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麗娟
定價:NT$ 750
優惠價:9 折,NT$ 675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藍麗娟
專事寫作。
寫作主題遍及夢想追尋者、旅行、建築,近年專注撰述臺灣在地奉獻者故事。
政大新聞所碩士、政大廣電系學士。
第五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雜誌類首獎得主。
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Cheers雜誌》副主編、民視新聞部編輯。
書籍作品:
《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李遠哲傳》、《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堅定信念——肝病世界權威陳定信的人生志業》、《我的環臺夢——劉金標的73歲自行車環島日記》、《果然臺灣——種出在地的幸福》、《不上班去釀酒——葡萄園教我人生四堂課》等十五本書籍。
名人推薦:
衝破威權時代的光
文/陳郁秀(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
寫這篇後記,是想回答,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為什麼願意付出這麼多時間?因為這件事非常重要。
我的婚姻欠缺了父母親的祝福,雖然在大女兒佳慧出生後,父母已完全釋懷我這個叛逆的女兒,但對於從政的修一,一直是有意見的,即使在修一逝世後,某一次談話中,有長輩稱讚修一是國家的奇才,也是一位好女婿,父親仍脫口而出:「他讓我的女兒吃太多苦了!」這是父親不捨我人生的遭遇,深深疼愛我的一句來自心中的話。
一九八三年正月,修一因投入反對運動被捕,坐了政治黑牢。他最初被拘禁在警備總部景美看守所,聽到「軍法看守所」,我不禁毛骨悚然,但父親慈祥地對我說:「爸爸陪妳去,不要怕。」就這樣,父女一同前往,並與被捕後的修一第一次會面,這時距修一被捕已是一個多月後了。
一見面,修一的一頭白髮讓我倏然淚下,他摸摸頭笑著說:「這樣也帥喔!」虧他想得出這樣的說詞,無非是想博我一笑。會面中談起修一被捕初期,我曾赴花園新城拜訪前輩柏楊,柏老搖著頭嘆息說著:「以修一的狀況,二條一等著伺候他。」「二條一是死刑一條路」,當時我內心一陣絞痛,未來要如何過日子呢?現場突然死寂無聲。
父親試圖緩和氣氛說:「不要太悲觀,可能有辦法,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再回社會。」修一沉默了一會,眼睛注視著父親,緩緩地說:「爸爸,我知道可能是二條一,逃不過刑法一百條,就是死刑一條路,萬一運氣好、有奇蹟,就算能回到社會,很抱歉,我不會改變初衷,我會更加全力投入反對運動,希望臺灣有朝一日能夠獨立。」七十六歲的父親氣到說不出話來。接著修一又說:「郁秀才三十出頭,還年輕,不要為了我誤了她的一生,所以如果她有任何離開的要求,我都認為是合理的。」這下換我淚流滿面,傷心憤怒無言以對。修一就是這麼沉穩堅定,當下我們父女深深了解,為了臺灣,他竟然寧可犧牲家庭,他的志業是至死不會改變的。臨走前,修一說:「爸爸、郁秀,我說這些話,傷了你們的心,但我要對自己、對家人誠實……」當父女兩人拖著沉重的腳步離開時,父親對我說:「不要擔心,三個孩子,爸爸、媽媽會陪著妳,把他們扶養長大。」
進入立法院初期,修一放下大學教授身段,犧牲文雅的形象,以身體衝撞不義的體制,當他被立法院警察打昏,全身傷痕累累送到醫院急救醒來之際,我問他:「你就從來沒想過我和三個孩子嗎?為什麼要受這麼多的苦?」他對我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民主不會自動形成,一定要有犧牲才會有所斬獲,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這不會是永遠不變的局面,當情勢有所改變時,到時候我會調整的,對於家人只能抱歉了……」。後來真的如修一所言,社會各界逐漸認同,也紛紛投入反對運動,立法院生態有所轉變,而他也進入「理性問政」時期,方法改變但戰鬥力不減,有時搭配街頭抗爭,我們的國家體制就是這樣慢慢往前行的。
從激烈的議會體制抗爭,到裡應外合的縝密問政及立法過程,修一的理想和態度始終沒有改變,他從未有一絲一毫的遲疑。激烈的國會議事交鋒,是媒體的最愛,人民都能經由電視、報章雜誌中了解,然而裡應外合綿密的立法過程,卻鮮有人加以說明分析,這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更深入了解,留下紀錄呈現給眾人的心願。
《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這本書的出版,圓了我多年來的心願,獻給所有曾參與其中,有理想、有抱負、有熱情的臺灣人民,期盼這種堅毅、執著、為前進而戰的信心與毅力,內化成為臺灣人民的精神,讓世界看到臺灣,讓臺灣走入世界。
臺灣在百年來的全球民主思潮中,從蔣渭水所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啟發臺灣人意識、一九七○年代「鄉土運動」的崛起、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七年長達三十八年戒嚴時期的終止、報禁與黨禁的相繼解除、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到二○二一年因COVID-19,臺灣逐漸獲得許多國家的認同與支持,這一切都是臺灣人民一路傳承下來,犧牲奉獻努力耕耘的可貴成果,這正是「臺灣精神」、「臺灣品牌」的關鍵所在。為前進而戰是基本精神,期許臺灣人能繼續同心協力,以智慧、愛心和堅毅的精神,耕耘臺灣成為子子孫孫永遠快樂生活的沃土。
二○二○年至今,值此時刻,香港、緬甸的局勢正是臺灣半世紀前的景象,正如修一所說:「自由民主不會從天而降,是要犧牲奉獻、自己爭取來的!」在那個時代,我們用了我們的方法,克服了重重的困難,以這本書中提到的一些推動法制的過程為例來說故事,嘗試讓年輕人了解。而接著屬於你們年輕人的時代,你們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並不知道,但那是你們要去解決的。因此,出版這本書的意義,就是希望將盧修一當年的精神傳遞下去,希望年輕人能知道,在你們的世界裡,你們要有你們的核心價值、專業跟熱情,找到屬於你們的方法和舞臺,一起為前進而戰。
媒體推薦:
修身救國,捨己愛人,最愛臺灣,始終如一
文/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經典科幻電影《鐘點戰》裡,人人手臂上顯示一組倒數中的數字,那代表餘命長度。倒數至零,人就殞命。
作家藍麗娟用三年黃金歲月完成了《李遠哲傳》這本磅礡巨作後,繼續奉獻三年完成《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讓世人完整認識他浪漫任真的人格特質。
李筱峰教授有部著作名為《臺灣要衝決網羅》。衝決網羅,挑戰體制,屢屢寫下新猷,正是盧修一前輩一生的寫照。
一九八八年,我年方十歲,導師林正佑一向教學認真,要求嚴格。有一次他在課堂上不經意地感嘆了一句:「立法院裡,只有十幾個臺灣人,面對幾百個山東、遼北的代表,每次表決,代表臺灣人的聲音怎麼會被重視?」
那時的我,似乎接受到一個難以理解又似乎很重要的訊息。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師長埋下了我關心政治的第一顆種子。
一九八九年,十一歲的我,初聞盧修一。家父當時定期跟對街書店(老闆的父親叫陳萬源)買黨外雜誌,雜誌裡的選舉戰況揭示著那位披著「一號盧修一」彩帶的法國巴黎大學博士,那位昔日的落難英雄,即將風雲再起。那次參選,他既是籤王,也是北縣票王,囊括九萬多票。
那一年除了增額立委選舉,也適逢縣市長大選。林俊義博士挑戰臺中市長。有一天放學後聽家母說她參與了一場演講,原來是林博士來到臺中市小兒科名醫呂醫師診所演講,暢談治理城市的理念給呂醫師夫人邀請來的二十位朋友聽。
林博士的對手有一張綿密人脈網,由黨政軍警農漁會信合社交織而成,還有七成教育界人士跟九成建商相挺。但林博士自始至終奮進不懈,不斷奔走於熱情支持者的客廳間及競選晚會,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客廳會」行動的啟蒙,是我內心的第二顆民主種子。多年後意外讀到縱橫各大文學獎的奇人王定國筆下的九○年代,林俊義苦戰拚搏的身影,當年幸有王定國之筆做見證。
自美返臺的清水人,競選臺中縣長的楊嘉猷(其叔公是聞人楊肇嘉),選前在臺中縣掃街,經過潭子街(前臺中縣長、監察院副院長陳孟鈴即居住於此)拜票時,家父暫時停下手邊工作,興奮地帶著我到門口熱情向楊嘉猷揮手,我不解地問父親:「為什麼我們要幫他們加油?」
「他們代表我們臺灣人站出來跟國民黨挑戰,承擔了很多苦難跟危險,我們要感同身受。」
對於撲火飛蛾的楊嘉猷,父親感同身受地說,就此埋下我心中第三顆民主種子。
開票後第一個上學日,我跟好友劉威廷(他父親是豐原婦產科開業醫劉金源)在校門口掃地,邊聊著選舉結果。我說那個穿皮夾克的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尤清博士選上臺北縣長了,威廷說省議員蘇貞昌也選上屏東縣長了。學校的修女們總擔心我們不夠明白聖經故事的教誨,但較之聖經跟點心,我們對臺灣的脈動更加關心。
一九八九年的盧修一,抽到籤王,贏得票王,萬丈光芒,誰能想像不過六年多前,竟是他的人生谷底。他遭國民黨羅織罪狀指控叛亂,鋃鐺入獄,拘禁在土城的仁愛教育實驗所,接受三年的感化教育。
試問誰有資格「教育」一位堂堂法國巴黎大學的博士?回頭來看,那段經歷對盧修一來說,堪稱龍困淺灘遭蝦戲,而在那個荒謬年代,遭蝦戲的,又豈止是盧修一?
