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導師阿迪亞香提的覺醒修練手冊
每天一練習,簡單不繁複
從不安中解脫,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這是一本關於如何達到開悟,並在開悟之後如何繼續生活的書
開悟最弔詭之處在於「不用努力」,不去試圖讓任何事情發生
真正的開悟和解脫是:
覺醒於你真實的自己
覺醒於覺性的無相的「在」
覺醒於身體及一切現象的一體性
但這一切將需要練習:
如何不去認同小我的頭腦遊戲?
如何把小我當成回到覺醒的工具,而非阻礙?
如何穩定自己的心,建立定錨點?
本書共分為三十堂課、二十九個練習
以你的步調前進即可
做這些練習時,不要求快;相反的,好好享受它們
這本書將引領你一步一步過上覺醒的生活
靈性覺醒指的是領悟某種洞見,這種體驗很像半夜從夢中醒來的感覺。它是從分裂的「我」及其感受生活的方式的夢境中醒來,而覺悟到遍一切處的「在」及無分裂的實相。這種覺醒不是逃避生活,也不是排斥自己或人間,而是接受「在」的真相,這包括你自己和一切眾生的「在」。
本書的教導並不是用來哲學或神學上的概念,而是用來實踐的,每天自選一項練習。每一個練習,都是直接喚起你特定的生命狀態或意識狀態的方法。每一個練習可以在一天當中的靜心時段,或是在安靜而不受打擾的時候,例如散步或獨自一人時來進行。
開悟並不是一個轉瞬即逝的事件,開悟是一種看待及體驗人生的眼光。靈性的覺醒有深有淺,有持續性或非持續性的。靈性的覺醒並非靈性探索的結束,而是探尋者的終結,卻是探索實相無盡本質之旅的開端,透過你的肉身載具,在日常生活的挑戰中體現你所覺悟的實相。
作者簡介:
阿迪亞香提(Adyashanti)
已開悟的靈性導師,畢生致力於引導大眾走向覺醒的生活。一九九六年起,開始從事推廣自成一格的解脫法門。其教導並不著重於閱讀、研究、或尋求概念上的了解,而更強調直覺式的實踐,並尋求在一切存在的核心中解脫。著有:《空性之舞》、《覺醒之後》、《真正的靜心》、《受苦的力量》、《療癒之路》(The Way of Liberation)、《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等書。
作者官網:www.adyashanti.org
譯者簡介:
謝明憲
台灣宜蘭人,台科大應用外語系畢。隱居彩虹山,躬耕於幸福村七彩田;農閑之餘,以翻譯心靈勵志書籍為樂,並嚮往如宇宙般的寧靜。翻譯作品有《秘密》、《開悟日記》、《米爾達之書》、《活出奇蹟》、《創造生命的奇蹟》、《耶穌和佛陀的六世情緣》、《轉念瞬間,喜悅無處不在》等二十餘部心靈勵志書籍。
章節試閱
【第一部】覺醒的覺性--覺醒於覺性之無相的「在」
覺醒的覺性練習,重點在於不與概念心認同,特別是那我們幻想成是自己的假我或小我。把小我稱為「假我」並沒有貶低或批判的意思,只是如實地為它命名:一種我們過於習慣與之認同的心理過程。假我不具有持續性;它既不是東西或名詞,也不是人。它只是我們誤認為是自己的一種心理過程。
我通常把假我稱為思想創造的我或心理上的我。假我在無意識的生命狀態下成長茁壯。當我們對「在」一無所覺,我們的注意力就會癡迷於頭腦,亦即我們已經習慣將之視為自己的那一大堆想法、意象、信念、習慣、意見和評斷。然而,這些並不是你自己;它們不過是那些受制約的心理過程偽裝成你罷了。別忘了,早在你有任何可以認同的想法或概念之前,你就已經存在了。你並不是在獲得小我之時才突然存在的。就最好的情況來說,小我頂多只是功能性的工具,以暫時幫助你在這世界闖蕩;就最壞的情況來說,小我是看似極為逼真的噩夢。無論哪一種情況,在我們把小我當成自己的本來面目的那一刻,它就成了假我。不過好消息是,我們確實可以從假我的幻覺中醒來,並恢復我們實質的身分。
