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歷史兩個字,聽起來沉重又好無趣;
但其實古人的生活,跟我們有異曲同工之妙!
寫書法、作文章,能抵債還酒錢,還有粉絲圍觀;
跟人吵架、哀悼親人,透過絕食表達憤怒或悲傷。
一本書看盡古人的歡樂和憂鬱,讓你當一回穿越劇主角!
【不愛江山愛道德的魯隱公】
翻開《左傳》,第一個魯國國君就是魯隱公。
他老爸魯惠公去世的時候,嫡太子公子允還小,不能執政,所以大臣另立了惠公的庶長子,也就是魯隱公。
如果你是魯隱公,這時你有兩個選擇:
1.趁公子允還小先暗殺他
2.等公子允長大了,再找機會殺掉他
但是魯隱公不是普通的國君,他選擇了第三條路:
「怎麼能做這種事!過幾年我要把君位還給公子允,找個地方養老去!」
正如電影臺詞所說:「今天你不弄死他,明天他就會弄死你!」
於是,魯隱公就被公子允「反殺」了。
【古人打仗前,也要先「釘孤支」嗎?】
讀《三國演義》,兩軍對陣,必各派出一人單挑,最後被斬於馬下的一方,其軍隊必潰逃。
但是一個人再勇猛,被十來個士卒圍著,持矛一陣亂戳,只怕也無法倖免於難;再不行,來十幾個弓弩手圍著一陣亂射,還不死的簡直是奇蹟。
難道《三國演義》的熱血單挑,純屬作者誇大?
其實在春秋戰國時代,交戰前一定要「講武德」。
單挑,在當時又稱為「致師」。「致師」做得好,甚至能在無形中消弭一場戰爭?
【千里訪友,其實一點都不浪漫!】
講到古人訪友,就不免要提一下「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王子猷。
在雪夜中來回奔波的貴族行徑,只讓僕人船夫氣得牙癢癢!
在古代,除了有錢人,異地訪友是一種極其奢侈的行為。
兩條腿大步快走,也不過一小時十里;乾糧裝在行囊裡,不管再怎麼小心防腐,時間一久,肯定會餿掉,但又不能不吃;就算到了目的地,也難免「偶感風寒」,一命嗚呼。
也因此,古人在訪友、會面時,感受到的欣喜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
本書特色:
本書聚焦在歷朝歷代的各個人物以及無數段有趣詼諧的歷史故事,作者透過其流暢風趣的文筆,笑談歷史,對照當代。在作者筆下,讀歷史,不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細細探究,其實古人的生活超乎想像得多采多姿,讀者們不但能從中了解古代文化,更能在閱讀中享受到樂趣。
作者簡介:
史杰鵬,自由作家。主要研究古文字學、訓詁學以及先秦兩漢文獻學。著有《鵠奔亭:交州盜墓案》、《亭長小武》等文學著作。
章節試閱
古史.新說
魯隱公——不愛江山愛道德
都知道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的佳話,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美人,甘願放棄王位。其實這是誇大了愛德華八世的品德,因為權力會帶給人痴迷,有著無上權力的人,幾乎不大可能放棄權力,無論他受到什麼道德的感召。而愛德華八世,作為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王,權力小得可憐,論名氣,論身分,當然世界矚目,但要論享受權力的快感,可能還不如中國古代的一個縣令。所以,對愛德華八世的品德,不可太迷信,其實我們春秋時代的君主,有些比他高尚多了,比如可憐的魯隱公。
翻開《左傳》,第一個魯國國君就是魯隱公,一位有著高尚品德的貴胄公子。他老爸魯惠公去世的時候,嫡太子公子允還小,不能執政,所以大臣立了惠公的庶長子息姑(名字看似很女性,但確實是男的),也就是魯隱公。按照後世政治的玩法,一朝權在手,便把隱患除。公子允基本上是死定了,不需要魯隱公動手,左右自會主動請纓。當然,這不能怪左右諂媚,而是君主的權力,哪怕在滿眼貴族的春秋時代,也是有些嚇人的。
