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極特殊的歷史地位,大膽西進的海上無冕王
徹底壟斷清國特許經營的對洋通商,
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
都與十三行有直接的貿易關係。
唯一無視清政府的海禁政策,面向世界思潮開明的無限公司
十三行總商潘振承行船遠渡瑞典,主導對英國和瑞典的海外貿易,
成為瑞典東印度公司的第一位華裔股東。
錢眼遮天的亞洲富豪,牽動歐陸戰爭文化變革
大北方戰爭、三十年戰爭、荷蘭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拿破崙戰爭等西方戰爭,
近代歐洲戰爭文化史,都可以看得見十三行的影子。
‧蒐羅了豐富的參考文獻、彩圖
‧以史料為基礎,描畫近代歐亞經貿與文化發展
‧非嚴肅歷史書,立論新穎的知識讀物
不只呈現歷史,更是當代藝術人文的完美註解
作者簡介:
羅三洋
1998年赴德國,就讀海德堡大學,期間翻譯約達尼斯《哥特史》,並在網路論壇上發表連載《上帝之鞭: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深受讀者好評。
個人著作《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夢斷三國》、《柔然帝國》,個人譯著《哥特史》等。
章節試閱
第三章 天子南庫:「皇商」的失敗與「公行」的興起
西元一六八六年,廣東十三行成立前後的世界局勢正在發生劇變。在南亞,蒙兀兒帝國的皇帝奧朗則布,統治著地球上GDP最高的經濟體,但他已年華老去,多個子孫正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展開激烈的鬥爭,蒙兀兒帝國境內,不時爆發激烈的衝突。
此時,印度中南部的馬拉地人和西北部的阿富汗人看到有可乘之機,紛紛起兵造反,跨洋而來的歐洲人,也開始小心翼翼地在印度海岸上建立殖民地。奧朗則布善待路易十四派來的法國使團,允許法國東印度公司在德干建立商行。但是奧朗則布拒絕了法國的對手英國,拒絕了來自英國咄咄逼人的貿易條約。
於是在西元一六八六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總經理希爾德,向蒙兀兒帝國宣戰,史稱「希爾德戰爭」。事實證明,英國東印度公司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蒙兀兒帝國。戰爭之初,英國艦隊成功洗劫了印度沿海地區,但是很快就被印度陸軍趕到沼澤地裡,隨即又在海上慘敗給印度海軍大將辛蒂.葉爾孤白。
西元一六九○年,被封鎖在孟買的英國人投降。希爾德總經理被迫派使者去朝覲奧朗則布皇帝,並向他下跪求饒,這才保住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南亞僅有的、一點商業利益。
在中東,數百年來所向披靡的鄂圖曼土耳其大軍,則於西元一六八三年被奧地利、波蘭聯軍擊潰在維也納城下,隨即接連丟掉了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被迫放棄了征服波斯和非洲的計畫,集中力量防守巴爾幹半島。但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實力仍然強悍,在南亞和東南亞維持著很強的影響力。
蘇丹以全體穆斯林的哈里發之名,不斷支援這些地區的穆斯林政權,抵抗歐洲殖民者,同時還支持信仰印度教的馬拉地人,對抗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兀兒帝國。
馬拉地人從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獲得大量歐洲生產的軍事裝備,和新式戰術支援,給蒙兀兒帝國造成了巨大的麻煩,歐洲殖民者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擴張,因此舉步維艱。