我們先從認出那本然存在的覺性開始。當下正在認知這些文字並想知道它們的意思的,就是覺性。這個看似再平常不過的覺性,正是讓你覺醒於你的「在」的真實本質途徑。事實上,這個覺性一直都現前於當下,也比你所想像的更有資格稱為實質上的你,因此它反而很容易被視而不見。離開你的念頭往內簡單地走一步,並認出你在整串心理活動和自我意象的造作之前的本來面目。它就像呼一口氣那樣地容易;它簡單到只要你願意接受你那難以描述的臨在所帶來的驚奇。
當覺性從覺性之內的內容自行停止分別,並意識到它自身即是你的自性,此時,「在」的這一面向就覺醒了。換句話說,覺性不是你造作出來的,而是它就是實質上的你。一旦你開始看清,所有你認為及想像的你,其實不過是出現在覺性的玄妙場域(intangible field)內的心理內容,你便可親自體會到這一點。覺性之內的內容(包括那些構成假我的種種想法、判斷和意象)是來來去去的。儘管其中有許多內容會不斷地重複出現,但它們沒有一個是有持續性的,也沒有一個是真實的你。此處的重點是,不要相信這些來來去去的內容,而是體認到它們是活生生的現實;它們是你實質的「在」的覺知面所本具的任運自在。
我們來實踐這一點。
•首先,安住於你當前的任何體驗。不要想改變或想知道你現在為什麼有這個體驗。別改變你當前的體驗,也不要理會你對它的任何想法。
•放鬆地進入覺性,就如同晚上你的身體放鬆而進入睡眠的感覺一樣。
•注意你的想法就只是想法,感受就只是感受,聽到的聲音就只是聲音,看到的景象就只是景象(如果你是睜著眼睛的話)。
•讓覺性從專注於體驗的內容中放鬆下來,然後輕鬆地進入覺性本身的開放和寧靜空間。我們就稱它為「意識背景」(conscious context)。
•注意覺性正在觀看著你的念頭、感受、景象和聲音。不要試著去了解覺性。注意你的感知和體驗正在被覺性觀看著,但不是你所想的有一個擁有覺性的人在觀看它們,或是有個人試著想成為觀看者,而是覺性本身在觀看。你不必努力去覺知,因為覺性就與意識背景(所有的體驗都在它裡頭發生)一樣,從本以來一直都在。
•注意覺性不是你能看到、觸摸或品嘗的東西。覺性看而無法被看;覺性聽而無法被聽。覺性能觀察心中所有的念頭和意象,但它本身並不是念頭或意象。
•注意所有關於你自己的念頭、想法、判斷和意象,都是在名為「覺性」的意識背景內生起,同時也被它觀看著。
這個練習幫助我們了解到,關於你的本來面目,有某個東西(覺性)是比你所認為的自己的那些概念更為根本的。你那些關於你自己的想法、體驗和感知不斷地在生起、變化、來了又去,然而,覺性一直都在。不要試著去理解或了解覺性,只要注意它是你的根本即可。覺性是意識背景,而你體驗的內容則在這個背景內生起、變化及消失。你永遠看不到覺性,但你永遠是從覺性以及作為一個覺性來觀看的。覺醒於覺性之無相的「在」,關鍵就是,放下想用頭腦去理解它的企圖,只要放鬆地進入那簡單、寂靜、開放的覺性本身的直觀中。
我們就從七個提示和練習開始,讓覺性意識到它本身,並從假我的認同中醒來。
第1課 覺性是體驗的意識背景
直捷之道是在探討你和一切眾生的「在」的三個面向:覺性、心和本基。我們從實踐覺醒的覺性開始,亦即從頭腦和所有由思想產生和維持的那些身分中醒來,並藉由認出那本然存在的覺性,從而體認到「在」無相的那一面。當覺性從覺性之內的內容自行停止分別,並意識到它自身即是我們的自性,此時,「在」的這一面向就覺醒了。換句話說,覺性不是我們造作出來的,而是我們就是它。
安住於你當前的任何體驗。不要想改變或想知道你現在為什麼有這個體驗。別改變你當前的體驗,也不要理會你對它的任何想法。然後,注意你的想法就只是想法,感受就只是感受,聽到的聲音就只是聲音,看到的景象就只是景象(如果你是睜著眼睛的話)。
如此一來,你所有的念頭和感受都被覺性觀看著。同樣的,不要企圖去分析或了解覺性;反之,你要注意覺性正在觀看著你所有的感知和體驗。覺性不是你能看到、觸摸或品嘗的東西。覺性看而無法被看;覺性聽而無法被聽。所有關於你自己的念頭、想法、判斷和意象,都是在覺性內生起,同時又被覺性觀看著。
