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解析×法醫鑑識×人為傷害×自然傷害×動植物毒性
你知道理髮師在歐洲中世紀也兼任外科醫師嗎?
他殺布置成意外,屍體呈現的樣子其實並不相同?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證據會說話,必不讓你上演比竇娥還冤的戲碼!
請隨著法醫拿起解剖刀,一起還原每一起案件的真相……
【他剛剛是不是動了?談「詐屍」現象】
什麼?你說你看到屍體在流淚?
你說他已經死亡多時,指甲和頭髮竟然還能變長?
有人喪心病狂對屍體做了不可描述的事,那具屍體竟然懷孕了?
驚悚度百分百的詐屍事件!其實都能用科學一一解釋!
【死到剩一把骨頭,也能還原生前的容貌?】
法醫在取證時,往往需要透過採檢血液、毛髮等鑑別身分,
但若是過世幾百年,早就變成一副白骨了怎麼辦?
有人說靠畫像?嗯……可是中國古代人物畫實在太過抽象……
別擔心,「顱骨容貌復原技術」閃亮登場!
從馬王堆漢墓的女屍辛追、魏武帝曹操、《西遊記》作者吳承恩,
到乾隆皇帝的香妃娘娘、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甚至很多祖先級別的人類都能復原成功,完成度高達80%!
【不要讓天公伯不開心!史上最狂的懲罰者】
大自然的反撲有多可怕?上帝手下四大元素使:
雷電系(電死)、火系(燒死)、水系(淹死)、冰系(凍死)。
老天爺如果不開心,有的是方法對付你!
◎雨天在街上漫步,突然覺得自己要變成超級賽亞人?快逃!你被雷公盯上了!
◎被火燒很痛很可怕,死在高山或雪地裡就能「無痛西歸」?別做夢了!
◎「我要熱死了!」可不是一句玩笑話,中暑竟能演變成多重器官衰竭?
◎根據體內的單細胞藻類,可以判斷此人是淹死或死後遭人拋屍?
【我已經長成這樣了,就別吃我了吧!】
平日裡吃牛雞豬早已無法滿足某些人的口腹之慾了,
居然把腦筋動在了「野味」身上,吃蟲子、吃蟾蜍!
你說那些都是蛋白質,對人體有益無害?
你說其他動物都在吃,人類當然也可以吃?
喂!別因為牠們體型小就掉以輕心,當心換來一身病痛!
斧砍、刀劈、棒打、墜樓、槍擊、撕咬、中毒……
各種慘絕人寰的受傷/死亡方法,本書將向你娓娓道來
〔本書特色〕
法醫學是近代刑事偵查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書以輕鬆幽默的筆法講述一些嚴肅的傷害、死亡故事,包含了死者表面的自然變化、能區分身分的生理特徵、各種傷痕的辨別方法、中毒的特點表現、不同死亡方式的特徵等等,帶領讀者一同探索解剖刀下的真相,適合對法醫學、法醫職業有興趣的人們閱讀。
作者簡介:
朱廣思,心理學碩士,諮商心理師、科普作家。長期進行各類題材的寫作,曾從事過司法工作。文風不拘一格,從緊張懸疑到輕鬆幽默都能駕馭。作品涉及推理、科技、歷史等範圍,深受各個年齡層讀者喜愛。已出版偵探小說《朱公案》系列、《心理師探案》系列等作品。
章節試閱
第一章:法醫的工作,無聲的搭檔
1.要不要帶護身符?先看人死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作為地球上的一種生物,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是有壽命的,「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更何況普通的人類?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導致殯儀館也成為一個非常忙碌的單位,甚至每天都要排隊叫號,而人類的死亡方式,也不盡相同。什麼叫死?接下來這段話筆者就將細細說明這個重口味的問題。另外,下段話是根據審稿人的建議加上的,我可是喝了三瓶能量飲料才定下神順利開寫。
死亡的定義主要有三種分類:臨床死亡、生物學死亡和腦死亡。臨床死亡,說白了就是「醫生說你死了,你就死了」。我是很嚴肅地說這件事的,因為臨床死亡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世界各地都略有區別。一般情況下,若機體停止心跳、腦電活動和呼吸,之後瞳孔放大、體溫變低、腦幹脊髓等神經反射消失,醫生就判斷其死亡了。不過也有些國家的醫學家對這種判斷方法是拒絕的,例如認真的日本人就發現這些都停止後,腦垂體還能像是在表演特技一般產生活動,這個人還不算是完全死亡。生物學死亡很簡單,就是所有細胞都停止活動了,如果真是這樣,那就徹底沒救了。腦死亡,就是常說的「腦幹失能+植物人」,這種人除了像植物人那樣無法活動之外,腦電波也是一條線,沒有任何反射活動,連自主呼吸都做不到,聽起來和「掛了」的差別也不大了。腦死亡也是不可逆的。不過,不管是哪種死亡,反正死了死就是死了,接下來請隨我來到實驗室。
死後,身體會變成什麼樣?木乃伊?喪屍還是殭屍?
