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報導者、李雪莉、楊智強、何柏均、嚴文廷、柳廣成、洪琴宣、楊子磊
定價:NT$ 299
優惠價:79 折,NT$ 236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耗時整整8個月,《報導者》深入調查「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議題,調查報導團隊跟著外籍生走進校園,卻發現他們課後去處是CNC車床工廠、隱形眼鏡廠、腳踏車零件廠、食品加工廠⋯⋯《報導者》目睹了一個個抱著希望來台的留學生,是如何成為陷入債務漩渦的黑工。
調查報導團隊一一揭開被消失的真相。短視又失序的國際招生發生在哪類學校?過程的錯誤是如何開始的?掮客/仲介又扮演了什麼角色?理應照顧留學生的大學怎麼變成討債主?輸出高等教育的同時,怎麼確保質量並重?政府該如何改善制度,避免外籍生陷入綁債、黑工、留學陷阱?
選在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報導者》再推出全新系列《報導者事件簿》,完整收錄這個牽涉教育、外交、勞動、經濟等面向的跨領域議題,以報導漫畫轉譯真實事件,以深度調查探討背後的結構性原因,更多元解讀新聞。
──編輯室報告──
關於《報導者事件簿》,我們的想像與期待
選在2022年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報導者》推出《報導者事件簿》系列,收錄報導漫畫與深度調查專題。為什麼選擇以報導漫畫作為敲門磚?為什麼關注留學黑工的議題?《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以專文娓娓道來。
──報導漫畫 Graphic Journalism──
困在隧道的青春:在台烏干達學生的血淚故事
漫畫家柳廣成與《報導者》團隊合作,經閱讀大量訪談資料、反覆討論、拆解新聞事件後,以漫畫再現那些難以重現的黑工現場。所有內容皆取材改編自真人真事。
──深度調查 In-Depth Investigation──
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
耗時整整8個月,《報導者》深入採訪牽涉教育、外交、勞動、經濟等面向的「留學黑工」跨領域議題,在「深度調查」篇章裡,收錄完整文字報導與新聞攝影,記錄下台灣技職與高教政策下的重要事件。
──新聞幕後 Story Behind the Story──
做調查報導,沒寫出來的永遠比寫出的還多。
在這個篇章裡,調查報導團隊以問答的方式談談那些沒有在報導中呈現的感受和「看見」。漫畫家柳廣成也寫下自己面對這篇「創作以來難度最高的」報導漫畫時的心境。以及,還有新聞主角、烏干達學生們的親筆來信。
本書特色
★ 獨立媒體《報導者》X漫畫家柳廣成
★ 深度調查+報導漫畫+新聞攝影
★ In-Depth Investigation:揭開那些被消失的真相
★ Graphic Journalism:台灣媒體嘗試「報導漫畫」精彩力作
作者簡介: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的深度及調查報導。非營利營運模式使我們得以不受商業廣告、政治人物與財團左右,保持新聞獨立與自由。所有營運經費仰賴社會大眾贊助,竭誠歡迎認同《報導者》理念的你,以實際行動贊助支持。(《報導者》官網|www.twre
porter.org)
「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
《報導者》深度報導團隊
策劃・主編∕李雪莉
文字∕楊智強、何柏均、嚴文廷、李雪莉
漫畫∕柳廣成
漫畫企劃∕洪琴宣
攝影∕楊子磊
編輯∕張詩芸、陳思樺
圖表設計∕黃禹禛
行銷∕陳星穎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阮光民(漫畫家)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紙本分格(漫畫推廣與評論FB專頁)
張志祺(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主持人、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
張季雅(漫畫家)
敏迪(Podcast頻道「敏迪選讀」主持人、國際新聞界的九天玄女)
黃珮珊(慢工文化總編輯)
葉丙成(台大教授)
詹怡宜
蔡淇華(作家、台中惠文高中老師)
蔡詩萍(作家、Hit Fm台北之音台長)
鄭心媚(金鐘編劇、資深記者)