在俄羅斯,彼得大帝於西元一六八九年登基,雷厲風行地推行西方化改革,並為打通出海口執行擴張政策,卻遭遇一位強悍的對手:瑞典國王查理十二。
後者於西元一七○○年,對俄國和波蘭發動了「大北方戰爭」,裝備落後的俄軍節節敗退,直到一七○九年才扭轉戰局。接下來,俄軍又擊退了瑞典和土耳其的聯合反撲,最終打通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聖彼德堡,並遷都到這座全新的都市。
在西歐,曾經的世界殖民霸主、「海上馬車夫」荷蘭,自西元一六六二年被鄭成功趕出台灣,緊接著又在一六六四年被英國趕出北美以後,便停止了擴張(按:荷蘭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從此被英國人改名「紐約」(新約克),「華爾街」之名,就來自荷蘭人建造的新阿姆斯特丹城牆)。
但透過西元一六八八年的「光榮革命」,荷蘭執政者威廉親王兼任成為英國國王,即威廉三世、荷蘭與英國於是實現和解,走上了經濟一體化之路。
英國從此成為荷蘭的盟友及法國的敵人。王權被進一步削弱,大大提升了商人的地位。
西元一七○一年爆發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對歐洲大部分地區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主戰場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遭到的破壞尤為嚴重,結果卻沒有明顯的勝利者。
西班牙從此退出一流國家的行列,法國則失去了他們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各國為支付浩繁的軍費大批發行債券和股票,養肥了猶太財團。
廣東十三行建立之初,面對如此複雜的國際局勢,生意勢必難做。蒙兀兒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衰落,使亞洲大部分商路都變得不再安全,歐洲客戶之間的常年戰爭,又使得市場需求萎靡,而且行情隨著戰局的發展,不時出現戲劇性的驟變,難以掌握。
但「危機」一詞表示「危險」和「機遇」。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格局,也給廣東十三行提供了極為難得的發展機遇。在印度蒙兀兒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相繼衰落,而歐洲各地又一片戰火綿延之時,清國進入了和平時期。
特別是西元一六九七年,準噶爾可汗葛爾丹兵敗自殺以後,清國大部分地區連續半個世紀沒有戰亂,民眾安居樂業。俗語說「和氣生財」,和平是財富之母,清國經過幾十年和平發展,GDP總量開始超過印度、躍居世界首位,並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內,不斷擴大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差距,後來竟獨佔全球GDP的三分之一,許多重要商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此時的大清,是世界的貿易中心令全球各大經濟體馬首是瞻,使清朝的外貿商人在談判中,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地位。上文說過,清朝前期除了東南沿海的廣州等通商口岸之外,還有一條與西方貿易的重要通道,即和俄羅斯進行陸上貿易的恰克圖。
作為東南沿海通商口岸的主要競爭者,恰克圖的貿易市場一度相當熱絡,俄國商人於此購買超過本國需求的大量東方商品,再轉手賣給土耳其、波蘭、瑞典等西方鄰國謀利。晉商也因此發家致富。
