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紀璐
定價:NT$ 690
優惠價:79 折,NT$ 545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由比較哲學與分析哲學的新視角切入,
闡釋中國古代哲學與中國佛學,
著重概念的分析、論證的闡述,
對各哲學基本預設的檢證,以及力求簡單明瞭的哲學方法,
重建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領域中應有的地位。
《中國哲學導論:從古代哲學至中國佛學》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先秦儒、道、墨、法諸家以及《易經》一書,強調中國古代哲學的哲學性,針對各家的理論要點、辯論模式、問題癥結所在,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進行分析。
第二部分探討中國佛教思想的四大宗派:唯識宗、華嚴宗、天台宗以及禪宗,討論各家的形上學立場、知識論、語言觀、倫理學以及總總實踐法門,而以對現實世界的肯定作為貫串中國佛學的核心問題。
作者簡介:
劉紀璐
現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敦分校哲學系教授。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哲學博士,臺灣大學哲學碩士與學士。研究方向包括中國哲學、形而上學、心靈哲學、語言哲學、道德心理學,後設倫理學等。目前研究課題是儒家的機器人倫理學,並以此得到2019年美國卡內基學者獎。主要英文專著有Wiley-Blackwell出版社的Neo-Confucianism: Metaphysics, Mind, and Morality、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Ancient Philosophy to Chinese Buddhism。主編論文選集包括劍橋大學出版的Consciousness and the Self 以及Routledge出版社的Nothingness in Asian Philosophy。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導論:什麼是中國哲學?(節錄)
在此導論中,我所提供的不是對中國哲學的「定義」,而是對中國哲學之一些特質的「描述」。事實上,哲學本身就是一個抗拒定義之活化有機體,所以我們對任何哲學的思維脈絡都無法給予定義。不過,即使本書的目的只是要描述中國哲學的特性,但是也無法做到很詳盡。如果想要全盤地描述中國哲學,勢必要完整解釋中國歷史、社會、政治以及文化的背景,但是這個導論無法給予這樣的詳盡說明。在此導論中,我所描述的僅是一些初學中國哲學的讀者所需了解的中國哲學之特質,包括解釋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其重要的概念,傳統中國哲學之教育理念,以及古老的中國哲學思想是如何被紀錄下來。本導論應當可以幫助英文讀者理解中國哲學的思考寫作方式為何與西方哲學的傳統不同。不過,我也希望讀者能了解任何這樣的介紹都不免有過度簡化之嫌。
從宗教到哲學:中國哲學的背後促動原因
儘管史前中國百姓之宇宙觀的確有一個人格化的至高存有,並且稱之為「上帝」(現今被用來翻譯英文字「God」),然而,這個民間宗教的觀念從未進入中國哲學的討論範圍。這個原始的信仰後來轉變為「天意」或是「天命」的概念,而「天意」被看作是等同於人民的好惡,「天命」則常常被用來建立政權轉移的合法性。不過,中國民間宗教的「天意」或「天命」都不像《舊約》中的人格神的真正發命干預。上古的中國民間信仰並沒有宇宙創造者,沒有主動性的創造行為,更沒有天地間的最後仲裁者。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更像是對天地自然的崇拜和敬仰,不過,其崇拜方式不同於古希臘神話之針對各種自然現象而賦與特定的人格化神祇。上古中國人大都相信大自然與人之間有一種精神的感應。他們相信宇宙是生生不息的活化有機體,所有的部分都被連結成一個井然有序的大宇宙。在人之上者稱為「天」,在人之下者稱為「地」。在中國人的語法裡,「天」一字不是僅指從地上所仰望而得的天空,也不是指基督教中的任何超越現世的領域。「天」對中國人而言代表全部的天體和天象,尤其常被用來指涉太陽的運作。而「地」一字則指涉地上的一切存在現象,它包含了地面所有的領域,不過更常是用來指涉山谷、峽地、盆地等低地面。對上古的中國人而言,宇宙就是天、地與存在其間的所有匯集而成。他們相信天地無始終,宇宙永常存。
