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上背負罵名的提婆達多,究竟是危害釋迦牟尼,還是解救眾生?
當釋迦牟尼黑粉從邪惡配角躍升本書主角──
【一本難得一見的提婆達多專書】
★以辯證視角探研佛教歷史、開闢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筆調通俗,適合所有人閱讀
★豐富的提婆達多故事,小說與劇本的良好取材
提婆達多──一位專與釋迦牟尼對立、作惡多端而入地獄的人物,卻成為印度佛教史上人盡皆知的角色。
本書是印度佛教史上「提婆達多事件」的綜合論述。全書透過不同視角,深入分析提婆達多其人其行。企圖以較客觀的態度彰顯提婆達多的歷史定位及其破僧行為的歷史意義,也擬提醒讀者:歷史詮釋往往受某些觀念、團體或文獻左右,更會因不同時代而有不同解讀,讓後人難以釐清歷史的原貌──印度佛教的發展也不例外。
透過本書,讀者當可初步理解此一事件的原始傳說成分與客觀研究成果,而作者特以淺近的筆觸撰寫,以期本書亦適於一般大眾閱讀,並能成為以提婆達多為題材的創作之基石。
作者簡介:
藍吉富
臺灣南投縣人。畢業於東海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所碩士班。曾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短期研究。歷任東海、玄奘、佛光、法鼓等大學教席,及第一屆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等職。
數十年來,致力於佛教文獻的匯集與工具書的編纂。所編有《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大藏經補編》、《禪宗全書》等多種。
在佛教史方面,他率先在臺灣開授「佛教史料學」、「佛教文化型態學」及「日本佛教專題研究」等課程。
此外,對大乘佛教的菩薩道理論、宗教情操等,他也頗為嚮往。近年來較用力於大乘佛法之弘揚。曾在臺北、臺南等多處弘講《金剛》、《法華》、《維摩詰》、《寶積》等經。
作者序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本叢書因東大圖書公司董事長劉振強先生授意,由偉勳與惠南共同主編,負責策劃、邀稿與審訂。我們的籌劃旨趣,是在現代化佛教啟蒙教育的推進、佛教知識的普及化,以及現代化佛學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本叢書所收各書,可供一般讀者、佛教信徒、大小寺院、佛教研究所,以及各地學術機構與圖書館兼具可讀性與啟蒙性的基本佛學閱讀材料。
本叢書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佛經入門、佛教常識、現代佛教、古今重要佛教人物等項,乃係專為一般讀者與佛教信徒設計的普及性啟蒙用書,內容力求平易而有風趣,並以淺顯通順的現代白話文體表達。第二類較具學術性分量,除一般讀者之外亦可提供各地學術機構或佛教研究所適宜有益的現代式佛學教材。計畫中的第二類用書,包括(1)經論研究或現代譯注,(2)專題、專論、專科研究,(3)佛教語文研究,(4)歷史研究,(5)外國佛學名著譯介,(6)外國佛學研究論著評介,(7)學術會議論文彙編等項,需有長時間逐步進行,配合普及性啟蒙教育的推廣工作。我們衷心盼望,關注現代化佛學研究與中國佛教未來發展的讀者與學者共同支持並協助本叢書的完成。
傅偉勳楊惠南
再版序
印度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大體可以分為二類。其一是修證成就的聖者,如:阿羅漢、法身菩薩與佛陀。其二是在人間弘法及著述方面卓然有成的弘法師與論師,如龍樹、無著、世親等人。後世佛教徒所常論及的,當以這二類人物為主。