在體驗的意識背景內做練習時,你會知道有某種東西(覺性)是比你所認為的自己的那些概念更為根本的。因為覺性是唯一不會隨著你的念頭、體驗和感受的變化而來去的東西。
練習1 認出覺性
•首先,身體放鬆。
•將注意力從你的念頭和感覺,轉移到你呼吸的感受上。
•與你的呼吸共處一段時間。
•注意你沒經過任何意圖或努力便已覺察到當下。
•注意那認出體驗的每一刻的就是覺性。
•注意這一事實:覺性本來就一直在運作著。覺性就是那在觀看的意識背景,而體驗的內容就在這背景內來來去去。
•注意那覺性的背景。認出它,但不要試著去理解它或了解它。你不需要使覺性更加地覺知,因為它本來就一直在澄澈地覺知著。念頭和體驗就是在這覺知的空間內出現的。
•注意念頭是來來去去的,但覺性一直都在;感覺是來來去去的,但覺性一直都在;感受是來來去去的,但覺性一直都在。一切現象都在覺性這個意識背景內來來去去。甚至你那些關於你自己的想法、過去的記憶和自我評斷,也都是在這覺性的意識背景內來來去去。
•在這種放鬆的覺知狀態下,注意你整個由心理建構出來的身分,以及你那關於你自己的概念,都在這覺性的空間內短暫地生起,然後下一刻就又消失了。
•不論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它一直都在。它超越了那曇花一現般關於你自己的概念。
•你永遠都在這裡,而你的本來面目遠比你那關於你自己的概念更為根本。
第2課 覺性的空廣本質
在第一個練習中,我們專注於覺性是那在觀看的意識背景,而所有的
體驗內容就在這背景內來來去去。現在,我們將深入那在觀看的覺性其空
廣的本質。
現在,不管我們的念頭、感受、想法或心理意象是什麼,通通讓它們
是怎樣就怎樣。不要試著去改變它們或想理解任何東西。放下算計的頭
腦,先別去理會它。如此一來,你會發現,覺性正在觀看你所有的念頭、
感覺和感受。務必花一點時間安住於這個觀察,並成為與那在觀看的覺性
無二無別的觀看者。如此一來,覺性便毫不費力地現前了。你根本不必去
創造它、捕捉它或強迫它發生,而只需要在你體認到空廣的本質或覺性的
時候,予以注意並認出它來。
感覺和感受。務必花一點時間安住於這個觀察,並成為與那在觀看的覺性
無二無別的觀看者。如此一來,覺性便毫不費力地現前了。你根本不必去
創造它、捕捉它或強迫它發生,而只需要在你體認到空廣的本質或覺性的
時候,予以注意並認出它來。
練習2 體驗覺性的廣大和開放
•首先,作為那在觀看的覺性而安住著。然後,注意你的覺性的直觀感受是多麼地廣大、開放、明澈和純淨—從本以來一直都是如此。
•去體驗覺性如同天空般廣大又開放,而念頭和感覺在它裡頭來來去去。讓自己安住在覺性這種如天空般廣大又開放的本質中,既不執著任何東西,也不排拒任何東西。
•別只是用頭腦去貼上天空般開放的覺性本質的標籤,畢竟這樣也還是一個概念。相反的,你要讓你的身體裡裡外外都感受及感覺到它的敞開性。
•這一天多做幾次,讓自己安住於覺性這種廣大開放的感受中。要記住,你是安住於你的「在」其根本的無相本質中;它即是那從本以來就毫不費力地自然現前的覺性。
(略)
【第四部】覺醒的生活--將洞見融入日常生活
在最後這一系列練習,我要探討看透相對性與「在」的矛盾。看透相對性指的是一種能力,亦即能看見及體會到由互相關聯的偶發事件所構成的相對世界,其實是神聖的本原(Divine principal)之展現,而這神聖的本原就是我所說的「在」。看透相對性也包容了「在」的矛盾,它指的是看見絕對和相對觀點的客觀關聯。
從絕對的觀點來看,我們的真實本質從本以來就是圓滿、完整又純淨的。然而,從相對的凡人觀點來看,我們一直都在變化及發展。看透相對性對於絕對或相對的觀點都無偏見或偏好,因為它們只是描述開悟知見的唯一見地的兩種方式。它們也沒有哪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如同你的左腳並沒有比你的右腳重要一樣。當然,如果你喜歡的話,你也可以單腳跳著走。問題是,你為什麼不用正常的兩條腿走路呢?
