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保村、陳怡伶、劉宜霖
定價:NT$ 480
優惠價:9 折,NT$ 432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今生不虛此行,莫過於追尋佛陀的聖蹟。
佛陀在世所說的法,即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以及證得大解脫、大安樂、大自在、不生不滅的方法。
本書獻給:
未能朝聖的人,圓滿心靈上朝聖的夢想。
已朝聖過的人,作為珍貴的收藏與回顧。
【本書特色】
★本書發掘佛陀時代鮮為人知的驚奇典故。
★本書詳細記錄佛陀聖地的遺骸、文物、朝聖之旅。
★本書記錄佛陀聖地與當時佛教所發生的事件,以及相關故事。
★本書記錄了佛陀和他的弟子們相關的考古信息與資料。
★本書除朝聖紀錄外,復有專章二章,介紹新發掘之世界最大佛教遺址――錫
爾布爾,以及當代印度佛教復興基地――龍樹學院。
★每章均附有英文簡介,以利於當地的導覽互動。
【主要內容】
本書發掘佛陀時代鮮為人知的驚奇的典故,譬如佛陀預言:「琉璃王滅釋迦族,七日後琉璃王和他兵眾都將毀滅。」果然琉璃王聞言,非常恐怖。但到第七天時什麼事都沒發生,琉璃王以為自己已幸免于難,便帶軍隊與侍女到阿貽羅河兩側舉行宴會慶賀,忽然天空中,雲團翻滾,倏起雷震,暴風驟雨,將所有人漂溺而死。而琉璃王瞬間被雷殛斃,墮入阿鼻地獄,並且天火將宮城一燒而空。還有佛度鬼子母。阿難飛升天空,荼毗自身,舍利子分落兩岸。蓮花色尊者三代亂倫。……等等不勝枚舉。
本書內容以中文為主,圖片及英文為輔,並以佛陀一生為經、事蹟為緯,依序陳述世尊從誕生、出家、修行、成道、弘化、涅槃的過程。佛教因世尊及聖弟子的弘揚而開展,和印度文化息息相關,因此本書融進歷史與地理元素,裨益讀者在了解聖蹟的同時,能夠掌握佛陀弘法的時空脈絡。
今日聖蹟多數僅存斷垣殘壁,後人能窺八大聖地梗概,不得不歸功於阿育王、玄奘大師及近代考古學家康寧漢等等;撫今追昔,雖然印度佛教在十三世紀衰亡,所幸1891年有護法大士,1956年有安貝卡博士,相繼揭開印度佛教復興的序幕;今日,續有世友居士創立龍樹學院,勠力於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佛教曙光再現,本書特闢專章介紹。祈願讀者、朝聖者,在瞻禮聖蹟、緬懷佛恩之時,更能發心立願,入佛智海,傳佛法燈,覺人覺世!
第一章、緒言,主要內容:
佛教興衰有因有緣,因此,本書將歷史與地理元素融入文內,並以佛陀一生為經、事跡為緯,從世尊出生、出家、修行、成道、弘化、涅槃的過程,逐次鋪陳八大聖地。為能掌握佛陀一生及印度佛教發展的時空轉變,本章略述印度的地理與歷史、佛教的興起與發展,及八大聖地發現的關鍵人物:阿育王、玄奘大師、康寧漢。
第二章、藍毗尼園與迦毗羅衛城,主要內容:
藍毗尼園是世尊誕生地,今尼泊爾境內,園區中心是摩耶夫人寺,是棟白色尼泊爾式建築,旁有聖池、阿育王石柱、菩提樹。1997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有運河,將園區隔分為東、西兩側,東側聚集上座部佛教寺院,西側都是大乘佛教的寺院。迦毗羅衛城是王宮遺址,和藍毗尼園之間原有捷徑約 23 公里(尚未開通),有佛陀舍利塔,1898 年、1971 年兩次探勘,挖掘出佛陀真身舍利。
第三章、菩提迦耶─佛陀成道處,主要內容:
菩提迦耶是世尊悟道成佛處,為全球佛教徒心中最重要的聖地。巍峨尖塔型「正覺大塔」位在菩提迦耶的中心,菩提樹及樹下的金剛座則是園區的核心所在。悉達多太子成道前曾在前正覺大山的龍洞中苦行,尼連禪河畔有紀念當初太子接受牧羊女乳糜供養的蘇迦達廟。放棄苦行後,太子來到尼連禪河另一岸的迦耶,在一棵菩提樹下鋪草結跏趺坐,並誓言:「不成正覺,終不離此座。」四十九日後終於大徹大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並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世尊成道後,在大塔四周或禪坐或思惟或經行,計有七處,稱為「七週聖地」。
