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妮民最新醫事書寫★★
從孤獨死到追憶生,從疾病到女性身體……
時間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
生命只能往前,與萬物微微變幻。
★李欣倫(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王盛弘(作家)、吳鈞堯(作家)、凌明玉(作家)、凌性傑(作家)、夏夏(詩人)——盛情推薦
★黃信恩vs.吳妮民《聯合報》副刊專欄「文學相對論」經典醫事散文——特別收錄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的狀態也說不定。」——吳妮民
吳妮民以《小毛病》回歸她所廣為人知的醫事書寫,異於《私房藥》中初畢業於醫學院的青澀眼光,習醫、行醫、寫作十餘年的打磨,她探看診間的病老與生死,旁觀肉體的衰壞與不可逆;她反照女性書寫意識,溫柔展開與己身的對話。《小毛病》可說是「時間」之書:吳妮民沿著時間的軌道寫作,時間則碾壓過所有人:女性每月逐漸減少的卵子是時間,病房診間的回診次數是時間……時間能治癒,時間也毀滅,它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生命只能往前,與萬物微微變幻。
本書依照月亮的盈虧做為編輯骨架:食甚、生光、復圓、初虧、食既。從人生真相與終點說起,孤獨死、老之種種折磨、小病小痛的反覆無常,逐步回溯曾經美好的身體、青春的詠嘆。由前順讀或自後倒讀,都形成生命的迴圈——在各種不能復返的時光與肉身裡,寫作者,或做為人的我們,仍能回頭望去曾經,曾經的閃亮,曾經的豐厚……
專文導讀
「我們終將棄置的身體貯藏厚厚一疊歷史檔案,此時此刻或即將蔓延的小毛病裡,皆飽含漫長的時間敘事,小毛病有大歷史。小毛病中,時間可無限濃縮又無窮展開。」——李欣倫
■輯一|食甚之時
〈巨響,無聲〉
那時我還很新鮮,尚未發臭,來不及腐朽。為了這個目標,我已開始觀察養生村及長照中心…如今三十五歲的我,在善終存摺上,得好好努力。
〈脫胎〉
你腳踩紅線,還在猶豫,沙漏已經要流光。「且慢…」你對著內在的時鐘呼喊,唰唰、唰唰…它仍不止息地分秒前進著。
■輯二|生光之時
〈注射之必要〉
挨擠在診所的患者多傷風感冒,看他們鼻水漣漣筋骨痠痛,「醫生,注一支吧,」他們或會直接要求,「注一支較緊好。」
〈孑遺〉
除了諸種孑遺給人帶來的困擾,我其實喜歡觀察造物者留下的線索,好像祂說,未完成的這一步,沒有封上的孔洞,是個曖昧的邀請,將揭露生而為人的祕密…
■輯三|復圓之時
〈衣衫一事〉
我知道有個小女孩,忘不掉衣衫一事,她還住在我的核心,穿著我三十幾歲的軀體,如同裹著一件人皮大衣。
〈雪色〉
看見一根由黑遞嬗為白的髮…有時,它色褪得不乾不脆,長長一線,明明滅滅,我在之間彷彿目睹燈燃燈枯,色素細胞的垂死掙扎。
■輯四|初虧之時
〈在世界中錯過的億萬種可能〉
日常中我每分每秒都站在岔口…:可能、乘以可能,再乘以可能,這一生億萬種假設都將與我擦身而過,我卻注定只看見唯一的結果。
〈青春‧勁曲‧龍虎榜〉
追星一事我是海鷗派的,飛來飛去…我的迷妹經驗啟蒙自八○年代尾巴出道的小虎隊…有誰會不愛長相憂鬱酷帥,又能後空翻的霹靂虎?