看透相對性必然會明白,靈性的洞見本來就與我們的人生相關,並且必須能夠體現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之中。如果我們把靈性的覺醒想像成是自己擁有的超級體驗,然後懷著靈性的成就感來過日子,那麼我們就又落入靈性上的唯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身分。這種司空見慣的態度,其實是活出真正覺醒的人生的一大阻礙。
儘管真正的深度靈性覺醒,標示著那得不到滿足的追求者終於可以休息了,但它同時也是我們將洞見體現在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與一切生命的關係的開始。其差別只在於,從覺醒的觀點來看,這件事的完成不會有任何的焦慮或不圓滿的感覺;反之,它是我們能力的無限展現,將無盡藏體現在人生當中。由於這個過程是無止盡的,因此它就如同禪宗所說:「沒有對於不完美的焦慮。」我再補充一句,它沒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成就或最終目標的導向。在我們絕對的本基中,我們從本以來就是圓滿的佛,並且以人的展現持續地在成佛。
在接下來的幾章中,我將探討如何體現你最深的洞見、人生的體悟或你珍視的價值。做這些直指的練習時,要記住,這當中並沒有要達成的目標,也沒有要跨越的靈性終點線。我們只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竭盡全力將那伴隨著靈性的洞見和體驗而來的圓滿、智慧和慈愛體現出來。我想像不出有什麼人生方向會比這更有意義了。
別忘了,覺觀的三個面向是:
•覺醒的覺性
•覺醒的心
•覺醒的本基
它們是開悟知見之唯一見地的三個方面。這唯一的見地是如此廣大又包容一切,因此它對於任何固定的觀點並不會有偏見。但是為了讓智慧在某種生活狀況下運作,它可以體現任何必要的觀點。
儘管本基可能完全超越了意義和目的,但本基的個體展現卻會透過意義的稜鏡而被賦予方向及導向世間。藉由揭開本基透過個體運作的方式,我們發現某種程度的靈性自主權。這個靈性自主權允許並挑戰我們將洞見整合到日常生活中,或者如禪宗所說的:「打坐去。」
第22課 為你與你的體驗的相處方式負責
讓我們實踐「打坐去」的意義。事實上,接下來的許多直指練習都觸及到這一點。「打坐去」的開始,是為你與你的體驗的相處方式負起責任。我之所以不說「為你的體驗負起責任」,是因為你的體驗幾乎都是發生在你身上,而不是你創造了體驗。我們選擇去做的事以及我們為其負責的事,影響了我們如何回應那個體驗。而這當中就有我們的自由。
我們無法決定下一個體驗,甚至無法決定下一個念頭是什麼,但我們可以去覺察我們是如何與任何發生的體驗相處。所以重要的是,不要把為自己的感受負責與責怪自己混為一談,也不要將自己的感受歸咎於他人。相反的,負責任的意思是不再將自己的感受歸咎於他人,包括不再責怪自己;並且注意到,你某一刻的感受,其實很大一部分是由你與那一刻的相處方式、以及你與那一刻的體驗的相處方式來決定的。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革命性的生活方式。但如果你想在每一刻都體驗到自由和連結,那麼這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直捷之道在此處的練習是,首先,要有覺知。你要覺察你當下的任何體驗;你要覺察你對於周圍環境、狀況、挑戰、對話、以及你與自己的想法相處方式的感受。注意,從某個意義上來說,幾乎你所有的體驗都是發生在你身上—它們就這麼出現了。就像大多數的念頭一樣:它們就這麼出現了。你還沒決定考慮要不要有念頭,念頭就這麼出現了,感受就這麼生起了。