鄭麗君(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前文化部長)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資深影評人)
顧玉玲(作家、社運工作者)
(以上推薦人依姓氏筆劃排序)
我第一回在網路上讀到漫畫家柳廣成設計的「困在隧道的青春:在台烏干達學生的血淚故事」漫畫報導時,那隻微張、下探的手掌、在真空中不住翻轉滑落的書本(封皮上有著The Book of Hope的字樣)在我腦中轟轟作響,整晚不休。
《報導者事件簿001:留學黑工》是一群以圖以文以攝影以報導漫畫(graphic journalism)形式還原真相的新聞工作者的嘗試。有聲音,如驚雷;《報導者》以圖將聲音還給失聲的人。────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有一天,所有的事件都會成為故事。
而當下的我們必須正視這些真實。────阮光民(漫畫家)
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必須具備接受缺失、誠實改正的能力。《報導者》和《報導者事件簿》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張季雅(漫畫家)
真的好久沒看完那麼長的一篇報導!《報導者》的質素當然不容置疑,但有時候對我這種喜歡看圖多於看字的人,柳廣成的漫畫的確像一個沒有門檻的入口,一頁頁翻著,很快地了解了事情的大概,還有當事學生的困境和感受。隨後看文字報導,追蹤源頭、深入剖析,還有報導公開後的後續,都是一口氣看完!─
───紙本分格(漫畫推廣與評論FB專頁)
「強迫勞動」這個看似晦澀難懂的概念,除非親身經歷,否則常讓人誤以為只是發生在他國的悲慘勞動處境。《報導者事件簿001:留學黑工》,透過扎實的深入文字報導,以及讓故事畫面躍然紙上的漫畫敘事,不僅讓讀者更瞭解烏干達學工事件的全貌,同時也提供社會一個清晰脈絡,深究這個問題背後的複雜
結構。無疑,從ILO的各項指標,這就是一件強迫勞動事件,這本書提醒著我們,別再漠視這個問題的真實存在。────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講到深度報導,你的腦海是否浮出了一大堆的咬文嚼字,還有各種距離感的專業用語,讓人看了三行就想切換視窗呢?報導漫畫為深度報導找到了新的切入點,情境的鋪陳,讓人更能同理當事人的困境,也讓深度報導能夠進到大眾的眼簾。非常推薦!────張志祺(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主持人、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
當時在臉書上看到這份〈困在隧道的青春〉漫畫,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許是我太過相信人性,每當在台灣街頭看見異國面孔,我總會自豪我們是個多元包容的社會,廣納各國職人學子。然而一切美好幻影在《報導者》這套報導後破滅。破滅是必要的,是一個多元社會掃除弊病的必經之路。《報導者》的存在宛如抗體,且這個抗體是自發的,不是因著什麼利益而生。很高興看見《報導者》再次幫我們揭露隱疾,接下來關於治癒和根除,就是我們的事了。────敏迪(Podcast頻道「敏迪選讀」主持人、國際新聞界的九天玄女)
留學黑工的問題幾年前在我的東南亞朋友圈中傳了一輪,沒有突破同溫層、事情也沒有被解決。《報導者》今年以重磅的專題報導、深度挖掘內幕,並且以其中一位烏干達籍當事人的主觀敘事做成漫畫,同步推出。當天,我的出版圈、藝術圈、東南亞圈、甚至其它領域的朋友大量地轉傳了這篇漫畫,輿論力量立刻促成修法討論。關注議題需要的是一個入口,好的敘事可以是吸流量、吸金的工具,也可以是改變社會的工具。不斷嘗試新載體的《報導者》,值得你的閱讀讓它走下去────黃珮珊(慢工文化總編輯)
很驚艷《報導者》以這種嶄新的方式傳遞新聞報導。透過圖像化、漫畫的形式,讓讀者更能進入事件當時的情境,同時也讓慣於圖像思考的年輕世代,更能引起他們深入了解的興趣。新聞報導,因此而更深入人心、更有力量!────葉丙成(台大教授)
我們通常習慣了界線。所以記者們在既定路線中跑新聞、媒體在既定平台模式下呈現報導。很佩服《報導者》記者在聽到一個烏干達學生的故事後,跨越傳統採訪路線,在界線之間的灰色地帶推敲找到故事點出問題、團隊並跨越報導界線設法解決問題,最後,《報導者事件簿》嘗試報導漫畫,再以跨越媒體界線的
不同形式說出易懂有感的故事。
感謝《報導者》提醒我們跨越界線的可貴,反而更能持守追求正義的媒體本質。────詹怡宜(記者、資深主播、節目主持人)
這是一本讓人心痛的書。