盧身陷地獄,沒有被摧毀意志,出獄後也不受聲色所惑,雖一時有志難伸而忿忿。牢獄歲月鞭笞著他的心靈,在他內心深處,一股救萬民於水火的雄心壯志也就此迸發,於是他決定踏足政壇,白鷺展翅。此時,應還無人能預料他日後將成功推動幾項攸關臺灣未來的重大改革。
盧修一在第一屆增額立委任內對抗的最大巨獸,自然是不具民意基礎,四十年未曾改選的萬年國會。他在動用警察權的立法院院長梁肅戎,以及對立委動輒暴力相向的警察面前,毫不懼怕。他曾數度遭警察圍毆,若非摯友戴振耀立委機警救人,可能早就隕命於立院。醫師背景的彰化無黨籍立委黃明和當時也看不下去,「建議立法院成立超黨派調查小組,調查盧修一與戴振耀受傷送醫的原因與真相,並檢討警察權動用的範疇。」
無怪乎,盧修一遭國會警察暴力相向的十年後,國民黨籍立委參選人姚高橋高舉「國會警察」大纛,卻以落選畫下句點。國民黨總是與時代脫節,這僅是其中一例。
多年來,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國家需要耗費鉅額公帑才能送走這些萬年代表,直到讀了《鄭玉麗女士訪談錄》之後,這才恍然大悟。
鄭女士是臺灣新竹人,一九二一年生,一九四八年當選第一屆國大至一九九一年辦理退職。
她受訪時談到:「平常我常勸告老代表,全世界只有我們中華民國的國大代表和立委、監委長達四十多年沒有改選,我們的確應該退下這個舞臺了,況且政府對我們不薄,除了早期補助我們在大湖山莊及中央新村購置房屋外,現在還給我們每人退職金五百三十餘萬元,並享有臺灣銀行一分八釐的優惠利率,生活無虞,實在沒有不退職的道理。」
鄭女士說:「我退職後,便將退職金全數捐出,因為我不想被別人冠上『老賊』的封號。」
自報端開始以老賊一詞稱呼萬年國會成員,老代表即一分為二,一派恥於老賊標籤,一派寧可被稱賊也不想退。
屋舍、退職金的發放後,有些代表相對不那麼貪婪,拿了就該退的聲音,也漸成聲浪,來自內部的壓力,讓過往團結的「他們」逐步裂解。
盧修一同時在第一屆立委任內,奔走營救廖偉程等人,結合林山田、李鎮源、陳師孟、瞿海源等教授,在街頭、在國會分進合擊爭取廢除《刑法》一百條,最終奔走結果得以修正該條內容,保障了人民的思想自由,讓獨臺會案五人最終獲判無罪。
一九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盧修一超越自己得票紀錄,以逼近十二萬票蟬聯立委。
盧在第二屆立委任內,致力推動廢除甲等特考,一九九四年底,終於成功。
時任考選部長王作榮曾公開說「歷屆甲等特考,沒有一年不舞弊」,王部長為了健全國家的文官制度而有此堅持,盧則偕同立院盟友著手修改法令,貫徹理想。
當時的社會背景是:「每年高考、普考報考人數眾多,錄取率卻極低;而『不定期,視需要舉辦』的甲等特考則常有超高錄取率,被批為因人設事。」
不公平的事,當然不為社會見容。得以參與甲等特考者,多是黨國之後,他們當中有些人抄捷徑,走「藉甲等特考出任簡任第十等高官」之路,而有人在這不公平的考試中,還以抄襲他人論文來通過此等考試,真可謂等而下之。
十餘年前,時任臺大加護病房主任的柯文哲醫師,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他任職實習醫師時,有個部長級官員到臺大急診室說著自己症狀,一旁的住院醫師冷回「去排隊」,官員理虧,乖乖排隊。電視臺後來訪問了這位前部長,原來是李煥。
李煥覺得人家請他排隊有理,讚臺大有風骨。
李煥也據此自我標榜:「自己的作為同民眾生活一樣,這是我們向經國先生學習的。」媒體更順勢美化,稱之:「李煥即便痛到不行,(排隊)也(是他)恪守分際的證明。」
住院醫師那聲「去排隊」,猶如王作榮、盧修一攜手廢除甲等特考,不允黑官漂白,踐踏文官制度。
但李煥一家子的平日作為,真的同民眾一樣嗎?
