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年間,揚州商人蔡璉創立揚州育嬰社,是為民營育嬰堂的開端。晚明士人劉宗周指出揚州育嬰社兼具「恤孤」與「賑貧」之效,揭示晚明以降育嬰堂的兩大理念,即是本書題旨所揭之「救嬰」與「濟貧」。明清時期育嬰堂的乳婦,一方面是落實救嬰的關鍵人物,另一方面則是濟貧理念下的救濟對象。乳婦兼具施、受救濟者的角色,在明清善會善堂史中,值得深入挖掘。
本書以乳婦為核心,透過社會、性別與醫療等面向,呈現明清善會、善堂更豐富的面貌。反思士人對乳婦千叮萬囑的態度,及其對於乳婦的議論,實是行善理念、性別與階層等多方因素的相互交織,反映出育嬰堂理想與經營實況間的落差,更凸顯「救嬰」與「濟貧」難以兩全之下,乳婦可能面臨的困難與窘境。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4號
作者簡介:
江昱緯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研究領域為明清社會文化史、性別史,著有〈清代育嬰堂的乳婦〉、書評〈評黃旨彥,《公主政治──魏晉南北朝政治史的性別考察》〉。
章節試閱
*以下節錄自本書第四章
明清士人鮮少記錄育嬰堂運作的狀況,更遑論乳婦的日常生活,或是時人給予她們的評價。前輩學者受限於史料不足及關注焦點集中士紳階層,忽略士人筆下的乳婦及相關議論所反映出的思想。本章首先運用方濬頤〈揚州育嬰堂記〉,分析揚州育嬰堂的經營實況,以及「乳婦頭事件」透露出的訊息。值得注意的是,方氏對「乳婦頭」的評論,並非以女性破壞性別秩序為由,而是乳婦頭憑藉職權號召為亂,未能盡到工作本分。其次,在分析地方志與文集中的碑記、序文與育嬰堂條規後得知,士人議論乳婦的重點主要有二,一是乳婦與堂嬰非親生關係,乳婦必然不會視堂嬰如己出般悉心照料,二是批評乳婦入堂只為獲得工食銀。
明清時人對育嬰堂乳婦的評價是否具有特殊性?根據衣若蘭的研究指出,明代的「三姑六婆」跨越內外與公私界限,破壞明代士人理想的兩性關係,即「男外女內」之秩序,容易招致士人撻伐。又在晚明商品經濟蓬勃發展下,三姑六婆一類的職業婦女,活躍於市場經濟,投入奢華的潮流,易有貪財好利的惡名。然而,關於明清士人家庭中乳婦的評價,仍未有詳盡的研究。不過,晚明小說《金瓶梅》第十二回「潘金蓮私僕受辱,劉理星魘勝求財」中,透露出一些線索。在該回之末,作者以說書人的角色現身,提醒眾人說:「但凡大小人家,師尼、僧道、乳母、牙婆,切記休招惹他,背地什麼事不幹出來?古人有四句格言說得好:堂前切莫走三婆,後門常鎖莫通和。院內有井防小口,便是禍少福星多。」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將乳母與三姑六婆中的尼姑、牙姑並陳,提醒眾人謹慎防範這群穿門踏戶的職業婦人。
同樣以乳婦為職,但在育嬰堂的議論中卻不見以遊走公私之間,破壞男女之防為由的批評。本書在第三章論點的基礎上進一步申論,育嬰堂透過內部空間的配置,形成內、外堂之分,創造出符合士紳維護的性別秩序。因此,乳婦若能在內堂發揮健康照護之能,完盡救嬰之責,便不會招致破壞內外藩籬的責難,似為乳婦評價產生差異的主因。至於外堂乳婦的記載不多,不過,外堂乳婦若在家內全心照護堂嬰,符合女性照護嬰幼的社會角色,應不致有破壞內外之隔的責難。而且,三姑六婆及士人家庭的乳母,最為士人詬病之處,主要是她們穿門踏戶,進入私人空間,有破壞家內秩序的疑慮。相較之下,育嬰堂的乳婦涉入的是一個獨立於家庭之外的組織性的空間,對個人家庭秩序並不構成威脅,其評價亦當別於三姑六婆。其次,士人雖有批評育嬰堂的乳婦貪愛工資,仔細梳理也可以發現與三姑六婆的差異。貧窮家庭的婦女應聘入堂,獲得工食,是育嬰堂濟貧理念的實踐,無關貪愛錢財。不過,當乳婦未盡「救嬰」之責時,便容易招致職業婦女貪財好利的批評,顯示乳婦匯聚「貧窮階層」與「職業婦人」兩種身分的特殊性,實與三姑六婆一類市井女性有所區別。
