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傾盡全力仍無法撼動體制,
剩下能做的是共同受苦。
這是一本香港人寫給香港、為香港而寫,但在香港再難以容身的書。
這是一個公民、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對政府,對所有人的疾呼。
人們必須經歷苦痛,才能深切體會到專制的邪惡、自由的可貴。
「這代人已看穿了誰是真正破壞法治的人,他們明白到盲目的守法是對暴政的沉默。」──《9月8日 白老鼠的守法精神〉
若要準確評價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就不能忽視香港的經歷、傷痛與掙扎。
2014年至今,香港歷經雨傘革命、爭取真普選、反送中運動,公民投入社會運動、政治,持續而綿長地爭取權利。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民眾與政府的拉扯,也看到了強勢輾壓民眾的強權面貌。
▍極端處境的考驗?
當公民之力無法阻止政府走向極端,個人能表態、執行的場域便往內縮限,來到身體與精神的不合作,彰顯的是大環境的絕望,也是考驗人追求道德、公平與正義的極端處境。沒人想走上街頭,人人都想作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但試問:
誰能在暴政下安眠?
▍在獄中,與劇變的時代同在
《受苦與反抗:陳健民.獄中書簡》是社會學者陳健民在入獄服刑期間寫下的手記。他被香港政府認定為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的其中一位領導人,於2019年4月24日被判入監服刑16個月。在反送中運動最熾烈的時候,他在獄中以一篇又一篇的書簡,道盡對時代的思索、憂慮,以及眼見香港社會走向極端的痛苦。
▍坐牢作為一種反抗
入獄是對身心的折磨,陳健民認為這是爭取民主必須付出的代價,而作為一個公民抗命的倡議者,應當親身體驗。他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現行政策、政府的抵抗,以自己的身體「受苦」,也以自由的心靈作為對抗強權的憑依、力量,讓抵抗化為一種「日常」。
作者簡介:
陳健民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後赴耶魯大學攻讀社會學、中國研究,師承胡安.林茲(Juan Linz)、戴慧思(Deborah S. Davis)。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研究服務中心主任。積極參與公民運動,2014年因佔領中環事件而被指稱為雨傘運動領導人,並被判刑16個月,後因在獄中行為良好,於2020年3月14日獲釋。2021年9月應邀來臺,任政治大學社會系客座教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江明修(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特聘教授):
讀《獄中書簡》讓我潸然淚下,除感傷香港的沉淪,亦讚嘆讀書人的錚錚風骨,更寄望所有愛好自由、民主與和平的人們,共同來關愛香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斗室關押不了自由的靈魂。辭去教職、被打入大牢,無疑是人生最陰暗的低點。陳健民教授卻挺住了內外的煎熬,體現了「安住當下」的抗爭哲學,留下了這本見證香港苦痛、反思過往與未來的獄中書簡。透過行動者與受壓迫者的第一手紀錄,我們看到的不是憤懟與孤恨,更可以看到受苦的高貴。這本書確實印證了昆德拉所說的,「這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吳乃德(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當監獄成為豐富心靈的場所,來自暴政的處罰乃成為賜福。
獄中日記永遠是一項抵抗,非常個人性的抵抗。
陳宜中(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研究員):
陳健民說,雖然他曾參與建設的中國大陸公民社會「已是搖搖欲墜」,在香港爭取的民主普選「更是遙遙無期」,但年輕人仍不該輕言絕望。他因發起「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而遭判刑入獄,只不過,苛政摧毀不了他的意志和信念。這本《獄中書簡》也許是黑暗將至的一個歷史見證,但更是一場如何在亂世中守護正直、勇氣和希望的精神試煉,很難不讓人動容。
名人推薦:江明修(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特聘教授):
讀《獄中書簡》讓我潸然淚下,除感傷香港的沉淪,亦讚嘆讀書人的錚錚風骨,更寄望所有愛好自由、民主與和平的人們,共同來關愛香港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斗室關押不了自由的靈魂。辭去教職、被打入大牢,無疑是人生最陰暗的低點。陳健民教授卻挺住了內外的煎熬,體現了「安住當下」的抗爭哲學,留下了這本見證香港苦痛、反思過往與未來的獄中書簡。透過行動者與受壓迫者的第一手紀錄,我們看到的不是憤懟與孤恨,更可以看到受苦的高貴。這本書確實印證...