奇特的是,提婆達多並不屬於這二類。他不是聖者,因為他並未證得修行的果位。他也不是佛教徒所欽仰的弘法師,因為他專門與釋迦牟尼唱反調。佛教徒之所以注意他,是因為他太壞,是佛教圈內,惡人的代表性人物。依佛教文獻記載,因為他作惡多端,所以活活下地獄。可以這麼說,他是由於其惡形惡狀的眾多行為,才使他成為印度佛教史上,眾所周知的歷史角色。
不過,對提婆達多惡行的眾多描述,是小乘佛教圈(尤其是「說一切有部」)所形塑出來的。其中內容,固然並非全係無的放矢,但是,過度誇大、渲染的地方還是不難發現。因為當時教團內部還是有提婆達多的一群支持者。如果他真的是壞到像「說一切有部」文獻所說的程度,則其支持者當不至於如是之多。
當時的佛教教團有不少人以提婆達多為偶像。一位比丘尼(偷蘭難陀)甚至於公開讚美他是最值得供養、禮敬的「龍中之龍」。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也稱讚他「聰明、有大神力、顏貌端正」。甚至於有一大批人還願意跟隨他另組僧團。可見他的攝受力、領袖魅力還是有的。
大約在西元後,印度的大乘佛教逐漸流行。大乘經典中,開始有替提婆達多平反的論述。像《大方等無想經》與《法華經》,對他都有正面的、肯定的評語。這一現象,凸顯的是隨著印度佛教的轉型,對提婆達多的行事也出現了不同的評斷。
到二十世紀,國際學術界也有多人對提婆達多所引起的歷史現象有興趣,因此出現了不少相關研究。我在書中列出十二篇有關提婆達多的專論,作者包含中國、日本、印度、比利時、法國等國的學者。發表的時間大約是一九六四年以後的三十幾年間。這些文章至少有下列幾個特點:
(一)所採用的方法是歷史學的、批判性的。對傳統史料有較嚴格的分析,與傳統佛教界全然相信佛經記載的態度,完全異趣。
(二)學術界的主要看法是:提婆達多所採行的是順應印度傳統的苦行路線;而釋迦牟尼所教導的方法(不強調苦行的中道方式)則是革新派路線,二者之修行特質有異,這是衍生提婆達多事件的根本原因。這樣的看法,可以說是學術界為這一歷史事件所作的結論。本書初版迄今,歷時已二十餘年。在這段期間,筆者主要的研究興趣轉向默照禪、日本佛教與大乘佛法等方面。對於提婆達多問題,幾乎已告忘懷。這次能夠再版,猶如久別舊友之再度相逢,內心當然歡喜。故略贅數語如此,以就教於讀者。
自序
在印度佛教史上,提婆達多是一個集合多種角色於一身的爭議性人物。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弟子,同時也是叛徒與敵人。在他生前及死後,都有多種奇特的評價或傳說,陸續出現在各種不同的佛典之中。這些評價或傳說的內容,雖然大多是對他的破斥或貶抑,但是偶而也有一些零星的經典在為他辯解,甚至於對他作崇高的讚歎。
在部派佛教的律部文獻裡,提婆達多是一位害佛、「破僧」(分裂教團)的惡人,由於作惡多端,最後還活生生地墮入地獄。但是,大乘佛典《大方等無想經》卻說他的境界甚高,「實非聲聞、緣覺所知」,而且常為釋尊所稱歎。至於墮入地獄一事,是「為化眾生故在地獄。當知實亦不處地獄。」
在很多本生故事裡,提婆達多是個宿世為非作歹、傷害釋尊的「惡人」典型,然而,大乘佛典《法華經》所描述的提婆達多,卻是個教導釋尊法華大義的仙人,是使釋尊能夠成佛的善知識。而且他在將來也會成佛,佛號「天王如來」。
從歷代佛典對提婆達多的「混亂而不統一」的評價與傳說,可以發現在佛教的信仰與研究裡,其實存在著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譬如:現存的佛典到底保存多少真實可信的史事?當不同佛典的記載相互矛盾時,我們到底該如何作正確的選擇?當大乘佛典在作不同於原始佛典的新評斷時,我們是該採信大乘所說?抑或維持原來的傳統說法?如果對上述這類問題都未曾省察,而只是摭拾大小乘文獻的片斷作為信仰的依據,這種常見的信仰方式不是很不可靠嗎?
這些問題是筆者在深入研索提婆達多其人其事之時,所逐漸在腦海中湧現的。筆者以為,全面地展示提婆達多事件的歷史框架,凸顯出「不同時代的佛典有不同角度的看法與傳說」的事實,對於現代人的佛教信仰或研究,當可以開闢更廣闊的思考空間。這應該也是拙著的撰述意義吧!
