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FM「梁冬私房筆記:莊子的心靈自由之路」播放量破2,300萬次
★當當圖書《梁冬說莊子》系列破13,000則評價,99.8%好評
世界有點複雜,豁達大師莊子會陪你找到自由的解答。
面對做不完的工作、趕不上的進度,你是否很爆炸,好想喊「我受夠了」?
碰到愛批評、愛爭論、愛比較的人,你是否很崩潰,好想說「小人退散」?
不斷與機會和成功擦身而過,你是否感到沮喪,好想問「是我不夠好嗎」?
人生中會遇到的各種想不通、放不下、過不去,
莊子早就透過一幕又一幕的超現實短劇告訴你怎麼做了。
►被情緒綁架時,請提醒自己──
所有情緒反應,都只是出於內心預設立場的習慣而已;不如深呼吸一口氣,換個角度看事情,或許反而能看見轉機。
►碰到用嘴巴刷存在感的人時,請記得──
對方除了證明你是錯的而他是對的以外,什麼也證明不了。請盡快遠離這種人,否則你一定會充滿挫折感。
►事情不如預期時,請告訴自己──
任何事物的好壞對錯都不是永遠的,此刻看似不好的結果,未來也可能變成好結果;不妨盡情享受過程中的風景。
在《齊物論》的世界裡,所有事物都是同一個生命體,
而我們的所見所聞,只是不同攝影機拍到的各種角度而已。
世界越亂,越需要讀莊子,
練習不隨波逐流,從今天起好好過生活。
作者簡介:
梁冬
正安康健創始人、正安自在睡覺創始人、冬吳文化創始人。
中華中醫藥學會健康服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中醫大家李可先生,亦是中醫大師郭生白先生的入室弟子。
與生命本質的多維度跨界相關的《生命》系列紀錄片出品人及主持人。
電臺節目《冬吳相對論》、《冬吳同學會》主講人,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節目被蘋果App iTunes 評為「年度最受歡迎社會經濟類談話節目」。
喜馬拉雅FM《莊子的心靈自由之路》主講人。
電視節目《國學堂》主講人;《新週刊》「2012年度生活家」。
曾任百度副總裁,中國鳳凰衛視主持人及主編。
出版作品:《梁冬說莊子》系列、《處處見生機》、《唐太宗的枕邊書————————梁言群書治要》、《黃帝內經說什麼》系列(與徐文兵先生合著)、冬吳相對論.心時代文集之《歡喜》、《無畏》(與吳伯凡先生合著)、《睡覺》。
章節試閱
第二章 不焦慮的活法
煩惱是不會沒有的,但你可以放下它
「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今天,那個全然的我,沒有了自我、本我、超我的分別,只有一個「吾」來代表所有的我。本我、自我和超我就是佛洛伊德對所謂的「我」的冥想。所有的我今天都沒有了,全部合為一個「吾」。
「汝知之乎?」——你知道這一點嗎?南郭子綦表揚他的學生,並且說他已經放下了,也就是說他今天參透了。
馮學成老師在《禪說莊子》裡面對這一段的描述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對莊子的理解,不是停留在邏輯、知識以及考據的層面,而是在體悟的高度。他就認為南郭子綦在這一剎那間大徹大悟、煥然一新。
其實,這個東西並沒有那麼神祕。比如說你在玩賽車遊戲的時候,完全投入其中,過了很多關。不管明天要不要考試,老婆是不是在抱怨,兒子是不是在哭,反正你在那個遊戲裡面已經達到一個狀態之後,突然就破關了。那種成就感彷彿是你已經戰勝了全中國十幾億玩家,你明白一切都是假的,而你在遊戲裡用假的成功獲得了真實的快感,多有趣。
當年,一位我尊敬的老師和我說過,他曾經見過一位戰場上的將軍,當敵人就要攻打上來的時候,他卻說要休息一下,一下子就睡著了,一分鐘以後就醒了過來。那種隨時可以把世界放下、扔掉,將自己置身於整個世界之外的能力,可以幫助一個人獲得解脫。煩惱是不會沒有的,只有當你完全覺察不到它的時候,哪怕只有零點零一秒,也彌足珍貴。
所以,那些沒心沒肺,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夠吃飽睡醒再說的人,都有大福報。
我只有在很少的時刻能夠達到這種狀態,就是跟一些特別聰明的老師在「精神飆車」的時候,在某個剎那間都覺得很好笑,同時哈哈大笑的時候。那一剎那間,「無我相,無壽者相,無人相,見諸相非相」。反正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的不言之樂。
真正的答案包裹在體驗中
你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要回答一個問題,你往往不能給出答案,因為答案是不存在的,它被包裹在體驗當中。如果只是一個書面上的答案,那是虛假的,是比喻。世界只不過用這個東西比喻那個,用那個東西再去比喻另一個而已。
南郭子綦說:「我跟你說我到底體驗到了什麼,但在我講出答案之前,你得讓我把這件事情講出一個境界。」那麼,這個境界是什麼呢?