■輯五|食既之時
〈傳染病時尚〉
若有人告訴我他沒出國卻得過瘧疾、未注射過疫苗就有A肝抗體…這讓我發現,有時傳染病本身就是一種標記—它們的流行,共同記憶了一個時代。
〈孤獨死之味〉
真正孤獨的味道,我聞過。…他插尿管,散發汗酸,下肢滿是褥瘡…站在房裡,我想,最最極致的孤獨,或許是這樣的。它的味道聞起來像,被遺忘。
作者簡介:
吳妮民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寫作者,臺北人。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私房藥》(聯合文學,2012)、《暮至臺北車停未》(有鹿文化,2015)、及《小毛病》(有鹿文化,2021)。作品散見各文字媒體,並獲選入《散文類》、《九歌年度散文選》、《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家》等輯。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
脫胎
然後,你就來到了三十五歲。
好像有那幻境之鐘、虛無沙漏,只消你停步即看見:懸浮空中的玻璃沙漏巨大、透明,細沙不斷通過窄頸簌簌滑落,唰唰,唰唰,唰唰唰……底下一錐沙丘正在生成,上面一捧沙粒就要漏盡,不知不覺,你雙腳已經跨上醫學定義高齡生育的分界線。
啊,道阻且長,舉頭四顧心茫茫。偶爾你想,自己是怎麼一路走到這裡的呢?靜下的瞬間,你怔怔數算,七年大學,五年住院醫師,待這些都完成時你三十一歲,至此你方真正當完了學生,而你,便是在那年結婚的。這並不特別遲,因為整個晚熟世代的初婚年紀集體延到三十幾,且你同行之人大多做了與你相似決定。若有人畢業後馬上成家,數年後攜子出席了同學的喜宴,看幼童在場子上嬉鬧跑跳,你們反倒會說,噢,他好早婚。
所以,臉書上的嬰兒照片大舉襲來,就是這兩、三年內的事。隨意滑滑頁面,此處彼端,總有新手父母興奮張貼的每日速報:溢奶吐舌、打呵欠、睜眼無辜貌、會站囉、會走了;底下則例必吸引來幾條回應,「好萌!」「可愛!」「完全爸媽翻版啊。」
令你自己都意外地,逛完那些色度明亮的親子圖片,心裡卻沒怎麼嚮往,傳說中,那種專屬這年歲為抓住黃金生育期尾巴突然泉湧的熱切渴望,至今不曾降臨你身上。你竟是結婚後才發現,少女期以為成為母親理所當然的憧憬並不是理所當然的。暗暗盤算的家庭結構,是三人以上一起生活很好,只有兩人,可能也不差吧。
著急的自是長輩。婚後,血親姻親協力催生,偶爾打鼓陣容還插進鄰居及路人,戰後嬰兒潮出生、一窩手足中長大的他們舉例:誰誰誰,生了幾個,現在好命了;想當年某某二十八歲前,三個孩子就生齊啦。相見缺少話題時,左一句:「養兒防老啊。」右一句:「趕快生一個給你爸媽玩。」那勸誘語氣,彷彿你會產下一張銀髮族保單或一套安親玩具。對一介將被創造出來的新生命,你覺得這些理由實在太潦草輕率,尤其不信防老之說——在醫院見慣了,有病患擁兒女或五六人、或七八眾者,後來發生的事,不用問,大家都聽過。
你不為防老,其實你喜歡孩子的。你著迷於孩子最原初的語言行止及目光。
躊躇、迷惑,或許只源於你怕。你猜,如果一塊肉曾經連著你,而它掉了,那應該是很痛、很痛的。有時,你想起某個值班夜,婦產科,還當實習醫師那年。夜極深,一名孕婦被急送入手術室,她的肚子有五個月,你被call醒時就知道,這臺急刀主要是因為孩子保不住了。果然婦人才進房沒多久,主治醫師剛把不鏽鋼彎盆擺在她胯間,一道溫熱水流即從她產道奔出,接著,紅通通的胎兒順水滑落,恰恰掉在那個銀亮盆內。
一切很快就結束了,你不認識的那位準媽媽產檯上捂臉哭喊:「我太不小心了……我應該要更小心的……」哭聲粗啞、劇喘難抑,你聽出她的內疚,撕心裂肺的。然後,像舞臺劇落幕一樣,女人連床被推出開刀房,她懊悔不已的哭泣在凌晨空寂的走廊上迴響。
現在,只剩你一人,和他。你眼光投射到綠色布巾上的彎盆。那流掉的胎兒,由你負責處理。其實他沒有馬上死去。你屏氣凝神望著,二十週的孩子,原來生得如此啊——五官都有了,眼皮尚闔,小鼻小嘴,頭部比例異常地大,頸子以下接著小小身軀,四肢細瘦,尺寸未盈巴掌;皮膚像果凍,赭紅透明,質地光滑,好似一尾初生蠑螈。那一刻,最安靜,你看見他的心臟在跳,暗色一球,被裹在薄薄胸腔裡,有節律的震顫,一抽一抽撼動了整個身體——但他注定不會活的,你早有數。這胎齡,肺泡發育不全,離開子宮的他,最終會因無法呼吸而血氧耗竭。於是你站在那裡,幾分鐘內,注視著他愈來愈衰微的心跳,直到肉眼再也無法辨識任何細小振幅。
你判定,他死了。按照程序,你把他裝進乾淨醫用塑膠袋,放入紙盒。此間,某個角落有一具冰箱,裡頭堆積同款紙盒數匣,所以你也把那孩子放了進去。天亮後,會有人來收走的。
彼夜在你生涯中將永被記憶,你目睹胎兒的夭亡,與一個母親深沉的哀傷。只不過是目擊、還未親身經歷,那哀傷之巨大就已讓你懼怕。你害怕著悲慟之所從來、那股可怖的愛的力量,它使人痛楚,使人嚎哭。你想到便悚然,這神祕難解的力場,有一天也會操縱著你嗎?
