假裝的「演後座談」,首映時一些觀眾在假裝的「演後座談」時離開了,卻沒有意識到這是節目的一部分──他們的離開也意味著錯過了節目的後半部分;而另一個晚上,一名觀眾在假的「演後座談」中大喊「這是一個笑話嗎?」──不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了表演過程中一個令人費解的時刻,而《半身相》的結尾,編舞家更將「演出結束權」,隨機交給現場觀眾舉牌決定。這些實驗性的編舞方式,令許多傳統舞蹈觀眾感到驚訝,結尾這段特意加入挑戰觀演關係的設計,更有意挑釁觀眾因「看不到」而提出質問。而這支舞在演完後引起的爭議,也反映了觀眾對舞蹈表演從「跳舞」轉換成一個「觀念編舞的手法」,產生 「到底什麼是編舞?什麼是表演?什麼是觀眾預期看到的『舞蹈』」的疑問?
此舞演出後的紛雜爭議和評論,與上述舞蹈進入美術館的風潮,引發我對相關議題的思考:我們如何理論化在劇場、美術館、替代空間等不同場域的身體展演?舞蹈與表演理論,可以提供視覺藝術身體展演什麼樣的不同觀點?當創作者、觀看者和表演者的角色都被解構、重新定義時,時間性(temporality)和參與模式與分配(modes and assignments of participating)在過程中產生怎麼樣的美學?當觀眾沒有發現表演已經發生時,表演的現場性如何被界定和規範?假使劇場舞台不再是表演的必要條件時,舞蹈(與非舞蹈)的界線究竟在何處?而若身體表演的界線發生了轉移,我們又該如何理解編舞?
回應這些議題和疑問,《不舞之舞:論當代藝術中的舞蹈》欲意探討這些不太像「傳統舞蹈」的舞蹈:假如所謂傳統定義中的「舞蹈」,是預設了一個被認可的「跳舞」狀態,這個「舞蹈」也許是結合瑪莎葛蘭姆和太極導引流變出的優美舞姿,抑或者是在國家劇院殿堂裡擁有漂亮技巧的舞蹈演出;而《不舞之舞》則想要挑戰這種對「舞蹈」的假設,我意圖運用當代藝術的觀點,從「編舞」的理論出發,考察過去不被歸類在「舞蹈」(或被「正統」舞蹈論述所忽視)的表演,如美術館或替代空間中的行為表演、科技藝術中的身體裝置,甚至是不在「正統」藝術殿堂中會出現的流行舞蹈、社交舞蹈和世界舞蹈,另一方面,我也意圖從舞蹈和表演理論的觀點,提供視覺藝術跨域身體展演的分析和討論。
當代歐美「非舞蹈」和現場藝術的實驗,在近十年內大大影響了台灣當代的跨域編舞,成為一個有機的過程:法國以「非舞蹈」著名的編舞家如傑宏.貝爾(Jérôme Bel)、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與台灣當代舞蹈圈交流密切,例如貝爾的作品早在 2006 年就由新舞台引進台灣,而近年來台北藝術節的《歡聚今宵》、《非跳不可》、《攏是為著.陳武康》等個別的跨國合作作品,驫舞劇場的陳武康經常為貝爾合作班底;而夏瑪茲的「舞蹈博物館」概念,也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和台灣藝術家兼策展人的林人中引進之下,...