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大家都知道,「籟」是指音樂。有人說,「籟」是上古時期的一種樂器,在這裡泛指音樂和音波。
南郭子綦說:「你聽過這三個概念嗎?」顏成子游當然是知道的,就說「敢問其方」——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要跟吳伯凡老師和徐文兵老師重新對話。如果沒有提問的話,高手會很鬱悶,他總不能用自己的左腳踩右腳之後騰空而起吧;你總得給他一個肩膀,讓他翻牆而過……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
宇宙乾坤天地,被稱為「大塊」。「大塊噫氣」的意思就是整個宇宙天地在運轉的過程當中,會產生一種韻律感,像呼吸一樣。
在大爆炸的過程當中,宇宙是一直在往外擴散的嗎?有可能。宇宙向外擴散的過程,
類似於血脈在我們身體裡面的過程。血在血管裡面,不是像長江黃河那樣一路向東的,它是前進一點又後退一點,再前進一點又後退一點。你在打坐的時候是能感受得到的,它會隨著全身所有臟器吐納頻率的共振,進一點,退一點,再進一點,再退一點。莊子在當時就認為宇宙不是一直膨脹,而是有節奏的。
對於這種節奏感,我不是很明白。但是,我猜想,莊子透過對自己身體呼吸節奏的體會,感受到了整個宇宙的呼吸。從理論上來說,萬事萬物都不是向著同一個方向運動的,但一定是在同一個節奏上運動的。
讓我們放鬆下來,體會一下身體的呼吸,你感覺到自己的頻率了嗎?萬物一體,你怎麼知道你的節奏不是整個宇宙節奏的一部分呢?
第二章 不焦慮的活法
煩惱是不會沒有的,但你可以放下它
「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今天,那個全然的我,沒有了自我、本我、超我的分別,只有一個「吾」來代表所有的我。本我、自我和超我就是佛洛伊德對所謂的「我」的冥想。所有的我今天都沒有了,全部合為一個「吾」。
「汝知之乎?」——你知道這一點嗎?南郭子綦表揚他的學生,並且說他已經放下了,也就是說他今天參透了。
馮學成老師在《禪說莊子》裡面對這一段的描述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對莊子的理解,不是停留在邏輯、知識以及考據的層面,而是在...