出版這本書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打開門窗,把陽光帶進黑暗的角落,相信是很多人選擇媒體工作的初衷,卻未必有機會在採訪中驗證自己的膽識與謀略,壓榨、剝削外籍學生的黑心事件以前只是電影中的素材,而且是30-40前的老舊議題,很難相信會在21世紀的台灣變型重現。《報導者》的血淚調查在柳廣成的畫筆下有如一部驚悚電影,會在你我心中留下一道刀疤,時時刻刻提醒你我 : 千萬不要變成那種我們嫌憎鄙視的人。────藍祖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資深影評人)
一直以來,《報導者》在堅持深度調查的同時,也不忘開拓更寬廣的傳播介面,既擅用新科技帶來的生產工具變革,也不放棄向文學、繪畫借火,以出色的說故事能耐再現真實人生。《報導者事件簿001》不僅收錄「留學黑工」的文字、影像、數據分析等完整調查,兼及對後續發展的追蹤報導,還增加了報導漫
畫的全新嘗試,並留下記者們及漫畫家的後台心聲,拉近新聞事件與讀者的距離,兼具延展性與開放性,十分動人。────顧玉玲(作家、社運工作者)
在圖書館任職二十餘年,發覺漫畫永遠是借閱率最高的書籍。成人或青少年,都能用愉悅的心情,以較短的時間,在圖像中,吸收體育、歷史、甚至科學的知識。
漫畫的力量,真的比文字更直接。在青少年不看新聞的年代,欣見《報導者》再創新猷,推出《報導者事件簿》,將2021年4月《報導者》揭露烏干達學生在台的《綁債.黑工.留學陷阱》新聞事件,以漫畫的形式呈現。
圖像直指人心,帶我們跟著外籍生,走進出賣他們的教室, CNC車床工廠、隱形眼鏡廠。目睹他們一個個被台灣人出賣、挨餓、受傷、累倒。當下真的不敢再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是《報導者》的記者魂救了這批國際學生;是《報導者》勇於創新,將新聞事件推入漫畫年代。敬邀朋友們一起翻開《報導者事件簿》,一起「看」進問題,爾後試著修正,我們人性裡,正歪斜的線條。────蔡淇華(作家、台中惠文高中老師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關於《報導者事件簿》,我們的想像與期待
文/李雪莉(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總編輯)
作為以調查和深度報導見長的非營利媒體,《報導者》過去6年,除了報導文學式的長文敘事,也嘗試過插畫、紀錄片、Podcast的聲音形式,持續探索各種呈現議題的可能。我們一直自問:在如此分眾的年代,怎麼找到我們的讀者、拉近彼此的距離?怎麼把重要的公共議題推廣出去?如何創造出讓讀者更有感的敘事?
在歐美,報導漫畫(graphic journalism)是非虛構漫畫裡重要的類型之一,但在台灣並不常見。圖像本身的藝術價值無須贅言,台灣近年也有相當多的漫畫人才,那是否有可能以漫畫的形式來詮釋深度報導,用更為感性的、視覺的體驗,為讀者打開另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呢?
對《報導者》來說,每個調查或深度報導都花費記者們數個月甚至以年為計的時間,這些作品並非朝生暮死的新聞而已,那麼,如何讓這些文字、故事、照片留存下來,持續有生命力?文字有其不可取代的魔力,但書寫者必須承認,文字報導有其侷限,透過漫畫的重構,我們更有機會帶領讀者走過主角們親歷的現場,幫助讀者遊走主角們的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穿梭於抽象概念和現實世界。這就是漫畫的魅力。
《報導者事件簿》是在這樣的渴望下誕生的。此次合作,擅長文字報導的《報導者》遇到了以漫畫敘事見長的蓋亞文化,想透過這次的報導漫畫實踐一個共同的目標:帶領讀者進入漫畫的魔幻空間,先有共感,再來細細品味完整的議題報導。
之所以用「事件簿」為名,是意識到身為一位記者的專業,是奠基在一次又一次腳踏實地的走訪踏查,投入大量的時間調查與訪問,揭開重要但被忽略的議題,讓讀者站在我們的肩膀上認識這些事件。此外,我們也喜歡「事件簿」保留持續書寫可能性的開放概念,透過一個又一個的事件,可以在將來串連成一個更宏觀的時代紀錄。
CASE No.001:留學黑工
《報導者事件簿》挑選的第一個主題是「留學黑工」,多數人無法想像台灣存在類似現代奴工的情況,而且還發生在大學校園裡。
我們近年目睹北非、中東、地中海的難民為進入歐洲,被有組織的人蛇集團利用;義大利黑手黨和跨國仲介聯手,把印度和巴基斯坦貧窮的錫克人,兜售到義大利農村和紡織工廠,進行強迫勞動,甚至要未成年人和女孩們從事性工作;又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中東國家,富裕的上層家庭把遠赴異地勞動的菲律賓女性視做女傭奴隸(maid slaves),讓女傭們沒有休假也無人身自由。類似這樣的現代奴工故事,在各國層出不窮,台灣也不例外。