李煥四子中,有兩人涉及甲考弊案(因論文抄襲或不及格,卻違法藉由重新審查放水通過),還有一人「利用人頭向立法院詐領助理補助款五百三十二萬元」,而今逃亡。經國先生地下有知,絕對難容李家。
盧在第三屆立委任內,推動《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俗稱陽光法案。
提到陽光法案,讓我想起瑞典。
二○○三年時,瑞典公投否決使用歐元,堅持以克朗為其法定貨幣。當時法國總統席哈克寫信給瑞典總理佩爾松(G. Persson),批評否決使用歐元的人「冥頑不靈」。瑞典報紙刊登了這封信。席哈克盛怒之下,寫了第二封信,抱怨佩爾松把他的信外洩給媒體。結果這封信再度出現在瑞典媒體上。瑞典在十八世紀就通過「新聞自由法」,連總理請客的菜單都是公開資訊。
陽光法案的通過,有好幾層意義。
我們得以知道公職人員有多少錢。他如果是富翁,選舉時小額募款無妨,若假意哭窮,一下就被人揭穿識破。
如果公職人員資產累積速度異常,我們也較能早一步調查是否涉及不當利益輸送。
我們甚至還可以據此研究不同世代、不同類別的公職人員資產配置。我看過的財產申報資料中,以陸委會前主委王郁琦的投資標的選擇最具國際水準,他買了很多先鋒集團(Vanguard)基金產品,也買了波克夏B股和元大臺灣50。這種買法就是花最少的手續費買入臺灣、美國、世界的上市公司領先群,假以時日,王前主委一定會成為億萬富翁。
本書既寫盧修一的俠骨柔情,也聚焦在盧修一推動的重大改革上,把那驚心動魄、折衝樽俎的細緻幽微處一一道盡。
這絕對是二○二一年,最值得細細咀嚼的一本書。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作者後記
藍麗娟
寫了這本書,我才深刻認知到,一位好立法委員可以是什麼樣貌。
初衷
二○一六年底,我採訪、撰寫完成四十五萬字、上下兩冊逾九百頁的《李遠哲傳》,正需要休假喘息之際,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陳郁秀老師約了我見面。
她提及,她有個遺憾。當年盧修一委員一大早就到立法院簽名登記發言,往往深夜才踏進家門,她深知盧委員為了關鍵法案付出的心力,遺憾的是,她當年沒能了解盧委員推動每一部法案的細節。
尤為重要者,她認為,在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及其後,許多年輕人對臺灣的政治改革充滿期待,出現一股青年參政的趨勢,也有不少年輕政黨與新鮮臉孔的立法委員紛紛進入國會,是時候讓年輕人了解一位認真、負責、清廉的立法委員是怎麼做事的。
陳郁秀老師委以重任,盼我來執筆寫這本書,將盧委員政治生命中最精華的時光—在立法院苦心孤詣為臺灣打下法制基礎的這九年—加以呈現。
我很認同陳老師的談話。我觀察,長久以來,民眾普遍對立法委員存有「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刻板印象,如果立法院內真有典範人物;如果這些典範人物故事能被記述、傳誦,無疑有益我國的民主發展。
歷程
這三年多來,我訪談將近七十位受訪者,四處蒐集並分門別類堆置書房連篇累牘的國家檔案資料、立法院公報與新聞媒體剪報,挖掘歷史般埋首研究、抽絲剝繭。儘管速度緩慢,卻總算拼湊出一部部法案如何從無到有,也總算摸索出左右每一部法案三讀通過與否的立法院生態和互為因果的社會動態,有證據的就下筆,沒有史料佐證就割捨。
在每個日以繼夜的孤傲燈下,寂寂然以寫作融鑄生命故事,並在事實的推敲與掙扎中,我逐漸領悟:
原來,要做一位真正愛臺灣、肯做事的立法委員,自身會付出的最大代價,就是生命。
那代價,源於對這塊土地火燙燙的愛,由是融化了人們的淚腺。至今,人們談起那樣一位立委,往往就瞬間眼眶盈淚,嗓子沙啞地久久說不出話來。
即便是當事人仙逝二十二年後的今日,亦然。
這位立委,正是盧修一。
不只是扭轉歷史的驚天一跪
至今,人們對盧修一最深的印象,停留在一九九七年底,民進黨臺北縣長候選人蘇貞昌在板橋舉辦的選前之夜。那晚,盧修一出乎十萬名群眾意料,站上了舞臺。偌大的舞臺上,一身白衣的盧修一,撐持著化療後孱弱而極易感染的身軀,這位血性男子,即使過往遍歷國民黨黑牢、出獄後遭體制百般凌辱也從未卑屈投降,卻在臺灣民主轉折的關鍵時刻,捐棄個人成敗與榮辱得失,為了這塊土地上曾對他寄予厚望的人民,有情有義地雙膝下跪,拜託選民將珍貴一票投給同黨同志蘇貞昌。
這驚天一跪不僅將蘇貞昌送進臺北縣府,更逆轉了當年民進黨在全國性的大選結果,首度贏得地方縣市長過半的執政席次。
這是臺灣民主政治史上最戲劇化的情節之一;然而,盧委員對臺灣的貢獻,豈只這一跪?
「只用驚天一跪來看盧委員,是把他的格局窄化了。」曾任盧修一多年國會助理,法務部綜合規畫司副司長廖江憲斬釘截鐵地說。
那麼,他對臺灣的貢獻是什麼?
身處滾滾歷史洪流中的同代人物與人民,往往難以看清面貌;但是,時間拉長到二十二年後,意義倏忽清晰了。
我們來不及認識的立委典範
盧修一,改變臺灣歷史的教育家、街頭運動者、社會改革者、立法委員、文化工作者。
在他五十七年短暫且曲折的生命中,無論身處牢獄、街頭或國會殿堂,都堅持理念,百折不撓地實踐他對臺灣的愛與理想;即使後來病苦於癌症,也甩開親情的包袱,燃燒自我到最後一刻。
這位血性男子應該沒料到,身逝二十多年後的如今,政權遞嬗,總統府已歷經第三次政黨輪替、遍經多次憲政改革。然而,臺灣民主之路仍橫陳險阻,外敵對我國政治、經濟、軍事與外交上的侵逼威脅一次比一次更加嚴峻;凶惡的敵鄰甚至大舉滲透、兵臨城下、鯨吞蠶食臺灣的民主基礎。
我們被逼到懸崖邊上了,能代表人民,力守臺灣民主自由的最關鍵角色之一,就是立法委員。
許多人想問,這二十二年來,我們的國會議員稱職嗎?我們可曾見過立法院出過典範人物?若有,誰又是跨黨派一致肯定與懷念的典範?
臺灣民主的築底打樁者
「立法院是合議制,一件法案的成敗並不能都歸功於某個人……很多事都透過私下協商而沒有會議紀錄。」見證盧修一當年活躍於立法院,因緣際會一路從國民黨籍立委再到立法院院長的王金平,在二十年後受訪時說。
儘管如此,當一位充滿使命感的人所擁有的意志力大到能凝聚成一股共識,進而促動一部部攸關國家永續的優質法案通過,那麼,就不能不歸因某些人了。
或是,儘管一群人的共識大到跨越黨派,而那有權設定法案優先順序的人也願優先排入某項重要法案,是則,那項法案也可能會通過。
盧修一就是這樣一位渾身使命感的立法委員。
儘管,他從來不將功勞攬在身上,總是歸功於同志們。
看似感性激昂的他,在立法院擔任三屆共九年(盧修一在任時的立委法定任期為三年)立委,角色卻有著戲劇化的轉變,那是經過思量的策略。
回顧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若用建築工程來比喻臺灣的民主政治,那麼,戒嚴時期可謂一灘爛泥。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後,民主政治乍現曙光,有志者須齊心為這灘爛泥打樁、築底,改良土質,如此,民主政治的巨廈才真能建築起來。
盧修一眼看著臺灣鬆軟的民主政治體制,如果未能好好築底打樁,隨時都有崩塌之虞。
該由誰來「打樁」呢?
於是,盧修一拿下高票進入國會後,第一件事就是脫下大學教授斯文理性的西裝,捲起袖子,不計毀譽並有意識地承擔起一名怒髮衝冠、衝撞議場的「打樁者」。
在封閉保守的政治風氣下,盧修一精準選擇議題,每打一次樁,都用千萬噸重的龐大力道、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也因而,他每打一次樁,土地都為之撼動了盤根錯節的既有利益結構。
儘管形象鮮明,這位打樁者與同志各司其職,終於為這片爛泥插下劃世紀的頭三根關鍵基樁:老委員下臺、國會全面改選、廢除《刑法》一百條。
一九九二年底國會重新改選,臺灣人真正能票選代表他們心聲的委員進入立法院,再度高票當選的盧修一,也已完成了第一屆立委任期的策略性角色。
在第二屆立委任內,他繼續為這塊土地打樁、築底,不同的是,大環境的民主風氣大開,他選擇回歸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盧教授」,形象幡然改觀。
法制審查大多枯燥,盧修一卻甘於坐在毫無媒體鎂光燈的冷板凳上,即使沒有聽眾,即使該出席的立委很少到場或提早離席,他也堅守法案審查與議場,「顧到最後」。
於是,每一次訴求,每打一次樁,都在為臺灣先天體質不良的民主軟泥改良土質。當基樁一一立起,他繼續進行築底工程,將臺灣民主永續所需的人才、文化等各項法制工程一一推進議場,立法三讀。
儘管他在第三任立委後期癌症惡化,他仍堅毅地撐起病體,在議場與審查會中用清晰的論點為這片土地「打樁」,力求法制的完整與永續。
切換角色,捨我其誰
以戲劇比喻,如果立法院是一個大舞臺,那麼,盧修一為了替臺灣建構一個正常國家永續應有的法制基礎,理性慎思後,捨我其誰地變化角色,在每一個關鍵時刻為重要法案推波助瀾,鍥而不捨,同時靜觀時機、主動設定議題、援引社會力、發動跨黨派連署,屢敗屢戰,攻克不公義的威權城池,為臺灣的民主法治打下一根根永續的法制基樁。
每一位立委必定同意,每一個會期立法院通過的法案多達上百件,但在二十二年後的今日,值得再談論、稱頌的,其實並不多。
然而在許多受訪者眼中,盧修一九年的立委公職生涯雖不算長,和同志們齊力,苦心打下的法制基樁卻皆有目共睹,難以一一羅列。
限於篇幅與個人能力,筆者僅選取具劃時代深遠意義之法案加以書寫。
諸如:終結「資深中央民意代表」(俗稱「萬年代表」)並實施國會全面改選、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刑法》一百條修正案三讀通過、提案並廢除「甲等特考」杜絕黑官漂白、提案折衝排審並三讀通過《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著作權法》修法、排審且三讀通過《著作權仲介團體條例》(今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
只是,儘管筆者耗時寫就全書,仍不免感嘆,盧修一為臺灣民主政治完成的築底工程,豈僅只這些呢?