作者序
入戲要深,出戲要快
好事和壞事是同時存在的
我覺得,莊子就是一位達觀的、不講究絕對對錯的人。什麼是達觀呢?莊子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加在一起才是全面,悲觀和樂觀加在一起才是達觀,悲觀的時候應該樂觀,樂觀的時候應該悲觀。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悲觀的還是樂觀的呢?悲觀的人是他在當下生存環境很好的時候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樂觀的人在很慘的時候不管是蟄伏還是低頭,總是充滿生機,頑強不息。巴菲特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其實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世間一切雖然充滿不定的變數,但自在源於無常,無常才是常態,無智才是智。我現在越來越覺得莊子是道家裡的孔子,你看他幾乎在每一篇裡都拿孔子來講,事實上幫我們還原了一個真正的孔子。起碼在莊子的視角裡,孔子是一位更達觀、更不糾結的人,而且孔子對於人間世的種種人性,是很了解的,而且很洞察。對於人性,他並不那麼悲觀,而且樂知天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莊子做到了孔子後來想明白的事情,而孔子做了很多莊子暗暗想做但又沒去做的事。對於這一點,我以前不了解,讀《莊子》讀多了以後才發現其實莊子是很愛孔子的。錢穆先生也這麼認為,他認為從根本上來說,莊子是道家學派裡的儒家,儒家學派裡的道家;而愛新覺羅.毓鋆老師在解讀莊子的時候更是用《大學》和《中庸》的精神來作註解。
在某種程度上,莊子的內心隱隱存在著對做事情的一番羨慕,只不過由於外界的原因,導致他最後悟出了一種道,收穫了一種超越世間的達觀。
《齊物論》本質上講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六個字。
實際表現在生活中是什麼樣子呢?我的一位朋友,年輕的時候離了婚,後來一個人把孩子養大,她女兒告訴我,媽媽常說離婚是自己人生中做過唯一正確的事情————好和壞真的要看站在什麼層面上講,有時候她在跟別人討論作為一個單親媽媽的經歷時,那些閨密、女性友人,或者剛剛認識的女性都會投以某種同情的眼光,好像她很可憐的樣子。但是當她分享完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後,居然絕大部分女人都悄悄地跟她說,「其實我覺得你真讓人羨慕」。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都很難理解好事和壞事之間其實是一個轉換,轉換的本質就是時間和角度。同樣一件事情,或者是任何一件事情,換個時間、換個角度看,都會呈現出我們在世間看到的價值判斷的另一面可能性。
我還有一位老朋友,他是很驕傲的人,九十年代上過富比士富豪榜,是到現在為止為數不多沒進去、沒下去、沒上去、沒出去,而且電話號碼還沒換的人。那些進去的、下去的、上去的、出去的人,當年也是非常令我們羨慕的人物。所以我們又怎麼知道這些進去、下去、出去的結局不是從某人成為富豪榜榜單裡的人物那個時候開始的呢?
所以,任何一件事情,你反過來看它,都會讓你產生截然相反的感覺,就好比快樂和悲傷的情緒。我們以前總是說,好事隱藏在壞事的裡面,壞事隱藏在好事的裡面,這其實還是站在好事的角度看壞事,站在壞事的角度看好事,全然沒有了解好事和壞事是同時存在的。
我們常常由於自己狹隘的視野,很容易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件事情的好或壞上面,這其實是人類進化或人類演化的結果。
當我們迅速對一個人進行好壞分析的時候,就不至於讓我們總是處在一種無所適從的狀況。就像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出一種看電影的習慣————先不看劇情,也不看裡面的矛盾,只看這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常常問媽媽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不知道這是如何形成的,可能是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
簡單地把事情分成好事壞事,把人分成好人壞人,有助於我們判斷,令我們可以趨利避害。但其實,壞人也有很多好朋友,好人也幹了很多齷齪事————起碼想了很多齷齪事,他只是沒膽量、沒機會、沒因緣做壞事而已。
如何判斷一件事情的好壞呢?