第四章、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處,主要內容:
鹿野苑是佛陀初轉法輪的地方。鹿野苑遺址園區,有阿育王石柱的挖出地、佛陀說法台,達美克大塔則是鹿野苑的地標,屬覆缽式佛塔,是世上最早的佛塔造型。和園區一路之隔的鹿野苑博物館,展示有阿育王石柱柱頂四獅石雕真品。離遺址公園西南約一公里處有五比丘迎佛塔。
第五章、王舍城─佛陀說一佛乘處,主要內容:
王舍城以竹林精舍、靈鷲山、七葉窟、那爛陀大學等而聞名。王舍城是佛陀悟道後行化的第一個大城,竹林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王舍城東是靈鷲山,山頂有講經台,佛陀曾在此宣講《法華經》、《般若經》、《楞嚴經》⋯等大乘經典。靈鷲山北邊的多寶山,有日蓮宗所建的「世界和平塔」。王舍城西山上的七葉窟是第一次經典結集處。那爛陀大學曾是高僧雲集的佛教最高學術中心,也是玄奘大師西天取經的主要學府。
第六章、舍衛城─佛陀降伏外道處,主要內容:
舍衛城以給孤獨長者及祇陀太子供養的「祇園精舍」而聞名,《金剛經》及《阿彌陀經》就在此地宣說,園區遺址尚有世尊香室遺跡、阿難菩提樹。祇園精舍不遠處有給孤獨長者故居遺址和鴦掘摩羅塔,以及世尊飛升忉利天之處。
第七章、僧伽施─佛陀自天宮降凡處,主要內容:
僧伽施是世尊為母在忉利天說法三個月後降返人間的地方。此地的小丘上有天降處的小塔廟,小丘下的平地有阿育王大象石柱,旁是菩提樹,樹邊有一白色祠堂,供奉梵王與帝釋隨侍佛陀重返人間的聖像。
第八章、吠舍離─佛陀預告捨壽處,主要內容:
吠舍離意譯為「廣嚴城」,表示是廣博嚴淨之地,是佛陀時代六大城之一。此地發生獼猴獻蜜、女眾出家、菴摩羅女獻園、阿難入滅等意味深長的史事,也是《藥師經》、《維摩詰經》說法地。同時是第二次結集處,且完好無缺地保存了阿育王獅柱,緊鄰是阿育王所造的阿難舍利塔,是座紅磚砌造的覆缽式舍利塔。
第九章、拘尸那羅─佛陀涅槃處,主要內容:
拘尸那羅是佛陀入滅處,遺址內有大涅槃寺和涅槃塔。大涅槃寺是圓筒狀白灰色建築,如一座巨大的石棺,寺內供奉著佛陀作吉祥臥的雕像,寺前有娑羅雙樹。須跋陀羅在此皈依為佛陀入滅前的最後一位弟子。
第十章、聖地之外,主要內容:
德里是印度首都、印度朝聖的入口。德里國家博物館展品有貴霜王朝、笈多王朝出土的珍貴佛教文物,並有佛陀肩骨舍利。印度中南部的龍城,則是近代印度佛教復興根據地,安貝卡博士的號召五十萬人皈依佛教在先,續有世友居士創辦龍樹學院為佛教播種於後,因此佛教復興廣場的安貝卡紀念塔及龍世學園,都是到龍城必訪的重點,尤其是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當初的道場─龍樹洞遺址,更不能錯過。恆河是印度文明的象徵,河岸更是佛陀及弟子弘化的重要地區。泰姬瑪哈陵是一座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寢,為蒙兀兒帝國第五位國王沙賈汗為愛妃泰姬所建,庭園展現典型的波斯式花園風格。
專章一、錫爾布爾─世界最大佛教遺址,主要內容:
錫爾布爾(Sirpur),坐落於印度切蒂斯格爾邦(Chhattisgarh)默哈瑟蒙德區(Mahasamund)默哈納迪(Mahanadi,意為「偉大的河流」)河岸上。這座曾經是赫赫有名的佛教城鎮,無論是考古發現,抑或是佛教文獻,都可覓得其佛教歷史的踪跡。
專章二、印度佛教復興發祥地,主要內容:
本章分四個部份。首先概述印度佛教於龍城復興之緣起,接著以「迪克沙布米」和龍世學園與佛教復興所扮演的重大意義,附錄以龍樹洞、悟興法師與世友居士的法緣作結尾。「迪克沙布米」一節特別介紹安貝卡博士的 22 大願,因為那標誌著新皈依佛弟子對安貝卡博士與佛教的特殊願力。龍世學園一節介紹園中兩尊與印度佛教復興極為重要的塑像:「行禪中的佛」與安貝卡博士。前者為安貝卡博士心目中最理想的佛陀法相,後者與「行禪中的佛」相對,具有繼承佛陀行願之意。
作者簡介:
指導法師:
釋悟興
日本拓殖大學碩士
逢甲大學教授 ‧ 系主任(1971~2006)
逢甲大學教職員佛學社創社社長
台中市嗣雍齋國學研究社創社社長
淨覺僧伽大學行政處主任
台中市中天寺首座和尚
中文作者:
鄭保村
逢甲大學經濟系學士