文字的紀錄片
不過是二十、三十年前發生的事,對於當前數位影音世代的讀者來說,何其遙遠?
為此,筆者寫作時企圖還原事件當下的時空與場景,彷彿將盧委員的故事搬上舞臺、電影,用一幕幕場景與對白,帶讀者見證那個大時代中,慷慨激昂的「新國家建築師」、「法制工程師」盧修一,奮不顧身推動那些迫切變革法制的身影。
有些篇章限於考證所得史料不夠充分,或協商缺乏會議紀錄佐證,或史料雖精確但場景對白不夠生動有趣,因而只呈現盧委員的思考邏輯、理論依據、議事技巧、立法技術,不免較近似單聲道的「說書」。然而,一切寫作都以還原史實為依歸。畢竟,筆者不是在寫「傳奇」,而是寫「傳記」。
這段三年多的採訪、研究、寫作,最感謝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陳郁秀老師的耐心鼓勵與支持。幕後感謝盧委員的前任助理—資深國會助理詹守忠先生協助資料蒐集與審閱,還有鋼琴家好友盧佳慧、小提琴家好友盧佳君、美術設計師好友張培音,以及五十餘位盧委員生前在黨外、民進黨或立法院的同事、助理、好友受訪,共同促成這本書的誕生。深感歉疚的是,限於篇幅,仍須割捨不少受訪者的訪談內容。最後,特地感謝向陽老師慨予襄助,擔任本書的審訂工作;感謝陳芳明老師、周婉窈老師、楊斯棓醫師為書作序,並不斷主動協助校對、給予鼓勵、加油打氣,使我倍感溫暖。
每一次行經關渡,來到鄉間,看到徐行而下的白鷺鷥,那優美的飛行弧線,那徒步溼地的氣宇軒昂,總使我遙想起盧委員。
一直覺得,盧委員的生命活得很精采、漂亮,也一直感覺他的生命並未結束,氣息與姿態仍在。君不見每當政局變幻,就有論者感嘆「如果盧委員還在,他一定會如何如何」云云?
真心期待更多有志之士能感染他的精神,接續他的建築工程,為臺灣永續的民主政治上梁、立下更多里程碑。
我也想對許多二十世代無緣親見盧委員風範的年輕朋友們說:
生命是永恆的,
這一生會終結,
故人去到彼岸,
此岸的人繼續懷念故人,述說故人行誼。
是以,
生命永在。
所以,想好此生要做什麼了嗎?
為前進而戰吧!
藍麗娟完稿於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衝破威權時代的光-《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後記
陳郁秀
寫這篇後記,是想回答,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為什麼願意付出這麼多時間?因為這件事非常重要。
我的婚姻欠缺了父母親的祝福,雖然在大女兒佳慧出生後,父母已完全釋懷我這個叛逆的女兒,但對於從政的修一,一直是有意見的,即使在修一逝世後,某一次談話中,有長輩稱讚修一是國家的奇才,也是一位好女婿,父親仍脫口而出:「他讓我的女兒吃太多苦了!」這是父親不捨我人生的遭遇,深深疼愛我的一句來自心中的話。
一九八三年正月,修一因投入反對運動被捕,坐了政治黑牢。他最初被拘禁在警備總部景美看守所,聽到「軍法看守所」,我不禁毛骨悚然,但父親慈祥地對我說:「爸爸陪妳去,不要怕。」就這樣,父女一同前往,並與被捕後的修一第一次會面,這時距修一被捕已是一個多月後了。
一見面,修一的一頭白髮讓我倏然淚下,他摸摸頭笑著說:「這樣也帥喔!」虧他想得出這樣的說詞,無非是想博我一笑。會面中談起修一被捕初期,我曾赴花園新城拜訪前輩柏楊,柏老搖著頭嘆息說著:「以修一的狀況,二條一等著伺候他。」「二條一是死刑一條路」,當時我內心一陣絞痛,未來要如何過日子呢?現場突然死寂無聲。
父親試圖緩和氣氛說:「不要太悲觀,可能有辦法,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再回社會。」修一沉默了一會,眼睛注視著父親,緩緩地說:「爸爸,我知道可能是二條一,逃不過刑法一百條,就是死刑一條路,萬一運氣好、有奇蹟,就算能回到社會,很抱歉,我不會改變初衷,我會更加全力投入反對運動,希望臺灣有朝一日能夠獨立。」七十六歲的父親氣到說不出話來。接著修一又說:「郁秀才三十出頭,還年輕,不要為了我誤了她的一生,所以如果她有任何離開的要求,我都認為是合理的。」這下換我淚流滿面,傷心憤怒無言以對。修一就是這麼沉穩堅定,當下我們父女深深了解,為了臺灣,他竟然寧可犧牲家庭,他的志業是至死不會改變的。臨走前,修一說:「爸爸、郁秀,我說這些話,傷了你們的心,但我要對自己、對家人誠實……」當父女兩人拖著沉重的腳步離開時,父親對我說:「不要擔心,三個孩子,爸爸、媽媽會陪著妳,把他們扶養長大。」
進入立法院初期,修一放下大學教授身段,犧牲文雅的形象,以身體衝撞不義的體制,當他被立法院警察打昏,全身傷痕累累送到醫院急救醒來之際,我問他:「你就從來沒想過我和三個孩子嗎?為什麼要受這麼多的苦?」他對我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民主不會自動形成,一定要有犧牲才會有所斬獲,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這不會是永遠不變的局面,當情勢有所改變時,到時候我會調整的,對於家人只能抱歉了……」。後來真的如修一所言,社會各界逐漸認同,也紛紛投入反對運動,立法院生態有所轉變,而他也進入「理性問政」時期,方法改變但戰鬥力不減,有時搭配街頭抗爭,我們的國家體制就是這樣慢慢往前行的。
從激烈的議會體制抗爭,到裡應外合的縝密問政及立法過程,修一的理想和態度始終沒有改變,他從未有一絲一毫的遲疑。激烈的國會議事交鋒,是媒體的最愛,人民都能經由電視、報章雜誌中了解,然而裡應外合綿密的立法過程,卻鮮有人加以說明分析,這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更深入了解,留下紀錄呈現給眾人的心願。
《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這本書的出版,圓了我多年來的心願,獻給所有曾參與其中,有理想、有抱負、有熱情的臺灣人民,期盼這種堅毅、執著、為前進而戰的信心與毅力,內化成為臺灣人民的精神,讓世界看到臺灣,讓臺灣走入世界。
臺灣在百年來的全球民主思潮中,從蔣渭水所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啟發臺灣人意識、一九七○年代「鄉土運動」的崛起、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七年長達三十八年戒嚴時期的終止、報禁與黨禁的相繼解除、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到二○二一年因COVID-19,臺灣逐漸獲得許多國家的認同與支持,這一切都是臺灣人民一路傳承下來,犧牲奉獻努力耕耘的可貴成果,這正是「臺灣精神」、「臺灣品牌」的關鍵所在。為前進而戰是基本精神,期許臺灣人能繼續同心協力,以智慧、愛心和堅毅的精神,耕耘臺灣成為子子孫孫永遠快樂生活的沃土。
二○二○年至今,值此時刻,香港、緬甸的局勢正是臺灣半世紀前的景象,正如修一所說:「自由民主不會從天而降,是要犧牲奉獻、自己爭取來的!」在那個時代,我們用了我們的方法,克服了重重的困難,以這本書中提到的一些推動法制的過程為例來說故事,嘗試讓年輕人了解。而接著屬於你們年輕人的時代,你們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並不知道,但那是你們要去解決的。因此,出版這本書的意義,就是希望將盧修一當年的精神傳遞下去,希望年輕人能知道,在你們的世界裡,你們要有你們的核心價值、專業跟熱情,找到屬於你們的方法和舞臺,一起為前進而戰。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5折26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2 |
7折 | 4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藍麗娟
優惠價: 9 折, NT$ 675 NT$ 7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藍麗娟
專事寫作。
寫作主題遍及夢想追尋者、旅行、建築,近年專注撰述臺灣在地奉獻者故事。
政大新聞所碩士、政大廣電系學士。
第五屆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雜誌類首獎得主。
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Cheers雜誌》副主編、民視新聞部編輯。
書籍作品:
《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李遠哲傳》、《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堅定信念——肝病世界權威陳定信的人生志業》、《我的環臺夢——劉金標的73歲自行車環島日記》、《果然臺灣——種出在地的幸福》、《不上班去釀酒——葡萄園教我人生四堂課》等十五本書籍。