我們怎麼判斷好壞呢?一言以蔽之,我們都是世界的一面鏡子,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體的。我們就像全像攝影的立體照片一樣,每一個人經歷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狀況,都是藉由時間和空間的投射,呈現出我們內心價值觀所判斷的對象,並擁有了非常大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當我們能夠站在十次元的全像角度來看事情(十次元就是上下、前後、左右、過去、未來、生死,生死也可以用陰陽來取代),你就建立起了一種全像視角。
全像視角是我們大部分人所缺乏的視角,因為人的眼睛長在鼻子上面,是平著長的,大部分人只能看一百八十度的範圍;而馬的眼睛因為是長在兩側的,所以牠可以看到更寬廣的世界;蒼蠅就更厲害了,牠是複眼,幾乎能看到三百六十度範圍內的物體。
再比如,假設我們的眼睛能同時看二十五個攝影機拍攝的影像,有的攝影機在身體裡面,有的在身體外面,有的在身體上面,有的在身體下面,有的在下一個街角,有的在你的未來,還有的在你的過去……,同時聚集在你面前的螢幕上,你會看到什麼?這彷彿是大樓監控室的視角,當大樓管理員看見一個人走進來的時候,他在不同的監視畫面上看見這個人的屁股、這個人的禿頭、這個人的腳、這個人上了二樓、這個人拐進了隔壁張阿姨的家……如果我們能夠像管理員一樣看見世界,問世界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往哪裡去?我們就能夠從過去、未來、正面、反面、上面、下面,全然地看到一個人的立體圖像。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對全然不好不壞的同情。一切盡在不好不壞的淡定中,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如是這般,就是分解成為每一幀每一幀的畫面。
在看過這些不同次元的影像之後,你會產生一種「全然感」,這種全然感會幫助我們產生了了歷歷分明、栩栩不動的情緒反應。如果你不站在過去、未來,不站在裡面、外面,不站在宏觀的、全然的視角看問題,就會患得患失,一會兒覺得高興,一會兒感到興奮,一會兒覺得無聊,一會兒又感到遺憾……。但是,如果你能夠全方位地看清楚某件事,就會產生不說話的沉默感,因為你知道故事的劇情會反轉、反轉、反轉……
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一尊泥菩薩的眼睛被裝上了監視器,耳朵也被裝上了監聽器,而且每一個來跪拜菩薩的人走出去以後都被沿街的監視器拍下其故事,這些故事全部上傳到「雲端」,被中央處理器處理。比如,有人希望兒子成績好,有人希望貪汙腐敗不要被抓到,有人希望自己趕快離婚,有人希望自己不要離婚等等;同時,又能知道這些希望的背後有什麼真實目的。
也就是說,假設你是人工智慧,是蒐集了大數據的菩薩,看到了所有人的訴求,你會怎麼辦?如果你看了一千年,發現原來所有人祈求的事情歸納出來就二十種,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看到這些人後來各自的人生結局,有些人放了一百塊,結果沒有達成他的目的,就在心裡暗自抱怨「這菩薩一點都不靈」;還有些人想著先給一些訂金,等事成之後再多給一些……。如果這些念頭也藉由無線網路上傳到「雲端」,被菩薩接收到,你覺得他會怎麼樣,會怨恨這個人嗎?
如果一百個人裡面有九十幾個都是類似的想法,那菩薩會怎麼樣?他最後一定只會做一件事情,就是對他們感到無奈,並覺得很無聊。
菩薩知道這些人其實只不過是未開悟的,還活在自己世界裡面糾結的普通人,他心懷慈悲地想要讓這些普通人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希望他們不要被自己短時間的訴求所綁架。同時,對於菩薩這樣一個與宇宙「連接」的「終端接收器」來說,看到的不僅是人,也許他還能聽到蟲子,甚至是蒲團的聲音(你怎麼知道蒲團沒有意識?你怎麼知道一根房梁沒有意識?你怎麼知道一盞燈沒有意識?如果它們都擁有了人工智慧,並且已經連上網,產生一種所謂的「意識」以後,它們都會有自己的語言),他把這些都匯聚起來的時候,就會感受到「諸漏皆苦」————人生的一切歡喜和痛苦背後,都是無常的苦————每個人來祈求都是因為他苦,一個很開心的人是不會來祈求的。
菩薩感受到了每個人在時間、空間,以及周遭關係連結所產生的群聚效應,他感受到了無聊、無奈,然後保持沉默。最後,他對世間的無常充滿了整體且全然的了解、洞察和接受。
我們的傲慢來自於偏見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訊息被全部蒐集之後在雲端進行大數據處理的這個過程,就像看了無數個監視畫面的大樓管理員,會產生什麼感覺?那肯定是最接近佛性的人,因為他看到了人間所有的夢想、貪婪、愚蠢、悲傷、自以為是、勾心鬥角︙︙,最後就會保持一種全然的接受。