章節試閱
2019年
〈4月29日 平靜的力量〉
法庭認為我們沒悔意、不道歉,判我們四人即時入獄。我對判詞有許多不同意的地方,但想起甘地要求法庭判他最重的刑罰、曼德拉向律師表示就算判死刑都不求情和美麗島事件的被告在軍事法庭上慷慨就義的神情,我便安然被帶離法庭,知道歷史會還我們公道。
在羈留中心度過了兩個晚上,慢慢學習成為一個隨遇而安的獄友。這裡的廁所當然有異味,但臭不過我在中國農村去過的茅廁,蟑螂當然在身旁打轉,但比我毅行山頭時遇到的蟲蟻不會更多。食物倒是一大挑戰,我這個「有信仰沒宗教」的人,為了吃素已變成佛教徒,為的是避開聞風喪膽的「池魚晚餐」。現在每天中午喝到豆粥,晚上有一顆蛋、一顆柳丁、一片葡萄麵包都會慢慢咀嚼,感恩上天賜予食物。
邵家臻的情況卻不一樣。第一天只見他上吐下瀉、心跳時快時慢,羈留所的醫務人員都細心給他檢查,定時給他打針送藥。我看著他閉目躺在床上做心電圖檢查,感觸良多。我感謝他如此忠於運動、忠於自己,陪伴我們三子同行到尾。我亦欣賞他過人的意志,因為如果我和他一樣百病纏身,我不知還有沒有這種志氣與專制政權鬥爭到底。
那個晚上,我們聽著外面支持者集會的聲音,心裡感激卻亦感到分外的輕鬆。現在不能發表演說、不能開會商議策略,我反而同情在外面的朱牧師,他一定忙於回應傳媒的查詢和在不同場合講話,而我這個被告「班長」終於可以躲在獄中,靜觀萬物變化。
但不管內心如何平靜安穩,家人探望的時刻卻是五味紛陳。為他們帶來如斯痛苦,心裡只有內疚。只希望他們明白這是通向民主必經的窄路,這十字架總要有人背上,而全因為他們深明大義,我才能如此無畏無懼。我視每一天被關在囚牢,都是在控訴這個不義的政權。
陳日君樞機在探望我時,分享了兩段經文。第一段是有關耶穌復活後在海邊施行神蹟,令一群整夜勞苦而毫無收穫的漁民打到一百多條魚;第二段是說耶穌本像被棄置的石頭,最後卻成了「房角石」,亦即基督教會的盤石。究竟看似徒勞無功的雨傘運動會否看見神蹟的黎明?我們這些被體制唾棄的石頭,會否是為更美好的社會鋪下磚石?
我在獄中讀梭羅(Thoreau)的《湖濱散記》(Walden)時學懂了一些事情。當他在1846年拒絕交稅,抗議政府的奴隸制度而入獄時,除了他的鄰居,少有人知道他的抗爭。他著名的〈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公民不服從)一文亦只是在三年後才被印行,對美國奴隸制度的影響可謂微之又微。但他的理念卻深深影響著甘地、馬丁路德金和60年代一輩的抗爭者,直至雨傘運動。
他在《湖濱散記》一書中討論他對現代物質世界的厭惡和對不義政府的反感,但他並無想到以公民抗命去改變現況。他相信只有心靈的轉化才是出路,而寧願在瓦爾登(Walden)的湖邊小屋過著極其簡樸卻又心靈富足的生活,藉此示範平靜生活的力量。他的公民抗命只是拒絕與不義的政府合作,並無奢望改革,他抗稅、入獄和文字的力量都是隨著時間發酵,以和平的力量撼動體制。
現在上天將我放進比梭羅倡議的簡樸生活更甚的環境,我心如果能像瓦爾登湖面一樣平靜,或者能將愛與和平的力量折射出來。
〈5月5日 不增不減 安住當下〉
從鬱熱的荔枝角收押所「過界」(移送)至西貢壁屋監獄,下車時深呼吸一口清涼的空氣。監獄門口,一隻貓兒喵喵在叫,似在告訴我:日子再難,總會度過。
現在生活已安頓下來,每日黎明即起,在鳥鳴聲中禪修打坐,然後在牢房內拉筋跑步。七時許匆匆吃過早餐,在震耳欲聾的電視機聲中看一點書便開始工作。我被指派從事木工,在重複單調的動作中,思緒飛到澳洲海邊靜看日出。午飯後有更多閱讀時間,職員們都嘲笑我會讀壞腦。下午工作完畢,便是在球場運動或散步時間,因為我仍未有球鞋,便利用這時段和獄友聊天,聆聽這個煽惑物欲又堵塞流動機會的社會的悲歌。晚餐以後,我在牢房裡教一些獄友英語,然後看信和閱讀。晚上10點關燈,我轉頭便睡,一夜無夢。
讀著市民的來信,鼻子便酸起來。信裡都說我們為大家承受刑責,而真正煽惑群眾的831決定和87枚催淚彈卻無從追究。其實,我覺得因為抗命而付出的代價並非最大。假如我是認命,將假普選當成真普選,我便犧牲了分辨是非的能力,那才是不能承受的代價。