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碩士
逢甲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英文作者:
陳怡伶
靜宜大學英文系主任、教授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戲劇與劇場研究系博士
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碩士
專章作者:
劉宜霖
新加坡出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2006-2010)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2010-2017)
譯作:
《我心是金佛》、《洞見最真實的自己》、《我是愛,我是喜》、《我是如何拯救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復興血淚史─護法大士傳記》、《安貝卡博士與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佛教救印度,解放種姓制度、解救印度民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23折11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0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0 |
5折 | 1 |
7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鄭保村、陳怡伶、劉宜霖
優惠價: 9 折, NT$ 432 NT$ 4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今生不虛此行,莫過於追尋佛陀的聖蹟。
佛陀在世所說的法,即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以及證得大解脫、大安樂、大自在、不生不滅的方法。
本書獻給:
未能朝聖的人,圓滿心靈上朝聖的夢想。
已朝聖過的人,作為珍貴的收藏與回顧。
【本書特色】
★本書發掘佛陀時代鮮為人知的驚奇典故。
★本書詳細記錄佛陀聖地的遺骸、文物、朝聖之旅。
★本書記錄佛陀聖地與當時佛教所發生的事件,以及相關故事。
★本書記錄了佛陀和他的弟子們相關的考古信息與資料。
★本書除朝聖紀錄外,復有專章二章,介紹新發掘之世界最大佛教遺址――錫
爾布爾,以及當代印度佛教復興基地――龍樹學院。
★每章均附有英文簡介,以利於當地的導覽互動。
【主要內容】
本書發掘佛陀時代鮮為人知的驚奇的典故,譬如佛陀預言:「琉璃王滅釋迦族,七日後琉璃王和他兵眾都將毀滅。」果然琉璃王聞言,非常恐怖。但到第七天時什麼事都沒發生,琉璃王以為自己已幸免于難,便帶軍隊與侍女到阿貽羅河兩側舉行宴會慶賀,忽然天空中,雲團翻滾,倏起雷震,暴風驟雨,將所有人漂溺而死。而琉璃王瞬間被雷殛斃,墮入阿鼻地獄,並且天火將宮城一燒而空。還有佛度鬼子母。阿難飛升天空,荼毗自身,舍利子分落兩岸。蓮花色尊者三代亂倫。……等等不勝枚舉。
本書內容以中文為主,圖片及英文為輔,並以佛陀一生為經、事蹟為緯,依序陳述世尊從誕生、出家、修行、成道、弘化、涅槃的過程。佛教因世尊及聖弟子的弘揚而開展,和印度文化息息相關,因此本書融進歷史與地理元素,裨益讀者在了解聖蹟的同時,能夠掌握佛陀弘法的時空脈絡。
今日聖蹟多數僅存斷垣殘壁,後人能窺八大聖地梗概,不得不歸功於阿育王、玄奘大師及近代考古學家康寧漢等等;撫今追昔,雖然印度佛教在十三世紀衰亡,所幸1891年有護法大士,1956年有安貝卡博士,相繼揭開印度佛教復興的序幕;今日,續有世友居士創立龍樹學院,勠力於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佛教曙光再現,本書特闢專章介紹。祈願讀者、朝聖者,在瞻禮聖蹟、緬懷佛恩之時,更能發心立願,入佛智海,傳佛法燈,覺人覺世!