這種全然的接受,是因為他看到了所有,而且他看見了連結,甚至看到了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連結(當然也看見了別人和世界的連結),他看見了人和物的連結,就像物聯網一樣,關鍵是這些所有的「全然」最後會產生的結果,就是三個字:整體感。
這個整體感用莊子的話來說就叫「齊物」。所有的情緒波動,都是基於我們對世界認知的思維活動的偏向,是偏見帶來的,我們的傲慢來自偏見,而我們的謙卑來自真正的對「全象世界」的洞察,這個洞察就叫「般若」(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有了般若之後,才會由無奈生出同情,從同情生出願意幫助大家的願力。所以智慧和慈悲是並行的,有了智慧和慈悲之後,才會發大願;有了大願之後才有大行(大智菩薩是文殊菩薩,大慈大悲菩薩是觀世音菩薩,大願菩薩是地藏王菩薩,大行菩薩是普賢菩薩)。所以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其實不是四個人,是四種不同的「宇宙投影」,而且他們不是簡單地從一到二,從二到三,從三到四的次第關係,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然關係。只不過為了方便表述,人們把它表述成四個方面。
因為我們的語言是單向性的,大部分人的頭腦運轉只接受單向運轉,我們的世界觀完全受制於我們語言表述的局限,這就是為什麼太智慧的人往往會出現一種情況————無語。
因為他會語塞,同時有八十句話湧到喉嚨,這八十句話卻是矛盾的,先說哪句後說哪句?
他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所以這叫「戒定慧」。
「戒」是克制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執著,或者是克制自己偏狹的角度。我們對錢財很渴望,其實是因為我們偏狹地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才是我們對財物那麼執著的主要原因;我們對愛情有那麼強烈的要求,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終將孤獨,而大部分人沒有接受過孤獨的訓練,所以很害怕孤獨以後無所事事;我們對於生命的執著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死」的經驗,所有的經驗來自於「生」,而死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於是就產生了恐懼。我們每天晚上入睡,尤其是很多人會睡得很「死」(完全無知覺的時候),為什麼不感到恐懼呢?因為你知道第二天早上還會醒來,所以你就沒有擔憂了。但你又怎麼知道,在人生的大夢過程當中,這一次的死亡不是一場夢呢?你又怎麼知道,你現在活著的世間不是另外一個更深層次的夢的一個片段呢?
《齊物論》是《莊子》所有篇目的總綱
我認為《齊物論》是莊子的「宇宙全像論」的展現。在《莊子》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篇就是《齊物論》,它是《莊子》所有篇目的總綱。沒有《齊物論》做基礎,你無從了解不生不滅,無從了解不好不壞,無從了解不垢不淨,無從了解「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因為宇宙的任何一個點,都包含了整個宇宙的投影。
只有我們把世界作為訊息流的時候,才能夠想像,一個晶片那麼大的地方,可以容納整個世界。因為它不僅僅是自己的存儲量很大,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啟動一個連結,一個與雲端存儲器相連的連結,而每一個受理終端,就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每一個「相」,就是我們經歷的每一個片段的相。每一個相都只是一部分,都只代表了本質的一個角度;而另外的部分,就是這個相的「分相」,所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來」就是那個事物的本體,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好壞、長短、大小、生死、快樂悲傷,全部都是一個整體同時存在的不同面。當你理解這件事情後,才能說是無好無壞,無生無死,無壽者相。無無明(無明就是陰暗),亦無無明盡(就是連陰暗的盡頭也沒有)。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所以才會有了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以上所有的論述都在一個假設和前提之下,那就是,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全像投影,而我們是這個全像投影的一個切片。所以,世界即我————我們是世界的投影,世界也是我們的投影。這個世界是所有人投影的集合,就像網際網路只是所有節點的集合一樣,這個世界本身是一堆相互投影的集合。所以,我在本書裡講的就是世界是你的投影,你也是世界的投影,而這個互相投影的過程,即我們看世界、看彼此的角度隨時會變化。
