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
★ 結合文學、美術、影像的立體影音導覽書
★ 開啟博物館參觀/閱讀新方式
★ 圖文並茂的深入解讀 + 15段精彩影音,全方位探索文物之美
故宮鎮館三寶最佳的打開方式。《千年山水 半日浮生》濃縮梅朵老師多年導覽精粹,以「嚴謹、簡潔、優美、體貼」的編寫要求,拋開深奧難懂的學術知識負擔,放下博物館的制式參觀束縛,提綱挈領,從遠觀、近看、落款、故事等面向,輕鬆走進千年山水的立體世界;另附送「書畫小辭典」、「博物館觀展」、「梅朵在現場」等十五段精彩影音,讓你不僅「看」山水之境,也「聽」千年之音,欣賞隱藏在千年山水中的精彩故事!
後疫情時代,我們期待這本立體影音導覽小書,創造親近博物館、親近文物的另一種方式 — 文明、自由、豐富、愉悅。 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掌握住近在身邊的美好。
作者簡介:
梅朵,三十年文學講授以及十多年故宮文物導覽經驗。從文學跨足文物、書畫、生活美學等,擁有跨學科的開闊視野與嚴謹考證的理性思維,但不忘以最真誠的本心解讀藝術與人生,進而分享給所有想要一窺堂奧的朋友。
不盲從附和、不八卦媚俗、不鄉愿討好、不權威偏執。在美的路上,只分享真正看見、相信、感動的好風景。
章節試閱
谿山行旅圖
大山間的一隊小小行旅
從被冷落質疑
轉身
登上山水畫最高殿堂的
千年傳奇
范 寬( 約AD 950 - AD 1032 )
又名中正,字中立,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
北宋前期。華原( 今陝西省耀縣) 人。為民間
畫家( 非宮廷畫師),沒有科考任官紀錄。
梅朵畫重點
范寬傳世唯一真跡
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有作者落款的作品
宋代繪畫第一神品
雨點皴
巨碑式的大山構圖
難得站在真跡面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麼呢?當然就是找落
款!大家多少都聽聞過此畫落款充滿了傳奇與巧合。作品約完成
於西元1000 年左右,而落款被發現卻是在1958 年,相隔近千年
之久!堪稱是躲了最久的捉迷藏!
千年迷藏
想像當年那個當鬼的玩伴抬頭睜眼,尋尋覓覓
一晃就千年;最後究竟被誰發現?
過去大家都認為此人是故宮前副院長李霖燦先生,他也發表過許多
關於此畫落款的論文。但當李先生過世之後,開始流傳另一個很有
趣的補充版( 或還原版): 原來故宮曾有位不識字的工友牛性群,大
家都暱稱他「老牛」,當年跟著國寶輾轉遷移台灣,真心愛畫。每
次研究員們圍觀看畫時,他總愛趨前湊熱鬧,因為熟稔,眾人也不
以為意。
有一天,他看著看著,突然說:「咦?這裡好像有字?」你可以想
像那個場景吧,眾人暗地裡一定都翻了個白眼,只差沒衝口而出:
你又不識字!當然沒人理他。老牛卻堅持:「真的,這裡好像有
字!」此時,李霖燦先生眼尖,認出那就是「范寬」兩字。那真是
他研究生涯中的高光時刻,從此被寫進中國美術史裡。當然,說是
李霖燦先生發現的也不為過,畢竟,老牛不識字。
遠觀
畫幅正中央,一座渾厚雄偉巨碑式的大山迎面而來,氣勢
磅礴,撼動人心。北宋另外兩幅山水畫里程碑作品〈早春
圖〉和〈萬壑松風〉,畫面中央也均有大山矗立。畫面垂
直跳躍的三景 ( 近景、中景、遠景) 高度,大膽空前地採用