我的意思不是說,你應該為生起的東西負責任。我們要了解的是,為你與你的體驗的相處方式負責的意思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不要把你當前的體驗歸咎於自己或他人。這是極大的心靈改造。當你開始注視你的體驗,你會知道,是你與你的體驗(例如別人對你說了什麼,或這一天的某個狀況)的相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下一個體驗。換句話說,你與當前的體驗的相處方式,將決定下一刻會如何開展。這是一種移除或收回投射的方式,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要別人或這個人生為我們的感受負責;相反的,我們會注意到,是我們與任何一刻的相處方式,決定了我們將如何感受那一刻。
練習22 覺察你與你當下體驗的關係
•今天,專心留意你與某個體驗的相處方式(甚至是你與你的頭腦的相處方式)如何決定了你的生命品質。
•注意你與你的體驗的相處方式其可變性有多大。你可以因為頭腦轉個不停而感到惱火,但你也可以承認:「好吧,我的頭腦現在轉個不停。我得阻止它嗎?我得評判自己嗎?我得評判我的頭腦嗎?如果我不評判自己,那會怎樣?如果我不評判我的頭腦,那會怎樣?如果我不阻止我的頭腦,那會怎樣?」注意這如何改變了你的體驗。
•如果今天你感到有點恐懼或焦慮,你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方法。不要把注意力的焦點放在恐懼或焦慮上,而是去留意你與它的相處方式,並注意這個相處方式如何決定下一刻的品質。
•我在這項練習中要指出的是,去選擇接下來我們要專注於什麼:放下對自己及對他人的負面評判;放下你的感受是咎由自取或別人造成的想法。即使有人批評你,你也要注意:是你對那個批評的處置方式,以及你與那個批評處於什麼樣的關係,決定了你的下一個體驗。
•看你是否能停止評判;放下想要控制自己的體驗的嘗試,而讓體驗自行展現。你甚至可以問自己:「怎樣才能與這個體驗有更良好的關係?我要如何以更溫和、更有意識、更親切的方式來與這一刻相處?」然後看看有什麼效果。
•如果你一整天都做這項練習,到了這一天結束,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體驗已經不一樣了。這種改變通常都很出人意料,是你想像不到的。如果你負起責任,並採取行動說:「好吧,我與這一刻的關係是什麼?」而且知道它是可以改變的,那麼你就明白你可以與生命有不一樣的相處方式。當你選擇讓這個關係變得更加良好、寬廣和慈悲,你的體驗就改變了。這項練習可能會非常有力量,並且驚人地敞開人心。
(略)
【第一部】覺醒的覺性--覺醒於覺性之無相的「在」
覺醒的覺性練習,重點在於不與概念心認同,特別是那我們幻想成是自己的假我或小我。把小我稱為「假我」並沒有貶低或批判的意思,只是如實地為它命名:一種我們過於習慣與之認同的心理過程。假我不具有持續性;它既不是東西或名詞,也不是人。它只是我們誤認為是自己的一種心理過程。
我通常把假我稱為思想創造的我或心理上的我。假我在無意識的生命狀態下成長茁壯。當我們對「在」一無所覺,我們的注意力就會癡迷於頭腦,亦即我們已經習慣將之視為自己的那一大堆想法、意象、信念、習...