這不是萬聖節,人死後絕對不會變成任何還能自由活動的狀態——幽靈、喪屍之類的東西目前還和尼斯湖水怪一樣存在於傳說中,木乃伊和中國殭屍倒是可以在某些博物館裡見到,但很可惜不會動,更別說像參加真人秀一樣追著人奔跑了。
大部分人在去世後身體會自然腐敗,自然腐敗的過程聽起來很驚悚,為了不嚇跑剛打開書的朋友,我們決定先說一些不那麼恐怖的屍體,它們就是個別還能保持一些人樣的幸運者,不至於變成一團血肉模糊的馬賽克。為什麼這些個體會這麼幸運呢?想深入了解這些,這只能借鑑你家裡儲存生肉的那些方法。這時候,如果你手裡還拿著小小的解剖刀,唯一的作用是壯膽。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那些能保持較低腐爛度的屍體,包括凍屍、乾屍、泥人、標本……其實你家裡都有。
首先來個口味清淡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乾屍。世界上最有名的人工乾屍就是古埃及的木乃伊了,鑑於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對親人的愛,古埃及人用複雜的方法製作木乃伊,以便安慰自己。古埃及人用於替屍體內部防腐的藥物主要是碳酸鈉,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蘇打粉,是天然鹼礦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很多岩石表面都可以找到這種白色粉末。由於它有吸水的特性,所以可作為一種乾燥劑。至於木乃伊的外部,會被塗上瀝青,並且纏上布條,這就做成了我們熟悉的木乃伊。
這些人為加工過的屍體並不是法醫能經常遇到的,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天然的不腐屍,具體原理和人類做各種不容易腐爛的肉食基本一樣。自然界中存在風乾肉、醃肉、凍肉等,下面我們就來一一介紹。
乾屍保持的原理和木乃伊類似,都是靠脫水來抑制細菌生長。在沙漠中死去的人,由於面對高溫和劇烈的空氣流動(狂風和沙塵暴等),很容易快速脫水,最後處於靜止的平穩狀態,使屍體保存下來。雖然根據研究,乾屍體內的器官受到體內原本存在細菌活動影響,會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但是也會由於環境惡劣而較早停止腐爛。在新疆和內蒙古的戈壁灘上,有時就能看見自然風乾的古屍,著名的有樓蘭古屍、吐魯番古屍等,甚至還有疑似近代探險家彭加木的乾屍。筆者本人也在戈壁灘上見過保存相對完整的乾屍,不過是羊的。乾屍至少體表還是相對乾淨的,和接下來幾種比起來,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小清新了!