1:2:6 比例,顯然作者對於自己的技巧充滿自信。
讓我們先看遠景。如果把下面近景、中景遮起來,大家會
不會覺得遠景反而更近?范寬巧妙利用S 型的雲氣將遠景
與中景加以區隔,想像我們就站在畫前,你會覺得這座山
距離很近,宏偉雄強的氣勢迎面撲來,令人震懾。
再往下看近景和中景,會不會覺得視角很亂?我們受西方
繪畫焦點透視的影響,習慣站在某一個定點,檢視上下左
右、遠近大小的關係和比例,但是中國的古人卻認為這種
定點觀看的角度並不符合人性。因為當人置身山水之中,
視角應該可以自由移動,可以向前、退後,可以高一點、
低一點。做為一個中國畫家,他不會閉起一隻眼睛,甚至
拿起筆來丈量比例,而是採用移動視角,變化不同角度,
讓觀賞者看到山水更多面向,這便是傳統畫作所說的:
散點透視。我們會跟著畫家移步換景,真實地走進畫作裡,
欣賞妙境。
近看
水
米芾曾形容范寬畫水:「溪出深虛,水若有聲。」中景左側的水流
三轉三折,將景深向後推展,形成觀畫時中景距離較遠的感覺。水
從雲霧蒸騰處流瀉而下,往右遇阻,折向左側流過小橋,再分成數
道往下流。范寬的水處理得相當有技巧,除了水的速度,我們甚至
隱約可聞水流之聲。而中景右下角還有一處水流,可以向上溯源連
接遠景瀑布。北宋山水畫的來龍去脈,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遠景的山可分成三部分,右側兩山之間的濃墨,讓我們感覺
在最幽深隱微之處,瀑布被狹長的山逼仄成一條細細白線,
令人感受到山的崇高雄渾,飛流直下三千尺!
讓我們細看這遠景大山的一線瀑布。年輕時,我曾覺得這瀑布畫得呆滯,
就是分岔的白線嘛!因這幅真跡極少展出,以前我們看到的多是模糊
的印刷複製品,現在能隨時看到高清圖,身為現代人何其有幸!
往上尋覓瀑布的源頭,重重疊疊,山色幽深、山嵐隱現。在高清圖裡,
我們有幸看見中國畫作的立體感,與第一流畫家處理材料的多元技巧。
山、石
范寬最具有代表性的皴法就是「雨點皴」,你看那一點一點
密密麻麻的筆觸,不僅布滿了每一處山岩,還有每一塊石頭。
李霖燦先生在《中國美術史稿》中提到,畫家劉國松先生
曾對著這幅巨軸凝眸深思,竟感激地流下了眼淚。為什麼
感激?李霖燦先生解釋說:「應該是感動於范寬的千筆萬
擢、不厭其煩吧!」是啊,那每一筆一絲不苟的雨點皴,
彷彿要畫到「頑石點頭」。於是感動、激動、感謝吧!當
然也一定受到了啟發。
中國畫與寫生
〈谿山行旅圖〉中細細描繪的樹種可以對應到華北地區實
際的林相,這就牽涉到一個關鍵問題:中國畫是寫生嗎?
如果是,這幅畫作呈現的是哪裡的風景?
我們先來聽聽范寬的想法:「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
也;吾與其師於物也,未若師諸心。」老師( 今人、古人)
引領我們入門,但我們不能永遠只依靠人,而要進一步走入
大自然,師法自然萬物;而且只是寫生不夠,我們最後還是
要回來觀照自己的內心。范寬以作品實踐了自己的畫論。
畫家的背包裡,永遠有筆墨。石濤曾說「搜盡奇峰打草稿」,
畫家在自然中遇見奇特美好的事物,哪怕是一朵花、一棵樹、
一抹雲,總會寫生記錄。他們不是關在房中閉門造車、憑空
想像,以寫意掩飾自己無法寫實;也不會只追求畫得像;畫
家在寫生之後,經由取捨安排,呈現一幅心中真實的山水。
所以你若拿著〈谿山行旅圖〉、〈富春山居圖〉⋯⋯想要直
接對應出真實世界中的風景,那是不可能的任務。也正因
如此,即使照相機已廣泛普及,中國畫仍然可以觀之不盡。
樹
你看到幾種不同樹葉的畫法?