作者序
前言
直捷之道:喚起未經過濾的內在真實
歡迎來到直捷之道的練習!如果你熟悉我的靈性教學,你會知道我都稱它們為「解脫之道」。在本書中,我將介紹一套名為「直捷之道」的新教學,這是一種活潑的觀照靈修法。它們是解脫之道的教導(自我了悟的修行或覺醒本身)中,最根本、簡明扼要、重點集中又直接的教學形式。
這些教導之所以直接,是因為它們只能以直覺、體驗的方式來實踐。在這當中,我不是採用大家較為熟悉的那種循序漸進的方法,而是以見地本身來呈現自我了悟或覺醒。小我絕不可用自己的努力來試圖實踐這些教導,因為它們只能從那本然存在的、先於我見之心(ego-mindedness)的意識狀態中來練習。而這種意識狀態只能透過放鬆來進入,絕對無法透過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努力或聰明取巧來達成。
舉例來說,在你企圖尋求或達到這個意識狀態之前,有一種平安、寧靜、覺知的意識狀態本來就存在於你當下的體驗中。你要做的不是試著透過某種追尋或精神的努力來達成它,而是去注意及認出那在你尋找它之前,早已存在於你體驗中的那個寂靜和清醒的背景。直捷之道的教導不僅運用這個本然存在的臨在狀態,同時也喚醒它所有的潛能或全然了悟的狀態。
為了獲得成效,直捷之道的教導必須懷著真心、誠實和依靠自力的態度來實踐。就這個意義來說,一個人必須具備高度的真實性和成熟度才能採用這種直接的教導形式。它的焦點不在於老師或學生,而是在體驗上。矛盾的是,在所有解脫之道的教導中,這是最容易被誤用的。因此,如果你要接受這個教導,我建議你不要懷著想獲得什麼的想法,或帶有自我為中心的目的;相反的,你要為了揭示真相和一切眾生的利益,而帶著最深的正直和最誠摯的投入來進行這些練習。
這些教導並不是用來閱讀、研究或尋求概念上的了解;它們是用來實踐的(一天做一項練習)。你必須在生命的甚深寂靜中體驗它們。直捷之道的教導方法只有直指的練習,此外無它。每一個教導都是直接喚起你特定的生命狀態或意識狀態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練習只能在頭腦尋求如何了解它們之前,被直覺地理解和實踐。
投入直捷之道時,注意力的焦點不可放在概念心上,而是要讓心安住在一種直觀、開放的狀態。你必須針對這些教導的每一項練習進行個別的靜心,直到你對它們真正有所體悟。若是某個練習特別吸引你或你特別喜歡,那麼你可以特別加強它。每一個練習的時間,可以依你的感覺而定;你覺得需要練習多久,就可以練習多久—一天、一星期、一個月、甚至一年也沒問題,因為洞見的品質遠比練習的次數更加重要。
靈性覺醒指的是領悟某種洞見,這種體驗很像半夜從夢中醒來的感覺。它是從分裂的「我」及其感受生活方式的夢境中醒來,而覺悟到遍一切處的「在」(Being)及無分裂的實相。這種覺醒不是逃避生活,也不是排斥自己或人間,而是接受「在」的真相,這包括你自己和一切眾生的「在」。
「在」是什麼呢?我用這個詞來指稱覺觀(awakened view)所看見的你及一切萬有之實相的潛在本質。你可以把「在」視為道、無盡藏(the Infinite)、實相、究竟(the absolute)、本體(noumena)、空性、神格(the Godhead)、純粹意識、覺性(非傳統意義上的那種有限的覺性)或靈(Spirit)的同義詞。重要的是要記住,「在」的本質是無法透過語言完整地描述或從概念上去理解的,而只能從經驗上去體會。因此在這些練習中,我們不是從概念上去了解「在」是什麼。因為「在」並不是一個「什麼」或「東西」,而是開悟本身的覺觀和狀態。
靈性的覺醒有深有淺,有持續性或非持續性的。一般來說,在更根本和持續性的覺醒發生之前,你會先對開悟的見地(它會對生命造成不同程度的轉變,不容被輕忽)有短暫的瞥見或預先有所體會。此外,靈性的覺醒並非靈性探索的結束。它是那東奔西忙的探尋者的終結,但卻是探索實相的無盡本質及一趟無盡旅程的開端。而這個旅程就是透過你那無價的肉身載具,在日常生活的挑戰中體現你所覺悟的實相。