現在我在獄中,四面都是鐵網。通過鐵網外望,是翠綠的山坡和藍天白雲。表面看來,這是被禁錮的肉體仰望浮動的雲朵,兩不相干。事實並非如此。我之生存,有賴米稻蔬果雞蛋,如非天上之浮雲化成雨水滋潤大地,萬物何以生長?再想,我的父母祖先,都是在萬物交集中延續生命,才能生我育我。因此,正如一行禪師所言,「我」是由無數的「非我」組成,就是在千萬年前的一片浮雲也與我生命相連。禪師稱此為「互即互入」,生命的連鎖效應也。
既知如此,佔中三子在2013年於佑寧堂宣布展開「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便與其後的百萬名參與雨傘運動的市民的生命連結起來。政府以為用監獄可以羞辱、摧毀我們,實在是愚不可及。只要有四個市民因為戴耀廷、邵家臻、黃浩銘和我入獄而參與4月28日的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我們便是以另一形體走上街頭。物質不滅,只是以另一形態存在,不增不減。
後面的日子,獄中的我們仍會在不同行動中出現,正如南宋楊萬里的詩句:「千岩不許一泉奔,攔得溪聲處處喧,等到後頭山腳盡,悠然流水出前村。」只要流水有方向,政府以政治檢控加以阻攔,只會徒勞無功。
監禁的日子並不好過,每天靠一點菜、一碗粥、一顆蛋、一個柳丁和四片麵包維生,其他食物有待適應。鐵窗內對家人的想念和歉疚,才是最大的折磨。只希望他們和我一起學習安於當下,慢慢領會我其實以另一形式和他們結連。
翌日清晨,從牢房走往工場,看見貓兒生了一窩小貓,坐在梁上歇息,監獄職員和獄友們都帶著溫柔的眼神在看。生命中有些東西可以超越眼前的敵我得失,只待我們慢慢領悟。
2019年
〈4月29日 平靜的力量〉
法庭認為我們沒悔意、不道歉,判我們四人即時入獄。我對判詞有許多不同意的地方,但想起甘地要求法庭判他最重的刑罰、曼德拉向律師表示就算判死刑都不求情和美麗島事件的被告在軍事法庭上慷慨就義的神情,我便安然被帶離法庭,知道歷史會還我們公道。
在羈留中心度過了兩個晚上,慢慢學習成為一個隨遇而安的獄友。這裡的廁所當然有異味,但臭不過我在中國農村去過的茅廁,蟑螂當然在身旁打轉,但比我毅行山頭時遇到的蟲蟻不會更多。食物倒是一大挑戰,我這個「有信仰沒宗教」的人,為了吃素已變成佛教徒...
作者序
臺灣版序(節錄)
2021年7月19日,我終於坐在往臺北的飛機上,那已經是我出獄1年4個月後的事情。在獄中我多麼渴望能離開香港去一個可以呼吸自由的地方,但為何遲遲未有成行?
獄中讀歷史小說《曾國藩》,說這位晚清大臣在中年以後得一高人點撥,勸他「莫從掀天揭地處著想,要在波平浪靜處安身」,那話說到我的心坎裡。我半生致力建設中國公民社會和爭取香港民主普選,但前者幾近搖搖欲墜、後者更是遙遙無期。為此志業我被關進牢中,雖是心安理得,亦難免身心疲憊,自然想找一風平浪靜處歇息。
讀《百年追求》,見蔣介石在撤退至臺灣時為了穩住局勢,便籠絡本土士紳,多次派員到日本遊說林獻堂先生歸臺,所得的回覆竟是:「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是聖人教訓。」要知道林獻堂一生為臺灣鞠躬盡瘁,在日治時期每年花鉅款資助「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爭取成立民選議會;他亦支持臺灣文化協會,通過出版、讀報、講習啟迪民智,爭取自治。他曾代表臺灣到南京出席日本投降典禮,但最後在二二八事件中竟被列入叛逆名冊的首名。因為對國民黨政府澈底失望,他寧願客死他鄉,亦不入危邦。在獄中讀到這故事,不禁感嘆香港同樣是一危邦。