由於中國人相信自然現象與人文世界的人事息息相關,所以,他們常常會以人事狀態不良來解釋天災之所以會發生的原因。乾旱是由於「天」所使然,洪水則是由於「地」所使然,而這兩種天災都會造成嚴重的饑荒。在農業社會中,饑荒會為人類的生存帶來最大的危機,而在中國歷史上,這項危機不斷出現。即便如此,上古的中國宇宙觀並不把大自然看作是有邪惡的一面。中國人不認為天災本身代表邪惡,它只是宇宙順其自然而發展的某一現象而已。天災或者是由於自然與人文狀態感應所生,或者是代表「和諧的宇宙暫時偏離出來的異象」,但其本身並沒有任何正能量。當人文世界累積了夠多脫序的人為事件,原本和諧的宇宙就會被侵擾,這侵擾的結果就是大自然的異常,接踵而來的就是人文社會的災難。至於其他偶爾會發生的自然異象,比如:冰雹、地震、瘟疫等,則被認為是禍害的前兆;這些警訊在宇宙和諧被破壞之時自然發生,是以,大自然會感應人文世界,就像鈴鐺一旦被撞擊,就自然而然地發出聲響,其道理是一樣的。
這種天人感應看法的背後藏有一個更深刻的觀念,就是認為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關連的,共同形成一個和諧的宇宙律動。康德謨(Kaltenmark)說:「中國思想智慧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順應宇宙的律動。」在上古的中國社會,想遵從這自然律動的方法之一就是占卜—以甲骨文或是特殊的儀式去預測未來。最早的占卜即是解讀龜甲文。在進行占卜之前,有一些加密的文字會先刻在龜殼上(在中國出土的龜甲文,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 1700-前1100),然後,龜殼被放置在火上烤,直到龜殼出現某些裂紋,占卜者根據裂痕劃分所呈現的加密文字,以對這些文字解密。在儀式進行前,占卜者必須齋戒沐浴、淨化身心,如此才能和天地神靈保持高度的感悟狀態。藉由占卜,卜者可預測大自然的未來狀況,從而決定如何行動。在商代年間(西元前 1766-前1150),君王經常藉由特定卜官占卜所得的預兆,來決定是否要發動戰爭或是改變現有政策等重大國家大事。
後來到周代(約西元前1122-前256)年間,占卜的形式更常是根據易經而操作。早先的易經並非是一部完整的書,它的最初型態大概只是一些奇詭的圖形和圖象。易經從最早是三畫卦的八爻,繼而發展成六畫卦的六十四爻。對卦象的解讀形成卦辭,而針對卦象中的每一爻做各別的分析則形成爻辭。當時,用易經占卜的風氣並不限於王公貴族,古代學者像是學識淵博的孔子也常運用占卜。此時期,藉由占卜來諮詢的問題不再只是限於國家大事,也包括個人在某個情境當如何自處的問題。能知道如何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決定,我們稱之為「智慧」。在上古時代,擁有「智慧」表示其個人的心靈與天地神靈是相契合的。因此,對中國人而言,所謂「有智慧」不僅有其實用的內涵,而且也有其宗教的起源。英文的「philosophy(哲學)」從希臘字源學解釋就是「愛智之學」,那麼中國的「哲學」可以說是源於對天地神靈的一種宗教意識。
《易經》的三爻和六爻是根據兩個特性—陰和陽所組成,其中「陽」以符號「—」表示;「陰」以符號「––」表示。陰和陽都是宇宙的能量或動力。三爻或六爻都代表陰和陽之間彼此不同的分配和關係,而隱含其中的信念即是整個宇宙中的自然界與人文世界都不過是陰與陽組合的不同結構與關係。我們所用的陰與陽語詞具備兩個面向:一是對陰陽特質的自然性描述,另一是對人文事態中的陰與陽的象徵性描述。在《易經》中,陰陽的這兩個面向相互依存,這個語詞用法再度反映出古代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總而言之,在中國古典哲學形成之前的宇宙觀中,宇宙是遵從秩序和規則的有機體,而不是偶然形成的大雜燴。宇宙萬物的基本構成元素不是物質,而是兩種自然能量和動力—陰與陽,並且陰陽的互動是遵循某種規則的律動。如果有聖人或占者可以解釋占卜的結果,那麼,他的心靈一定是和宇宙契合,才能進而深入了解宇宙的規則律動。宇宙的韻律(道)在自然界中流動,同樣地,也在人文世界中流動。