第一章、緒言,主要內容:
佛教興衰有因有緣,因此,本書將歷史與地理元素融入文內,並以佛陀一生為經、事跡為緯,從世尊出生、出家、修行、成道、弘化、涅槃的過程,逐次鋪陳八大聖地。為能掌握佛陀一生及印度佛教發展的時空轉變,本章略述印度的地理與歷史、佛教的興起與發展,及八大聖地發現的關鍵人物:阿育王、玄奘大師、康寧漢。
第二章、藍毗尼園與迦毗羅衛城,主要內容:
藍毗尼園是世尊誕生地,今尼泊爾境內,園區中心是摩耶夫人寺,是棟白色尼泊爾式建築,旁有聖池、阿育王石柱、菩提樹。1997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有運河,將園區隔分為東、西兩側,東側聚集上座部佛教寺院,西側都是大乘佛教的寺院。迦毗羅衛城是王宮遺址,和藍毗尼園之間原有捷徑約 23 公里(尚未開通),有佛陀舍利塔,1898 年、1971 年兩次探勘,挖掘出佛陀真身舍利。
第三章、菩提迦耶─佛陀成道處,主要內容:
菩提迦耶是世尊悟道成佛處,為全球佛教徒心中最重要的聖地。巍峨尖塔型「正覺大塔」位在菩提迦耶的中心,菩提樹及樹下的金剛座則是園區的核心所在。悉達多太子成道前曾在前正覺大山的龍洞中苦行,尼連禪河畔有紀念當初太子接受牧羊女乳糜供養的蘇迦達廟。放棄苦行後,太子來到尼連禪河另一岸的迦耶,在一棵菩提樹下鋪草結跏趺坐,並誓言:「不成正覺,終不離此座。」四十九日後終於大徹大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並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世尊成道後,在大塔四周或禪坐或思惟或經行,計有七處,稱為「七週聖地」。
第四章、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處,主要內容:
鹿野苑是佛陀初轉法輪的地方。鹿野苑遺址園區,有阿育王石柱的挖出地、佛陀說法台,達美克大塔則是鹿野苑的地標,屬覆缽式佛塔,是世上最早的佛塔造型。和園區一路之隔的鹿野苑博物館,展示有阿育王石柱柱頂四獅石雕真品。離遺址公園西南約一公里處有五比丘迎佛塔。
第五章、王舍城─佛陀說一佛乘處,主要內容:
王舍城以竹林精舍、靈鷲山、七葉窟、那爛陀大學等而聞名。王舍城是佛陀悟道後行化的第一個大城,竹林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王舍城東是靈鷲山,山頂有講經台,佛陀曾在此宣講《法華經》、《般若經》、《楞嚴經》⋯等大乘經典。靈鷲山北邊的多寶山,有日蓮宗所建的「世界和平塔」。王舍城西山上的七葉窟是第一次經典結集處。那爛陀大學曾是高僧雲集的佛教最高學術中心,也是玄奘大師西天取經的主要學府。
第六章、舍衛城─佛陀降伏外道處,主要內容:
舍衛城以給孤獨長者及祇陀太子供養的「祇園精舍」而聞名,《金剛經》及《阿彌陀經》就在此地宣說,園區遺址尚有世尊香室遺跡、阿難菩提樹。祇園精舍不遠處有給孤獨長者故居遺址和鴦掘摩羅塔,以及世尊飛升忉利天之處。
第七章、僧伽施─佛陀自天宮降凡處,主要內容:
僧伽施是世尊為母在忉利天說法三個月後降返人間的地方。此地的小丘上有天降處的小塔廟,小丘下的平地有阿育王大象石柱,旁是菩提樹,樹邊有一白色祠堂,供奉梵王與帝釋隨侍佛陀重返人間的聖像。
第八章、吠舍離─佛陀預告捨壽處,主要內容:
吠舍離意譯為「廣嚴城」,表示是廣博嚴淨之地,是佛陀時代六大城之一。此地發生獼猴獻蜜、女眾出家、菴摩羅女獻園、阿難入滅等意味深長的史事,也是《藥師經》、《維摩詰經》說法地。同時是第二次結集處,且完好無缺地保存了阿育王獅柱,緊鄰是阿育王所造的阿難舍利塔,是座紅磚砌造的覆缽式舍利塔。
第九章、拘尸那羅─佛陀涅槃處,主要內容:
拘尸那羅是佛陀入滅處,遺址內有大涅槃寺和涅槃塔。大涅槃寺是圓筒狀白灰色建築,如一座巨大的石棺,寺內供奉著佛陀作吉祥臥的雕像,寺前有娑羅雙樹。須跋陀羅在此皈依為佛陀入滅前的最後一位弟子。