2020年3月14日(我在獄中行為良好,因而自動減刑三分之一),我步出壁屋監獄,向在場迎接的朋友說:「獄中日子雖然艱難,我卻沒有一刻後悔。」戴耀廷和我說外面有許多事情等著我來推動,但徘徊在我腦海的卻是曾國藩和林獻堂的幽靈。回家與親人重聚,感到滿屋色彩斑斕、每粒米飯分外甘甜。我計畫稍事休息,便積極考慮接受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江明修院長的邀請,到該校任客席教授。誰知當我重返這個變得滿目瘡痍的城市,目睹人們因為「反送中運動」(反對香港政府修訂《逃犯引渡條例》)的挫折而淹沒在沮喪和憂傷之中,反而依依不捨,甚至覺得應與這個城市共浮沉。
從小監獄回到大監獄
香港已變成了一所大監獄。我看見中文大學二號橋(反送中運動中警察與學生決戰之地)圍起了和獄中一樣帶有刀片的鐵絲網,也看到警署和重要政府建築物被水馬(充水式護欄)重重包圍和警察經常在街上或地鐵站檢查市民的身分證。2020年7月1日《國安法》實施,白色恐怖迅速蔓延,學者朋友陸續收到出版社通知,終止一些涉及反送中運動的出版合約,出版我的《獄中書簡》的出版社亦決定暫停業務。然後國安署在8月拘捕黎智英及其家人、《蘋果日報》的高層和香港眾志的周庭。2021年1月則大搜捕多名民主派人士,指他們參與民主派初選是串謀顛覆國家。其後陸續有民主派人士因為言論或籌款支持流亡抗爭者而被冠以不同罪名拘捕,弄得人心惶惶。因為國安署經常在早上6點到家裡逮人,有泛民主派和傳媒朋友告訴我,清晨聽到門外有聲音便會以為是警察上門拘捕。試問誰能在暴政下安眠?
我既已決定不再「從掀天揭地處著想」,出獄後便沒有參與任何抗爭組織或行動。我念茲在茲的,是那些因反送中運動被捕的年輕人和被國安署以「莫須有」罪名關押的老朋友,希望以我坐牢的經驗,協助他們安住當下、不被高牆鐵窗摧毀他們的意志。這是出版《陳健民獄中書簡》(香港版)的首要原因。
牢中讀書忘記春去秋來
於是我便帶著《獄中書簡》和許多等候審訊的被告和一些已被關押的被告的家人會面,讓他們對於獄中生活有較充分的心理準備,減少過度的恐慌。在那些聚會中,看著一些被捕者幼嫩的臉孔和在旁眼泛淚光的家人,感觸良多。分組討論的時候,有些家長難以相信子女會捲入暴力罪行(年輕人的勇氣的確超乎想像),更多是坐立不安擔心子女在獄中被虐待(都會提到電影《監獄風雲》的暴力)。我除了講解獄中的規矩、囚犯的文化,更會分享讀書、運動和其他有助維護自由心靈的方法。對於家人,最重要是勸他們好好生活,才能減少在囚人士的內疚與掛慮。
在獄中三百多天,我體驗到閱讀可令人跨越高牆,穿梭於歷史不同時空、沉思在宇宙人生的課題中,不單讓本來空洞的獄中生活變得充實,讀著讀著,更會忘記春去秋來,日子比較好過,因此致力協助獄中的抗爭者(手足)讀書。我和一些支援小組合力開具書單讓獄中手足參考,或者按他們的意願去搜購書籍,每人每月送6本書進去(這是監獄規定的最高數量)。有些大學老師自願按手足的需要為他們設計課程和書單,亦有老師以通信方式輔助手足深入閱讀。因為購書和聘請專人協調上述事宜需要金錢,我便舉辦多場《獄中書簡》簽名會籌募經費,市民踴躍支持,慷慨解囊。
其中有一次在上環見山書店舉行,我在店外的空地擺上小桌檯,索取簽名的市民可坐下來閒聊幾句。許多人甫坐下來便淚流滿臉,除了感激我和其他雨傘運動的被告代替十萬計的佔領者坐牢外,還一一細說在反送中運動中市民的委屈和政府的麻木不仁。排隊的人龍綿延不絕,站滿了書店旁的後巷。工作人員說許多人等了超過一小時,囑咐我不能再像中醫看診般望聞問切,但我實在感受到許多人內心滿載悲憤,必須找到樹洞好好傾訴……
臺灣作為棲身之所
探監、寫信、送書、說書,出獄後我日復一日在做著這些微小的事情,即使接受了政治大學的邀請,仍是依依不捨,壓到最後關頭準備起行卻又因疫情問題遲遲未獲簽證。因為香港形勢愈來愈危急,家人對我的處境憂心忡忡,每天催促,直到我安全登機才放下心來。在機上闔上眼睛,感覺是出獄後首次真正放鬆自己。飛機快要降落到桃園機場,遠望窗外,藍天白雲下是連綿的田野、沿著海岸線是一座座發電風車在碧海白浪前徐徐轉動,讓我感到久違了的安全感和自由。臺灣會是我棲身之所嗎?