同時,在這個宇宙觀中,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是不可區分的,而且死者和生者的兩個世界也是可以相互溝通的。人的魂魄不為身體所限,人在臨終的那一刻,魂魄就會脫離身體而漂浮在生者之上下界(天界、冥府)或甚至在活人中間。另外,這個世界觀不把個己跟世界分割,主體的個人和客體的世界並非對立關係,而是互相交融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人類生命被宇宙影響的同時,也影響了宇宙的進化和發展。就如同我們吸吐的空氣融入在宇宙大氣層內,我們動靜之間及舉手投足也都會影響周遭的世界。上古中國人對自然與人文、心靈與物質、肉體與精神,以及天與人合而為一的觀念,即成為中國哲學的宇宙論之基礎。
中國哲學的宇宙論基本概念:道、氣、陰和陽
中國哲學的宇宙論是建立在對宇宙秩序或宇宙模式之信念,它不只是所有存在的起源,也是宇宙進化的準則。對於宇宙模式存在之預設成為中國哲學所有主要學派的核心理論。宇宙被視為是「根據其內在規律而運作的自給自足之有機體。」上古中國哲人稱此規律為「道」(道可以是集合名詞,用以指示獨一無二且包羅萬有的『道』;也可以是單數名詞,用以指示個別事物所遵循的『道』),而對於道的探索和追求,即是所有中國哲學家的最終目標。根據萬百安(Van Norden)的分析:
「Dao」一字有好幾層意義:第一,其原意是「道」,意指通道、道路。引申為第二個意思「途徑」,意指做事的正確方法,或是由正確行事而來的秩序。第三個意思是指用語言敘述或說明,第四個意思則是指涉形而上本體,它負責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模式。
換言之,「道」可以指一般的道路;也可以是一個道德語詞,用來指行事的正確方法;或者當成動詞,用來指敘述;或是當成本體的概念,用以指示為宇宙的起源。這四層意義雖然在表面上意義大不相同,事實上,這些意義都包含在「道」一字的哲學意涵中。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5 |
7折 | 3 |
7折以上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劉紀璐
優惠價: 79 折, NT$ 545 NT$ 69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31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由比較哲學與分析哲學的新視角切入,
闡釋中國古代哲學與中國佛學,
著重概念的分析、論證的闡述,
對各哲學基本預設的檢證,以及力求簡單明瞭的哲學方法,
重建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領域中應有的地位。
《中國哲學導論:從古代哲學至中國佛學》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先秦儒、道、墨、法諸家以及《易經》一書,強調中國古代哲學的哲學性,針對各家的理論要點、辯論模式、問題癥結所在,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進行分析。
第二部分探討中國佛教思想的四大宗派:唯識宗、華嚴宗、天台宗以及禪宗,討論各家的形上學立場、知識論、語言觀、倫理學以及總總實踐法門,而以對現實世界的肯定作為貫串中國佛學的核心問題。
作者簡介:
劉紀璐
現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敦分校哲學系教授。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哲學博士,臺灣大學哲學碩士與學士。研究方向包括中國哲學、形而上學、心靈哲學、語言哲學、道德心理學,後設倫理學等。目前研究課題是儒家的機器人倫理學,並以此得到2019年美國卡內基學者獎。主要英文專著有Wiley-Blackwell出版社的Neo-Confucianism: Metaphysics, Mind, and Morality、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Ancient Philosophy to Chinese Buddhism。主編論文選集包括劍橋大學出版的Consciousness and the Self 以及Routledge出版社的Nothingness in Asian Philosophy。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導論:什麼是中國哲學?(節錄)