如果可以,你不要為了誰身不由己。你不願意如此執迷。
因而,在你的朋友對著你聊起她兩歲大的女兒,陶醉地說出「○○真的好可愛,我好愛她」時,你一邊覺得好甜,替她煥發的幸福感到喜悅,一面又為那終究要化作嗔癡的母愛,心生傷感。
愛果真令人傷感。你見過有人為孩子甘願一生奉獻,無怨無悔;也見過有人元神崩毀,卻不得不愛。某天你在飛機上看了支影片,《一首搖滾上月球》,看完不禁潸然,那是紀錄片,描述六位罕病兒父親互相扶持圓夢的經過。鏡頭進入他們的家庭,你看見夜以繼日的抽痰、翻身、餵食,龐大的疲倦,使得組團練唱的短暫喘歇都如此珍貴。這還是極端的例子。回到你身邊,一個文字創作者直截告訴你,她至少有十年的時光被偷走了,期間,睡眠讀書寫字皆是奢求。你在診所的老病人,一名患乳癌、黝黑矮壯的中年婦女,她身邊總帶個二十來歲的青年,為怕冒犯你始終沒問,不確定青年究竟得的是什麼病——他身體會不由自主搖晃,口中發出無意義的尖銳叫聲——但你明白這孩子只要醒著的任何時刻,他的母親便得把所有精神投注於他。然後你又想到那個學姊,她講話時微亂的髮,側臉的輪廓線,失焦的眼神。她說兒子是個行為異常兒童,每日她下班回家,就是幫忙看功課、處理諸多生活瑣事、與兒子作戰,她喃喃:「唉……小的時候,至少他還有一點點可愛……」學姊的話打住,你們便都沉默了。
愛的對手,竟是漫漫折騰。
那且擺脫桎梏、避開折騰吧。你的朋友中,有些打算貫徹主張,不婚也不生。他們年紀是不小了,但也不覺得自己老,悠活在自己的時空裡,把握今生每個當下。你羨慕他們決絕果斷、抵得住親友之口,而你腳踩紅線,還在猶豫,沙漏已經要流光。「且慢……」你對著內在的時鐘呼喊,唰唰、唰唰……它仍不止息地分秒前進著。
你惴惴幻想,有一天,當一顆卵真的被點化成胎,胎著了床,它引動的荷爾蒙潮汐,和餘生所有考驗,難道不是一條取經之路嗎?你將經歷浮腫孕吐、生產苦、諸多擔心受怕、繳出珍貴自我,若渡流沙河、火燄山,把日常過成一樁修行。當你的孩子天真叫喚,「媽媽!」「爸爸!」而你們無意中應答:「有!」會不會咻地一聲、俱被收服進紫金紅葫蘆,化為膿血?