生活中除了風乾肉之外,醬醃肉也是不容易腐爛的食物,大自然也有「醬醃」屍體。在一些溫度較低、空氣不流通的酸性泥沼中,腐敗菌的生長繁殖受到抑制,腐敗變慢或停止下來,容易形成一種被稱為「泥美人」的屍體,又被稱作「鞣屍」。這種屍體的皮膚緻密,彷彿皮革,骨骼和牙齒的鈣質被酸性泥沼溶解,骨骼變軟如同軟骨一樣,非常奇特。除了酸醬之外,根據沼澤不同的化學成分,還有鹽沼、鹼性沼澤等,來保存一些沉沒其中的屍體。由於需要特殊的沼澤環境,東亞這類屍體較少,僅發現一例,即中國上海浦東東昌路明代古屍。地勢低窪的歐洲卻有不少沼澤中的不腐屍體,尤其是北歐,沼澤古屍更被當作魔鬼一類。
還有一種另類的醃肉是蜂蜜醃肉,具體做法可以借鑑廣式叉燒,我在本書中不做過多描述。由於純蜂蜜的糖度極高,不含任何水分,沒有哪種細菌可以在其中生活,所以蜂蜜醃製的屍體也可以達到幾百年不壞。在古代埃及等地,傳說有一種把死囚泡進蜂蜜中淹死的刑罰,或者是讓人臨死前只吃蜂蜜,排泄乾淨之後,等待其死亡後將其放入盛滿蜂蜜和樹脂的棺材中,他們的屍體便可以永遠保存。在泡了上百年後,把屍體從棺材裡拿出來!因為阿拉伯人把蜂蜜醃製的古屍宣傳當成是一種名貴的藥材,不管是吃蜜漬人肉還是喝泡屍體的蜂蜜都有療效,甚至18世紀時還在歐洲貴族中流行過一段時間。看來古人也很接受某些看似重口味的推銷啊!我們也別急著驚詫這獨特思維奇葩腦洞,因為據說蜂蜜泡死人的藥方來自中國——中國的很多奇葩古典醫術中,也記載過蜜漬死人入藥的方子。至於有沒有療效,那只能是誰吃誰知道。不過話說回來,比起上述的那些不腐古屍,蜜漬人的數量非常少。
凍屍的出場率也很高,它們是時不時在雪山上被發現的不腐屍體,最著名的就是阿爾卑斯山上的冰人奧茲(Ötzi)——一具可能超過5,000年的古代人類屍體。凍屍的基本原理和冰箱類似,就是用低溫抑制細菌的繁殖。凍僵的屍體和活人是最接近的,甚至剛凍死的人還有機會復活,只是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因為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含有液體,這些液體結冰後會膨脹,很容易脹破細胞,形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尤其是脆弱而水分豐富的腦細胞,一旦脹破就無法恢復。所以我們看到解凍的屍體時經常會發現,雖然外形保存得非常完整,但是眼珠子不見了,只剩下兩個黑漆漆的窟窿。那是因為眼球的主要成分也是液體,脹破以後再解凍,就隨著水流失掉了。
古代中國人也希望能達到死後屍體不腐爛的效果,但是又對死者非常尊敬,無法做到古埃及人那樣將本來已經安息的親人來個開膛破肚,古代中國人覺得那簡直是太殘忍了。於是老祖先就在棺材上想辦法——有些樹木質地非常好,不容易開裂,也不容易發霉,更像塗了高露潔的牙齒一樣沒有蛀蟲。如果把屍體放到這樣的棺材中,應該就沒問題了。常見的優質棺木有梓木、柏木、杉木等,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金絲楠木,不過這些木材都很貴,基本上已經到了有價無市的地步,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的。
將屍體密封在一副好棺材裡頭,棺材內便會呈現一個與世隔絕的缺氧缺水狀態,各種細菌和真菌很難繁殖,從而達到長期不腐爛的效果,形成一種叫做「溼屍」的特殊屍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水分會滲入棺材當中,形成棺液,這樣會使屍體變軟,更加有栩栩如生的「特效」。世界上首次被發現的古代溼屍,即馬王堆出土的女屍——辛追就是憑藉這樣的技術而保持不腐。關於辛追的具體研究足夠寫成一本書,在此只簡要說明一點:辛追能達到這種效果的關鍵點是:密封深埋導致的恆溼恆溫、缺氧無菌。如果你對這位神奇的女屍很感興趣,別著急。
至於中國古代是否會有專門的防腐棺液在下葬前注入棺材,以及棺液的具體配方,學術界還存在很大爭議。棺材的效果如同罐頭,也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新鮮」。如果你還是無法想像,那就看看你家有沒有用蛇或者壁虎、海馬泡的藥酒,對了,那也是一種標本,馬王堆的辛追女屍差不多就是那樣。
判斷屍體的類型,對於法醫來說非常重要,如果發現一具疑似「一年前」的屍體,結果是一千年前的,那麼警察叔叔們不是就白忙一場?那麼,如果不做任何處理,也沒有大自然的極端環境,讓死者身上的「小生命」自由自在野蠻生長,會出現什麼狀況呢?