在此導論中,我所提供的不是對中國哲學的「定義」,而是對中國哲學之一些特質的「描述」。事實上,哲學本身就是一個抗拒定義之活化有機體,所以我們對任何哲學的思維脈絡都無法給予定義。不過,即使本書的目的只是要描述中國哲學的特性,但是也無法做到很詳盡。如果想要全盤地描述中國哲學,勢必要完整解釋中國歷史、社會、政治以及文化的背景,但是這個導論無法給予這樣的詳盡說明。在此導論中,我所描述的僅是一些初學中國哲學的讀者所需了解的中國哲學之特質,包括解釋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其重要的概念,傳統中國哲學之教育理念,以及古老的中國哲學思想是如何被紀錄下來。本導論應當可以幫助英文讀者理解中國哲學的思考寫作方式為何與西方哲學的傳統不同。不過,我也希望讀者能了解任何這樣的介紹都不免有過度簡化之嫌。
從宗教到哲學:中國哲學的背後促動原因
儘管史前中國百姓之宇宙觀的確有一個人格化的至高存有,並且稱之為「上帝」(現今被用來翻譯英文字「God」),然而,這個民間宗教的觀念從未進入中國哲學的討論範圍。這個原始的信仰後來轉變為「天意」或是「天命」的概念,而「天意」被看作是等同於人民的好惡,「天命」則常常被用來建立政權轉移的合法性。不過,中國民間宗教的「天意」或「天命」都不像《舊約》中的人格神的真正發命干預。上古的中國民間信仰並沒有宇宙創造者,沒有主動性的創造行為,更沒有天地間的最後仲裁者。中國人的宗教信仰更像是對天地自然的崇拜和敬仰,不過,其崇拜方式不同於古希臘神話之針對各種自然現象而賦與特定的人格化神祇。上古中國人大都相信大自然與人之間有一種精神的感應。他們相信宇宙是生生不息的活化有機體,所有的部分都被連結成一個井然有序的大宇宙。在人之上者稱為「天」,在人之下者稱為「地」。在中國人的語法裡,「天」一字不是僅指從地上所仰望而得的天空,也不是指基督教中的任何超越現世的領域。「天」對中國人而言代表全部的天體和天象,尤其常被用來指涉太陽的運作。而「地」一字則指涉地上的一切存在現象,它包含了地面所有的領域,不過更常是用來指涉山谷、峽地、盆地等低地面。對上古的中國人而言,宇宙就是天、地與存在其間的所有匯集而成。他們相信天地無始終,宇宙永常存。
由於中國人相信自然現象與人文世界的人事息息相關,所以,他們常常會以人事狀態不良來解釋天災之所以會發生的原因。乾旱是由於「天」所使然,洪水則是由於「地」所使然,而這兩種天災都會造成嚴重的饑荒。在農業社會中,饑荒會為人類的生存帶來最大的危機,而在中國歷史上,這項危機不斷出現。即便如此,上古的中國宇宙觀並不把大自然看作是有邪惡的一面。中國人不認為天災本身代表邪惡,它只是宇宙順其自然而發展的某一現象而已。天災或者是由於自然與人文狀態感應所生,或者是代表「和諧的宇宙暫時偏離出來的異象」,但其本身並沒有任何正能量。當人文世界累積了夠多脫序的人為事件,原本和諧的宇宙就會被侵擾,這侵擾的結果就是大自然的異常,接踵而來的就是人文社會的災難。至於其他偶爾會發生的自然異象,比如:冰雹、地震、瘟疫等,則被認為是禍害的前兆;這些警訊在宇宙和諧被破壞之時自然發生,是以,大自然會感應人文世界,就像鈴鐺一旦被撞擊,就自然而然地發出聲響,其道理是一樣的。
這種天人感應看法的背後藏有一個更深刻的觀念,就是認為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關連的,共同形成一個和諧的宇宙律動。康德謨(Kaltenmark)說:「中國思想智慧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順應宇宙的律動。」在上古的中國社會,想遵從這自然律動的方法之一就是占卜—以甲骨文或是特殊的儀式去預測未來。最早的占卜即是解讀龜甲文。在進行占卜之前,有一些加密的文字會先刻在龜殼上(在中國出土的龜甲文,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 1700-前1100),然後,龜殼被放置在火上烤,直到龜殼出現某些裂紋,占卜者根據裂痕劃分所呈現的加密文字,以對這些文字解密。在儀式進行前,占卜者必須齋戒沐浴、淨化身心,如此才能和天地神靈保持高度的感悟狀態。藉由占卜,卜者可預測大自然的未來狀況,從而決定如何行動。在商代年間(西元前 1766-前1150),君王經常藉由特定卜官占卜所得的預兆,來決定是否要發動戰爭或是改變現有政策等重大國家大事。