但彼得大帝登基以後推行西方化改革,對東方商品的需求減少,大北方戰爭的爆發,又使俄羅斯與瑞典、土耳其、波蘭等西方鄰國結為仇敵,再無生意可做,恰克圖的貿易市場也由此而衰敗。
西元一七二一年各方停戰,清政府在六年後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使北方陸路外貿逐漸恢復元氣。十八世紀初,由於中俄陸路外貿的衰落,加強了東南沿海通商口岸的重要性,而受益最大的正是廣東十三行。
康熙年間的詩人屈大均,曾經寫過一首《廣州竹枝詞》,詩中描繪:「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鋪滿十三行。」說明當時廣州外貿的繁榮局面。
在台灣鄭氏王朝覆滅、康熙皇帝結束海禁開關以後,清朝外貿很快就繁榮起來。彼時西方國家商船初次抵達廣州,得知兩廣總督、廣州將軍和廣東巡撫都有權頒發洋貨行許可證,由此產生了「總督商人」、「將軍商人」和「撫院商人」三種洋商(外貿商人)。再加上清初平南王尚可喜家族委任的王商,共有四種擁有政府官方外貿許可證的合法商人,統稱為「官商」。
這些官商不但資本較為雄厚,且在官場上又各有後台、長袖善舞,雖然一開始並不都熟悉外貿,但因為信用優良,資金和貨物都有保障,外國商人與他們做交易比較放心。
結果,廣州的絕大部分進出口貿易,都被以十三行為代表的官商壟斷。廣東十三行創造的巨大獲利,當然逃不過紫禁城主人那雙貪婪的眼睛。西元一七○一年左右,原本應當擔任裁判監督工作的粵海關,看到外貿實在太有利可圖,在頂頭上司內務府的指使下,也開始頒發自己的洋貨行許可證,並委派了幾名直接「通天」的皇商,凌駕於各派官商之上,意圖壟斷外貿。
「皇商」這個詞彙,在《紅樓夢》第四回中出現過:
「這薛公子學名薛蟠……雖是皇商,一應經濟世事全然不知,不過賴祖父舊日的情分,戶部掛虛名,支領錢糧,其餘事體,自有夥計老家人等措辦。」
同一回,還提及薛蟠「現領內府帑銀行商」。根據書中的描述,可見皇商的正式頭銜是「內府帑銀行商」,名義上直屬戶部,實際上則由內務府差遣,其原始資本是來自向內務府申請的貸款「帑銀」,故稱「皇商」。
現實也的確是如此。清初出現在廣東等外貿港口的「皇商」,確實是由內務府派遣來的,因此獲得海關的特殊待遇。可見《紅樓夢》作者對清朝初年外貿情況之瞭解。
借助高層背景,皇商在廣東外貿市場上本來暢行無阻。但是他們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這就引發了公憤。西元一七○二年,來華從事貿易的外國商人突然發現,「廣州興起一個新怪物,名叫『皇商』。
「他付給朝廷四萬兩千兩白銀,獲得對歐洲人貿易的獨佔權。廈門的情況甚至比廣州還要糟,因為「『太爺』(皇帝兒子派的商人)去年曾經到過此處,今年他到此處已幾天;此人從皇帝的兒子處,獲得承包對英國貿易的特權,他向城中商人索取百分之幾的費用,才允許他們和外國人貿易」。
不過,最壞的情況出現在寧波。因為「皇帝的次子(太子胤礽)從北京派他的商人來此,此人具有對英國貿易的特許權,並要求所有官員協助他」,該商人到來後不久,四皇子(未來的雍正皇帝)所派、另一位具有同樣權利的商人,也抵達了。
由於寧波有兩位皇儲委任的皇商競爭,市場活動完全無法正常開展。
第三章 天子南庫:「皇商」的失敗與「公行」的興起
西元一六八六年,廣東十三行成立前後的世界局勢正在發生劇變。在南亞,蒙兀兒帝國的皇帝奧朗則布,統治著地球上GDP最高的經濟體,但他已年華老去,多個子孫正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展開激烈的鬥爭,蒙兀兒帝國境內,不時爆發激烈的衝突。
此時,印度中南部的馬拉地人和西北部的阿富汗人看到有可乘之機,紛紛起兵造反,跨洋而來的歐洲人,也開始小心翼翼地在印度海岸上建立殖民地。奧朗則布善待路易十四派來的法國使團,允許法國東印度公司在德干建立商行。但是奧朗則布拒絕了法國的對手英...