名人推薦:
衝破威權時代的光
文/陳郁秀(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
寫這篇後記,是想回答,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為什麼願意付出這麼多時間?因為這件事非常重要。
我的婚姻欠缺了父母親的祝福,雖然在大女兒佳慧出生後,父母已完全釋懷我這個叛逆的女兒,但對於從政的修一,一直是有意見的,即使在修一逝世後,某一次談話中,有長輩稱讚修一是國家的奇才,也是一位好女婿,父親仍脫口而出:「他讓我的女兒吃太多苦了!」這是父親不捨我人生的遭遇,深深疼愛我的一句來自心中的話。
一九八三年正月,修一因投入反對運動被捕,坐了政治黑牢。他最初被拘禁在警備總部景美看守所,聽到「軍法看守所」,我不禁毛骨悚然,但父親慈祥地對我說:「爸爸陪妳去,不要怕。」就這樣,父女一同前往,並與被捕後的修一第一次會面,這時距修一被捕已是一個多月後了。
一見面,修一的一頭白髮讓我倏然淚下,他摸摸頭笑著說:「這樣也帥喔!」虧他想得出這樣的說詞,無非是想博我一笑。會面中談起修一被捕初期,我曾赴花園新城拜訪前輩柏楊,柏老搖著頭嘆息說著:「以修一的狀況,二條一等著伺候他。」「二條一是死刑一條路」,當時我內心一陣絞痛,未來要如何過日子呢?現場突然死寂無聲。
父親試圖緩和氣氛說:「不要太悲觀,可能有辦法,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再回社會。」修一沉默了一會,眼睛注視著父親,緩緩地說:「爸爸,我知道可能是二條一,逃不過刑法一百條,就是死刑一條路,萬一運氣好、有奇蹟,就算能回到社會,很抱歉,我不會改變初衷,我會更加全力投入反對運動,希望臺灣有朝一日能夠獨立。」七十六歲的父親氣到說不出話來。接著修一又說:「郁秀才三十出頭,還年輕,不要為了我誤了她的一生,所以如果她有任何離開的要求,我都認為是合理的。」這下換我淚流滿面,傷心憤怒無言以對。修一就是這麼沉穩堅定,當下我們父女深深了解,為了臺灣,他竟然寧可犧牲家庭,他的志業是至死不會改變的。臨走前,修一說:「爸爸、郁秀,我說這些話,傷了你們的心,但我要對自己、對家人誠實……」當父女兩人拖著沉重的腳步離開時,父親對我說:「不要擔心,三個孩子,爸爸、媽媽會陪著妳,把他們扶養長大。」
進入立法院初期,修一放下大學教授身段,犧牲文雅的形象,以身體衝撞不義的體制,當他被立法院警察打昏,全身傷痕累累送到醫院急救醒來之際,我問他:「你就從來沒想過我和三個孩子嗎?為什麼要受這麼多的苦?」他對我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民主不會自動形成,一定要有犧牲才會有所斬獲,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這不會是永遠不變的局面,當情勢有所改變時,到時候我會調整的,對於家人只能抱歉了……」。後來真的如修一所言,社會各界逐漸認同,也紛紛投入反對運動,立法院生態有所轉變,而他也進入「理性問政」時期,方法改變但戰鬥力不減,有時搭配街頭抗爭,我們的國家體制就是這樣慢慢往前行的。
從激烈的議會體制抗爭,到裡應外合的縝密問政及立法過程,修一的理想和態度始終沒有改變,他從未有一絲一毫的遲疑。激烈的國會議事交鋒,是媒體的最愛,人民都能經由電視、報章雜誌中了解,然而裡應外合綿密的立法過程,卻鮮有人加以說明分析,這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更深入了解,留下紀錄呈現給眾人的心願。
《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這本書的出版,圓了我多年來的心願,獻給所有曾參與其中,有理想、有抱負、有熱情的臺灣人民,期盼這種堅毅、執著、為前進而戰的信心與毅力,內化成為臺灣人民的精神,讓世界看到臺灣,讓臺灣走入世界。
臺灣在百年來的全球民主思潮中,從蔣渭水所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啟發臺灣人意識、一九七○年代「鄉土運動」的崛起、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七年長達三十八年戒嚴時期的終止、報禁與黨禁的相繼解除、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到二○二一年因COVID-19,臺灣逐漸獲得許多國家的認同與支持,這一切都是臺灣人民一路傳承下來,犧牲奉獻努力耕耘的可貴成果,這正是「臺灣精神」、「臺灣品牌」的關鍵所在。為前進而戰是基本精神,期許臺灣人能繼續同心協力,以智慧、愛心和堅毅的精神,耕耘臺灣成為子子孫孫永遠快樂生活的沃土。
二○二○年至今,值此時刻,香港、緬甸的局勢正是臺灣半世紀前的景象,正如修一所說:「自由民主不會從天而降,是要犧牲奉獻、自己爭取來的!」在那個時代,我們用了我們的方法,克服了重重的困難,以這本書中提到的一些推動法制的過程為例來說故事,嘗試讓年輕人了解。而接著屬於你們年輕人的時代,你們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並不知道,但那是你們要去解決的。因此,出版這本書的意義,就是希望將盧修一當年的精神傳遞下去,希望年輕人能知道,在你們的世界裡,你們要有你們的核心價值、專業跟熱情,找到屬於你們的方法和舞臺,一起為前進而戰。
媒體推薦:
修身救國,捨己愛人,最愛臺灣,始終如一
文/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經典科幻電影《鐘點戰》裡,人人手臂上顯示一組倒數中的數字,那代表餘命長度。倒數至零,人就殞命。
作家藍麗娟用三年黃金歲月完成了《李遠哲傳》這本磅礡巨作後,繼續奉獻三年完成《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讓世人完整認識他浪漫任真的人格特質。
李筱峰教授有部著作名為《臺灣要衝決網羅》。衝決網羅,挑戰體制,屢屢寫下新猷,正是盧修一前輩一生的寫照。
一九八八年,我年方十歲,導師林正佑一向教學認真,要求嚴格。有一次他在課堂上不經意地感嘆了一句:「立法院裡,只有十幾個臺灣人,面對幾百個山東、遼北的代表,每次表決,代表臺灣人的聲音怎麼會被重視?」
那時的我,似乎接受到一個難以理解又似乎很重要的訊息。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師長埋下了我關心政治的第一顆種子。
一九八九年,十一歲的我,初聞盧修一。家父當時定期跟對街書店(老闆的父親叫陳萬源)買黨外雜誌,雜誌裡的選舉戰況揭示著那位披著「一號盧修一」彩帶的法國巴黎大學博士,那位昔日的落難英雄,即將風雲再起。那次參選,他既是籤王,也是北縣票王,囊括九萬多票。
那一年除了增額立委選舉,也適逢縣市長大選。林俊義博士挑戰臺中市長。有一天放學後聽家母說她參與了一場演講,原來是林博士來到臺中市小兒科名醫呂醫師診所演講,暢談治理城市的理念給呂醫師夫人邀請來的二十位朋友聽。
林博士的對手有一張綿密人脈網,由黨政軍警農漁會信合社交織而成,還有七成教育界人士跟九成建商相挺。但林博士自始至終奮進不懈,不斷奔走於熱情支持者的客廳間及競選晚會,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客廳會」行動的啟蒙,是我內心的第二顆民主種子。多年後意外讀到縱橫各大文學獎的奇人王定國筆下的九○年代,林俊義苦戰拚搏的身影,當年幸有王定國之筆做見證。
自美返臺的清水人,競選臺中縣長的楊嘉猷(其叔公是聞人楊肇嘉),選前在臺中縣掃街,經過潭子街(前臺中縣長、監察院副院長陳孟鈴即居住於此)拜票時,家父暫時停下手邊工作,興奮地帶著我到門口熱情向楊嘉猷揮手,我不解地問父親:「為什麼我們要幫他們加油?」
「他們代表我們臺灣人站出來跟國民黨挑戰,承擔了很多苦難跟危險,我們要感同身受。」
對於撲火飛蛾的楊嘉猷,父親感同身受地說,就此埋下我心中第三顆民主種子。
開票後第一個上學日,我跟好友劉威廷(他父親是豐原婦產科開業醫劉金源)在校門口掃地,邊聊著選舉結果。我說那個穿皮夾克的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尤清博士選上臺北縣長了,威廷說省議員蘇貞昌也選上屏東縣長了。學校的修女們總擔心我們不夠明白聖經故事的教誨,但較之聖經跟點心,我們對臺灣的脈動更加關心。
一九八九年的盧修一,抽到籤王,贏得票王,萬丈光芒,誰能想像不過六年多前,竟是他的人生谷底。他遭國民黨羅織罪狀指控叛亂,鋃鐺入獄,拘禁在土城的仁愛教育實驗所,接受三年的感化教育。
試問誰有資格「教育」一位堂堂法國巴黎大學的博士?回頭來看,那段經歷對盧修一來說,堪稱龍困淺灘遭蝦戲,而在那個荒謬年代,遭蝦戲的,又豈止是盧修一?