直捷之道的練習就是在今日以及每一天投入一個練習,來好好地幫助你覺醒於你的本來面目。每一個練習可以在一天當中的靜心時段,或是在安靜而不受打擾的時候來靜靜地觀照。這些練習的難處在於,你要能不懈地用極大的耐心和投入來進行每個練習。做直捷之道的任何練習,永遠要記住:保持簡單、放鬆和持續性。
為了讓靈性覺醒的完整本質更為實際可行,我在直捷之道中將覺觀分成三個較小的洞見面向,每一個面向都將深切地改變你的生命。
一、覺醒的覺性:覺醒於覺性之無相的「在」。
二、覺醒的心:覺醒於身體及一切現象的一體性。
三、覺醒的本基:覺醒於神聖的本基。
事實上,我們只要足夠深入便會了解,這三個基本面向的每一個都包含了整個覺觀。這三個面向是同時出現在深刻的完全覺醒,因此本書的最後部分整合了直捷之道的各個方面,將覺觀帶入你的日常生活中。
在本書的每一部分,我都會提出幾個簡單的、重點集中的靈性練習,這些練習是設計來讓你在直接的體驗中喚起覺醒的狀態。每一個練習都可以在你靜心時或日常生活中不受打擾的時候來進行。我建議你在靜心或冥想的安靜時刻,以及一天當中不受打擾的時候(例如散步或獨自一人時),都來進行這每一天的練習。儘管每個練習也可作為更長時間的靜心主題,不過我們著重的是每天短時間但重複多次的靈修。我的建議是,讀完每個練習後就立刻付諸實踐,然後根據記憶在一天當中至少重複練習三至四次,必要時可以再重新閱讀那個練習。透過重複地練習,你將會對該練習在你的直接體驗中所引發的東西有更深刻的領悟和理解。
這些練習的美好之處在於,它們並沒有任何特別的設定、信念體系或環境的要求。要讓練習產生效果,你只需要具備真誠的好奇心,以及將它們以簡單和重點集中的方式持續付諸實踐的願心。但我要提醒你,千萬別在開車或從事危險工作時做其中的任何一項練習;你只能在有空閒、不受打擾的時候才做這些練習。
這些簡短的靈修或提示,是用來喚起你的直覺洞見。你的焦點應該放在直接的體驗和自然的覺性,而不是想讓什麼事發生或進行哲學上的思考。做練習時要持續把焦點放在直接的體驗上。若什麼事都沒發生或某個練習令你感到困惑時,不要試著讓任何事情發生。此處的重點是,不要努力。如果那個練習沒有喚起你任何東西,那就在當天稍後或隔天再試一次,並且不要期待每個練習都會對你起作用。
我之所以更換每個練習的導向的理由是,雖然某個練習可能無法引起你的共鳴或對你起作用,但措詞或方法上的小改變或許更能產生效果。此外,你要將每個練習視為直覺和體驗的實驗,並且盡可能地對每個練習保持簡單、直接和開放的態度。做這些練習時,不要苦幹、努力或求快;相反的,你要享受它們,並讓它們引領你進入生命的奧祕和神奇—一場扣人心弦、關於內在探索的奇遇記!
要記住,我在直捷之道的教導中所使用的描述性用詞,是為了喚起那未經過濾的內在體驗和感受。這些描述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也不能將它們視為一種靈性的哲學或玄學的臆想,儘管有時候這些教導可能聽起來像是那樣。我用的語詞是要指出及傳遞那完全超越概念和語言範疇的開悟體驗和見地。事實上,所有的體驗終究都是超越一切語言和概念的。此外,開悟並不是一種轉瞬即逝的事件、哲學或神學;雖然一旦體驗到它,它確實會對一個人的思想和觀念產生影響。了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請記得:開悟是一種看待及體驗人生的方式。這些練習是對於真理、愛和智慧全面性投入的一部分(但卻是強而有力又重要的部分)。它是站在為無私地利益一切眾生的道德和倫理的基礎上,以及懷著對「在」的偉大奧祕的感恩之情所做的投入。
阿迪亞香提(Adyashanti)
二○二○年十一月於加州洛思加圖斯
前言
直捷之道:喚起未經過濾的內在真實
歡迎來到直捷之道的練習!如果你熟悉我的靈性教學,你會知道我都稱它們為「解脫之道」。在本書中,我將介紹一套名為「直捷之道」的新教學,這是一種活潑的觀照靈修法。它們是解脫之道的教導(自我了悟的修行或覺醒本身)中,最根本、簡明扼要、重點集中又直接的教學形式。
這些教導之所以直接,是因為它們只能以直覺、體驗的方式來實踐。在這當中,我不是採用大家較為熟悉的那種循序漸進的方法,而是以見地本身來呈現自我了悟或覺醒。小我絕不可用自己的努力來試圖實踐這些教導,因為它們只能從...