話說魯隱公這個國君一直當了十一年,公子允漸漸長大成人了,另一個大臣公子翬主動向魯隱公提議:「雖然您一直說自己只是暫時代掌君位,將來必歸政公子允,但老百姓不答應啊,他們都覺得您這個君主最偉大、最光榮、最正確,不如這樣,我幫您殺了公子允,您封我當太宰。」
換了別人,肯定求之不得。當然,公子翬以求封宰相為交換,很可惡,但沒關係,先利用他殺了公子允,然後再宣布他悍然殺儲君,罪大惡極,將之名正言順處死,豈不美哉?但魯隱公卻傻傻地說:「這種事怎麼能做?不行不行。我已經在菟裘那個地方建了房子,很快就要把君位還給他,我搬過去養老。」
公子翬一聽,天下還有這樣的傻瓜。現在怎麼辦?自己的餿主意沒被採納,哪天新君即位,知道了這件事,我還有活路嗎?於是他當機立斷,跑到公子允那裡,說:「魯隱公這人太壞了,想殺掉您,永遠霸占君位。」公子允一聽很感動,當即對公子翬發出指示:派刺客,找機會把魯隱公殺了。
有了公子允的指示,公子翬執行起來大刀闊斧。這年冬天,在一個姓寪的小貴族家裡。公子翬的刺客順利地殺掉了正在那裡齋戒的魯隱公,公子允正式即位,是為魯桓公。
這個故事能給我們不少啟示:
首先,道德在中國古代還真有發揮過滿大的作用。
第二,道德已經出現危機,敢率先拋棄道德的人,卻成了勝利者。
第三,千萬千萬不要拒絕壞人的好意,否則你會死得很慘。
從楚簡看矛盾的楚平王
提起楚平王棄疾,大概誰也不會認為他是一個英明的君主。因為就是他殺了伍子胥之父兄伍奢、伍尚,使伍子胥逃奔吳國,借吳兵攻楚,數次打敗楚兵,最後竟攻入郢都。好在這時楚平王已經死了,伍子胥不能解恨,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其屍體。如果不是秦國發兵救援,強大的楚國將因此滅亡,這在楚國歷史上可謂第一次奇恥大辱。照理說,像楚平王這樣的君主,可以算是百分之百的昏君了。
可是事情遠不是如此簡單。從史書上看,楚平王不但智商不低,而且為人還很不錯。他是楚共王最小的兒子,在他上面的哥哥,除了老大楚康王繼承君位之外,還有公子圍、公子比、公子子皙,照理說他沒資格繼位為王。但是楚康王死後,公子圍先殺了姪子自立為王,是為楚靈王。這個靈王好大喜功,得罪了很多權臣,又是性情中人,喜歡離開國都,遊山玩水,長年居住在楚國著名的風景區乾溪。趁著這個機會,幾個心懷怨恨的大臣在一起密謀策劃,將他推翻,扶持流亡晉國的公子比即位。
當叛亂的大臣們帶著甲士衝進郢都的時候,楚靈王還在乾溪玩樂。聽到郢都發生政變,自己的兒子全部被殺,他傷心欲絕,從車中撲倒在泥地上,嚎啕大哭。政變的大臣率兵趕到了乾溪,頒下命令,凡是楚靈王身邊的臣屬、衛士,如果及時返回郢都,都可以保留原先的田產、爵位和薪資待遇,否則不但家產充公,還要全部割掉鼻子;敢收留靈王的,誅夷三族。於是靈王的禁衛軍和親信大臣馬上跑得一乾二淨,靈王本人像野鬼一樣,飢餓地在山中徘徊。就在餓得快要死的時候,一個曾經受過他恩惠的大臣申亥收留了他,供給他吃喝,但是也許是想到自己一無所有,復國無望吧,沒過多久,他就悲觀自縊,死在申無宇(申亥之父)家裡。變態的申亥還眼淚汪汪地讓自己的兩個女兒自殺,為靈王殉葬。
楚靈王生前很喜歡自己的幼弟公子棄疾,先後派他率兵滅了陳、蔡兩國,並且慷慨地封他為陳蔡公,管理這兩個大縣。陳、蔡兩縣各擁有一千乘兵車,實力相當於一個中型的諸侯國。那些反叛楚靈王的大臣,正是假借棄疾的命令,仗著棄疾掌握的這些兵力政變成功的。實力如此強大的棄疾,怎麼會甘心讓流亡在外十三年的哥哥公子比當國君呢?他到處散布靈王沒死,將回國報仇的謠言,使郢都空氣緊張,大臣和百姓都因此惶惶不安,最後逼得公子比和令尹子皙先後自殺。他順理成章接替了君位,是為楚平王。