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沒有幾番操勞,不是父母;未經劫難,不是父母。
——三藏取經,最終來到靈山大河邊,獲接引祖師撐船相渡。他與行者、八戒、沙僧等一同登舟,待上了船,往下望去,才見那是無底之船,河水泱泱,一個死屍從船下流去,三藏大驚。是他的樣貌。「是你!是你!」一干人等皆在旁邊拍手笑道。
是我,是我。
多少女人們站在無底船頂,目送前半生那副凡胎皮肉,她在河裡,悠悠蕩蕩,順水漂走。
【內文節選二】
雪色
早秋時分,已經說好了,打算前往那條掩藏在山林間、水氣濃重的步道。微涼而多變的山中氣候,過午,一行人在出發地上了小巴,待人都坐定,大霧隨即朝窗撲來,車子亮起遠燈,丈量可見範圍,接著,便緩緩駛入白霧裡。那時,我恰正落座你身後,如此靠近你的髮心,你原先是擁有一頭棕褐的豐密的髮的。如今這些沿著旋線錯雜歧出、短而剛的白髮,我安靜注視它們,已蔓生得比我想像的更多了。
那是場山中旅行。專科結訓幾年,從來不曾再一同出遊的眾人,因為學妹的號召,馬上成團,旅行團並取名為「復刻版」,地點則選擇從前去過的山野。好一段時日不見,大家都有了些肉眼可察的變化,有人攜家,帶上剛入學的兒女。難得的是每個人都抱持著一種珍惜的心情,旅途上,就連玩笑都開得非常敦厚溫柔;那久違的相聚,實在令人既心安,又恍惚。
在人群裡面,我與你算是較常見的了,但所謂經常,往往也隔著半年數月的距離。前幾次相會,你坐燈下,我這一側仰望你頭頂,當時只略見幾點銀光,雖然你撥撥頭髮,說,「很多了。」
我又何嘗不是呢?
二十八歲時,按摩師從我後腦勺剪下一線東西遞來,「喏。」我取過端詳,為之大駭——那是我初次照見自己的雪色,怎樣都不敢相信,竟有一絲透白藏在豐厚的黑裡。不過,震驚歸震驚,因白髮不再出現,很快地我便忘了此事,而純粹以為,它只是誤闖了正確的節氣。
三十五這年,不知為何,對鏡看見紛紛竄出的銀白髮茬,突兀醒目,夾生於前額、顳部、頂心。起初量少,還能順手除淨;後來,多到不堪拔的地步。美髮師告誡,不要拔喔,拔一根長三根;皮膚科學長也說,別拔,但與長三根的講法無涉,而是拉扯頭皮會造成疤痕性禿髮,之後,病灶處便再也長不出頭髮來。
因此,唯有剪了。一根一根地。
我自浴室的排水孔上拾起一團落髮,裡頭偶爾摻雜微量銀質,遂想像那是亂數抽樣,可藉此推算頭上約有多少白髮;看見一根由黑遞嬗為白的髮,會以長度估量,那白發生於何時,正經歷怎麼樣的生活事件。有時,它色褪得不乾不脆,長長一線,明明滅滅,我在之間彷彿目睹燈燃燈枯,色素細胞的垂死掙扎。
自此,便開始注意著別人的髮。搭捷運、乘公車,站在走道上,眾人頭頂一覽無遺。隨車行晃蕩一顆顆或擺動或低垂專注著什麼的頭,我觀察它們與乘客本身的關係,猜測這些髮式的主人為何如此打理:髮量疏少的西裝頭,從前模樣如何?那女孩還很年輕,荷爾蒙及隨意披散的長髮都豐沛得使人嫉妒;阿嬤們的短髮常電燙成小鬈,現在才曉得,那是使視覺增量的權宜之計;坐著睡去的中年女人也許最近太忙,上次染整的顏色距髮根有兩、三公分,底下一截子灰白和他的倦怠,都無可奈何地萌發出來了。
身在失落其中,方能體會失落之味。尤其,頭髮變化與身體的諸種衰退相較,是這樣張揚外顯的事情。我曾和設計師討論,到什麼程度,該讓挑染進場;行過大街,我被假髮店的櫥窗吸引,駐足細看。村上春樹在散文集《日出國的工場》裡寫過愛德蘭絲,那標榜不露痕跡的假髮,原來是由真髮製成——其他國家的女人剪下品質良好的長髮、賣給日本公司,之後這些天然原料漂洋過海,依照纖維的不同特性,經洗吹梳整,再做成一頂頂假髮——竟是真髮啊!初讀這篇散文的我很訝異,所以,當一個人配戴著格外柔軟、細滑的假髮時,他會知道,這物件,本是源於同類、自身體長出的一部分嗎?