《報導者》創辦以來,持續揭露台灣境外聘僱的漁工、外籍廠工與家事工的勞動處境,並推出了幾個受到各界重視的專題與專書。台灣雖在2009年訂立了《人口販運防制法》,但在博得「人權立國」的虛名之餘,實際執行則是另一回事,民眾也對這些進步的人權概念感到陌生。資本主義下的自由市場存在各種內在矛盾,也激化階級、族群的不平等,我們必須「看」進問題,而後試著修正。
2021年4月,《報導者》團隊得知烏干達學生在台的求學困境後,開啟調查的旅程。我們跟著外籍生走進教室,進到CNC車床工廠、隱形眼鏡廠、腳踏車零件廠、食品加工廠裡,目睹一個個仰慕台灣、於是背債來台讀書的年輕人,在教室裡被迫上著聽不懂的中文課,7成時間得在工廠打工、甚至打黑工,陷入債務漩渦。
我們因此推出《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調查報導。像是一場漫長無邊的惡夢,Collines、Grace、Jay、阿黎、阿新……這些遠從萬里以外的烏干達、史瓦帝尼,或是越南、印尼來台的18、19歲外籍生,啟程赴台留學的那一刻大概沒有想到,迎接他們的會是這樣的世界。
過去10年,大學加速招收外國學生。來台就讀的境外學位生從2萬5千名人增加到6萬2千多人,約是10年前的2.5倍。他們補起了台灣152所大學的生源缺口,但是,有些後段私校毫無英語教學和管理能力,像飲鴆止渴般,編織各種兌現不了的承諾以欺瞞學生來台,甚至從對外招生,到安排學生進工廠,交付外包的掮客一手包辦。
學生淪為學工的情況,已讓台灣蒙上人權剝削的汙名。2021年美國國務院出版的《美國2021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台灣部分》(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 Taiwan),已提及「人口販運者利用台灣『新南向政策』放寬簽證,吸引東南亞學生和遊客前來台灣,再強迫其從事勞動或性交易」。如今,這個失控現象又燒到非洲的外籍生。
短視又失序的國際招生發生在哪類學校?過程的錯誤是如何開始的?掮客/仲介又扮演了什麼角色?理應照顧學生的大學怎麼變成討債主,讓一個個慕名來台的年輕人感受到最大的背叛?輸出高等教育的同時,怎麼確保質量並重?政府該如何改善制度,避免外籍生陷入綁債、黑工、留學陷阱?
深度調查與報導漫畫的結合
這是跨國際又在地的議題,同時也是牽涉教育、外交、勞動、經濟等面向的跨領域議題。由於許多留學黑工現場的畫面難以取得,我們也首度嘗試以「報導漫畫」作為敲門磚,由香港漫畫家柳廣成執筆,以漫畫轉譯真實事件,與深度調查文字並行,呈現兩種報導形式。
在報導推出後的一週內,就獲得立法院、監察院、彰化檢警調單位等公部門的關注與積極的行動,我們也發現,報導漫畫傳遞的速度、廣度相當驚人,不少中小學生、各行各業的上班族、主婦主夫都注意到這個有點進入門檻的艱澀議題,他們不但看了漫畫,也讀完了文字報導。
這完全呼應了我們內心的期待——透過各種可能的媒介,說出有感的公共故事。當我們共感學工處境,未來就有機會減少資訊的不對等,避免弱勢者持續被剝削,也能透過公眾的意識和監督,讓有心違法的僱主或仲介負起應有的責任。期待讀者們透過《報導者事件簿》一起來認識這塊土地上正在發生的重要事件,也謝謝蓋亞文化的夥伴,和我們一同撐開台灣深度調查和報導漫畫的無限可能。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8折204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6 |
7折 | 8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報導者、李雪莉、楊智強、何柏均、嚴文廷、柳廣成、洪琴宣、楊子磊
優惠價: 79 折, NT$ 236 NT$ 299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2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耗時整整8個月,《報導者》深入調查「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議題,調查報導團隊跟著外籍生走進校園,卻發現他們課後去處是CNC車床工廠、隱形眼鏡廠、腳踏車零件廠、食品加工廠⋯⋯《報導者》目睹了一個個抱著希望來台的留學生,是如何成為陷入債務漩渦的黑工。
調查報導團隊一一揭開被消失的真相。短視又失序的國際招生發生在哪類學校?過程的錯誤是如何開始的?掮客/仲介又扮演了什麼角色?理應照顧留學生的大學怎麼變成討債主?輸出高等教育的同時,怎麼確保質量並重?政府該如何改善制度,避免外籍生陷入綁債、黑工、留學陷阱?