出版這部小書,首先必須感謝近數十年來對臺灣佛學界有甚大貢獻的印順法師。如果沒有法師所撰〈論提婆達多之破僧〉一文的啟發,筆者不可能動筆研索這個問題。此外,在撰寫過程中,季羨林、王邦維、中村元、及穆克紀(B. Mukherjee)諸教授的研究成果,也曾給我不少導引。沒有他們的辛勤開拓,筆者勢必會事倍功半、甚或多所誤解。
雖然本書的撰寫方式採行的是不加附註的通俗性寫法,但是為使讀者瞭解資料源流,在各章之中還是附上不少書名。依筆者的最初構想,這部書原想寫成故事體的歷史傳記小說。沒想到走筆下來,卻寫成夾敘夾議的「半論文」式作品,殊非始料所及。
其實,提婆達多的故事是小說家的絕妙題材。其中包含人性的黑暗面與光明面的映照、利生症候群與害生症候群的對決、宗教價值與世俗價值的選擇等問題,具備有相當豐富的文學內涵。善於為文者,如能將它寫成小說或劇本,可讀性必定不低。希望拙著的出版,會是一部小說體《提婆達多》作品的基石。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於臺北‧聽雨僧廬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本叢書因東大圖書公司董事長劉振強先生授意,由偉勳與惠南共同主編,負責策劃、邀稿與審訂。我們的籌劃旨趣,是在現代化佛教啟蒙教育的推進、佛教知識的普及化,以及現代化佛學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本叢書所收各書,可供一般讀者、佛教信徒、大小寺院、佛教研究所,以及各地學術機構與圖書館兼具可讀性與啟蒙性的基本佛學閱讀材料。
本叢書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佛經入門、佛教常識、現代佛教、古今重要佛教人物等項,乃係專為一般讀者與佛教信徒設計的普及性啟蒙用書,內容力求平易而有風趣,並以淺顯通順的現代白...
目錄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再版序
自序
提婆達多略傳
一、身世
二、出家修行
三、結合阿闍世
四、破僧
五、五法
六、破僧事件之結局
七、其他惡行
八、逝世
九、釋尊對提婆達多的評斷
十、另一種聲音
十一、結語
提婆達多的支持者
一、四伴黨
二、阿闍世
三、五百比丘與六群比丘
四、其他支持者
五法
一、五法的內容及其特質
二、五法與佛教苦行法門的異同
三、佛弟子與苦行
四、五法及其他
五、結語
神通
一、提婆達多與神通
二、佛法中的神通
三、善用神通的佛弟子
四、神通的應用原則
五、結語
提婆達多為什麼會叛佛破僧
一、佛典中所載的宗教性詮釋
二、釋迦族王子的優越意識
三、對釋尊的不服
四、對舍利弗、目犍連的敵視
五、阿闍世的護持
六、對釋尊某些看法的不滿
七、權力欲、領袖才能與群眾魅力
八、結語
提婆達多派
一、佛典對提婆達多的另一種詮釋或辯解
二、後世文獻所描述的提婆達多派
三、結語
破僧事件與後世佛教的分宗立派
一、佛教徒闢斥提婆達多破僧事件的主要原因
二、根本分裂
三、其他分裂史事舉例
四、結語
提婆達多本生故事選
一、本生故事選
二、提婆達多本生文學的形式與特質
現代學術界的提婆達多研究
一、中文著述
二、日文著述
三、歐文著述
四、結語
參考資料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再版序
自序
提婆達多略傳
一、身世
二、出家修行
三、結合阿闍世
四、破僧
五、五法
六、破僧事件之結局
七、其他惡行
八、逝世
九、釋尊對提婆達多的評斷
十、另一種聲音
十一、結語
提婆達多的支持者
一、四伴黨
二、阿闍世
三、五百比丘與六群比丘
四、其他支持者
五法
一、五法的內容及其特質
二、五法與佛教苦行法門的異同
三、佛弟子與苦行
四、五法及其他
五、結語
神通
一、提婆達多與神通
二、佛法中的神通
三、善用神通的佛弟子
四、神通的應用原則
五、結語
提婆達多為什麼會叛佛破僧
一、佛典中所載的宗...
商品資料
出版社:東大圖書(股)公司 出版日期:2022-08-24ISBN/ISSN:978957193324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82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