目錄
前言 直捷之道:喚起未經過濾的內在真實
第一部 覺醒的覺性
第1課 覺性是體驗的意識背景
第2課 覺性的空廣本質
第3課 「在」的臨在
第4課 安住於「我在」
第5課 「我在」:你的真實身分
第6課 覺性的寂靜和了知特質——你的「在」
第7課 作為無相的「在」的覺性而安住
第二部 覺醒的心
第8課 喚起靈心
第9課 虔誠地安住於心的寂靜臨在
第10課 靈心與一切眾生的緊密連結
第11課 存在的一體性
第12課 此身即佛
第13課 在靈心中安住
第14課 靈心包含並超越了「在」與變化的矛盾
第三部 覺醒的本基
第15課 建立呼吸的錨
第16課 對本基開放
第17課 心靈的清貧與永恆的凝視
第18課 超越言詮之境
第19課 失去自我而找到自己
第20課 重拾純真
第21課 從無到一切萬物及更多
第四部 覺醒的生活
第22課 為你與你的體驗的相處方式負責
第23課 根植於臨在
第24課 說實話
第25課 積極地以心為導
第26課 轉向平安
第27課 尋求被了解前先了解他人
第28課 有勇氣選擇真相與愛,而不是恐懼
第29課 透過寬恕讓自己從過去中解脫
第30課 一個超越想像的體驗
【29個練習索引】
練習1:認出覺性
練習2:體驗覺性的廣大和開放
練習3:臨在當下
練習4:「我在」的直接體驗
練習5:體驗你的真實身分
練習6:你即是覺性
練習7:安住於「在」
練習8:感受靈心的寂靜
練習9:讓覺性深入心輪
練習10:讓感官安住於靈心的寂靜臨在
練習11:從靈心去感受所見的一切事物
練習12:透過覺性看你的本來面目
練習13:讓凡夫心臣服於慈悲的靈心
練習14:與心保持有意識的連結
練習15:與呼吸同在
練習16:感受內在的單獨和寂靜
練習17:放下一切自我描述
練習18:讓一切如其所是
練習19:在無我狀態找到自己
練習20:「不在場」的臨在
練習21:覺醒於神聖的根基
練習22:覺察你與當下體驗的關係
練習23:將臨在生活化
練習24:坦率、誠實的與自己和他人互動
練習25:以心為導來面對你遇到的人事物
練習26:轉向平安
練習27:以理解他人為優先
練習28:具足堅定不移的勇氣
練習29:培養寬恕的能力
前言 直捷之道:喚起未經過濾的內在真實
第一部 覺醒的覺性
第1課 覺性是體驗的意識背景
第2課 覺性的空廣本質
第3課 「在」的臨在
第4課 安住於「我在」
第5課 「我在」:你的真實身分
第6課 覺性的寂靜和了知特質——你的「在」
第7課 作為無相的「在」的覺性而安住
第二部 覺醒的心
第8課 喚起靈心
第9課 虔誠地安住於心的寂靜臨在
第10課 靈心與一切眾生的緊密連結
第11課 存在的一體性
第12課 此身即佛
第13課 在靈心中安住
第14課 靈心包含並超越了「在」與變化的矛盾
第三部 覺醒的本基
第...
商品資料
出版社:橡實文化出版日期:2022-03-04ISBN/ISSN:978626708510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