選在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報導者》再推出全新系列《報導者事件簿》,完整收錄這個牽涉教育、外交、勞動、經濟等面向的跨領域議題,以報導漫畫轉譯真實事件,以深度調查探討背後的結構性原因,更多元解讀新聞。
──編輯室報告──
關於《報導者事件簿》,我們的想像與期待
選在2022年5月3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報導者》推出《報導者事件簿》系列,收錄報導漫畫與深度調查專題。為什麼選擇以報導漫畫作為敲門磚?為什麼關注留學黑工的議題?《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以專文娓娓道來。
──報導漫畫 Graphic Journalism──
困在隧道的青春:在台烏干達學生的血淚故事
漫畫家柳廣成與《報導者》團隊合作,經閱讀大量訪談資料、反覆討論、拆解新聞事件後,以漫畫再現那些難以重現的黑工現場。所有內容皆取材改編自真人真事。
──深度調查 In-Depth Investigation──
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
耗時整整8個月,《報導者》深入採訪牽涉教育、外交、勞動、經濟等面向的「留學黑工」跨領域議題,在「深度調查」篇章裡,收錄完整文字報導與新聞攝影,記錄下台灣技職與高教政策下的重要事件。
──新聞幕後 Story Behind the Story──
做調查報導,沒寫出來的永遠比寫出的還多。
在這個篇章裡,調查報導團隊以問答的方式談談那些沒有在報導中呈現的感受和「看見」。漫畫家柳廣成也寫下自己面對這篇「創作以來難度最高的」報導漫畫時的心境。以及,還有新聞主角、烏干達學生們的親筆來信。
本書特色
★ 獨立媒體《報導者》X漫畫家柳廣成
★ 深度調查+報導漫畫+新聞攝影
★ In-Depth Investigation:揭開那些被消失的真相
★ Graphic Journalism:台灣媒體嘗試「報導漫畫」精彩力作
作者簡介: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的深度及調查報導。非營利營運模式使我們得以不受商業廣告、政治人物與財團左右,保持新聞獨立與自由。所有營運經費仰賴社會大眾贊助,竭誠歡迎認同《報導者》理念的你,以實際行動贊助支持。(《報導者》官網|www.twre
porter.org)
「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
《報導者》深度報導團隊
策劃・主編∕李雪莉
文字∕楊智強、何柏均、嚴文廷、李雪莉
漫畫∕柳廣成
漫畫企劃∕洪琴宣
攝影∕楊子磊
編輯∕張詩芸、陳思樺
圖表設計∕黃禹禛
行銷∕陳星穎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阮光民(漫畫家)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紙本分格(漫畫推廣與評論FB專頁)
張志祺(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主持人、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
張季雅(漫畫家)
敏迪(Podcast頻道「敏迪選讀」主持人、國際新聞界的九天玄女)
黃珮珊(慢工文化總編輯)
葉丙成(台大教授)
詹怡宜
蔡淇華(作家、台中惠文高中老師)
蔡詩萍(作家、Hit Fm台北之音台長)
鄭心媚(金鐘編劇、資深記者)
鄭麗君(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前文化部長)
藍祖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資深影評人)
顧玉玲(作家、社運工作者)
(以上推薦人依姓氏筆劃排序)
我第一回在網路上讀到漫畫家柳廣成設計的「困在隧道的青春:在台烏干達學生的血淚故事」漫畫報導時,那隻微張、下探的手掌、在真空中不住翻轉滑落的書本(封皮上有著The Book of Hope的字樣)在我腦中轟轟作響,整晚不休。