本章開頭講述松江府南橋育嬰堂乳婦宋氏的故事。宋氏捨命救嬰,甚至受到旌表。在多數士人「貪財好利」與「痛癢不關」的議論聲中,宋氏的故事為乳婦增加正面評價。其實,前引〈恤嬰芻言〉中,經芳洲也認為乳婦仍有「日夜勞瘁」、「最盡辛苦」、具有慈心者。可見,乳婦並非殉死才能獲得讚賞,當乳婦能善盡救嬰之責方能獲得肯定,在在反映出士大夫理想的乳婦形象。總之,時人對乳婦的評價與議論,反映出育嬰堂在「救嬰」與「濟貧」的兩難困境之下,乳婦身兼救濟與受濟者的雙重身分,結合著貧窮階層、職業婦人及健康照護者等多元因素,匯聚成複雜的議論聲音。
*以下節錄自本書第四章
明清士人鮮少記錄育嬰堂運作的狀況,更遑論乳婦的日常生活,或是時人給予她們的評價。前輩學者受限於史料不足及關注焦點集中士紳階層,忽略士人筆下的乳婦及相關議論所反映出的思想。本章首先運用方濬頤〈揚州育嬰堂記〉,分析揚州育嬰堂的經營實況,以及「乳婦頭事件」透露出的訊息。值得注意的是,方氏對「乳婦頭」的評論,並非以女性破壞性別秩序為由,而是乳婦頭憑藉職權號召為亂,未能盡到工作本分。其次,在分析地方志與文集中的碑記、序文與育嬰堂條規後得知,士人議論乳婦的重點主要有二,一是乳婦與...
作者序
【序】
早在1980年代初,日本學者夫馬進即開始投入中國善會善堂的研究,陸續發表明末「同善會」的創立、清代前期的育嬰事業、清末的保嬰會等相關論文,1997年總結其研究成果出版的專書《中國善會善堂史研究》,更系統地探究明末到民初慈善組織的變遷,分析育嬰堂、保嬰會、清節堂的組織架構及運作方式,並以杭州、上海的善堂為例,討論都市行政、地方自治與近代化等問題。與夫馬氏大約同時,梁其姿自1984年發表〈十七、十八世紀長江下游的育嬰堂〉後,亦持續關注各種善會善堂的課題,並於1997年集結多年相關研究成果出版《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透過明末至晚清江南地區的育嬰堂、清節堂、恤嫠會、惜字會、掩骼會等慈善組織,探討社會經濟變遷與善堂善會的行善動機、主要功能及價值觀的變化。兩部專著迄今仍是學界公認善堂善會史最具開創性與代表性的研究。
本書係由作者江昱緯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修訂而成。作者在先行研究的啟發下,聚焦於釐清明清育嬰堂乳婦的來源、待遇、管理及內部分工,分析育嬰堂經營與運作的地區差異與時代變遷,並由士人相關記述析論明清乳婦的社會評價。在明清慈善組織中,育嬰堂是創立最早、分布最廣的善堂。育嬰堂的前身是南宋的慈幼局,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載:「局側有局名慈幼,官給錢典雇乳婦,養在局中。如陋巷貧窮之家,或男女幼而失母,或無力撫養,拋棄於街坊,官收歸局養之。」當時局中已有受僱哺育棄嬰的「乳婦」。不同於一般官宦富室雇用的乳母,明清育嬰堂的乳婦有住堂與堂外之別,且因其為善堂女性堂役之一員,涉及育嬰堂的運作、貧窮家庭婦人的生計,乃至社會解決棄嬰溺嬰問題的成效,因此,探討育嬰堂組織中擔任哺育者角色的乳婦,對明清社會史、性別史與醫療史的研究都是值得重視的課題。茲就思見所及,補綴一二如下:
其一、本書題名中的「救嬰與濟貧」,凸顯乳婦一方面是落實育嬰堂善舉的關鍵人物,另一方面也是育嬰堂施濟的貧者,不僅別具乳婦身兼施/受二者之深意,也反映出育嬰堂乳婦兼涉公/私空間的特殊角色,對進一步探討徵自民間、供役於宮廷及官府、具特定專業才能的婦女,頗有啟發意義。以應役於宮廷的奶婆為例,據《明內廷規制攷》載,「皇城東安門外稍北有禮儀房,乃選養奶口以候內廷宣召之所。」「故事,民間婦無得入禁中者,即諸宮女已承恩賜名稱,其母非得旨亦不入。惟三婆則時有之。」文中合稱「三婆」的奶婆、醫婆、穩婆,都是選自民間的女性官役,奶婆即宛平、大興二縣與各衙門選送禮儀房的「坐季奶口」,醫婆為各衙門選送司禮監會選入宮的精通方脈者,穩婆為民間收生婆中御選籍名在官者。其中穩婆的工作之一是揀選奶口,根據候選者「乳汁厚薄、隱疾有無」評等第、定去取,此外如年齡、相貌、健康狀況各方面的要求,與本書育嬰堂堂規所訂乳婦「淳良年壯」、「壯實穩重」、「情性和悅」、「乳漿濃足」等身心條件幾無二致,就此而言,在宮廷「奶婆」與善堂「乳婦」的撿選上,彷彿不存在天皇貴冑與凡民棄嬰的階級之分。