盧身陷地獄,沒有被摧毀意志,出獄後也不受聲色所惑,雖一時有志難伸而忿忿。牢獄歲月鞭笞著他的心靈,在他內心深處,一股救萬民於水火的雄心壯志也就此迸發,於是他決定踏足政壇,白鷺展翅。此時,應還無人能預料他日後將成功推動幾項攸關臺灣未來的重大改革。
盧修一在第一屆增額立委任內對抗的最大巨獸,自然是不具民意基礎,四十年未曾改選的萬年國會。他在動用警察權的立法院院長梁肅戎,以及對立委動輒暴力相向的警察面前,毫不懼怕。他曾數度遭警察圍毆,若非摯友戴振耀立委機警救人,可能早就隕命於立院。醫師背景的彰化無黨籍立委黃明和當時也看不下去,「建議立法院成立超黨派調查小組,調查盧修一與戴振耀受傷送醫的原因與真相,並檢討警察權動用的範疇。」
無怪乎,盧修一遭國會警察暴力相向的十年後,國民黨籍立委參選人姚高橋高舉「國會警察」大纛,卻以落選畫下句點。國民黨總是與時代脫節,這僅是其中一例。
多年來,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國家需要耗費鉅額公帑才能送走這些萬年代表,直到讀了《鄭玉麗女士訪談錄》之後,這才恍然大悟。
鄭女士是臺灣新竹人,一九二一年生,一九四八年當選第一屆國大至一九九一年辦理退職。
她受訪時談到:「平常我常勸告老代表,全世界只有我們中華民國的國大代表和立委、監委長達四十多年沒有改選,我們的確應該退下這個舞臺了,況且政府對我們不薄,除了早期補助我們在大湖山莊及中央新村購置房屋外,現在還給我們每人退職金五百三十餘萬元,並享有臺灣銀行一分八釐的優惠利率,生活無虞,實在沒有不退職的道理。」
鄭女士說:「我退職後,便將退職金全數捐出,因為我不想被別人冠上『老賊』的封號。」
自報端開始以老賊一詞稱呼萬年國會成員,老代表即一分為二,一派恥於老賊標籤,一派寧可被稱賊也不想退。
屋舍、退職金的發放後,有些代表相對不那麼貪婪,拿了就該退的聲音,也漸成聲浪,來自內部的壓力,讓過往團結的「他們」逐步裂解。
盧修一同時在第一屆立委任內,奔走營救廖偉程等人,結合林山田、李鎮源、陳師孟、瞿海源等教授,在街頭、在國會分進合擊爭取廢除《刑法》一百條,最終奔走結果得以修正該條內容,保障了人民的思想自由,讓獨臺會案五人最終獲判無罪。
一九九二年,國會全面改選,盧修一超越自己得票紀錄,以逼近十二萬票蟬聯立委。
盧在第二屆立委任內,致力推動廢除甲等特考,一九九四年底,終於成功。
時任考選部長王作榮曾公開說「歷屆甲等特考,沒有一年不舞弊」,王部長為了健全國家的文官制度而有此堅持,盧則偕同立院盟友著手修改法令,貫徹理想。
當時的社會背景是:「每年高考、普考報考人數眾多,錄取率卻極低;而『不定期,視需要舉辦』的甲等特考則常有超高錄取率,被批為因人設事。」
不公平的事,當然不為社會見容。得以參與甲等特考者,多是黨國之後,他們當中有些人抄捷徑,走「藉甲等特考出任簡任第十等高官」之路,而有人在這不公平的考試中,還以抄襲他人論文來通過此等考試,真可謂等而下之。
十餘年前,時任臺大加護病房主任的柯文哲醫師,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他任職實習醫師時,有個部長級官員到臺大急診室說著自己症狀,一旁的住院醫師冷回「去排隊」,官員理虧,乖乖排隊。電視臺後來訪問了這位前部長,原來是李煥。
李煥覺得人家請他排隊有理,讚臺大有風骨。
李煥也據此自我標榜:「自己的作為同民眾生活一樣,這是我們向經國先生學習的。」媒體更順勢美化,稱之:「李煥即便痛到不行,(排隊)也(是他)恪守分際的證明。」
住院醫師那聲「去排隊」,猶如王作榮、盧修一攜手廢除甲等特考,不允黑官漂白,踐踏文官制度。
但李煥一家子的平日作為,真的同民眾一樣嗎?