《報導者事件簿001:留學黑工》是一群以圖以文以攝影以報導漫畫(graphic journalism)形式還原真相的新聞工作者的嘗試。有聲音,如驚雷;《報導者》以圖將聲音還給失聲的人。────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有一天,所有的事件都會成為故事。
而當下的我們必須正視這些真實。────阮光民(漫畫家)
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必須具備接受缺失、誠實改正的能力。《報導者》和《報導者事件簿》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張季雅(漫畫家)
真的好久沒看完那麼長的一篇報導!《報導者》的質素當然不容置疑,但有時候對我這種喜歡看圖多於看字的人,柳廣成的漫畫的確像一個沒有門檻的入口,一頁頁翻著,很快地了解了事情的大概,還有當事學生的困境和感受。隨後看文字報導,追蹤源頭、深入剖析,還有報導公開後的後續,都是一口氣看完!─
───紙本分格(漫畫推廣與評論FB專頁)
「強迫勞動」這個看似晦澀難懂的概念,除非親身經歷,否則常讓人誤以為只是發生在他國的悲慘勞動處境。《報導者事件簿001:留學黑工》,透過扎實的深入文字報導,以及讓故事畫面躍然紙上的漫畫敘事,不僅讓讀者更瞭解烏干達學工事件的全貌,同時也提供社會一個清晰脈絡,深究這個問題背後的複雜
結構。無疑,從ILO的各項指標,這就是一件強迫勞動事件,這本書提醒著我們,別再漠視這個問題的真實存在。────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講到深度報導,你的腦海是否浮出了一大堆的咬文嚼字,還有各種距離感的專業用語,讓人看了三行就想切換視窗呢?報導漫畫為深度報導找到了新的切入點,情境的鋪陳,讓人更能同理當事人的困境,也讓深度報導能夠進到大眾的眼簾。非常推薦!────張志祺(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主持人、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
當時在臉書上看到這份〈困在隧道的青春〉漫畫,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許是我太過相信人性,每當在台灣街頭看見異國面孔,我總會自豪我們是個多元包容的社會,廣納各國職人學子。然而一切美好幻影在《報導者》這套報導後破滅。破滅是必要的,是一個多元社會掃除弊病的必經之路。《報導者》的存在宛如抗體,且這個抗體是自發的,不是因著什麼利益而生。很高興看見《報導者》再次幫我們揭露隱疾,接下來關於治癒和根除,就是我們的事了。────敏迪(Podcast頻道「敏迪選讀」主持人、國際新聞界的九天玄女)
留學黑工的問題幾年前在我的東南亞朋友圈中傳了一輪,沒有突破同溫層、事情也沒有被解決。《報導者》今年以重磅的專題報導、深度挖掘內幕,並且以其中一位烏干達籍當事人的主觀敘事做成漫畫,同步推出。當天,我的出版圈、藝術圈、東南亞圈、甚至其它領域的朋友大量地轉傳了這篇漫畫,輿論力量立刻促成修法討論。關注議題需要的是一個入口,好的敘事可以是吸流量、吸金的工具,也可以是改變社會的工具。不斷嘗試新載體的《報導者》,值得你的閱讀讓它走下去────黃珮珊(慢工文化總編輯)
很驚艷《報導者》以這種嶄新的方式傳遞新聞報導。透過圖像化、漫畫的形式,讓讀者更能進入事件當時的情境,同時也讓慣於圖像思考的年輕世代,更能引起他們深入了解的興趣。新聞報導,因此而更深入人心、更有力量!────葉丙成(台大教授)
我們通常習慣了界線。所以記者們在既定路線中跑新聞、媒體在既定平台模式下呈現報導。很佩服《報導者》記者在聽到一個烏干達學生的故事後,跨越傳統採訪路線,在界線之間的灰色地帶推敲找到故事點出問題、團隊並跨越報導界線設法解決問題,最後,《報導者事件簿》嘗試報導漫畫,再以跨越媒體界線的
不同形式說出易懂有感的故事。
感謝《報導者》提醒我們跨越界線的可貴,反而更能持守追求正義的媒體本質。────詹怡宜(記者、資深主播、節目主持人)
這是一本讓人心痛的書。