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的林載爵先生提議在臺灣再版《陳健民獄中書簡》,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林太太說我原來的版本字體太小、欺負老花眼。如果臺灣版的字體夠大,大家從此書中可以讀到香港在2019年漫天烽火的時候,一位因參與民運而身陷囹圄的學者,如何安靜地在獄中細嚼中臺港歷史、思索華人社會的前路。我更希望這些書簡能令臺灣的年輕人體驗到專制的邪惡、自由的可貴。目睹香港急速淪陷,臺灣更要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憲政,發展出更務實的政黨政治、更客觀理性的傳媒、積極參與的公民社會,才能深化民主,讓臺灣成為華人社會的民主燈塔!
臺灣版序(節錄)
2021年7月19日,我終於坐在往臺北的飛機上,那已經是我出獄1年4個月後的事情。在獄中我多麼渴望能離開香港去一個可以呼吸自由的地方,但為何遲遲未有成行?
獄中讀歷史小說《曾國藩》,說這位晚清大臣在中年以後得一高人點撥,勸他「莫從掀天揭地處著想,要在波平浪靜處安身」,那話說到我的心坎裡。我半生致力建設中國公民社會和爭取香港民主普選,但前者幾近搖搖欲墜、後者更是遙遙無期。為此志業我被關進牢中,雖是心安理得,亦難免身心疲憊,自然想找一風平浪靜處歇息。
讀《百年追求》,見蔣介石在撤退至臺灣時...
目錄
臺灣版序 波平浪靜處安身
推薦序 為義受苦的知識分子 朱耀明
序 忠誠受苦
2019年
4月29日 平靜的力量
5月5日 不增不減 安住當下
5月10日 社會底層的悲歌
5月19日 掌權者的喊聲
5月26日 如鹿切慕溪水
6月8日 抗爭者家人的苦楚
6月11日 觸動道德的底線
6月22日 放下‧走得更遠
7月1日 以生回報死
7月7日 萬山不許一溪奔
7月14日 悲觀是懦弱
7月21日 沒有時鐘的世界
7月28日 香港人慘過坐監
8月4日 如何讓年輕人少流點血?
8月11日 謊言的紅利
8月18日 亂邦不居
8月25日 刨木聯想對話平台
9月1日 哪來對話的基礎?
9月8日 白老鼠的守法精神
9月15日 我要向山舉目
9月22日 逆權紅耳鵯
9月29日 商界如何化解深層次矛盾
10月7日 覺悟
10月20日 改善空間
10月27日 國族主義的催眠
11月3日 重慶Connect
11月10日 以為快到彼岸的蠍子
11月17日 貓仔的悠長假期
11月25日 黎明的喜訊
12月1日 1492中國想像
12月8日 人人應拿起磚頭
12月14日 梅花香自苦寒來
12月22日 小狗的制度自信
12月29日 決不虛作無聲
2020年
1月5日 社區革命‧歲月靜好
1月12日 良知經濟圈
1月19日 一縷輕煙寄哀愁
1月25日 最幸福的時刻
2月9日 瘟疫蔓延中出獄
2月16日 與遺忘鬥爭
2月23日 佔中案為何上訴?
3月1日 沮喪與憤怒
3月9日 告別壁屋
讀而忘憂:獄中書單
特別收錄:專訪、大事記
陳健民的困境哲學:若沒有一條路是正確的,如何可能不被摧毀? 張潔平
2018-2021香港大事記&獄中書簡紀要
附錄
樂天知命,隨遇而安 蔡子強
再見健民 周保松
隔著玻璃的握手 蔡東豪
臺灣版序 波平浪靜處安身
推薦序 為義受苦的知識分子 朱耀明
序 忠誠受苦
2019年
4月29日 平靜的力量
5月5日 不增不減 安住當下
5月10日 社會底層的悲歌
5月19日 掌權者的喊聲
5月26日 如鹿切慕溪水
6月8日 抗爭者家人的苦楚
6月11日 觸動道德的底線
6月22日 放下‧走得更遠
7月1日 以生回報死
7月7日 萬山不許一溪奔
7月14日 悲觀是懦弱
7月21日 沒有時鐘的世界
7月28日 香港人慘過坐監
8月4日 如何讓年輕人少流點血?
8月11日 謊言的紅利
8月18日 亂邦不居
8月25日 刨木聯想對話平台
9月1日 哪...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