推薦序
推薦序──跨域旅人的思想遊記
陳雅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 碩博班總召集人/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理事長)
在這本《不舞之舞:論當代藝術中的舞蹈》文集中,張懿文記錄了一段她在UCLA 攻讀博士期間,為了研究「騷莎」(Salsa)樂舞的起源,一人勇闖古巴哈瓦那的記憶。立定目標即勇往直前,從不為自己設限,應該是懿文給人最鮮明的印象。
從政大企管學士、北藝大美術學系評論主修碩士、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世界藝術與文化/ 舞蹈博士(World Arts and Cultures/Dance),這一路的跨界求學經歷與知識探詢,使得多重學術脈絡與研究方法的交織混融,早已成為她研究與論述血液DNA 的一部分。這本集結了她過去十多年間舞蹈評論與表演藝術生態觀察批評的文集,充分捕捉了她身兼舞蹈學者、評論人、策展人多重身分的知識跨度,以及跨域、跨文化的核心關懷。
懿文援引美國知名舞蹈學者Susan Leigh Foster 對於「編舞」(choreography)一詞之意涵與應用的重新理論化,作為貫穿這本文集中重要篇章的骨幹思想。相較於該詞源自歐洲十六、七世紀宮廷舞,以書寫記錄舞者們在空間中幾何隊形編排之原意,以及後來的芭蕾和現代舞中意指動作舞步的創造與組合,當代舞蹈/ 藝術中的「編舞」概念,則因為跨場域、跨媒介、跨越藝術與日常界線等實驗,而指向身體在時間與空間中的部署,以及這連串的動態過程指向的社會意涵、觀演關係、文化權力、媒介與技術、甚至人、物種、生態間的倫理議題等錯綜複雜的面向。
由「編舞」概念輻射出的「論舞」三大主題:「舞蹈展演空間──跨場域實驗」、「表演科技實踐──跨進人類世」、「當代舞蹈反思──跨文化對話」,是文集中最吸引我的篇章,而這三大關懷也顯現了懿文作為評論人,掌握當前嶄新議題與前緣理論的企圖心與活力。「舞蹈展演空間──跨場域實驗」系列文章中,懿文充分運用了她視覺藝術評論訓練與舞蹈研究理論養成的雙重視角,爬梳了自2016 年開始,台灣的美術館以鮮明的姿態引進舞蹈作品進入展示場域「白方塊」(white cube)的嘗試。這樣的作法帶動了新一代編舞者、表演者重新思考「編舞」之意涵及其美學上的擴延效應,另一方面,也推動了美術館策展的「表演轉向」,這個雙向互動所引發的實踐與思辨,是近年台灣藝術界極富活力的一環,懿文的文章做了寶貴的記錄與見證。
「表演科技實踐──跨進人類世」系列諸文是我個人最喜歡的篇章,或許因為面對這主題,懿文具有策展人作為實踐者、評論人作為觀察者的雙重身分,經由「火辣身體、冷酷科技:新媒體藝術中的身體表演與編舞操作」(2017)和「數位肉身性」(2021)二檔策展的經歷,她對於西蒙東(Gilbert Simondon)的「技術物」理論、哈洛維(Donna Haraway)的「賽博格身體」概念、到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關於「術」、「技術」、「藝術」的論述,串聯出具有她個人獨特視角與方法論的論述脈絡,也鋪墊了未來可以持續探索、深化的評論及策展路徑。對於「人」與「物」之關係、時間與空間的尺度、物種間的倫理等,這些在晚近新物質主義、後人類與人類世理論的聚焦關懷,亦是我個人近年來從不同角度所關注的議題,也因此讀來特別感到迴盪的興味。
「當代舞蹈反思──跨文化對話」則是延續懿文在她的博論中對於拉丁舞蹈「騷莎」的跨文化研究所開展的論述視野,再進一步融入她近來所觀察到的「台灣(主體)位置」與歐美文化霸權、全球化脈絡下東南亞新興文化主體之間,微妙的互動與權力關係。這一系列文章展現了她犀利、直爽的筆鋒。對於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在疫情間策劃的,台灣編舞家與歐美策展人的對話座談,其中顯露的性別與話語權失衡現象,她採取了不假辭色的批判;同時也對這個國家級機構企圖在「藝術平權」議題上政治正確,但卻導致「善意的惡」之結果,進行了一番省思。懿文以自己的視角與其他評論人的文字互文,為國內評論界幾次重要的激盪與辯論留下反思的紀錄。
《不舞之舞:論當代藝術中的舞蹈》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引領讀者閱歷國內近十年來當代藝術與舞蹈在跨域、跨文化、跨科際的脈絡發展,以及其中激盪的議題與關懷。我特別期待這些已然展開的思想運動,在她未來的評論與策展計畫中持續地推進、實踐與書寫。
陳雅萍 2022.06.19 於關渡
推薦序──跨域旅人的思想遊記
陳雅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 碩博班總召集人/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理事長)
在這本《不舞之舞:論當代藝術中的舞蹈》文集中,張懿文記錄了一段她在UCLA 攻讀博士期間,為了研究「騷莎」(Salsa)樂舞的起源,一人勇闖古巴哈瓦那的記憶。立定目標即勇往直前,從不為自己設限,應該是懿文給人最鮮明的印象。
從政大企管學士、北藝大美術學系評論主修碩士、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世界藝術與文化/ 舞蹈博士(World Arts and Cultures/Dance),這一路的跨界求學經歷與知識探詢,使得多重學術脈絡與...