千點萬葉不厭其煩,或許可以明白,為什麼
藏在樹葉中的簽名可以躲藏千年之久。
畫裡的樹,種類繁多。遠景山頂的灌木;中景
近景的針葉林、混合林、闊葉林。透過樹葉上尚
存的靛青、赭石, 我們知道這幅畫是淺設色。
僧侶與寺廟
中景左側靠近溪流上方小徑上有一位獨行的僧侶,循著他
腳步的方向,可以穿越路下方的橋,走到對面中景右上角
的寺廟。所以郭熙說中國的山水畫:「可行、可遊、可望、
可居。」華麗工整的寺廟也讓我們見證作者界畫的功力。
觀畫至此,會不會覺得以前真是辜負古人啊!走進山水畫
裡仔細觀看,就算沒有「感激地流下淚來」,也會發現它
的精采豐盛,觀之不盡,而且每一處細節都合理呼應!
二人四驢行走溪旁山徑之中,點明畫題:谿山行旅。但他們不是在山中旅行,而是運貨,工作趕路中。
范寬並非隨意畫兩個點景人物,而是特意畫出馱夫的面部特徵 — 落腮鬍。兩個落腮鬍男子,手皆持鞭。前者半打赤膊,袒露左肩,顯然因行路發汗。手中的鞭子彷彿指引前路,回頭看身後人驢是否跟上,也似乎嫌他們太慢了;後面的人則背負重物,手裡還拿一把扇子;於是我們知道季節是夏天。照理說,走在山林裡面本應涼快舒服,為什麼還會這麼熱呢?趕路。觀察入微,合乎情理;大山亙古,人物微渺,也或許是范寬想要傳達的自然山水觀?
餘音 — 因冷落而乾淨
大家可能心生一個疑問:既然〈谿山行旅圖〉如此重要,
藝術成就如此之高,為何它的畫面這麼乾淨?乾隆怎會就
這樣輕易放過這幅畫作?
其實在乾隆《石渠初編》中,〈谿山行旅圖〉只被評列為次等。
乾隆並未在這幅畫作上留下任何文字,僅僅循例蓋上幾個鑑藏
章而已。我們甚至無從得知,乾隆是否曾展卷細讀玩賞此卷?
畢竟,這只是他內府庫房裡數百萬件的收藏之一。
當然,這幅畫作的寂寞,也不是始自乾隆皇帝的冷落。約在
西元1000 年,范寬完成此作之後,從宋代到明清的七百餘年
間,畫作輾轉於私人收藏和宮廷內府之間,默默無聞,沒有
任何文字記載。
一直到十七世紀,明代後期的鑑藏家董其昌為此作題款定名,
此後才漸為人知。當然這幅畫作也只是董其昌過眼題跋的千百
畫作之一而已;入藏清宮內府後,正式著錄於皇室收藏目錄
《石渠初編》中,且被評列為次等。三點特色描述「素絹本、
墨畫、無款」就錯了兩個。畫作淺設色 ( 人物、樹葉、殿閣),
且有畫家簽名。
誰是真正的知音?
1958 年8 月5 日之後,因為范寬落款的發現,〈谿山行旅圖〉
一躍成為「宋畫第一」,當然也成為故宮鎮館之寶。
我們很「感激」地發現,在此之前,徐悲鴻(1895-1953) 就曾
毫無保留地說:「中國所有之寶…… 吾所最傾倒者,則為范中立
〈谿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此幅
既係巨幀,而一山頭,幾佔全幅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全幅整寫,無一敗筆。北宋人治藝之精,真令人傾倒。」連用了
兩次「傾倒」,范寬在天若有靈,是否感動涕零?
成功與成名 / 價格與價值
〈谿山行旅圖〉的氣魄雄渾、治藝之精,在創作完成之初,便已成就,何以仍然寂寞千年?