假髮,常讓我想起大學同學告訴我的往事。青少年時期,他的母親得了乳癌,做過化療,頭髮盡數脫落。怕母親為了光頭而自卑,他與兄弟於是合買了長短兩頂假髮送給媽媽,三個男孩且抱著母親說:「媽,我愛你。」
因病落髮的,有一人我印象深刻。那是名中年男子,化療,某日戴著帽子回診。教授問,咦,上次還有頭髮的,怎麼今天造型不同?男人眼尾含笑,揭下新呢帽,露出光潔的頭顱,他說,今早起床後發現頭髮大把大把地掉了,乾脆就出門去理髮店一次剃個痛快,順便,連帽子也買了。
……那麼,只因冒生白髮便被擾亂心智的我、屢屢為著一些小事而感傷的我,是不是仍然太敏感、天真了?
啊,不知不覺間,講遠了。
山上的夜,總來得迅即靜悄。明早還要看日出呢。夜裡十點多,屋外四野深沉,整座山谷都將睡去,大夥有默契地從聚會中一個個告退,不多久就熄燈躺平了,彼此明白,不再是能熬夜的年紀。
但說來你會覺得有趣吧,歲月之功,作用在自己身上,或他人身上,感覺又相當兩樣。譬如,那些我近距離看見的、你頭上散生的白,並不影響我閱讀你,甚至,它更讓我理解你。你是我自年少看到現在的,十幾年過去,時間柔化了你臉龐至下顎的線條,眉目亦不復有初生的桀驁。偶爾收到旅行中的照片,你笑起時,眼角已浮顯紋路。
我知道你放任它們長去,無論白髮或細紋。然而我解讀的放任之意,又該是什麼呢——是不是好比某次你曾聊起,在這年歲,只想關心自己應當關心的,不再可惜生命裡的錯失,不願再去討好無關的人事——大概,是一種能夠無所畏懼,而靜定的神情吧。也許,正是因為從裡面讀出了這樣的從容,和過往的那個少年相比,我總覺得有魚尾紋的你比較好,有白髮的你,也比較好。
【內文節選一】
脫胎
然後,你就來到了三十五歲。
好像有那幻境之鐘、虛無沙漏,只消你停步即看見:懸浮空中的玻璃沙漏巨大、透明,細沙不斷通過窄頸簌簌滑落,唰唰,唰唰,唰唰唰……底下一錐沙丘正在生成,上面一捧沙粒就要漏盡,不知不覺,你雙腳已經跨上醫學定義高齡生育的分界線。
啊,道阻且長,舉頭四顧心茫茫。偶爾你想,自己是怎麼一路走到這裡的呢?靜下的瞬間,你怔怔數算,七年大學,五年住院醫師,待這些都完成時你三十一歲,至此你方真正當完了學生,而你,便是在那年結婚的。這並不特別遲,因為整個晚熟世代的初婚年紀...
推薦序
【推薦序】
小毛病充滿時間
◎李欣倫(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每當看見中醫師父親為自己配藥時,腦海裡便浮現吳妮民第一本散文集《私房藥》的段落:醫生都為自己的突發或長期困擾的小毛病,私藏藥片藥丸,披掛白袍上陣前,先來一錠止痛驅疼。吳妮民從自身左手手腕的小疼痛,帶領讀者漸次體受醫者的生命大考(如肺癌),由此醒悟這些卸去盔甲戰袍的戰士,「原來也有破碎肉身,也會經歷衰敗和凋亡」,這就是「我們的脆弱穴道,我們的私房藥。」
這句話始終縈繞於腦際,銘刻成記憶。在我「醫療文學與生命敘事」課堂上,提到醫病關係時播放,於我瞥見社會新聞裡病患家屬因不理解醫護人員而拳腳相向、飆罵詛咒時,如背景音悠悠響起,原來他們也有破碎肉身、脆弱穴道,醫者也需要私房藥,他們如同你我,也有這些那些的小毛病,難以言說,無法啟齒,包藏在鮮亮衣著與完美妝容下。
題目雖為「小」──乍看之下有枝微末節、無關緊要的聯想,吳妮民也透露自己曾接受一個小手術,摘除「一個小小、小小的東西」──但整本《小毛病》漸次開展的論辯核心卻一點都不小,也不容小覷。第一篇從近幾年的高齡化議題談起,文中的聲音此起彼落,包括夜裡的救護車警示聲、安養中心的醫療器械和日常摩擦聲,緊跟著的是重聽、孤獨死和老者墜樓,生命不可承受的老死病痛,化為孤獨單音,寂寞奏鳴,逐漸失溫的生命現場,無言以對,無聲中卻又無比喧嘩。