目錄
推薦序──跨域旅人的思想遊記/陳雅萍
推薦序──迎面而來一位才華洋溢的實踐者/邱誌勇
自序
導論
上篇 論舞
舞蹈展演空間──跨場域實驗
舞蹈與視覺藝術的分際:美術館脈絡下的舞蹈表演藝術
身體配置.空間編舞:當代藝術空間中的現場藝術表演
舞動展覽:當代台灣美術館策展的表演轉向
從抗爭中的身體出發:談舞者之任務
表演科技實踐──跨進人類世
新媒體時代下的身體展演:以展覽「火辣身體、冷酷科技」為例
人類世表演專題:人在環境的位置、歷史的規模尺度
人類世表演專題:賽伯格與身體感知
COVID-19 疫情下對技術的提問:關於「表演」概念的重新思考
當代舞蹈反思──跨文化對話
跨文化表演中的傳統與當代:打破單一想像,開啟更深層的對話
從兩廳院Taiwan Week 論國家級表演場館之自我定位、國際想像
與本地藝術生態
全球化下探戈舞的熱情經濟
騷莎舞與世界公民:來自加勒比海與紐約的混血舞蹈
下篇 話舞
碧娜.鮑許:有刺的幽默、惆悵的歡愉
台灣編舞家的鮑許熱
楊.法布爾:法蘭德斯藝術的神祕與象徵性《死亡練習曲》
季利安與荷蘭舞蹈劇場:挖掘靈魂底層,舞出美麗與深度
露辛達.柴爾茲與伊凡.瑞娜:從美國後現代舞脈絡談起
姬爾美可:重複中的無限風景《羅莎舞羅莎》
陳彥斌:沈浸式展演與開放詮釋的《嗨歌三百首》
葉名樺:當「表演」發生時《一個人的美術館—寂靜敲門》
2017 年威尼斯雙年展當代舞蹈節:持續求新求變的「第一章」
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生命時間的召喚《偉大馴服者》
2017 年澳洲雪梨現場表演藝術節:跨域表演藝術的新視野
「舞蹈博物館」發起者波赫士.夏瑪茲:從文化殖民立論思考《全民共舞:舉止衝突》、《夜舞》
薩維耶.勒華:當觀眾開始思考,評《春之祭》
周書毅:城市空間中的身體可能性,評《Break & Break! 無用之地》身體錄像展
黃翊:美化了的戰爭場景《地平面以下》
2018 年曼谷藝術雙年展:尋找遺失孤島的可能性,評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學院長時表演《A Possible Island?》
2019 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數位時代新監控系統,評鄭淑麗《3x3x6》的性別、慾望與表演
傑宏.貝爾x 陳武康:在地重詮殖民的軌跡《攏是為著.陳武康》
皮歇.克朗淳:去除王室神聖性,隱喻當代政治《No. 60》
蒂摩爾古薪舞集:從「部落」到「國際」的當代跨域舞蹈實踐
2020 亞洲雙年展:舞蹈中的人與動物,從《春之祭》到《活著》
周書毅:虛擬與真實互文《留給未來的殘影》AR 演出
參考書目
推薦序──跨域旅人的思想遊記/陳雅萍
推薦序──迎面而來一位才華洋溢的實踐者/邱誌勇
自序
導論
上篇 論舞
舞蹈展演空間──跨場域實驗
舞蹈與視覺藝術的分際:美術館脈絡下的舞蹈表演藝術
身體配置.空間編舞:當代藝術空間中的現場藝術表演
舞動展覽:當代台灣美術館策展的表演轉向
從抗爭中的身體出發:談舞者之任務
表演科技實踐──跨進人類世
新媒體時代下的身體展演:以展覽「火辣身體、冷酷科技」為例
人類世表演專題:人在環境的位置、歷史的規模尺度
人類世表演專題:賽伯格與身體感知
COVID-1...
商品資料
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09-20ISBN/ISSN:978957445997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