其二、本書作者從詔令、奏議、方志、文集、醫書等大量文獻中披沙揀金,不論是蒐羅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堂規,或是追索住堂乳婦哺育照護工作的身影,處處可見其不厭繁難、務實治學之用心。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末章透過士人相關記述勾勒乳婦的形象,析論明清乳婦的社會評價,透過內/外、公/私與性別秩序的交涉,不僅注意到育嬰堂乳婦與串街走巷的「三姑六婆」社會形象之差異,而且比較觀察了乳婦與同時代西方的奶媽評價。作者指出,十八世紀的歐洲對奶媽的品行與身心狀況也都有相當要求,與傳統中國撿選乳母的條件頗有相似之處,但歐洲人對乳母的批評充滿對社會下層婦女的偏見,認為嬰兒吸吮奶媽乳汁會染上低下階層的疾病與品行,將階級與健康、品德緊密連結;傳統中國雖然強調「氣血」化成乳汁,情性善惡又為血氣所生,認為乳母的善惡也會影響哺育之子的性行,如宋人司馬光(1019-1086)《居家雜儀》稱:「凡子始生,若為之求乳母,必擇良家婦人稍溫謹者。」「乳母不良,非惟敗亂家法,兼令所飼之子性行亦類之。」但未如前述歐洲人以階級高低=品行好壞形塑奶媽的惡評。凡此,俱見本書不僅對明清善堂研究有補缺增益之助,對存在於官私部門的乳母的性別史研究也不無創發拓展之功。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出版獎助,欣聞即將付梓,特為推介本書要旨及其貢獻,並請學者專家惠予指正。
林麗月 誌於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二○二一年十一月
【序】
早在1980年代初,日本學者夫馬進即開始投入中國善會善堂的研究,陸續發表明末「同善會」的創立、清代前期的育嬰事業、清末的保嬰會等相關論文,1997年總結其研究成果出版的專書《中國善會善堂史研究》,更系統地探究明末到民初慈善組織的變遷,分析育嬰堂、保嬰會、清節堂的組織架構及運作方式,並以杭州、上海的善堂為例,討論都市行政、地方自治與近代化等問題。與夫馬氏大約同時,梁其姿自1984年發表〈十七、十八世紀長江下游的育嬰堂〉後,亦持續關注各種善會善堂的課題,並於1997年集結多年相關研究成果出版《施善與教化...
目錄
出版緣起
序/林麗月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第一章 明清育嬰堂的發展與人事編制
第一節 明清育嬰堂的發展
第二節 育嬰堂的經營與人事編制
小結
第二章 乳婦的來源與待遇
第一節 選擇條件與入堂程序
第二節 聘期與報酬
小結
第三章 乳婦的工作內容與生活規範
第一節 嬰兒照護與飲食忌宜
第二節 起居活動的限制
小結
第四章 文獻所見的乳婦敘事與社會評價
第一節 揚州育嬰堂及其「乳婦頭事件」
第二節 乳婦的褒貶與議論
小結
結論
後記
徵引書目
出版緣起
序/林麗月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第一章 明清育嬰堂的發展與人事編制
第一節 明清育嬰堂的發展
第二節 育嬰堂的經營與人事編制
小結
第二章 乳婦的來源與待遇
第一節 選擇條件與入堂程序
第二節 聘期與報酬
小結
第三章 乳婦的工作內容與生活規範
第一節 嬰兒照護與飲食忌宜
第二節 起居活動的限制
小結
第四章 文獻所見的乳婦敘事與社會評價
第一節 揚州育嬰堂及其「乳婦頭事件」
第二節 乳婦的褒貶...
商品資料
出版社:秀威資訊出版日期:2021-12-24ISBN/ISSN:978626708806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12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