比起他哥哥楚靈王來,楚平王似乎不算壞,這從他們的諡號也看得出來。因為「靈」是惡諡,而「平」卻是美諡。而且,透過出土的竹簡〈平王問鄭壽〉,我們還知道了楚平王的諡號不是單諡,而是雙諡,全稱為「楚景平王」:
競(景)平王就鄭壽,訊之於尸廟,曰:「禍敗因重於楚邦,懼鬼神之為怒,使先王無所歸,吾何改而可?」鄭壽辭不敢答,王固訊之,答:「如毀新都戚陵、臨陽,殺左尹宛、少師無忌?」王曰:「不能。」鄭壽曰:「如不能,君王與楚邦懼難。」鄭壽告有疾,不事。明歲,王復見鄭壽。鄭壽出居路,以須王。與之語少少,王笑曰:「前冬言曰,邦必喪,我及,今何若?」答曰:「臣為君王臣,介備名,君王踐處,辱於老夫。君王所改多多,君王保邦。」王笑:「如我得免,後之人何若?」答曰:「弗知。」
簡文的內容是講楚平王問大臣鄭壽:「楚國禍亂頻仍,恐怕鬼神會發怒,怎麼辦?我怎麼改過才會逢凶化吉。」鄭壽勸道:「如果毀掉新建的城邑戚陵、臨陽,殺掉讒佞的大臣左尹郤宛、少師費無忌,大概可以改善國運。」楚平王搖搖頭,說:「我做不到。」鄭壽就警告他:「如果做不到,那君王和楚國都可能遭受不測之災。」之後鄭壽稱疾不上班。第二年,楚平王又召見鄭壽,笑問他:「你曾經告訴我,我們國家會滅亡,我個人也會趕上這個不幸。現在怎麼樣呢?」言下之意鄭壽當時是危言聳聽。鄭壽只好回答說:「君王已經改了很多,所以國家沒有覆亡。」楚平王又笑問:「如果我能逃脫災禍,接替我的人會怎麼樣?」鄭壽回答:「不知道。」
從這幾段簡文可以得知,楚平王當時對自己國家的危難處境是清楚的。他本來是個名聲很好的人,還在當陳蔡公的時候,晉國貴族叔向就曾讚揚他治政清明,使得朝中苛慝不起,境內盜賊平息,還能控制自己的私欲,以順應民心,很得百姓擁護。這些評價都是很實在的,平王確實因此順利地獲得了國君的位置。可是偏偏在他即位為楚王之後,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欲,最終為國家帶來了滅頂之災。
事情的緣起是因為他的太子建,他為太子建請了兩位師傅,一位太傅,即伍奢;一位少傅,即費無忌。太子建不喜歡費無忌,只和伍奢關係好,費無忌因此懷恨在心。楚平王即位的第二年,派費無忌到秦國去為太子建迎娶妻子,費無忌回來後就勸平王:「秦女長得非常漂亮,君王不如自己娶了享享豔福,太子那邊,幫他另娶一個就是了。」平王一聽當即心動,於是強娶了自己的兒媳,還生了一個孩子,取名為熊珍。
大概是怕太子懷恨,過了四年,平王把十九歲的太子派到邊境城邑城父去守邊。費無忌繼續在平王耳邊讒毀太子:「君王娶了太子的妻子,太子一定會怨恨。現在太子在城父,天天練兵交接諸侯,只怕有朝一日會帶兵來搶奪君位。」平王害怕了,因為當年他也是為楚國守衛邊境,這個楚王的位置就是這麼搶來的。於是他召見伍奢,責備伍奢沒有教導好太子,將伍奢父子殺死,又派司馬奮揚去城父殺太子建。幸好奮揚同情太子建,早早通風報信,讓太子建逃走了。伍奢的小兒子伍子胥逃到了吳國,發憤圖強,天天教吳王練兵,進攻楚國。楚國屢敗,為此疲憊不堪。簡文中平王對鄭壽的抱怨,應當就是在這種時時受到吳國騷擾的處境下發出的。
而且從簡文中可以看到,平王的確不算一位暴君,面對鄭壽的直言不諱,他沒有惱怒。鄭壽因此稱疾抗議,他也沒有在意。要是換個暴君或者昏君,鄭壽肯定性命不保。第二年他召見鄭壽,言語中似乎有些得意,好像證明鄭壽的預言失敗了。但他究竟不敢肯定,因此問鄭壽,即便自己有生之年逃脫了災禍,接替他的太子不知道會怎樣。由此可見,他也知道,這個國家的危機極為深重,絲毫沒有得到解決。果然,在他死後十年,吳兵三戰三敗楚兵,緊追入郢,將他從墳墓裡拖出來鞭屍。他兒子,也就是楚昭王到處流亡,險些性命不保。