第一章:法醫的工作,無聲的搭檔
1.要不要帶護身符?先看人死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作為地球上的一種生物,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是有壽命的,「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更何況普通的人類?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導致殯儀館也成為一個非常忙碌的單位,甚至每天都要排隊叫號,而人類的死亡方式,也不盡相同。什麼叫死?接下來這段話筆者就將細細說明這個重口味的問題。另外,下段話是根據審稿人的建議加上的,我可是喝了三瓶能量飲料才定下神順利開寫。
死亡的定義主要有三種分類:臨床死亡、生物學死亡和腦死亡。臨床死...
作者序
序:法醫——犯罪證據鑑定科學家
刀,是許多行業從業者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工具,如屠刀代表屠夫、菜刀代表廚師、剃刀代表理髮師、修腳刀代表足療師、手術刀代表外科醫師、刻刀代表雕刻家……那麼解剖刀或許可以代表法醫了。
法醫學是近代刑事偵查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法醫的研究內容往往充滿了神祕而恐怖的氣氛,讓人不由得望而卻步。但是我堅持認為,知識本身是無善惡好壞的,如果你想對法醫學有個初步的了解,或者以後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法醫,那不妨先看看這本書,我會用盡量搞笑的筆法來講述一些嚴肅的故事。
法醫學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這本書中涉及的只有冰山一角,包含了死者表面的自然變化、身體上能區分身分的生理特徵、各種傷痕的辨別方法、中毒的特點表現、不同死亡方式的特徵,其他還有很多很多是本書沒有講到的,如果這本書能受到大家的喜歡,我有可能寫第二本,講講其他你不知道的知識。
閱讀本書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在沒有專家指導的情況下,禁止拿一切現實中的人或動物做實驗!第二、別光顧著笑誤解了知識點。好了,膽小的朋友請打開所有電燈,或者叫上你的朋友,學習法醫在解剖刀下的知識。
序:法醫——犯罪證據鑑定科學家
刀,是許多行業從業者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工具,如屠刀代表屠夫、菜刀代表廚師、剃刀代表理髮師、修腳刀代表足療師、手術刀代表外科醫師、刻刀代表雕刻家……那麼解剖刀或許可以代表法醫了。
法醫學是近代刑事偵查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法醫的研究內容往往充滿了神祕而恐怖的氣氛,讓人不由得望而卻步。但是我堅持認為,知識本身是無善惡好壞的,如果你想對法醫學有個初步的了解,或者以後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法醫,那不妨先看看這本書,我會用盡量搞笑的筆法來講述一些嚴肅的故事。
法醫學涉及的內容非常廣...
目錄
序:法醫—犯罪證據鑑定科學家
前言:法醫是怎麼來的?
第一章 法醫的工作,無聲的搭檔
要不要帶護身符?先看人死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一旦機體失去生命,內部就開始造反
救命啊!詐屍啦!
第二章 與法醫密不可分的生物學
透過頭骨還原相貌
骨骼鑑定
神奇的舍利子
一滴血也能識別身分—人體的其他天然身分證
犯罪現場調查中
留一手:我覺得我是個藝術家
第三章 你傷害了我,別一笑而過
一百萬種讓你受傷的方法
吃我一記「慶記」—火器傷
這麼可愛一定不能亂碰—動物咬傷
天公伯生氣了—自然界傷害
第四章 話不可以亂講,飯更不能亂吃
無敵吃貨神農氏
動物也有毒,野味別亂碰
五毒天團
他們竟然都死於食物中毒
第五章 如果你想當法醫
菜鳥法醫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法醫的準備工作
第一堂解剖課
後記
序:法醫—犯罪證據鑑定科學家
前言:法醫是怎麼來的?
第一章 法醫的工作,無聲的搭檔
要不要帶護身符?先看人死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一旦機體失去生命,內部就開始造反
救命啊!詐屍啦!
第二章 與法醫密不可分的生物學
透過頭骨還原相貌
骨骼鑑定
神奇的舍利子
一滴血也能識別身分—人體的其他天然身分證
犯罪現場調查中
留一手:我覺得我是個藝術家
第三章 你傷害了我,別一笑而過
一百萬種讓你受傷的方法
吃我一記「慶記」—火器傷
這麼可愛一定不能亂碰—...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07-15ISBN/ISSN:978626332515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2頁開數:25K/21x14.8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