李煥四子中,有兩人涉及甲考弊案(因論文抄襲或不及格,卻違法藉由重新審查放水通過),還有一人「利用人頭向立法院詐領助理補助款五百三十二萬元」,而今逃亡。經國先生地下有知,絕對難容李家。
盧在第三屆立委任內,推動《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俗稱陽光法案。
提到陽光法案,讓我想起瑞典。
二○○三年時,瑞典公投否決使用歐元,堅持以克朗為其法定貨幣。當時法國總統席哈克寫信給瑞典總理佩爾松(G. Persson),批評否決使用歐元的人「冥頑不靈」。瑞典報紙刊登了這封信。席哈克盛怒之下,寫了第二封信,抱怨佩爾松把他的信外洩給媒體。結果這封信再度出現在瑞典媒體上。瑞典在十八世紀就通過「新聞自由法」,連總理請客的菜單都是公開資訊。
陽光法案的通過,有好幾層意義。
我們得以知道公職人員有多少錢。他如果是富翁,選舉時小額募款無妨,若假意哭窮,一下就被人揭穿識破。
如果公職人員資產累積速度異常,我們也較能早一步調查是否涉及不當利益輸送。
我們甚至還可以據此研究不同世代、不同類別的公職人員資產配置。我看過的財產申報資料中,以陸委會前主委王郁琦的投資標的選擇最具國際水準,他買了很多先鋒集團(Vanguard)基金產品,也買了波克夏B股和元大臺灣50。這種買法就是花最少的手續費買入臺灣、美國、世界的上市公司領先群,假以時日,王前主委一定會成為億萬富翁。
本書既寫盧修一的俠骨柔情,也聚焦在盧修一推動的重大改革上,把那驚心動魄、折衝樽俎的細緻幽微處一一道盡。
這絕對是二○二一年,最值得細細咀嚼的一本書。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作者後記
藍麗娟
寫了這本書,我才深刻認知到,一位好立法委員可以是什麼樣貌。
初衷
二○一六年底,我採訪、撰寫完成四十五萬字、上下兩冊逾九百頁的《李遠哲傳》,正需要休假喘息之際,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陳郁秀老師約了我見面。
她提及,她有個遺憾。當年盧修一委員一大早就到立法院簽名登記發言,往往深夜才踏進家門,她深知盧委員為了關鍵法案付出的心力,遺憾的是,她當年沒能了解盧委員推動每一部法案的細節。
尤為重要者,她認為,在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及其後,許多年輕人對臺灣的政治改革充滿期待,出現一股青年參政的趨勢,也有不少年輕政黨與新鮮臉孔的立法委員紛紛進入國會,是時候讓年輕人了解一位認真、負責、清廉的立法委員是怎麼做事的。
陳郁秀老師委以重任,盼我來執筆寫這本書,將盧委員政治生命中最精華的時光—在立法院苦心孤詣為臺灣打下法制基礎的這九年—加以呈現。
我很認同陳老師的談話。我觀察,長久以來,民眾普遍對立法委員存有「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刻板印象,如果立法院內真有典範人物;如果這些典範人物故事能被記述、傳誦,無疑有益我國的民主發展。
歷程
這三年多來,我訪談將近七十位受訪者,四處蒐集並分門別類堆置書房連篇累牘的國家檔案資料、立法院公報與新聞媒體剪報,挖掘歷史般埋首研究、抽絲剝繭。儘管速度緩慢,卻總算拼湊出一部部法案如何從無到有,也總算摸索出左右每一部法案三讀通過與否的立法院生態和互為因果的社會動態,有證據的就下筆,沒有史料佐證就割捨。
在每個日以繼夜的孤傲燈下,寂寂然以寫作融鑄生命故事,並在事實的推敲與掙扎中,我逐漸領悟:
原來,要做一位真正愛臺灣、肯做事的立法委員,自身會付出的最大代價,就是生命。
那代價,源於對這塊土地火燙燙的愛,由是融化了人們的淚腺。至今,人們談起那樣一位立委,往往就瞬間眼眶盈淚,嗓子沙啞地久久說不出話來。
即便是當事人仙逝二十二年後的今日,亦然。
這位立委,正是盧修一。
不只是扭轉歷史的驚天一跪
至今,人們對盧修一最深的印象,停留在一九九七年底,民進黨臺北縣長候選人蘇貞昌在板橋舉辦的選前之夜。那晚,盧修一出乎十萬名群眾意料,站上了舞臺。偌大的舞臺上,一身白衣的盧修一,撐持著化療後孱弱而極易感染的身軀,這位血性男子,即使過往遍歷國民黨黑牢、出獄後遭體制百般凌辱也從未卑屈投降,卻在臺灣民主轉折的關鍵時刻,捐棄個人成敗與榮辱得失,為了這塊土地上曾對他寄予厚望的人民,有情有義地雙膝下跪,拜託選民將珍貴一票投給同黨同志蘇貞昌。
這驚天一跪不僅將蘇貞昌送進臺北縣府,更逆轉了當年民進黨在全國性的大選結果,首度贏得地方縣市長過半的執政席次。
這是臺灣民主政治史上最戲劇化的情節之一;然而,盧委員對臺灣的貢獻,豈只這一跪?
「只用驚天一跪來看盧委員,是把他的格局窄化了。」曾任盧修一多年國會助理,法務部綜合規畫司副司長廖江憲斬釘截鐵地說。
那麼,他對臺灣的貢獻是什麼?
身處滾滾歷史洪流中的同代人物與人民,往往難以看清面貌;但是,時間拉長到二十二年後,意義倏忽清晰了。
我們來不及認識的立委典範
盧修一,改變臺灣歷史的教育家、街頭運動者、社會改革者、立法委員、文化工作者。
在他五十七年短暫且曲折的生命中,無論身處牢獄、街頭或國會殿堂,都堅持理念,百折不撓地實踐他對臺灣的愛與理想;即使後來病苦於癌症,也甩開親情的包袱,燃燒自我到最後一刻。
這位血性男子應該沒料到,身逝二十多年後的如今,政權遞嬗,總統府已歷經第三次政黨輪替、遍經多次憲政改革。然而,臺灣民主之路仍橫陳險阻,外敵對我國政治、經濟、軍事與外交上的侵逼威脅一次比一次更加嚴峻;凶惡的敵鄰甚至大舉滲透、兵臨城下、鯨吞蠶食臺灣的民主基礎。
我們被逼到懸崖邊上了,能代表人民,力守臺灣民主自由的最關鍵角色之一,就是立法委員。
許多人想問,這二十二年來,我們的國會議員稱職嗎?我們可曾見過立法院出過典範人物?若有,誰又是跨黨派一致肯定與懷念的典範?
臺灣民主的築底打樁者
「立法院是合議制,一件法案的成敗並不能都歸功於某個人……很多事都透過私下協商而沒有會議紀錄。」見證盧修一當年活躍於立法院,因緣際會一路從國民黨籍立委再到立法院院長的王金平,在二十年後受訪時說。
儘管如此,當一位充滿使命感的人所擁有的意志力大到能凝聚成一股共識,進而促動一部部攸關國家永續的優質法案通過,那麼,就不能不歸因某些人了。
或是,儘管一群人的共識大到跨越黨派,而那有權設定法案優先順序的人也願優先排入某項重要法案,是則,那項法案也可能會通過。
盧修一就是這樣一位渾身使命感的立法委員。
儘管,他從來不將功勞攬在身上,總是歸功於同志們。
看似感性激昂的他,在立法院擔任三屆共九年(盧修一在任時的立委法定任期為三年)立委,角色卻有著戲劇化的轉變,那是經過思量的策略。
回顧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若用建築工程來比喻臺灣的民主政治,那麼,戒嚴時期可謂一灘爛泥。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後,民主政治乍現曙光,有志者須齊心為這灘爛泥打樁、築底,改良土質,如此,民主政治的巨廈才真能建築起來。
盧修一眼看著臺灣鬆軟的民主政治體制,如果未能好好築底打樁,隨時都有崩塌之虞。
該由誰來「打樁」呢?
於是,盧修一拿下高票進入國會後,第一件事就是脫下大學教授斯文理性的西裝,捲起袖子,不計毀譽並有意識地承擔起一名怒髮衝冠、衝撞議場的「打樁者」。
在封閉保守的政治風氣下,盧修一精準選擇議題,每打一次樁,都用千萬噸重的龐大力道、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也因而,他每打一次樁,土地都為之撼動了盤根錯節的既有利益結構。
儘管形象鮮明,這位打樁者與同志各司其職,終於為這片爛泥插下劃世紀的頭三根關鍵基樁:老委員下臺、國會全面改選、廢除《刑法》一百條。
一九九二年底國會重新改選,臺灣人真正能票選代表他們心聲的委員進入立法院,再度高票當選的盧修一,也已完成了第一屆立委任期的策略性角色。
在第二屆立委任內,他繼續為這塊土地打樁、築底,不同的是,大環境的民主風氣大開,他選擇回歸理性與感性兼具的「盧教授」,形象幡然改觀。
法制審查大多枯燥,盧修一卻甘於坐在毫無媒體鎂光燈的冷板凳上,即使沒有聽眾,即使該出席的立委很少到場或提早離席,他也堅守法案審查與議場,「顧到最後」。
於是,每一次訴求,每打一次樁,都在為臺灣先天體質不良的民主軟泥改良土質。當基樁一一立起,他繼續進行築底工程,將臺灣民主永續所需的人才、文化等各項法制工程一一推進議場,立法三讀。
儘管他在第三任立委後期癌症惡化,他仍堅毅地撐起病體,在議場與審查會中用清晰的論點為這片土地「打樁」,力求法制的完整與永續。
切換角色,捨我其誰
以戲劇比喻,如果立法院是一個大舞臺,那麼,盧修一為了替臺灣建構一個正常國家永續應有的法制基礎,理性慎思後,捨我其誰地變化角色,在每一個關鍵時刻為重要法案推波助瀾,鍥而不捨,同時靜觀時機、主動設定議題、援引社會力、發動跨黨派連署,屢敗屢戰,攻克不公義的威權城池,為臺灣的民主法治打下一根根永續的法制基樁。
每一位立委必定同意,每一個會期立法院通過的法案多達上百件,但在二十二年後的今日,值得再談論、稱頌的,其實並不多。
然而在許多受訪者眼中,盧修一九年的立委公職生涯雖不算長,和同志們齊力,苦心打下的法制基樁卻皆有目共睹,難以一一羅列。
限於篇幅與個人能力,筆者僅選取具劃時代深遠意義之法案加以書寫。
諸如:終結「資深中央民意代表」(俗稱「萬年代表」)並實施國會全面改選、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刑法》一百條修正案三讀通過、提案並廢除「甲等特考」杜絕黑官漂白、提案折衝排審並三讀通過《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著作權法》修法、排審且三讀通過《著作權仲介團體條例》(今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
只是,儘管筆者耗時寫就全書,仍不免感嘆,盧修一為臺灣民主政治完成的築底工程,豈僅只這些呢?