這也就是《金剛經》裡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話最後一個字排下來反著看,就是「觀電影法」。所以,學會看電影,就學會了看宇宙;把自己活成一部電影,即人間是劇場。總之,入戲要深,出戲要快。
所以人生的真相,就是發現原來大哥也有小煩惱,小人物也有大夢想。天天晚上在微信或微博上對中美關係、貨幣戰爭指點江山的人,第二天早上六點爬起來在地鐵排著二點五公里的隊去擠公車,為了一個煎餅果子今天又漲了五毛錢而生氣,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大部分人是這樣,我也是這樣。
你要向「論」討教,向大道討教。
這僅僅是我的私房筆記,必有各種不究竟,懇請斧正。
梁冬(太安)
二○一八戊戌年春於自在喜舍
入戲要深,出戲要快
好事和壞事是同時存在的
我覺得,莊子就是一位達觀的、不講究絕對對錯的人。什麼是達觀呢?莊子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加在一起才是全面,悲觀和樂觀加在一起才是達觀,悲觀的時候應該樂觀,樂觀的時候應該悲觀。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悲觀的還是樂觀的呢?悲觀的人是他在當下生存環境很好的時候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樂觀的人在很慘的時候不管是蟄伏還是低頭,總是充滿生機,頑強不息。巴菲特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其實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世間一切雖然充滿不定的...
目錄
作者序 入戲要深,出戲要快004
第一章 你有沒有可能也達到顱內高潮?
世界是一個完整一體的投影嗎? 027
世間有多種法門030
能做高人弟子的也不是普通人032
第二章 不焦慮的活法
南郭子綦與他的學生037
煩惱是不會沒有的,但你可以放下它039
真正的答案包裹在體驗中041
我們的身體像是大地的縮影043
睡覺是一個節奏的樂章045
天籟到底是怎樣的聲音? 046
第三章 問題本身就是答案
睡覺時思前想後的那些人049
萬事萬物是普遍相連的051
不斷用追問來回答問題053
真正統領著公司行為的,不是老闆054
不理解背後的邏輯,再努力都沒有意義056
紛繁世界背後的道統059
第四章 你怎麼知道你和伴侶不是一個共同生命體的一體兩面?
去觀察自己生滅的念頭063
在睡夢裡產生奇妙的洞察力065
你可以成為夢裡的主人068
世界是一重又一重的鏡像071
兩個內在不同的自己073
共同生命體的一體兩面075
第五章 不自由,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被自己的成見蒙蔽了
假如世間無處不在都是針孔攝影機079
後臺不同次元的豐富訊息081
你的世界觀蒙蔽了你的世界083
幫助我們獲得自在安定的錨085
第六章 艱難人生中最值得擁有的心智模式
彼此有彼此的是,各自有各自的非089
你的行為都受制於一個「環」 091
內心世界一變,外部世界就都變了093
你的成見決定了你看到的世界095
不以物喜,才能不以己悲097
日本房地產給我們的啟示099
如何擁有把不好的事情都轉換為好事情的心智模式101
第七章 你我其實都一樣
天底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105
為什麼看了一部恐怖電影,你會成為一顆受「驚」卵? 107
世界上哪有真正的「一碼歸一碼」 110
憑什麼一個人只能是男人或女人呢? 112
世上所有的事情,其實真的不一定是你所以為的那樣114
什麼是真理?你能用,就是得到了117
第八章 為何「想得到卻沒得到」、「現在有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什麼樣的人能夠「挫萬物於筆端」? 123
分別心不休,煩惱不止126
有必要總是活在好壞的判斷裡嗎? 128
不要像貪吃蛇︱吃得越多,負擔越重129
你為什麼會「朝三暮四」? 130
抱怨傷身害命,都是自找的133
好的人生,就是一個把抱怨活成玩笑的過程135
第九章 多麼痛的領悟:一出「生」就會入「死」
要想不為一隻小狗的離去而悲傷,最好的方法是從一開始就不養狗139
要想「成」得先有「損」,有「損」才會有「成」 142
無論你在哪種狀態,最終都會到無語的狀態144
可以去做任何事,但心裡要對做這事的成敗得失不那麼在意146
你無法同時彈出所有的音符149
第十章 你不僅僅是你,你還是誰呢?