出版這本書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打開門窗,把陽光帶進黑暗的角落,相信是很多人選擇媒體工作的初衷,卻未必有機會在採訪中驗證自己的膽識與謀略,壓榨、剝削外籍學生的黑心事件以前只是電影中的素材,而且是30-40前的老舊議題,很難相信會在21世紀的台灣變型重現。《報導者》的血淚調查在柳廣成的畫筆下有如一部驚悚電影,會在你我心中留下一道刀疤,時時刻刻提醒你我 : 千萬不要變成那種我們嫌憎鄙視的人。────藍祖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資深影評人)
一直以來,《報導者》在堅持深度調查的同時,也不忘開拓更寬廣的傳播介面,既擅用新科技帶來的生產工具變革,也不放棄向文學、繪畫借火,以出色的說故事能耐再現真實人生。《報導者事件簿001》不僅收錄「留學黑工」的文字、影像、數據分析等完整調查,兼及對後續發展的追蹤報導,還增加了報導漫
畫的全新嘗試,並留下記者們及漫畫家的後台心聲,拉近新聞事件與讀者的距離,兼具延展性與開放性,十分動人。────顧玉玲(作家、社運工作者)
在圖書館任職二十餘年,發覺漫畫永遠是借閱率最高的書籍。成人或青少年,都能用愉悅的心情,以較短的時間,在圖像中,吸收體育、歷史、甚至科學的知識。
漫畫的力量,真的比文字更直接。在青少年不看新聞的年代,欣見《報導者》再創新猷,推出《報導者事件簿》,將2021年4月《報導者》揭露烏干達學生在台的《綁債.黑工.留學陷阱》新聞事件,以漫畫的形式呈現。
圖像直指人心,帶我們跟著外籍生,走進出賣他們的教室, CNC車床工廠、隱形眼鏡廠。目睹他們一個個被台灣人出賣、挨餓、受傷、累倒。當下真的不敢再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是《報導者》的記者魂救了這批國際學生;是《報導者》勇於創新,將新聞事件推入漫畫年代。敬邀朋友們一起翻開《報導者事件簿》,一起「看」進問題,爾後試著修正,我們人性裡,正歪斜的線條。────蔡淇華(作家、台中惠文高中老師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關於《報導者事件簿》,我們的想像與期待
文/李雪莉(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總編輯)
作為以調查和深度報導見長的非營利媒體,《報導者》過去6年,除了報導文學式的長文敘事,也嘗試過插畫、紀錄片、Podcast的聲音形式,持續探索各種呈現議題的可能。我們一直自問:在如此分眾的年代,怎麼找到我們的讀者、拉近彼此的距離?怎麼把重要的公共議題推廣出去?如何創造出讓讀者更有感的敘事?
在歐美,報導漫畫(graphic journalism)是非虛構漫畫裡重要的類型之一,但在台灣並不常見。圖像本身的藝術價值無須贅言,台灣近年也有相當多的漫畫人才,那是否有可能以漫畫的形式來詮釋深度報導,用更為感性的、視覺的體驗,為讀者打開另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呢?
對《報導者》來說,每個調查或深度報導都花費記者們數個月甚至以年為計的時間,這些作品並非朝生暮死的新聞而已,那麼,如何讓這些文字、故事、照片留存下來,持續有生命力?文字有其不可取代的魔力,但書寫者必須承認,文字報導有其侷限,透過漫畫的重構,我們更有機會帶領讀者走過主角們親歷的現場,幫助讀者遊走主角們的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穿梭於抽象概念和現實世界。這就是漫畫的魅力。
《報導者事件簿》是在這樣的渴望下誕生的。此次合作,擅長文字報導的《報導者》遇到了以漫畫敘事見長的蓋亞文化,想透過這次的報導漫畫實踐一個共同的目標:帶領讀者進入漫畫的魔幻空間,先有共感,再來細細品味完整的議題報導。
之所以用「事件簿」為名,是意識到身為一位記者的專業,是奠基在一次又一次腳踏實地的走訪踏查,投入大量的時間調查與訪問,揭開重要但被忽略的議題,讓讀者站在我們的肩膀上認識這些事件。此外,我們也喜歡「事件簿」保留持續書寫可能性的開放概念,透過一個又一個的事件,可以在將來串連成一個更宏觀的時代紀錄。
CASE No.001:留學黑工