奇怪的是,對這位為楚國帶來深重災難的楚平王,楚國人似乎並沒有心懷怨恨。在他剛死的時候,他們不但給了他「景平」兩個字的美諡(按照諡法:治而無眚曰平,布義行剛曰景),而且都衷心擁護他幼小的兒子熊珍為王。甚至他的子孫,一直在楚國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以前我們知道,楚國地位最高的貴族是昭、屈、景三家,號稱「三閭」。按照那時的情況,各諸侯國內的貴族大部分都是王族支脈,楚國也是如此。他們的姓氏不少是取自他們所出王的諡號,比如昭氏就是楚昭王的後裔;屈氏是楚武王的後代,因為後裔封在屈這個地方,所以以地為姓;而景氏就是這位楚平王(全稱為楚景平王)的後裔。一般來說,如果一位楚王不是有較好的政聲,他的後裔不會如此顯赫繁茂。楚武王熊通開拓疆土,在楚國歷史上立有赫赫功勛。楚昭王,也就是楚平王的兒子熊珍,因為不肯使巫祝移過於大臣的舉措,曾受到孔子的讚美,是楚國著名的賢君。楚平王的後裔能和他們並駕齊驅,想來在楚國人的心目中,印象不會太差。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楚國人認為,所有的錯都是費無忌造成的。楚平王死後,費無忌向令尹子常進讒言,殺了左尹郤宛全家,引起了國內一片怨言。沈尹戌因此勸子常道:「殺郤宛這件事,你做錯了。費無忌這個人人品很差,當年太子建逃亡,伍奢被殺,都是費無忌向平王進讒言,掩蔽了平王的耳目。不然的話,以平王的溫惠恭儉,比楚國的先代賢王楚成王、楚莊王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又怎麼會最終搞得和諸侯不睦呢?」
自古以來,政治的敗壞,下層百姓總認為是奸臣的過錯,君王都是好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君王身分太高,不敢否定,而將批判指向大臣,還可以不承擔因之帶來的後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愚昧百姓的真實想法,他們心目中的楚平王,確實是有政績的,而且遠遠算不上暴虐。
客觀地說,楚平王的為人的確不差,史書的記載和上面所引的竹簡簡文皆可以為證。他只是因為英雄難過美人關,搶了兒子的老婆,從此在內心留下了內疚和陰影,以致不得不在後來處處彌縫,陷入無休止的被動之中,最終殺親子、屠良臣,鬧得不可收拾。這其中費無忌雖然有比較多的影響,但楚平王本人也不可推卸責任。劉備說得好:「勿以惡小而為之。」說起來是容易的,奈何人究竟難以抵禦私欲,如果當時楚平王能受到一定的約束,即使想那麼做也做不到,又何至於有後來的一系列惡果呢?
生搬硬套地評價一下,算是曲終奏雅: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災難,其楚平王之謂乎!
古史.新說
魯隱公——不愛江山愛道德
都知道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的佳話,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美人,甘願放棄王位。其實這是誇大了愛德華八世的品德,因為權力會帶給人痴迷,有著無上權力的人,幾乎不大可能放棄權力,無論他受到什麼道德的感召。而愛德華八世,作為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王,權力小得可憐,論名氣,論身分,當然世界矚目,但要論享受權力的快感,可能還不如中國古代的一個縣令。所以,對愛德華八世的品德,不可太迷信,其實我們春秋時代的君主,有些比他高尚多了,比如可憐的魯隱公。
翻開《左傳》,第一個...