開篇就來個重磅的老病死場景,似乎也為小毛病其實「一點都不小」的宏旨定音,吳妮民接下來細緻敘述她身為醫者的體察與診療,尤其是對老的剖析。我喜捧讀的《佛說無常經》中,佛陀跟弟子說此諸世間有三種法「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此三即是老、病、死,且此三苦隨逐此身。巧妙的是,《小毛病》即從這三種不可愛光澤的人生真相與終點說起,從寂靜森林、孤獨死的小房間、深夜的救護車鳴響倒帶回來,先聚焦於老的種種折磨、反覆小病小痛的諸種感受,逐步回溯曾經那麼美好的身體:髮豐,「眼梢有光」,作者靈活寫盡生之喜悅和小小哀愁,童年玩伴、故人的日常一瞬、有電影有音樂有燈光的燦爛少女時代,令人想駐足哼唱的青春詠嘆(唉)。
吳妮民筆下,老不是幾歲的特定年齡,不見得是可領敬老愛心卡的六十五歲,對於亟欲生產的女子而言,四十幾就來到死線,在吳妮民的高度覺察下,三十五歲的皮囊疲憊值就日夜累加。因為習醫使吳妮民敏銳於細微變化,透過醫者之眸和敏銳覺知,老是種緩慢但持續向前的進行式,終將迎來生命大限:「時間的終點線總是橫於前方的,只在於誰的遠些,誰的近一點。」因此在逐漸退化的過程中,若要建構唯一可能的積極意義(或者說我們還在拚搏的)即是「擁有這副身體時,能否貫徹自己的理想與意志,尤其,在決定了以著一些什麼──譬如文字──做為人生的命題後,更需要一具身體及充足的時間來實行」。緊接著一句無須螢光筆標註就輝耀奪目的金句:「那是意志的事,時時刻刻的意志。」
因此,小毛病不僅是指「這裡也痛」、「那裡也痛」的病恙煩憂,亦可視為最小刻度的「時時刻刻」,相較於空間的另一組符碼:在蘇珊‧桑塔格分析的癌之隱喻中,常用地理學術語如擴張、蔓延,《小毛病》裡不可忽略的關鍵詞就是時間,除了前述提及整本書的結構建立在倒敘上,時間還悄悄流淌於諸多篇章,形塑細節:倘若「時時刻刻」的高度自覺讓主體意識甚至感受到老化的無聲進程,那麼對癌症患者而言,最恐懼的莫過於「還能活多久?」,時間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此外,當吳妮民穿梭醫療史為讀者合宜剪裁知識時,正是跨時空的書寫示範,例如「鰓弓」召喚的便是億萬年的演化史:由魚而蛙,由蛙而獸,由獸而人,原來我們終將棄置的身體貯藏厚厚一疊歷史檔案,此時此刻或即將蔓延的小毛病裡,皆飽含漫長的時間敘事,小毛病有大歷史。小毛病中,時間可無限濃縮又無窮展開。
小毛病充滿時間。雖從細微處著眼,《小毛病》卻大開大闔,醫療史、疾病史以輕巧適宜的篇幅,化入故事脈絡,即便和另一位醫生作家黃信恩的對談間也交織著時間敘事,當時新冠肺炎尚未流行全球,兩位作家從當年流感切入,回溯臺灣過去曾掀起的傳染病如A肝、瘧疾,不同疾病宛若殊異斷代,標記出不同的世代記憶,從沒想過疾病如同衣裝時尚,「你得過什麼病」成為檢視世代的指標之一。較諸於突發或猛爆性的傳染病,吳妮民將「久長的時間」視為慢性病的定義,與之對抗「需一生一世,那堅貞不移,竟然形同守誓了」,慢性病竟比鑽石、誓言恆久遠,不背叛也不丟包,如此廝守,真是從生入死。