後來到周代(約西元前1122-前256)年間,占卜的形式更常是根據易經而操作。早先的易經並非是一部完整的書,它的最初型態大概只是一些奇詭的圖形和圖象。易經從最早是三畫卦的八爻,繼而發展成六畫卦的六十四爻。對卦象的解讀形成卦辭,而針對卦象中的每一爻做各別的分析則形成爻辭。當時,用易經占卜的風氣並不限於王公貴族,古代學者像是學識淵博的孔子也常運用占卜。此時期,藉由占卜來諮詢的問題不再只是限於國家大事,也包括個人在某個情境當如何自處的問題。能知道如何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決定,我們稱之為「智慧」。在上古時代,擁有「智慧」表示其個人的心靈與天地神靈是相契合的。因此,對中國人而言,所謂「有智慧」不僅有其實用的內涵,而且也有其宗教的起源。英文的「philosophy(哲學)」從希臘字源學解釋就是「愛智之學」,那麼中國的「哲學」可以說是源於對天地神靈的一種宗教意識。
《易經》的三爻和六爻是根據兩個特性—陰和陽所組成,其中「陽」以符號「—」表示;「陰」以符號「––」表示。陰和陽都是宇宙的能量或動力。三爻或六爻都代表陰和陽之間彼此不同的分配和關係,而隱含其中的信念即是整個宇宙中的自然界與人文世界都不過是陰與陽組合的不同結構與關係。我們所用的陰與陽語詞具備兩個面向:一是對陰陽特質的自然性描述,另一是對人文事態中的陰與陽的象徵性描述。在《易經》中,陰陽的這兩個面向相互依存,這個語詞用法再度反映出古代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總而言之,在中國古典哲學形成之前的宇宙觀中,宇宙是遵從秩序和規則的有機體,而不是偶然形成的大雜燴。宇宙萬物的基本構成元素不是物質,而是兩種自然能量和動力—陰與陽,並且陰陽的互動是遵循某種規則的律動。如果有聖人或占者可以解釋占卜的結果,那麼,他的心靈一定是和宇宙契合,才能進而深入了解宇宙的規則律動。宇宙的韻律(道)在自然界中流動,同樣地,也在人文世界中流動。同時,在這個宇宙觀中,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是不可區分的,而且死者和生者的兩個世界也是可以相互溝通的。人的魂魄不為身體所限,人在臨終的那一刻,魂魄就會脫離身體而漂浮在生者之上下界(天界、冥府)或甚至在活人中間。另外,這個世界觀不把個己跟世界分割,主體的個人和客體的世界並非對立關係,而是互相交融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人類生命被宇宙影響的同時,也影響了宇宙的進化和發展。就如同我們吸吐的空氣融入在宇宙大氣層內,我們動靜之間及舉手投足也都會影響周遭的世界。上古中國人對自然與人文、心靈與物質、肉體與精神,以及天與人合而為一的觀念,即成為中國哲學的宇宙論之基礎。
中國哲學的宇宙論基本概念:道、氣、陰和陽
中國哲學的宇宙論是建立在對宇宙秩序或宇宙模式之信念,它不只是所有存在的起源,也是宇宙進化的準則。對於宇宙模式存在之預設成為中國哲學所有主要學派的核心理論。宇宙被視為是「根據其內在規律而運作的自給自足之有機體。」上古中國哲人稱此規律為「道」(道可以是集合名詞,用以指示獨一無二且包羅萬有的『道』;也可以是單數名詞,用以指示個別事物所遵循的『道』),而對於道的探索和追求,即是所有中國哲學家的最終目標。根據萬百安(Van Norden)的分析:
「Dao」一字有好幾層意義:第一,其原意是「道」,意指通道、道路。引申為第二個意思「途徑」,意指做事的正確方法,或是由正確行事而來的秩序。第三個意思是指用語言敘述或說明,第四個意思則是指涉形而上本體,它負責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模式。
換言之,「道」可以指一般的道路;也可以是一個道德語詞,用來指行事的正確方法;或者當成動詞,用來指敘述;或是當成本體的概念,用以指示為宇宙的起源。這四層意義雖然在表面上意義大不相同,事實上,這些意義都包含在「道」一字的哲學意涵中。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5 |
7折 | 3 |
7折以上 | 3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