推薦序
推薦序I∕漫談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
陳力航/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獨立研究學者
近來,由溫昇豪、連俞函等人主演的《茶金》在台灣掀起一陣熱潮,《茶金》談的是戰後新竹北埔茶產業的故事。然而,台灣茶業的展甚早,早在清治後期,台茶就開始外銷,1860年代後期,台茶曾銷往澳門、美國,而其中的故事也很精彩。如果大眾看了《茶金》,進一步對茶葉貿易的歷史故事感興趣的話,羅三洋先生所著的《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這本書,非常適合做為了解東方茶業在早期外銷歐美的傳奇故事。
《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這本書,雖說是以廣東十三行為主軸,但是它的視角不只侷限在東亞,而是將廣東十三行,甚至是整個清帝國放入世界史的脈絡中探討,而本書也不局限在經濟,沒有一大堆數字與術語。如此敘述方式,讀者不會有太大負擔,可以順著作者筆觸,回到時空當下,理解歷史背後的政治、經濟、軍事因素。
本書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能夠在歷史框架下,告訴我們各方態度與盤算是甚麼?不會只呈現單一地區與視角,讀者在閱讀之餘,也能感受作者有趣筆法,比如在第82頁提到:「大部分外洋商船都從事過海盜行動,只不過有些海盜行動僅限於搶對方幾桶淡水,有些則是計畫縝密的攻城略地」,作者應該是看過許多海盜史料,才如此下筆,對於歷史研究者而言,在浩瀚的史料之海中,看到幾則有趣的史料,心情往往是興奮的,只是這往往要碰運氣,而透過作者視角,讀者也能清楚感受到作者爬梳、整理史料的功夫。
又如第193頁提到:「據說,當時被「茶黨」倒入海中的茶葉,後來還被撈起來曬乾,繼續在北美市場上銷售,可見當時北美茶葉市場之炙手可熱」。談到波士頓茶黨事件,許多人只知道茶葉被倒入港中,不太知道說這些茶葉,到底後來怎麼了,據說是被打撈起來再度販賣。也許在現代人眼光當中,會覺得不可思議,如果此事為真,也顯示當時中國茶葉的珍貴。
過往,教科書只能以有限篇幅敘述這段有趣的歷史,對於有興趣進一步涉獵的人來說,本書更詳細,但又不會艱深,可以滿足學生或者是一般社會大眾的需求,特此推薦。
推薦序I∕漫談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
陳力航/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獨立研究學者
近來,由溫昇豪、連俞函等人主演的《茶金》在台灣掀起一陣熱潮,《茶金》談的是戰後新竹北埔茶產業的故事。然而,台灣茶業的展甚早,早在清治後期,台茶就開始外銷,1860年代後期,台茶曾銷往澳門、美國,而其中的故事也很精彩。如果大眾看了《茶金》,進一步對茶葉貿易的歷史故事感興趣的話,羅三洋先生所著的《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這本書,非常適合做為了解東方茶業在早期外銷歐美的傳奇故事。
《茶金帝國與海上絲路》這本書,雖說是以廣東十三行...
目錄
推薦序I
推薦序II
前言 東西匯流,倖存的海上絲綢之路
Ⅰ皇商
第一章 官制特許商:銀錢堆滿十三行
第二章 教皇子午線:歐洲航海家與亞印海賊王
第三章 天子南庫:「皇商」的失敗與「公行」的興起
Ⅱ漂流者
第四章 控股公司:潘振承的外交思路與奇幻漂流
第五章 灰色稅金:一口通商的危機與商機
第六章 傾茶之戰:價值每磅三便士的獨立自由
Ⅲ日暮下的旌國旗
第七章 畫裡話外,十三行人的風采文化
第八章 當無限公司遭遇有限公司
第九章 寧為一條狗,不為行商首
推薦序I
推薦序II
前言 東西匯流,倖存的海上絲綢之路
Ⅰ皇商
第一章 官制特許商:銀錢堆滿十三行
第二章 教皇子午線:歐洲航海家與亞印海賊王
第三章 天子南庫:「皇商」的失敗與「公行」的興起
Ⅱ漂流者
第四章 控股公司:潘振承的外交思路與奇幻漂流
第五章 灰色稅金:一口通商的危機與商機
第六章 傾茶之戰:價值每磅三便士的獨立自由
Ⅲ日暮下的旌國旗
第七章 畫裡話外,十三行人的風采文化
第八章 當無限公司遭遇有限公司
第九章 寧為一條狗,不為行商首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旗出版出版日期:2021-12-10ISBN/ISSN:978626951631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3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