推薦序
前言
這本書所收的文章,是我研究之暇寫的隨筆,都和歷史有關,絕大部分也都在報紙雜誌上發表過。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十年前,最晚也有去年寫的。
我是學古文字學出身的,後來又攻讀訓詁學,研究方向更傾向於語言。但由於這兩門學科都以先秦兩漢的古典文獻為基礎,無法和歷史剝離,加上我個人的性格,對歷史中的悲歡離合比較敏感,於是偶爾就寫點短文抒發一下。據說這麼做的人,血型都是AB型,不過我迄今也沒有查過自己的血型,不知是否屬實。恐怕會有點道理。
當初寫了,就放在網路上,殊不知有一些人喜歡。後來有報社向我約稿,於是不得不繼續,〈武帝打仗 商人埋單〉、〈古人的相貌和生理自卑〉等篇章,就是陸續發表在那些報紙上的。有些則是在其他報刊雜誌上刊登的文章,也有些從未正式發表,就是這樣的狀況。
在閱讀校樣的時候,我有點臉紅,年代越早的文章,越讓我臉紅,寫得實在不好,不談內容,就語言來說,很多歐式長句,讀起來累。但我當時是不覺得的,這大概說明我的審美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另外,當然是我寫文章的技巧提高了。所以,雖然讀起來很臉紅,心裡卻有一絲慰藉:我還是有所進步的啊!
當然,有些文章,我至今覺得還不錯。真誠地希望,讀者也能這麼認為。
史杰鵬
前言
這本書所收的文章,是我研究之暇寫的隨筆,都和歷史有關,絕大部分也都在報紙雜誌上發表過。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十年前,最晚也有去年寫的。
我是學古文字學出身的,後來又攻讀訓詁學,研究方向更傾向於語言。但由於這兩門學科都以先秦兩漢的古典文獻為基礎,無法和歷史剝離,加上我個人的性格,對歷史中的悲歡離合比較敏感,於是偶爾就寫點短文抒發一下。據說這麼做的人,血型都是AB型,不過我迄今也沒有查過自己的血型,不知是否屬實。恐怕會有點道理。
當初寫了,就放在網路上,殊不知有一些人喜歡。後來有報社向我約稿,於是不得...
目錄
前言
古史.新說
從楚簡看矛盾的楚平王
「弦高犒師」和愛國主義
〈昭王毀室〉和春秋末年社會思潮
〈魯邦大旱〉.孔子.愚民
野蠻「拆遷」與忠臣造反
好名的漢文帝
灌嬰、周勃的大智慧
鄧通的吸膿與無奈
武帝打仗 商人埋單
朱買臣與「覆水難收」
張敞的失敗:酷吏無威儀
「不逆詐」和翟方進的命運
陳萬年:做官的祕訣
彭寵之死:注意身邊的小人
孔融悲劇的新解
雖曰見凌,亦自作孽—烈火下的清漪園
說文.解字
說「辯」
說「鬼」
說「侵」—什麼是經學
古人的訪友
古代罵人的話
古人的飯量
古今中外說戶口
諡號和廟號
清明節
關於秦國
漢代人的壽命
貴族時代的戰爭—致師
文史.寓言
說話的修養
絕食和撒嬌
權利與義務
古人的相貌和生理自卑
無賴子
當領導者的資格
貴族的自尊心
過節與吃肉
前言
古史.新說
從楚簡看矛盾的楚平王
「弦高犒師」和愛國主義
〈昭王毀室〉和春秋末年社會思潮
〈魯邦大旱〉.孔子.愚民
野蠻「拆遷」與忠臣造反
好名的漢文帝
灌嬰、周勃的大智慧
鄧通的吸膿與無奈
武帝打仗 商人埋單
朱買臣與「覆水難收」
張敞的失敗:酷吏無威儀
「不逆詐」和翟方進的命運
陳萬年:做官的祕訣
彭寵之死:注意身邊的小人
孔融悲劇的新解
雖曰見凌,亦自作孽—烈火下的清漪園
說文.解字
說「辯」
說「鬼」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07-15ISBN/ISSN:978626332501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開數:25K/21x14.8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