可以這樣說,又可以反過來說,才比較接近一件事情的本質155
所謂嚮往,既代表對過去的迷戀,又代表對未來的展望158
沒有相殺,怎麼會有相生160
說話,應無是非和機心162
睡不好,主要是因為白天你的身體不夠累164
做不到「靜中禪」,那就去「動中求禪」 166
第十一章 是什麼在暗暗摧毀我們的人生
從精神層面上來看,壽命是沒有長短分別的171
內涵越小,外延越大173
人生所有的悲哀都來自被自己預設的「有和無」、「大和小」 175
沒有任何人能確定自己到底活成什麼樣子178
既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活成什麼樣子,那麼我們該如何自處181
你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183
第十二章 人生的悲哀就是「不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
為什麼大部分人臨終時都後悔自己一生中沒有做什麼189
要做就做一個「不辯論,不是非」之人191
享受過程,比享受結果更享受194
真理不是辯論出來的197
小心那些用嘴上的是非爭辯來刷存在感的人200
「他說的我都知道,我擔心我說的他不知道。」 202
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跟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204
做才是得到206
發呆的人和不發呆的人差別在哪裡208
第十三章 「哥,您多大的人物啊,還為這點小事煩惱?」————放鬆的智慧
我們的所有煩惱,都是因為內在所擁有的還不夠多213
把自己放在一個大格局裡,事情就變小了215
亂什麼不能亂心217
第十四章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自己喜歡但無用的事情上
智慧就是找到「不同事物之間的相同之處」 223
人活著,要無聊得起、無用得起225
改變並決定你命運的,實際上都是那些看似沒用的事情228
是什麼讓我們有了好壞的分別231
活得是好是壞,都只不過是「習慣」的呈現233
我們現在活在哪些的荒謬的慣性裡235
人活在習慣裡面好嗎? 237
不習慣的狀態不一定是錯的239
這世上總有人可以看見你看不見的一切242
第十五章 每一件事情的付出和回報,總是要盈虧平衡的
中國文化真的是一門境界的學問,而不是對錯的學問247
你過去所做的絕大部分事情,有多少是真正有意義的248
高明的人怎麼做事情:不趨利、不避害、不喜求250
這輩子重要的事情,都不是去努力結交某些朋友而得來的252
你夢過自己做夢嗎? 254
千萬不要在夢醒的時候發現自己還在熱身256
第十六章 越讀《莊子》,越發現自己無知得可怕
我們完全有可能是什麼東西的「影子」 261
「我不是人,我可能是人工智慧」 263
當把任何一個問題放到無窮大的領域時,我們在有窮世界裡面的理解就沒有意義了265
美好總是需要用某種特別神奇的方式來結束的267
第十七章 世界,由你的願力決定
蝴蝶和我,都可能在彼此的夢裡271
你相信你是,你就是了273
第十八章 為什麼莊子應該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文學家?
相隔再遠的事物,為什麼還能「互通款曲」 276
鏡子破碎了,每一塊也能照出你全部的影子278
「齊物論」,就是「全像宇宙理論」的文學版281
附錄 《莊子.內篇.齊物論》 283
作者序 入戲要深,出戲要快004
第一章 你有沒有可能也達到顱內高潮?
世界是一個完整一體的投影嗎? 027
世間有多種法門030
能做高人弟子的也不是普通人032
第二章 不焦慮的活法
南郭子綦與他的學生037
煩惱是不會沒有的,但你可以放下它039
真正的答案包裹在體驗中041
我們的身體像是大地的縮影043
睡覺是一個節奏的樂章045
天籟到底是怎樣的聲音? 046
第三章 問題本身就是答案
睡覺時思前想後的那些人049
萬事萬物是普遍相連的051
不斷用追問來回答問題053
真正統領著公司行為的,不是老闆054
不理解背後的...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