《私房藥》中有一篇〈週間旅行〉,敘述他居家診察病患的過程,最動人處在於當吳妮民凝視病患過去「神色清明,五體自在」的照片,想像這些尚未被裝上鼻胃管、身體尚未有切口的「雙眼翳暗呼吸濃濁的人們」,「彷彿一回神」就可以回到過去。人生被設定成不可逆,一旦老病纏身、醫藥隨身,回到過往只能在幻夢中。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小毛病》從老往中壯年、青春、童年回溯,陪伴讀者感嘆老病隨逐的身體之同時,「回到過去」的結構設計似乎也透露希望:既然老病是結局,至少我們曾保有諸多衣、妝、歌曲、電影、小說等記憶相冊,青春的自在五體連防曬都不用,盛夏豔陽正好鍍成金身,生命本該浪費在鑲金發亮的夢幻物事上,但希望中又埋伏著預言,當時可能一次失戀就感覺命要丟了吧,天真還不識接下來的殘酷變化:落髮、聽力衰退、黃斑部病變以及,癌。因此從前往後讀,彷彿臨終前的人生電影播放,由後往前讀,則順著時間流依序感覺生命從歡欣到無常。小毛病,是這樣極度貼身的私語。
但真無法回到過去?除了反覆的惱人日常──吳妮民形容人生像「除黴的過程」,「清乾淨,就為了準備容納下一次的敗壞」──每輯以月亮盈虧貫串全書,月亮「會走向豐盈,繼而逐漸消隱,以月的曆法,不斷地重新來過」,重新來過的會是什麼?豐盈生命的又會是什麼?月亮暗示了何種生命諭示?不禁想起以手指月的佛典公案。
今夕是何年?在無時無刻動盪不已的世界裡,旁觀叢生蔓延小毛病,時間流淌,月陰晴圓缺,吳妮民帶著我們一同思索。
【作者序】
陰晴與圓缺
寫下這段文字的我,正處於二○二○年,秋分方過。此際,肆虐已逾九個月的COVID-19肺炎病毒仍在地球上蔓延,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剛剛發生了大爆炸,而美國西部森林野火焚天……待書付梓的二○二一年春天,這一切又將會如何?啊,輕輕嘆一口氣,未來之事,我無法知曉。唯一能夠確切知道的,是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動盪著,變化著。
便如同身體。
前一陣子,與大學同學聚餐,席間我問了身為眼科醫師的他,是不是我們現在開始已經可以感受到老花的徵象?他大笑起來,以一種促狹的語調,「喔,你也有了嗎?會這樣問就表示你有了。」同學說,三十世代的後半,已是老花萌芽的階段。同齡的精神科醫師則告訴我,三十幾歲,許多人好好睡一場覺愈來愈困難,包括他自己。我又何嘗不是呢,使用這副軀體數十年,經歷了他的茁長,豐潤,也正在經驗他的衰減和失去。
便也如同生命週期與書寫。
出版第一本散文《私房藥》(聯合文學,二○一二)後,我結束住院醫師訓練,並且由居住了十二年的臺南回到臺北;再三年,有關家族島內移民故事的《暮至臺北車停未》(有鹿文化,二○一五)付印。之後,我的生活因轉換工作場所、就讀研究所等,變得十分忙碌。本以為自己寫作將如第二本書那樣走上主題式書寫的道路,預作準備才下手,然而日子的高轉速,使得主題寫作被擱置了,我一直無暇去展開所謂新的、理想的書寫計畫。
但是,零星的寫,還是有的。《小毛病》的文章,就這樣,對應著各方短至數月、長至兩年左右的稿約,緩慢地、散生地,寫於二○一三到二○一八年間。寫著寫著,自己都忘了原來曾打磨過比印象中更多的字;也忽略了,原來生命本身就展現了它的關注與主題。直到打撈爬梳之時,我才怔忡,在這數萬字裡,看見了六年來的轉變,人生歷程的前推。寫作來到第二個十年,那是一點傷感,一點諒解,而我已不再是當年那個眼光飽含天真的學生了。