第十章、聖地之外,主要內容:
德里是印度首都、印度朝聖的入口。德里國家博物館展品有貴霜王朝、笈多王朝出土的珍貴佛教文物,並有佛陀肩骨舍利。印度中南部的龍城,則是近代印度佛教復興根據地,安貝卡博士的號召五十萬人皈依佛教在先,續有世友居士創辦龍樹學院為佛教播種於後,因此佛教復興廣場的安貝卡紀念塔及龍世學園,都是到龍城必訪的重點,尤其是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當初的道場─龍樹洞遺址,更不能錯過。恆河是印度文明的象徵,河岸更是佛陀及弟子弘化的重要地區。泰姬瑪哈陵是一座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寢,為蒙兀兒帝國第五位國王沙賈汗為愛妃泰姬所建,庭園展現典型的波斯式花園風格。
專章一、錫爾布爾─世界最大佛教遺址,主要內容:
錫爾布爾(Sirpur),坐落於印度切蒂斯格爾邦(Chhattisgarh)默哈瑟蒙德區(Mahasamund)默哈納迪(Mahanadi,意為「偉大的河流」)河岸上。這座曾經是赫赫有名的佛教城鎮,無論是考古發現,抑或是佛教文獻,都可覓得其佛教歷史的踪跡。
專章二、印度佛教復興發祥地,主要內容:
本章分四個部份。首先概述印度佛教於龍城復興之緣起,接著以「迪克沙布米」和龍世學園與佛教復興所扮演的重大意義,附錄以龍樹洞、悟興法師與世友居士的法緣作結尾。「迪克沙布米」一節特別介紹安貝卡博士的 22 大願,因為那標誌著新皈依佛弟子對安貝卡博士與佛教的特殊願力。龍世學園一節介紹園中兩尊與印度佛教復興極為重要的塑像:「行禪中的佛」與安貝卡博士。前者為安貝卡博士心目中最理想的佛陀法相,後者與「行禪中的佛」相對,具有繼承佛陀行願之意。
作者簡介:
指導法師:
釋悟興
日本拓殖大學碩士
逢甲大學教授 ‧ 系主任(1971~2006)
逢甲大學教職員佛學社創社社長
台中市嗣雍齋國學研究社創社社長
淨覺僧伽大學行政處主任
台中市中天寺首座和尚
中文作者:
鄭保村
逢甲大學經濟系學士
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碩士
逢甲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英文作者:
陳怡伶
靜宜大學英文系主任、教授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戲劇與劇場研究系博士
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碩士
專章作者:
劉宜霖
新加坡出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2006-2010)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2010-2017)
譯作:
《我心是金佛》、《洞見最真實的自己》、《我是愛,我是喜》、《我是如何拯救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復興血淚史─護法大士傳記》、《安貝卡博士與印度佛教復興運動:佛教救印度,解放種姓制度、解救印度民主》。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0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3折 | 0 |
5折 | 1 |
7折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23折11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