文字的紀錄片
不過是二十、三十年前發生的事,對於當前數位影音世代的讀者來說,何其遙遠?
為此,筆者寫作時企圖還原事件當下的時空與場景,彷彿將盧委員的故事搬上舞臺、電影,用一幕幕場景與對白,帶讀者見證那個大時代中,慷慨激昂的「新國家建築師」、「法制工程師」盧修一,奮不顧身推動那些迫切變革法制的身影。
有些篇章限於考證所得史料不夠充分,或協商缺乏會議紀錄佐證,或史料雖精確但場景對白不夠生動有趣,因而只呈現盧委員的思考邏輯、理論依據、議事技巧、立法技術,不免較近似單聲道的「說書」。然而,一切寫作都以還原史實為依歸。畢竟,筆者不是在寫「傳奇」,而是寫「傳記」。
這段三年多的採訪、研究、寫作,最感謝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陳郁秀老師的耐心鼓勵與支持。幕後感謝盧委員的前任助理—資深國會助理詹守忠先生協助資料蒐集與審閱,還有鋼琴家好友盧佳慧、小提琴家好友盧佳君、美術設計師好友張培音,以及五十餘位盧委員生前在黨外、民進黨或立法院的同事、助理、好友受訪,共同促成這本書的誕生。深感歉疚的是,限於篇幅,仍須割捨不少受訪者的訪談內容。最後,特地感謝向陽老師慨予襄助,擔任本書的審訂工作;感謝陳芳明老師、周婉窈老師、楊斯棓醫師為書作序,並不斷主動協助校對、給予鼓勵、加油打氣,使我倍感溫暖。
每一次行經關渡,來到鄉間,看到徐行而下的白鷺鷥,那優美的飛行弧線,那徒步溼地的氣宇軒昂,總使我遙想起盧委員。
一直覺得,盧委員的生命活得很精采、漂亮,也一直感覺他的生命並未結束,氣息與姿態仍在。君不見每當政局變幻,就有論者感嘆「如果盧委員還在,他一定會如何如何」云云?
真心期待更多有志之士能感染他的精神,接續他的建築工程,為臺灣永續的民主政治上梁、立下更多里程碑。
我也想對許多二十世代無緣親見盧委員風範的年輕朋友們說:
生命是永恆的,
這一生會終結,
故人去到彼岸,
此岸的人繼續懷念故人,述說故人行誼。
是以,
生命永在。
所以,想好此生要做什麼了嗎?
為前進而戰吧!
藍麗娟完稿於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衝破威權時代的光-《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後記
陳郁秀
寫這篇後記,是想回答,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為什麼願意付出這麼多時間?因為這件事非常重要。
我的婚姻欠缺了父母親的祝福,雖然在大女兒佳慧出生後,父母已完全釋懷我這個叛逆的女兒,但對於從政的修一,一直是有意見的,即使在修一逝世後,某一次談話中,有長輩稱讚修一是國家的奇才,也是一位好女婿,父親仍脫口而出:「他讓我的女兒吃太多苦了!」這是父親不捨我人生的遭遇,深深疼愛我的一句來自心中的話。
一九八三年正月,修一因投入反對運動被捕,坐了政治黑牢。他最初被拘禁在警備總部景美看守所,聽到「軍法看守所」,我不禁毛骨悚然,但父親慈祥地對我說:「爸爸陪妳去,不要怕。」就這樣,父女一同前往,並與被捕後的修一第一次會面,這時距修一被捕已是一個多月後了。
一見面,修一的一頭白髮讓我倏然淚下,他摸摸頭笑著說:「這樣也帥喔!」虧他想得出這樣的說詞,無非是想博我一笑。會面中談起修一被捕初期,我曾赴花園新城拜訪前輩柏楊,柏老搖著頭嘆息說著:「以修一的狀況,二條一等著伺候他。」「二條一是死刑一條路」,當時我內心一陣絞痛,未來要如何過日子呢?現場突然死寂無聲。
父親試圖緩和氣氛說:「不要太悲觀,可能有辦法,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再回社會。」修一沉默了一會,眼睛注視著父親,緩緩地說:「爸爸,我知道可能是二條一,逃不過刑法一百條,就是死刑一條路,萬一運氣好、有奇蹟,就算能回到社會,很抱歉,我不會改變初衷,我會更加全力投入反對運動,希望臺灣有朝一日能夠獨立。」七十六歲的父親氣到說不出話來。接著修一又說:「郁秀才三十出頭,還年輕,不要為了我誤了她的一生,所以如果她有任何離開的要求,我都認為是合理的。」這下換我淚流滿面,傷心憤怒無言以對。修一就是這麼沉穩堅定,當下我們父女深深了解,為了臺灣,他竟然寧可犧牲家庭,他的志業是至死不會改變的。臨走前,修一說:「爸爸、郁秀,我說這些話,傷了你們的心,但我要對自己、對家人誠實……」當父女兩人拖著沉重的腳步離開時,父親對我說:「不要擔心,三個孩子,爸爸、媽媽會陪著妳,把他們扶養長大。」
進入立法院初期,修一放下大學教授身段,犧牲文雅的形象,以身體衝撞不義的體制,當他被立法院警察打昏,全身傷痕累累送到醫院急救醒來之際,我問他:「你就從來沒想過我和三個孩子嗎?為什麼要受這麼多的苦?」他對我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民主不會自動形成,一定要有犧牲才會有所斬獲,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這不會是永遠不變的局面,當情勢有所改變時,到時候我會調整的,對於家人只能抱歉了……」。後來真的如修一所言,社會各界逐漸認同,也紛紛投入反對運動,立法院生態有所轉變,而他也進入「理性問政」時期,方法改變但戰鬥力不減,有時搭配街頭抗爭,我們的國家體制就是這樣慢慢往前行的。
從激烈的議會體制抗爭,到裡應外合的縝密問政及立法過程,修一的理想和態度始終沒有改變,他從未有一絲一毫的遲疑。激烈的國會議事交鋒,是媒體的最愛,人民都能經由電視、報章雜誌中了解,然而裡應外合綿密的立法過程,卻鮮有人加以說明分析,這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更深入了解,留下紀錄呈現給眾人的心願。
《為前進而戰:盧修一的國會身影》這本書的出版,圓了我多年來的心願,獻給所有曾參與其中,有理想、有抱負、有熱情的臺灣人民,期盼這種堅毅、執著、為前進而戰的信心與毅力,內化成為臺灣人民的精神,讓世界看到臺灣,讓臺灣走入世界。
臺灣在百年來的全球民主思潮中,從蔣渭水所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啟發臺灣人意識、一九七○年代「鄉土運動」的崛起、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七年長達三十八年戒嚴時期的終止、報禁與黨禁的相繼解除、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到二○二一年因COVID-19,臺灣逐漸獲得許多國家的認同與支持,這一切都是臺灣人民一路傳承下來,犧牲奉獻努力耕耘的可貴成果,這正是「臺灣精神」、「臺灣品牌」的關鍵所在。為前進而戰是基本精神,期許臺灣人能繼續同心協力,以智慧、愛心和堅毅的精神,耕耘臺灣成為子子孫孫永遠快樂生活的沃土。
二○二○年至今,值此時刻,香港、緬甸的局勢正是臺灣半世紀前的景象,正如修一所說:「自由民主不會從天而降,是要犧牲奉獻、自己爭取來的!」在那個時代,我們用了我們的方法,克服了重重的困難,以這本書中提到的一些推動法制的過程為例來說故事,嘗試讓年輕人了解。而接著屬於你們年輕人的時代,你們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並不知道,但那是你們要去解決的。因此,出版這本書的意義,就是希望將盧修一當年的精神傳遞下去,希望年輕人能知道,在你們的世界裡,你們要有你們的核心價值、專業跟熱情,找到屬於你們的方法和舞臺,一起為前進而戰。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2 |
7折 | 4 |
8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5折26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