《小毛病》能夠呈現在讀者眼前,要特別感謝有鹿文化出版社社長、詩人許悔之先生,前《幼獅文藝》主編、小說家吳鈞堯先生,以及身兼醫師、少年時期以來的文友、也是散文家的黃信恩先生。若不是悔之大哥鼓勵我整理幾年來的舊作,這些散文,可能還散布沉落電腦資料夾中,不曾被收編,也無法表現出如此意象風貌;鈞堯大哥則在二○一四至二○一五年間,邀我於《幼獅文藝》撰寫專欄,並替單元起了名字「小毛病」,這暱稱我們都甚為喜歡,因此,本冊作品集結時,便援以為名。信恩與我在二○一六年尾,承蒙《聯合報》副刊編輯、散文家王盛弘先生相邀對談,寫作「文學相對論」專欄四期,我仍記得,那兩個月利用下班後的夜晚,來來回回努力對寫的時光,如今終於能收錄書中,做為紀念。《小毛病》有幸得到他們諸位的心力灌注,在此,誠摯地向他們致上謝意。
散文家李欣倫小姐的閱讀、詮釋,並特為推薦作序,是我莫大的幸運與驚喜。
也感謝本書辛苦的主編施彥如小姐,文學路上亦師長、亦教練的各位編輯前輩。更要謝謝平時我感覺不到,但默默地守候著,甚至給予我回饋的讀者們。希望這些文字擁有存在的意義與力量,或許某一時刻,它們將穿越時空,支撐起某一顆心靈。
有個傍晚,我經過市街,下意識抬頭,看見一弧細細向上鉤起的銀白月牙,推算了時間,是上弦月,月的初始和新生。我知道,它會走向豐盈,繼而逐漸消隱,以月的曆法,不斷地重新來過。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的狀態也說不定。在那之中,我的生命與文字,有好有壞地,將如同這世上消長的萬事萬物般,一起持續微微、微微地變幻著。
【推薦序】
小毛病充滿時間
◎李欣倫(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每當看見中醫師父親為自己配藥時,腦海裡便浮現吳妮民第一本散文集《私房藥》的段落:醫生都為自己的突發或長期困擾的小毛病,私藏藥片藥丸,披掛白袍上陣前,先來一錠止痛驅疼。吳妮民從自身左手手腕的小疼痛,帶領讀者漸次體受醫者的生命大考(如肺癌),由此醒悟這些卸去盔甲戰袍的戰士,「原來也有破碎肉身,也會經歷衰敗和凋亡」,這就是「我們的脆弱穴道,我們的私房藥。」
這句話始終縈繞於腦際,銘刻成記憶。在我「醫療文學與生命敘事」課堂上,提到醫病關...
目錄
推薦序|小毛病充滿時間◎李欣倫
自序|陰晴與圓缺
輯一|食甚之時
巨響,無聲
脫胎
流沙圖
血色相關
意志的事
餘命
病老之階
噎
除黴之人
生活中的濃淡,深淺,輕重
輯二|生光之時
健康這種病
注射之必要
癬
皮肉傷
孑遺
幻
待兔
冥冥之中
一日之計
輯三|復圓之時
我的微型姓名考
迷了一條路
做為一條懶懶蛇
衣衫一事
流雲髮事
畫眉
眼尾痣
水之嬉戲
齒牙年輪
開了一朵指甲花
雪色
輯四|初虧之時
江湖
黏
看見
謊
踟躕
在世界中錯過的億萬種可能
重逢的瞬刻
記憶防空洞
疰夏
青春‧勁曲‧龍虎榜
菜鳥仔
輯五|食既之時(附錄:與黃信恩文學相對論)
傳染病時尚
癌的讖言
偕老慢性病
孤獨死之味
推薦序|小毛病充滿時間◎李欣倫
自序|陰晴與圓缺
輯一|食甚之時
巨響,無聲
脫胎
流沙圖
血色相關
意志的事
餘命
病老之階
噎
除黴之人
生活中的濃淡,深淺,輕重
輯二|生光之時
健康這種病
注射之必要
癬
皮肉傷
孑遺
幻
待兔
冥冥之中
一日之計
輯三|復圓之時
我的微型姓名考
迷了一條路
做為一條懶懶蛇
衣衫一事
流雲髮事
畫眉
眼尾痣
水之嬉戲
齒牙年輪
開了一朵指甲花
雪色
輯四|初虧之時
江湖
黏
看見
謊
踟躕
在世界中錯過的億萬種可能
重逢的瞬刻
記憶防空洞
疰夏
青...
商品資料
出版社:有鹿文化出版日期:2021-03-05ISBN/ISSN:978986060750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15x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