《報導者事件簿》挑選的第一個主題是「留學黑工」,多數人無法想像台灣存在類似現代奴工的情況,而且還發生在大學校園裡。
我們近年目睹北非、中東、地中海的難民為進入歐洲,被有組織的人蛇集團利用;義大利黑手黨和跨國仲介聯手,把印度和巴基斯坦貧窮的錫克人,兜售到義大利農村和紡織工廠,進行強迫勞動,甚至要未成年人和女孩們從事性工作;又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中東國家,富裕的上層家庭把遠赴異地勞動的菲律賓女性視做女傭奴隸(maid slaves),讓女傭們沒有休假也無人身自由。類似這樣的現代奴工故事,在各國層出不窮,台灣也不例外。
《報導者》創辦以來,持續揭露台灣境外聘僱的漁工、外籍廠工與家事工的勞動處境,並推出了幾個受到各界重視的專題與專書。台灣雖在2009年訂立了《人口販運防制法》,但在博得「人權立國」的虛名之餘,實際執行則是另一回事,民眾也對這些進步的人權概念感到陌生。資本主義下的自由市場存在各種內在矛盾,也激化階級、族群的不平等,我們必須「看」進問題,而後試著修正。
2021年4月,《報導者》團隊得知烏干達學生在台的求學困境後,開啟調查的旅程。我們跟著外籍生走進教室,進到CNC車床工廠、隱形眼鏡廠、腳踏車零件廠、食品加工廠裡,目睹一個個仰慕台灣、於是背債來台讀書的年輕人,在教室裡被迫上著聽不懂的中文課,7成時間得在工廠打工、甚至打黑工,陷入債務漩渦。
我們因此推出《綁債.黑工.留學陷阱——失控的高教技職國際招生》調查報導。像是一場漫長無邊的惡夢,Collines、Grace、Jay、阿黎、阿新……這些遠從萬里以外的烏干達、史瓦帝尼,或是越南、印尼來台的18、19歲外籍生,啟程赴台留學的那一刻大概沒有想到,迎接他們的會是這樣的世界。
過去10年,大學加速招收外國學生。來台就讀的境外學位生從2萬5千名人增加到6萬2千多人,約是10年前的2.5倍。他們補起了台灣152所大學的生源缺口,但是,有些後段私校毫無英語教學和管理能力,像飲鴆止渴般,編織各種兌現不了的承諾以欺瞞學生來台,甚至從對外招生,到安排學生進工廠,交付外包的掮客一手包辦。
學生淪為學工的情況,已讓台灣蒙上人權剝削的汙名。2021年美國國務院出版的《美國2021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台灣部分》(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 Taiwan),已提及「人口販運者利用台灣『新南向政策』放寬簽證,吸引東南亞學生和遊客前來台灣,再強迫其從事勞動或性交易」。如今,這個失控現象又燒到非洲的外籍生。
短視又失序的國際招生發生在哪類學校?過程的錯誤是如何開始的?掮客/仲介又扮演了什麼角色?理應照顧學生的大學怎麼變成討債主,讓一個個慕名來台的年輕人感受到最大的背叛?輸出高等教育的同時,怎麼確保質量並重?政府該如何改善制度,避免外籍生陷入綁債、黑工、留學陷阱?
深度調查與報導漫畫的結合
這是跨國際又在地的議題,同時也是牽涉教育、外交、勞動、經濟等面向的跨領域議題。由於許多留學黑工現場的畫面難以取得,我們也首度嘗試以「報導漫畫」作為敲門磚,由香港漫畫家柳廣成執筆,以漫畫轉譯真實事件,與深度調查文字並行,呈現兩種報導形式。
在報導推出後的一週內,就獲得立法院、監察院、彰化檢警調單位等公部門的關注與積極的行動,我們也發現,報導漫畫傳遞的速度、廣度相當驚人,不少中小學生、各行各業的上班族、主婦主夫都注意到這個有點進入門檻的艱澀議題,他們不但看了漫畫,也讀完了文字報導。
這完全呼應了我們內心的期待——透過各種可能的媒介,說出有感的公共故事。當我們共感學工處境,未來就有機會減少資訊的不對等,避免弱勢者持續被剝削,也能透過公眾的意識和監督,讓有心違法的僱主或仲介負起應有的責任。期待讀者們透過《報導者事件簿》一起來認識這塊土地上正在發生的重要事件,也謝謝蓋亞文化的夥伴,和我們一同撐開台灣深度調查和報導漫畫的無限可能。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6 |
7折 | 8 |
8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8折204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