人生機運:也許就如今日圍繞我們身邊的訊息太多,乾隆的庫房或後宮粉黛也是如此吧?許多美好的人事物,就被湮沒在不辨良莠的歷史洪流中。
名人效應:1958 年時,達文西的〈救世主〉因被誤認為是學生所畫,僅售出45 英鎊(約55 美元);被證實是達文西親筆後,2017 年以4.5 億美元高價拍出。追求名牌原本就是世俗常態。
市場操作:舉某位火紅的中國藝術家為例,他的一件作品於2020 年底拍賣會上,以近一億港元落槌。當年賣畫時他只拿到一兩萬美元,讓他驚嘆市場是:「另外一群人在玩遊戲,只是借了『我』而已。」
梅 朵 曰
藝術比人生更真實,當我們知道畫作背後的故事,或許能從容看待身邊的成敗得失。如果你只是一個藝術愛好者,沒有意見領袖或投資獲利的包袱與牽掛,更能回歸本心,賞畫觀人。
愛不愛這件作品?答案很簡單。
願我們都不辜負所有相遇的美好。
谿山行旅圖
大山間的一隊小小行旅
從被冷落質疑
轉身
登上山水畫最高殿堂的
千年傳奇
范 寬( 約AD 950 - AD 1032 )
又名中正,字中立,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
北宋前期。華原( 今陝西省耀縣) 人。為民間
畫家( 非宮廷畫師),沒有科考任官紀錄。
梅朵畫重點
范寬傳世唯一真跡
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有作者落款的作品
宋代繪畫第一神品
雨點皴
巨碑式的大山構圖
難得站在真跡面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麼呢?當然就是找落
款!大家多少都聽聞過此畫落款充滿了傳奇與巧合。作品約完成
於西元1000 年左右,而落款被發現卻是在...
作者序
我有一個夢 梅朵
我總愛說:趕上了一個最好的年代。
博物館裡,如今可以看到許多「乾隆未覽之寶」;
連乾隆皇帝也無法擁有如此高規格的展間與設備,
可以鋪陳排開一系列文物,遑論數位化的高清大圖。
尤其近幾年來,世界各大博物館陸續開放線上資源
免費取用;加以不斷出土的文物線索,使原來殘缺
的歷史拼圖,日漸完整;許多疑惑不解,終也水落
石出。
博物館本應是眾人共享的教育殿堂。這本立體導覽
小書,就是希望陪伴大家自在地走進博物館,只需
浮生半日,便可會心一看千年山水。自己一人,或
三五好友,毋需約時間、找導覽、碰運氣,可以更
自由地親近文物,直指重點。
適逢鎮館三畫聯袂展出,如此盛宴,怎能辜負?就
以這本小書,做為夢的起點。
我有一個夢 梅朵
我總愛說:趕上了一個最好的年代。
博物館裡,如今可以看到許多「乾隆未覽之寶」;
連乾隆皇帝也無法擁有如此高規格的展間與設備,
可以鋪陳排開一系列文物,遑論數位化的高清大圖。
尤其近幾年來,世界各大博物館陸續開放線上資源
免費取用;加以不斷出土的文物線索,使原來殘缺
的歷史拼圖,日漸完整;許多疑惑不解,終也水落
石出。
博物館本應是眾人共享的教育殿堂。這本立體導覽
小書,就是希望陪伴大家自在地走進博物館,只需
浮生半日,便可會心一看千年山水。自己一人,或
三五好友,毋需約時間、找...
目錄
梅朵 序 5
北宋三畫為何如此重要? 6
谿山行旅圖
梅朵畫重點 12
千年迷藏 14
遠觀 16
近看 18
餘音 — 因冷落而乾淨 26
早春圖
梅朵畫重點 34
皇家認證的落款 36
遠觀 38
近看 40
題跋 — 乾隆爺來了 48
萬壑松風圖
梅朵畫重點 56
筍尖上的墨書 58
遠觀 60
近看 62
無人 — 寂寞而喧騰的松林 66
梅朵在現場 68
後記 70
梅朵 序 5
北宋三畫為何如此重要? 6
谿山行旅圖
梅朵畫重點 12
千年迷藏 14
遠觀 16
近看 18
餘音 — 因冷落而乾淨 26
早春圖
梅朵畫重點 34
皇家認證的落款 36
遠觀 38
近看 40
題跋 — 乾隆爺來了 48
萬壑松風圖
梅朵畫重點 56
筍尖上的墨書 58
遠觀 60
近看 62
無人 — 寂寞而喧騰的松林 66
梅朵在現場 68
後記 70
商品資料
出版社:長歌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1-10-13ISBN/ISSN:978986992986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72頁開數:13*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